高三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 人教版
2025年人教版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5年人教版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836fc2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6.png)
2025年人教版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目: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B、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C、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国是周王的封地D、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的政策2、题目:以下关于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甲午战争后,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巨额赔款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被迫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最显著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B、实行焚书坑儒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D、统一度量衡4、题干: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以下哪项不是孔子的主张?A、仁者爱人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D、有教无类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错误的是:A、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建设C、封建土地制度的实行D、丝绸之路的开通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4年日内瓦会议B、1972年尼克松访华C、1979年中美建交D、199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题干: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想流派——法家,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以下关于法家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法家主张实行仁政,重视道德教化B. 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权威和普遍适用性C. 法家主张兼并战争,扩张领土D. 法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君主的权威8、题干: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以民主、科学为旗帜,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起源于辛亥革命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B. 新文化运动起源于五四运动后,是工人阶级发起的C. 新文化运动起源于1915年,是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D. 新文化运动起源于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的9、下列关于春秋时期“三家分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晋文公推行“分封制”,削弱了诸侯国实力B. 春秋末年,晋国权臣赵、魏、韩三家控制朝政C. 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结束D. 晋文公推行“分封制”,使得晋国国力强盛 10、以下关于唐朝政治制度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推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C. “三省六部制”使得中央行政机构更加完善,提高了行政效率D. “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独创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11、【题目】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文字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12、【题目】以下哪项不是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A. 和亲政策B. 开明的民族政策C. 汉化政策D. 优待政策13、题干: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B. 商鞅变法确立了“法家”的治国理念C. 商鞅变法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由弱变强14、题干:以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正确的是:A.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文献B.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法典C. 《汉谟拉比法典》以“仁政”为核心D. 《汉谟拉比法典》实行了奴隶制15、根据所学知识,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 《宪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即颁布D.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16、以下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里程碑B. 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C.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D.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629f5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1.png)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世界上古代修建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起源”和“东方水利工程的祖师”。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1. 历史背景都江堰的修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期。
当时,成都平原地区经常遭受洪水灾害,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蜀国的著名水利工程师李冰带领一支工程队伍开始了都江堰的修建。
2. 整体结构都江堰以篦水分洪的方式,将岷江水引入堰闸,通过分洪堰和堆江堰进行控制水流,并通过一系列渠道和运河将水分派到农田和城市中。
整个工程由堰堤、分洪堰、三叠堰、九折渠、犁井闸、茶堂脚、涵江堰等组成。
3. 篦洪分水篦洪是都江堰最核心的地方,是将来自岷江的水进行分流的地方。
篦洪堰有著名的“飞沙”和“镂月”两个洞口,水流从洞口经过篦渡,形成水帘和水柱。
水帘将大部分流速较快、含有沉积物的洪水漩涡分离出去,而水柱则将悬浮于水中的沙子上升,水中沉积物减少,进入渠道的水变得相对清澈。
4. 工程特点都江堰工程的修建在古代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展现出了古蜀人民的卓越智慧和勇气。
它的主要特点有:工程规模宏大,全长约65公里;运河纵横交错,水道相连,通过合理利用水力分布,实现了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修建历时几十年,历经多次改造和维修,成为一项经得起考验的工程。
5. 影响和价值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古代四川平原地区频繁洪灾的问题,保护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种植。
它在古代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也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作为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起源地,并对全球水利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都江堰的一些知识点的介绍。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还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72d9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2.png)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是一处千年水利工程的杰作。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设计规划、建造过程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历史背景都江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始皇时期开始兴建的。
当时,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长达65公里的人工渠道,用于解决当地持续发生的水灾问题,并为农田灌溉提供稳定的水源。
设计规划都江堰的设计规划基于秦国时期的水利经验和地形特点。
整个工程分为两部分:主渠和分渠。
主渠称为都江渠,总长约46公里,负责引水;分渠是从都江渠引出的16条支渠,负责灌溉当地农田。
这样的设计使得水资源能够合理利用,并有效解决了水灾问题。
建造过程都江堰工程的建造过程相当艰巨。
工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勘测规划,确定了河道的线路和渠道的规模;接着是清理河道和挖掘渠道的施工,这个阶段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第三个阶段是修筑堤坝和建造分渠;最后是加固渠道和堤坝,并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整个工程历时十多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勇气。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江堰工程的完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灌溉系统的建立使得农田灌溉更加科学和高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民生活水平。
其次,水利工程为周边地区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交通的繁荣。
此外,都江堰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国内外游客,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结语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其设计规划和建造过程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更重要的是,都江堰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将被永远铭记。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其精神,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e0b3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6.png)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形成了自耕农经济和佃农经济。
土地制度方面,先后出现了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2. 土地制度的演变:在封建社会中,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初期的土地国有制到后期的土地私有制的演变。
其中,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的代表,土地私有制则包括君主私有制、地主私有制和自耕农私有制等。
3. 农业水利的兴修:古代中国的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和汉代的灌溉渠道等。
4. 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农业技术的提高:在农业耕作方面,古代中国的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应用。
同时,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如选种、育种、轮作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5. 古代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和特征: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部门主要包括纺织、制瓷、冶金、造船等。
这些部门在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不断创新和提高,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6. 纺织业的发展与进步:古代中国的纺织业经历了从丝织业到棉纺织业的演变。
丝织业作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纺织业,其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棉纺织业则在明代后期逐渐兴起,成为纺织业的重要分支。
7. 制瓷业的发展与外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制瓷业作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其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瓷器外销至东亚、南亚、西亚等地区,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 冶金业的发展与进步:古代中国的冶金业经历了从石器时代的铜器制造到铁器时代的演变。
铁器的出现和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技术的国家之一,如炼铁、炼钢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9. 造船与航运的发展: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运事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02)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02)](https://img.taocdn.com/s3/m/f76378a3ccbff121dc368348.png)
答案 D
解析 脚踏翻车、高转筒车都是我国古代的灌溉工具。这反映了我国古 代灌溉工具的多样化,D 项正确。
学业达标
等级提升
答案
解析
13.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
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小农
学业达标
等级提升
解析
等级提升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 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 代农耕经济( ) A.形式多样 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个体经营
答案 C
学业达标
等级提升
答案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工具多样,不能体现农耕经济形式多样, 故 A 项错误;自给自足是指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与材料农具 种类不符,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古代农业工具有耕种工具、收获工具、加 工工具的分类,每一类种类多样,体现了古代农耕经济的精耕细作特点,故 C 项正确;个体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故 D 项错误。
A.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 B.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C.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 D.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
答案 B
学业达标
等级提升
答案
解析 材料是代田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 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 如法开沟栽种,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学业达标
等级提升
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 种乃自下”可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是汉代的耧车,故 B 项正确。A 项耦 犁、D 项曲辕犁均为翻土工具,C 项反映的是耙地技术,均与材料不符,排 除。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八) 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工程建设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八) 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工程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2e086e458f5f61fb7366628.png)
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工程建设在中国古代史上,有许多的重要的工程建设。
这些工程建设不但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更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一、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一)水利灌溉工程2、秦汉时期的水利灌溉工程两汉时期的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比较明显。
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等;江淮和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此外,针对黄河泛滥,西汉武帝、东汉明帝时期都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水利灌溉的发展:曹魏修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4、隋唐时期的水利灌溉的发展: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立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5、五代时期的水利灌溉的发展: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如吴越修筑的捍海塘,抵御了钱塘江潮水的侵袭,保护了农业生产(二)人工运河的发展1、邗沟: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连接长江与淮河水系的人工运河2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注意: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几个问题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沟通已有的天然河流和以往开凿的运河,而并不是在陆上挖出一条新的水道。
隋朝大运河经过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区,全长四五千里,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从政治上看,要巩固统一局面,必须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需要沟通南北交通;从经济上看,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要加强南北经济交流,必须沟通南北交通;同时也存在隋炀帝前往江南游玩的目的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隋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使中央政府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建设;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证4、大运河开凿的作用:一方面,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另一方面,它的开通也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社会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巩固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5、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启示(1)从修建长安城到营建东都洛阳以及开凿大运河,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由西向东,由北而南(2)开通大运河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千年大计,这一工程为唐朝所用,是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工程也为以后中国历朝历代所沿用,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3)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隋朝统治者通过滥用民力来进行经济建设,加重了人民负担,反映了隋炀帝的残暴。
高三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 人教版
![高三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93b5e76edb6f1afe001f93.png)
高三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人教版【专题知识整合】1、灌溉工程:古代各朝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水利,修建了大量的灌溉渠道,其中代表性的有: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西汉时开凿漕渠、六辅渠、白渠,西北地区的坎儿井等。
2、运河工程:秦朝时的灵渠;隋朝时开凿了大运河;元朝时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
3、历代治黄工程:大禹治水;西汉武帝时治黄;东汉王景治黄等。
4、海塘工程:五代十国时吴越修筑捍海塘等。
【专题训练】1、春秋战国时期推动淮河流域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水利工程是()A、芍陂B、郑国渠C、漕渠D、都江堰2、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人工河开凿于()A、秦国B、秦朝C、汉朝D、隋朝3、对都江堰的评述正确的是()A、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B、它是目前世界上仍在发挥作用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C、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D、它的建成成功地解决了长江水患4、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有一段河道利用了春秋时期吴国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5、历代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的主要目的有()①农田灌溉②减轻洪涝灾害③解决交通运输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6、读下列两幅运河图。
图1 图2回答:(1)、图1为朝运河,图2为朝运河。
指出判断依据。
(2)、结合史实和两图比较两朝运河的相同点。
(3)、史学家认为两朝运河的开凿是历史的必然,根据南北朝至南宋的历史简要说明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7、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防洪治水、农田灌溉和舟楫航运的进步与创新,始终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按上述三个方面分别举出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若干史实。
【答案要点】1、A2、B3、B4、C5、D6、答:(1)、隋元依据:图1涿郡、余杭,河道过开封;图2大都、杭州,(2)、相同点:①南北起止点相同,即南起今杭州,北至今北京。
2023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历代水利工程3篇
![2023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历代水利工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e97e2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f.png)
2023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历代水利工程3篇2023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历代水利工程12023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历代水利工程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
历史上,为了解决饮水、灌溉、防洪等问题,人类创造了众多的水利工程,上下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浩瀚的水利工程文化瑰宝。
这篇文章将从历代水利工程的角度,介绍中华大地上的水文地理常识。
自古以来,中国的水利工程就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进行灌溉工程了。
在商代,《黄帝内经》就提到:“田内有水,穀之美也。
”这也是我国灌溉工程初具规模了。
周代时期,《周礼》中就有“司农令民,灌溉田畴”的规定,同时,周幽王还在京城洛阳建立了九龙湖,向城内提供生活用水。
隋唐时期,重新修建了汉代时期的引水渠——郑渠,其规模之大、防洪功能之强和维持时长之长,成为了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水利工程。
北宋时期,开创了以多级引水为主的水利新时代。
在灌溉上,资源丰富的江南地区大量采用抽水灌溉,而黄河流域则提出了节约水源的水利管理制度。
南宋时期,针对海上的水手们,宋太祖在闽南地区修建了精良的灯塔,有效防止了海难。
元代时期,大规模的渠道修建向西北逐渐拓展,形成了以黄河为中心,围绕着“引黄灌溉”为主的灌溉区域,以钻天井为代表的技术成果也相继出现。
明代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加强南方的防洪体系,出土的“万历开河表”更是反映了大规模水利的建设。
民间的一些灌溉设备,如蒸汽泵、面条机、卷帘等,也逐渐流行。
到了清朝时期,苏州常熟的“水浒园”,因为建有一座高达8丈的“挑山渠”,成为世界级的水利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水利工程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水利工程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全国各地相继修建的大型水库、电站、运河、航道、抽水蓄能站等,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972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引水工程的先河,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水利工程。
高三历史教案范文(5篇)
![高三历史教案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25a4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e.png)
高三历史教案范文(5篇)1.高三历史教案范文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掌握其修建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重要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代表和治黄的措施。
【难点】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视片段,提问学生:视频当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个地方?学生回答:黄河。
教师引导: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在为兴修水利工程而努力。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设施教师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教师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教师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
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
教师继续出示史料,安排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呢?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常识积累古代的水利工程知识点梳理
![常识积累古代的水利工程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f2252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b.png)
常识积累古代的水利工程知识点梳理一、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1.秦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科学地将分洪、泄洪排沙、灌溉三项工程合为一体,立下了“川西第一奇功”)、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1)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2)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6.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
二、古代开挖的运河1.古江南河——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它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
2.邗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
3.灵渠——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
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
4.隋朝大运河——开挖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5.元——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
后来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这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
三、古代对黄河的治理1.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
2.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3.元朝政府多次征发农民和兵士,治理黄河。
四、古代著名的建筑工程1.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万里长城——从战国到明,历代都修建长城。
最重要的是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汉朝对秦长城加以扩修;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3a7d7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b.png)
功能:利用地下水进行 灌溉,缓解干旱问题
结构:由竖井、暗渠、 明渠、蓄水池等部分组
成
特点:充分利用地下 水资源,节能环保,
且不受季节影响
影响:对当地农业、经 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3
古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点
水利工程的选址与设计
选址原则:选择地势平坦、水源 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管理
定期检查:对水利工程进 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
运行
维修保养:对水利工程进 行维修保养,延长其使用
寿命
调度管理:根据实际需要, 合理调度水利工程的运行
安全管理:确保水利工程 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
生
4
古代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
水利工程与古代文学
古代水利工程在文学作品 中的描绘和赞美
程的历史和成就
水利工程与古代社会生活
水利工程在古代 社会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对古代 农业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古代 城市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古代 文化的影响
5
古代水利工程的现代意义
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价值
古代水利工程的 历史背景和意义
古代水利工程的 技术特点和成就
古代水利工程对 现代水利工程的 影响和启示
古代水利工程在 现代社会中的应 用和价值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特点:无坝引水,自动调节 水量,生态环保
灵渠
地理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兴安县境内
功能: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连接南北交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成时间:公元前214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历史意义: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 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坎儿井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fdee25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f.png)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古代中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其建筑、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其中水利工程建设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领域。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民生和农业灌溉问题,而在中国,古人们不仅建造了众多的水利工程,还创造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水利技术,对于后人学习和借鉴都有着很大的价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为读者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体验。
一、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古代,农业是中国的主要产业,食物是人们的基本需求。
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由于干旱或水浸过度等原因,无法生产足够的农产品,这就导致了人们生活贫困,粮食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古代统治者们开始加强对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解决了灌溉问题,还有助于防洪、补充地下水等方面,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都非常重要。
例如,黄河流域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但河流洪水频繁并且砂石淤积,导致灾难性的损失。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古代的中国统治者们利用水利工程,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水坝、堤防、引水渠和流域治理工程等,有效地控制了黄河洪水,使河流的水位得以稳定,这样就为这一区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着非常灿烂的历史,涵盖了灌溉、水坝、湖泊、水渠等诸多方面。
这些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为古代的中国社会创造出很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以下将介绍古代中国的几个著名的水利工程建设。
1、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水利工程建于春秋时期,是由诸侯李冰和其子李陵率领大批工人修建而成。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控制江河泛滥和防止干旱。
它运用了多种水利技术,包括了大坝、闸门、分水口、渠道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利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将河流中的巨浪分流到运河和灌渠中,不仅能够整顿水利,提高灌溉效率,还能够控制洪水,并且保证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
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古代科技奇迹揭秘古代中国的工程建设
![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古代科技奇迹揭秘古代中国的工程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816cc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9.png)
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古代科技奇迹揭秘古代中国的工程建设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和发展科技的国家之一。
在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令人惊叹的古代科技奇迹,尤其是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
本文将揭秘古代中国的工程建设,探索其中体现的古代科技奇迹。
一、水利工程-引黄灌华夏古代中国人善于利用水利,引黄灌华夏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我们了解到古代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研究开展了以利用黄河水源为主的水利工程。
通过开凿沟渠、修建堤坝等方式,古代中国人成功地将黄河水引入到干旱的北方大地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改变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运河工程-大运河的建设大运河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提到,大运河修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的规模扩建是在隋朝。
大运河连接了中国北方黄、淮、江、浙等地,使得水运交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为中国各地的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
大运河的修建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需要研究和掌握复杂的水利工程知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工程建设方面的卓越才华。
三、建筑工程-万里长城的壮丽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工程建设最具盛名的世界遗产之一。
人教版历史教材中详细介绍了长城的修建历程和作用。
古代中国通过修建万里长城,巧妙地利用了山地地形和自然屏障,起到了军事防御的重要作用。
而长城的修建过程中,古代中国人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展现了卓越的工程建设能力。
无论从规模还是工程技术层面,万里长城都是古代中国工程建设的一大奇迹。
四、冶炼工程-匠心独运的铁器古代中国人在冶炼工程方面也有着令人惊叹的科技奇迹。
在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我们知道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高炉炼铁,并且在铁器制作方面独步天下。
铁器在古代中国的农业、战争和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匕首、剑、锅、犁等。
古代中国人的冶炼工艺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一科技成就向后世独具影响力。
五、科学工艺-造纸术的发明在人教版历史教材《超越时间的记忆——人教版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发展史》中指出,造纸术的发明是古代中国的杰出贡献之一。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八) 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工程建设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八) 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工程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33b14cb10a6f524cdbf85a1.png)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基础知识专题(八)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工程建设在中国古代史上,有许多的重要的工程建设。
这些工程建设不但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更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一、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一)水利灌溉工程1、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水利灌溉工程两汉时期的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比较明显。
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等;江淮和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此外,针对黄河泛滥,西汉武帝、东汉明帝时期都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水利灌溉的发展:曹魏修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3、隋唐时期的水利灌溉的发展: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立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4、五代时期的水利灌溉的发展: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如吴越修筑的捍海塘,抵御了钱塘江潮水的侵袭,保护了农业生产(二)人工运河的发展1、邗沟: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连接长江与淮河水系的人工运河2、秦朝时期开凿的灵渠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注意: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几个问题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沟通已有的天然河流和以往开凿的运河,而并不是在陆上挖出一条新的水道。
隋朝大运河经过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区,全长四五千里,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从政治上看,要巩固统一局面,必须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需要沟通南北交通;从经济上看,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要加强南北经济交流,必须沟通南北交通;同时也存在隋炀帝前往江南游玩的目的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隋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使中央政府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建设;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证4、大运河开凿的作用:一方面,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另一方面,它的开通也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社会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巩固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5、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启示(1)从修建长安城到营建东都洛阳以及开凿大运河,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由西向东,由北而南(2)开通大运河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千年大计,这一工程为唐朝所用,是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工程也为以后中国历朝历代所沿用,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3)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隋朝统治者通过滥用民力来进行经济建设,加重了人民负担,反映了隋炀帝的残暴。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104eb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6a.png)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步骤一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整体感知]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夏、商、西周时期(5)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3.文化(1)思想:老子“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仁”“礼”儒家思想体系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期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学和艺术:《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和楚辞体《离骚》;帛画《人物龙凤图》等。
·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多元一体的格局①新石器时代:格局初步奠定。
其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
③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发展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并进一步巩固。
(2)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超过200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文明遗存);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文明遗存);五千年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cf35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8.png)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成熟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
它位于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省省会成都的西北约48公里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历史都江堰的知识点。
一、建造背景都江堰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0年间的战国时期,由蜀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和他的儿子李贺共同主持建造。
当时的蜀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处山区,水资源匮乏,因此面临着严重的旱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冰提出了修建水利工程来调节水源和灌溉农田的方案,于是开始了都江堰的建造。
二、建造目的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蜀地旱涝不调的问题,并提供灌溉农田的水源。
通过修建堰坝、引水渠道和沟渠等工程,将岷江水引入蜀地,保证蜀地农田的灌溉和粮食的供给。
三、工程规模都江堰总长约65千米,由两部分组成:主堰和分水堰。
主堰全长约57千米,位于岷江和都江汇合处,堰坝高约4米,通过水力压力将岷江水引入引水渠道。
分水堰全长约8千米,位于主堰下游的成都平原,通过分水堰将水分配给各灌溉区域。
四、工程特点1. 适应自然地理条件:都江堰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充分利用岷江和都江的自然水势,将水引入灌溉区域,减少电力消耗,降低工程成本。
2. 灌溉效果显著:都江堰的修建使得蜀地的农田不再受到旱涝的困扰,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果,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安全可靠:都江堰采用巧妙的分水制度,能够根据水位的变化自动卸水,保证工程安全。
即使在漫长的修建过程中,也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事故。
五、对地区发展的影响都江堰的建成,为蜀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
首先,解决了旱涝不调的问题,保证了农业的正常生产,增加了粮食产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修建水利工程带动了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
此外,都江堰也成为了一座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总结: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造解决了蜀地旱涝不调的问题,保证了农田的灌溉和粮食的供给。
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知识点解读(中国古代史)素材 旧人教版
![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知识点解读(中国古代史)素材 旧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53a01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6c.png)
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解读·中国古代史专题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1.西周的制度分封制和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l〕井田制: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内容: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诸侯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那时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
③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分封制:①含义: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②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巩固边疆、捍卫王室。
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周王作战。
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有鲁、齐、燕、卫、晋、宋等。
③意义:分封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春秋争霸是奴隶主集团之间的兼并战争。
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是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X和掠夺的私欲。
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性的。
所以说“春秋无义战〞。
〔2〕消极后果:战争连年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3〕积极作用:一是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是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三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复习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
【专题知识整合】
1、灌溉工程:古代各朝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水利,修建了大量的灌溉渠道,其中代表性的有: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西汉时开凿漕渠、六辅渠、白渠,西北地区的坎儿井等。
2、运河工程:秦朝时的灵渠;隋朝时开凿了大运河;元朝时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
3、历代治黄工程:大禹治水;西汉武帝时治黄;东汉王景治黄等。
4、海塘工程:五代十国时吴越修筑捍海塘等。
【专题训练】
1、春秋战国时期推动淮河流域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芍陂
B、郑国渠
C、漕渠
D、都江堰
2、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人工河开凿于()
A、秦国
B、秦朝
C、汉朝
D、隋朝
3、对都江堰的评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B、它是目前世界上仍在发挥作用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C、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D、它的建成成功地解决了长江水患
4、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有一段河道利用了春秋时期吴国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5、历代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的主要目的有()①农田灌溉②减轻洪涝灾害③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读下列两幅运河图。
图1 图2
回答:(1)、图1为朝运河,图2为朝运河。
指出判断依据。
(2)、结合史实和两图比较两朝运河的相同点。
(3)、史学家认为两朝运河的开凿是历史的必然,根据南北朝至南宋的历史简要说明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7、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防洪治水、农田灌溉和舟楫航运的进步与创新,始终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按上述三个方
面分别举出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若干史实。
【答案要点】
1、A
2、B
3、B
4、C
5、D
6、答:
(1)、隋元依据:图1涿郡、余杭,河道过开封;图2大都、杭州,
(2)、相同点:①南北起止点相同,即南起今杭州,北至今北京。
②都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③开凿中都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沟渠。
④都加强了南北的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江南经济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7、答:防洪治水:大禹治水、都江堰、东汉治理黄河等。
农田灌溉: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白渠等。
舟楫航运:灵渠、隋朝大运河、元朝修复大运河开凿会通河通惠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