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合集下载

中学生电子游戏成瘾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学生电子游戏成瘾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8年l1月第23卷第6期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yangNormalUniversityNOV.2008V01.23No.6中学生电子游戏成瘾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左拉(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摘要:通过对西安、成阳两地4所中学354名中学生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被试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因素结构清晰,信度和效度较好;成瘾组在性别、游戏时间、游戏类型、次数上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是最能预测电子游戏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中学生;电子游戏成瘾;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14(2008)06—01ll—04目前。

不少青少年无节制地使用互联网络、电子游戏,对其生活、学习、工作及身心健康造成损伤,使青少年产生极强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出现烦躁、抑郁等戒断症状,与物质成瘾极其相似。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将其定为“成瘾”(addiction){I]。

国内外研究认为,电子游戏沉迷者的种种心理、行为表现与网络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失控。

电子游戏成瘾有六种表现:较强的耐受性;明显的戒断症状;玩电子游戏频率逐渐提高;自己无法控制不玩电子游戏的冲动;花费大量时间在电子游戏及相关活动上,使自己的社交、学业和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然能够意识到游戏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用大量时间玩游戏1.21。

研究非物质成瘾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诊断和评估成瘾状况。

Griffithsl.31依据DSM—III—R(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中的病态赌博诊断标准提出了电子游戏成瘾的8条判断准则,符合4条及以上可定义为成瘾。

冯砚国等人参照DSM—IV病理性赌博的诊断标准。

将赌博改为玩电子游戏并结合预试验结果制定了10条诊断标准,只要符合其中5条或5条以上诊断为成瘾141。

池桂波等人采用5项指标符合其中3项的方案来诊断成瘾。

护理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因素调查与分析

护理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因素调查与分析

护理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因素调查与分析目的了解承德医学院护理专业本科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干预和治疗护理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台湾学者陈淑慧《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对承德医学院在校护理本科专业一至四年级448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结果调查显示,高免疫人群占19.85%,一般免疫人群占72.26%,网络依赖严重者占6.87%,网络成瘾严重者占1.02%。

网络成瘾程度在性别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存在年龄、网龄和生源地差异。

结论网络成瘾对部分护理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标签:护理;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Ivan Goldberg提出,网络成瘾简称IAD,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1],国内学者认为IAD是指由于长时间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着迷状态,在心理与生理上产生一种对上网的依赖性的快乐与满足,同时出现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等现象[2]。

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在学历结构上,大专及以上人群占比20.6%,是较为突出的一部分。

本论文对承德医学院在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医学生进行整班抽样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我校护理学院本科大一至大四年级在校生中以小班(30~50人/班)为单位随机抽取10个班,调查抽样班中所有学生。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448份,收回有效问卷393份,有效率为88.1%。

其中男生38人(9.67%),女生355人(90.33%),年龄17~25岁。

中文网络成瘾评估量表的修订版(CIAS-R)

中文网络成瘾评估量表的修订版(CIAS-R)

中文网络成瘾评估量表的修订版(CIAS-R)中文网络成瘾评估量表的修订版 (CIAS-R)修订版中文网络成瘾评估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Revised,简称CIAS-R)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在互联网使用方面是否存在成瘾倾向的工具。

本文档旨在介绍CIAS-R的修订内容和使用方法。

修订内容CIAS-R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 题目调整:根据最新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和用户需求,对原有题目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群体的使用特点。

题目调整:根据最新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和用户需求,对原有题目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群体的使用特点。

2. 维度调整:将原有的维度进行了重新归类和调整,使得新评估量表更加全面、准确地覆盖互联网成瘾的各个方面。

维度调整:将原有的维度进行了重新归类和调整,使得新评估量表更加全面、准确地覆盖互联网成瘾的各个方面。

3. 语言表述优化:修订了原有的语言表述,将问题描述更加简明扼要,减少了歧义和误解的可能性,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语言表述优化:修订了原有的语言表述,将问题描述更加简明扼要,减少了歧义和误解的可能性,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使用方法以下是使用CIAS-R的简要步骤:1. 了解背景:评估者应该了解CIAS-R的背景信息,包括其修订目的和适用范围,以便正确理解和使用该量表。

了解背景:评估者应该了解CIAS-R的背景信息,包括其修订目的和适用范围,以便正确理解和使用该量表。

2. 依据维度评分:评估者根据被评估者的回答,按照CIAS-R 各个维度的评分指引,对其进行评分。

依据维度评分:评估者根据被评估者的回答,按照CIAS-R各个维度的评分指引,对其进行评分。

3. 计算总分:根据各个维度的评分结果,计算出被评估者的总分,以判断其是否存在互联网成瘾的倾向。

计算总分:根据各个维度的评分结果,计算出被评估者的总分,以判断其是否存在互联网成瘾的倾向。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李文涛 阙佳欣 闵钰婷 张 涵 彭 琳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摘要:以烟台地区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情况和网络成瘾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陈淑惠网络成瘾调查表①界定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进行网络成瘾对学习成绩影响的调查分析,结果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被诊断为网络成瘾,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挂科数在一门及以上,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建议通过个人以及社会方面降低网络成瘾率,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关键词:烟台市;大学生;网络成瘾;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R1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6-0410-022018年9月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

淘汰“水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大学生现如今的学习生活状态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网络问题日渐突出。

2017年9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 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大学生网民数量居多,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严重。

本研究分析了现如今影响大学学习最主要的网络问题,目的是为了引起大学生与有关部门的重视。

本文在手机媒体时代驻烟高校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对于学习成绩影响的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有效的发现现状调查中的问题,并在个人及社会方面提出有效的可实施性建议,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降低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其学习成绩影响调查(一)调查对象本次调研对象是烟台地区本科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年级进行随机抽样,450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31份,其中男生177名,女生254名。

(完整版)网瘾测量52量表统计与解释

(完整版)网瘾测量52量表统计与解释

青少年因特网使用情况调查表姓名: 性别:年龄:指导语:这是一份用于调查互联网使用情况的问卷,目的是对个体对互联网使用情况加以评估。

为了确保整个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所以希望你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每一条陈述对你的符合程度并将相应的选项添入每道题中。

注意:不要在每道题目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按照自己的第一感觉回答,答案没有好坏之分。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回答。

此次调查与你的学业无关,我们也会对你的回答情况保密。

选择时将被选择项前的英文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中即可.谢谢合作!1、同以前相比,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不上网的时候,我会幻想和上网有关的事情。

( )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3、当有苦恼、焦虑、烦躁、沮丧等不良感觉时,我就上网,这样我会感觉好一些.()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4、我上网的时间往往比计划的时间要长。

()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5、为了上网,我会减少其他娱乐的时间。

()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 )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7、我上网的时间和以前相同,但心里已经感到不满足了。

( ))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9、当情绪低落时,上网会使我变得心情舒畅.()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0、我觉得在网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超过了自己预想的时间。

()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1、因为上网,我减少了学习的时间。

()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2、)A、完全不符合B、不太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3、虽然知道上网会影响学习,但我还是继续上网。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指导语 ; 下面是一个关于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请结合你一年之内的实际情况对照,在方框内用√标出。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 读完题目后,请尽快做出选择,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反复考虑,谢谢合作 !极不不符非常符合符合合符合1、曾不止一次有人告诉我,我花了太多时间在网络上。

2、我发现自己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

3、不管再累,上网时觉得自己很有精神。

4、其实我每次都只想上网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待很久不下来。

5、我曾不止一次因为上网的关系一天睡眠时间不到四小时。

6、从上学期以来,我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比以前增加许多。

7、我只要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情绪低落。

8、我发现自己投入在网络上而减少了与周围朋友的互动。

9、我曾经因为上网而腰酸背痛,或者有其他身体不适。

10、我每天早上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

11、上网对我的学业或工作已经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12、我只要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什么。

13、因为上网的关系,我平常的休闲活动时间减少了。

14、我每次下网后,其实要去做别的事,却又忍不住再上网看看。

15、没有网络,我的生活就没有乐趣可言。

16、上网对我的身体造成了负面影响。

17、我习惯减少睡眠时间,以便能有更多的时间上网。

18、比起以前,我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才能得到满足。

19、我因为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济。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本此研究的特点,最终选取白羽、樊富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 CIAS-R )。

该量表由两个部分构成, 4 个因子,网络成瘾症状包括网络成瘾耐受性、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包括时间管理问题和人际与健康问题,共19 个题项。

每个因子包含的题项内容数量各不相同。

该问卷被广泛应用于网络成瘾的测量中,多次研究测试证明信度和效度良好,表内一致性系数为0.94,14 天后复测信度为0.83,各因子之间的一致性系数介于0.78 与 0.90 之间。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一是让被试做是否回答的强制判断量表较有影响力的主要包括young提出的8项标准3和morahanmartin与schumacher编制的病态网络使用量表pathologicusescalepus断的likert式量表较有影响力的主要包括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addictiontestiat湾研究者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被试样本均为成年人主要是大学生而根据200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018岁以下的网络用户所占比例为166超过1842万人同时各种关于青少年因沉溺于互联网而导致学业下降行为出轨的报导也屡见不鲜可见青少年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体piu的高发群体但相关研究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心 理 学 报 2007, 39 ( 4 ) : 688 ~696 A cta Psych o log ica S in ica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雷 雳
1, 2
3
杨 洋
3
( 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2) ( 2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089) ( 3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海口 571158)
据 ,其效度已经得到了验证 。 Davis 也并没有否定 PI U 的行为 、 情感症状 ,只是认为与互联网有关的非 适应性认知应该是更为深层次的症状 , 认知症状导 致了行为和情感症状 , 因此在评价行为和情感症状 时应注意导致此症状的非适应性认知 ,并且在 Davis 所编制的 OCS中也包含了行为症状维度 ,只是并不 全面 。 对于 Davis提出的非适应性认知应该是更为深 层次的症状的观点 ,我们认为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抑 [ 13 ] 郁的认知理论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 。但是 ,行 为症状作为更直接 、 明显的判断依据也是重要的 。 [ 14 ] 正如 Cap lan 在依据 Davis的理论编制 P I U 量表时 所提出的 , P I U 应该包括三大方面 , 即认知 、 行为和 结果 。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应综合认知 、 情感以及 行为症状 ,这样才能对 P I U 做出更准确判断 。随着 对 PI U 研究的深入 ,相关研究者在 DS M - I V 对冲动 控制障碍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陆续提出了 P I U 的各 种维度构成 ,通过对现已在国内外主流期刊 、 杂志上 发表的 P I U 量表的维度结构的综合比较 , 我们归纳 出了 P I U 的 6 项核心维度 : 突显性 、 心境改变 、 耐受 性、 强迫性上网 、 戒断症状以及消极后果 , 这也与 [ 15 ] Goldberg 总结的 P I U 的核心维度大体一致 。此 外 , Davis进一步指出鉴别 P I U 还必须注意另一核心 症状 ,即与现实的脱离 , 尤其是社交上的脱离 , 并由 此提出了社交抚慰维度 。据此 , 我们初步构想了青 少年 P I U 量表的 7 个维度 : ( 1 )突显性 ( salience ) ,指 互联网使用占据了用户的思维与行为活动的中心 ; ( 2 )心境改变 ( mood alteration ) , 指使用互联网来改 变消极的心境 ; ( 3 ) 社交抚慰 ( social comfort) , 指认 为在网上交流要更舒适 、 安全 ,依赖互联网作为其社 交的途径 ; ( 4 ) 耐受性 ( tolerance ) , 指互联网用户为 了获得满足感而不断地增加上网时间与投入程度 ; ( 5 )强迫性上网 (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 , 指希望减 少上网时间 ,但无法做到 ,并且对互联网有近似于强 迫性的迷恋 ; ( 6 ) 戒断症状 ( w ithdrawal symp tom s) , 指停止互联网使用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与负性情 绪 ; ( 7 )消极后果 ( negative outcomes) ,指互联网使用 对正常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 主要关注由于上网所 造成人际 、 健康和学业问题 。最后 ,在各维度项目的 构成上 ,我们认为应特别注意对 Davis提出的导致 行为和情感症状的非适应性认知的体现 , 主要包括 自我的认知扭曲以及对互联网使用者所持的全或无 的认知方式 。

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再调查

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再调查

摘 要:目的 了解2007年5月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

方法 采用Young 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839名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2007年5月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 6.7%(56/839)。

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包括强迫性上网、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和网络成瘾耐受性)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包括时间管理和人际及健康)的得分情况与非网络成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

结论 广东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在国内属中等水平,无性别、年级差异,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医学院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1-0100-03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1.041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再调查12222雷 鸣,蔡晓颖,温少恒,陈锦菊,陈 婷(1.广东医学院学生工作部;2.广东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湛江 524023)基金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07C08013), 广东医学院青年基金(No.Q2006049)收稿日期:2011-05-17;修订日期:2011-12-11作者简介:雷 鸣(1978-),女,硕士,助理研究员。

[3-4] 1.2.1 Young 的8项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由美国匹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上网条件越来越便利,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学习途径和发展空间。

同兹堡大学Young 根据DSM-IV (Diagnostic and Statisti-时大学生因过度上网或不适当使用网络而导致网络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American Psychiatric 成瘾的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Association ,4th)中关于赌瘾的诊断标准改编的一份[1]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_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及态度的交互作用_刘璐

大学生网络成瘾_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及态度的交互作用_刘璐

1 引言
研究个体与环境对于行为的影响一直是发展心 理学的核心任务。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整体 - 交互 作用模型( Magnusson,1995) ,认为行为是在每个起 作用的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功能的、动态的交 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该理论强调在有机体的发 展中,个体的心理和生物等因素与环境中的社会、文 化和物理等因素之间不断进行着交互作用。有关问 题行为的大量研究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如 早在 2002 年 Science 期 刊 上 就 有 研 究 发 现,相 比 MAOA 基因 高 活 跃 性 个 体,有 童 年 期 受 虐 经 历 的 MAOA 基因低活跃性个体形成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 更高( Caspi et al. ,2002) 。后续的研究聚焦于基因 与成长环境对个体心理问题行为的影响,均发现了 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存在( Kim et al. ,2006; 王 美 方晓义 张锦涛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 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及态度的交互作用
& Chiou,2006; 罗喆慧,万晶晶,刘勤学,方晓义, 2010) ,以及非适应性认知( Mai et al. ,2012) 等因素 对网络成瘾的重要作用。然而,作为物质成瘾最核 心的特征之一( DSM - IV,1994) ,渴求对于网络成 瘾影响的探讨仍不够深入。渴求是一种“对强烈的 药物使用动 机 的 主 观 体 验 ”,是 成 瘾 者 自 我 报 告 中 最重要的体验之一( Shiffman,2000) 。大量研究显 示,对成瘾物质的渴求是成瘾行为发生,维持及戒断 后 复 发 的 重 要 预 测 变 量 ( Drummond, Litten, Lowman,& Hunt,2000; Fidler,Shahab,& West, 2011) 。研究者发展出多种理论用于解释渴求导致 成瘾行为及戒断后复发的机制与过程。其中主要的 理论包括结果期待模型( outcome expectancy model) 和认知加工模型( cognitive processing model) 。结果 期待模型认为,个体对药物使用所带来的积极结果 的期待会导致其成瘾行为,这种强烈的期待既包括 愉悦也 涉 及 消 极 情 绪、戒 断 症 状 的 缓 解 ( Marlatt, 1985) 。Tiffany( 1990) 提出的认知加工模型强调用 药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非自动化的、需要认知努 力的反应,个体如何知觉和解释这种阻碍将影响个 体的成瘾行为。两个理论均强调影响成瘾行为的认 知加工和认知努力,个体的药物依赖程度随着个体 的结果期待水平和认知加工的不同而变化( Skinner & Aubin,2010) 。为了更好的研究渴求,有学者根 据时间动力性特征和假设的因果关系将渴求分为背 景 性 渴 求 ( background craving ) 和 事 件 性 渴 求 ( episodic craving) ( Shiffman,2000) 。前者是一种紧 张性的体验,一种稳定的状态,由于不需要环境刺激 的诱发而可能是纯粹“内源性的”,反映了个体较稳 定的一种动力状态。在这一背景性渴求的基础上还 存在事件性渴求,一种偶尔强烈爆发的、脉冲式的渴 求,常由环境或情感线索所诱发。近年来在网络成 瘾领域,已有研究采用线索暴露范式( cue - exposure paradigm) 探究 渴 求 的 神 经 环 路、脑 机 制 等 生 理 基 础,以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 Han et al. ,2011; Kim & Kim,2010; Ko et al. ,2009) 。 然而也有研究者指出,这种线索诱发的渴求依赖于 相关刺激,是短暂的阶段性反应,仅能维持数分钟至 几小时,且诱发的渴求水平随着具有背景性特点的 戒断性渴求的变化而改变,即以后者的强度为基础 ( Drummond,2000) 。因此,线索诱发的渴求对成瘾 行为的触发作用会受到背景性渴求的制约。然而, 这种更基础、更稳定的内源性动力状态———背景性 渴求,其在网络成瘾领域受到的关注却较少。因此,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
指导语;下面是一个关于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请结合你一年之内的实际情况对照,在
方框内用"标出。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读完题目后,请尽快做出选择,不要花费过
多时间反复考虑,谢谢合作!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本此研究的特点,最终选取白羽、樊富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

该量表由两个部分构成,4个因子,网络成瘾症状包括网络成瘾耐受性、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包括时间管理问题和人际与健康问题,共19个题项。

每个因子包含的题项
1 / 21 / 2。

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简介:网络成瘾自评量表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自评量表,它根据上网者所用时间、网络中人与之间的亲密感和无意义的网络信息(电子信箱)查询以及对工作、学习、生活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带来情绪的不稳定。

本测试共有20个项目,为1—5级评分法,总分越高说明网络成瘾越重。

[评分标准及意义]评分:几乎不=1,很少=2,有时候=3,大多时间=4,总是=50~23分:正常;上网者仅仅将网络作为获得信息或休闲的一种工具,网络仅仅作为一种生活手段出现在上网者的生活中,上网者不存在对网络的精神依赖行为。

24—49:有轻度上瘾症状,尚没有形成网络依赖,在上网时间的把握上有时候稍微滞后,但在总体上仍能够自我控制。

50~79分:中度成瘾,网络使用后已经出现一些社会适应问题,比如对时间控制减弱,网络耐受性增强,人际关系趋向敏感,生活秩序正在打乱,情绪开始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不稳定特征,你正面临来自网络的问题。

80~100分:重度成瘾,上网者已经完全被互联网所控制,网络成为上网者的精神寄托场所,在网上用户长时间的分享巅峰体验,在网下用户则长时间陷入抑郁、恐慌、悔恨等多种负面情绪体验中,上网者社交往功能正在逐步退缩,为你的网络生涯已经到了引起严重生活问题的程度了,你恐怕需要很强的意志力,甚至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才能恢复正常了。

网络成瘾自评量表1、你是否上网时间常常超出原先计划的时间?2、你不顾家事而将时间都用来上网吗?3、你觉得上网时的兴奋更胜于伴侣之间的亲密感吗?4、你常会在网上交新朋友吗?5、你会因上网费时间而受到他人的抱怨吗?6、你会因上网费时间而产生学习和工作的困扰吗?7、你会不由自主的检查电子信箱吗?8、你会因为上网而使工作表现(或成绩)不理想吗?9、当有人问你在网上做什么的时候你会有所防卫或隐藏吗?10、你会因为现实生活纷扰不安而在上网后感到欣慰吗?11、再次上网前,你会迫不及待地想提前上网吗?12、你会觉得“少了网络,人生是黑白的”吗?13、当有人在你上网时打扰你,你会叫骂或是感觉受到妨碍吗?14、你会因为上网而牺牲睡眠时间吗?15、你会在离线时间对网络念念不忘或一上网便充满“遐想”吗?16、你上网时常说“再过几分钟就好了”这几句话吗?17、你尝试过缩减上网时间却无法办到的体验吗18、你会试着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吗?19、你会选择时间花在网络上而不想与他人出去走走吗?20、你会因为没上网而心情郁闷,易怒、情绪不稳定,而一上网就百病全消了吗?网络成瘾倾向量表1、如你不上网冲浪,你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是否2、你是否原来打算只上15分钟网,但最终超过了2小时?是否3、你每月的电话帐单是否越来越长?是否如以上均为是,则肯定网络成瘾症的倾向。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台湾陈淑惠)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台湾陈淑惠)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台湾陈淑惠)
该量表是台湾陈淑惠教授于1999年以大学生为样本,根据DSM一IV对各种成瘾症状的诊断标准编制的,共26道题目,4级评定,共包括强迫症状(如个体有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和冲动)、退瘾症状(如如果被迫离开计算机,个体就会情绪低落、坐立不安)、耐受症状(如随着使用者网络使用经验的增加,必须通过增加网络使用时间才能在网络中获得与原先相当程度的满足感)、人际健康问题(如个体因为在网络中沉溺时间太长而与家人和朋友疏远)和时间管理问题(如个体因为在网络中沉溺时间太长而造成学业被耽误)五个维度。

得分越高表明沉迷于网络的程度越严重。

该量表共包括强迫性上网、戒断反应、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五个维度。

每个维度中各个题目得分之和即为该维度的得分。

各维度对应的题目如下:
强迫性上网:11、14、19、20、22
戒断反应:2、4、5、10、16
耐受性:3、6、9、24
人际与健康问题:7、12、13、15、17、18、21
时间管理问题:1、8、23、25、26
该量表可作为YDQ量表的有效补充,既进一步验证学生是否成瘾,又可明确学生在哪个方面比较严重,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_深圳大学生述情障碍在网络成瘾与成人依恋中的中介作用

_深圳大学生述情障碍在网络成瘾与成人依恋中的中介作用

者之间的共变关系进行长期追踪。

4参考文献[1]ALLOY LB ,RISKIND JH ,MANOS MJ.变态心理学[M ].汤震宇,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695,698[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下)[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864.[3]陈新颖,花蓉.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与展望[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1(6):38-41.[4]申自力,刘丽琼,崔建华,等.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78-1280.[5]申自力,刘丽琼,崔建华,等.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研究存在的问题[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4):64-67.[6]傅安球,聂晶,李艳平,等.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果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2005,25(1):22-23.[7]关明杰,徐能义.包头市昆区中学生厌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492-493.[8]孟四清,陈志科,李强.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3):46-49.[9]徐韬园.Conners 儿童行为问卷[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0,10(特刊):211-212.[10]范娟,杜亚松,王立伟.Conners 父母用症状问卷的中国城市常模和信度研究[J ].上海精神医学,2005,17(6):321-323.[11]孔繁钟,孔繁锦.DSM -Ⅳ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M ].台北:合记图书出版社,2003:70-75.[12]苏林雁,王长虹.青少年对立违抗障碍[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3):161-163.[13]王洪,苏林雁,黄广文,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合并破坏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3):217-218.收稿日期:2013-09-29;修回日期:2013-11-0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SH060);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DCA080145)。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_陈侠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_陈侠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3):355~359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陈侠黄希庭白纲(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重庆 400715)摘要网络成瘾指一种心理上对网络的依赖,其概念与药物成瘾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目前还缺乏编制精良、应用广泛的测量工具。

多数研究采用调查的方法,严格的实验研究很少。

一些研究者提出理论模型从心理层面对其进行解释,其中具代表性的有:Young提出的ACE模型,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以及Grohol的阶段模型,分别探讨了网络依赖的发生与网络的致瘾特征,网络用户的个体特质以及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病态网络使用。

分类号B849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和社会限制(如:身份、职业、地位等),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也导致一些用户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影响其生活、学习和工作,损害其身心健康。

这种现象最先引起美国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将其命名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1]或“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2]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3]。

Young的研究[1]发现过度的网络使用对用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损害身体健康、导致人际关系障碍、学业成绩下降及影响正常工作。

她的另一项研究[4]发现,网络使用依赖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

Kraut等的研究[5]发现过多的网络使用导致用户同家人的交流减少、社交圈子缩小、抑郁和孤独感的增加,他们的后继研究[6]还发现更多的网络使用对性格外向者或有较多社会支持者产生积极影响,而对性格内向者或缺乏社会支持者产生消极影响。

Joinson[7]提出用去抑制(disinhibition)来解释人们在网络空间与真实生活之间行为方式的差异。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
指导语;下面是一个关于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请结合你一年之内的实际情况对照,在方框内用√标出。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读完题目后,请尽快做出选择,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反复考虑,谢谢合作!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本此研究的特点,最终选取白羽、樊富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

该量表由两个部分构成,4个因子,网络成瘾症状包括网络成瘾耐受性、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包括时间管理问题和人际与健康问题,共19个题项。

每个因子包含的题项
内容数量各不相同。

该问卷被广泛应用于网络成瘾的测量中,多次研究测试证明信度和效度良好,表内一致性系数为0.94,14天后复测信度为0.83,各因子之间的一致性系数介于0.78与0.90 之间。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采用4点计分(极不符合-1、不符合-2、符合-3、非常符合-4),各因子的总分为所含题项之和,而量表总分则是4个因子分之和。

各因子总分与量表总分的分值越高,则说明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与倾向性越大。

网络成瘾可以被划分为3个等级类别:小于46分即为正常群体;大于等于46分并小于53分之间即为网络依赖群体;大于等于53分即为网络成瘾群体。

也有学者将46分及以上分值直接划分为网络成瘾,即按照正常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二分法划分,即网络成瘾群体可以认为是依赖群体与成瘾群体相加之和,此方法被国内的大量研究普遍采用[47]。

本研究在统计网络成瘾现患率时用二分类方法,等级分析时采用三分类方法。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述评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述评

2005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N.1第一期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F e b.2005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述评!马芳(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江苏淮安223001)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当前一些主流的“网络成瘾”概念,重点述评了当前比较流行的、参考价值较高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如:1997年A P A提出的标准、国外的Y o u n g、D a v i s、中国台湾的陈淑惠、中国大陆欧居湖等人所倡导的网络成瘾标准。

笔者认为,网络成瘾概念和诊断标准会渐趋统一,研究的方法也将多样化。

关键词: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测验法中图分类号:B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05)01-0036-03 """""""""""""""""""""""""""""""""""""""""""""""网络成瘾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97年正式承认“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

在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也令许多家长和老师非常焦虑。

但总体来说,关注者众,研究者寡。

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成瘾课题研究小组”认为,网络成瘾研究急需解决的难点之一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机制的测量工具。

本文拟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和诊断标准(或测量方法)作一介绍,旨在抛砖引玉,推动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或测量方法的研究。

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探讨

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探讨

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探讨发表时间:2014-08-11T15:43:30.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赵航[导读] “网络成瘾症”,在英文当中将其称之为Internet Addicition Disorde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高德伯格在一九九零年提出的。

赵航(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USA 01003)【摘要】网络成瘾,又被称之为网络过度使用或者是网络病理性使用。

这种心理学病症乃是由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

该心理病症的特征主要为:无节制地上网,并且不顾及时间;越长的上网时间越能使自身得到满足感;如果一段时间不能上网,将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交往,甚至产生厌世的恶性情绪;为了隐瞒自己的症状,不惜向他人说谎,来证明自己并不痴迷于网络等。

这种上瘾症状在主观概念上与药物成瘾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可是当前针对该症状的测试工具以及治疗方案却又非常局限。

故此,本文针对网络成瘾这一心理病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希望能为该症状的治疗与预防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学依据病态网络使用心理治疗自我控制能力【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094-02“网络成瘾症”,在英文当中将其称之为Internet Addicition Disorde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高德伯格在一九九零年提出的。

伴随着全球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成瘾已然成为了一种真实存在的普遍性客观状况,并且随着患上该症的人数日渐增多,也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

其中,美国的心理学会在一九七七年便公开承认了“网络成瘾”这一心理学病症的学术研究价值。

这几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科技也随之日渐发达,网民更是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

任何一种科技的进步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发展也不会例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大众化,我国网民因为网络成瘾而随之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开始扑面而来,这成为了现代化、科技化为其带来的新病症。

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net Use,Internet Special Self-efficacy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作者: 罗喆慧[1];万晶晶[3];刘勤学[1];方晓义[1,2]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3]华中科技大学政教系,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页码: 618-62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网络使用;网络成瘾;网络使用自我效能;网络控制自我效能;大学生
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对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影响,选取武汉五所大学的1121名学生为被试开展研究。

测量问卷包括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根据CNNIC报告改编的网络使用问卷、经修订的Eastin和LaRose的网络使用自我效能问卷和自编的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

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在线娱乐,其次是信息收集,再次是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使用最少的是网上交易。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在受测群体中,有12.2%的大学生网络成瘾,成瘾比例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大学生的每周上网天数、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和网上交易等行为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不但会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结果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抑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冲动的中介作用

抑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冲动的中介作用

抑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冲动的中介作用崔健;杨可冰;杨清艳;刘艳;吴伟;牛雅娟【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21(29)1【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抑郁、冲动三者的关系,以及冲动在抑郁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方法:对河北承德某高校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94名大学生,利用陈淑慧网络成瘾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量表进行调查。

使用Epidate 3.1、SPSS 26.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结果: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占此次调查的33.7%。

大一学生的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大二、大三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68)=9.88,P<0.05]。

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抑郁量表得分、冲动量表得分两两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466,0.490,0.335,P<0.001)。

经过计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6.87%。

结论:网络成瘾以及抑郁与冲动两两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冲动性在抑郁与网络成瘾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总页数】6页(P123-128)【作者】崔健;杨可冰;杨清艳;刘艳;吴伟;牛雅娟【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北京回龙观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9【相关文献】1.大学生述情障碍对抑郁的影响:手机成瘾倾向的中介作用2.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睡眠状况的中介作用3.冲动性人格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延迟折扣的中介作用4.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主观幸福感和网络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5.医科大学生手机网络游戏成瘾与共情:抑郁的中介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我因为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济。
得分越高,网瘾越大
该量表共包括强迫性上网、戒断反应、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和时间管理问题五个维度。
每个维度中各个题目得分之和即为该维度的得分。各维度对应的题目如下:
强迫性上网:11、14、19、20、22戒断反应:2、4、5、10、16耐受性:3、6、9、24
19、我每次下网后,其实要去做别的事,却又忍不住再上网看看。
20、没有网络,我的生活就没有乐趣可言。
21、上网对我的身体造成了负面影响。
22、我曾经试想花较少的时间在网络上,却无法做到。
23、我习惯减少睡眠时间,以便能有更多的时间上网。
24、比起以前,我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才能得到满足。
25、我曾经因为上网没有按时进食。
6、我每次都只想上网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很久不想下来。
7、虽然上网对我日常与同学,家人的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我仍未减少上网。
8、我曾不止一次因为上网的关系一天睡眠时间不到四小时。
9、从上学期以来,我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比以前增加许多。
10、我只要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情绪低落。
11、我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
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非常符合——4,符合——3,不符合——2,极不符合——1
非常符合
符合
不符合
极不符合
1、曾不止一次有人告诉我,我花了太多时间在网络上。
2、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3、我发现自己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
4、断线或接不上时,我觉得自己坐立不安。5、再累,上网时觉得自己很有精神。
12、我发现自己投入在网络上而减少了与周围朋友的交往。
13、我曾经因为上网而腰酸背痛,或者有其他身体不适。
14、我每天早上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
15、上网对我的学业已经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16、我只要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什么。
17、因为上网的关系,我与家人的互动少了。
18、因为上网的关系,我平常的休闲活动时间减少了。
人际与健康问题:7、12、13、15、17、18、21时间管理问题:1、8、23、25、26
该量表可作为YDQ量表的有效补充,既进一步验证学生是否成瘾,又可明确学生在哪个方面比较严重,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