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发展与动物·蚕与丝绸文化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历史发展与动物·蚕与丝绸文化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再次成为社会共识。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对“野味”坚定说不,与动物和谐共处,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大自然和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的标准答案。

从某种程度上说,离开动物,人类就难以很好地生产生活,人类历史也就难以快速推进发展:在以前科技不发达的农耕时代,最早的牛是用来帮人们耕耘的,如老黄牛负责旱地,大水牛负责水田;在冷兵器时代,马匹在战场态势和战争胜负上的作用至关重要,蒙古族就是依仗骑兵横扫亚欧大陆。除此之外,在生物科技方面,动物仿生学也为人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创新。

近期我们专门推出几期节目,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几种动物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密切关系和历史渊源。重点给同学们讲一讲动物和人类历史发展有关的文化故事。今天我讲第一集:蚕与丝绸文化。

说到蚕,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有的说不定还亲眼见过,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会说白白胖胖的蚕宝,有的会说鼓鼓囊囊的蚕茧、有的会说缠缠绕绕的蚕丝,还有的会说摇头晃脑的茧蛹,当然有的同学也会把飞蛾这样蚕的成虫也当成蚕的一种存在形体。有的同学一定怀疑下面我就会讲蚕的养殖、种类和生活习性了,不是,我这里不讲蚕的自然属性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大家在课本里都有过了解和学习,这次我主要想告诉大家蚕身上衍生出来的丝绸文化。为什么我要讲蚕与丝绸文化呢?因为它们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也最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明。

讲蚕和丝绸文化,首先要说一说关于蚕起源的传说:传说螺祖本为西陵之女,后来做了黄帝的夫人,是最先教民育蚕抽丝之神,后世尊为“先蚕”,所以螺祖又叫“先蚕娘娘”,也称“蚕母”。古代蚕农之家必祭祀螺祖,螺祖成为农村妇孺皆知的大神。《资治通鉴》中写道:“西陵之女螺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始治丝以供衣服。”

我国自古以来号称“农桑立国”,几千年来,植桑养蚕在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丰富的蚕桑文化。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从此人类就结束了“茹毛饮血,衣其羽毛”的原始衣着,进入了锦衣绣服的文明社会,是国人的骄傲。蚕桑文化现在主要集中表现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并绵延江苏省、四川省、山东省、广西省等地区,但综观中国丝绸发展史,蚕桑文化甚至可以覆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流传地区、人群之广足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从图腾文化来看,在上古时代,各个部落都有着自己的图腾,比如胡族为狐狸图腾,朝鲜族为鱼图腾,有熊氏族为天龟图腾,绝大多数图腾在民族融合、社会发展中慢慢消亡。但是虞氏族虞舜的蚕图腾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沉淀、发展,最终演变成了为现代人们所熟悉的“龙”。

蚕图腾之所以能在优胜劣汰中存活下来甚至得到发展,这就和蚕桑文化在古代重要的地位密不可分。上古时期,夏族有虞氏的舜是当时的首领,他生性宽厚仁爱、贤明有德。舜在全氏族大力推广种桑养蚕、缫丝织帛,命他的妹妹前去跟桑王去研究嫁接桑树,命他的妻子娥皇和女英钻研养蚕织帛技术,开发丝帛文化。因此当时的蚕桑文化发达迅速,种桑养蚕也非常的普遍,蚕桑巢织已是当时

人们的主要农生生计。蚕桑的发展,给舜的族人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由于舜领导的有虞氏族桑蚕事业的卓越发展,生活富庶,民风淳朴亲善,逐步成为各部落向往的圣地,成为各部落的楷模。因为蚕宝宝给予了他们诸多的好处,所以有虞氏族便把蚕宝宝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即所谓“图腾”了。

从蚕图腾开始,蚕从此出现在了历史的画卷长河中。首先便是服饰类。素纱蝉衣是西汉时期的一种奢侈服饰,衣料轻薄透亮、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如今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衣服的总重量只有49克,其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无疑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也间接的反映了在当时蚕桑文化深深的融入服装产业中。

蚕业生产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物质生产活动,必然在诗词等文学作品得以反映。最有名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还有汉乐府中的那首乐府诗《陌上桑》。与蚕有关的诗词最早可追溯到2600年前的《诗经》,在《诗经》305篇诗歌中,与蚕桑有关的就有27篇,如:"蚕月条桑,取彼斧斤,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从《诗经》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黄河流域蚕业生产已相当普遍,丝和丝织品已十分广泛。

我国的古代还利用丝织物来作为书写材料,与竹木相辅而行。墨子曰:"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帛是我国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可见西周以来已用丝织品书写,至唐代还流行用素绢供书写之用。我们现在所说的纸,是植物纤维构成的纸,而汉以前文献中提到的纸主要是指茧丝纸。

随着蚕农们养蚕制丝的技艺不断提高,后来就出现了举世闻名

的“丝绸之路”,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著名贸易要道。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中国在西方有个称呼叫“赛里斯”,来自希腊文,意即“丝国”。希腊人虽然听说过遥远的东方有生产丝绸的国度,也见过丝绸,但对丝绸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一头雾水。罗马人学希腊人,也用“赛里斯”一词称呼中国,他们热爱丝绸,视丝绸为奢侈的享受,他们觉得穿丝绸才能显出他们优美的体态。在古罗马甚至出现了一个专门的中国丝绸市场。至于丝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罗马人和希腊人都一样茫然,罗马有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老普里尼,他在《自然史》一书中竟然猜测丝绸生长在树上的。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养蚕、缎丝的技术进行保密,这个秘密得以保持了很长时间,但却仍旧挡不住养蚕技术的西传。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历史的东西·发明”一节中列举了一部分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科学发明,其中就提到过“蚕在550年左右从中国输入希腊”。那么我国古代对养蚕技术严格保密,西方国家是怎么窃取技术的呢?

公元6世纪,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因北魏的分裂,南朝梁武帝想要北伐,就征集了大量的商船,导致用于从海上丝绸之路出口的商船大量减少,再加上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方贸易的丝绸量也锐减。正是因为此事,却给西方的东罗马帝国带来无比严重的“危机”,丝绸的价格在罗马涨了几十倍,这让本身就供不应求的丝绸成为了奢侈品中的奢侈品。这场“丝绸危机”直接导致了东罗马和波斯帝国之间的战争,罗马人不清楚是东方的“赛里斯”发生了大动乱,只清楚每年的丝绸都是从波斯倒手转卖过去的,现在丝绸货少,价格上涨,他们认为肯定是波斯人从中搞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