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 三角形.
2.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那 么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总结如下表:(方法不唯一)
5 1.在Rt△ABC中,∠C=90°,AB=2,AC=,则∠A的度数为(
A.90°B.60°C.45°D.30°
)15
D
2.在△ABC中,∠C=90°,AB=4,AC=3,欲求∠A,最适宜的做法是(
)
A.计算tanA的值求出
C
B.计算sinA的值求出
C.计算cosA的值求出
D.先计算sinB求出∠B,再利用90°-∠B求出
3.如图,在Rt△ABC中,∠C=90°,BC=2,AC=6,解此直角三角形
11 22
∴∠BEC=∠C,∴BC=BE. ∵∠C=∠C,∠CBE=∠A=36°, ∴△CBE∽△CAB,

解得AE=2 -2(负值舍去).
在Rt△CCBAAD=E中CCE,B,cos即A=A4E=4-AEAE,
5
【答案】C
AADE=2
25-2=
5+1 4.
14.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BC边的中点,CD=2,tanB=.
求:
(1) ∴BD=DC=2,BC=4.
在 Rt△ACB 中,tan B=ACCB=34,∴A4C=34,∴AC=3. 由勾股定理得 AD= AC2+CD2= 32+22= 13, AB= AC2+BC2= 32+42=5.
(2)sin∠BAD的值.
解:过点D作DE⊥AB于E, ∴∠C=∠DEB=90°, 又∵∠B=∠B,∴△DEB∽△ACB,
∴DACE=DABB,∴D3E=25,∴DE=65, 6

九年级数学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新版沪科版

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直角三角形五个元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与作用,体会到学好数学知识的作用,并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从而体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激情,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课前准备课件、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直角三角形中,除了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两个锐角.尝试探究已知哪些元素能够求出其他元素.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解直角三角形【类型一】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李1 在Rt △ABC 中,∠C =90°,c =23,a =3,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解析:已知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可以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再利用正弦或余弦求角的度数.解:在Rt △ABC 中,b =c 2-a 2=12-9= 3.∵sin A =a c =323=32,∴∠A =60°. ∴∠B =90°-∠A =90°-60°=30°.方法总结: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照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进而结合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锐角三角函数求解.【类型二】已知两直角边解这个直角三角形例2 已知Rt △ABC 中,∠C =90°,a =3-1,b =3-3,解直角三角形.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式子求解.解:由tan B =b a ,得tan B =3-33-1= 3. ∴∠B =60°,则∠A =30°.由sin A =a c ,得c =a sin A =3-112=23-2. 【类型三】已知直角三角形一边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例3 在Rt △ABC 中,a 、b 、c 是∠A 、∠B 、∠C 的对边,∠C =90°,∠B =60°,a =4,解这个三角形.解析:如图所示,本题实际上是要求∠A 、b 、c 的值,可根据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解决.解:∠A =90°-∠B =90°-60°=30°,∴c =2a =2×4=8.由tan B =b a ,知b =a ·tan B =4·tan60°=4 3.(或b =c 2-a 2=82-42=43) 方法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正确选择关系式是关键,选择关系式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选可以直接应用原始数据的关系式;(2)选择便于计算的关系式,若能用乘法计算就不用除法计算.探究点二: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类型一】利用直角三角形求面积例4 在△ABC 中,∠A =55°,b =20cm ,c =30cm ,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S △ABC .(精确到0.1cm 2)解析:(1)求三角形面积需要作高;(2)需构造直角三角形.解:作AB 上的高CD ,在Rt △ACD 中,∵CD =AC ·sin A =b ·sin A .∴S △ABC =12AB ·CD =12bc ·sin A . ∵∠A =55°,b =20cm ,c =30cm ,∴S △ABC =12bc ·sin A =12×20×30·sin55° =12×20×30×0.8192=245.8(cm 2).方法总结:求三角形面积可先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用已知量的三角函数表示出高,代入数据即可求得.【类型二】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例5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将此矩形折叠,使C 点和A 点重合,求折痕EF 的长.解析:由题意可知A 点和C 点关于直线EF 对称,连接AC ,则AC ⊥EF ,且OA =OC ,于是构造了Rt △AOE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OE 即可.解:如图,连接AC ,则AC ⊥EF ,OA =OC ,∴∠AOE =90°.又∵AB =6,BC =8,∴AC =AB 2+BC 2=62+82=10,∴OA =5.在Rt △ADC 中,tan ∠DAC =DC AD =68=34.在Rt △AOE 中,tan ∠EAO =OE AO ,∴OE =AO ·tan∠EAO =AO ·tan∠DAC =5×34=154.在△AOE 和△COF 中,⎩⎪⎨⎪⎧∠AOE =∠COF ,OA =OC ,∠OAE =∠OCF ,∴△AOE ≌△COF ,∴OE =OF .∴EF =2OE =2×154=152. 方法总结:折叠后折痕两边的图形成轴对称,从而利用对称性构造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线段的长.三、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归纳整合成一个知识网络,能够清楚认识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综合应用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把握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牢牢把握基础知识.。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3: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3: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一课时1、重点:会利用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2、难点:根据题目要求正确选用适当的三角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1、复习回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勾股定理 a 2+b 2=c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两锐角互余 ∠A+ ∠B=90°. 直角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互余两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sinA=cosB . 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特殊角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2、新课探究:有以上的关系,如果知道了五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例1 在RT △ABC 中,∠C=90°,∠B=42°6′,c=287.4,解这个三角形。

解:∠A=90°-42°6′=47°54′a=c·× ACacbBcaB A ==cos sin cbB A ==sin cos .cos sin tan AAA =1sin cos 22=+B A 得由,cos caB =b=c ·s ×例2 在△ABC 中,∠A=55°,b=20cm,c=30cm,求三角形的面积〔准确到2〕解:如图,作AB 上的高CD ,在RT △ACD 中,CD=AC ·sinA=b ·sinA.当∠A=55°,b=20cm,c=30cm 时,有3、练习:(1)在RT △ABC 中,∠C=90°,AC=6, ∠BAC 的平分线AD= ,解此直角三角形。

(2)如图,根据图中数据,求△ABC 其余各边的长,各角的度数和△ABC 的面积(3)如图,根据图中数据,求△ABC 其余各边的长,各角的度数和 △ABC 的面积.4、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何利用条件,选用适宜的三角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这是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的,为后面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打下根底。

新沪科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教学课件

新沪科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教学课件
多少米?(精确到0.1 m)
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新课讲解
解:在Rt△ACD中,∠ACD=52°,CD=EB=8 m. 由tan∠ACD= ,得 AD=CD·tan∠ACD
=8×tan52°
=8×1.279 9≈10.2(m).
由DB=CE=1.6 m,得
AB=AD+DB=10.2+1.6=11.8(m). 答:树高AB为11.8 m.
方时叫做仰角(angle of elevation);当视线在水平线下方时叫做俯 角(angle of depression).
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新课讲解
【例1】如图,一学生要测量校园内一棵水杉树的高度.他
站在距离水杉树8 m的E处,测得树顶的仰角∠ACD =52°,已知测角器的架高CE=1.6 m,问树高AB为
为了测量东方明珠塔的高度,小亮和同学们在距离东方明珠塔 200 米处的地面上,用高1.20 米的测角仪测得东方明珠塔顶的仰角为 60°48 ′.根据测量的结果,小亮画了一张示意图,其中AB表示东方明 珠塔,DC为测角仪的支架,DC=1.20米,CB=200米,∠ADE=60°48 ′.
根据在前一学段学过的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有关知识,你能求出AB
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
新课讲解
【例1】如图,铁路路基的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AD∥BC,路基顶 宽BC=9.8 m,路基高BE=5.8 m,斜坡AB的坡度i=1ː1.6,斜坡CD的 坡度i′=1ː2.5,求铁路路基下底宽AD的值(精确到0.1 m)与斜坡的 坡角α和β(精确到1 °)的值.
第二十页,共二十六页。
在Rt△ACD 中, CD = AC · sin A ,
5
∴ S△ABC =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精品课件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精品课件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不需人手直接接触雪,使用方便,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当雪 球夹闭合时,测得∠AOB=30°,OA=OB=14 cm,则此款 雪球夹制作的雪球的直径AB的长度为_________cm.(结果保留 7.一3 位小数.参考数据:sin 15°≈0.26,cos 15°≈0.97,tan 15°≈0.27)
18.如图,已知 Rt△ABC 中,∠ACB=90°,CD 是斜边 AB 上的中 线,过点 A 作 AE⊥CD,AE 分别与 CD,CB 相交于点 H,E,AH=2CH.
解:(1)∵∠B 为锐角,且 cos B=12,∴∠B=60°; (2)如图,作 AD⊥BC 于 D,∵∠B=60°,∴∠BAD=90°-60°=30°, ∴BD=12AB=3,∴AD= 3BD=3 3,∴△ABC 的面积=21BC×AD=21 ×4×3 3=6 3; (3)∵BC=4,BD=3,∴CD=BC-BD=1, ∴tan C=ACDD=313=3 3.
知识点 2 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6.如图,在△ABC 中,∠C=90°,AC=1,BC= 3,那么∠B 的
度数为
( C)
A.60°
B.45°
C.30°
D.15°
• 7.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 =5,AC=6,则4sin A=_________.
5
8.如图,在 Rt△ABC 中,∠C=90°,AC=2 3,BC=6,解这个 直角三角形.
A.45
B.53
( A)
C.43
D.34
10.在△ABC 中,∠A=30°,AB=2 3,AC=6,则 BC 的长为 ___2__3____.
11.在△ABC 中,AB=6,BC=4,∠B 为锐角且 cos B=12. (1)求∠B 的度数; (2)求△ABC 的面积; (3)求 tan C 的值.

教育最新K12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教育最新K12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23.2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1 已知一边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1.如图23-2-1,在Rt △ABC 中,∠C =90°,∠B =30°,AB =8,则BC 的长是( )A. 4 33 B .4 C .8 3 D .4 3图23-2-12.在Rt △ABC 中,已知∠C =90°,∠A =40°,BC =3,则AC 等于( ) A .3sin40° B .3sin50° C .3tan40° D .3tan50°3.在Rt △ABC 中,∠C =90°,∠A 的对边a =4,cos B =23,则斜边c 的长为________.4.如图23-2-2,AD ⊥CD ,∠ABD =60°,AB =4 m ,∠C =45°,则AC =________.图23-2-25.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60°,c =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2 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6.如图23-2-3,在△ABC 中,∠C =90°,AC =1,BC =3,那么∠B 的度数为( ) A .60° B .45° C .30° D .15°图23-2-37.在△ABC 中,已知∠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3,c =6,则下列解该直角三角形的结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 =30°,∠B =60°,b =2 33B .∠A =30°,∠B =60°,b = 3C .∠A =45°,∠B =45°,b = 3D .∠A =45°,∠B =45°,b =628.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5,b =7,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知识点 3 将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 3,底边长为6,则底角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60° D .120° 10.[教材例2变式]如图23-2-4,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60°,b =20 cm ,c =30 cm ,求BC 的长.图23-2-411.如图23-2-5,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若AC =6 2,∠C =45°,tan B =3,则BD 等于( )A .2B .3C .3 2D .2 3图23-2-512.如图23-2-6,在△ABC 中,∠A =30°,tan B =32,AC =2 3,则AB 的长度为( ) A .4 B .5 C .6 D .7图23-2-613.[2017·义乌]以Rt △ABC (∠B =90°)的锐角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与边AB ,AC 分别交于一点,再分别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过两弧的交点与点A 作直线,与边BC 交于点D ,若∠ADB =60°,点D 到AC 的距离为2,则AB 的长为________.14.[2017·临沂]如图23-2-7, 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AB =4,BD =10,sin ∠BDC =35,则▱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图23-2-715.在△ABC 中,AB =8,∠B =30°,AC =5,则BC =________.16.如图23-2-8,已知 tan C =43,点P 在边CA 上,CP =5,点M ,N 在边CB 上,PM =PN .若MN =2,求PM 的长.图23-2-817.如图23-2-9,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C 边上的中线,cos C =22,sin B =13,AD =1.(1)求BC 的长;(2)求tan ∠DAE 的值.图23-2-918.在Rt △ABC 中,∠A =90°,有一个锐角为60°,BC =6.若点P 在直线AC 上(不与点A ,C 重合),且∠ABP =30°,则CP 的长为__________.19.一副三角尺按图23-2-10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AB ∥CF ,∠F =∠ACB =90°,∠E =30°,∠A =45°,AC =12 2,求CD 的长.图23-2-10教师详解详析1.D [解析] ∵Rt △ABC 中,∠C =90°,∠B =30°,AB =8, ∴cos B =BC AB ,即cos 30°=BC 8,∴BC =8×32=4 3.故选D .2.D3.6 [解析] 由余弦定义,得cos B =4c =23,解得c =6.4.2 6m [解析] 在Rt △ABD 中,∠D =90°,∠ABD =60°,AB =4.∵sin ∠ABD =ADAB ,即sin 60°=AD4,∴AD =2 3.∵在Rt △ACD 中,∠D =90°,∠C =45°,AD =2 3, ∴sin ∠ACD =AD AC ,即sin 45°=2 3AC ,∴AC =2 6 m .5.解:在Rt △ABC 中,∵∠C =90°,∠B =60°,∴∠A =180°-∠C-∠B=180°-90°-60°=30°,∴a =12c =12×20=10,∴b =c 2-a 2=202-102=10 3. 6.C 7.C8.[解析] 由勾股定理,可先求得c 的值.然后选用tan A =ab ,利用计算器求得锐角A ,最后根据两锐角互余,可得另一锐角B 的度数.解:∵a=5,b =7,∴c =a 2+b 2=52+72=74.∵tan A =a b =57,∴∠A ≈35°32′16″,则∠B≈54°27′44″.9.A [解析] 如图,在△ABC 中,AB =AC =2 3,BC =6,过点A 作AD⊥BC 于点D ,则BD =3.在Rt △ABD 中,cos B =BD AB =32 3=32,∴∠B =30°,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30°.10.解:如图,过点C 作CD⊥AB,垂足为D. 在Rt △ACD 中,∵sin A =CD AC ,cos A =ADAC ,∴CD =b sin 60°=20×32=10 3,AD =b cos 60°=20×12=10,BD =30-10=20, ∴BC =(10 3)2+202=10 7(cm ).11. A[解析] ∵AC=6 2,∠C =45°, ∴AD =AC·sin 45°=6 2×22=6. ∵tan B =3,∴AD BD =3,∴BD =AD3=2.故选A .12. B[解析] 过点C 作CD⊥AB 于点D. ∵sin A =CDAC,∴CD =AC·sin A =AC·sin 30°=2 3×12= 3.∵cos A =ADAC,∴AD =AC·cos 30°=2 3×32=3. ∵tan B =CD BD =32,∴BD =2.∴AB =AD +BD =3+2=5. 故选B .13.2 3 [解析] 如图,由题意可知AD 平分∠BAC.作DE⊥AC,垂足为E ,则DE =2,所以BD =DE =2.在Rt △ABD 中,tan ∠ADB =ABBD ,所以AB =2×3=2 3.14.24 [解析] 根据sin ∠BDC =35可以求出△BCD 中BD 边上的高,从而求出▱ABCD 的面积.过点C 作CE⊥BD 于点E ,在Rt △ECD 中,∵sin ∠BDC =35=CE CD =CE AB ,AB =4,∴CE =125,S ▱ABCD =2×12×BD×CE=24.15. 4 3±3[解析] 由于∠C 可能是锐角也可能是钝角,因此要分类求解.如图,过点A 作BC 边的垂线,设垂足为D.首先在Rt △ABD 中,求出AD 的长,进而可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求出CD ,BD 的长.16.解:如图,过点P 作PD⊥MN 于点D.∵tan C =PD CD =43,∴设PD =4x ,则CD =3x. ∵CP =5,∴由勾股定理,得(3x)2+(4x)2=52, 解得x =1,∴PD =4.∵MN =2,PM =PN ,PD ⊥MN ,∴MD =1, ∴PM =42+12=17.17.解:(1)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 ∴∠ADB =∠ADC=90°.∵cos C =22,∴∠C =45°. 在△ADC 中,∵∠ADC =90°,AD =1,∠C =45°,∴CD =AD =1. 在△ADB 中,∵∠ADB =90°,sin B =AD AB =13,AD =1,∴AB =ADsin B =3,∴BD =AB 2-AD 2=2 2,∴BC =BD +CD =2 2+1. (2)∵AE 是BC 边上的中线, ∴CE =12BC =2+12,∴DE =CE -CD =2-12,∴tan ∠DAE =DE AD =2-12.18. 2 3或4 3或6[解析] (1)如图①,∠ABP =30°. ∵∠ABC =60°,∴∠ACB =30°. ∵BC =6,∴AB =3, ∴AC =3 3.在Rt △BAP 中,tan 30°=APAB ,∴AP =AB·tan 30°=3×33=3,∴CP=3 3-3=2 3.(2)如图②,由图①知AB=3,AC=3 3.又∠ABP=30°,∴AP=3,∴CP=3 3+3=4 3.(3)如图③,∵∠ABC=∠ABP=30°,∠BAC=90°,∴∠C=∠P,∴BC=BP.∵∠C=60°,∴△CBP是等边三角形,∴CP=BC=6.故答案为2 3或4 3或6.19.解:如图,过点B作BM⊥FD于点M.在△ACB中,∵∠ACB=90°,∠A=45°,AC=12 2,∴BC=AC=12 2.∵AB∥CF,∴∠BCM=∠ABC=45°,∴BM=BC·sin45°=12 2×22=12,∴CM=BM=12.在△EFD中,∵∠F=90°,∠E=30°,∴∠EDF=60°,∴MD=BMtan60°=4 3,∴CD=CM-MD=12-4 3.。

23.2.1解直角三角形

23.2.1解直角三角形
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课前预习
课堂合作
当堂检测
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 做 解直角三角形. 2.在△ABC 中,∠C=90° ,已知 c=8 3,∠A=60° ,求∠B,a,b.
解:∠B=90° -∠A=90° -60° =30° , a=c·sin A=8 3·sin 60° =12, b=c·sin B=8 3·sin 30° =4 3.
1 2
3 2
2答案16来自关闭所以 BC=4 cm.
解析
答案
12
课前预习 1 2
课堂合作 3 4 5
当堂检测 6
3.在 Rt△ABC 中,∠C=90° ,若 AC=2BC,则 sin A 的值是( A. C.
1 2 5 5
)
B.2 D.
5 2
关闭
根据题意,已知 AC=2BC,结合勾股定理,可得到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 1∶ 2∶5,
当堂检测
1.解简单的直角三角形 【例 1】 如图,在△ABC 中,∠ACB=90° ,CD⊥AB,垂足为 D,若 ∠B=30° ,CD=6,求 AB 的长.
分析:解 Rt△CDB,求出 CB 的长,再解 Rt△ACB,求出 AB 的长.
解:在 Rt△CDB 中,CB= 在 Rt△ACB 中,AB=
������������ sin������
=
6 =12. sin30°
������������ cos������
=
12 =8 cos30°
3.
4
课前预习 1 2
课堂合作 课堂合作
当堂检测
本图形是解直角三角形常见的图形,方法很多,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如本 题可以解 Rt△CDB,求出 DB,再解 Rt△ACD,求出 AD 的值.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 课件(共19张PPT)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  课件(共19张PPT)
D
C
拓展提升
1.如图,在△ABC中,∠A=30︒,∠B=45︒,AC=2 ,求AB的长.解:作CD⊥AB于D,∠A=30°, ∴AD=AC, 在Rt△BCD中,∠B=45°,
2.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E为边AC的中点,BC=14,AD=12, .求: (1)线段DC的长; (2)tan∠EDC的值.解:(1)∵AD是边BC上的高,AD=12,
∠A的对边
斜边斜边
∠B的邻边
斜边
∠A的对边
∠A的邻边
∠B的对边
∠B的邻边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事实上,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再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确定下来,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两个元素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
探索新知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B=42°6',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精确到0.1).解:∵cosB= ,∴a=c cosB=287.4×0.7420≈213.3 . ∵sinB= ,∴b=c sinB=287.4×0.6704≈192.7 . ∠A=90º-∠B=90º-42º6′=47º54′ .
(2)∵E是斜边AC的中点, ∴DE=EC, ∴∠EDC=∠C, 在Rt∆ADC中, ∴
归纳小结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到下面一些关系:(1)三边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 sinB= , cosA= , cosB= ,tanA= , tanB= .
归纳
根据以上探究,解直角三角形有哪些类型?试填写下表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23.2.1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课件(共12张PPT)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23.2.1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课件(共12张PPT)

自学提纲:
阅读书本上第124~125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共有六个元素(三个边,三 个角),其中C=900,填空: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 +b2 =( )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 )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cosA=( ),tanA=( )B
清点一下你的收获: 1.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
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 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什么?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
∠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 a c
cosA = b
c
tanA= a b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22021/5/22021/5/25/2/2021 12:14:08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22021/5/22021/5/2M ay-212-M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22021/5/22021/5/2Sunday, May 02,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22021/5/22021/5/22021/5/25/2/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2021/5/22021/5/22021/5/2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22021/5/22021/5/25/2/202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ppt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ppt
初中数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
新课引入
解直角三角形常
用关系:
∠A+ ∠ B=90°
c
解直角 三角形
a2+b2=c2
三角函数 关系式
A
b
sin A a , sin B b
c
c
cos A b , cos B a
c
c
tan A a , tan B b
b
a
灿若寒星
例题分析
例2 在 △ABC中,
∠A=55°,b=20cm,Cc=30cm,求三角形的面
积S△ABC(精确到b 0.1cm2)
55°
A
c
B
灿若寒星
例题分析
解 :如图,作AB上的高CD.在
Rt△ACD1 中, 2
∵CD=A1C·sinA=bsinA 2
C b
∴S = △ABC 1 AB·CD
2
1
60°
3
2
1 2
3
新课讲解
练一练
B
如图,Rt△ABC中,∠C=90°,
(1)若∠A=30°,BC=3,则AC= 3 3

(2)若∠B=60°,AC=3,则BC=
3
A
C
(3)若∠A=α°,AC=3,则BC= (4)若∠A=α°,BC=m,则AC=
3 tan
m
tan
灿若寒星
新课讲解
解直角三角形的原则:
(1) 有角先求角 (2) 有斜用弦,
宁乘毋除,
无角先求边 无斜用切; 取原避中.
灿若寒星
例题分析
例1 在Rt△ABC中,
∠C=90°,∠ac B=42°6',c=287.4,解这个直角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解直角三角形,并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运用相应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旗杆的高度、计算建筑物的斜边长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