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整理

绪论

一、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

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生产性很强的学科。

二、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

自然历史体。

特征:具有肥力、垂直层次分异、生物活性、孔隙结构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构成了单个土体(pedon)。

单个土体(pedon):能代表土壤个体的体积最小的三维土壤实体。面积一般为1~10m2。

聚合土体(polypedon):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近的若干单个土体的组合。

三、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土壤圈物质循环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圈:覆盖于地表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土壤对生物圈的影响

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水、肥、气、热;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土壤各种限制元素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 对大气圈的影响

影响大气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影响,碳汇。

3. 对水圈的影响

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水平分异和水体化学组成。

4. 对岩石圈的影响

来自岩石圈的风化,同时作为“保护层”对岩石圈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四、土壤的功能:

(一)生产功能

1营养库

2 养分转化和循环

3 雨水涵养作用

4 生物支撑作用

5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二)生态功能

1 维持生物活性和多样性。土壤性质直接决定着植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 更新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

3 缓解、消除有害物质

4 调控水分循环系统。

5 稳定陆地生态平衡。

(三)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

(四)工程功能

(五)社会功能: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惜的自然资源。

五、土壤资源: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力的各种类型土壤的总称。

土壤资源的特性:

1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2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3土壤资源空间变异及相对固定性。大尺度分异、中尺度分异与小尺度分异。

六、土壤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土壤发生、分类的研究;

2. 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研究;

3. 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的数量统计与质量评价研究;

4. 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

5. 土壤资源保护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七、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

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

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

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应用;

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八、西欧土壤地理学派

1.以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土壤学派,植物营养学;

2.以地质学家法鲁(1794-1877)为代表的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岩石风化;

3.以土壤学家库比纳(1897-1970)为代表的土壤形态发生学派,土壤微观形态。

九、俄国土壤地理学派

1. 19世70~80年代,苏联科学家道库恰耶夫(В.В.Докучаев,1846~1902)在发表的著作《俄罗斯黑钙土》中,全面地阐述了土壤发生、发展过程,创立了土壤发生学派。

其主要观点有:

1)土壤形成过程是由矿物和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成土过程所形成的。

2)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5大成土

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形成。

2.道库卡耶夫的继任者威廉姆斯(В.Р.Вильямс)进一步发展了该学说,创立了统一形成理论。他特别指出:

1)强调了土壤形成过程是以生物为主导。更加强调了生物在土壤发生和肥力发

展上的作用。

2)土壤形成是以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同形成的。进一步完善了土壤形成

与发生的基本理论。他建立了“统一形成学说”和“土壤肥力学说”、“土壤结果学说”。

十、美国土壤诊断学派(詹妮、史密斯):提出了诊断层与诊断特性的概念,并建立了标准化、定量化的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成为世界土壤学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壤分类体系。

十一、我国土壤科学发展史

1.古代:根据土壤颜色划分土壤。

2.中国近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缓慢,1930年之后受欧美土壤学理论的影响,开

展了中国境内的土壤调查研究。

3.20 世纪50年代受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影响,开展土壤地理发生学研究。

4.近年来中国土壤地理学研究正向标准化、定量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十二、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前景

(一)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

(二)搞好本学科的基础研究

(三)加强综合研究

(四)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当今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为:

1.重视土壤圈物质循环及全球土壤变化;

2.土壤资源持续利用研究得到重视;

3.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和土壤信息系统的研究不断加强;

4.土壤退化的时空变化、形成机制和监测对策;

5.土壤地理学研究内容日益扩展;

6.加强与发展土壤地理学基础性理论研究。

第一章土壤形态、组成与性质

第一节土壤形态

一、土壤形态是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剖面构造、颜色、结构、质地、孔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