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剂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氢氧化镁阻燃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氢氧化镁的阻燃消烟机理, 并对氢氧化镁阻燃剂制备及改进的方法进行了阐
述,进而对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阻燃机理制备方法改进现状前景
0前言
在当代社会, 塑料被大量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但大多数塑料材料容易燃烧, 因而, 这些不具备阻燃性能的塑料一旦燃烧起来,就会引发连续燃烧, 那样往往就会引起火灾。
为此, 目前在塑料中使用了具有阻燃性能的树脂或添加阻燃剂。在实际使用中配合了阻燃剂的塑料材料在燃烧时, 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大大地影响了人们逃离、救助、灭火等措施。从以往发生火灾的教训来看, 在全力开发阻燃剂的同时, 以低毒性、低发烟性为目标的无机类阻燃剂氢氧化镁颇为引人注目。
氢氧化镁[Mg( OH )2, 简称[ MH ]属于添加型无机阻燃剂, 与同类无机阻燃剂相比, 除使高分子材料获得优良的阻燃效果之外, 还能够抑制烟雾和卤化氢等毒性气体的生成, 即氢氧化镁具有阻燃、消烟和填充三重功能, 同时赋予材料无毒性, 无腐蚀性等特点[1]。氢氧化镁阻燃剂可广泛地应用于聚丙烯、聚乙稀、聚氯乙烯和ABS等塑料行业.
1、氢氧化镁的阻燃及消烟机理
1.1氢氧化镁的阻燃机理
氢氧化镁在受热时(340-490度)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热量到阻燃作用;同时释放出大量水分稀释燃物表面的氧气,分解生成的活性氧化镁附着于可燃物表面又进一步阻止了燃烧的进行。
1.2氢氧化镁的消烟机理
氢氧化镁在整个阻燃过程中不但没有任何有害物质产生,而且其分解的产物在阻燃的同时还能够大量吸收橡胶、塑料等高分子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雾,活性氧化镁不断吸收未完全燃烧的熔化残留物,从使燃烧很快停止的同时消除烟雾、阻止熔滴,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型无机阻燃剂。
2、氢氧化镁阻燃剂的传统制备方法
2.1氢氧化钙法
以卤水或其他可溶性镁盐为原料,使之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方程如下:MgC12+Ca(OH)2→CaC12+Mg(OH)2↓该方法的优点是:氢氧化钙廉价易得,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产品粒度小(通常低于 0.5μm)。其缺点是:要求原料含镁浓度低,同时原料中不能含有硫酸盐(将形成石膏一同析出),生成的Mg(OH)2聚附倾向大,容易生成胶体,极难过滤,另外还易吸附硅、钙、铁、硼等杂质离子,产品纯度低。而要达到较高的纯度,就必须增加成本。因此,该方法只适于对纯度要求不太高的行业使用,如烟道气脱硫、废水中和等。
2.2氨法
其基本原理是以卤水或水镁石为原料,以氨水作沉淀剂进行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镁,反应方程如下:MgC12+2NH3·H2O→2NH4C1+Mg(OH)2↓氨法是生产氢氧化镁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液氨或氨水与卤水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的氢氧化镁结晶度高,沉降速度快,易于过滤和洗涤,产品纯度高,过滤后的母液还可以回收利用。但由于氨的挥发性,造成操作环境较差。2.3 氢氧化钠法
以卤水或其他可溶性镁盐为原料,使之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方程如下:MgCl2+2NaOH→2NaC1+Mg(OH)2↓该工艺操作简单,产物的形貌、结构、粒径和纯度易于控制,附加值大,适于制备高纯微细产品。但氢氧化钠是强碱,采用该法时,如果条件不当会使生成的氢氧化镁粒径偏小,容易带入杂质,给产物性能控制和过滤带来困难,必须严格控制其条件[2]。
3、纳米氢氧化镁制备方法的改进
普通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 工业生产上通常是由含氯化镁的卤水(或海水 )、卤片或卤矿与碱性物质 (如氢氧化钠、氨水等 ) 在水中反应制得, 这些工艺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或是有凝胶化现象, 给产品的过滤洗涤造成很大困难; 或是体系的 pH 值不易控制, 产品的收率低; 或是产物在沉淀、过滤过程中, 易出现二次凝聚现象, 最终无法得到纳米级超细粒子.
3.1宋锡瑾等人[3]采用氯化镁为原料, 以氢氧化钠和氨水作为混合沉淀剂, 通过反向沉淀和低温乙醇溶液强化成核反应的方法来制备纳米级氢氧化镁, 并通过 XRD, 透射电镜和热分析等手段对氢氧化镁进行了表征.
得出以下结论( 1) 以氯化镁为原料, 采用混合碱为沉淀剂, 在混合溶剂中通过反向沉淀操作, 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径为短径约 8 10nm, 长度约 40 60nm 的氢氧化镁棒状晶体, 且形状比较规则, 粒度分布均匀, 分散性好;( 2) 通过正交试验, 最终确定出制备平均粒径为 50nm 左右的氢氧化镁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 混合碱与氯化镁的摩尔比为 2 2 1、溶剂的总量为 2100mL、水与醇的体积比为4 1、
反应时间为 30m in.
3.2 水热法
赵伟等人[4]以精制(MgCl2#6H2O) 为原料, 在常温下与NaOH 反应, 得到胶状沉淀, 继而进行水热晶化处理,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NaOH 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关键反应条件, 制备过滤性能和结晶性能良好的Mg( OH) 2 结晶.
继而研究了反应体系 NaOH 的浓度、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等因素对Mg( OH)2结晶性能以及颗粒形貌、大小的影响, 适当增加 NaOH 浓度和提高水热温度及水热时间有利于 Mg( OH)2的晶化。
3.3晶种法
张兆震等人[5]采用加入晶种两步合成法制备氢氧化镁,得到的氢氧化镁粉体宽厚比接近 1,形貌类似立方状,丰富了氢氧化镁的制备工艺,扩大了氢氧化镁阻燃剂在工业上的应用。
并通过晶种法制备氢氧化镁粉体实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采用晶种法制备氢氧化镁,氢氧化镁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未加入晶种的氢氧化镁的生长速度,氢氧化镁粉体分散性更好,过滤时间更短。2) 采用晶种法制备氢氧化镁,在水热的前 6 h,粒子主要是长宽的增大,形成薄片状氢氧化镁,在6 h厚度和长宽继续增大,但厚度增加速度明显快于长宽的增加速度; 24 h 时宽厚比接近 1,氢氧化镁粒子接近立方状。3) 采用晶种法制备氢氧化镁在( 101) 面的内应变的增大主要集中在 6 h ~12 h 阶段,12 h 后( 101)方位的内应变增大速度明显减缓。
3.4一步沉淀法
王毅等人[6]研究了以油酸(OA) 作改性剂, 采用化学沉淀法一步制备了表面疏水性的氢氧化镁微粒。漂浮实验证明所制备的氢氧化镁表面呈疏水性, X射线衍射(XRD) 图谱及透射电镜(TEM) 图象表明所制备的氢氧化镁纯度较高,粒子大小达到纳米级, 平均晶粒尺寸为16 nm。FT- IR 图谱显示油酸分子键合在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剂油酸的用量对氢氧化镁表面疏水性强弱有重要影响, 用量大则疏水性强, 在甲苯中分散好。反应温度为 4 ℃, 得到的氢氧化镁呈针状;温度为30 ℃, 则得到片状的氢氧化镁粒子。较快的搅拌速度有利于得到粒径小的氢氧化镁粒子。
3.5常温固相法
宋兴富等[7]以自制的六铵氯化镁为原料, 采用常温固相法制备出了杂质含量低于 0. 3%, 平均粒径为 158 nm 的超细氢氧化镁。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M 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