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美版)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运动。

这一运动在宇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生态系统,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一是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近似椭圆的,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始终一样。

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强,这就是夏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弱,这就是冬季。

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对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生长、繁衍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二、日晷和日历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二是日晷和日历。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的位置在天空中有规律地发生变化,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变化,人类可以制作日晷,利用太阳的位置判断时间。

同时,地球公转也是人类制定日历的基础,我们通常一年有365天,就是根据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来计算的。

三、时间标准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三是时间标准。

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不同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统一时间,人们需要制定时间标准。

国际协定将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经过的子午线定为起点,设立全球统一的时间标准,即世界协调时(UTC)。

地球公转提供了统一时间的基础,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更加便利。

四、天文学研究地球公转的意义之四是天文学研究。

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相结合,使地球上的观测者能够观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

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交替、星空变换等变化,这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研究宇宙的宝贵资源。

通过观测地球上观测站的位置相对于太阳的变化,可以精确测量地球和其他天体的距离,并揭示出宇宙中更多的奥秘。

结论: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分别是季节变化、日晷和日历、时间标准以及天文学研究。

地球公转不仅在自然界中对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人们应该认识到地球公转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索和了解宇宙的奥秘。

只有保护好地球,才能让地球公转的意义得到更好的体现。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阳光照射:地球公转的结果就是一些地理区域会经历着天光的变化,一天中的昼夜更迭也就产生了。

光的变化也将造成各种生物繁衍。

2、大气温度变化:地球公转使内衬地球表面以及海洋水面接收能量和
热量的不均衡,并形成大气温度分布型。

由此带来的季风系统、气候
转折也就产生了。

3、海岸线形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之间的重力的变化,也对海洋的潮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了全球性的潮水正负差,有利于海岸线形成。

4、北极磁极翻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磁力线也会产生明显变化,并可
以引发北极磁极翻转,并影响到全球海洋的气候变化。

5、月相变化:由于地球公转,月亮在时间中呈现出月相变化,每隔一
段时间就会出现新月、朔月、上弦月、满月四个阶段,而这些月相变
化也影响到海洋的水流特征和物种的生活节律。

6、地壳的微细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转动力量也会影响到地下岩石层
的细微变化,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在深处引发地壳对深层移动、熔解
以及熔盐水形成。

7、海洋物种迁徙:由于长年公转,海洋里物种种类比较丰富。

各种海
洋动物爱栖息的温度会受到公转轨道的影响,从而不惜牺牲一段时间,携带自身物质做大范围的迁徙活动。

8、大地构造形成:太阳的公转会影响到地球的赤道的变暖,并影响到
大陆气体的分布特点,改变了地表以及大地构造形式,从而影响到物
种的发展,改变了大陆形态。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必修一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必修一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
23°26N ′
北 回 归线
有太阳直 射现象
热带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23°26′S 南 回 归 线
南 温 带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6现6象°34′S
南极圈
南寒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极地科考时间
北极
问题1:北极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夏至日前后:6.7.8
(5)图中A、C、D三点中,与B
点时刻相同的是 D 点,
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点。C
(6)此时北京时间是 10:00

18:00
昏线
60W
24:00 (0:00)
N
12:00
晨线
赤道
6:00方法技巧:参照点地方时的确定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
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2、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
66°34 ′ 23°26 ′
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365天5时48分46秒(一回归年)
夏至 6.22
春分 3.21
秋分 9.23
(23.5° N) 北回归线
春分 3.21
赤道
南回归线 (23.5°
冬至 12.22 S) 问题2:南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冬至日前后,12.1.2月份前

1.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整)

1.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整)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NO.5复习目标:1.牢固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培养判读光照图的能力。

2.运用教具、图表,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

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水平测试复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掌握重点与难点,梳理知识;培养学习地理技能。

2.完成复习自测题目:第4题书面完成,1-3只需自查记忆。

3.将复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Ⅰ.基础回顾:公转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3.四季更替与五带的划分。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半球昼长夜长。

冬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半球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都是小时。

小结:a.赤道终年;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

b.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总是昼夜,且纬度越高,昼越,另一半球相反。

c.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时(当地正午)太阳最高角。

小结: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

(注意:同一纬线上各点正午时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4.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的综合应用阳光照射方向、日影的长短问题、楼房间距问题、热水器角度问题等1.日影的长度L=h×cotH。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也就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一种运动。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十分重要,它对地球的气候、季节、地理分布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公转使地球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光照不均衡,因此地球各地的气温和日照时间也不同。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也就是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面积最大,北半球的夏季就开始了;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也就是离太阳最远的位置,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面积最小,北半球的冬季就开始了。

地球公转的这种不均衡性造成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候差异,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

公转使地球呈现出地理分布的多样性。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度,太阳光在不同纬度下的照射角度也不同。

在赤道附近,太阳光照射垂直,气温较高,热带雨林等热带植被得以繁茂生长;而在两极附近,太阳光照射角度很小,气温很低,形成了极地地区的冰川和冻土。

地球公转的这种倾斜性使得地球上存在着寒带、温带和热带等不同地理带,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

公转影响了地球的地理位置。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最近,这时地球的运动速度也相对较快;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最远,这时地球的运动速度较慢。

地球公转的这种变化使得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有所变化,而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时间计量。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公转周期的长短决定了一年的长短,也决定了我们的时间计量单位。

而地球公转周期的不均匀性,也导致了闰年的出现,以保持我们的时间计量系统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同步。

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地理意义。

它使地球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分布,影响了地球的地理位置和时间计量。

地球公转的这些地理意义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也对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美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美版)
(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夏至日:71º 26′ 冬至日:24º 34 ′ 二分日:48°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
夏至日(6月22日)
2.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 (季节) 分布规律
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 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
①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变化一致: 黄赤交角增大, 回归线度数增大; 反之.
② 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 (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 )
③ 与五带范围的关系:
热带: 有直射现象的地区:
温带: 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
地球的公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1.公转的方向
从天北极 俯视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N
N
考点1
单击添加标题
02.
单击添加标题
01.
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从天南极 俯视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S
S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公转方向规律
2.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N
N
3.公转的速度:
角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每日约1°。
线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约30㎞/S
(平均速度可看做二分日的速度)

地球公转及意义

地球公转及意义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

(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4.地球公转速度(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 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

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

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

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

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

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而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就是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故被称为“公”转。

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 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3)四季更替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 24 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 月) 、夏(6、7、8 月) 、秋(9、10、11 月) 、冬(12、1、2 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S 夏
公转方向

相同点: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 不同点: 1.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 “顺”
例题1、某物体随地球公转从5月1日运行到10 月1日,公转的线速度怎么变化? 例题2、二分二至日
3、右图为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约是每年的1月初 C、地球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速度略小于B点
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 正确的是 AC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3.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BC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 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
A:25°S
B:25°N
30°W
25°E
C
C:20°N
30°E
60°W
D:23.5°S
例3:每年的儿童节至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 的情况为:
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2、产生五带 图: 例4:假如黄赤交角的度数变为20°,热带、温带、 寒带范围怎么变化?若黄赤交角度数为30°,又怎 么变化?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缩记: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从此条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直射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精华版)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精华版)
例1、夏至日,下列四地正午太阳高 度最大的是 A 海口 B 武汉 C 广州 D 北京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递减
60
30 0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减小
1、过圆心的横线为直射点的纬线。过圆心的 竖线的大部分为直射点所在经线。 a.若太阳直射 在赤道上,N、S为极 点,NOS为一条完整 的经线,则该经线为 地方12时,经线NOS 上所有点对应的太阳 高度值均为正午太阳 高度值(H)。
⑵时间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规律 ----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90 ° N
P
23°26′ N

23°26 ′ S
90° S
达到全年最大
达到全年最小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90 ° N
23°26′ N

23°26 ′ S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P
90° S
⑵时间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规律 ----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B
α
H
太阳直射 A点
β
φ
δ
12 点
H=90°-︱φ-δ ︱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如右图,图中 A为太阳直射点, 其纬度为δ ,B点 纬度为φ ,H为B 点的正午太阳高 度。请用图解法 求B点的正午太阳 高度H与当地纬度 φ 、太阳直射点 纬度δ 之间的关 系,并归纳求各 地正午太阳高的 通用公式。
北半球春秋分日 北半球夏至
北半球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90° 66°3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美版)ppt课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美版)ppt课件

公转方向
从天北极 俯视
太阳
N
N
公转方向
可编辑课件PPT
10
公转方向
太阳
S
从天南极 俯视
S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与自转方可向编辑一课件致PP)T
11
2.公转的速度:角(线)速度:
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公转方向
N
远日点 (7月初)
太阳 公转方向
N 近日点 (1月初)
为________季。 (4)自D点到A点时段,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何变化?
(5)地球公转B—C—D时段与D—A—B时段比较,哪一 段用时较长?为什么?
可编辑课件PPT
6
读6月22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此时期广州市最有可能的日出时间是 。
25
• 公式:H = 90°-所求地与直射点纬度差
H = 90°- ∣Φ -θ ∣
H = 90°- ∣Φ ±θ ∣
试求北京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解答: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 H=90°-︱40°-23°26′︱=73°26′
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可编辑课件PPT
5
(1)地球运行到A点时,正值________(节气)。
(2)图中A、B、C、D四点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________,
位于远日点附近的是________。
(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公转速度较________,南半球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不清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分不清他们代表着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

(图解)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

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

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

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3、2012 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在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的这段时间内,有关太阳直 射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 一直在北半球,并向南移
C
C 一直在北半球,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D 一直在南半球,第先三节向地北球公移转地后理意面义南移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1、今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半球,从今天到元旦这段时 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南半球 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2、从开学到国庆节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A 一直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 一直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C
C 先在北半球,后在南半球,一直向南移
D 在在北半球,后在南半球,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正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再加上地球的公转才导致了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来回运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就决定了太阳直射点所能离开赤道 的纬度大小。 思考: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度、极圈度数三者之 间关系?
黄赤交角°=回归线°=90°-极圈°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地球“五带” 划分
课后思考: 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温带和寒 带的面积将会如何变化? 若黄赤交角变小呢?
注意观察: 1、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所处半球 3、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
第三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26’N
夏至 6.22前后
夏至

春分 3.21前后
23º26’S
秋分 9.23前后
春分 3.21前后
冬至 12.22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昼 极夜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
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
全球各地的昼夜均 等长: 为12个小时。
1.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等长 春分 极昼范围以极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大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极昼范围最大 夏至 渐昼 短 长 极昼范 于 逐渐围 夜 缩小 昼 秋分
昼 昼 短 渐 极夜范 于 长 围逐渐 缩小 夜
③ 与五带范围的关系: 热带: 有直射现象的地区:
温带: 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
地球“五带” 划 分
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66034′ 600 300 23026′ 23026′ 300 600 66034′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12 22
160°E
A
◆图中AB表示晨昏圈的一部 分,此时公转速度较快。
70°

B
1、直射点地理坐标 (20°S, 110°W) 2、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3、北京时间 (3:20)
均每日约1°。 线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 均约30㎞/S
公转方向
3.公转的速度: 角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
远日点 (7月初)
太阳
N
N
近日点 (1月初)
公转方向
受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差异的影响, 北半球夏半年天数 长于冬半年, 且极昼天数多于极夜天数.
在下图中: 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找出“近日点、远日点”位置,说出判断依据。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 纬度相同的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 离直射点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减小1° ( 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今天
儿童节
元旦
考点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昼夜长短的变化 • 四季的更替 • 五带的划分
(一) 正午太阳高度 (角) 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 h )
地面
h
白天:
h>0
晨昏线上: h=0 晚上: h<0
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地方时12的太阳高度)
90 60 30 ① ② ③ 90 60 30
0
N
60
30
30
60
S
0
(4)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 = 90°- 纬度差
(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例1.计算安康(大约32ºN)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夏至日:71º26′ 冬至日:24º34 ′
二分日:48°
2.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 (季节) 分布规律
9月23日 6月22日
3月21日
回归线上: 一年一次 (北回归线上: 夏至日 南回归线上: 冬至日)
12月22日
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地 区: 无直射现象
春分3.21
冬至12.22 夏至6.22
秋分9.23
③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 间的关系
夏至
速度 渐慢
春分
近日点
夏至
(极点上太阳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化,始终等于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a 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b 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c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90
① 60
90
60 ② ③ 30
30
0
0
N
60
30
0
30
60
S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昼弧 夜弧
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极圈内是极夜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
极夜 极昼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是极夜 南极圈内是极昼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
例: 如图所示的日期,下列地点:北京(39°54′N), 新 加 坡 ( 1°N ) , 汕 头 ( 23°26′N ) , 海 口 (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 C 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 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 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
远日点
冬至日 12月22日
夏至日 6月22日
近日点
D
考点2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度”
1. 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 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 ①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变化一致: 黄赤交角增大, 回归线度数增大; 反之. ② 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 (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 )
地球的公转
考点1
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公转的方向
公转方向
从天北极 俯视
太阳
N
N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从天南极 俯视
S
太阳
S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规律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2.公转的周期:
(平均速度 可看做二分 日的速度)
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
(4)直射点所在纬度越高,全球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 极昼夜的范围越大. 二至日:全球各地昼夜相差最大 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相差最小(为0 )
(5)纬度越高的地点,昼夜长短变幅越大(赤道昼夜 长短变幅最小:为0 ) 例:若黄赤交角变大,7月份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昼夜的比值如何变化 ? 变大 (可理解为直射纬度变高)
2.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1)
3. 21——9. 23 :
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 南半球 昼短夜长 ) , 且越向北白昼越长。 9. 23——次年3. 21 : 太阳直射南半球, 南半球昼长夜短 ( 北半 球昼短夜长 ) , 且越向南白昼越长。
(2)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3)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 南北半球纬 度数相同的地点,昼夜长短正好相反,即: 同纬度数的 S昼=N夜,S夜=N昼
南 偏移(南或北),发生上
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M
由于地球自转,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3)图中AB 晨 线(晨或昏)。图中D点大约再过 11 小时日落。 (4)图示各点中,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度的有 DE ,小于0度 的有 CG
D
B
远日点
冬至 秋分
秋分 春分
春分
速度 渐快
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0°--- 23°26′N时段:北半球的夏半年 太阳直射点在0°---- 23°26′S时段:北半球的冬半年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下面节日,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 射点的移动方向?公转 速度快慢?
冬至 极夜范围以极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大 昼渐短,昼<夜
昼最短 极夜范围最大
昼夜等长
总结: (1)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极点周围有极昼 现象;冬半年昼短夜长,极点周围有极夜现象 (2)极点上:出现极昼夜的天数最多:各为半年 (3)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4)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的昼逐渐加长,南 半球的昼逐渐缩短;直射点南移正好相反。 (5) 太阳直射的纬线, 白昼不一定最长 (夏至日北半球各 地昼最长, 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最长)
交角增大: 热带、寒带面积增大, 温带面积减少 交角减小: 热带、寒带面积减 小,温带面积增大
2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①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 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
直射现象: (太阳高度 = 90°)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一年两次 (赤道: 春分日, 秋分日)
3. 21——9. 23: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南半球较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夏 至 日 ( 月 日 )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6 22
9.23——次年3.21: 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北半球较小
冬 至 日 ( 月 日 )
D BBBiblioteka 四季的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B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 为0度,地方时为8点的点 M。 (2)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 沿CD向D运动,其方向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