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配位化合物形成和性质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3
sp
sp2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Ag(NH3)2]+
[CuCl3]2-
4
sp3
d3s dsp2
四面体
四面体 平面正方形 三角双锥形 四方锥形
[Ni(NH3)4]2+
MnO4[Ni(CN)4]2Fe(CO)5 [TiF5]2-
5
dsp3 d4s
6
d2sp3
八面体
[Fe(CN)6]3-
6.2 价键理论
(3) 平行正方形场
在平行正方形配合物中,四个配体沿x,y轴正负方向与
中心离子接近。 在平行正方形配合物中,dx2-y2轨道的电子云极大值方向 指向配体,因此能级最高,高于Es能级;dxy 轨其也在xy平面上,所以
也要受到较大的排斥故能级也高于Es能级;dz2 轨道的能级 较低,低于Es能级;dyz和dxz轨道受到的排斥作用相同,是 简并的,能级最低。这样,在平面正方形场中,能级分裂为 四组。
由于△值通常从光谱确定,故称这个顺序为光谱化学序列。
分裂能和成对能
b) 当配体固定时,分裂能随中心离子的不同而不同,其
大小次序为:
Pt 4 Ir 3 Pd 4 Rh3 Mo3 Ru3 Co3 Cr 3 Fe 3 V 2 Co2 Ni 2 Mn2
中正负离子的静电作用;
中心离子在配体的静电作用下,使原来简并的d轨道分 裂成能级不同的几组轨道;
d电子在分裂的d轨道上重新排布,优先占据能量较低
的轨道,往往使体系的总能量有所降低,形成强场低自 旋、弱场高自旋的配合物。
二、d轨道在晶体场中的分裂
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配位化合物的构成原理
配位化合物的构成原理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的配体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的构成原理主要涉及到配位键的形成和配位数的确定。
一、配位键的形成配位键是指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化学键。
配位键的形成是通过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孤对电子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空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的。
配位键的形成可以通过配体的硬度和软度来解释。
1. 硬配体:硬配体通常是指具有较小的离子半径和较高的电负性的配体。
硬配体的孤对电子较少,通常是通过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空轨道的重叠形成配位键。
常见的硬配体有水、氨、氯离子等。
2. 软配体:软配体通常是指具有较大的离子半径和较低的电负性的配体。
软配体的孤对电子较多,通常是通过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空轨道的重叠形成配位键。
常见的软配体有碳氢化合物、磷化合物等。
硬配体和软配体的选择取决于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配体的性质。
硬配体通常与电子数较少的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而软配体通常与电子数较多的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二、配位数的确定配位数是指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周围配体的个数。
配位数的确定主要涉及到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数和配体的性质。
1. 电子数: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数决定了其能够形成的配位数的范围。
根据18电子规则,d轨道能容纳的电子数为10个,s轨道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个。
因此,d轨道和s轨道的电子数之和为12个,即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数为12个时,其配位数最大为6。
2. 配体的性质:配体的性质也会影响配位数的确定。
一般来说,硬配体通常形成较低的配位数,而软配体通常形成较高的配位数。
例如,氯离子是一种硬配体,通常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位化合物;而碳氢化合物是一种软配体,通常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位化合物。
配位数的确定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配体的大小、电荷和配位键的强度等。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可以确定配位数的范围和可能的配位数。
总结起来,配位化合物的构成原理涉及到配位键的形成和配位数的确定。
【精品】实验2配位化合物形成和性质
【精品】实验2配位化合物形成和性质本实验主要探究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原子与周围配体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尝试通过反应合成二氯四卤合铁(III)配位化合物,并使用不同的实验手段分析其性质。
实验材料:- 氯化铁(III):1 g- 氯化钠:1 g- 苯:20 ml- 氯仿:20 ml- 乙醇:10 ml- 氨水:适量- 沸水:适量- 氨水溶液:5% 氨水溶液- 离心管:2ml 离心管若干- 吸附管:10cm*1 cm 吸附管若干- 醋酸纸:若干实验步骤:1.制备二氯四卤合铁(III)取 1 g 氯化铁(III) 与 1 g 氯化钠混合均匀,加入少量乙醇搅拌至完全溶解。
取另一玻璃瓶加入 20 ml 苯和 20 ml 氯仿,倒入上述溶液,加热反应20 min。
取出反应溶液,用水洗涤几次至无氯离子,过滤沥干,干燥得深红色固体,保存备用。
2.测试配合物的溶解性将制备好的二氯四卤合铁(III)配位化合物,分别加入离心管中,分别加入水、乙醇、氯仿、苯等溶剂,观察配合物的溶解性质。
结果:二氯四卤合铁(III)配位化合物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氯仿和苯中都易溶。
结果:二氯四卤合铁(III)配位化合物在氨水的作用下,溶解度增加,表明具有一定的碱性。
在浓盐酸的作用下,配合物的颜色变浅,表明具有一定的酸性。
在测试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前,首先需要制备 FeCl3 溶液和 KSCN 溶液。
制备 FeCl3 溶液的方法:将 0.5 g 氯化铁(III) 溶于 50 ml 水中,调节 pH 值至2.0。
结果:加入 FeCl3 溶液后,配合物的颜色由深红色变为浅红色,表明配合物被氧化,Fe3+ 被还原为 Fe2+。
加入 KSCN 溶液后,配合物的颜色由深红色变为橙黄色,表明配合物被还原,Fe2+ 被氧化为 Fe3+。
结果:当配合物溶液通过吸附管时,醋酸纸由白色变为深红色,表明配合物对吸附剂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质。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大一
配合物的⽣成和性质实验报告⼤⼀配合物的⽣成和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的:1、了解有关配合物的⽣成与性质。
2、熟悉不稳定常数和稳定常数的意义。
3、了解利⽤配合物的掩蔽效应鉴别离⼦的⽅法。
⼆、实验原理:中⼼原⼦或离⼦与⼀定数⽬的中性分⼦或阴离⼦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个体。
配位个体处于配合物的内界。
若带有电荷就称为配离⼦,带正电荷称为配阳离⼦,带负电荷称为配阴离⼦。
配离⼦与带有相同数⽬的相反电荷的离⼦(外界)组成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简单⾦属离⼦在形成配离⼦后,其颜⾊,酸碱性,溶解性及氧化还原性等往往和原物质有很⼤的差别。
配离⼦之间也可转化,⼀种配离⼦转化为另⼀种稳定的配离⼦。
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螯合物的稳定性更⼤,且具有特征颜⾊。
利⽤此类鳌合物的形成作为某些⾦属离⼦的特征反应⽽定性、定量地检验⾦属离⼦的存在。
仪器与试剂:H2SO4 (2mol.L-1)三、实验内容:1.配合物的⽣成(1) CuSO4 溶液中滴加NH3 H2O,先产⽣蓝⾊沉淀,继续滴加,蓝⾊沉淀溶解得⼀深蓝⾊溶液:Cu2+ + SO42- + 2NH3 =2NH4++Cu2(OH)2SO4↓Cu2(OH)2SO4 + 8NH3 = 2[Cu(NH3)4]2++ SO42-+2OH- 深蓝⾊溶液[Cu(NH3)4]2+分为四份:A:加碱:产⽣蓝⾊沉淀[Cu(NH3)4]2+ +2OH- = 4NH3 + Cu(OH)2↓再加酸:蓝⾊沉淀溶解Cu(OH)2+4H+ = Cu2+ +4H2OB:滴加BaCl2:产⽣⽩⾊沉淀[Cu(NH3)4]SO4+BaCl2 = BaSO4↓+[Cu(NH3)4]Cl2C: [Cu(NH3)4]SO4中加⼊1mL ⼄醇, 溶液呈浑浊。
D: [Cu(NH3)4]SO4备⽤在FeCl3中滴加NH4F:产⽣⽆⾊溶液Fe3+ + 6F- = [FeF6]3-[FeF6]3- + I- = 不反应(3) 在K3[Fe(CN)6]中滴加KSCN:⽆现象K3[Fe(CN)6] + SCN-⽆变化在NH2Fe(SO4)2,FeCl3中分别滴加KSCN:溶液呈⾎红⾊Fe3+ + n SCN- = [Fe(NCS)n]3-n2.配位平衡的移动(1) 配离⼦之间的转化FeCl3中加⽔稀释:溶液呈⽆⾊Fe3+ + 6H2O = Fe(H2O)63+再滴加KSCN:溶液呈⾎红⾊Fe(H2O)63+ + n SCN- = [Fe(NCS)n]3-n + 6H2O再滴加NH4F:⾎红⾊褪去,溶液呈⽆⾊[Fe(NCS)n]3-n+ 6F-= [FeF6]3- +n SCN-再滴加饱和(NH4)2(C2O4)2溶液出现浅黄⾊[FeF6]3-+ 3(C2O4)22- = [Fe(C2O4)3]3-+6F-(注意:实际中由于饱和(NH4)2(C2O4)2的浓度可能过⼩,常观察不到溶液的浅黄⾊,可使⽤固体(NH4)2(C2O4)2)稳定性:[Fe(C2O4)3]3->[FeF6]3- > [Fe(NCS)n]3-n(2)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反应① A试管:FeCl3中加少许NH4F(s),溶液的黄⾊褪去,溶液呈⽆⾊,再滴加⼊KI,充分震荡后,加⼊CCl4,CCl4层呈⽆⾊Fe3+ 6F-= [FeF6]3- [FeF6]3-+ I- = 不反应B 试管:FeCl3中滴加⼊KI,充分震荡后,加⼊CCl4,CCl4层呈紫红⾊2Fe3+ 2I- = 2Fe2+-+ I2A试管:HCl中加⼊⼩块Cu⽚:⽆现象Cu + HCl = 不反应B 试管:HCl中加⼊硫脲(s),再加⼊⼩块Cu⽚:产⽣⽓体2Cu + 2HCl + 8CS(NH2)2 = 2{Cu[CS(NH2)2]4}Cl + H2(3)配离⼦稳定性的⽐较① AgNO3中滴加Na2CO3,产⽣棕⾊沉淀2 Ag+ + CO32- →Ag2O ↓(棕) + CO2② a中沉淀离⼼后,加⼊NH3?H2O,沉淀溶解,得⼀⽆⾊溶液Ag2O + 4NH3?H2O → 2[Ag(NH3)2]+ + 2OH- + 3H2O③ b中再滴加NaCl,产⽣⽩⾊沉淀[Ag(NH3)2]+ + Cl- = AgCl ↓(⽩) + 2NH3④ c 中⽩⾊沉淀离⼼后,加⼊NH3?H2O ,沉淀溶解,得⼀⽆⾊溶液AgCl + NH3?H2O → [Ag (NH3)2]+ + Cl-⑤ d 中再滴加KBr ,产⽣淡黄⾊沉淀[Ag(NH3)2]+ + Br- →AgBr↓(淡黄⾊)⑥ e 中淡黄⾊沉淀离⼼后,加⼊Na2S2O3溶液,沉淀溶解,得⼀⽆⾊溶液AgBr +2 S2O32- →[Ag(S 2O3)2]3- + Br-⑦ f 中再滴加KI ,产⽣黄⾊沉淀[Ag(S2O3)2]3- + I- → AgI↓+ 2 S2O32-⑧ g 中黄⾊沉淀离⼼后,加⼊KCN 溶液,沉淀溶解,得⼀⽆⾊溶液AgI +2 CN- →[Ag(CN)2]- + I- (注意KCN 溶液的毒性)⑨ h 中再滴加Na2S ,产⽣⿊⾊沉淀2[Ag(CN)2]- + S2- → Ag 2S ↓+ 4CN-所以: KSP θ: AgCl >AgBr >AgIKf θ:[Ag(CN)2]- > [Ag(S2O3)2]3- > [Ag(NH3)2]+(4) 配位平衡与酸碱度① H3BO3为⼀元弱酸: pH 约为:4~5H3BO3 + H2O = B(OH)4- + OH-H3BO3与多元醇作⽤后,酸性增强:pH :约为3CH 2CH OH CH 2OH OH H 3BO 3+H +H 2O2+OH CH CH 2O CH 2O B O -+酸性增强3. 配合物的某些应⽤(1)鉴定某些离⼦NiSO4中滴加NH3?H2O ,得⼀蓝⾊溶液,再滴加⼆⼄酰⼆肟,析出鲜红⾊沉淀Ni2+CH3CC NOHCH3NOH+CH3CC NOCH3NOH2Ni+2H+(2) 配合物的掩蔽效应Co2++4SCN- → [Co(NCS)4]2- (溶于有机溶剂戊醇,显蓝绿⾊) Fe3+会产⽣⼲扰:Fe3+ + n SCN- = [Fe(NCS)n]3-n(⾎红⾊)Fe3+ 掩蔽⽅法:Fe3+ +6F- → [FeF6]3-四、实验步骤:1.配合物的⽣成(1)在⼀试管中加1mL 1mol/L CuSO4溶液,滴加2mol/L NH3 H2O ⾄产⽣沉淀后,继续滴加⾄溶液变为蓝⾊为⽌。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具有空的价轨道
2010-11-19
2
一. 配合物概述
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原子(M)与配位体 (L) 按一定的组成和空 间构型组成的化合物 (MLn),是金属离子最普通的一种存在形 式。其中: n = 2~12,主要是 4和6
特点: 中心原子具有空的价轨道 配位体具有孤对电子或多个非定域电子 通过配键形成――配位离子和配位化合物分子 类型: 以中心原子数的多少分为单核或多核配位化合物 多核可以形成M一M之间有键结合的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2010-11-19
3
应用领域: 分析化学,分离化学,催化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酶学,检验,分离,沉淀,络合,增溶,染料,生物,叶绿素 ( Mg ) , 血红素(Fe) ,细胞色素( Cu , V )等。
主要理论: 价键理论,配位场理论
配位体: 具有孤对电子或π键电子并能与金属离子进行配位的原子
H2 C
NH2
C
C
O
OO
O
EDTA4-乙二胺四乙酸根
乙二胺en
2010-11-19
6
二. 配位化合物结构理论
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场理论
杂化轨道 静电作用模型 MOT处理配键 配位化合物的
VBT理论 共价配键
MOT+CFT
电价配键
1. VBT ① 共价配键和d-s-p杂化轨道(低自旋化合物)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2010-11-19
1
配位化合物过去叫络合物,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分 子,一般是指由中心原子(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 与若干配体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有孤对电子或π键的分子或阴离子) 配体
配位反应实验报告答案
####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配位反应的基本原理。
2. 学习合成和表征配位化合物的实验方法。
3. 掌握配位化合物性质的观察和记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配位平衡、配位数的理解。
#### 二、实验原理配位反应是指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分子或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过程。
在配位反应中,中心金属离子提供空轨道,配体提供孤对电子,从而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电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pH计、磁力搅拌器等。
2. 试剂:硝酸铜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EDTA溶液、盐酸溶液、锌离子溶液、指示剂等。
#### 四、实验步骤1. 合成配位化合物:- 取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于烧杯中。
- 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直至溶液变为深蓝色,形成[Cu(NH3)4]2+配位离子。
- 将溶液煮沸,以驱除未反应的氨气。
2. 配位化合物性质的观察:- 将生成的[Cu(NH3)4]2+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有无蓝色沉淀生成。
- 将蓝色沉淀过滤,用盐酸溶液洗涤沉淀,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3. 配位平衡的移动:- 取一定量的EDTA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锌离子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加入少量丙酮,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以验证配位平衡的移动。
4. 配位数的确定:- 根据实验数据和反应方程式,计算配合物的配位数。
####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合成配位化合物:- 在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深蓝色,说明形成了[Cu(NH3)4]2+配位离子。
2. 配位化合物性质的观察:- 将[Cu(NH3)4]2+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蓝色沉淀生成,证明配位化合物[Cu(NH3)4]2+的存在。
- 洗涤沉淀后,加入盐酸溶液,沉淀溶解,说明氢氧化钠与[Cu(NH3)4]2+发生了反应。
3. 配位平衡的移动:- 滴加锌离子溶液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锌离子与EDTA形成了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2023)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一)
(2023)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学生实验,了解常见的配位化学反应,学习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分析。
实验原理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2023)配合物,实验前准备浓硝酸,氯化铁,乙醇和丁二酸钠溶液,反应后通过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分析。
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铁(FeCl3)放进干净无水乙醇中2.动态搅拌后加入丁二酸钠(Na2C4H4O4)水溶液3.继续搅拌并加入适量的浓硝酸(HNO3)4.在反应过程中检查溶液颜色变化以及演化气体等现象5.过滤沉淀,用纯乙醇洗涤,最后放至真空干燥室中干燥实验结果通过样品分析,红外光谱显示了有机锰化合物生成的强大特征信号,这表明已经成功地合成了(2023)配合物。
在实验中,我们初步了解了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分析方法。
我们也了解了化学还原法及其在配合物化学中的应用。
这是本实验的关键技术,而化学催化反应和有机合成也多有关联。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领域中的配合物化学,以及前沿科技中的研究进展。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可能会引发危险,需要注意安全。
2.某些试剂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需要加强防护。
3.实验中需要使用多种实验器材,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
实验中的启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启示:1.在实验中,寻求合作并相互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2.了解反应机理和实验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
3.在实验前,我们需要了解实验设计和过程,以充分考虑风险、技术和合理的材料使用。
该实验是化学学科中一项基本实验,是学生了解金属离子合成与表征技术的必要环节。
由于该实验涉及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金属催化化学反应2.无机材料合成和性能分析3.有机合成路线的研究和改良通过学习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研究及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化学配位化合物理论实验教案
化学配位化合物理论实验教案引言:化学配位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其研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应用于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化学配位化合物理论实验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和表征化学配位化合物,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性质和结构,并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配体通过配位键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2. 配体的选择:合适的配体应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和良好的配位几何构型,常见的配体有氨、水、氯等。
3. 配位键的形成: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孤对电子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通过共价键或均衡键与金属离子相连。
4. 配位数的确定:配位数指配位于中心金属离子周围的配位体的数目,一般为2-6。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配制所需溶液:根据实验需求,配制所需浓度的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溶液。
b. 清洗仪器和试剂:将玻璃仪器和试剂通过去离子水和有机溶剂进行清洗,确保实验无杂质干扰。
2. 合成化合物:a. 取适量金属离子溶液:根据实验需要,取适量的金属离子溶液加入容器中。
b. 加入配体溶液:将适量的配体溶液滴加入金属离子溶液中,搅拌均匀。
c. 沉淀析出:观察溶液是否出现沉淀,若有则说明化合物生成。
3. 结晶和分离:a. 过滤:将混合溶液通过滤纸过滤,分离固体沉淀。
b. 洗涤:用适量的溶剂洗涤固体沉淀,去除杂质。
c. 干燥:将洗涤后的固体沉淀放在通风处晾干,使其完全干燥。
4. 表征化合物:a. 热分析:使用热分析仪器,对化合物进行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确定其热稳定性和热分解特性。
b. 光谱分析:使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化合物进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和功能基团。
c. 结构表征:使用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化合物进行晶体结构表征,确定其晶体结构和晶胞参数。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合成得到化合物后,应对其进行充分的表征和分析。
化学实验: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与配位键
04
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位键 类型
单齿配位键
单齿配位键: 一个配体只有 一个原子与中 心原子形成配
位键。
双齿配位键: 一个配体有两 个原子与中心 原子形成配位
键。
多齿配位键: 一个配体有三 个或三个以上 的原子与中心 原子形成配位
键。
桥式配位键: 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配体原子 与中心原子形 成配位键,且 这些配体原子 通过配位键连
配位键的特性
方向性:配位键的形成具有方向性,需要满足空间几何条件。 饱和性:配位键的形成使得中心原子达到饱和的电子构型。 稳定性:配位键通常比一般的共价键更加稳定。 配位键的强度:可以通过键能、振动频率等参数进行衡量。
配位键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
配位键的形成: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配位键的特性:方向性和饱和性 配位键与物质稳定性:配位键的强弱和稳定性成正比,强配位键使得物质更加稳定 实例: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通过配位键与水分子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五水硫酸铜晶体
配位化合物在 复合材料中的 应用:通过配 位键将两种或 多种材料结合 在一起,制备 出具有优异性 能的复合材料。
配位化合物在 催化领域的应 用:利用配位 键可以控制催 化剂的活性中 心,提高催化 反应的效率和
选择性。
配位化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化学分析:配位化 合物可用于络合滴 定、光度分析和分 离提纯等
配位键在物质分解中的作用:控制分解反应的速率和路径,影响产物的性质和组成。
配位键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配位键的强弱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物质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活性。
配位键与物质反应性的关系:配位键可以影响物质的反应性,从而影响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 为。
配位键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体与中心 原子通过共享 电子形成稳定
金属配位化合物实验报告
金属配位化合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3、学习通过实验手段对金属配位化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金属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配体可以是分子(如 H₂O、NH₃等)或离子(如 CN⁻、Cl⁻等)。
中心金属离子通常具有空的价层轨道,能够接受配体提供的孤对电子,形成稳定的配位结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常见的金属离子(如铜离子、镍离子等)和配体(如乙二胺、草酸根等)进行反应,合成相应的配位化合物,并通过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研究。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2、试剂硫酸铜(CuSO₄·5H₂O)氯化镍(NiCl₂·6H₂O)乙二胺(C₂H₈N₂)草酸(H₂C₂O₄·2H₂O)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乙醇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合成Cu(en)₂SO₄在 100 mL 烧杯中,称取 25 g 硫酸铜(CuSO₄·5H₂O),加入 20 mL 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缓慢滴加 10 mL 乙二胺(C₂H₈N₂),同时搅拌,溶液颜色逐渐由蓝色变为深蓝色。
将溶液在 60℃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 30 分钟,使反应充分进行。
冷却至室温后,过滤,用少量乙醇洗涤沉淀,得到深蓝色的Cu(en)₂SO₄晶体。
2、合成Ni(C₂O₄)₂²⁻在 100 mL 烧杯中,称取 20 g 氯化镍(NiCl₂·6H₂O),加入 20mL 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加入 15 g 草酸(H₂C₂O₄·2H₂O),搅拌均匀。
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值至 7-8,溶液中逐渐有绿色沉淀生成。
将沉淀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多次,得到绿色的Ni(C₂O₄)₂²⁻沉淀。
3、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表征元素分析:对合成的金属配位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报告配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金属离子与一个或多个配体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进行了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包括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性质测试。
在合成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进行反应,得到了多种不同的配合物化合物。
在结构表征实验中,我们利用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确定。
在性质测试实验中,我们对配合物的溶解性、稳定性、颜色变化等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对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合成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的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反应条件的选择对配合物的产率和纯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结构表征实验中,我们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发现,配合物的结构和配位键的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的选择密切相关。
在性质测试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的配合物在溶解性、稳定性和颜色变化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首先,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受到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实验操作的影响。
其次,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与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的选择密切相关,不同的配合物表现出了不同的性质和应用潜力。
最后,我们还对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操作经验和数据分析技能。
我们相信这些实验结果和结论对于配合物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探索机会,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操作经验和数据分析技能。
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和反应
THANKS
汇报人:XX
配位键的形成可以改变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性
配位键的形成是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中心原子和配位体的性质。 稳定性可以通过计算配位键的键能来评估。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还受到溶剂和温度的影响。 稳定性高的配位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分解温度和较高的反应活性。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配位化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药物传递:配位化 合物作为药物载体, 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和生物利用度。
生物成像:利用配 位化合物作为荧光 探针或磁共振成像 剂,实现生物活体 成像。
生物催化:配位化 合物能够模拟酶的 催化机制,在生物 体内外进行高效的 化学反应。
生物分离:利用配 位化合物的特异吸 附性质,实现生物 分子和离子的分离 纯化。
催化剂:配位 化合物在工业 上用作催化剂, 如烯烃的聚合 反应和烷基化
反应等。
药物:配位化 合物可用于药 物的合成和制 备,如抗癌药 物和抗生素等。
化学分析:配 位化合物可用 于化学分析中, 如络合滴定和 光度分析等。
环保:配位化 合物可用于处 理工业废水中 的重金属离子,
保护环境。
Hale Waihona Puke Part Two配位化合物的反应
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配位键的形成: 通过配位体与 中心原子的电 子转移或共享
实现
反应的推动力: 形成稳定的低
能量状态
反应的速率: 受配位体和中 心原子的性质
影响
反应的机理: 包括配位键的 断裂和形成等
步骤
配位化合物的反应活性
反应类型:配位化合物的反应主要包括配位取代反应、配位消除反应和 配位加成反应等。
配合物生成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配合物的生成原理和配位键的形成。
2. 掌握配合物的性质,包括颜色、溶解度、氧化还原性等。
3.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器材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配合物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体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以配位键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其中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存在着配位平衡,即配位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可逆反应。
三、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刷、滴管、烧杯、酒精灯、pH试纸等。
2. 实验药品:硫酸铜溶液、氨水、氯化钠溶液、硫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合物的生成(1)取一支试管,加入1ml/L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ml/L的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继续加入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直至溶液呈现深蓝色。
2. 配合物性质的观察(1)颜色观察:观察生成的配合物溶液的颜色,并与标准色卡对照。
(2)溶解度观察:将生成的配合物溶液分别与氯化钠溶液、硫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3)氧化还原性观察:取少量生成的配合物溶液,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1)配位平衡常数:观察不同浓度的氨水对配合物生成的影响。
(2)溶液的酸碱度:观察加入不同pH值的溶液对配合物生成的影响。
(3)螯合物的稳定性:观察加入不同配体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配合物的生成在实验中,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物,说明配位键已经形成。
2. 配合物性质的观察(1)颜色观察:生成的配合物溶液呈现深蓝色,与标准色卡对照,颜色一致。
(2)溶解度观察:在加入氯化钠溶液、硫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后,均未观察到沉淀生成,说明配合物的溶解度较大。
(3)氧化还原性观察:在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无色,说明配合物具有氧化还原性。
化学配位反应实验报告
化学配位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配位化合物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组成确定。
3、学习通过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确定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二、实验原理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或分子。
在配位反应中,中心离子通常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可以接受配体提供的孤对电子。
配体则是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常见的配位反应有金属离子与氨、氰根离子等形成配合物。
例如,铜离子(Cu²⁺)与氨(NH₃)形成深蓝色的四氨合铜离子Cu(NH₃)₄²⁺。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确定配位化合物中中心离子和配体的比例,从而确定其组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100 mL、250 mL)移液管(10 mL、25 mL)锥形瓶(250 mL)酸式滴定管玻璃棒烧杯(100 mL、250 mL)滴管酒精灯石棉网2、试剂硫酸铜(CuSO₄·5H₂O)固体浓氨水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005 mol/L)氯化铵(NH₄Cl)固体氢氧化钠(NaOH)溶液(2 mol/L)盐酸(HCl)溶液(1 mol/L)酚酞指示剂甲基红指示剂四、实验步骤1、制备四氨合铜(Ⅱ)配离子称取 50 g 硫酸铜(CuSO₄·5H₂O)固体,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 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到 01 mol/L 的硫酸铜溶液。
取 2500 mL 上述硫酸铜溶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浓氨水,边加边搅拌,直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深蓝色,此时生成了四氨合铜(Ⅱ)配离子Cu(NH₃)₄²⁺。
2、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四氨合铜(Ⅱ)配离子中的铜离子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 10 mL pH = 5 的缓冲溶液(由氯化铵和氨水配制),加入 2 3 滴二甲酚橙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紫红色。
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
无机化学II实验
(6)(5)实验一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应用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等知识测定银氨配离子[Ag(NH 3)n+的配位数n 及稳定常数。
二、实验前应思考的问题1. 测定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利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2. 在滴定时,以产生AgBr 浑浊不再消失为终点,怎样避免KBr 过量?若已发现KBr 少量过量,能否在此实验基础上加以补救?3. 实验中所用的锥形瓶开始时是否必须是干燥的?在滴定过程中,是否需用蒸馏水洗锥形瓶内壁?为什么?三、实验原理在AgNO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即生成稳定的[Ag(NH 3)n ]+。
Ag ++nNH 3—[Ag(NH 3)n ]+"(1)K f =[Ag(NH 3)n ]+/[Ag +][NHj n再往溶液中加入KBr 溶液,直到刚刚出现Br 沉淀(浑浊)为止,这是混合溶液中同时存在着以下的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Ag ++Br -二AgBr(s)(2)[Ag +][Br -]=K sq 0反应(1)-反应(2)得AgBr(s)+nNH 3・・[Ag(NH 3)n ]++Br -[Ag(NH )+][Br -][NH]nf3K 0-[NH ]n[Br -]=f 亠[Ag(NH)+]3n 式中[Br -],[NH 3],[Ag(NH 3)n ]+都是相应物质平衡时的浓度(单位:mol ・L -i ),它们可以近视地按以下方法计算。
设每份混合溶液最初取用的AgNO 3溶液的体积为V(Ag +)(各份相同),浓度分别为[Ag +]0,每份中所加入过量氨水和KBr 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NH 3)和V(Br -),其浓度分别为[NHJ 0和[Br -]0,混合液总体积为V 总,则混合后并达到平衡时: V [Br -]=[Br -]x 0V总V[Ag(NH)+]=[Ag +]x 警3n 0V将式(5)~(7)带入(4)并整理得K 0-V n -([N 3]0)nfNH 3V V=总Br -[Ag +]-V [Br -]VV 总总V =K 'V nBr-NH 3lgV 二n lg V +lgK'Br -NH 3以lgV(Br -)为纵坐标,nlgV(NH 3)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直线斜率即为[Ag(NH 3)」+的配位数n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配位化合物形成》学案
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配位化合物形成》学案【实验目的】1.加深对配合物的认知;2.了解配合物的形成;3.加深对配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特点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配位键属键与配位化合物(提前复习)1.什么是配位键?2.配位化合物有哪些组成?3.配位键特点是什么?配位化合物有哪些性质?二、学生实验学生实验1.向NaCl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再滴加氨水溶液,观察其过程现象。
学生实验2.向CuSO4溶液中逐渐加入氨水至过量,然后继续加入乙醇溶液。
观察过程现象。
学生实验3、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2滴氯化铁溶液,再加入2滴硫氰化钾溶液;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总结配位化合物的一些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配位化合物的一些稳定性及组成特点。
老师探究性1、向盛有CuSO4溶液中的试管放置Fe片,片刻后拿出Fe 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现象。
老师探究性2、向CuSO4溶液加入过量的氨水,再放入打磨干净的Fe片,片刻后拿出Fe片观察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再向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现象。
活动探究:【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1.关于配合物[Co(NH 3)4Cl 2]C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 该配合物含有12molσ键 B .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化合价为+3价 C .该配合物中NH 3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D .含1mol 该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 3溶液,产生3mol 白色沉淀2.下列微粒间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A .+Ag 、3NH B .+H 、3NHC .3+Co 、2H OD .+Ag 、+H3.一水硫酸四氨合铜的化学式为[Cu(NH 3)4]SO 4·H 2O 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实验室可以用氧化铜为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取。
实验2配位化合物形成和性质
实验2 配位化合物形成和性质一、实验讲授(大约20分钟) 1、实验目的(1)了解配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 (2)理解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 (3)了解螯合物的形成和特性 2、实验原理(1)配位化合物组成:内界(中心离子+配体)+外界 (2)配离子的稳定平衡常数配位化合物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内界(配离子)和外界,如:[Cu(NH 3)4]SO 4 =[Cu(NH 3)4]2++SO 42-配离子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如:[Cu(NH 3)4]2+<=> Cu 2++4 NH 3平衡常数表达式:])[Cu(NH ]][NH [Cu 243432++=不稳K (3)配离子的离解平衡配离子的离解是一种化学平衡,当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时,平衡会发生移动。
离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向着生成K 稳更大(更难离解)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4)螯合物的形成和特性一个配位体中有两个或多个原子(多基配体)同时与一个中心离子进行配位,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化合物叫做螯合物。
常见的多基配体:乙二胺(en )、丁二肟CH 2CH 2NH 2NH 2CH 3C NOH NOHCH 33、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取用后的试剂要放回原处,以方便他人取用。
(2)滴加试剂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以免污染公用试剂。
(3)注意记录实验现象和反常现象。
(4)使用离心机时要注意离心试管的对称放置,若1个试管离心应在对称位置放置加有相同体积水的试管以保持离心机转动时的平衡。
另外还要注意离心过程中不要打开机盖,以免发生危险。
(5)保持实验的安静整洁,每个人要负责保持自己实验台的物品整齐和台面清洁,实验结束后将试管清洗干净,倒置于试管架上摆放整齐。
二、实验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制备Cu 2++4NH 3→[Cu(NH3)4]2+2、配离子和简单离子性质比较讨论:配位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成内界和外界。
至溶液呈深蓝色中心离子和配体组成配位化合物的内界,内界中心离子不能发生简单离子的反应,外界离子是游离状态存在的,可以与其它离子发生反应。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精)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二、实验原理
大多数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配离子,配 离子是配合物的核心部分,它在水溶液中存在离解 平衡,如Ag+ + 2NH3 = [Ag(NH3)2]+ ,其平衡常数称 为该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稳),如上述平衡中的K稳 可表示为:
[ Ag( NH 3 ) 7 2] K稳 1 . 1 10 [ Ag ] [ NH 3 ]2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五、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HgCl2有毒,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在实验中注意颜色的变化以及沉淀的生 成和消失。并能解释上述现象。配Biblioteka 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六、思考题
1、配合物与复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 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配合物?
2、配位平衡与一般的化学平衡是否相同?
3、如何比较配离子的稳定性?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二、实验原理
配离子的K稳越大,则该配离子越稳定。对于配体数相 同、空间结构类似的配离子,可由其相应的K稳值比 较它们的相对稳定性。配位平衡的移动,符合化学平 衡移动的基本原理—吕· 查德里(Le Chatelier)原理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三、仪器与试剂
100mL烧杯1只 0.1mol· L-1 NaCl 0.1mol· L-1 NaOH 0.1mol· L-1 KSCN 试管若干 5cm、8cm表面皿各一个 1:1 NH3· H2O 0.1mol· L-1NH4Fe(SO4)2 0.1mol· L-1 K4[Fe(CN)6] 0.1mol· L-1 K3[Fe(CN)6] 0.1mol· L-1 AgNO3 0.1mol· L-1 HgCl2 (剧毒) 0.2mol· L-1 NiSO4 0.1mol· L-1 FeSO4 6mol· L-1 Na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 配位化合物形成和性质
一、实验讲授(大约20分钟) 1、实验目的
(1)了解配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 (2)理解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 (3)了解螯合物的形成和特性 2、实验原理
(1)配位化合物组成:内界(中心离子+配体)+外界 (2)配离子的稳定平衡常数
配位化合物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内界(配离子)和外界,如:
[Cu(NH 3)4]SO 4 =[Cu(NH 3)4]2++SO 42-
配离子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如:
[Cu(NH 3)4]2+<=> Cu 2++4 NH 3
平衡常数表达式:]
)[Cu(NH ]][NH [Cu 243432+
+=不稳K (3)配离子的离解平衡
配离子的离解是一种化学平衡,当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时,平衡会发生移动。
离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向着生成K 稳更大(更难离解)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4)螯合物的形成和特性
一个配位体中有两个或多个原子(多基配体)同时与一个中心离子进行配位,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化合物叫做螯合物。
常见的多基配体:乙二胺(en )、丁二肟
CH 2
2
NH 2NH 2
CH 3C C NOH NOH
CH 3
3、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取用后的试剂要放回原处,以方便他人取用。
(2)滴加试剂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以免污染公用试剂。
(3)注意记录实验现象和反常现象。
(4)使用离心机时要注意离心试管的对称放置,若1个试管离心应在对称位置放置加有相同体积水的试管以保持离心机转动时的平衡。
另外还要注意离心过程中不要打开机盖,以免发生危险。
(5)保持实验的安静整洁,每个人要负责保持自己实验台的物品整齐和台面清洁,实验结束后将试管清洗干净,倒置于试管架上摆放整齐。
二、实验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制备
Cu 2++4NH 3→[Cu(NH
3)4]2+
2、配离子和简单离子性质比较
讨论:配位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成内界和外界。
中心离子和配体组成配位化合物的内界,内界中心离子不能发生简单离子的反应,外界
至溶液呈深蓝色
离子是游离状态存在的,可以与其它离子发生反应。
讨论:复盐中的各离子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成自由离子,发生简单离子的化学反应,而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只有外界离子是游离的,内界的中心离子不能自由发生简单离子的化学反应。
因此,复盐和配盐是不同的。
4、配离子的离解
(1)
(2)
讨论:配离子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因此溶液中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中心离子的浓度较低,只能与其它离子生成溶度积很小的沉淀。
5、配离子的形成与转化
讨论:配离子的离解平衡是一种化学平衡,改变某物质的浓度可以使平衡发生移动,并向着生成更难离解的配离子(K 稳更大)的方向移动。
出现血红色 血红色褪去
讨论: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出的阳离子可以与溶液中的其
它离子或分子(配体)形成配离子,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沉淀溶解。
但配离子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溶液中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中心离子可以与其它离子生成溶度积很小的沉淀。
7、配合物形成时溶解度的改变 (1)
实验解释:
第一步:Ag ++Cl -→AgCl↓
第二步:AgCl +2NH 3H 2O→[A g(NH 3)2]Cl +2H 2O
第三步:[Ag(NH 3)2]<=>Ag ++2NH 3(1),NH 3+HNO 3=NH 4++NO 3-(2) 反应(2)使反应(1)中的[NH 3]降低,促进[Ag(NH 3)2]离解,溶液中Ag +的浓度增大,则沉淀重新生成。
(2)
实验解释:
第一步:Pb 2++2I _ → PbI 2↓+2I _→ [PbI 4]2-
第二步:[PbI 4]2-→PbI 2+2I _,加水稀释使溶液中的I _浓度降低,平衡使右移动,出现PbI 2沉淀。
加水稀释
生成沉淀再溶解
沉淀重新生成
离心去清液
沉淀溶解 沉淀生成
8、螯合物的形成
实验解释:生成不溶于水红色二丁二肟合镍,简写作:Ni(DMG)2
三、讨论提高(大约30分钟) 1、集中讨论 讨论题:
(1)配合物与复盐的区别 (2)配离子与简单离子不同 (3)哪些因素影响配离子的离解平衡
(4)配离子的离解平衡与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关系 (5)螯合物的结构特征与什么有关 2、实验技能考核
(1)实验6 稳定常数与溶度积对配合平衡的影响 (2)实验8 螯合物的生成 (3)实验3 复盐的鉴别
至
pH 值为10
出现红色 乙醚层为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