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概念作者:吴晓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4期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按照七部门联合印发的试点示范方案,各省(区、市)共选择确定了137个试点示范县(市、区、场)。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入把握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对此先后作过重要论述。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强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顺应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以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
第一,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依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农业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硬约束背景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战略要求,是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从国际经验看,日韩等农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为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力,均从完善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第六产业等方面,寻找适应本国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些国家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二,加快农村产业融合面临难得机遇,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条件。“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新兴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第三,农村产业已呈融合发展势头,还需政府助力。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工厂化农业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呈现融合发展势头,对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实践已经证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尚未破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和薄弱环节,亟需各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体制机制创新,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作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手段,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也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今年以来,我们七个部门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办发93号文件的部署,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目的就是要鼓励地方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
二、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切实抓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之处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概念,还有一个区域和布局的概念。简单地讲,不是要把涉农工业和服务业简单地搬到农村,也不是要在农村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家庭小工业,更不是要让城市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和产业转到农村,而是要有序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使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一)要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要加强统筹规划,有序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像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传统手工艺等新兴产业,必须要立足农业农村,充分发挥各地自然、人文等独特优势。但对于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主要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产业园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这也是发挥集聚效应,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才能更好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带动农民增收。
(二)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培育产业融合主体
这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所在。从本质看,市场、需求和消费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决定力量,企业、合作社、农民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多依靠市场力量主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方向和范围,更多尊重经营主体的市场地位和决策权。当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不是政府代替市场主体去搞经营,也不是对市场主体正常的经营活动搞行政干预,而是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护航的作用,重点在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供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加强对经营主体的服务、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三)要完善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产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关键是要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双赢,这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务院领导同志最关心的问题。总的原则是,积极鼓励探索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鼓励与农民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机制。一是要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二是要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三是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探索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产业发展领域的支持资金按照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等方式,转变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权,让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四)要运用现代理念、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就是要把传统分散的小农生产经营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要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用现代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促进产业融合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推广适合深加工、休闲采摘的农产品新品种。推广农科教、产学研模式,鼓励专家、学者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接。二是要大力培养农村产业融合人才,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激励机制。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三、进一步发挥首创精神,认真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结合各地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切实在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打造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方面积极作为、取得成效、形成经验,这也是我们开展试点示范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突出试点重点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涉及的范围广、领域多,各县试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注重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选择重点领域集中突破。国家七个部门联合印发的试点示范方案中,重点划分了6种类型,供大家选择。
(二)大胆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