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孙兰义教授新作《换热器工艺设计》第3章 管壳式换热器ppt

孙兰义教授新作《换热器工艺设计》第3章 管壳式换热器ppt
② ①
特性
适用范围
ϕ25×2.5
325~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
2,4
3,6
ϕ19×2 ϕ25×2.5

浮头 式
GB/T 28712.1 —2012
325~1900
2,4, 3, 4.5, 6, ϕ19×2 6 9

ϕ25×2.5
3.1 管壳式换热器的特点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
TEMA标准中规定的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
图3-3 GB/T 151-1999 管壳式 换热器中的主要部件和部件代号图
⑤ F型壳体用于需要多壳体的工况,它可起到两台或多 台串联换热器的作用,并允许换热器温度交叉的出现。
3.1 管壳式换热器的特点

前端管箱和后端管箱
前端管箱有封头管箱和平盖管箱两种基本型式。封头管箱(B)最常用,一 般是在管侧流体较清洁的情况下使用。平盖管箱可以是可拆式(A)也可以与 管板做成一个整体(C)。对于水冷却器,当管侧需要定期清洗且管侧设计压 力小于1 MPa时,前封头可选A型,对于高压换热器前封头宜选择D型。各管箱 详细介绍见书p6~p7。 可参考的一般选型指导:

(a)竖缺形折流板
(b)横缺形折流板
图3-11 折流板缺口方向
3.2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参数选择

折流板换热器间隙 折流板管孔与管壁之间的间隙 根据TEMA标准,对于未受支承的管子的最大长度为36 in(914.4 mm)
或更小,或者对于外径大于1.25 in(31.8 mm)的管子,该孔隙为1/32 in (0.80 mm);对于未受支承的长度超过36 in,外径为1.25 in或更小的 管子,该孔隙为1/62 in(0.40 mm)。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要领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要领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要领1.结构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管束、管板、管头盖板等部分组成。

在设计中,需考虑到换热器的耐压性能、换热面积、流体分布等因素。

换热器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密封性能,以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

2.材料选择:换热器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壳体、管束等部分可选用碳钢、不锈钢、铜合金等材料,而密封件宜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工艺要求和介质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

3.传热计算: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是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热计算需要确定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摩擦阻力、压降等参数。

传热系数的计算可采用经验公式或传热实验数据进行估算。

同时,需考虑换热介质的性质、流体状态和流速等因素。

4.流动特性:换热器的流动特性对传热效果和设备性能有重要影响。

合理设计的管束结构和流体分布能有效提高传热效果。

同时,应考虑流体在管束间和壳内的流动方式,如单相流、两相流、多相流等。

对于热敏介质,还需注意避免结垢、热点等问题。

5.安全性和维修性:管壳式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安全性和维修性。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设备的容易维修、更换部件的便利性,以及防止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经济性:在设计过程中要全面考虑成本和效益,追求经济性指标。

应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使用情况,合理选择换热器的型号、大小和材料。

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要领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传热计算、流动特性、安全性和维修性、经济性等方面。

合理的设计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换热,同时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满足特定工艺要求和使用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药、食品等行业。

它由壳体、管束、管板、管箱等组成,能够有效地将两种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

下面将从换热原理、设计要求和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换热原理管壳式换热器通过管壳两侧的介质进行热量传递。

其中,一个介质在管内流动,被称为"壳侧流体",另一个介质在管外流动,被称为"管侧流体"。

壳侧流体通过壳体流动,而管侧流体则通过管束流动。

热量传递主要通过壳侧流体和管侧流体之间的传导和对流传热方式进行。

二、设计要求1.热量传递效果好:要求在换热器内两种介质之间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以满足工艺要求。

2.压力损失小:为了保证介质流动的稳定性和降低能源消耗,设计时需要尽量减小换热器内的动能损失。

3.适应不同工艺条件:换热器的设计要能适应不同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工艺条件的变动。

4.安全可靠:要求在设计中考虑到换热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尽量减少故障率。

三、结构设计1.壳体:壳体是换热器的外壳,一般采用钢质材料制造。

壳体的选择应考虑到介质的性质、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并采取相应的增强措施。

2.管束:管束是由多根管子组成的,一般采用金属材料或塑料制造。

管束的设计要考虑到介质对管材的腐蚀性、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同时也要考虑到换热面积的要求。

3.管板:管板位于管束两端,起到支撑和固定管束的作用,一般采用钢质材料制造。

管板的设计要考虑到壳侧和管侧流体的流动特性,并采用合适的孔洞布置,以保证流体的均匀流动。

4.管箱:管箱是安装在管板上的设施,主要用于集流壳侧流体并将其引导出换热器。

管箱的设计应考虑到壳侧流体的流动特性和流量等参数,以实现流体的顺畅流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换热器的热力计算和结构力学计算,以确定壳体、管束和管板等部件的尺寸和选材。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工艺和使用条件的要求,进行热交换面积的计算和确定。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与选型步骤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与选型步骤

生意社08月13日讯
1、工艺计算:
1>按流体种类、冷却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工作压力等计算出需要传递的热量。

2>根据流体的腐蚀性及其它特性选择管子和壳体的材料。

并根据材料加工特性,流体的流量、压力、温度,换热管与壳体的温度,需要传递热量的多少,造价的高低及检修清洗方便等因素,决定采用哪一种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

3>确立流体的流动空间,即确定管程与壳程内分别是什么介质
4>确定参与换热器的两种流体的流向,使并流、逆流还是错流。

并计算出流体的有效平均温差.
5>根据经验初选传热系数K,并估算所需传热面积A。

6>根据计算出传热面积A,参照我国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系列,初步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参数(管径、管程数、管子根数、管长、管子排列方式、折流元件等的型式及布置、壳体直径等结构参数)。

7>根据确定的标准系列尺寸,进行传热系数的校核和阻力降的计算。

最后按标准选用换热器或者进行机械设计。

2、机械设计计算
机械设计计算包括:
(1)壳体和管箱壁厚的计算
(2)管子与管板连接结构设计
(3)壳体与管板连接结构设计
(4)管板厚度计算
(5)折流板、支持板等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6)换热管与壳体在温差和流体压力联合作用下的应力计算
(7)管子拉脱力和稳定性校核
(8)判断是否需要膨胀节,如需要,则选择膨胀节结构形式,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9)接管、接管法兰、容器法兰、支座等的选择及开孔补强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说明书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说明书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说明书1.设计方案简介1.1工艺流程概述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甲苯走壳程。

如图1,苯经泵抽上来,经管道从接管A进入换热器壳程;冷却水则由泵抽上来经管道从接管C进入换热器管程。

两物质在换热器中进行交换,苯从80℃被冷却至55℃之后,由接管B流出;循环冷却水则从30℃升至50℃,由接管D流出。

图1 工艺流程草图1.2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列管式换热器,又称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传热设备。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以及窜热效果较好;此外,结构简单,制造的材料范围广,操作弹性也较大等。

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壳式换热器。

如下图所示。

1.2.1列管式换热器的分类根据列管式换热器结构特点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⑴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造价较低。

两管板由管子互相支承,因而在各种列管式换热器中,其管板最薄。

其缺点是管外清洗困难,管壳间有温差应力存在,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必须设置膨胀节。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需清洗及温差不大或温差虽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

固定板式换热器⑵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一端管板式固定的,另一端管板可在壳体内移动,因而管、壳间不产生温差应力。

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

但这类换热器结构较复杂,金属耗量较大;浮头处发生内漏时不便检查;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

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温差较大及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⑶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造价也比浮头式换热器低,检修、清洗容易,填函处泄漏能及时发现。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宜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

⑷U形管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只有一个管板,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胀。

其缺点是管内不便清洗,管板上布管少,结垢不紧凑,管外介质易短路,影响传热效果,内层管子损坏后不易更换。

管壳式换热器胀管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胀管工艺

1 胀管工艺规程编制审核2管子与管板“焊、胀”连接工艺一、原理及适用条件本工艺的实施步骤是焊-胀。

它巧妙地运用胀接过程的超压过载技术通过对管与管板的环形焊缝进行复胀造成应变递增而应力不增加即让该区域处于屈服状态在焊缝的拉伸残余应力场中留下一个压缩残余应力体系。

两种残余应力相互叠加的结果使其拉伸残余应力的峰值大减二次应变又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结果起到调整和均化应力场的效果最终将残余应力的峰值削弱到预定限度以下。

本工艺适用于管子与管板的胀、焊并用连接型列管式换热器的工厂或现场加工。

管板厚度范围为16100mm材质为碳钢者就符合GB150-98第二章2.2条的规定若采用16Mn时就分别符合GB3247—88和GBI51—99中的有关规定换热管束应符合GB8163、GB9948-88、GB6479-86、GB5310-85的规定。

二、焊、胀工艺一准备工作1、对换热管和管板的质量检查1管子内外表面不允许有重皮、裂纹、砂眼及凹痕。

管端头处不得有纵向沟纹横向沟纹深度不允许大于壁厚的1/10。

管子端面应与管子轴线垂直其不垂直度不大于外径的2。

2换热管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要求。

3管孔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12.5μm表面不允许纵向或螺旋状刻痕。

管孔壁面不得有毛刺、铁屑、油污。

4管孔的直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规定。

3 换热管的允许偏差表1-1 Ⅰ级换热器Ⅱ级换热器材料标准外径×厚度mm 外径偏差mm ?诤衿 頼m 外径偏差mm 壁厚偏差mm19×2 25×2 25×2.5 ±0.2 ±0.4 32×3 38×3 45×3 ±0.3 12 10 ±0.45 15 10 碳钢GB8163-87 57×3.5 ±0.8 ±10 ±1 12 10 抽查区域应不小于管板中心角60。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第一章换热器简介及发展趋势1.1 概述在化工生产中,为了工艺流程的需要,常常把低温流体加热或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态汽化或把蒸汽冷凝程液体,这些工艺过程都是通过热量传递来实现的。

进行热量传递的设备称为换热设备或换热器。

换热器是通用的一种工艺设备,他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同时又是很多化工装置的组成部分。

在化工厂中,换热器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0%——20%,质量约为设备总质量的40%左右,检修工作量可达总检修工作量的60%以上。

由此可见,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任何化工生产工艺几乎都离不开它。

在其他方面如动力、原子能、冶金、轻工、制造、食品、交通、家电等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有力地促进了传热强化技术的发展,为了节能降耗,提高工业生产经济效益,要求开发适用于不同工业过程要求的高效能换热设备[1]。

这是因为,随着能源的短缺(从长远来看,这是世界的总趋势),可利用热源的温度越来越低,换热允许温差将变得更小,当然,对换热技术的发展和换热器性能的要求也就更高[2]。

所以,这些年来,换热器的开发与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最近,随着工艺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效率化,换热器也趋于大型化,向低温差设计和低压力损失设计的方向发展。

同时,对其一方面要求成本适宜,另一方面要求高精度的设计技术。

当今换热器技术的发展以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化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及新型换热器开发等形成了一个高技术体系[3]。

当前换热器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继续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促进设备结构的紧凑性,加强生产制造的标准化系列化和专业化,并在广泛的范围内继续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各种新型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压力、温度和流量的许可范围内,尤其是处理强腐蚀性介质而需要使用贵重金属材料的场合下,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将进一步取代管壳式换热器。

总之,为了适应工艺发展的需要,今后在强化传热过程和换热设备方面,还将继续探索新的途径。

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工艺
采用半自动气割机切割 采用 9mm 割边机 检查 采用双面弧焊 铲,磨的方法
两道冷压和一道热压 水压机,冲头,温度 900-1000
100%射线探伤 立车坡口加工,钻床钻孔
2-20 椭圆封头尺寸
2.筒体 材料为 16MnR,展开的坯料尺寸为 9850X8325X16 (mm),拼接图如图 2-69
所示。它的制造过程列于表 2-19 2-19 筒体的制造过程
液化石油气储罐示意图一储罐主要构件的加工制造板材成型前的通用工艺流程列于表217序号工作内容要求加工方法加工内容或设备原材料复验外观几何尺寸和理化检验及钢板的超声波探伤钢印标记小于5毫米的板材用风刻电刻和不退色的墨水标记边缘加工气割或等离子弧坡口用机加工方法进行边缘加工二主要受压元件的成型和焊接工艺该封头为标准椭圆形封头材料为16mnr
许偏差分别列于表 2-25 和表 2-28。
3. 折流板等
下图为最常用的 20%DN 圆缺高度的弓形折流板,为保证加工精度和效率,常将圆板
坯以 8~10 块为一叠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外圆,折流板孔的允许偏差列于表 2-26。
4. 管子 换热器的管表面就是传热面积。常用管子外径 10~57 (mm);其长度一般用 2000、 3000、6000(mm)等。管子应作下列试验:以管子数的 5%,且不少于 2 根作拉力、硬度 和扩口等抽样检验;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2)倍,合格者才可使 用。 如采用胀接,管子两端应作软化退火处理,使管端的硬度低于管板硬度;另外,还 应对管端两倍于管板厚度的长范围内进行打磨,打磨后的粗糙度,钢管为
<0.5%DN
<5
<7
壳体内径过大或圆度误差会引起壳程介质短路而降低换热效率。
壳体的直线度误差会影响管束的抽装,对其要求列于表 2-24。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1.传热面积的计算:传热面积决定了热交换效果的好坏,计算传热面
积是设计的第一步。

传热面积的大小受到工艺需求、流体特性和设备尺寸
等因素的影响。

2.流体流速的选择:流体流速对传热效率有重要影响。

流速不宜过大,以免增加流体阻力和泵耗能,但也不宜过小,以免影响传热效果。

需要通
过经验和实验确定合适的流速范围。

3.换热器的参数选择:根据工艺要求和流体性质选择合适的管壳式换
热器参数,如管子和外壳的材料、厚度和长度等。

一般情况下,不同材料
的换热器对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传热效果和抗腐蚀能力。

4.温度和压力的控制:管壳式换热器工作时,内外两种流体通常以不
同的温度和压力运行,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换热器的安全性能。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密封材料、加装安全阀和温控装置等。

5.清洗和维护的考虑:管壳式换热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有积垢和堵
塞的问题,因此需要预留清洗口和维护通道,并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工作,以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总之,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传热效率、流体性质、工艺
要求和设备安全性能等因素,确保换热效果良好、运行安全可靠。

通过合
理的设计和选择,可以使管壳式换热器发挥最佳的效果,实现节能降耗的
目的。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总之,为了适应工艺发展的需要,今后在强化பைடு நூலகம்热过程和换热设备方面,还将继续探索新的途径。
所谓提高换热器性能,就是提高其传热性能。狭义的强化传热系指提高流体和传热面之间的传热系数。其主要方法归结为下述两个原理,即使温度边界层减薄和调换传热面附近的流体,前者采用各种间断翅片结构,后者采用泡核沸腾传热[2]。最近还兴起一种EHD技术,即电气流体力学技术,又称为电场强化冷凝传热技术,进一步强化了对流、冷凝和沸腾传热,特别适用于强化冷凝传热,并适用于低传热性介质的冷凝,因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3]。其原理是,对某些不导电液体的表面施以相垂直的电场,使液体表面变得很不稳定,借冷凝液表面的张力作用和在静电场下液膜的不稳定现象使液膜厚度减薄,从而强化冷凝传热。其所需电场耗用的电力很小。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实施强化传热,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条途径,即改变传热面的形状和在传热面上或传热流路径内设置各种形状的湍流增进器或插入物。
当前换热器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继续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促进设备结构的紧凑性,加强生产制造的标准化系列化和专业化,并在广泛的范围内继续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新型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在压力、温度和流量的许可范围内,尤其是处理强腐蚀性介质而需要使用贵重金属材料的场合下,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将进一步取代管壳式换热器。
第一章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工艺流程的需要,常常把低温流体加热或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态汽化或把蒸汽冷凝程液体,这些工艺过程都是通过热量传递来实现的。进行热量传递的设备称为换热设备或换热器。换热器是通用的一种工艺设备,他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同时又是很多化工装置的组成部分。
在化工厂中,换热器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0%——20%,质量约为设备总质量的40%左右,检修工作量可达总检修工作量的60%以上。由此可见,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任何化工生产工艺几乎都离不开它。在其他方面如动力、原子能、冶金、轻工、制造、食品、交通、家电等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摘要:管壳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业设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管壳式换热器的效率问题是设计工作的核心。

本文利用优化设计原理,建立了以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模型。

分析了影响年总费用的因素,编制了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计算机程序。

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说明优化设计程序的使用。

关键词: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优化;优化设计热交换器是进行热交换操作的通用工艺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尤其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

换热器分类方式多样,按照其工作原理可分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蓄能式换热器和间壁式换热器三大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用量最大,据统计,这类换热器占总用量的99%。

间壁式换热器又可分为管壳式和板壳式换热器两类,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长期的操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设计资料比较齐全,在许多国家都有了系列化标准。

近年来尽管管壳式换热器也受到了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但由于管壳式热交换器具有结构简单、牢固、操作弹性大、应用材料广等优点,管壳式换热器目前仍是化工、石油和石化行业中使用的主要类型换热器,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设备中仍占有绝对优势。

对于完成某一任务的换热器,往往有多个选择,如何确定最佳的换热器,是换热器优化的问题,即采用优化方法使设计的换热器满足最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在换热器设计中,最优目标函数是指包括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在内的总费用最小。

本文主要针对管壳式水冷却器冷却水出口温度的优化问题,利用一般优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操作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给出相应的目标函数,并用MATLAB语言编写了计算程序,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

1目标函数对于以水为冷却介质的管壳式冷却器,进口水温一定时,由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可知,冷却水的出口费用将影响传热温差,从而影响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投资费用。

若冷却水出口温度较低,所需的传热面积可以较小,即换热器的投资费用减少;但此时的冷却水的用量则较大,所需的操作费用增加,所以存在使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之和为最小的最优冷却水出口温度。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一、设计原理:二、工艺要点:1.确定热媒: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媒,包括流体的物性参数(如密度、比热等)、热传导性能等。

2.确定传热面积:根据传热工质的物性、进出口温度差、热媒的传热系数等参数,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热传导的基本公式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3.确定流量与速度:根据热媒的性质及工艺需求,计算出所需的流量和速度。

流量一般通过流量计进行测量,速度通过壳体内径和流量计算得出。

4.确定壳程和管程流体的传热系数: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壳程和管程的传热系数,用于后续的热传导计算。

5.确定传热过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热过程,包括对流传热、传导传热和辐射传热等。

6.确定材料和结构:根据工艺要求和运行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造。

同时,结构设计要考虑到换热效果、运行安全性和维护方便性。

三、常见设计问题:1.壳程流体和管程流体的温度差:对于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温度差越大,传热效果越好。

设计时需要考虑流体温度差对换热器的尺寸和传热效率的影响。

2.压降:壳程和管程的流体在换热过程中会产生压降。

设计时需要考虑压降对流体流速和传热系数的影响,并在设计中进行合理的折减和控制。

3.热媒的物性参数:热媒的物性参数对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有很大影响。

需要考虑热媒的密度、比热、热传导系数等参数,并在设计中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计算。

4.材料选择:根据工艺要求和运行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造。

必须考虑材料的耐受性和耐腐蚀性,以及对流体和环境的影响。

总结: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参数和工艺要求,包括热媒选择、传热面积计算、流量和速度确定、传热系数估算、传热过程选择、材料和结构设计等。

在实际设计中,需按照工艺要求和运行条件合理选择参数和材料,并通过模拟计算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同时,需要注意常见的设计问题,如温度差、压降、热媒物性参数和材料选择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可以实现管壳式换热器的高效工作和长期稳定运行。

管壳式换热器原理与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原理与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石油化工、动力、核能等多个工业领域。

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如下:工作原理:基本构造: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板、管箱等部件组成。

壳体通常为圆筒形,内部装有平行排列的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

流体通过管内(管程)和管外(壳程)进行热交换。

热量传递:冷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中流动,热量通过管壁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

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管程流体),另一种流体在管外,即壳体内流动(壳程流体)。

热量传递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从高温区自发流向低温区。

强化传热:为了提高传热效率,壳程内常设置折流板,迫使壳程流体多次改变方向,增加流体湍流程度,从而提高传热系数。

管束的排列(如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也会影响传热效率和清洁维护的便利性。

设计要点:流体选择:根据工艺要求决定哪种流体走管程,哪种走壳程。

一般而言,易结垢或腐蚀性的流体走管程便于清洗和更换管束。

材料选择:根据流体的性质(如温度、压力、腐蚀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不锈钢、碳钢、铜合金等,以确保换热器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热负荷计算:根据工艺条件计算所需的热负荷,确定换热面积,进而决定管束的数量、长度和直径。

压降考虑:设计时需考虑流体在管程和壳程中的压降,确保泵送能耗合理,避免因压降过大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

结构设计:包括管板的设计(固定管束的方式)、壳体厚度设计、支撑和悬挂结构设计等,以保证换热器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清洗与维护:设计时应考虑换热器的可维护性,如管束的可拆卸性,以及便于清洗壳程内部的结构设计。

综上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热工性能、机械强度、材料选择、经济性和可维护性的复杂过程,需要精确的计算和细致的工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方法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方法

会产生热应力 。浮头式换热器 的特点是管间 和管 内清洗 方便 , 不会产生 热应力 ; 但 其结构 复杂 , 造价 比固
定管板式换热器 高, 设备笨重 , 材料消耗量大 , 且 浮 头 端 小 盖 在 操 作 中无 法 检 查 , 制 造时对 密封要求 较高 。
适用 于壳体 和管束之 间壁 温差较 大或壳程介质 易结垢 的场合 。
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 , 在现代石油化工 企业 中, 换 热 器 的 投 资 占全 部 投 资 的 3 0 %~4 0 % 。管 壳 式 换 热 器 具 有 单 位 体 积 内 能 够 提 供 较 大 的换 热 面 积 、 换 热效 果 好 、 适应性强 、 操作弹性大 、 易制造 、 成本 低 、 易 于 检修和清洗等优点 , 因此常被用作原油加热器 、 燃 料气预热 器 、 海水 冷却器 、 天然 气压缩 冷却器 、 空 气 冷 却 器等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领域 。
二、 设 计 方 案 的确 定 1 . 资 料 收 集
管 壳 式 换 热 器 工 艺 设 计 计 算 前 需 要 收集 的 资料 和基 本 参 数 有 : 换 热 器 的功 率 或热 负 荷 ( 冷 或热流体 的
热 器 中设 置 柔 性 元 件 ( 如膨胀节 、 挠性管板等) , 来吸收热膨胀差 。
2 . 浮 头 式 换 热 器
浮 头 式 换 热 器 的两 端 管 板 中 只有 一 端 与 壳 体 固定 , 另 一 端 可 相 对 壳 体 自 由移 动 , 称 为 浮 头 。浮 头 由浮
头管板 、 钩 圈和 浮 头 端 盖 组 成 , 是可拆连接 , 管 束 可 从 壳 体 内抽 出 。管 束 与 壳 体 的 热 变 形 互 不 约 束 , 因 而 不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件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件

支撑结构设计要点
考虑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稳定性 、防腐和防震等方面,以确保支撑 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有限元分析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支撑结构进 行强度和稳定性分析,优化结构设 计,降低成本并提高设备性能。
密封设计
01
02
03
密封类型选择
根据工艺操作条件和介质 特性,选择合适的密封类 型,如垫片密封、机械密 封、磁力密封等。
计算公式法
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和物性参数,通过计算公式计算传热系数。
热平衡计算
热平衡方程
换热器入口和出口的流体温度满足一定的关系,可以根据热 平衡方程计算换热器的效率。
效率计算
根据热平衡方程和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换热器的效率,从 而评估换热器的性能。
05
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度设计
压力设计
压力等级
根据工艺要求和操作条件,确 定管壳式换热器的压力等级, 确保设备在正常操作和异常工 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密封设计要点
考虑密封性能、耐腐蚀性 、寿命和维护性等方面, 以确保密封装置在长期运 行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密封失效预防措施
为防止密封失效,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检 查、更换密封元件、加强 设备维护等。
06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与检验
制造工艺
制造流程
01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流程包括材料准备、切割、焊接、组装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多个环节。
关键工艺参数
02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关键工艺参数,如焊接温度、压
力、时间等,以确保产品质量。
质量标准
03
制造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设

概析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的若干问题

概析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的若干问题

概析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的若干问题最近几年,在换热器设计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和构图,但是这种设计方式必须要在计算机的支持下才能完成,在对换热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对相关参数的计算都不是十分的重视,这样就会使得工作人员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因此我们必须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这几个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和控制。

1、管程实验压力高于壳程实验压力时管头试压问题在化工生产装置运行的过程中,换热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成为了化工生产操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当前,工业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大型化和高效化的趋势。

在工厂生产的过程中,换热设备已经占到了所有设备的3成以上,所以,换热器自身的设计和生产水平对系统自身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水平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如果管程水压实验压力比壳程水压实验压力的时候,工作人员依然按照常规的方式对壳程压力进行筛选,但是去不进行氨渗漏试验,这也是设计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极度错误的做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就需要对其予以严格的控制,为了能够更好的管和管板之间的紧密型进行检查,我们通常可以选择以下方法进行操作,如果壳程水试验压力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时,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压力的数值能够达到其正常运行的标准和要求,这种方法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非常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对壳自身所能承受的压力强度进行严格的计算,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在使用电脑程序对其进行计算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用户的实际情况输入试验压力值,同时还要对其所能承受的管程压力进行全面的计算,这个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壳体任意的一点的一次薄膜应力其计算的数值应该在屈服极限的9成以下,如果从某个角度上来看已经通过计算的强度在应用到对应的程序时还是需要对壳体自身的强度进行严格的检验买单时对于接管和其他元件的接受能力却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所以这个时候所计算出来的补强面积也是不正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法兰水试压压力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使得结果出现非常大的偏差,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比较大的质量问题,设计者应该按照水压试验公式对反壳程压力进行详细的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来判断试验压力下的壁厚和开孔的强度是否能够充分的满足设计的标准和要求,法兰检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水压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在20℃的时候将最高的无冲击工作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防止超压试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流程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流程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流程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流程》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通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热交换过程。

它通过管壁将热量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实现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下面将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流程。

1. 设计和选型
首先,根据使用场合的需要和工艺要求,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设计和选型。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换热面积、流体流速、温度和压力范围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以满足工艺需求。

2. 安装和连接
在确认好选型和设计后,进行管壳式换热器的安装和连接工作。

这包括确定换热器的位置、固定方式、管道连接和密封。

确保安装的牢固和连接的可靠,以避免漏气或渗漏。

3. 启动和调试
安装完成后,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启动和调试。

包括通水测试、检查管道和阀门的开闭情况、调整流体流量和温度等。

确保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4. 运行和监测
一旦启动和调试完成,管壳式换热器即可投入正常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换热器的工况和性能,包括流体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换热效果
和生产安全。

5. 维护和维修
管壳式换热器作为关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维修。

包括清洗管道和换热器表面、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检查密封性能和进行性能测试等工作。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管壳式换热器可以正常运行并发挥换热效果,为工业生产提供稳定的热交换服务。

同时,也需要注意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长时间稳定的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
【摘要】介绍换热器的工艺设计程序,特别是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过程,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换热器在化工生产装置中应用十分广泛,是化工操作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工业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效率化,换热器也趋于大型化。

目前在大型化工生产装置中,各种换热设备的数量占工艺设备数量的30%以上。

因此,换热器设计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传热量介质流量
1 选型
1.1 初选
换热器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如管壳式、釜式、板式、板翅式、螺旋板式、空冷器、套管式、蛇管式、升降膜式等。

为了获得较好的传热效果,由于换热器形式多样,所以在设计换热器时必须先根据温度、压力、温度差、压力降、结垢情况、材料、流体状态、应用方式、检修和清理等实际情况,初步选定符合操作条件的换热器形式,再确定换热器的几何尺寸。

在满足安全性和热负荷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对比,确定最佳换热器形式。

1.2 强化传热
由传热量公式:q=ka t?(1)式中,q为传热量;k为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t?为平均温差。

由式(1)可知增加 k、a和t?值,均可提高 q值。

其中最主要的是提高k值,方法是增强两侧流体的
湍动,这就构成传统管壳式换热器以外的特殊形式换热器。

1.3 管壳式
由于管壳式换热器易于制造、适应性强、处理量大、成本较低以及可供选用的材料范围广泛,仍是当前应用最广,理论研究和设计技术最完善,性能可靠的一类换热器,而且目前关于改善管壳式换热器传热效果的研究仍在进行。

2换热器的几何尺寸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htfs或htri进行设计计算,有时需要使用aspenplus模拟工艺物料的物性数据。

先进行设计性计算,输入基础数据,如换热器形式、流体走向、卧立式、流体温度、压力、流量及物性数据等,进行运算得出比较合适的换热器直径和换热管长,再进行校核型和模拟型计算,核算所选换热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1换热器的直径
关于换热器的直径,目前国内已有的标准系列(mm):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200,(2300),2400,2600,2800,3000,3200,3400,3600,3800,4000。

凡是()记号的换热器直径,尽可能不选。

若换热器直径小于400,可以选用无缝钢管制造换热器,因此可选用的无缝钢,管外径规格有:159,219,273,325,(377)。

2.2换热管长
2.5 物料污垢系数
一般情况下,物料污垢系数对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有较大影响,因此污垢系数的选取也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设计。

工艺物料的污垢系数应由专利商在工艺包中提出,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物料特性、清洁度、粘度等选取。

如汽相物
料可取(0.0001~0.0002 )㎡·k/w,比较干净的液体物料可取(0.0002~0.0003)㎡·k / w,比较脏的物料可取(0.0004~0.0005)㎡·k/w甚至更高。

公用工程的污垢系数,除了有具体说明外,可参考以下数据选取:循环冷却水:0.00052㎡·k/w
冷冻盐水:0.00026㎡·k/w
密封油:0.00017㎡·k/w
蒸汽:0.000086㎡·k/w
氮气:0.00017㎡·k/w
间接冷却水:0.000086㎡·k/w
3 结语
( 1 )支吊架在管道设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正确选择和合理布置弹簧支吊架,尽可能避免弹簧的失效尤为关键,它对装置正常和长周期运行及延长管系和设备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 2 )碟形弹簧刚度大,承载能力大,工作特性线比较稳定,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比圆柱螺旋弹簧更不容易失效,因此,在管道设计中,弹簧支吊架选用时最好选用碟形弹簧。

它能保证管系安
全正常运行,受力状态恒定。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

关于换热器的设计优化我们需要注重换热器的尺寸以及k值的计算等多种问题,以达到对换热器最好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