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四季度棉花价格走势的六大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四季度棉花价格走势的六大因素分析

过去的第三季度,国内棉花市场经历了大幅下跌过程。伴随着新棉的季节性上市,棉花期货和现货并未如市场预测的那样遭遇季节性的压力继续回调,而是在确认底部之后,展开了大幅反弹行情。我们认为此因素仍将是四季度的前半段时间内影响棉价的主要因素,在国内2005/2006年度棉花减产的情况下,季节性压力带来的期棉回调的时间与深度都将会有所放缓。三季度棉花行情演变回顾

2005年7月份开始郑棉市场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可以概括为:大幅下跌—低位反弹—盘整上扬,而具体可以分为五个小的阶段:冲高、大跌、触底反弹、盘整、上扬,具体如下:

贸易摩擦引发郑棉在5月份暴跌,随后的6月份展开反弹,连续3个交易日上冲15000元无果后期价回调,进入7月份期价再次上攻,7月11日最高冲至15185元,但由于上方阻力位明显,期价在7月12日再冲无效。此时国内已经隐约传出社会工商库存在200多万吨以上,新旧年度接轨缺口几近破灭,此后期价急速下跌至8月16日的13570元,创CF601合约上市来的低点,一个月来下跌幅度过10%。这是期价下跌的第一阶段。

进入8月份,尤其是中旬以后,国内关注点日益转向新棉收购上面。种植面积减少、新棉减产基本是业界的共识,但具体幅度大家都没有太大的把握。而从棉农的种植成本、加工企业和纺织企业等各方权衡考虑,市场多数预测新棉开秤价最低在每斤2.4元附近,基本和1月份郑棉期货价格13500元持平,因此郑棉止跌企稳。8月中下旬中国棉花协会召开会议,与会各方一致认为新棉收购价将围绕2.5—2.6元/斤波动,收购展开较早的山西棉区以及陕西、湖北等地收购价不断攀升,到8月底9月初籽棉价格已经攀升至2.8元/斤左右水平,郑棉价格在技术上也面临14375元一线的压力,此后小幅回调整理。随着9月中旬后山东、河南、河北阴雨以及江苏产棉区遭受台风袭击,期价重新向上,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演变。

9月下旬以来,在整个棉花产业链当中,由于新棉的无限期推迟上市、棉农的普遍惜售和进口棉配额的短缺,下游库存偏低的纺织企业寄希望于9月底10月初用上新棉的希望破灭,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纺织企业的影子,现货重新陷入暂时性短缺状态,标准级皮棉现货成交价也快速冲至14000元上方。籽棉在“十·一”节前仍继续上涨,郑棉期货更是在9月底的最后几个交易日成交持仓大幅放量,9月30日郑棉CF601合约收报14990元。这是棉价运行的第二个阶段。四季度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2005/2006年度全球及中国供需预测浮出水面

目前全球各结构包括中国有关方对棉花市场的供需预测日益明晰,对2005/2006年度的棉花行情将产生深远影响。

从国际机构9月份对全球及中国市场供需预测及中国国内有关方对国内供需预测对比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

1.全球棉花资源充裕,供给可以保障。USDA9月最新预测显示,全球产量不足消费量由8月份的48万吨缩小至9月份的14.6万吨;ICAC9月份预测全球产大于消50万吨,而全球期末库存更是创1998/1999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COTLOOK9月份预测全球产量大于消费量7

2.3万吨,创历史高位。

2.中国棉花资源缺口扩大,新年度进口势必加大。USDA预测中国

进口将达到历史最高311.4万吨;ICAC预测2005/2006年度中国纺织用棉连续第七年增加,产消差较上年度增加90万吨,中国进口量将大幅增加。二、籽棉收购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内棉市四季度行情的演变

在新棉上市前,国内各方召开会议并对本年度的籽棉收购价格进行预测,当时的主流预测价格为2.6元/斤左右,最低不会低于2.4元/斤,最高超过2.8元/斤的可能性不大。但回顾从8月16日山西首先开秤(2.4元/斤)至今,本年度的籽棉收购价格已经超出市场的预测,2.6元/斤收购量甚微,大部分集中在2.8元/斤左右,而9月末部分地区最高价格已经达到3.0元/斤的水平。

当然上述情况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原因:首先是8月份开始的台风麦莎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收获季节的降雨,使种植面积本身缩减的这些地区本年度减产预期更浓,至9月份仍有持续的下雨,秋桃数量骤减,籽棉水分普遍较高,且植棉成本加大,棉花的种植比较优势趋减,从而带来棉农的惜售心理加剧,预期收购价格普遍在3.0元/斤附近。其次,新棉的无限期推迟使下游一些库存水平偏低的纺织企业在9月中旬提前开始了全国的“寻棉之旅”,而小型轧花厂的争相入市收购更是助涨了籽棉收购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因此目前的问题是,在籽棉价格2.9—3元/斤的水平下,前期观望的有实力的大型棉花加工和贸易企业会否在10月份后加入这场收购战中,若此,则将推动四季度棉价继续振荡向上。

三、下游企业四季度的销售与利润状况影响棉价的上涨空间(实际需求面)

进入2005年后世界纺织品贸易环境以一种更趋复杂的摩擦贸易形态出现,可以大致总结如下:上半年出口贸易大增,伴之以丰厚的利润回报,下半年将呈现僧多粥少甚至竞相争夺资源的局面,利润将不可避免的下降。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首先是国家纺织品配额集中发放,企业为争夺出口市场份额,都会在年初加大力度出口,当然对欧美市场国家逐渐实行了纺织品出口招标方式,但在绝大多数仍依赖上年度出口业绩的背景下,为抢夺有限的欧盟市场份额任何企业都不会懈担

其次,目前原料占到棉纱价格的一半以上已是纺织业界公认的事实,2004/2005年度纱厂利润即是建立在企业原棉采购成本偏低的基础之上。有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在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9个工业大类中,纺织业首次跻身新增利润最多的五大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88.7亿元,新增利润为6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0.2%。

就目前国内棉花棉纱行情而言,第四季度的市场状况值得考虑:

首先9月份以来棉价上涨,棉纺织品是否顺势上涨的问题。按8月份的棉价13200元/吨计算,棉纺厂每吨纱的平均利润为500—1000元,当皮棉的提货价从13200元/吨上调到13800—14000元/吨,纱价能否顺势上涨600—800元/吨,需要慎重考虑。

其次,上半年国内纺纱产能集中释放,出口销售状况良好,但也由此埋下了潜在的不利伏笔。欧美设限的类别产品在第三季度结束时基本告罄,第四季度传统的消费旺季将受到制约,国内企业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缩量,企业信心也会有所下降。总体而言,四季度国内纺织形势状况对国内棉花消费将呈现偏空的影响。四、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