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年第二学期《心理学》科目考察卷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班级:思政08-1 任课教师:王海玲
姓名:钟晓平学号:***********成绩:
浅论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
一、什么是批判思维
批判性思维也称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对所学的知识的性质、价值及真实性、精确性所进行的个人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及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1]。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忽视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会导致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收老师所教的内容,不会或者不想去自己思考,不会去考虑老师所讲的内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的失去创造性,只能固步自封。有了批判思维,就有了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能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不仅对个人而且对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具有总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变得尤为重要。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在海量的信息中,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个人就不能对信息进行辨别和选择,被信息汪洋所淹没,甚至会被他人迷惑、利用。所以说,一个人没有批判性思维,他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批判性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知识的增长不是对以往知识不分好坏全盘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对以往知识不断修正甚至是舍弃的过程。学生当然要掌握原有的知识,但还应该对旧有的知识进行批判,对落后的知识进行剔除,而后提出自己的认识并严格求证。学生没有批判意识和能力,只能围着旧有的知识转圈,永远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永远不会有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只有成功培养出批判思维,才能在书本中发现问题,激发活力,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求知能力,培养他们的
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只是具有易遗忘性、暂时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有学会获得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求知能力,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长久而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的需要。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不仅要传递已有知识,还要对各种文化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客观的批判,创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文化体系。随着经济从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创造工人”、“知识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具有批判能力的工人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
三、当前学生批判思维的现状
目前我国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关注的是大学生在学科领域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知识”的课程,与这种思维培养的能力观相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目前仍然是传统的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中盛行着一种“记忆型的教学文化”。这种文化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地探寻和评价信息。在如此封闭的教学情景下,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活动,讲台成了教师的舞台,而学生则变成了容器,变成了由教师灌输的储存器,教师越是往容器里灌得彻底,就越是好老师,学生越是温柔敦厚顺从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教师只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去教,并不关心所教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问题,学生更是来不及而且也没有必要去反思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问题,他们需要做而且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接受。于是,重复和记忆便成为学习的主要策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惰性的、死板的知识,不能将其主动灵活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或校外的实际生活中去,这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一)改变教学观念,营造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在自然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意见,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了。教师的言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批判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需要适宜的心理环境,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科学教育观念,积极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敢于不迷信权威,不囿于以往的结论,敢于提出质疑,有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课堂教学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益非常关键,而其中首先是师生关系”。传统“师授生受”的教育方式都严重影响着当前自然教师的教育观念,束缚了他们的教学思想,影响着自然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的鲜明特质决定了其激发和培养都必须建立在一种新型的民主、和谐、平等、合作、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这些自然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和那些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能欣然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调整自己原来教学设计,能真诚地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我们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个性化行为和需要,能够真正给予接纳和满足,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体验到自己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那份尊严感、成功感和幸福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贵的批判性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现。
2.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品质,奠定心理基础
培养学生大胆怀疑的精神。我们翻开几千年的科学史不难看出整个
科学发展史是一本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史,这充分说明了思维批判的深刻价值。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
抛体运动学说的批判;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敢于跟“正统派”的大陆固定论
的地球观唱反调,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爱因期坦突破牛顿的经典力学
创立相对论;达尔文推翻物种不灭论创立进化论(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任何聪明才干离开了对公认的东西提出大胆挑战的精神,是不可能登上
创造的阶梯的。假如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没有怀疑,就不会创立"太阳
中心说"。可以说,科学史上的每一次科学突破和创新都是批判性思维的
结果,或推翻原有的荒谬学说和过时理论,或突破原有理论限制把科学引
向新的领域。
在当前学生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是知识的化身,他们对老师充满
了崇拜与信赖,认为老师是不可否定的。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失去
判断力,形成盲目认同的情性,会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为了克服学生思
维的盲从性,在自然教学中,就要淡化权威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
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学习浅显地科学发展史,阅读哥白尼、富兰克林等
科学家传记,适时给学生讲述布鲁诺等科学家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