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是无法确 定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该种鸟迁入新海岛后与岛上原有的生 物、无机环境相互影响,协同进化。多年后,对于甲海岛上的 种群而言,b基因的频率下降,而对于丙海岛上的种群而言,b基 因的频率升高,故甲、丙两个海岛上鸟类羽毛颜色的进化方 向是不同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对突变后的基因进 行定向选择。
【预习检测】 判断正误。 (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2)协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 (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 样性。( √ ) (4)
(5)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 )
?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标定位
1.协同进化 概述协同进化的概念,明确协同进化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认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断发展的观念。
素养阐释
1.运用进化和功能观,探讨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 因,解释生物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认识到 协同进化是普遍存在的。 2.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的观念。
归纳提升
1.协同进化的类型
协同进化的类型 分类
举例
互利共生 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
不同物
捕食
如猎豹与斑马等
种之间
寄生
如噬菌体与细菌等
竞争
如作物与杂草等
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
生物影响环 地球上最早是无氧环境→厌氧生
境,环境影响 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了
生物
氧气→出现好氧生物
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变式训练】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含视频)(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导致 直接原因
组成
生态系统多样性
组成
变异的不定向性 蛋白质的多样性 无机环境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长期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6亿年前 地球形成
30多亿年前 生命的起源 5.4亿年前 前寒武纪
古生代 寒武纪
2.45亿年前
中生代 6600万年前
新生代
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 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 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 的生态系统。
进而通过 隔离 形成新的物种。 (5)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 生物 与 生物 、
生物 与 无机环境 间 协同进化 的过程。 (6)生物多样性是 协同进化 的结果。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2.中性突变学说: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3.间断平衡学说: 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结果,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
古细菌化石(放大3万倍)
15亿年前: 出现真核生物 (有性生殖使进化速度加快)
5.4~5亿年前:海洋无脊椎动物爆发式形成 寒武纪大爆发
(出现消费者的三级生态系统) 4亿年前: 原始陆生植物,主要是蕨类 随后出现陆生动物(形成复杂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
大约300万年前:人类出现
总结归纳 生物的进化历程
交替出现的过程。
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理论,更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生物进化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四、总结
1.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精品课件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 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 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什么? __提__示___捕__食__者__往__往__捕__食__个__体__数__量__多__的__物__种__,__为__其__他__物__种__的__形__成__腾__出__空__间__。__
2. 在西印度洋圣卢西亚岛上有一种蜂鸟,雄鸟的喙直而短,雌鸟的喙弯而长。雌鸟适 于在略微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适于在短小笔直的短筒状花蕊蜜管中采 蜜。如果雌鸟出现在短筒状花蕊蜜管的花附近,其往往会受到雄鸟的驱赶。由此不能 推断的是( C ) A.蜂鸟不同喙性状的出现,可以降低雌、雄蜂鸟之间争夺食物的激烈程度 B.蜂鸟与被取食的花之间相互适应,协同进化 C.雄蜂鸟的喙直而短,有利于吸引雌蜂鸟进行交配而繁殖后代 D.蜂鸟可为被取食的花传粉,有助于被取食的花的繁衍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初步运用进化和功能观,阐述协同进化的原理;认同协同进化是普遍存在 学习 的。 目标 2.运用归纳的方法,概括出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3.认同并宣传保护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结论语句 辨一辨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科学的,所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已经过时了。( × )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由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 改变。( √ ) (3) 中性突变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 )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结论语句 辨一辨 (1)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 (2)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物种多样性。( × ) (3)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 )
(完整版)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临泽一中柳咏霞一.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二.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主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串,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讨论、教师讲授相结合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有条件的学生可搜集一些有关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和化石形成的资料。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
《生物的进化》教案14篇《生物的进化》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共同进化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分析事例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终稿)
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
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据图回答: 后,以__磷__脂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 磷元素通过参与___________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 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 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自__然__选__择________的结果。
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B )
A.25% B.32% C.50% D.64%
【解析】随机交配有4种交配可能,
♀80%BB×♂80%BB、♀80%BB×♂20%bb、
♀20%bb×♂80%BB、♀20%bb×♂20%bb,因此,子代
中Bb的比例为80%×20%×1/2 + 20%×80%×1/2=32%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解析】普通野生稻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等位基因分离以及
在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而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普通野
生稻含有抗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A、D正确;普
(2007江苏15)
15.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
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考点一 生物进化理论1.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①基本观点: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物种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
②意义: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诞生奠定基础。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①基础观点a .物种是可变的。
b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不足: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现代综合进化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地―――――→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①隔离⎩⎪⎨⎪⎧ ――→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②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形成标志:产生生殖隔离3.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2)
【例】地球上出现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的先后顺序 依次为( ) A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 B自养型生物,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 C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需氧型生物 D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自养型生物 【解析】原始生命诞生后,逐步进化成原始的异养厌氧型的原核生 物,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 分化出了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光合放氧,为需氧型生物的产生 创造了条件,在距今十多亿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真核生物。 答案:B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 基因的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思考题 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 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期出现 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 什么?
30多亿年前原核生物 20多亿年前蓝藻自养型 10多亿年前真核生物
生物进化的 大 致 过 程
6亿年前藻类和低等无脊椎生物 4亿年前原始蕨类植物、原始两栖类 3亿年前蕨类植物、两栖类 2亿年前裸子植物、爬行类动物、哺乳类 四五百万年前人类4亿年前陆地景观想像图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 1、什么是中性突变? • 2、你认为中性突变(学说)与达尔文的进 化论对立矛盾吗?为什么? • 3、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式吗? • 4、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理论的地位如 何?还需要发展吗?
课堂反馈 【例】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 表现在( )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 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 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 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出现 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D
高考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真题练习含答案1.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捕食者的出现不会影响被捕食者的进化和发展C.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个体数量相对较少的物种D.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D解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选择作用,捕食者的出现会影响被捕食者的进化和发展,B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C错误;根据“收割理论”可以得出,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细菌中原本就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在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下来,其他个体不能生长、繁殖,青霉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所以并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A错误;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B正确;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距(如图),花距顶端储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口器的特征不能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B错误;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高中生物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第1课示范教案 苏教版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本节是在学习了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关键词为生物多样性,共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在第一节中着重介绍了生物进化产生的原因,第二节则是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具体历程及进化的结果,即生物具备了丰富的多样性。
最后还通过生物五界分类系统的介绍进一步向学生展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方向与三个阶段。
本节的主要核心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关于“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部分,主要通过介绍地质年代划分和主要进化事件,介绍了最初的生命是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步地演变过来的,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人类研究生物进化的重大意义。
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而且陆续有新种被发现。
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遗传物质与生存的各种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介绍生物的五界系统,使学生对众多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节共设置了2个“积极思维”、1个“评价指南”、1个“继续探究”、1个“拓展视野”和相应的图与图群。
通过“积极思维”活动一“地质年代划分和主要进化事件”,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的途径认识理解不同地质年代发生的一些主要进化事件,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以及总结归纳生物进化的顺序,并会动手制作进化历程的树形图。
通过分析各地质年代中既有许多物种相继灭绝,又有许多新的物种不断产生,使学生理解正是由于这种新旧物种的交替,才构成了轰轰烈烈的生物进化发展史。
通过“积极思维”活动二“生物物种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事实1和2,从具体事例抽象得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必然联系,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家又将生物进行了分类。
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经过漫长时间的适应和变异,逐渐产生新的特征和形态,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生物界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现象之一,也是引发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个地域内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
如何形成和维持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生物进化的原理主要包括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基因流等。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不同个体的选择,将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下来,剔除不适应环境的个体。
这一过程使得适应性较强的特征逐渐积累并传递给后代,导致物种在环境中逐步进化。
遗传漂变则是指由于随机的遗传变异,一些特征在一个种群中出现频率的改变。
而基因流则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换,使得种群之间的基因差异减小。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有多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生物进化导致的物种特化使得不同地域中的物种适应了不同的环境。
这样,即使是相对相似的环境,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特征的物种。
例如,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鱼类和软体动物,在不同的海域中都发展出了不同的形态和习性。
其次,隔离地理环境也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当种群被地理障碍物分离,比如高山、大洋或河流,就会出现孤立的种群,进而逐渐演化成独特的物种。
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上的许多动植物物种,就是由于与外界地理隔离而独立演化形成的。
此外,生态位分化也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职责和功能,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种类的生态位。
一旦一个生态位被占据,很可能其他物种就需要通过演化来占据其他的生态位,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昆虫类型的物种丰富度非常高,这是因为昆虫可以占据各种各样的生态位,如食草昆虫、寄生昆虫、花粉传粉昆虫等。
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首先,物种多样性使得生态系统保持健康和稳定。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相互依存,通过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位的互补,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衰退,从而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
高中生物(新教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中⽣物(新教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协同进化与⽣物多样性的形成》导学案+课后练习题第3节第2课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第4节协同进化与⽣物多样性的形成[学习⽬标] 1.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
2.结合具体实例概述⽣物的协同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然状态下相互□01交配并且产⽣□02可育后代的⼀群⽣物称为⼀个物种。
2.隔离(1)□03不同物种之间⼀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04可育后代,这种现象称为□05⽣殖隔离,例如马和驴交配产⽣不可育的螺,故马和驴为不同物种。
(2)□06同种⽣物由于□07地理障碍⽽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08基因交流的现象,叫作□09地理隔离。
(3)地理隔离和⽣殖隔离都是指□10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然条件下基因不能□11⾃由交流的现象,这⾥统称为□12隔离。
3.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2)结论□2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特别提醒种群与物种的关系(1)⼀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如同⼀种鲫鱼可以⽣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成⼀个个被陆地隔离的不同种群。
(2)同⼀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形成不同的亚种,进⽽形成许多个新物种。
问题探究如何判断两种动物是否是同⼀物种?提⽰:设计杂交实验,是否能产⽣可育后代,即是否存在⽣殖隔离。
问题探究⼆倍体西⽠和四倍体西⽠是不是同⼀物种?为什么?三倍体西⽠是不是⼀个物种?为什么?提⽰:不是。
因为⼆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的三倍体不可育,存在⽣殖隔离,所以不是同⼀物种。
三倍体西⽠不是⼀个物种,因为⾃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产⽣可育后代。
问题探究新物种的形成⼀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提⽰:不⼀定,但⼀定要经过⽣殖隔离,如低温造成某植株染⾊体加倍形成新物种,没有经过地理隔离。
[例1]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种群因河道改变⽽发⽣的变化,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道的改变使同⼀种群的⽣物变成了不同的物种B.河道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C.B种群和C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D.地理隔离必然导致⽣殖隔离,⽣殖隔离必然源于地理隔离解题分析河道的改变使⼀个种群被分割成两部分,从⽽形成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因河流的阻隔,形成地理隔离,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但是并没有证据说明B、C两种群的⽣物成为了两个物种,A错误,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差异与环境的选择作⽤有关,还与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有关,C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殖隔离,⽣殖隔离未必就⼀定源⾃地理隔离,例如多倍体的形成过程,D错误。
《第7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共同进化的观点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理解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交流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共同进化过程中的物种互相作用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和相关视频。
2. 准备实验器械,如显微镜等,以便观察生物间的互相作用。
3. 准备相关资料,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案例和人类社会受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实例。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技巧。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和教室小结。
1. 课前预习: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学习资料和预习问题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并带着问题进入教室。
2. 新课导入:起首,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引出共同进化的观点。
接着,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共同进化的过程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3. 知识讲解:(1)共同进化的过程:通过展示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适应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共同进化的基本过程。
同时,通过讲解基因交流、自然选择和物种形成等观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共同进化的机制。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通过讲解物种形成、生态位分化、遗传多样性等观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本原理。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讲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珍爱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生态道德观念。
4. 教室小结:在课程结束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实践生态珍爱的理念,为珍爱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是从有尾动物进化而来的
• 学生表演害虫进化剧 • • • • • 思考: 害虫是否进化? 基因频变前后变化? 进化的实质? 进化的外在动力?
一、共同进化
捕食
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 不是。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 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 群发展的作用,即促进了种群的进化。
------张洋林 赣州市第三中学 331400----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和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 响。它是《遗传与进化》的总结也是延伸,同时对 《稳态与环境》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前面遗 传学与进化观点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进化论的 观点,知道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作用,同时也对于 高二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虽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和应试的能力,但比较依赖教师、依赖教材,崇尚 权威,比较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因此若只采取讲 授式教学,学生就可能简单识记共同进化等几个的 概念,对于本课题中渗透情感学习目标与能力学习 目标就不能很好地落实。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 信息的总和 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组成、功 生态系统多样性 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 程的多样性
2.生物的进化历程
地球从诞生到 现在,大约有 46亿年的历史 35~31亿年以 前,原核细 胞首次出现 目前地球 上已知的 生物大约 有200万 种
一、共同进化
地球形成时原 始大气中是没 有氧气的,但 是随着光合细 菌的出现,使 得大气中有了 氧气。 共同进化的含义2: 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共同进化。
一、共同进化
概念: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 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原因: 生物之间的影响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 响及无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结果: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 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 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 学生尝试画出进化树
哺乳类 被子植物 两栖类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生物进化是如此复杂的,现有的进化理 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已经解释的问题还要 多,因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中性进化理论: “间断平衡学”理论: ……
THE END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理解进化的方向及实质,掌握共 同进化的概念及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 •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 3、情感态度:建立进化与环境辩证思维观点, 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1.教学重点: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 2.教学难点: 进化的实质
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 什么环境中?
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海洋中。
最早的生物化石——古细菌(距今35亿年)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它 们生活在什么环境? 大约是在寒武纪,生活在海洋中。
5.7-5.0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
3.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四、教学过程
• 导课 • 生物进化方向及实质---学生表演 • 共同进化 ---两个事例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影像, 问题,绘图
• 归纳提升 迁移运用
鳃裂、尾 、肢芽的 变化?
说明了什 么?
鱼
蝾螈
龟
鸡
猪
牛
兔
人
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
★这些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共同的
古代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它们之 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植物,否则动物登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会饿死。
大约4亿年前,一些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 活,主要是蕨类植物。
5.恐龙是什么 时候灭绝的?恐龙 的灭绝对生物多样 性会产生怎样的影 响?
在中生代白垩纪 全部绝灭。恐龙的绝 灭有利于哺乳动物的 繁盛,使生物进化翻 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共同进化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 无法生存。
“收割理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 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 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 物种的多样性。
一、共同进化
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 的情形很常见。
自从地球上产生生命以来,生物经历了一个漫长 的进化过程。
地质年代划分
新生代 66~0.01百万年前
中生代 245~66百万年前
古生代 570~245百万年前 前寒武纪 4600~570百万年前
阅读P125:思考讨论
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 什么环境中?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它们生 活在什么环境? 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4、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5、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恐龙的灭绝对生物 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原始生命:古细菌(厌氧异养)
地球形成
原核生物:蓝藻 细菌(自养) 真核生物:出现了有性生物 植物: 厥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 两栖类动物
古生代(寒武纪) 中生代 新生代
鸟类 哺乳类动物
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