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厉行节俭成为一种习惯(贯彻小学生守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厉行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贯彻《守则》教育案例
当我走进学校食堂的一刹那,面对装满了白花花米饭的一个个垃圾桶,我的内心再次震颤了;看着喜笑颜开、捧着小食品进出超市的学生,我更是彻底无语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无视这种让人痛心的现象,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班主任更是责无旁贷。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规定: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节俭意识在淡化,节俭的行动在消失:朋友来了,不摆上满满的一桌,显不出诚意;给孩子压岁钱,不是几百上千,觉得拿不出手;手机的更新换代,更不在话下……正是家长的这种无意识言行,正是经济繁荣大背景的影响,导致了孩子的大手大脚。衣食无忧的他们,体会不到幸福的来之不易,体会不到赚钱的艰辛,改变孩子的思想观念十分重要。
案例:学生翔翔和小白,午餐时对学校的饭菜不感兴趣,最好的表现是能吃掉一半,平时基本上是动几口,就去超市买小食品或者自带小食品,翔翔身体偏胖,小白身体偏瘦,长期偏食致使他们身体素质较差。
分析:学生翔翔属于二胎男孩,其家庭受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上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下至已经参加工作的姐姐,更不用说把孩子视为眼珠的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要求想方设法的满足,在饮食上孩子更是百般挑剔,基本上属于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的水准,学校的午餐自然属于差之千里的层次。学生小白,从其爷爷辈开始,到小白这仍是一脉单传,并且父母从事熟食行业,在孩子的饮食上,更是花样翻新,致使孩子对一般食品提不起兴趣,学校的午餐自然不能入其法眼。长此以往,翔翔吃成了一个“小胖墩”,小白长成了一截“瘦麻杆”。学校的午餐成了他们每天的一项任务,如果强迫学生去吃,午餐又会成为孩子学校生活中的一项负担,如果不管浪费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孩子的饮食习惯会越来越不规范,孩子的体质会越来越差。
解决问题,首先是思想疏导。我从网上下载了小食品的危害(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年人相对要多,我们学校每天的午餐属于营养搭配餐,能够为身体发育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吃零食,虽然满足了"嘴"的要求,但到吃饭时却吃不下去了,造成主次颠倒,影响食欲,妨碍消化系统功能,结果损害了身体健康。整天零食不离口,还能使胃液分泌失调,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减退,对正餐不感兴趣,结果必需的营养素得不到保证,热量摄入也不够,必然影响健康。另外,吃零食也容易引起感染,吃零食时,往往是"随手拈来",最容易由于手不干净或食品不洁而致肝炎、腹泻等疾病),透过微信发给了每个学生家长,在微信上引发了家长的共鸣,许多家长表明孩子的一日三餐不爱吃、不规律,
主要是小食品的“喧宾夺主”,我建议家长给孩子少买小食品,上学不带小食品,这样孩子的午餐会慢慢回归“正轨”。建议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外部思想工作顺利做通。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单纯的强迫不会有好的效果,让学生自身认识到节俭的重要十分必要。利用周一的班会时间,我对孩子的节俭意识进行了一次强化。借助一体机,我播放了几组图片:为了几十块钱起早贪黑的买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不畏惧寒冷在工地打工的建筑工人,在几十米高空刷涂料的工人,烈日下工作的交警,深夜仍在忙碌的老师……孩子们在心里认可了赚钱的艰辛,感受到父母为了一家人生活的不容易,在思想上一致认为:为父母减压,从现在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买小食品,吃好一日三餐,尤其是学校的午餐;学习用具要坚持用完,每学期有固定的用量;节水、节电、爱惜粮食;压岁钱合理使用,多买书籍增长知识和见识,不穿名牌不攀比……)我顺势提议从本周开始评选“节俭标兵”,设立“午餐节俭监督员”,学生内在认识得到提升,一场节俭行动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果,我建议家长把孩子两餐的过程录成小视频,使评出的“节俭标兵”更名副其实,家长反映孩子越来越懂事,学校的剩饭垃圾桶越来越瘦身,班级的垃圾桶里废纸越来越少,矿泉水、纯净水变成了白开水,班级地面上难觅被废弃的学习用具的身影。对于孩子们的表现,我用手机拍下图片,记录了许多平常的但对于孩子们来说确是“值得骄傲”的瞬间,“厉行节俭”在班级不再是一句口
号,而是转化成一种每天都在演绎的习惯。
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细节是铸就成功的基础,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掘生活的细节,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去引领孩子们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