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因素对番茄红素的影响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https://img.taocdn.com/s3/m/4b1a08e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b.png)
在食用油中的应用
氧化劣变是食用油在贮藏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不仅导致食用油质量变化甚至失去食用价值,更严重 的是长期摄入劣变的食用油会衍变出各种疾病。
为了延缓食用油的劣变发生,在加工中常添加某些抗氧化剂。但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各种抗氧化 剂的安全性问题也不断被提出,因此,寻找安全的天然抗氧化剂成为食品添加剂的一个重点。番茄红素具有优越 的生理功能,且抗氧化性强,能高效猝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因此,将其添加到食用油 中可缓解油脂劣变。
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番茄红素是一种不饱和烯烃化合物,是成熟番茄中的主要色素,也是常见的类胡萝卜素之一。番茄红素不具 有β-胡萝卜素的β-芷香酮环结构,故在体内不能转变为维生素A,不属于维生素A原。分子式为C40H56,有多种 顺反异构体。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物质,难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 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番茄红素分子中有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故其稳定性很差,容易发生顺反 异构反应和氧化降解。影响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因素包括氧、光、热、酸、金属离子、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等。
分布
番茄红素在人体主要分布在睾丸和肾上腺中,肝脏、脂肪组织、前列腺及卵巢中分布也较多。脑组织中未能 测出番茄红素(提示其可能无法越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血中与组织中的番茄红素浓度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成正相关关系。人体内含有的类胡萝卜素约50%是番茄红素,并且番茄红素也是人乳中含有的主要类胡萝卜素之 一。
化妆品
GNPD数据显示,含番茄红素的护肤新产品有81种,彩妆51种。典型的产品如番茄红素保湿乳液等,有美白 和抗衰老效果。国产产品有番茄红素美白精华涂抹针,具有抗氧化、抗过敏、美白的功效。
番茄红素的概况
![番茄红素的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9053e5c89b89680203d825fc.png)
1一、 番茄红素的概况1.1 番茄红素的概况番茄红素属于烃类类胡萝卜素,含有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碳-碳双键,分子量为536。
由于它没有β-胡萝卜素那样的β-芷香酮环结构,所以不具有维生素A 原活性。
番茄红素(lycopene)是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分子式为C40H56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1 番茄红素的全反式结构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作为一种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工业中。
它在植物界的分布范围不很广,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葡萄柚和木瓜等食物中。
最早的有关番茄红素生物活性的报道是在1959年,Ernster 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辐射后的小鼠腹腔内注射蕃茄红素后生存率提高了,并能抵抗细菌的感染。
现在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摄食番茄制品可以降低癌的危险性,尤其是胃肠道和前列腺癌,而番茄红素是番茄制品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
近年来研究表明,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性很强,是VE的100倍,β 胡萝卜素的2倍以上,它能高效淬灭人体中的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癌、抑癌作用及活化免疫细胞等功能。
番茄红素重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已经使它成为多功能性的食品配料,如:抗氧化剂、营养保健剂、天然色素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应用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少,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红色葡萄柚等食物中,其中在番茄中含量最高,且随成熟度升高而增加,在成熟番茄果实中含量可达3~14mg/100g,我国新疆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多达40mg/100g以上;番茄红素还存在于辣椒、西瓜、柿子、南瓜的果肉中。
(西红柿来自西方国家,传到中国后得了“西红柿”、“番茄”之名。
有番茄中的“黄金”之称的番茄红素是食物中的一种天然色素成分,在化学结构上属于类胡萝卜素。
番茄、西瓜和葡萄、柚等食物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很高,这些食物所具有的红或黄颜色主要就是由番茄红素引起的。
现在人们已经研究出它具有抗氧化、抑制突变、降低核酸损伤、减少心血管疾病及预防癌症等多种功能。
番茄红素。剖析
![番茄红素。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98cf2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f.png)
番茄红素。
剖析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是膳食中的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也有较多分布。
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所以其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好的生物活性,并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因子,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一个热点。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抑制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骨质疏松、抗辐射等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 A 类营养素,并被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番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并被誉为“21 世纪的保健品新宠”。
一、番茄红素的国内外研究历史1、国外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最早由Hartsen 在1873 年从莓果中分离发现,为结晶性深红色色素。
1989年,Masic发现番茄红素在所有类胡萝卜素中对单线态氧的淬灭速度最高;1991年,Campbell发现肝癌患者的肝脏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1994年,Franceschi发现消化道癌的发生与番茄红素的摄入有关。
之后,与番茄红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内容涉及番茄红素的吸收、运输及新陈代谢的动力学;番茄红素与癌症、心脏病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关系;番茄红素的提取、测定及番茄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2、国内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对番茄红素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鲜有报道,近几年骤然升温,出现了大量综述类文章,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番茄红素及其研究进展;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及其生产应用研究;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等。
番茄红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番茄红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d49472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1.png)
番茄红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高丽【摘要】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对光十分敏感,碱性条件下不稳定,Fe3+、Cu2+和高浓度的氧化剂对番茄红素损失较大,酸、防腐剂、还原剂、酸味剂对其的稳定性没有多大影响.因此,应注意低温、避光并避免与强碱、Fe3+、Cu2+接触.【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8(043)008【总页数】4页(P163-166)【关键词】番茄红素;稳定性;吸光度【作者】高丽【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3番茄红素(1ycopene)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成熟番茄以及番茄制品红色的来源,是一种脂溶性不饱和碳氢化合物,被称为番茄里的“黄金”[1],主要存在于植物、藻类和真菌中[2]。
分子结构中含有 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双键,理论上存在2048种异构体,实际上有72种[3],无β-胡萝卜素的成环结构,不具备维生素A原活性[4]。
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番茄红素,必须从膳食中摄取。
番茄红素是自然界中最强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是β-萝卜素的2.0~3.2倍,是维生素E的100倍[5]。
番茄红素具有淬灭活性氧、消除人体自由基、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和抑制多种癌症、保护心血管、延缓人体衰老、提高肌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6],主要应用于化妆品、医药行业、保健食品。
由于高度不饱和的结构,使得番茄红素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分解或异构化,导致其生理活性降低[7]。
本课题探讨光照、温度、pH值、金属离子、添加剂等因素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红素的储存和加工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1.1 实验材料番茄(新鲜,成熟):购于湖北工程学院孝武超市。
1.2 主要仪器PHS-3C型实验室pH计上海今迈仪表有限公司;UV-240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1.3 主要试剂氢氧化钠、苯甲酸钠、柠檬酸、维生素C、三氯化铁:均为分析纯。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及应用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7b6c6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4.png)
番茄红素是天然存在于番茄、西瓜、番木瓜、粉红色葡萄柚等果蔬中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尽管缺乏胡萝卜素那样具有维生素A 源活性的物质,但番茄红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其抗氧化能力是β-胡萝卜素的2.0~3.2倍,是维生素E 的100倍,素有“藏在西红柿里的黄金”之美称[1],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A 类营养素,并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加工有利于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率,作为有益于健康的膳食及食品配料,番茄红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
1 理化性质1.1 分子结构 1910年Willstaller 和Escher 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指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并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 40H 56[3],分子量536.85。
1930年Karrer 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烃,理论上应有2048种立体异构体,但由于空间阻碍,番茄红素分子中只有少数基团能参与异构,存在可能性较大的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约72种[4]。
几乎所有来源于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都是反式构型,此构型最耐热。
大多数食品原料中存在的番茄红素都是反式构型,人体血清中番茄红素含量为0.2~1.0 µmol/L,主要以顺式构型存在[5],长时间加热或紫外线照射可使其异构化,产生部分顺式构型。
番茄红素的顺式与反式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熔点、摩尔消光系数、呈色能力、极性、溶解性、最大吸收波长和生物活性的不同。
1.2 溶解性 番茄红素是一种呈红色的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可溶于脂肪、油脂、乙醚、石油醚和丙酮,难溶于甲醇、乙醇[6]。
1.3 稳定性 作为一种不饱和高聚物,番茄红素在植物体内比较稳定,经提纯分离后易于发生氧化反应,稳定性较差。
光、温度、氧气、极度pH 值、金属离子等均会影响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番茄红素的药理作用及保持其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药理作用及保持其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359b00bda38376bae1fae04.png)
番茄红素的药理作用及保持其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防癌抗癌、保护心血管、提高免疫能力等多种药理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和药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现综述番茄红素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及保持其稳定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番茄红素;理化作用;药理作用;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369-02番茄红素(lycopene)是植物中分布很广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呈红色,因最早发现于番茄中而得名。
广泛分布于番茄、西瓜、李、柿、桃、木瓜、芒果、番石榴、葡萄、红莓、云莓、柑橘等的果实,茶的叶片及萝卜、胡萝卜、芜菁、甘蓝等的根部。
其中,以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含量为最高。
根据相关研究,番茄红素的药理功能十分丰富,包括抗氧化、抗衰老、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正因如此,番茄红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青睐,市场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用以补充番茄红素的保健新品。
但是,由于番茄红素含有大量不饱和结构,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降解和异构化,导致生理活性的降低,降解产物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番茄红素的稳定性也成为其在食品工业推广和使用时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和对提高其稳定性的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番茄红素的生产稳定性提供参考。
番茄红素属于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A类营养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营养、着色双重作用,在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
1.番茄红素的药理作用1.1 抗氧化作用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功能在各项功能中得到更多的关注,科学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长链分子结构,比其它类胡萝卜素多13个双键,使它具有强有力的消除自由基能力和较高的抗氧化能。
赵娟娟[1]等通过分别建立3种体外实验模型,检测了番茄红素对3种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抗由Fe2+引发的卵磷脂脂质体过氧化的能力以及对小鼠肝组织匀浆MDA生成的抑制能力。
番茄红素不同提取工艺及其对性质影响
![番茄红素不同提取工艺及其对性质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3012cf24693daef5ef73da8.png)
粮食与油脂2010年第6期 43番茄红素不同提取工艺及其对性质影响张素霞(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漯河 462002)摘 要:以新鲜番茄为试材提取番茄红素,比较研究微波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两种工艺及其对番茄红素性质影响。
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溶剂为氯仿-丙酮(2∶1);有机溶剂浸提最佳条件为:浸提温度40℃,料液比1∶4,提取时间70 min ,浸提次数3次,提取率为89.89%;微波提取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微波功率360 W ,微波时间15 s ,提取次数2次,各因素中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影响最小,微波起辅助作用,提取率为97.58%,比有机溶剂浸提高出7.69%,且节省时间和溶剂;微波提取所得产品纯度较高,无溶剂痕量残留。
两种工艺所得番茄红素性质基本相同,对光、高温、酸、高浓度N a SO 3,高浓度C a 2+和C u 2+,Fe 3+等不稳定;对氧化剂、低浓度N a SO 3、碱、N a +、K +、苯甲酸钠、V c 和柠檬酸等基本稳定,且弱碱有轻微增色作用。
关健词:番茄红素;微波提取;有机溶剂浸提Extraction process of lycopene and its impact on nature of lycopeneZHANG Su-xia(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of Luohe ,Luohe 462002,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esh tomato lycopene e x tract as the test materi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k inds process of microwave and or g anic solvent e x trac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nature of lycopene. The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e x traction solvent chloroform –acetone(2∶1);optimum conditions for or g anic solvent e x traction :e x traction temperature 40℃,solid –liquid ratio 1∶4,ee x traction time 70 min ,e x tractin g three times ,the e x traction ratio was 89.89%;the optimum e x 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the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was 1∶3,microwave power 360 W ,microwave time 15 s ,e x tractin g twotimes ,various factors in the microwave power and microwave time to minimize the impact ,plays the au x iliary role ,the e x traction ratio was 97.58%,soa k s compared to the or g anic solvent enhances 7.69%,and save time and e x traction solvent ;hi g h purity of the product o b tained b y microwave e x traction ,trace residue solvent–free ;derived from two k inds of processes is b asically the same properties oflycopene :li g ht ,heat ,acid ,hi g h concentrations of N a SO 3,hi g h concentrations of C a 2+,and C u 2+,Fe 3+ and other unsta b le ,of o x idants ,low concentration N a SO 3,al k ali ,N a +,K +,sodium b enzoate ,V c and citric acid and other b asic sta b ility ,a sli g ht hyperchromic effect and the wea k b ase.Key words :lycopene ;microwave e x traction ;or g anic solvent e x traction 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78(2010)06―0043―03收稿日期:2010–02–05作者简介:张素霞(1973~),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发酵及生物研究开发。
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
![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2fd62f233169a4517723a394.png)
三孢布拉氏霉菌生产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Review of LYCOPENE produced BY BLAKESLEA TRISPORA番茄红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利用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是工业化生产的理想途径。
本文从菌种选育、发酵条件优化、产物提取等方面综述了利用三孢布拉氏霉菌生产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Lycopene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otenoids, and it had many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y Blakeslea trispora was a leading approach to produce lycopene industrially. Recent progress of Lycopene produced by Blakeslea trispora we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Lycopene Blakeslea trispora fermentation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具有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的类胡萝卜素[5]。
其分子式为C40H65,分子量为536.85Da[1],熔点在172~175℃。
其晶体为暗红色长针状[2],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已烷、丙酮[3],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油脂等。
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对单线态氧的淬灭作用,这些作用明显优于β-胡萝卜素[12],通过淬灭单线态氧来预防脂类过氧化,保护生物膜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13]。
同时它还具有诱导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因此,番茄红素在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癌、乳腺癌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14-17]。
此外,长期以来番茄红素被应用于食品添加剂行业[18、19],由于它卓越的生理功能,已成为当前医药、保健领域的热点之一[20]。
植物活性成分6--番茄红素
![植物活性成分6--番茄红素](https://img.taocdn.com/s3/m/602dd718b52acfc788ebc906.png)
3 1
概述
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提取分离
2
3 4
28
提取方法
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原料较多,从天然 植物中提取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 番茄红素提取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 有机溶剂萃取法 •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超临界CO2萃取法 • 酶解提取法
29
提取方法
1. 有机溶剂萃取法
• 由图可知番茄红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 有清除作用且呈量效关系。 • 随着番茄红素浓度的降低,清除作用减弱。 • 当浓度大于3.0 mg· ml-1时,清除率较高; • 当浓度为0.375-1.5 mg· ml-1时,清除率变化 很小; • 浓度小于 0.375 mg· ml -1 时,清除率急速下 降。
• 化学方面:番茄红素可以和过氧化氢、二氧化氮等活性氧 碎片直接反应,从而清除氧自由基。
18
1. 抗氧化功能
作用方式:
• 中国药科大学在 2008 年研究了番茄红素对超氧阴离子、羟 基自由基和 Cu2+ 引发的血清脂蛋白过氧化自由基的清除作 用。 • 结果显示:番茄红素浓度大于 3.0 mg· ml-1时,对超氧阴离 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较高;并且其浓度在0.4-0.8 mg· ml-1时, 有明显抑制血清脂蛋白氧化的作用。
23
2. 抗癌预防肿瘤
(2)调节肿瘤细胞的周期调控分子
• 观察了15种类胡萝卜素对3种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来自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烃均可显著 抑制3种癌细胞的生长。
• 进一步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降低乳腺癌细胞有丝分裂 的活性。
• 番茄红素抑制人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与抑制细胞 周期进程G1有关。
20
1. 抗氧化功能
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
![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ec448b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e.png)
清水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摘要 [目的]确定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
[方法]研究液料比、提取次数、各种溶剂、ph值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三氯甲烷的浸提效果最好,故选三氯甲烷为浸提润溶剂。
随着液料比的升高,番茄红素提取率增加,当液料比大于3︰1时色素提取率有所下降。
当ph值小于6时随着ph值的增大色素提取率增大;当ph值大于6时随着ph值的增大色素提取率降低。
[结论]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3︰1 ,提取3次,在ph值在6时,用三氯甲烷提取。
关键词︰番茄红素;提取;影响因素1辛永强: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番茄红素是番茄与番茄制品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约占番茄中所有类胡萝卜素的83%,是β胡萝卜素的前体物质,因存在于番茄中并呈红色而得名。
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
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
番茄红素对日光和紫外光敏感,所以提取番茄红素时要避光。
它可以尽可能的防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因此,番茄红素受到各大专家的关注。
另外,番茄红素具有生理功能,可以作为保健食品,也可以应用在化妆品中,达到延缓衰老、防紫外线等目的。
番茄红素在番茄的果肉、皮、籽中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在新鲜番茄果肉中的含量较高。
番茄红素大部分以红色针状存在于番茄体内,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体存在于番茄细胞内。
本实验是从新鲜的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研究在不同的提取的次数、液料比例、溶剂选择、pH值因素下的提取效果,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种功能性天然色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实验用品1.1 材料原料购于小市场的新鲜及无机械损伤的成熟番茄。
1.2试剂试剂: 乙酸乙酯(上海波尔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丙酮(天津市标准科技有限公司),乙醚(天津市红岩化学试剂厂),三氯甲烷(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正己烷,冰醋酸(天津市标准科技有限公司)醋酸钠。
1.3仪器仪器:高速组织捣碎机(欣镇企业有限公司)、721分光光度计(上海欣茂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慈溪市天东衡器厂)、旋转蒸发器RZ-52A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KDM型连续可调控温电热套(山东鄄城永兴仪器厂)、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子华仪器厂)。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https://img.taocdn.com/s3/m/92059b087cd184254b35351c.png)
功能助剂化学应用化学一班于兵兵200941602020抗氧剂——番茄红素应用化学一班于兵兵 200941602020 1、简介摄入量的80%以上。
传统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相当少,并且大量存在于西红柿籽周围的类脂物中,喝西红柿汁或吃新鲜西红柿通常意味着番茄红素只是通过人体而很少被吸收。
为了生产具有保健及治疗价值的番茄红素营养制剂,国内外许多大的保健品公司及制药公司,开发出含番茄红素的软胶囊,以利于补充人体中的番茄红素。
木鳖果中高含量的天然脂质的番茄红素更为宝贵!番茄红素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
主要分布在人的血液、肾上腺、肝脏、睾丸、前列腺、乳腺、卵巢、子宫、消化道等器官中,其中血液、肾上腺、肝脏、睾丸等含有较多的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具有非常优越的生理功能。
其清除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是目前常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 的100倍,是β—胡萝卜素的两倍之多。
番茄红素是抗氧化性最强的类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能有效的预防前列腺癌,对子宫癌、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
而且,人体内番茄红素的含量与人的寿命相关。
番茄红素还具有抑制低密度脂肪蛋白的氧化和抗紫外线作用。
番茄红素是很有前途的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
3、番茄红素的理化特性3.1 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由于番茄红素分子中有11个共扼双键及2个非共轭双键,使得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比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顺反异构化和氧化降解。
番茄红素对氧化反应比较敏感,其溶液经日光照射12小时后,其中的番茄红素基本上损失殆尽。
溶液中的Fe3+和Cu2+会对番茄红素的光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而其它金属离子如K+、Mg2+、Ca2+、Zn2+等则对其影响不大,所以天然番茄红素在提取和应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铁制和铜制容器。
pH值对番茄红素也有影响,当用乙醇溶解番茄红素,并调制成pH值1~14,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对酸不稳定,对碱则比较稳定,故番茄红素作为色素使用时并不适合于酸性饮料。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https://img.taocdn.com/s3/m/e88e1e50804d2b160b4ec0b3.png)
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是膳食中的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也有较多分布。
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所以其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好的生物活性,并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因子,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一个热点。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抑制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骨质疏松、抗辐射等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 A 类营养素,并被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番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并被誉为“21 世纪的保健品新宠”。
一、番茄红素的国内外研究历史1、国外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最早由Hartsen 在 1873 年从莓果中分离发现,为结晶性深红色色素。
1989年,Masic发现番茄红素在所有类胡萝卜素中对单线态氧的淬灭速度最高;1991年,Campbell发现肝癌患者的肝脏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1994年,Franceschi发现消化道癌的发生与番茄红素的摄入有关。
之后,与番茄红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内容涉及番茄红素的吸收、运输及新陈代谢的动力学;番茄红素与癌症、心脏病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关系;番茄红素的提取、测定及番茄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2、国内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对番茄红素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鲜有报道,近几年骤然升温,出现了大量综述类文章,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番茄红素及其研究进展;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及其生产应用研究;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等。
番茄红素的研究
![番茄红素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a8a5b1312b3169a551a468.png)
番茄红素研究摘要: 番茄红素是一个黄, 红色类胡萝卜素,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作为一个功效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关键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
番茄红索含有独特理化性质和抗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个生理功效, 伴随相关研究不停深入, 番茄红素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理化性质; 生理功效; 提取工艺; 测定方法番茄红素是一个黄/红色类胡萝卜素。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番茄红素作为一个功效性天然色素, 含有淬灭活性氧、消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心脏病、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多个癌症、保护心血管、抗老化、保护皮肤等生理功效。
多年来, 番茄红素相关产品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效性食品和新药研究一个热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
番茄红素产品关键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 其作为药品还未面世,具体医用价值还在研发当中。
1 番茄红素理化性质番茄红素晶体为红色长针状, 熔点为174℃.可燃, 易溶于二硫化碳、氯仿、苯等, 可溶于丙酮、乙醚、正己烷、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难溶于甲醇、乙醇, 不溶于水。
番茄红素在多种溶剂中溶解度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样品纯度越高, 溶解越困难。
番茄红素是多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分子中有11个共扼及2个非共扼双键, 所以番茄红素稳定性差, 轻易燃烧, 易被氧化。
其损失关键是因为发生氧化、顺反式异构化和降解造成, 氧、热、光会促进番茄红素顺反异构化和氧化降解, 所以稳定性研究是番茄红素研究领域一项关键内容。
番茄红素性质十分活泼, 光、氧气、金属离子等均会影响其稳定性, 但耐热稳定性很好, 对碱也比较稳定, 盐酸却对其有较强破坏作用。
番茄红素对光尤为敏感, 尤其是对日光和紫外光, 日光下0.5d, 番茄红素基础损失。
紫外光下3d后番茄红素损失40%, 研究发觉.番茄红素降解在热处理和光照环境中为一级反应; 500℃时最初9h异构化为关键趋势, 100—1500℃时降解为关键趋势。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https://img.taocdn.com/s3/m/a4f52511cc7931b765ce1589.png)
进T、B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
巨噬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减少 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以及促进某些白介素的产生。 在细胞模型中发现,番茄红素对T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 作用。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番茄红素保护了T淋巴细胞 的DNA,避免了增殖过程中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的损 伤;另一方面,可能是番茄红素促进了淋巴细胞间的相
柱层析法
薄膜层析法
设备简单,操作易行, 成本低廉,分析结果可 作为永久证据 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 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要求
皂化法和重结晶法结合
LOGO
4 番茄红素的应用和产品开发
美国、日本、法国等已经研发出番茄红素的系列产品。随着人们 对番茄红素的浸提合成工艺的研究,番茄红素将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番茄红素目前主要应用在医药和保健品、食用色素、化
LOGO
1.6 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番茄红素最大吸收峰波长约为472-484nm,虽然在较短波区和较长波区 的吸收也很强,但比最高峰弱,所以人们经常将样品溶解在石油醚或正 己烷中,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以此来 表示番茄红素的浓度。
由于与番茄红素共存的其它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都在 472nm处有一 较强的吸收峰,这会对测定产生干扰,引起较大的系统误差。张连富、 丁霄霖等人建立了一种番茄红素的简便测定方法,即选择长波区的峰 (502nm)作为测定波长,避免了其它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可以用来检测番 茄红素油脂中的番茄红素含量。
LOGO
3.2 番茄红素的纯化
纯化方法 HPLC法 优点 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准 确,分析纯的可达99% 以上 吸附剂可再生使用 缺点 浸提费用高,对技术人 员要求高,难以普及 操作复杂,效率低,灵 敏度准确度低,难满足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要 求 不可用于定量分析,无 法收集产品,灵敏度准 确度低 研究较少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5cf5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d.png)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水果,也是人们餐桌上常见且喜爱的食材之一。
除了其美味的味道外,番茄还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
在番茄中,番茄红素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然而,番茄红素在处理和烹饪过程中容易受到破坏,因此研究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研究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对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例如温度,光照,pH值以及处理方法等。
其中,温度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和丧失其活性。
在烹饪的过程中,如果使用高温烹饪方法,如油炸或高温烘烤,番茄红素的损失会更大。
因此,对于想要在烹饪中保留番茄红素的食客来说,选择温度适中的烹饪方法,如蒸煮或微波加热会更佳。
光照也是影响番茄红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番茄红素对光敏感,容易在强光下分解。
因此,为了保持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尽量减少番茄的光照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保持番茄红素所在食物的遮光能力也是维持其稳定性的关键点。
例如,将番茄添加到沙拉中,保留皮和种子,可以提供一层保护。
此外,搭配其他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材也可以增加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pH值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在酸性环境下更加稳定。
因此,当烹饪番茄时,适量加入醋或柠檬汁,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另外,在烹饪过程中避免使用碱性调料也是保持番茄红素稳定的重要措施。
除了外部因素,从番茄自身的特性出发也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选择和培育富含番茄红素的番茄品种,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和更多的番茄红素积累。
因此,选择这些特殊品种的番茄作为食材,可以更好地享受番茄红素的种种好处。
综上所述,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是一个多方面、多因素的课题。
从温度、光照和pH值等外部因素到番茄品种自身的特性,都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番茄红素稳定性研究综述
![番茄红素稳定性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d40a6791711cc7931b71653.png)
57 番茄红素稳定性研究综述毛立科,高彦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降低癌症、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是目前功能食品、药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但番茄红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降解和异构化。
本文综述了热、光、氧气、添加剂等环境因素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微胶囊技术提高番茄红素稳定性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番茄红素;稳定性;微胶囊中图分类号:TS20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13(2008)02-0057-04Revi ew on the study of l ycopene stabilityM AO L i 2keGAO Yan 2x i a ng(College of Food Science &Nutriti onal Engineering,China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Abstract:Lycopene has very str ong anti 2oxidant ability,and can efficiently reduce the risk of many cancers,cardi ovas 2cular diseases,which makes lycopene well investigated .Due t o its highly unsaturated structure,lycopene is easily de 2graded and is omerized .This paper revie wed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stability of lycopene t o heat,light,oxygen,and s ome additives .M icr oencap sulati on of lycopene t o i m p r ove lycopene stability was als o menti oned .Keywords:lycopene;stability;m icr oencap sulati on番茄红素(Lycopene )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广泛存在于番茄、西瓜、葡萄、胡萝卜等植物中。
影响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因素_New
![影响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因素_New](https://img.taocdn.com/s3/m/a8e9245f76c66137ee06196f.png)
影响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因素影响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因素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又被称为自然之宝。
温室生产中主要依靠加强水肥管理来提高番茄产量和其中番茄红素的含量。
研究发现,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除了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外,还受水肥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水肥管理无机肥酶活性有机肥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是番茄中的红色物质,以及红辣椒和红葡萄番茄红素的功能是接受光,保护植物不受光致氧化作用。
在正常的有氧细胞代谢中,所产生的高活性氧可以与番茄红素反应,作为抗氧化剂,以免活性氧对细胞的破坏。
番茄红素有11个共扼双键,抵抗着过氧游离基,形成不活性物质,以稳定细胞。
单线氧被番茄红素碎灭要比β-胡萝卜素几乎高一倍。
加热或煮制番茄红素制品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有效性。
有报道称, 食用未经加热的番茄汁不能增加血清中番茄红素浓度。
在加工中,热处理导致细胞壁破裂,释放出番茄红素,增加了番茄制品中的番茄红素含量。
加工后,水分含量减少使得番茄红素含量浓缩。
1 果实成熟程度对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番茄红素的含量取决于果实的成熟度。
随着番茄由绿变红,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色素变化而增加。
色素的变化是由于质体中番茄红素增加的结果。
完全不成熟绿( 无胶状物 )、成熟绿(有胶状物)、红白相间(少于10%的表面是红色)、红色(大于90%表面是红色)和过熟(腐烂开始)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分别为25,10,370,4600和7050ug/100g。
2 施用无机肥对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影响温室蔬菜生产主要依靠肥水的大量投入来提高产量,不仅造成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 还导致蔬菜发病率高,品质下降,土壤硝酸盐流失,微量元素缺乏及环境污染[1]。
同时,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偏施氮肥、重施磷肥、少施或不施钾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种长期高氮、富磷、少钾的营养状况,导致养分供应失调,已成为限制当前蔬菜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番茄红素是衡量番茄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2]。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https://img.taocdn.com/s3/m/b7e39be2783e0912a3162a55.png)
(1)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
1.分子结构
1.1 分子式为 C40H56,具有 11 个 共轭及2个非共轭的碳-碳双键组成 的非环状平面脂溶性不饱和碳氢化 合物,具有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 由基的作用。
1.3 天然存在的番茄红素 90% 以上 都是全反式构型,只有一小部分为 顺式构型,以 5-顺、9-顺和13-顺 为主。而在人体组织中则大部分为 顺式构型
提取方法
4.酶反应法: 酶反应法是利用番茄皮自身所含有的酶或人为添加酶的方法,将番茄红素释
放出来加以提取的方法。 优点:酶法提取番茄红素可缩短浸提时间、提高产品得率,所得色素为水分散 性色素。 缺点:酶反应法虽然有无溶剂残留的优点,但提取过程中需要的辅助萃取步骤 较多,且提取时间长,番茄红素含量一般小于 1% ,有的产品含有一些不溶性 物质和可溶性物质,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提取方法
2.有机溶剂浸提法: 优点:在提取之前首先运用皂化法来破坏番茄的组织细胞,使番茄红素能完全地释放 出来,然后再用混合溶剂作为浸提剂来提取,这种在提取之前使用弱碱 Na2CO3对番 茄糊进行皂化的方法,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取的番茄红素含量比普通方法高 出 4 倍,又能消除 β-胡萝卜素对番茄红素测定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发展前景 广阔。 缺点:用氯仿提取番茄渣中的番茄红素该方法存在提取时间过长的问题、存在有机溶 剂残留,单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番茄红素是一种呈油状的番茄红素油树脂,含量为 5% ~15% ,且产品纯度不高。
2
3
活化和增强免疫 细胞活性的作用, 分泌的细胞活化 因子可以活化细 胞,促进吞噬细 胞向淋巴细胞的 转化,进而保护 吞噬细胞免受自 身氧化损伤。
4
3.生物合成途径及 提取工艺
番茄红素热异构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热异构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9d4b070b1c59eef9c7b410.png)
番茄红素热异构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朱 倩1,高瑞萍1,雷 琳1,赵国华1,2,*(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摘 要:番茄红素是来自植物性食物中最重要的类胡萝卜素之一,它具有抗氧化、预防前列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功能。
生鲜植物性食品中的番茄红素主要为全反式构型,但研究表明全反式番茄红素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不及其顺式异构体。
因此,利用食品加工技术(光照、加热、氧化、改变pH 值、添加表面活性剂)促进食品中番茄红素的异构化对提升产品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热处理是最方便、最经济的方式。
本文在论述番茄红素热异构化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分别对模拟体系和食物体系中的番茄红素热异构化的影响因素(溶剂种类、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进行探讨,并得出溶剂种类和食物基质对番茄红素热异构化影响较大,提高温度或延长加热时间可促进番茄红素异构化甚至使其发生降解的结论。
最后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番茄红素;顺式异构体;热加工;异构化;机制Mechanism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rmal Isomerization of Lycopene: A ReviewZHU Qian 1, GAO Ruiping 1, LEI Lin 1, ZHAO Guohua 1,2,*(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 Chongq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re for Special Food,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 Lycope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otenoids derived from plant foods, which has been evidenced for its antioxidant effect and inhibition against prostate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fresh plant foods, lycopene predominantly exists in the all-trans configuration.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all-trans lycopene presents lower bioactivity and bioavailability than its cis -isomers. Thus,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lycopene-rich products, it is of much importance to promote the isomerization of lycopene using various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light, heating, oxidation, pH, and surfactant, of which heating is the most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In the present article, we review the mechanism of thermal isomerization of lycopene and discus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hermal isomerization of lycopene in model and actual food systems such as solvent type,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time. It is concluded that solvent type and the food matrix can exert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hermal isomerization of lycopene and that increasing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can facilitate the isomerization or even degradation of lycopene. Finall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field of research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Keywords: lycopene; cis -isomer; thermal processing; isomerization; mechanism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15045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8)15-0310-06引文格式:朱倩, 高瑞萍, 雷琳, 等. 番茄红素热异构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8, 39(15): 310-31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15045. ZHU Qian, GAO Ruiping, LEI Lin, et al. Mechanism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rmal isomerization of lycopene: a review[J]. Food Science, 2018, 39(15): 310-31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15045. 收稿日期:2017-05-18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D0400204-2);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提升项目(cstc2014pt-gc8001)第一作者简介:朱倩(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营养学。
番茄果实内番茄红素的合成及影响因素
![番茄果实内番茄红素的合成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d6c64f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5.png)
番茄果实内番茄红素的合成及影响因素
孟凡娟;王富
【期刊名称】《北方园艺》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分子式为C40H50,在番茄果实中相当稳定,极易单离,其结晶暗紫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为长针状晶体,易溶于三氯甲烷、二硫化碳、苯;难溶于甲醇、乙醇,熔点169℃.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孟凡娟;王富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1.2
【相关文献】
1.3种物质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合成量的影响 [J], 庄学平;张雯;郑彩霞;杜为民
2.栽培环境及贮存期对番茄果实内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J], 何春玫;林莹;李红梅
3.沼泽红假单胞菌胞内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的研究 [J], 张同;朱瑞艳;惠伯棣;杨博媛
4.改良型植物营养剂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J], 彭亮;孙智明;黄芝淇;颜洁妤;张哲;张志元;唐建洲
5.钾对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合成的影响 [J], 任彦;丁淑丽;朱凤仙;卢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