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学复习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学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类

1、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与之相适应的土地养护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2、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的组成、配置、种植模式、熟制以及种植顺序的总和。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护地制度:防止农田遭受水蚀、风蚀、病虫草感染以及废弃物质污染的综合的技术体系。

5、作物生产潜力:指某一地区的农田在特定的农业资源组合条件下,人们种植作物应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

6、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通常包括区域型布局和单位型布局。

7、作物性生态适应:是指一定地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8、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是指农区种植业为满足牧渔业发展需要而采取的有关饲料作物生产布局、种植方式和轮作体制的总称。

9、种植模式:是指一个地区在特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农田作物高产高效,在一年内于同一农田上采用的特定作物结构与时空配置的规范化种植方式。

10、混作: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无规则的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11、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2、套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或预留的空带内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3、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块农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4、立体种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15、带状种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前后或同时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6、立体种养: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的种

植和养殖结构。包括:稻鱼模式、稻萍鱼模式、作物食用菌模式三种类型。

17、复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顺序接茬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包括直播复种、移栽复种、再生复种、套作复种。

18、休闲: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土地利用方式。根据休闲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

19、撂荒:指荒地开垦种植几年后,较长时间弃而不耕,待地力恢复时再行垦殖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20、光资源的互补:主要指,复合群体近乎伞状的冠层结构,有利于群体内垂向光趋于均匀化,提高作物对光的转化效率;矮位作物对弱光的适应性和要求,缓解了光强不足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套作播种时间上的错位可从时间上互补不同作物对光的需求。

21、营养异质效应:是指利用作物营养功能的差异,正确组配作物所起到的增产增收作用。

22、边际效应:指间作套种时,作物高矮搭配或存在空带,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产量效益。

23、补偿效应:间混套作复合群体中,由于多种作物共处,能减轻病虫害、草害、旱涝风自然灾害的效应。

24、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另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有益或有害作用。

25、种植体制:是指根据作物对地力的影响、作物与作物之间的协调关系,作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有利于病虫草害控制等原则所制定的能体现作物布局整体要求与种植模式特色的作物种植顺序的组配。

26、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际之间有顺序地连续轮换种植不同种类作物或轮换使用不同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

27、换茬:是指同一块田地上前茬作物收获后换种另一种作物。

28、茬口特性:是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29、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连续使用同一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

30、农田培肥制:是生产单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肥料状况和种植制度的要求,统筹安排有助于恢复和提高地力的培肥体系,便于合理分配使用肥料,使有限的肥料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种植制度中多数作物的要求。

31、土壤耕作:是通过农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32、土壤耕作措施:是指以相应的农具对土壤起特定作用的单项耕作作业。

33、土壤耕作法:单一的土壤耕作措施作用有限,根据作物生产需要,通常将若干土壤耕作措施相互配套有序地作用于土壤,组成一种特定的土壤耕作类型,称为土壤耕作法。

34、土壤耕作制: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照农田作物在轮作中的地位,综合土壤-作物-气候关系,长期性地调整土壤耕层结构,改善肥力条件,并与其他培肥措施相适应,保证农田作物持续生产、均衡增产、从而使土壤耕作制成为实施正确种植制度的基础。

35、专家系统:简单地讲就是具有与人类专家同等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程序系统。(372页)

36、地力:是在特定的种植制度和生产条件下由土壤物理、生物、化学特性与作物生长相适应而具有的生产能力。

37、免耕法:是指作物播前不采用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结合课本234页看看其优点)

38、少耕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间隔耕种以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方法。

39、3S技术:是指由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集合而成的综合信息技术。

40、精确农业:是指精细、准确的农业。具有生产手段精细、资源投入精省、运作尺度精确、收获高产优质、经济高效安全五大特点。

41、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是指能定量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及其度环境反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其生长模拟模型的结构通常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气象、土壤、作物特性数据及栽培管理措施输入模块。第二部分为主要生理生态过程的模拟模块。第三部分为模拟结果的数据或图形输出与分析模块。

42、栽培集约化:给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投入比较多的物质和能量,并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来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生产方式。其核心是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二部分:理论要点整合

一、农作制度理论的内容

集约高效用地理论、多元持续养地理论、农作经营管理理论。

二、构成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生活要素

宇宙因素(光、热);土地因素(水、气、矿质营养)

三、作物生产潜力包括的内容

光合生产潜力、热量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气候-土壤生产潜力

四、农业生产的三个基本环节

植物生产(基本车间)、动物饲养(加工车间)、土壤管理(转化车间)。

五、集约持续农业包括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