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小说[1].残雪.马原、莫言3
先锋小说特点及作家作品
![先锋小说特点及作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956048acd1f34693daef3e90.png)
先锋派小说又称新潮小说,它主要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苏童、格非、孙甘露、余华等。
“先锋小说”的创作大致可能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马原、莫言、残雪的创作为代表,并同时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三个层面上进行。
第二阶段以格非、孙甘露、余华的创作为代表,他们也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三个层面上同时展开,并都有新的突破,甚至把这种艺术探索的力度推到了极致。
“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
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
马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实验创作的主要作家之一,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以小说创作技巧为实验对象的作家群,开创了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新局面。
可以这样说,马原上个世纪80年代创作的小说充斥着对那些没什么特别的故事刻意陌生化的技巧,这些陌生化的技巧构成了马原小说创作的形式艺术。
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叙事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
他的小说大胆突破原有的小说观念和叙事成规,放弃对历史本质的追寻和对社会真实的反映,将传统的注意力从故事情节与意义本质挪移到小说叙事层面本身,斩断文本与现实世界的外部联系,开掘语言内部的指涉功能,以其新锐的叙事艺术标帜着小说写作的先锋特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几个外来的年轻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微妙地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a5eb8d4a58da0116c17497a.png)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
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
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
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
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
“五四”文学精神回归。
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
“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6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7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
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
“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8反讽:是个中外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种叙述方式和美学效果。
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当代文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13b3db7f1922791688e80e.png)
3、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
第四次文代会后我国提出的文艺“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少数民族小说:阿来、扎西达娃、霍达
1、 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12、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04e5d750e2524de5187e22.png)
1、17年小说1、历史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
《红日》、《红旗谱》、《红岩》、《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特点:(1)史诗风格;(2)纪实品格;(3)政治色彩。
2、现实题材: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的,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的,描写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工业题材的等。
如《“锻炼锻炼”》、《创业史》、《山乡巨变》等。
小说在这一阶段,也存在少量干预现实的作品,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刘绍棠的《田野落霞》等。
表现民间人情人性的作品有: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建国后最先遭受批判的作品),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陆文夫的《小巷深处》,李威仑的《爱情》,高缨的《达吉和她的父亲》等短篇。
一、干预生活冲破题材禁区的作品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刘绍棠的《田野落霞》、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准的《灰色的帐篷》、何又化(秦兆阳)的《沉默》、李国文的《改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和对青春的呼唤。
刘世吾与林震)等。
这些作品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欺压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鞭挞、针砭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一)创作成就:1、一批有一定艺术价值,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作品出现,新的创作群体出现。
2、作家以自己的创作,以各种方式曲折艰难的影响和抵制着左倾的政治思潮和对文艺的干预。
(二)本阶段小说的艺术局限:1、文艺政治化2、题材单一化3、手法简单化4、人物形象扁平化5、作家非专业化2、批判运动1950年代重要的文学史事件: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对肖也牧及《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3.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及胡适的批判4.对胡风集团的批判5.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对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集中体现了1949年以后左翼文学内部在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解、文学规范的设置、文学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在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认识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与严重冲突。
80年代小说概述
![80年代小说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003170b52ea551810a68726.png)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 《南方的岸》【回城后才发现自己 的位置应在农村,表现出强烈的回 归倾向。】
4、以农民问题为反思对象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系列。
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以身试法, 抵制极左政策。
古华《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 女儿们》【 封建观念的束缚、极左政 策的扭曲,双重外力作用下农民变得 愚昧麻木】
①标志: 茹志娟1979年2月发表在 《人民文学》上的《剪辑错 了的故事》。
②创作群体特点:
第一,大都是“复出”的“右派” 作家:王蒙、李国文、丛维熙、张 贤亮、方之、高晓声、陆文夫、张 洁、谌容等
第二,理性色彩鲜明,历史感强烈, 所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也由“伤痕文 学”的“十年”扩大到更为广阔的 社会历史
②学术界的文化热,促使“寻根文学”出现。 ③寻根文学的出现受到文学自身范畴的制约
与互动。
寻根小说的前奏
可追溯至80年代初汪 曾祺、冯骥才、邓友梅 等的文化地域小说。
寻根小说的特点
1、“文化性”色彩
①“向后看” ②“前瞻性” 时间上将视点对准久远的历史 空间上对准乡村民间,从中挖掘一个地区甚至一
韩少功《爸爸爸》具有整体象征意味的 现代主义倾向(丙崽)
2、从传统文化寻找现代人的精神支撑:
阿城《棋王》(吃、棋)、王安忆 《小鲍庄》(仁义)、张炜《古船》 (家族矛盾)——不再是民族、国家、 阶级、党。
3、从地域生活中发现生存的文化秘密
郑万隆《老棒子酒馆》“异乡见闻”系 列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 “葛川江”系列。
塑造这些人物时,采用象征性、意 念性的方法,注重人物身上的文化 特征,而非个人性格,常带有整体 性或类型性的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a4c77c46aaea998fcc220e7a.png)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d43a69910a6f524cdbf852e.png)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精心整理]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精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5231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6.png)
1、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
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
“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
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4.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5.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试题]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试题]当代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0a709c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7.png)
1、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
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
“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
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4.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5.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904e3f21bcd126fff7050bc1.png)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
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
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同意撤销《纪要》。
6、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f04715650e52ea551898b9.png)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3、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4、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
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
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同意撤销《纪要》。
5、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
5. 现代派小说R
![5. 现代派小说R](https://img.taocdn.com/s3/m/708bd41d763231126edb115f.png)
第十六讲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先锋小说”是指在80年代中国小说格局中,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刘索拉创作了《你别无选择》、徐星创作了《无主题变奏》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莫言、残雪等在叙述革命、语言实验和生存探索三方面以前卫状态进行小说实验运动。
(艺术门类:诗歌,小说,戏剧,美术,音乐、电影等)与君分享一个规律一般说来,艺术家成长分为三个阶段:◎最初阶段勤奋作画写书,不太讲究外部形象。
◎第二阶段,艺术上有点成绩了,便重视自己的衣着打扮,比如留什么样的发型,穿什么样的鞋子等。
◎第三阶段,那就是什么都明白了、经历了,因而无论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显得平静、随和,这时候,艺术家就成大器了。
(年龄老,资历深,无欲则刚,敢说话。
)“先锋小说”是继承了西方小说在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现代派运动,就是小说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是小说在形式和观念上的一场革命。
于是在1985年与“寻根文学”并行,又出现了这样一股强有力的“先锋”思潮,并一直延伸到80年代末。
(马原语)一个东北人,他写的多是西藏的事情,喜欢说“我就是那个写小说的汉人马原”。
先锋小说主要作品:王蒙《海的梦》残雪《山上的小屋》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孙甘露《我是少年酒坛子》余华《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美国的变革时代已经到来!——奥巴马一“现代派小说”(一)王蒙1.艺术创造的开路先锋(《春之声》2.主要作品:“集束手榴弹”:《布礼》、《蝴蝶》(中篇)《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短篇) 3.作品简介:(1)《春之声》:◎运用“意识流”艺术表现手法写作的小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春之声》:(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坐在从x城开往n地的“闷罐子车”上两个多小时的所见所闻极其心理联想。
主题:辞旧迎新(“文革”后),讴歌拨乱反正后的转机。
反思。
(岳之峰:出身地主家庭,解放前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56年回家住4天,检讨22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教案及重点[1]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教案及重点[1]](https://img.taocdn.com/s3/m/70c60b12f78a6529647d5353.png)
下编: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第七章八十年代文学概述(3课时)具体到中国,特别是30年代民族矛盾加深后,文学渐渐成为政治的仆役;17年中,文学几近毁灭。
但是,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一个总的特征和趋势是政治放松了对文学的控制。
1:原因(1):文革推行的极权和极左的封建专制模式使人们思想僵化,要想彻底根除文革影响,使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步入正轨,就必须推行一种思想解放运动。
使人们思想自由独立,也就必然要使文学脱离政治的束缚。
(2):党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学有自身的独特性,要遵从文学的自身规律,加以引导,不能横加干涉。
2:过程,我们重点看一下文学解放的过程,分两个层面:(1):政治批判阶段——批四人帮。
即配合全党全国上下的批判四人帮运动,在文学领域对四人帮的罪行进行揭批。
这一批判来自并服从于当时的政治斗争:A:批判四人帮的“阴谋文艺”,揭露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图谋和极左政治路线。
“阴谋文艺”指四人帮为夺权而炮制的一些作品:包括《反击》、《欢腾的小河》、《春苗》、《盛大的节日》等,写所谓的革命群众和走资派之间的斗争。
同时还对其中体现出来的创作方法“三突出”、“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等唯心和实用主义进行批判。
B:批判“文艺黑线论”。
文艺黑线论否定17年甚至五四以来的文学成就,造成一种文学空白,为自己炮制阴谋文艺找借口。
1977年《人民文学》开辟了彻底批判文艺黑线专政的专栏。
但文革结束的头两年,对四人帮的批判在形式上是激烈的,在思想理论上并未摆脱左倾。
特别是中央推行的两个凡是方针,压制了对左的错误的批判,因此这一时期的批判仍是在肯定和维护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进行的。
只是批判四人帮,并不批文革,这说明文学界只是把批判当作一场政治运动来看待,用错误观点来批判错误的事件。
要彻底拨乱反正,必须建立正确的思想路线。
(2):思想层面:思想反思阶段——批文革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展开讨论,目的是破除两个凡是,寻求思想解放。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重中之重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重中之重](https://img.taocdn.com/s3/m/a4536d7ef242336c1eb95e8d.png)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围绕《今天》杂志,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一批年轻诗人纷纷发表诗作,以其思想感情的复杂隐蔽,与艺术形式上的不同引起强烈反响。
1980年8月《诗刊》发表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从诗的阅读上的朦胧、晦涩展开对这一诗潮的争论,这些年轻诗人的创作也由此命名为“朦胧诗”。
代表作有:舒婷《致橡树》《双桅帆》《神女峰》etc. 顾城(童话诗人)《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小巷》;北岛《回答》《红帆船》杨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礼魂》是朦胧派的主将之一; 江河《祖国啊,祖国》。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
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之欧阳歌谷创编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之欧阳歌谷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8bf88baf31b765ce040814ba.png)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欧阳歌谷(2021.02.01)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6、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
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
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7、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
当代文学——精选推荐
![当代文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dc2a70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7.png)
当代⽂学1、先锋⼩说——产⽣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残雪、格⾮、孙⽢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命、语⾔试验和⽣存状态三个层⾯同时进⾏⼤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学规范,使得极端个⼈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学创作影响较⼤。
2、寻根⼩说(寻根⽂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段上既有中国传统⽂学的⼿法,⼜运⽤现代派的象征、暗⽰抽象等⼿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化意蕴。
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鲍庄》李杭育《最后⼀个渔佬⼉》张承志《北⽅的河》《⿊骏马》等。
3、学者散⽂(⽂化散⽂、哲理散⽂或⼤散⽂):在8090年代散⽂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些从事⼈⽂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感性表达的⽂章,这类随笔式的散⽂被称为学者散⽂或者⽂化散⽂。
如⾦克⽊、张中⾏、余秋⾬等;学者散⽂作者⼤都有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散⽂的表达中,不特别注重⽂体规范,⽽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种⾃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在风格上⼤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4、朦胧诗:70年代末80年代初,围绕《今天》杂志,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批年轻诗⼈纷纷发表诗作,以其思想感情的复杂隐蔽,与艺术形式上的不同引起强烈反响。
1980年8⽉《诗刊》发表章明的《令⼈⽓闷的“朦胧”》从诗的阅读上的朦胧、晦涩展开对这⼀诗潮的争论,这些年轻诗⼈的创作也由此命名为“朦胧诗”。
代表作有:舒婷《致橡树》《双桅帆》《神⼥峰》etc. 顾城(童话诗⼈)《⼀代⼈》《远和近》《我是⼀个任性的孩⼦》《⼩巷》;北岛《回答》《红帆船》杨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礼魂》是朦胧派的主将之⼀; 江河《祖国啊,祖国》。
当代文学流派思潮阅读书目
![当代文学流派思潮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41fe09e76294dd88d0d26b3c.png)
1.寻根小说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
李航育的葛洲坝系列小说
2.现代派小说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曲》
3.意识流小说
王蒙《春之声》《布礼》《活动变人形》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4.先锋小说
残雪《山上的小屋》《残老的浮云》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格非《迷舟》《褐色鸟群》《人面桃花》孙甘露《信使之函》
余华《十八岁出远门》《现实一种》
5.新写实小说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刘恒《伏羲伏羲》
6.新历史小说
莫言《红高粱》乔良《灵旗》周梅森《军歌》
苏童《红粉》《罂栗之家》《米》《我的帝王生涯》
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
陈忠实《白鹿原》刘恒《苍河白日梦》
7.女性文学
张杰《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铁凝《麦秸垛》《玫瑰门》
陈染《私人生活》《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
王安忆《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三恋)《长恨歌》
林白《瓶中之水》《回廊之椅》《说吧,房间》。
莫言,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
![莫言,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215f82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b.png)
莫言,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
游友基
【期刊名称】《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14)001
【摘要】本文阐述莫言、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文学背景,剖析莫言小说的新感觉主义特征、残雪小说的超现实主义特征,指出他们的小说在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中是独特的、自成一派的。
【总页数】8页(P33-40)
【作者】游友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莫言小说中的"复调"与"对话"——莫言小说的肌理与结构特征研究 [J], 张灵
2.博尔赫斯与残雪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J], 王宁娜
3."无意识"领域的现代叙述——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解读 [J], 刘晓文
4.谈残雪的现代主义小说 [J], 李林展
5."无意识"领域的现代叙述——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解读 [J], 刘晓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思考: 一、小说人物、情节
我、作家、陆高、姚亮、穷布、顿珠、
顿月
二、小说在叙述上(叙述人、情节、
人物)的特点及意义。
“马原的叙述圈套”(吴亮)。这体现在:
①将叙事过程纳入叙事之中。这是作者对小说真实与 虚构之间的有意混淆。他明白指出他的小说就是虚构。 ②作者常常以叙述主体的姿态介入小说,作为生活的 目击者、参与者和被叙述对象。如:“我就是那个叫 做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 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耸人听闻。 ” 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真实化”企图,使小说呈现出元 小说的叙事特征。
3、对民间原始、野性的生命力的张扬。小说充 满阳刚之美甚至是暴力之美。 如:血红的高粱地和高粱酒;高粱地里的野合; 轿夫的颠轿;活剥罗汉大爷; 小说构造了一个以生命对抗伦理,以民间代 替主流的生机勃勃的世界,与现代文明器物繁 荣,精神进步的同时,却造成的生命力的萎缩 形成强烈对比。
马原、格非、余华等人的先锋小说
“迷惘的一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 来的年轻人(包括海明威在内),他们之所以对 生活失去信念是由于战争的创伤,但他们并未因 此而失去对人性的渴望。与“垮掉的一代”不同。
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 它的主要作家有约瑟夫· 海勒、克特· 小伏尼格 等 “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 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 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 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 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 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前者更多地表现出对于小说精神气质的关注, 后者则有着鲜明的文体实验色彩。 但事实上,这二者在很多的时候也是相通的。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女, 祖籍陕西志丹,1955年生于北京, 作曲家、小说家、人声表演艺术家。1983年毕业 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发 表处女作《你别无选择》,随后发表中篇小说 《蓝天绿海》、《寻找歌王》等。她的小说多以 音乐界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 表现当代中国80年代的现实,笔下人物多为“精 神贵族”或“迷惘的一代”。 1987年至1993年前后移居伦敦与纽约,2003年 后回北京 。1997年在纽约成立自己的音乐制作 公司,致力于使中国传统音乐以一种新形象进入 世界音乐界。
垮掉的一代:是英文“The Beat Generation”的 翻译。The Beat Generation出现在美国的60年代 (二战后),特指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是格格不入 的一群青年。他们不满社会的现状,也不肯追求 名利,而驱车前行,永远在路上,他们吸毒,他 们放纵,他们渴求自由的生活。他们中代表作家 是凯鲁亚克和金斯伯格,前者的《在路上》、后 者的《嚎叫》深深地打动着不安的青年的心。
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 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 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 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 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 会问题的观点。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5月30日生于 湖南长沙。1970年进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 工、装配工、车工。1980年与丈夫开裁缝店。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超过六十万字。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突围表演》、中篇小说 《黄泥街》、《苍老的浮云》等。
4、丰富的感官知觉的描写,使小说交织着悲 剧和反讽的复杂美感。 小说中充满奇异的声音、色彩、形状的狂欢式 书写。 对感觉的精细铺写就是对生命的还原与张扬。
5、大量象征、隐喻、暗示等现代手法的 运用,营造出小说的浪漫色彩和诗化的意 境。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1985 李鸣、小个子、孟野(有才帅气)、森森、马力 戴齐(弹钢琴)、猫(弹爵士)、懵懂(想睡觉)、 “时间” 贾教授、金教授 小说借音乐学院作曲系一群性格各异的青年 学子的校园生活,反映了我国80年代的一种现实, 一代人的情绪与骚动,也反映了一批青年执着追 求、富有创造与社会那几十年不变的陈规旧习之 间的抵触。小说带有西方“垮掉的一代”和“黑 色幽默”的风格。
先锋小说,1985年集中涌现,是在外国小说影
响下的现代小说艺术实验。先锋小说的艺术贡献在
于现代小说文体实验,是名副其实的“形式的先
锋”,这也是先锋小说后来日渐苍白并走向没落的 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作家有马原、格非、莫言、孙甘露、余华、苏
童、叶兆言、洪峰、北村和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等。
马原,作家,当代先锋派小说的开拓者,被称 为“先锋文学第一人”。1953年出生于辽宁锦州。 当过农民、钳工。1982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 西藏,任记者、编辑。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 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著有《冈底斯的诱惑》、 《西海无帆船》、 《叠纸鹞的三种方法》 《虚构》 及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等。 其 “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 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批年轻作者。05年自编自 导电影处女作《死亡的诗意》。现任同济大学文学 院院长。
东北高密乡
我爷爷:余占鳌 我奶奶:戴凤粱》以 抗 日 战 争 为 背 景, 体 现 了 中 华 民 族 红 高 粱 般 质 朴 强 悍、 敢 爱 敢 恨 敢 死 的 生 命 意 识。 贯 串 整 个故事的红高粱,就是这种 辉煌 惨 烈 生 命 力 的 总 体 象 征, 突 显 强 烈 的 民 族 原 始 生 命 力。 作 者 以 回 忆 方 式 叙 述 祖 孙 三 代 的 抗 日 事 迹, 发 掘 民 族 灵 魂 深 处 的 野 性、 情 欲、 正 义 与 仇 恨 等 真 实 情 感, 并 肯 定 这 种 民 族 精 神 的 存 在 和 延 续。
1、小说的儿童叙述视角。
2、浓郁 的 地 域 色 彩。 《 红 高 粱》 展 示 一 幅 东 北 高 密 农 村 的 现 实 生 活 画 卷, 体 现 当 地 人 民 的 民 生 习 俗 如: 轿 夫 折 腾 新 娘 子、 吃 咔 饼。 铺 天 盖 地 的 红 高 粱 和 原 野 景 物 描 写, 富 东 北 地 域 色 彩。
(一)新时期初王蒙、茹志娟等人对“意识 流”、和宗璞、谌容等人对荒诞、变形等现代 小说手法的应用; (二)80年代中期 刘索拉、徐星、残雪等人的现代派小说 代表作品:《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 《山上的小屋》等。 (三)80年代中后期 马原、余华、格非、孙甘露、苏童、莫言等为 代表
现代派与先锋小说二者区分的依据是: 从时间上看: 现代派出现在80年代前期; 先锋派则指80年代后出现的,具体说是莫 言、马原之后的一批年轻作家。
现代派小说艺术实验的兴起
1、西方外来影响的艺术冲击。 2、文学自身的原因。 随着新时期以来政治对文学钳制的松动,文 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日益增强。艺术探索的势
头增强,小说本体意识得到突出和强化。
3、同时,传统现实主义日渐僵化,也需要吸
收现代主义的艺术营养,进行艺术更新。
新时期作家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和尝试。
残雪《山上的小屋》
一、小说的现代主义精神分析 二、小说的现代艺术手法分析
残雪的作品习惯于以一种非常态的精神病患 者的叙事方式,营造着一个个虚幻的超现实的荒 诞的心理世界。 残雪所营造的这个心理世界,是对人类精神 欲望的无意识层次的深层发掘,展示的是特定社 会文化环境中人性的丑陋、丑恶和缺陷,关注的 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对 立、冷漠、嫉妒、敌意。 残雪的叙述语调冷漠、客观,这使残雪的作 品具有寓言般的叙事效果,从而达到对人类生存 处境的普遍反映。
③小说中叙事的平面化与故事的拼接性。(对 小说意义和深度的消解)
如:彼此不相关联的故事情节的连缀;常常有 头无尾的故事,叙事的空白等。文本拒绝表现 故事的深度和意义,拒绝寻找事物背后的逻辑 关联。拒绝将生活纳入一个封闭的情节模式中。
马原通过他的叙述圈套表演: (一)改变了小说与现实的关系,颠覆了传统的 真实观(小说不是对现实和历史的复制、依附); (二)凸显了叙述在小说中的本体地位。变传统 的写故事为写故事。
莫言(1955——)
莫言 ,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童年 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 多年。1976年参军。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 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 有《莫言文集》五卷,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酒国》、 《红树林》、《檀香刑》,中篇小说《透明的红 萝卜》、《红高梁》、《牛》,短篇《拇指铐》 等。1997年转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 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本。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