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生物药物,通过杂交瘤技术将鼠源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与人类抗体的恒定区进行交换,以减少免疫原性,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现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方法、成果与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主要包括抗体库的建立、抗体筛选和优化、以及抗体生产等多个环节。
目前,研究人员已成功建立了多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并应用于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例如,针对肿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并通过激活免疫反应来杀死肿瘤细胞。
然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研究方法: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的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建立人源化抗体库、筛选和优化抗体,以及进行药效和毒理试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比对,以获得抗体的最佳配对组合和最佳治疗剂量等参数。
成果和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针对肿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试验,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也在研发和试验阶段。
然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同时,抗体药物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尽管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未来,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和优化方法,以获得更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药物。
同时,需要加强抗体药物的工艺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健康细胞和组织,而非外来病原体,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这类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传统的免疫抑制药物往往无法精确识别并攻击异常的免疫细胞,同时还会抑制正常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的兴起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单克隆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未来单克隆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其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针对导致疾病发生的特定抗原或炎症介质进行精确打击。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或细胞识别为外来威胁并进行攻击而导致的疾病。
单克隆抗体能够针对这些被错误识别的自身抗原,通过阻断其与相应免疫细胞的结合,从而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
在治疗过程中,单克隆抗体通过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止抗原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单克隆抗体还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细胞的清除功能,进一步清除体内的自身抗原和炎症介质。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特异性和精准性,能够针对特定的抗原进行治疗,而不会影响其他正常的免疫反应。
目前,单克隆抗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
通过深入研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我们可以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和精准的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单克隆抗体治疗有望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优点:人源化程度能达到70%以上, 有利于其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与
研究。
4.2.3全人源化抗体
制备方法:噬菌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
(1)噬菌体展示技术
基本原理: 将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 随机插入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基因,继而感染大肠杆菌,经增殖并以抗体 片段Fab或ScFv外壳蛋白融合蛋白的形式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利用靶分 子,经过“亲和-洗脱-扩增-亲和”循环过程筛选,除去杂蛋白并富集特 异性抗体。
2.在缓冲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镁离子、交联核糖体RNA 的磷酸基团, 可抑制核糖体复合物的解离。
我国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展情况
近年来中国的单抗技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单克隆抗体药物 研究已被列入863计划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国“重大新 药创制”专项,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00亿元,配套资金300亿元。专项战略 重点包括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等。恶性肿瘤、心脑血 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肺结核等10类重大疾病药物的研发是 创制资金支持重点。
不足:由于具有支持作用的FR不仅为CDR的构象提供了环境,还参与抗体 结合位点正确构象的形成和抗原的结合,常常使得CDR移植抗体的亲和力 和特异性大大降低,有的甚至还丧失了抗原结合能力。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_综述_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_综述_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综述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2:单克隆抗体的概述2.1 抗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2 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和特点3: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3.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3.1.1 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3.1.2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3.2 单克隆抗体的改良和优化3.2.1 重组单克隆抗体的改良3.2.2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改良3.3 单克隆抗体的选择和验证3.3.1 亲和力筛选3.3.2 特异性验证3.4 单克隆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3.4.1 结构分析3.4.2 功能研究3.5 单克隆抗体的药物开发3.5.1 注射剂制备3.5.2 经口给药剂型的制备3.5.3 缓控释剂型的制备3.5.4 接合物制备4: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4.1 抗癌药物4.1.1 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4.1.2 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4.1.3 CD20阳性淋巴瘤的治疗4.2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4.2.1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4.2.2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4.3 其他临床应用5:结论5.1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5.2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附件:[附件名称](可以相关研究文献、数据、图片等)法律名词及注释:1、专利法:指规定了对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的法律法规。
2、药品注册法:指规定药品注册和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3、临床试验管理规定:指规定了临床试验的监督与管理要求的法律法规。
4、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指规定了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
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制药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制药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作为生物制药药物被开发和运用于临床医学。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同一克隆细胞分泌的单一种类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目标抗原并激活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其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首先,单克隆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 antigen,TSA)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强化肿瘤细胞的清除效应。
例如,PD-1单克隆抗体(例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可以抑制肿瘤细胞通过与PD-1抗原的结合来抵抗免疫细胞的攻击,从而减少肿瘤的免疫逃逸。
此外,单克隆抗体也可以通过激活效应细胞的功能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应答,例如通过具有ADCC(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单克隆抗体的引入,加强了对肿瘤细胞的毒杀作用。
其次,单克隆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自身免疫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应答,引起持续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通过单克隆抗体的介入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像TNF-α单克隆抗体(例如Infliximab和Adalimumab)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和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IL-6抗体(例如Tocilizumab)也显示出了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幼年型特发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种中的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单克隆抗体还在传染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潜力。
世界面临着新出现的传染病威胁,例如SARS和COVID-19。
早期的研究表明,单克隆抗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COVID-19,一些mAb药物(如Bamlanivimab和Casirivimab/Imdevimab)已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并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单克隆抗体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 201101****摘要: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共同建立杂交瘤技术首次产生单克隆抗体以来,单克隆抗体经历了鼠源性、人源性和全人化三个阶段。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研究出上千种单克隆抗体,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历程应用展望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将能够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与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相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及克隆化使杂交瘤细胞成为纯的单克隆细胞系而产生的。
它只能识别某一种特定的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均一性,且能够大量制备,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此外,单克隆抗体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农业、食品等领域。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单克隆抗体经历了鼠源性、人源性和全人化抗体三个阶段。
本文主要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和展望三个大方面进行综述。
1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历程1.1鼠源性单抗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共同建立了杂交瘤技术,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产生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小鼠脾细胞融合,首次获得人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突破。
该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动物、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三个环节。
现阶段,所产生的McAb大部分是通过这种杂交瘤技术得到的鼠源性McAb,其在临床上还存在很大的弊端。
首先,由于其多为鼠源性,具备免疫原性,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人抗鼠抗体,产生人抗鼠抗体,从而降低McAb的应用价值。
其次,McAb在人体内半衰期比较短,常不能有效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
再次,鼠源性McAb 与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亲和力较弱,并且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也较弱。
另外,传统杂交瘤技术还存在制备周期长,成本较高,杂交瘤细胞不稳定和抗性易丢失等缺陷。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潘 萌1,2,孔 蕴1,陈 畅3,顾 黎1(1.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北京京城中水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78;3.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 摘 要: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单克隆抗体药物专一性强、疗效显著,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药物之一。
此文就单抗药物的分类、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存在的不足作了概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药物;抗肿瘤;靶向;联用 中图分类号:R9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1678(2008)0120062203R esearch progress of monoclonal antibody drugsPAN Meng 1,2,K ONG Y un 1,CHE N Chang 3,G U Li 1(1.School o f Life Science ,Shandong Univer sity ,Jinan 250100,China ;2.Beijing Reclaimed Water Ltd.,Bejing 100078,China ;3.School o 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 sity o f Chemical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China )收稿日期:20072012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0470399)作者简介:潘萌(19852),女,北京人,学士;顾黎(19752),女,通信作者,博士,副教授,T el :0531288366153,E 2m ail :yehe.gl @ 。
抗体是由B 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 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_综述_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_综述_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_综述_
一、引言
A.背景
1.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和特点
2.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B.目的和意义
1.总结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2.探索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二、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及生产
A.单克隆抗体的获取方法
1.高通量筛选技术
2.胞外抗体库技术
3.免疫化学技术
B.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
1.生物反应器中的细胞培养
2.抗体的纯化与鉴定
3.抗体稳定性的研究
三、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A.抗体与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
1.肿瘤治疗领域
2.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
3.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
B.抗体的改进和优化
1.重链抗体的优化
2.补体相关改进
3.递送系统的改进
四、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临床应用
A.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1.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
2.抗炎症单克隆抗体药物
3.其他疾病治疗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B.临床应用中的挑战与机遇
1.副作用与安全性问题
2.个体差异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疗效的影响
3.临床试验的规范与管理
五、未来展望
A.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
B.单克隆抗体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潜力
六、结论
附件: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A.《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相关法规。
B.《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办法》: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相关法规。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法规。
科普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展
科普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展自从1986年第一个鼠源性单抗药物问世,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单抗药物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制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诞生了数个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的“超级重磅药物”。
截至2021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104个抗体药物,涵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和神经性疾病、抗感染、罕见病等治疗领域。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统计,我国共批准42个进口抗体药物。
近年来,我国的抗体药物产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有31个国产抗体药物获批上市,其中有21个为2018年之后获批。
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数据库,本文将对经典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行汇总、梳理,为行业提供参考。
1 经典的单克隆抗体药物(1)抗肿瘤抗体药物抗体药物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据Pharmaprojects数据库统计,目前临床研究和已上市的抗体中近50%用于肿瘤治疗。
上市抗肿瘤抗体药物涉及20多个靶点,针对热门靶点如PD-1/PD-L1、HER2等抗体药物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其他靶点主要有造血分化抗原CD3、CD19等,生长因子及受体VEGF/VEGFR等,细胞间质及外基质抗原αVβ3等,实体瘤糖蛋白CEA等,糖脂类GAN-GD2等。
近年来,针对新的肿瘤靶点也在不断探索,其中Claudin18.2是在癌细胞中广泛表达的一种高度选择性的分子,是一种广受关注的理想靶点。
(2)免疫检查点类抗体药物肿瘤免疫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改变了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方式,也极大地扭转了依赖放疗、化疗和手术等癌症治疗手段的现状。
其中PD-1/PD-L1和CTLA-4是当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目前获批上市的CTLA-4抗体只有伊匹木单抗,用于治疗黑色素瘤。
截至2021年8月,我国已批准上市10种PD-1/PD-L1抗体药物,包括4种进口药物和6种国产药物,适应症包括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霍奇金淋巴瘤等。
单克隆抗体药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药研究进展抗体是一种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协助免疫系统鉴别、中和抗原或其他外来物质。
抗体由对称的2条重链及2条轻链组成,其中重链类型决定抗体亚型,抗原结合结构域(Fab)是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组合形成的抗原结合位点[1]。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单克隆抗体逐渐从单纯的科研工具转变为强大的生物药用于肿瘤、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治疗[2]。
迄今已有近50多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经美国FDA 获准上市[3,4](表1)。
本文通过抗体研究技术以及靶向肿瘤和免疫等相关分子进展,综述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 单克隆抗体的技术进展自然界中有机体通过多克隆免疫应答对抗抗原。
抗原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这些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多样混合的单克隆抗体即为多克隆抗体。
此外,同一种抗原决定簇也可刺激机体产生IgG、IgM、IgA、IgE和IgD等5类抗体。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建立了杂交瘤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体外持续培养骨髓瘤细胞,融合可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再经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苷筛选及克隆化得到大量单克隆细胞株。
这一技术为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奠定基础[5]。
根据单克隆抗体来源可分为鼠源化单克隆抗体(-omab,-莫单抗)、人鼠嵌合体单克隆抗体(-ximab,-昔单抗)、人源化单克隆抗体(-zumab,-组单抗)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umab,-人单抗)。
80年代末期,鼠源单克隆抗体开始进入临床。
然而,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鼠源抗体存在明显不足,包括过敏反应、诱导形成抗抗体、半衰期短及与人Fc受体弱结合[6]。
更为重要的是,鼠源抗体的直接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omplementdependentcytotoxicity,CDC)相对较弱,限制临床尤其是肿瘤治疗的应用[7]。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姓名:学号:摘要: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而使鼠源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建立了治疗性抗体的第一个飞跃。
自此抗体分子成为了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
随着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阐明应用DNA重组技术和抗体库技术对鼠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先后出现了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抗体,它们从不同方面补充了鼠单抗临床应用的缺陷,使抗体制备技术得到了全新发展。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鼠单抗;人源化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开始了多克隆抗体走向单克隆抗体的新时代。
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高、效价高、纯度高、理化性状均一、重复性强、成本低并可大量生产等无可比拟的优点。
目前比较成熟的制备方法有(1)抗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2)人–鼠嵌合抗体制备技术;(3)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的抗原特异性人源性抗体;(4)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人mAbs;(5)核糖体展示技术。
随着对各类抗体结构和氨基酸序列及其变异的种属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而能够利用抗体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改造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促进生物学及医学的发展。
一下主要是对抗体制备技术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杂交瘤技术杂交瘤的制备是制备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融合一方必须是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选用被免疫动物的脾细胞,脾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抗体分泌功能。
融合细胞另一方则要求在培养条件下的永生性,只有肿瘤细胞才是具备这一条件,所以选择同一体系的骨髓瘤细胞,因多发性骨髓瘤是B细胞系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稳定易培养、自身不分泌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融合率高、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酸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激酶(TK)的缺陷性,是理想的脾细胞融合对象。
再用HAT培养基筛选只有能长期生存与繁殖的是具有亲带双方遗传性能的融合细胞。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摘要: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蛋白质分子。
从19世纪末科学家们已开始抗体的实验研究,至今抗体的发展经历了从多克隆抗体到单克隆抗体,直至基因工程抗体,再到人源抗体的过程。
单克隆抗体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易行,在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情况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单抗技术的应用1单克隆抗体的概述抗体是由B 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McAb),简称单抗。
30 年以来,人们一直尝试利用人免疫系统产生人源性单抗来制备特异性强的人源抗体药物,从而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出现是免疫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病变组织或细胞表面抗原,已成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突破为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更为疾病治疗、临床试验和科研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目前比较成熟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1)抗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2)人一鼠嵌合抗体制备技术;(3)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的抗原特异性人源性抗体;(4)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人mAbs;(5)核糖体展示技术。
2单克隆抗体的发明19世纪末,白喉毒素的发现宣告第一代抗体诞生,随着现代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第二代抗体-单克隆抗体、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分别于1975年和1984年问世。
一个多世纪以来,抗体作为体内最奇妙的蛋白质分子,一直是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人类多种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5年英国剑桥的科学家Kohler和Milstein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为鼠源单抗(图二)。
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它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特定的抗原上。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生物学研究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是由科学家Köhler和Milstein开展的。
他们通过融合B细胞和癌细胞,成功地制备出了首批单克隆抗体。
这种基于细胞融合的技术被称为融合抗体技术,为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DNA重组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这种技术称为重组抗体技术,它能够直接从B细胞中抽取和克隆单克隆抗体的基因片段,并通过转染表达系统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的研究重点已从制备技术转向了抗体工程和应用方面。
在抗体工程领域,科学家们致力于改进和优化单克隆抗体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结合能力、稳定性和制备性。
例如,通过引入人源化技术,可以将小鼠或其他动物源的单克隆抗体转化为人类单克隆抗体,从而减少了潜在的免疫原性反应。
此外,通过改变抗体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还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单克隆抗体,如抗体荧光标记剂、毒素结合抗体、免疫检测试剂和肿瘤治疗用抗体等。
这些抗体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在生命科学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单克隆抗体已成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单克隆抗体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标记、抗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和预防。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迅猛,已经成为重要的生物医学技术和药物研发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相信单克隆抗体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第一章: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导致大量的病例和死亡。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等,但这些方法在肿瘤治疗中仍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mAb)治疗正在成为肺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目前已有许多的单克隆抗体在肺癌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机制单克隆抗体在肺癌治疗中的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种:1.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癌细胞上的特定抗原,激活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
2. 细胞因子的抑制: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止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
3. 免疫调节:单克隆抗体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或抑制免疫机制。
4.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单克隆抗体通过与癌细胞上的特定抗原结合,直接破坏癌细胞。
第三章: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现状目前已经有很多单克隆抗体正在用于肺癌治疗,其中一些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应用。
以下是几个例子:1. 单抗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该药物已被批准用于结直肠癌和头颈癌的治疗,并且正在研究用于肺癌的治疗。
2. 奥希替尼(Osimertinib):该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3. 索拉菲尼(Sorafenib):该药物可以阻止VEGF信号通路,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肝癌,并正在研究用于肺癌的治疗。
4. 匹格列酮(Pembrolizumab):该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肺癌和鼻咽癌的治疗。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未来趋势随着对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单克隆抗体被开发出来用于肺癌治疗。
以下是未来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几个趋势:1. 组合治疗: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针对肺癌的不同信号通路,而组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2. 借鉴其他癌症的治疗策略:目前已经有一些单克隆抗体已经用于其他癌症的治疗,而这些治疗策略也可以用于肺癌的治疗研究中。
乳腺癌抗HER2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乳腺癌抗HER2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乳腺癌中的一种阳性表达因子。
抗HER2单克隆抗体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对抗HER2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介绍目前已经获批的抗HER2单克隆抗体药物。
一、TrastuzumabTrastuzumab是首个获得FDA批准的抗HER2单克隆抗体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治疗。
该药物通过与HER2受体结合,阻断其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rastuzumab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然而,一些患者对Trastuzumab治疗存在耐药性,这促使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探索其他抗HER2单克隆抗体。
二、PertuzumabPertuzumab是一种与HER2不同区域结合的抗体,可以与Trastuzumab协同作用,抑制HER2的信号传导。
临床试验显示,联合应用Pertuzumab和Trastuzumab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基于这些结果,Pertuzumab与Trastuzumab联合应用已经被FDA 批准用于乳腺癌的一线治疗。
此外,Pertuzumab还显示出在新辅助治疗和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力。
三、T-DM1(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是一种Trastuzumab和化疗药物emtansine结合而成的药物复合物。
Trastuzumab作为靶向HER2的抗体可以将emtansine送入HER2阳性肿瘤细胞内部,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药物释放。
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T-DM1在治疗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有较好的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目前,T-DM1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四、其他抗HER2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除了上述的药物,还有一些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的抗HER2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一、新技术手段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的促进和影响
此外,新的成像技术和分析方法也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成 像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活体水平上观察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分布和作用;而质谱技 术、光谱技术等分析方法则可以帮助人们更精确地测定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性质和 结构。
一、新技术手段对单克隆抗体药 物研究的促进和影响
一、新技术手段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的促进和影响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和 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使 得人们可以更有效地改造和优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性质和功能。例如,通过基因 工程技术,人们已经成功地开发出具有更高亲和力和更长半衰期的单克隆抗体; 而蛋白质工程技术则帮助人们设计出具有全新结构和功能的抗体。
标准化研究方面,国际上已经成立了许多标准化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等,以推动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标准化和 规范化。这些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命名、描述、 制备、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的可重复 性和可靠性。
三、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制备技术、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
在质量控制方面,人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如ISO等,以确保单 克隆抗体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单克隆 抗体药物的制备、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以确保其质量和 安全性。
三、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制备技术、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
四、展望未来单克隆抗体药物应用前景
总之,单克隆抗体药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药物,在未来的医疗领域中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相信单克隆抗体药物将会为人类 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一、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诊断疾病: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用于检测疾病相关抗原,如肿瘤标志物、病原体等,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相关抗原,如CEA、AFP等。
2.治疗疾病:单克隆抗体具有靶向性,可以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药物、毒素等结合,可以实现对病变部位的精准打击,减少副作用。
例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赫赛汀(Herceptin)用于治疗乳腺癌等。
3.免疫调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调节免疫反应,如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增强免疫反应以对抗病原体。
例如,抗炎性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4.生物制品研发:单克隆抗体可作为生物制品研发的基础,用于制备疫苗、生物药剂等。
例如,基于单克隆抗体的疫苗研究,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细菌等感染性疾病。
5.药物筛选: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药物筛选,评估药物的靶点特异性、生物活性等。
通过筛选具有特定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优化药物研发过程。
二、未来发展趋势1.个性化治疗:随着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单克隆抗体有望实现个体化治疗,针对患者特定突变或受体设计个性化抗体药物。
2.抗体偶联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是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共价连接而成,具有高靶向性和强效性。
随着抗体偶联技术的发展,未来ADC药物在肿瘤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3.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在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随着免疫治疗策略的不断发展,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生物仿生材料: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制备生物仿生材料,如组织工程支架、生物传感器等。
这些材料在再生医学、药物递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研究进展首先,在制备单克隆抗体前需要选择一个具有高抗原性和纯度的免疫原。
免疫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碳水化合物等。
通常选择具有免疫原性强和抗体反应性好的免疫原进行实验。
然后,将免疫原通过适当方法(如注射、免疫泵等)在动物体内进行免疫。
免疫后,动物会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
融合细胞形成后,需要通过选择性培养条件(如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和限制性稀释法来产生单克隆细胞。
单克隆细胞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单克隆细胞即可通过ELISA、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筛选和鉴定。
筛选后的单克隆细胞,可以进行大规模扩增生产,并通过细胞培养、培养基的优化来实现高产量的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最后,对扩增的单克隆细胞进行纯化和鉴定。
纯化过程通常包括离心、柱层析、亲和层析等分离技术,以获得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如下:1.重组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需要通过动物免疫,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制备。
而重组单克隆抗体技术通过将抗体基因序列克隆到合适的表达载体中,通过细胞培养和表达技术来制备大量单克隆抗体,大大提高了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效率。
2.新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的出现: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被提出,包括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体外生成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这些新的方法不仅能够避免动物免疫的问题,还能够提高单克隆抗体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3.单克隆抗体在治疗和诊断领域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治疗和诊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一些单克隆抗体已经成功用于治疗癌症、炎症性疾病等,比如肿瘤靶向药物帕妥珠单抗。
同时,一些单克隆抗体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如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等。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经过多次改进和优化,从开始的动物免疫到现在的重组技术,使得单克隆抗体的开发和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单克隆抗体在疾病治疗、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展
望
单抗药物治疗主要是利用其靶向性,来干预肿瘤发生发 展过程中的各个通路,或是激活宿主对肿瘤的免疫等。随着 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出现具有更高靶向性的单抗和 药效更强的“弹头”。近年美国FDA连续批准5个单克隆抗 体药物上市,这无疑是临床医学、制药领域中的巨大突破。 但是,单抗药物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 是如何降低单抗的免疫原性,单抗的异源性所引起的抗体反 应,不但降低了单抗的效价,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异源性单抗进行改造以及人源性单抗的研制成为单 抗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
由单抗与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如:放射性核素、毒素和药物 等)两部分构成,其中包括放射免疫偶联物、免疫毒素、化学 免疫偶联物,此外还有酶结合单抗偶联物、光敏剂结合单抗 偶联物等。 2作为肿瘤治疗药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表1概括了近年来美国FDA批准上市的5个治疗肿瘤 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基本情况,下面具体加以介绍。 2.1利妥昔单抗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形成过程中,B细胞起重要作用。 CD20是前B细胞向成熟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的表面抗 原,参与调节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 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是第一个被 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单抗。进入人体后可与CD20特异 性结合导致B细胞溶解,从而抑制B细胞增殖,诱导成熟B 细胞凋亡,但不影响原始B细胞。它能通过介导抗体依赖的 细胞毒性(ADC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作用和抗体与 CIY20分子结合引起的直接效应,包括抑制细胞生长,改变细 胞周期以及凋亡等方式杀死淋巴瘤细胞…。 由于利妥昔单抗药物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 性,所以利妥昔单抗药物的优势就在于与其他治疗药物及治 疗方式配合使用。临床研究表明美罗华单药或联合化疗治 疗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毒副作 用。夏忠军等【2J进行的临床研究:34例确诊惰性淋巴瘤的患
嵌合型l蜘1
嵌合理lgGl
Ttux Avastin
人源化Il;Gl 嵌合型lgGl 人源化lgGl
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治疗研究,结果 显示所有病人均对利妥昔单抗耐受良好,植入后在8—11
d
显著的效果。但临床研究表明,其还存在一些常见并发症, 如低血压、寒颤、发热、恶心、呕吐、气短、支气管痉挛、皮’疹、 疲乏、呼吸困难、头痛、腹泻、感染等。 2.4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为lgGl单克隆抗体,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拮抗剂,可与表达于正常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结合,并竞争性阻断EGF和其他 配体,如一转化生长因子(TGF-a)的结合。它通过增加细胞 周期抑制因子p27kip使得细胞周期停留在G1期;增加Bax 表达和减少bel-2表达,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它还可减少基质 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相关实验 表明,西妥昔单抗可抑制过度表达EGFR的肿瘤细胞的增殖, 但是对缺乏EGFR表达的肿瘤细胞则没有抗肿瘤效果,还发 现西妥昔与化疗联用要优于单独化疗【8J。 在对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研究中,BOAD试验最为著 名。576例晚期结直肠癌(ACRC)患者中82%的EGFR过表 达。治疗采取两个方案,第1组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 治疗;第2组单独用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西妥昔单抗联合 伊立替康与单用西妥昔单抗相比,联用疗效优于单一使用, 有效率分别为23%和ll%,疾病控制率为56%和32%,疾病 进展中位时间为4.1和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问为8.6和6.9 个月,而且西妥昔单抗并没有增加化疗的副作用。以上临床 实验显示:西妥昔单抗能够克服ACRC患者对伊立替康的耐 药性,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引。西妥昔单抗的毒副作用包括: 痤疮样皮疹、虚弱、腹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过敏反应 等。其中痤疮样皮疹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皮疹主要分布在 脸部和躯干上部,这可能是由于西妥昔单抗干扰了EGF的表 皮生理作用所致【l引。 2.5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是抗VEGF的人源化单抗,主要通过中和VEGF 来阻断其与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肿瘤细胞不能得到 养分和氧,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Presta等【ll】将鼠抗人 VEGF单克隆抗体(muMAB vEGF)A.4.6.1的互补决定区与 人lgGl的恒定区框架嵌合,并对相应氨基酸残基加以修饰, 最终形成了人鼠嵌合型VEGF单抗,仍然有7%的氨基酸来 源于鼠抗体。实验表明,贝伐单抗用于治疗肿瘤安全有效。 郑航等【12】探究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肠 癌的疗效,90例患者中给予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的一 组有效率为43.3%,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治疗前后有显著 变化。这说明贝伐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具有更 高的疾病控制率。200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报道了
62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 2008年第29卷第1期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潘 萌1,一,孔 蕴1,陈 畅3,顾黎1
(1.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北京京城中水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78; 3.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
另1组作为对照j曲妥珠单抗治疗1年组与对照组相比,复
发风险减少了46%,两组的整体生存率无明显区别,说明曲 妥珠单抗用于治疗辅助化疗后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明 显延长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5J。我国也对曲妥珠进行了临 床研究,沈坤炜等【6 J对42例Ⅱ.ⅢA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 紫杉醇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24周,结果单用新辅助化疗组 完全缓解率为26.3%,在新辅助化疗联用曲妥珠单抗组为 65.2%,可见,对于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化疗联用曲妥珠 单抗能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 2.3阿伦珠单抗 阿伦珠单抗是人源化、非结合型单抗,作用靶点为正常 与异常B淋巴细胞的CD52抗原,CI)52广泛分布于正常的B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及 T淋巴细胞瘤细胞表面,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表面尤 为丰富。它与带CD52的靶细胞结合后,通过宿主效应子的 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 细胞凋亡等机制导致细胞死亡。阿伦珠单抗作为一种作用 机制独特的单克隆抗体,对源于B和T细胞的各种恶性肿瘤 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英国科学家应用阿伦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 淋巴瘤患者,结果总反应率为52%,其中完全缓解8%,表明 联合使用阿伦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是安全可行的。在其它T 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对22例Ⅲ一Ⅳ期皮肤T细胞淋巴 瘤(蕈样肉芽肿病和Sezary综合征)患者静脉输注阿伦珠12 周,结果显示阿伦珠具有非常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55%。 其中,红皮病患者总有效率达69%,片状斑或皮肤肿瘤患者 达40%"J。阿伦珠单抗联合其他药物、化疗等治疗肿瘤具有
万方数据
64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es
2008年第29卷第1期
贝伐单抗的最新研究结果,采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顺 铂一线治疗转移性胃癌或者胃食管连接部腺癌的患者,治疗 的不良反应除了原有伊立替康和顺铂引起的肾髓抑制、胃肠 道反应等,还有贝伐单抗造成的不良反应包括栓塞性疾病、 胃穿孔等。
100078,China;3.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lO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qing 100029,China)
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 定簇的抗体。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 隆抗体(McAb),简称单抗。第一代单抗由Koehler和Milstein 于1975年制备,它来源于小鼠的B细胞杂交瘤,但人体免疫 系统可以识别鼠源性单抗,因此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982年,levy制备了一个针对B淋巴瘤患者瘤细胞的单抗, 取得很好效果。随后开始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人源或 人源化的单抗以及嵌合型的单抗,人.鼠杂交瘤的构建方法 是1984年报道的,并于1987年进行了首次临床试验,1986年 美国FDA批准抗CD3单抗OKT3用于抗移殖排斥反应。1995 年17.1A鼠单抗在欧洲上市用于治疗大肠癌。单克隆抗体 作为诊断试剂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如:快速乙肝表面抗原酶 标诊断试剂盒、对肿瘤的诊断和检测试剂等。近年来单抗治 疗药物迅速发展,一些已经被应用于临床。下面就单克隆抗 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分类 单抗药物一般分为:治疗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单抗药 剂、抗肿瘤单抗偶联物、治疗其他疾病的单抗。单抗药剂针 对的靶点通常为细胞表面的疾病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 如:最早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的单抗药物利妥昔单 抗;抗肿瘤单抗偶联物,或称免疫偶联物(Immunoconjugate),
万方数据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Mne舱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_rmaceutic8 2008年第29卷第1期
63
表1近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5个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Tab 1 Cancer-therapeutic monoclonal antibody
dnl伊approved by FDA of USA recenⅡy
摘要: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城的一个重要 方面,由于单克隆抗体药物专一性强、疗效显著,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熟点药物之一。此文就单抗药物的分类、 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存在的不足作了概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药物;抗肿瘤;靶向;联用 中图分类号:R9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678(2008)01.0062—03
Research progress of monoclonal antibody dru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