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海 关 古 城导游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关古城景区导游词

【古城概况】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开国元勋徐达在此建关设卫,留下了这座长城军事重镇,历史文化名城,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京师门户,与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三大名关,在长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海关城是明万里长城上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占地面积126公顷,主要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以及卫城、哨城等组成,城中心建有钟鼓楼,城内东、西、南、北“十”字相交的四条大街与四门相通,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严密的城防建筑风格,体现着博大精深的长城军事文化,同时也汇集了大江南北、关内关外的多种民俗风情。

2003年,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全面启动,作为河北省一号文化工程、国家文物局的重点修复项目,牵动着14万关城百姓和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心。按照“再现明清历史风貌,改善百姓生活环境,打造旅游文化名城”的古城保护开发原则,五年来,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果。迎恩楼、望洋楼、钟鼓楼、兵部分司、大悲院等标志性文物的复建、6000延长米长城本体的修复、四条大街街景整治的顺利进行,使古城明清历史风貌基本再现,2008年的7月22日山海关古城正式开城,喜迎四方游客。

为宣传推介古城开发的整体形象,现在的古城景区以天下第一关为中心,以6000延长米长城为主线,形成山海关古城旅游发展新格

局。主要包括:第一关箭楼、迎恩楼、望洋楼、大悲院、兵部分司、钟鼓楼、明清街巷、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瑞莲阁公园、一关广场等景观和原辽西省山海关市政府旧址、田中玉公馆、詹荣府、镇远镖局、山西会馆、四野临时指挥部、绸缎庄等多处体现古城内历史文化节点的保留建筑。

【明清街巷】

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一股浓郁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这里,每一块斑驳的青砖、每一个深沉的垛口、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隽刻着历史的印痕,走进它,就是在走进历史,就是在感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伟大。也许,您已为古城墙的伟岸恢宏所震撼,也许您已为古城历史的悠远厚重所折服,山海关古城,三步一个景观,五步一个故事,有着读不完的精彩,既是一轴风景长卷,更是一条历史文化长廊。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它的名称源自明初大将军徐达扼辽蓟之咽喉,依山阻海建关设卫而得。它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了。由于其地处要隘,形势险峻,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固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美誉,与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为“三大名关”。

瑞莲阁公园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这一池碧水,湖水清澈见底,上万条色彩斑澜的锦鲤温顺如训,闻人声而至,见人影而聚,婀娜多姿,活泼可爱,这便是瑞莲阁公园的一角。瑞莲阁公园是1999年3月经政府集资根据《临榆县志》的记载而重新修复的。修复后的瑞莲阁公园形成了以辽海咽喉桥为界的南湖、北湖4个水面,建成了垂柳轩、游船码头、醉荷轩、曲院风荷4个亭榭,置身于

弯转的甬路,漫步在亭台楼榭之中,泛舟于碧波荡漾的湖面,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意境您可以细细体味。

瑞莲阁公园的雏形是东护城河,因明万历十二年(1584)修东罗城而逐渐荒弃,后于民国14年(1925)在邑人临榆县参事孙国钧(字荫桥)的倡导下,集资兴办一公园,取名瑞莲阁公园。当时公园建成以后,不仅本地人喜欢到这里纳凉赏月,过往的商旅、行人走到这里,也要到这里喝茶歇息,以解除旅途的疲劳,我们也不妨在此小憩一会儿,留影拍照。

瓮城

眼前的城圈就是瓮城,原来四个城门之外均有这样的瓮城,现只有眼前的瓮城保留完整,周长317米,瓮城虽然规模不大,却有重要作用。一是对关城的保护作用。登临其上可环视四野,士卒昼夜注视城外动态,有警立即传报,敌人入侵靠近,可三面御敌于墙外,即使敌人进入瓮城,也可以将关门作为二道防线,以四墙为堡垒制敌于“瓮中之鳖”。二是从建筑上看,城外瓮城回护,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坚固,雄伟,充分表现了长城防御工程的特色。

瓮城的外围是罗城,“罗”是罗列、重叠的意思,即城外套城。罗城的前方高岗之上建有威远城,是山海关的前哨,就在此处,三百六十五年前,曾上演过改朝换代的重要一幕——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镇东楼

现在我们站在天下第一关城台之上,您是不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刚才,我们走过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叫“马道”,是古代将士骑马上阵的通道,人云:“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就请各位朋友随我一同顺着这条古道来领略一番关城的风光吧!站在

高高的城台之上,南可见朦朦胧胧的大海,北可望角山壮丽的长城雄姿,雄关横亘在北山南海之间,锁住咽喉,真可谓:“何处险如兹处险,一夫防似万夫防”。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关”箭楼,又称镇东楼,是山海关城的东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整个建筑规模雄伟,气势浩然,据《临榆县志》记载,明清之际曾多次维修,解放后又多次修缮,因而使这座历经600多年风雨及战火洗礼的建筑,仍傲然屹立于您的面前。

整个建筑分上下两层,下部为城台,呈长方形,长44米,宽30.4米,高11.75米,城台建筑敦实雄厚,中央有砖砌拱券门,以通内外,券门洞高7.5米,宽5.8米,原设有大门,可以开闭,城台之上的箭楼高13.7米,东西宽10.1米,南北长20米,北东南三面共有68孔箭窗,其建筑面积为198平方米,其建筑结构为歇山单檐顶,顶脊双吻对称,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妙趣横生,现此地已成为登高览胜的最佳场所,但在明清之际,由于此处地势险峻,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诗云:“城上危楼控朔庭,百蛮朝供往来经,八窗虚敞堪延月,重槛高寒可摘星,......”又有“十二危栏百尺长,倚天杰构镇边疆,海山南北环千里,城郭高低匝四旁,......太平时节登临好,暴客重门不用防。”这些诗句都充分说明山海关地势的险要。

在箭楼之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天下第一关”巨匾,匾长5.9米,宽1.55米,其中“一”字一笔1.09米,繁写的“关”一竖1.45米,五个大字结构合理,精神贯通,与这座建筑浑然一体。在天下第一关城楼内外,一共有三块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匾为民国九年(1920)由杨宝清摹刻的,二楼内一块为清光绪五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