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
门诊部诊所标准
![门诊部诊所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11f62bc960590c69ec37636.png)
附件一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 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e47ad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b.png)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诊所和门诊部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设施,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设置标准。
下面是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地理位置选择:诊所和门诊部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方便患者就医。
地点应位于市区或居民区附近,距离公共交通站点或车站不远,以便患者能够轻松到达。
2.建筑规划和设计:诊所和门诊部建筑面积应满足日常诊疗和行政办公的需求。
建筑要符合当地建筑法规,具备基本的防火、防盗和安全设施。
室内空间宜分为不同区域,包括候诊区、办公区、医生诊室、检验室、药房等,各个区域应适应医疗工作流程。
3.人员配置和管理:门诊部和诊所应设有合格的医生和医疗技术人员,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
同时,需要有专门负责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
4.设备和器械:医疗机构需要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如检查仪器、治疗设备、监测设备等。
设备要经过合格的验收和日常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并提供准确的结果。
5.诊疗流程和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和执行科学的诊疗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按照规范操作和管理患者。
包括患者挂号、候诊、就诊、报告领取等各个环节,要规范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6.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监控。
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质量检查和医疗事故报告等,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7.卫生与环境管理: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卫生与环境管理标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医疗机构内外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8.药品和医疗耗材管理: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合理的药品和医疗耗材采购、配送、储存和使用管理制度。
药品和医疗耗材要有合法有效的购进渠道,并进行有效的追踪和管理,确保药品和医疗耗材的品质和安全。
9.应急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应急预案和责任分工。
诊所基本标准(2023年版)
![诊所基本标准(2023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d30a3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8.png)
附录1诊所基本标准(2023年版)普通诊所一、诊疗科目诊疗科目应当与注册于该诊所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相一致。
二、人员(一)诊所从业人员需身体健康,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二)每一诊疗科目下至少有1名医师经注册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满五年。
(S)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
(四)设医技科室的,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处置室。
(三)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充分满足诊疗科目医疗需求。
其中治疗室、处置室的使用面积均不少于10平方米;如设观察室,其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一)基本设备。
诊桌、诊椅、诊察床/诊察凳、方盘、纱布罐、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药品柜、紫外线消毒灯、污物桶、高压灭菌设备、处置台等。
(二)急救设备。
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等。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其中,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消毒供应等与其他医疗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协议、由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可不配备相关设备。
五、具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诊所人员岗位职责。
六、具备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与所在地诊所信息化监管平台对接。
七、医疗美容诊所在符合上述标准基础上,还应当符合《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
口腔诊所一、诊疗科目诊疗科目应当与注册于该诊所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相一致。
二、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设口腔综合治疗台1台。
二、人贝诊所从业人员需身体健康,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一)医师。
1.至少有1名医师取得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满五年。
2.每增设2台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增加1名口腔医师。
3.设4台以上口腔综合治疗台的,至少有1名具有口腔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二)护士。
1.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
2.每增加3台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增加1名注册护±。
中医诊所及门诊部设置标准
![中医诊所及门诊部设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6bad9bbb14e852458fb57dd.png)
三、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四、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五、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西医结合诊所
一、科室设置:至少设诊室、处置室、治疗室。
二、人员:
(一)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医师;
(二)至少有1名护士。
三、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
诊察床诊察凳药柜血压计压舌板高压灭菌设备方盘洗手盆诊察桌
处置台听诊器诊槌注射器紫外线灯纱布罐往诊包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处置室、注射室、消毒供应室。
中医药治疗率是指针对主病、主证以中医进行治疗的病人数占全部收治病人数的百分比。中医治疗率是衡量医院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指标。
中医诊所
中医诊所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人员:
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中医师。经批准设置中药饮片和成药柜的,须配备具有中药士以上职称的人员共同执业。
(三)至少有2名护士、1名中药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三、房屋:
国家卫生健康委 诊所的基本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 诊所的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d0140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6.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诊所的基本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诊所的基本标准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不断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的也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诊所的基本标准,以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国家卫生健康委对诊所的基本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探讨如何更好地落实和执行这些标准。
一、诊所的基本标准概述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诊所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诊所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要求:包括诊室、候诊区、医疗设备等。
2. 人员素质和数量要求: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的资质和数量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3. 医疗服务内容要求:诊所应当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
4. 医疗质量管理要求:诊所应当建立和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这些基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诊所的建设和运营,提高诊所的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标准的执行情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区的诊所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施陈旧、医疗器械不完善、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诊所的服务质量,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应当加强对诊所的监管力度,加大巡查和整改力度,确保基本标准的执行到位。
三、个人观点和建议在我看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对诊所的基本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更好地落实和执行这些标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对诊所的监管力度:加大巡查频次,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2. 提高医务人员的培训水平:加强对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准。
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诊所,提高医疗资源的供给。
总结回顾:通过对国家卫生健康委诊所的基本标准进行全面评估,我们了解到这些标准的重要性,并发现了一些当前诊所存在的问题。
诊所基本标准
![诊所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d123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3.png)
诊所基本标准
本文档旨在确立诊所的基本标准,以确保诊所的运营符合业界规范,并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诊所应遵守的基本标准:
1. 人员配备
- 诊所应雇佣足够的合格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助理人员。
- 所有医护人员都应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并接受定期的继续教育培训。
2. 设备与设施
- 诊所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设施,以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 所有设备应经过定期维护和检修,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卫生管控
- 诊所应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卫生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消毒、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控。
- 所有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个人卫生惯,并佩戴适当的防护
用品。
4. 病历管理
- 诊所应建立有效的病历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病历记录准确、完整,且易于访问。
- 所有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病历记录,包括患者就诊
信息、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等。
5. 患者权益保护
- 诊所应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包括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
- 患者有权得到真实、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并了解自己的
治疗方案和费用明细。
6. 紧急事件应对
- 诊所应具备紧急事件应对能力,包括突发疾病或事故的处理、急救措施和转诊安排等。
- 所有医护人员应接受紧急事件处理的培训,并知晓应急流程
和联系方式。
以上是诊所基本标准的简要概述,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
为详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以确保诊所的运营与管理达到
最佳水平。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b36db8576a20029bc642d0b.png)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作者:————————————————————————————————日期: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ﻫ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ﻫ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ﻫ(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ﻫ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ﻫ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ﻫ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ﻫ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ﻫ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ﻫ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ﻫ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ﻫ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ﻫ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 超诊断仪。
中医诊所及门诊部设置标准
![中医诊所及门诊部设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072b0daaaea998fcd220ea3.png)
中医门诊部中医门诊部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临床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处置室等与门诊部功能相适应的医技科室.二、人员:(一)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二)至少有4名中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三)至少有2名护士、1名中药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中医药治疗率是指针对主病、主证以中医进行治疗的病人数占全部收治病人数的百分比。
中医治疗率是衡量医院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指标。
中医诊所中医诊所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人员: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中医师。
经批准设置中药饮片和成药柜的,须配备具有中药士以上职称的人员共同执业.二、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三、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四、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五、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西医结合诊所一、科室设置:至少设诊室、处置室、治疗室.二、人员:(一)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医师;(二)至少有1名护士.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一)基本设备:诊察床诊察凳药柜血压计压舌板高压灭菌设备方盘洗手盆诊察桌处置台听诊器诊槌注射器紫外线灯纱布罐往诊包(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
![门诊部的设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14fc39fab069dc51220138.png)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50a2a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a.png)
门诊部和诊所是医疗机构中提供非住院医疗服务的单位。
虽然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和机构而异,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门诊部和诊所的基本标准:
1. 设施和环境:门诊部和诊所应具备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
包括适当的室内空气质量、良好的照明和通风系统,以及满足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的无障碍设施。
2. 资质与执业许可:门诊部和诊所应当具备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相关专业医疗人员的执业许可证,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性和专业性。
3. 医疗设备和设施:门诊部和诊所应根据其提供的医疗服务,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设施,保证能够提供基本的诊断、治疗和急救服务。
4. 卫生控制与感染预防:门诊部和诊所应制定卫生控制和感染预防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医疗废物的处理、手卫生、器械消毒和灭菌等。
5. 医疗文书和记录管理:门诊部和诊所应确保医疗文书和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包括病历、医嘱、诊断报告
等。
6. 应急准备与管理:门诊部和诊所应具备应急管理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或疾病暴发时能够有效应对。
7. 专业人员和培训:门诊部和诊所应拥有合格和经验丰富的医疗专业人员,并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请注意,具体的门诊部和诊所的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拥有组织的规模和特殊性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法规和医疗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操作规程。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doc-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doc-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https://img.taocdn.com/s3/m/01813b1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d.png)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doc-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附件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门诊部综合门诊部、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 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 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 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三)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人员㈠至少有7 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 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 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 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 1 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 光室不少于60 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 平方米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 、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 、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 。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X 光室:X 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哪些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21f00a9e45c3b3566ec8b51.png)
Actually it is just in an idea when feel oneself can achieve and cannot achiev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哪些导读: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1、门诊部基本标准。
2、西医诊所基本标准。
3、中医诊所基本标准。
4、中西医结合诊所。
5、口腔诊所。
具体分析内容看文章。
一、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包括哪些(一)门诊部基本标准:1、科室设置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为选设科室。
②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2、人员:①负责人必须具备执业医疗资格;②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其中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③至少有5名执业护士,其中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④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3、房屋:①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②每室必须独立并配备紫外线灯。
4、设备:应配备有基本设备及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5、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
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并成册可用。
6、注册资金到位。
(二)西医诊所基本标准:1、设置人、主要负责人必须为同一人并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2、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
3、人员:1名执业医师、1名执业护士。
4、房屋:①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②每室必须独立,并配备紫外线灯。
5、设备:应配备有基本设备及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6、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
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制定防范医学|教育网整理、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并成册可用。
7、注册资金到位。
(三)中医诊所基本标准:1、设置人、主要负责人必须为同一人并具备执业医师资格;2、人员:至少有1名中医执业医师、1名中药士以上职称人员;3、房屋:建筑面积不少40平方米;4、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5、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accc8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2.png)
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
诊所和门诊部是医疗服务机构中比较常见的设施,它们通常提供初级医疗服务和常见疾病的诊疗。
以下是一些通常的诊所和门诊部设置标准:
1. 地理位置:诊所和门诊部应该位于方便患者接近的地方,如社区、市中心或医疗中心附近。
2. 健康专业人员:诊所和门诊部应该有足够的医疗专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疗技师等,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诊断。
3. 医疗设备:诊所和门诊部应该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以支持基本的诊断和治疗,如血压计、体温计、血液检测设备等。
4. 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诊所和门诊部应该有一个有效的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以便管理患者的病历和医疗信息。
5. 通信设施:诊所和门诊部应该有电话和互联网连接,以便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协同和转诊。
6. 医疗咨询和教育:诊所和门诊部应该提供医疗咨询和教育服务,以帮助患者增加健康知识和管理疾病。
这些是一些通常的设置标准,实际上各地的标准及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具体的诊所和门诊部的设置要遵循当地的法规和医疗服务标准。
门诊部标准
![门诊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9469b2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6.png)
门诊部标准———————————————————————————————— 作者:———————————————————————————————— 日期:ﻩ综合门诊部标准一、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一)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二)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医师;(三)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四)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一)基本设备: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电图机、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仪、恒温箱、电冰箱、X光机、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B超、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普通专科门诊部一、科室设置:(一)至少设有1个一级科目或2个二级科目或4个以上二级科目以下的专业科室;(二)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处置室、治疗室、消毒供应室。
二、人员:(一)至少有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二)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医师;(三)至少有5名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四)医技科室有具有士以上技术职称的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一)基本设备:氧气瓶、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电动吸引器、洗胃机、心电图机、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恒温箱、电冰箱、X光机、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关于门诊部、诊所设置的建设标准
![关于门诊部、诊所设置的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5f319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1.png)
关于门诊部、诊所设置的建设标准在医疗服务领域,门诊部和诊所是广受欢迎的医疗机构类型。
它们向患者提供基本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同时也是医生在社区级别接触患者的主要场所。
门诊部和诊所的建设标准是医院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专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标准不仅影响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还涉及到卫生环境、医疗质量、设备和技术等方面。
门诊部和诊所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门诊部和诊所的定义。
根据现行行业管理规定,门诊部属于医院的二级医疗机构或以上机构,主要提供门诊诊疗服务、药物配送和常见疾病筛查等服务,具有开展常见内、外科手术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诊所则是附属于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等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传染病等诊治、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
门诊部和诊所的基本要求在建设门诊部和诊所时,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结构必须符合工程安全规定,在承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时能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
2.卫生环境要求:医疗机构的卫生环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
门诊部和诊所必须按照卫生和环保要求,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管理。
3.医疗设备齐全:满足医疗卫生行业标准所要求的医疗设施设备齐全,并且要能够满足实际医疗服务需要。
4.医务人员队伍稳定: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必须拥有相应的执业证书和从业经验,要求医务人员按照排班制度,确保医务人员的稳定性、规范性。
门诊部和诊所的分类门诊部和诊所可以按照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规模、服务形式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1.服务对象不同:门诊部和诊所可以为个人服务或企业团体服务等不同服务对象。
2.服务项目不同:门诊部和诊所可以以不同专业临床为服务项目,例如中医、西医、妇科、儿科、口腔科等专业。
3.服务规模不同:门诊部和诊所可以按照服务覆盖范围、开展服务的科普、人员配置等进行划分。
门诊部和诊所的建设标准门诊部和诊所的建设标准是根据实际建筑和医疗服务需求制定的规范,主要包括建设面积、基本设施、医疗设备、医务人员等:建筑面积建设面积应根据服务规模,按需确定建筑面积要求,医疗场所有应满足国家所有有关标准。
门诊部,诊所,设置标准
![门诊部,诊所,设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3faa5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9.png)
门诊部,诊所,设置标准
门诊部和诊所的设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室设置:门诊部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包括急诊室、内科、外科等必设科室,以及妇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选设科室。
诊所则需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处置室等基本科室。
2. 人员配置:门诊部和诊所的人员配置需满足一定要求。
门诊部需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其中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诊所则至少需有1名注册护士。
此外,医技科室需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3. 房屋要求:门诊部和诊所的建筑面积均不少于400平方米,每室必须独立并配备紫外线灯。
诊室、治疗室、处置室等科室应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治疗室、处置室的使用面积均不少于10平方米,如设观察室,其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4. 设备配置:门诊部和诊所均需配备基本设备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基本设备包括诊桌、诊椅、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药品柜、紫外线消毒灯等。
急救设备包括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等。
此外,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合同,由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可不配备化验室和消毒供应室设备。
5. 规章制度:门诊部和诊所均需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
6. 注册资金:门诊部的注册资金需到位。
以上是门诊部和诊所的设置标准,具体设置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医疗机构等级而有所不同。
在设置门诊部或诊所时,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以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门诊部基本标准
![门诊部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d39f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5.png)
门诊部基本标准一、科室设置1.门诊部应设置候诊区、诊疗区、输液区、取药区、行政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
2.根据需要可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检验室、影像室、中西药房等辅助功能区域。
二、人员资质1.门诊部应配备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生,其数量和资质应与门诊部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2.门诊部应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3.门诊部应配备药剂人员,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4.门诊部应配备清洁工作人员,负责门诊部的环境卫生工作。
三、诊疗设备1.门诊部应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如诊察床、诊察锤、血压计、听诊器、心电图机等。
2.根据业务需求,门诊部可配备相应的检查设备,如B超、X光机、CT等。
3.门诊部应定期对诊疗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药品管理1.门诊部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门诊部应配备合格的药品储存设施和设备,确保药品的储存条件符合规定。
3.门诊部应配备合格的药品检验设备和人员,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和管理。
4.门诊部应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和盘点,确保药品的库存和使用的规范和安全。
五、医疗废物处理1.门诊部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
2.门诊部应配备合格的医疗废物储存和处理设施,确保医疗废物的储存和处理符合规定。
3.门诊部应对医疗废物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处理安全和合规。
六、规章制度1.门诊部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医生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药剂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
2.规章制度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门诊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门诊部应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规章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七、环境卫生1.门诊部应保持环境整洁、美观,空气清新,设施设备摆放有序。
2.门诊部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符合规定。
3.门诊部应配备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和设备,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管理。
最新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
![最新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2e12990029bd64793e2c32.png)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2009年07月29日来源:卫生部网站【大中小】为加强对门诊部和诊所的管理,提高门诊部和诊所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日前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对门诊部和诊所的基本标准进行了修订。
标签:基本标准门诊部诊所寻医问药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 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㈢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
普通诊所基本标准
![普通诊所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d4f1d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f.png)
普通诊所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机构,需要符合一定的基本标准,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以下是普通诊所的基本标准:
1. 合法资质:普通诊所应当具备合法的经营许可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注册登记,并遵守医疗机构管理的相关规定。
2. 场所条件:诊所的场所应符合卫生要求,包括通风良好、明亮干净、无污染等,同时应具备基本的医疗设施和设备,如诊室、候诊区、医护人员办公区等。
3. 医疗设备:诊所应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医药储藏设施等,确保能够进行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医疗人员:诊所应当有具有相应资质和执业证书的医生和护士,医务人员应当熟悉相关医疗知识和技术,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急救处理。
5. 医疗服务:诊所应提供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服务,能够进行基本的医疗处置和药物治疗,并能够引导患者
进行必要的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
6. 医疗质量管理:诊所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工作流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7. 医疗卫生信息管理:诊所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患者档案管理、医疗记录管理、医疗数据统计分析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8. 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诊所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医疗事故应急处理、火灾逃生演练、医疗废物处理等,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是普通诊所的基本标准,诊所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部、诊所基本标准2009年07月29日来源:卫生部网站【大中小】为加强对门诊部和诊所的管理,提高门诊部和诊所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日前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对门诊部和诊所的基本标准进行了修订。
标签:基本标准门诊部诊所寻医问药门诊部综合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
急诊室、内科、外科为必设科室,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等为选设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诊疗科目和工作需要,选设B 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等相应的医技科室以及病案资料室。
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㈢其他开展手术项目的需增设手术室、换药室、抢救室。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留观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7名执业医师,必设科室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㈡其它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8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如下:1、X光室不少于60平方米(包括放射检查、洗片室、放射诊断室等)。
2、观察室每个单元不少于16平方米。
3、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手术室(间)不少于20 平方米。
(根据设置手术间数,区域面积依级递增)。
4、各科专业诊室独立设置,每室不少于10 平方米。
5、消毒供应室、化验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不少于15 平方米。
6、各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检查室等)不少于15 平方米。
㈣设口腔科的,每牙科综合治疗椅净使用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㈤公用面积不少于总使用面积的15%.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心电图机、B超诊断仪。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
急诊室: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洗胃机、心脏体外起搏器。
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设备、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药房: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
㈢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范。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普通专科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设有一个一级诊疗科目或2个以上二级诊疗科目的专业科室。
㈡医技科室必设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
根据开设的科目,可选设B超室、心电图等检查室、门诊手术室、换药室。
每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
二、人员㈠至少有3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一名医师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㈡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5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3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净使用面积、公用面积及重点部门的卫生学要求同综合门诊部。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氧气瓶。
㈡科室设备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设备、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药房: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㈢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范。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医疗美容门诊部一、科室设置㈠临床科室必设医疗美容咨询室、美容外科,可设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美容中医科、麻醉科。
㈡医技科室必设手术室、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根据开设的科目,可选设B超室、心电图等检查室。
每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均需单设检查室(医学检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做要求)。
二、人员㈠至少有6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主诊医师。
㈡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备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1、具有五年以上同一执业范围工作经历;2、具有与专科对应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㈢至少有5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㈣每个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400 平方米。
每室必须独立,各室设置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其中各室使用面积、净使用面积、公用面积及重点部门的卫生学要求同综合门诊部。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桌、诊椅、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氧气瓶、抢救车、雾化吸入器、无影灯。
㈡科室设备美容外科: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体外除颤器、麻醉机、自动血压监测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双极电凝器。
美容牙科:超声波洁牙机、光固化机、牙髓活力测定仪、牙齿漂白治疗仪、高频电刀治疗仪、比色仪、口腔内窥镜、X光牙片机、口腔全景X光机、牙科种植机、清洗设备、牙科高压蒸汽灭菌设备。
美容皮肤科:离子喷雾器、激光治疗仪(包括激光色素病治疗仪、激光血管病治疗仪、激光脱毛仪、激光除皱仪)、光子治疗仪、射频治疗仪、电离子治疗仪或微波治疗仪或高频电治疗仪或超高频电治疗仪中具备一种以上、液氮冷冻治疗仪、皮肤磨削机、文眉机、超声波美容治疗仪。
X光室:X线机化验室: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恒温箱、电冰箱、紫外线消毒灯、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设备、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药房: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范。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口腔门诊部一、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设有口腔综合治疗台10台。
二、科室设置:(一)能开展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儿童口腔病、口腔粘膜病、口腔外科、口腔修复以及口腔预防保健等专业的诊治工作。
至少应当分设两个专业科室,其他可分设专业组。
(二)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其他口腔诊疗项目(口腔正畸、口腔种植等专业)。
(三)有与上述诊疗项目相适应的放射、化验、药剂、消毒供应等设施和条件(药剂与化验有统一安排的可不要求)。
三、人员:(一)人员与口腔综合治疗台配置每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医师至少有5名取得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口腔医师,有与所开展诊疗项目相符合的口腔主治医师。
医生与口腔辅助治疗人员之比不低于1:1.5。
(三)其他至少有5名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
从事放射、消毒工作的人员应当符合相关资质要求。
所有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关资质要求。
四、房屋:(一)每口腔综合治疗台建筑面积不少于30m。
(二)诊室每口腔综合治疗台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m。
(三)其他消毒室应当独立设置并符合有关要求。
X线机房应当独立设置并符合有关要求。
开展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口腔诊疗项目应当符合有关专业对房屋的设置要求。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X线牙片机、曲面体层X线机、光固化灯、超声洁治器、空气消毒器材、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设施、急救设施及药品(二)单元设备/每口腔综合治疗台:牙科治疗椅(附手术灯1个、痰盂1个、器械盘1个)、1台高速和低速牙科切割装置、1套吸唾装置、1套三用喷枪、1支医师座椅、1个病历书写桌、1张口腔检查器械、1套诊疗器械,符合一人一用一消毒配置。
(三)其他设备有与开展诊疗项目相适应的其他设施。
六、管理内容(一)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二)医疗质量监控制度(三)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四)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五)中华口腔医学会制定的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口腔诊疗指南/口腔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七)传染病管理制度(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九)放射诊疗管理制度(十)医疗价格公示及告知制度(十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十二)义齿加工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工商行政部门管理要求七、注册资金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诊所一、科室设置㈠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消毒室。
㈡可选设化验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药房。
㈢开展简单局麻手术项目的还需设手术室、换药室。
二、人员㈠至少有1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身体健康的执业医师。
㈡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㈢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80 平方米。
每增设一个诊疗科目增加10平方米。
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其中各室使用面积:1、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均不少于10 平方米;2、观察室不少于15平方米。
3、化验室、B超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换药室均不少于10平方米;4、手术区域不少于40 平方米,其中手术室(间)不少于20平方米。
5、消毒室不少于4平方米。
四、设备㈠基本设备诊察床、诊察桌、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药品柜、血压计、吸引器、出诊箱、紫外线消毒灯、体温计、污物桶、高压灭菌设备、压舌板、处置台、注射器。
㈡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范。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口腔诊所基本标准一、口腔综合治疗台:口腔综合治疗台1-9台。
二、科室设置:(一)能开展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儿童口腔病、口腔粘膜病、口腔外科、口腔修复以及口腔预防保健等专业的一般性诊疗项目。
(二)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其他口腔诊疗项目(口腔正畸、口腔种植等专业)。
(三)有与上述诊疗项目相适应的放射、消毒供应等设施和条件……三、人员:(一)人员与口腔综合治疗台配置一台口腔综合治疗台,人员配备不少于2人;两台口腔综合治疗台,人员配备不少于3人;三台口腔综合治疗台,人员配备不少于5人。
(二)医师至少有1名取得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口腔医师。
每增设两台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增加1名口腔医师。
具备4台口腔综合治疗台的,至少有1名口腔主治医师。
有与所开展诊疗项目相符合的相关专业口腔医师。
口腔综合治疗台超过4台的,每口腔综合治疗台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