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常见的安全标志2. 我国的气候特点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动物的生命周期5. 水的性质与用途6. 空气的力量7.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8. 光的反射与折射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特点、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声音与光的传播等概念。

2. 教学重点:安全标志的认识、水的性质与用途、空气的力量、声音与光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安全标志卡片、气候图、植物生长模型、动物生命周期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安全标志,引发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图片、实例进行生动讲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 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在校园内看到的安全标志,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描述我国的一种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

(3)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4)画出一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图。

(5)实验:探究水的性质与用途。

(6)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7)思考:声音和光是如何传播的?答案:(1)如:禁止通行、当心触电等,作用:保障师生安全。

(2)如:四季分明,影响: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如: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

(4)如:蝴蝶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24篇】

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24篇】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一、说教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

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

教材中用小鼠标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水之外的其它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如酒精、汽油等。

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练习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此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往中年级过渡期,他们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涉及章节如下:1. 科学探究方法:第1章至第3章,详细内容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方法。

2. 生命世界:第4章至第6章,详细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人体等生命现象。

3. 物质世界:第7章至第9章,详细内容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性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调查能力。

2. 认识生命世界,了解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命世界的复杂性和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方法的掌握,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故事、问题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晰展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

3. 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特点,并画出植物结构图。

(2)调查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分析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相关书籍、网站、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动物的特征、动物的行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天气的变化、气候的特点、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 第四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水的存在形式、水的循环、水的重要性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植物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水的重要性、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模型、天气和气候图片、水循环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具和学具进行演示和操作。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辅助板书:展示植物、动物、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2)描述你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分析原因。

2. 答案:(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

(3)天气变化记录: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开展天气和气候的观察活动,了解身边的气候变化。

(3)进行水资源调查,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第二章《动物和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4. 第四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学习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6. 第六章《声音和光》:探究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科学素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声音、光等。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

2. 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3. 结构:合理布局,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和三种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画出力的示意图,并解释力的作用。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进行科学探究。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面。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2. 《动物的生活》常见动物的特点动物的运动动物的适应性3. 《身边的材料》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材料的再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运动方式及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3.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方式、材料的分类。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点、材料的再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各种材料样品。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动物园为例,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性。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以具体的动物为例,讲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性。

通过分类游戏,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的生长过程图。

观察周围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进行记录。

收集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特点描述。

4.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方式和材料的分类。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光合作用:吸收阳光、水分、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有机物2. 动物的特点与运动方式特点:形态、生活习性、适应性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游泳等3. 材料的分类与特点分类:金属、塑料、纸质、玻璃等特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可塑性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光合作用。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教学内容涉及第一章《我们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主题为“认识我们身体”与“骨骼与肌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己身体结构,知道人体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2. 使学生掌握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解它们在身体运动中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骨骼模型、肌肉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同学们观察人体模型,引导他们说出身体各部位名称。

(2)通过提问方式,解学生对身体各部位功能解。

2. 例题讲解(1)讲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让学生解它们在身体运动中作用。

(2)通过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直观展示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我们骨骼和肌肉。

(2)进行身体部位连线游戏,巩固学生对身体部位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身体部位及功能2. 骨骼与肌肉关系3. 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身体部位,并标注出各部位功能。

答案:学生作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题目:思考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骨骼与肌肉,写一篇小短文。

答案:学生短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对身体部位、骨骼与肌肉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通过课外阅读、网络查询等方式,解更多关于身体保健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是确保教学效果关键。

在本教案中,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是教学难点,而认识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则是教学重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三节《大树和小草》。

2、教材分析本节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三节的《大树和小草》,是小学生刚接触《科学》的前端部分。

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初步的了解到了植物的一些初步特征,但还是不透彻。

学习本节内容,可使学生对观察、分类的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梳理,为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伴有许多图片,简洁易懂的文字,这些内容是学生建立对静态的多种事物进行分类观察的意识以及逐步形成具有分类的能力并养成分类的习惯。

本节课是以观察、比较为主,适合学生初步进入科学课堂、初步认识自然的一般步骤。

通过学生观察、对比、分类实验,逐步的'了解到大树与小草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初步认识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概念以及较浅特征区别。

二、说学生1、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是很懵懂,形象的意识占主导作用,抽象的意识还模糊,但是思维很活跃,通常思考不是很全面,但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强烈,易被新事物吸引,老师应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习得更多知识、能力。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认识到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了解大树与小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能记录小草与大树的特征,比较小草与大树的不同。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狗尾草若干、榆树枝;学生准备:白纸、四、教学重点: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难点:学会对小草进行详细的观察。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小草和大树,学生对直观事物比较敏感,对它们充满好奇,有意识的驱使自己去学习;观察法:通过对植物的直接观察,使学生可以从“想象回忆”转变到可见的有据可循的学习方式上来,便于学生更快更好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区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静态与颜色美丽的事物很新鲜,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加以有教师从旁指导,更加喜欢学习;谈论法: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们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使学生们的思想从只局限于自己,到有意识的交流意见得出理性结论习惯的转变,每个人看同一个问题的思维不是完全相同,因此,听听别人的意见和结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开扩。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世界,内容涉及物质的性质、分类和变化;2. 第二章:力的作用,内容涉及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和相互关系;3. 第三章:热现象,内容涉及温度的测量、热传递和热能的转化;4. 第四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5. 第五章:光现象,内容涉及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使学生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对热现象的认识,能够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温度,了解热传递和热能转化;4. 引导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能够辨别不同声音的特性;5. 让学生了解光现象的基本知识,能够解释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力的作用效果、热传递和热能转化、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折射;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力的定义和相互关系、温度计的使用、声音的特性、光的反射和折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物质变化实验、力的作用实验、温度计、声音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等);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融化、气球爆炸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力的作用的兴趣;2. 知识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物质性质、分类、力的定义、作用效果、热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现象等知识;3. 实验演示:进行物质变化实验、力的作用实验、温度计使用实验、声音实验、光学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知识;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它们的功能。

2. 第2章《动物与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区分不同类型的动植物。

3. 第3章《天气与气候》: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基本气象现象。

4. 第4章《电与磁》:探索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学习简单电路和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与磁章节的电路连接和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人体的器官功能、动植物分类、天气变化及电与磁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写出章节名称。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

3. 图表:绘制相关结构图、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画出简单电路图,并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3)描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图表;7.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认识植物;3. 水的性质;4. 空气的力量;5. 声音的奥秘;6. 光的传播;7. 交通安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了解植物、水、空气、声音、光等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水的性质、空气的力量、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显微镜、烧杯、滴管、气球、音叉、激光笔等;2. 学具:学生实验盒、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植物生长、演示水的性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相关知识点,如科学探究方法、植物的生长等;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4. 随堂练习:设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探究水的性质、声音的传播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新课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2. 板书布局:左侧展示教学内容,右侧展示相关图片、公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2)实验:比较软水和硬水的性质;(3)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答案:(1)植物的生长特点: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生长发育等;(2)软水和硬水的性质:软水泡沫多,硬水泡沫少;(3)声音传播: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的传播现象、交通安全问题等。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专业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专业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专业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奥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与分类2. 磁铁的魔力磁铁的性质与分类磁铁的应用与磁力线3. 光的奇妙世界光的传播与反射镜子的种类与成像原理4.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磁铁、光和植物的生长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磁铁的性质与应用、光的传播与反射、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磁铁、各种镜子、植物样本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声音:播放不同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磁铁: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光:利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

植物: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声音: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磁铁:讲解磁铁的性质、分类和应用。

光:讲解光的传播、反射和镜子的成像原理。

植物:介绍植物的结构、功能以及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

声音:如何分辨不同声音的来源?磁铁:如何利用磁铁的性质进行分类?光:如何理解光的反射现象?植物:如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2. 磁铁:磁铁的性质、分类、应用3. 光:光的传播、反射、镜子成像4. 植物:植物的结构、功能、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声音: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并描述其特征。

答案:如汽车喇叭声、鸟叫声等,描述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内容,涵盖了自然界、物体与材料、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四个模块。

具体章节如下:1. 自然界:第一章《多样的生物》,第二章《植物的生长》;2. 物体与材料:第三章《物体的运动》,第四章《材料的特点》;3. 生命世界:第五章《动物的生命周期》,第六章《人体的奥秘》;4. 地球与宇宙:第七章《地球上的水》,第八章《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然界、物体与材料、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四个模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以及实践操作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学习手册、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物体与材料、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2. 内容:用小号字体书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点、例题及答案等;3. 插图:适当添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插图,增强视觉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种自然界中的生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2)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物体的运动和材料的特点;(3)简述动物的生命周期和人体的奥秘;(4)举例说明地球上的水和宇宙的奥秘。

2. 答案:(1)略;(2)略;(3)略;(4)略。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第二章《动物与植物》: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探究生物的多样性。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现象,认识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4. 第四章《水与生命》:探讨水的重要性,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5. 第五章《力与运动》:学习力的概念,探索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6. 第六章《光与影子》:研究光的传播,了解影子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的概念、光的传播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如“我们的身体”、“力与运动”等。

2. 提纲: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3. 图表:用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展示抽象的科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简述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现象。

2. 答案:(1)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心脏负责输送血液,肺部负责呼吸,肝脏负责解毒等。

(2)力的概念及其应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如推、拉、提等。

新教科版三上科学 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上科学 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善后实验方法。

3.讨论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三、研讨: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2.学生观察水状态的各种图片。

它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3.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4.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5.教师小结: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四、课后拓展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我们课后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块一些?”应该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准备,完成实验。

好记号。

d.讨论补充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吸收热量固态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体积变小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通过思考、讨论,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将课堂中的观察所得与自然现象进行联系。

板书设计:冰融化了温度上升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发皿、三脚架很烫,不要触摸。

8. 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9. 研讨:(1)蒸发得到的白色颗粒是盐吗?有什么方法证明?(2)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与食盐颗粒比较,他们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4)分离后的水到哪里去了?设计意图:三、拓展出示木屑和铁屑混合物图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 第2章《生物与环境》: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第3章《物体的运动》: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现象,理解运动规律。

4. 第4章《力的作用》:了解力的概念,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及简单机械。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对生物、物体运动和力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概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主题。

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身边的生物,描述其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

(3)列举物体运动的现象,并分析其运动规律。

(4)解释力的概念,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2. 答案:(1)略。

(2)略。

(3)略。

(4)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关注科学热点问题,拓宽知识面。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尽性与深度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与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视觉吸引力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反馈机制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尽性与深度教学内容需涵盖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核心知识点,同时要注重对每个知识点的深入挖掘。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我们的生活与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2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与非生物2.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3. 第3章:植物的生长3.1 植物的结构3.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植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与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

植物的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

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

2. 新课导入:讲解第1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与科学的关系。

进行观察与发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通过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板书布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与非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种植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生物特点: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朋友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朋友的长处和不足。

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2. 植物的世界认识常见的植物及其特点。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动物的家园认识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大自然的力量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

了解力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学会保护动植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及生长过程。

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图片。

模型、标本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

出示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讲解植物的特点及生长条件。

以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例,讲解动物的特点及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特点。

小组合作,调查了解自然界中的力量,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关爱动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朋友:优点:善良、友善、乐于助人不足:自私、任性、斤斤计较2. 植物的世界:特点:光合作用、生长周期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结果3. 动物的家园:特点: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生活环境:水域、陆地、空中4. 大自然的力量:风力、水力、太阳能影响:生活、环境、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和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短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认识天气与气候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6. 地球上的水资源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认识天气与气候,学会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3. 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特点。

4. 了解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5.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6.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2. 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上的水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地球仪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观察天气变化、植物生长过程等。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主题: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如“认识天气与气候”、“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等。

2. 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3. 图表:利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记录表: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植物观察报告: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3)动物分类图:根据动物的特征,制作动物分类图。

2. 答案:(1)天气观察记录表:根据观察,分析天气变化规律,提出合理的生活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学生观察到盖有薄膜的杯子塑料薄膜上有水,水位下 降较少,而没有薄膜覆盖的水杯里水位下降较多时,很容易 想到水从杯子里“跑”到空气中去了。
提问: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用实验进行探究。将一只塑料盒倒扣 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两个实验一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蒸气 的特点,二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在实施 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如实验一中两个杯子 大小、形状一致,两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体现公平,提 醒学生做好标记,以便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现象。最后一个部 分是基于对水和水蒸气的理解,利用维恩图比较两者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气中,这是一种蒸发现象。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 此我们看不见水蒸发的过程。
教师引导:生活中有很多蒸发的现象,让我们用实验来 进行探究吧!
师生交流: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样的透明水杯,向两 个杯子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 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
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一)、聚焦 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 学生观察这个湿的字。 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现象?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教 师用湿抹布板书课题“水”,让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为 后续的探索活动埋下伏笔。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整 合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将话题引向水的形态。 (二)、探索 提问:水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你怎样解释这 种现象? 师生小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
本课的探究活动通过比较两个装有等量水的杯子(其中 一个有盖,另一个无盖),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水量的变 化,探讨水到底去哪儿了。课外拓展通过观察倒扣在地面一 段时间的透明塑料盒中的变化,研究水去哪儿了。引导学生 观察总结水蒸气的特点。进一步理解“物质能够从一种状态 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科学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 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 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 边。
以上是我对《 水到哪里去了》这节课的说课。
(三)、研讨 提问:在第一个实验中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 象,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 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 住了。 教师继续提问:在第二个实验中,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 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小水珠,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水蒸 气。 师生小结:确切地来说应该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 滴。 提问: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 吗? 师生小结: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没有 固定的形状。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等。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实验探究和观察比较展 开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 实验内容和相应知识点,适时引导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 进行归纳整理。 七、板书设计:
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
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 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 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 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心天气 2.认识气温计 3.测量气温 4.测量降水量 5.观测风 6.观察云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水 1. 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 《水到哪里去了》。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 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 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
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水去哪 儿了呢?通过让学生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 探究欲望,丰富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学生需要用实验证明 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
二、说学情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的作用很大,但 大部分学生较少注意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我们期待学生 关注并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水的问题。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说课稿
水 1.水到哪里去了 2.水沸腾了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6.加快溶解 7.混合与分离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空气 1.感受空气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3.压缩空气 4.空气有质量吗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6.我们来做 “热气球” 7.风的成因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科学态度目标 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
五、 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 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 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 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 下教学法: (1) 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 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 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 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 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 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