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溶出度分析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片剂溶出度是描述固体药物剂型中药物物质溶出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片剂的溶出度直接影响药效的达成,因此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保证片剂的良好溶出性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较多,本文将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物性质药物的性质是影响片剂溶出度的重要因素。
药物的疏水性越大,片剂的溶出度就越低。
而药物的亲水性较强,片剂的溶出度相应较高。
此外,药物的晶型也会影响片剂的溶出度。
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溶解性能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此,药物选择时应该考虑其化学性质,如疏水性、电荷、晶型等因素。
二、制剂工艺制剂工艺对片剂溶出度也有较大影响。
加工过程中,如果产生毛刺、疏松、空洞等缺陷,都会影响片剂的溶出度。
此外,制剂工艺影响片剂的压实度,良好的压实度有利于提高片剂溶出度。
制剂工艺中还包括选用的物理性质调节剂,如流体剂、胶体剂、表面活性剂等,它们的使用也会影响片剂的溶出速度。
三、溶出介质溶出介质是影响片剂溶出度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药物对不同溶出介质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有的药物对介质的pH值较为敏感,有的混合介质能够提高药物在介质中的溶解度。
同样的制剂在含溶出介质不同的环境中的溶出情况也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是提高片剂溶出度的重要措施。
四、片剂结构片剂的形态、松散度、压实度等片剂结构参数也会影响片剂的溶出度。
例如,丸剂溶出慢,而片剂溶出较快,这是因为丸剂内部结构规则性较差,导致溶解速度较慢。
另外,片剂的表面积也对溶出度有一定影响。
总之,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药物性质、制剂工艺、溶出介质、片剂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有助于制药企业针对不同的情况优化生产流程,最终提高制药效率,提高片剂质量。
片剂溶出度实验报告数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片剂溶出度实验报告数据篇一:片剂溶出度的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测定转篮法1.仪器装置中国药典收录的转篮法装置如图10—11所示。
(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篮体A由不锈钢丝网(丝径为0.254mm,孔径0.425mm)焊接而成,呈圆柱形,内径为20.2±0.1mm,上下两端都有金属边缘。
篮轴b的直径为9.4~10.1mm,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通气孔(孔径2.o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o。
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omm。
(2)操作容器为1000ml的圆底烧杯,内径为98~106mm,高160~175mm,烧杯上有一有机玻璃盖,盖上有2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另一孔供取样或测温度用。
为使操作容器保持恒温,应外套水浴,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0.5℃。
转篮底部离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2mm。
(3)电动机与篮轴相连,转速可任意调节在每分钟50~200转,稳速误差不超过±4%。
运动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不得晃动或振动。
(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6份供试品。
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离烧杯壁lomm处。
(5)转篮防腐涂料不得在测定用溶剂中溶蚀。
2.测定法除另有规定外,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剂900ml,注人每个操作容器内,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o.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
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min 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s内完成。
取续滤液,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片(个)的溶出量。
第三节溶出度测定法-page23.结果判断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
片剂溶出度标准
片剂溶出度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片剂溶出度标准是评价片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颗粒度、压制力、药物本身的性质、片剂制备工艺等。
以下是对这些因素的具体分析:
颗粒度:
颗粒度是对药物颗粒大小的描述,一般分为细颗粒、粗颗粒和颗粒粉末。
颗粒越细,表面积就越大,溶解也会更快,这会提高该药物片剂的溶出度。
粒度过粗则会导致药物溶解速度变慢。
压制力:
压制力是指在制作片剂的过程中,药物颗粒或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所受的压力。
压制力越小,则片剂中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也会减小,导致药物从片剂中释放的速度变慢。
反之就会影响药物的溶出度。
药物本身的性质:
药物本身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对片剂溶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具有高溶解度的药物通常更容易溶解,因此可以更快地溶出。
一些具有酸性或碱性的药物,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药物分子通常更容易游离,从而提高溶出度。
片剂制备工艺:
片剂制备工艺也是影响片剂溶出度的重要因素。
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溶剂、类型,制备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都会影响片剂的溶出度。
例如,使用高温和高压制取的药物片剂,通常会具有更快的溶出速度,而使用低温和低压制取的片剂,则可能具有更慢的溶出速度。
总之,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因素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优化片剂制备工艺,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治疗效果。
片剂溶出度分析(精选)
片剂溶出度分析(精选)片剂溶出度分析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其关键特性之一就是溶出度。
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片剂中的溶解速度,也是一种反映药物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
准确分析片剂的溶出度对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片剂溶出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二、原理与方法1. 原理片剂的溶出度分析是通过将片剂置于体外模拟溶液中,测定其主要成分的溶解速度来进行的。
常用的溶出度分析方法包括离体试验和体内试验。
离体试验是指将片剂置于溶液中,并通过旋转桨、流通系统或胃肠道模拟装置来模拟人体溶解环境。
体内试验则是通过动物实验来测定片剂在体内的溶出速度。
2. 方法(1)样品准备:从药房或生产车间中选择符合规定的片剂样品,并根据需要进行粉碎或压碎,以获得适合实验的颗粒大小。
(2)离体试验:选定适当的容器和模拟溶液,将样品置于溶液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如旋转桨或流通系统)来模拟溶解环境。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一定量的试液,用适当的方法测定药物的溶出度。
(3)体内试验: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将样品投入其体内。
在一定的时间点,取出动物胃肠道中的液体,采用适当的方法测定药物的溶出度。
三、实验要点1. 设定适当的实验条件:包括溶解介质的选择、温度、pH值等,这些条件应参考药物的特性和药物治疗的需要。
同时需遵守相应的法规和规定。
2. 样品的制备和处理:对于固体片剂,应注意将其粉碎或压碎为适宜的颗粒大小。
对于溶液片剂,需按照规定的剂量投入模拟溶液中。
3. 测定方法的选择: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溶解速度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4. 样品的测定时间点: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测定时间点,以保证溶出度分析的准确性。
通常测定时间点分为短时间段和长时间段,以全面了解药物的释放动力学。
5.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计算药物的溶出度曲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包括药物的性质、片剂的配方、制备工艺、储藏条件等方面。
在制剂工艺方面,包括压片压力、颗粒度、成型压力、溶剂含量等多种因素。
下面将就这些因素逐一进行分析。
药物的溶出度受到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药物的水溶性、晶体形态、溶解速度等都会对片剂的溶出度产生影响。
水溶性好的药物可以更快地溶解在体液中,从而更快地被吸收,发挥药效。
而晶体形态也会影响溶出度,晶体形态不佳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溶出速度较慢,降低药效。
在进行片剂制备时,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进行合理选择配方和工艺参数。
片剂的配方也是影响溶出度的关键因素。
配方中包括药物的种类、含量、填料、增溶剂等多种因素。
合理的配方可以提高片剂的溶解性能,增加溶出度。
填料的种类和含量也会对溶出度产生影响,一些填料具有促进药物溶解的作用,可以提高溶出度。
而增溶剂的添加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适量的增溶剂可以提高溶出度,但添加过量可能会影响片剂的稳定性。
在进行片剂配方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性质、填料的选择与含量、增溶剂的添加量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溶出度。
制备工艺是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包括干燥工艺、压片工艺、成型工艺等。
干燥工艺是影响片剂溶出度的重要环节,干燥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片剂的密度和溶出率。
压片工艺中,压片压力、颗粒度、成型速度等也会对溶出度产生影响。
压片压力的大小会影响片剂的密度和孔隙度,进而影响片剂的溶出速度。
颗粒度的大小也会影响片剂的溶解速度,过大或过小的颗粒度都会导致溶出速度降低。
成型速度是指压片机成型速度,成型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压片不均匀,进而影响溶出度。
合理的制备工艺对于片剂的溶出度至关重要。
储藏条件也会对片剂的溶出度产生影响。
光、温度、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片剂的稳定性和溶出速度。
阳光和紫外线会导致片剂中的药物分解或氧化,降低其溶出度。
温度和湿度对片剂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高温和高湿度条件下都会使片剂中的药物变质,从而影响溶出度。
片剂溶出度分析
片剂溶出度分析一、引言片剂溶出度是评价片剂体外释放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于药物的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和药效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了解片剂的溶出度特征对于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溶出度的定义与意义溶出度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药物从片剂中溶解出来的速度和程度。
它可用来研究药物的溶解动力学、片剂的释放特征以及溶出峰值和溶出速率等参数,从而为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三、溶出度测试的原理与方法常用的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方法有体外溶出试验、流动关联应力位移技术和直接测定法。
其中,体外溶出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
体外溶出试验是通过将片剂放入模拟胃肠液中,利用振荡器使溶液保持一定的搅拌和温度条件,然后通过采样和分析的方法,确定溶出曲线和药物的溶出度。
此外,还可以改变试验条件,如改变溶剂pH值、温度等,以研究不同因素对溶出度的影响。
四、片剂溶出度分析的参数与数据处理在片剂溶出度分析中,主要关注的参数有溶出度曲线、溶出度延迟时间、溶出度峰值、溶出度速率等。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 溶出度曲线:通过不同时间点采样并分析溶液中药物的浓度变化,绘制出药物的溶出度曲线,以了解药物在片剂中的释放特征。
2. 溶出度延迟时间:指的是药物开始从片剂中溶解出来所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延迟时间越短,药物的溶出速度越快。
3. 溶出度峰值:表示药物溶出度的最大值,用于评估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溶出性能。
峰值越高,表示药物的溶出速率越快。
4. 溶出度速率: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药物的溶出量,来评估片剂的释放速率。
常用的指标有溶出度初始速率和平均溶出速率。
对于上述参数的数据处理,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建模和比较等方法进行。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或者不同批次的溶出度数据,可以确定药物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并为药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五、溶出度的影响因素片剂溶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特性、制剂工艺、溶剂选择、外界环境等。
其中,药物的溶解度、溶解度增强剂、溶解度减弱剂、制剂工艺和溶剂选择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片剂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特定条件下从片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溶解度、晶型、粒度和溶解动力学常数等物理化学性质都会影响片剂的溶出度。
溶解度高的药物在片剂中更容易溶出,而溶解度低的药物则溶出较慢。
药物的晶型也会影响溶出度,晶型转变或晶格缺陷可能会改变药物的溶解度。
药物的粒度越小,表面积越大,溶解度和溶出度也会提高。
2. 片剂组成和制备工艺:片剂的成分对溶出度有重要影响。
采用不同的溶解介质、添加剂或包衣物质,都会对药物的溶出速率产生影响。
制备工艺参数如制粒、压片和包衣等也会影响药物的溶出度。
合理的配方设计和优化的制备工艺可以提高片剂的溶出度。
3. pH值和介质的选择:药物的溶解度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选择合适的介质和溶解度进行体外溶出实验非常重要。
溶解度与药物的水溶解度和酸碱性有关,所以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介质和溶解度进行溶出实验。
4. 片剂的外部形态和释放机制:片剂的外部形态如形状、尺寸、表面特性等也会影响药物的溶出度。
当片剂的尺寸较大或较硬,溶出速率可能会较慢。
释放机制也会对溶出度产生影响,有些片剂通过扩散控释来实现药物的延缓溶出,而有些片剂则通过溶解控释来释放药物。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片剂组成和制备工艺、pH值和介质的选择,以及片剂的外部形态和释放机制等。
深入理解这些因素,并针对具体药物和片剂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片剂的溶出度和药效。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1) 药品的物理性质:药品的物理性质包括溶解度、晶型、晶粒度和分散度等。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单位药品的溶解度,溶解度越高,片剂的溶出度也会相应增加。
晶型是药品结构的不同排列方式,不同晶型的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也会有所不同。
晶粒度是指药品的粒子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溶出度也越高。
分散度是指药品的均匀性,分散度越高,溶解速度也会相应增加。
(2) 压片工艺:压片工艺影响片剂的溶出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药品在片剂中的均匀分布,如果药品没有均匀分布在片剂中,药品的溶出度就会受到限制。
其次是片剂的密度和孔隙度,片剂的密度和孔隙度会影响片剂的溶出速度,密度和孔隙度越大,溶解速度越快,溶出度也越高。
(3) 药品的配方:药品的配方包括药品的药物成分和辅料的选择和用量。
药物成分的选择和用量会直接影响片剂的溶出度,一些具有较高溶解度的药物成分可以选择加入以提高溶出度;辅料的选择和用量也会影响片剂的溶出度,如增塑剂、分散剂等可以提高药品的分散度和溶出速度。
(4) 片剂的包衣:片剂的包衣是为了延缓或改变药物的释放速度。
不同的包衣材料和包衣厚度会影响药物的溶出速度。
一些慢释放包衣材料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从而提高片剂的溶出度。
(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溶剂的选择、溶剂的温度和溶剂的搅拌速度等。
选择适当的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控制溶剂的温度可以影响溶剂的溶解能力以及药物的溶解速度;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保证溶剂与药物的充分接触,加快溶解速度和溶出度。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是药品的物理性质、压片工艺、药品的配方、片剂的包衣和环境因素。
通过调节和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提高片剂的溶出度,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片剂的成分、工艺及设备、环境条件等。
下面就这些因素进行浅析。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片剂的成分。
片剂的成分包括药物、填料、分散剂和涂膜剂等。
药物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着片剂的溶出度,特别是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一般来说,溶解度较高的药物更容易被溶解出来,而溶解度较低的药物对片剂的溶解度就产生一定的限制。
填料和分散剂的选择和用量也会影响片剂的溶出度。
合适的填料和分散剂可以增加片剂的溶解速度,提高溶出度。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工艺及设备。
而片剂的工艺及设备对溶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颗粒的制备、干燥、造粒、压片、包衣等工艺过程中。
颗粒的制备和干燥直接影响着颗粒的形态和大小,从而影响着片剂的溶出度。
造粒、压片和包衣等过程也会对片剂的溶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对片剂的溶出度至关重要。
环境条件也是影响片剂溶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条件包括储存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片剂的溶出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温会导致片剂中药物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片剂的溶解速度。
高湿度则容易导致片剂中的药物和填料吸湿,使得片剂的溶出速度受到影响。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片剂的成分、工艺及设备、环境条件等。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片剂的配方、改良工艺流程、控制环境条件等方法来提高片剂的溶出度。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我们还需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来对片剂的溶出度进行监控和评估。
只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片剂的溶出度,从而保证片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分析:片剂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的检查
1.含量均匀度(contentuniformity)系指小剂量片剂、膜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等制剂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凡检查此项不再检查装量差异。
1)含量均匀度检查所用方法为含量测定方法时检查结果判定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10片(个),按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求其均值X和标准差S以及标示量预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A=100-X);如A+1.80S≤15.0,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若A+S>15.0,则不符合规定;若A+1.80S>15.0,且A+S<15.0,则应另取20片(个)进行复试,根据初试结果计算30片(个)的均值X、标准差S和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如A+1.45S≤15.0,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若A+1.45S>15.0,则不符合规定。
若该药品项下规定含量均匀度的限度为+_20%或其他百分数,应将上述各式判断式中的15.0改为20.0或其他相应值,但各判断式中的系数不变。
2)含量均匀度检查所有的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不同时,且未能从响应值(如吸收度)求出每片(个)含量时检查结果的判定,可取供试品10片(个)照该药品含量均匀度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得仪器测定法的响应值Y(可为吸收度、峰面积等),求其均值Y。
另由含量测定法测得以标示量为100的含量XA,由XA除以响应值的均值Y,得比例系数K(K=XA/Y)。
将上述诸响应值Y与K相乘,求得每片标示量为100的相对百分含量X(X=KY),同上法求得X 和S以及A,计算,判定结果,即得。
2.溶出度检查溶出度(dissolution)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检查此项不检查崩解时限。
评介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内在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
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
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
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是药物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手段。
溶出度是指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从片剂中溶出的量,它与片剂的质量、结构以及药物特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正确测定片剂溶出度可以评估片剂的释放性能,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效果。
测定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疗效需要以及现有的仪器设备条件来确定。
目前常用的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主要有无机离子取代法、离线采样法、在线采样法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无机离子取代法
无机离子取代法是通过测定离子在水相或溶液中的溶解度来评价片剂溶出度。
该方法可以直接在试剂中进行测定,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常用的无机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
2.离线采样法
离线采样法是在一定时间内离线收集溶液样品,并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来测定药物的含量。
先在特定条件下将片剂放入溶解器中,溶出介质中的溶液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取出一定量的溶液样品,再经过分析技术(如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法、比色法等)来测定其中药物含量。
3.在线采样法
在线采样法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在线采样器实时采集溶解介质中的溶液样品。
采样器可以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溶液样品,再通过色谱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来测定溶液中药物的含量。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适用于高亲
脂性的药物。
该方法通过在反相色谱柱中使用适宜的移动相,使药物能够
从固定相中溶解出来,并在检测器中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度和重复性好的优点,能够对溶出度进行较为精确的测定。
片剂的溶出度实验报告
片剂的溶出度实验报告片剂的溶出度实验报告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便于携带和服用的特点。
溶出度是评价片剂溶解性能的重要指标,对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片剂的溶出度,探究其影响因素,并为片剂制剂的优化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 片剂样品:A、B、C三种不同药物的片剂。
- 溶媒:模拟胃液、模拟肠液。
- 实验仪器:溶出度测试仪、电子天平、恒温水浴。
2. 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根据药物片剂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溶媒和实验条件。
- 样品称量:使用电子天平精确称取片剂样品。
- 溶出度测试:将片剂样品放入溶出度测试仪中,设置合适的温度和转速,记录溶出曲线。
- 数据处理:根据溶出曲线计算溶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1. 不同药物片剂的溶出度差异:- A片剂的溶出度较高,说明其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溶解性良好。
- B片剂的溶出度较低,可能由于其药物成分的特殊性质或制剂工艺的不足。
- C片剂的溶出度适中,表明其制剂工艺较为合理。
2. 温度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 在模拟胃液中,提高温度可以加快片剂的溶解速度,从而提高溶出度。
- 在模拟肠液中,温度对溶出度的影响较小,可能是由于肠液中的酶活性较高,影响了片剂的溶解速度。
3. 转速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 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提高转速可以增加溶出度,因为较高的转速可以增加溶剂与片剂的接触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
讨论与分析:1. 片剂的溶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特性、制剂工艺、溶媒性质等。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药物片剂的溶出度差异较大,这与药物的化学性质和制剂工艺有关。
2. 温度和转速是影响片剂溶出度的重要因素。
在模拟胃液中,提高温度和转速可以显著增加溶出度,但在模拟肠液中,温度对溶出度的影响较小。
3. 实验结果可以为片剂制剂的优化提供参考。
对于溶出度较低的片剂,可以考虑调整制剂工艺或添加助溶剂等措施来提高其溶解性能。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片剂溶出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药物片剂中的有效成分在体外溶出的百分比,是衡量片剂药物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药物性质、制备工艺、片剂剂型、溶出介质和环境因素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浅析。
一、药物性质药物性质是影响片剂溶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的溶解性、溶解度、离子化性质和颗粒度等都会影响片剂的溶出性能。
一般来说,药物溶解度越高,片剂的溶出度也会越高;相反,溶解度低的药物则会导致片剂的溶出度较低。
药物的粒径也对溶出度有较大的影响,颗粒度越小,溶出度越高。
在制备片剂时,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以确保片剂的溶出度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二、制备工艺制备工艺是另一个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在片剂加工制备过程中,如颗粒制备、干燥、压片、包衣等工艺步骤都会对片剂的溶出性能产生影响。
颗粒制备过程中的颗粒度和均匀性、压片工艺中的压缩力和速度、包衣工艺中的包衣厚度和质量均会直接影响片剂的溶出度。
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控制对于片剂的溶出性能至关重要。
三、片剂剂型片剂的剂型也是影响溶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片剂剂型包括普通片剂、缓释片剂、控释片剂等。
不同的剂型对溶出度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
缓释片剂和控释片剂在溶出过程中具有延缓释放的特点,其溶出度较低,而普通片剂则需要较快的溶出速度。
在制备不同类型片剂时,需要根据剂型的特点和临床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工艺方法,以确保片剂的溶出性能符合预期。
四、溶出介质溶出介质是影响片剂溶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药物在不同的介质中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溶出介质的选择应尽量模拟体内环境,以确保测试结果能够准确反映片剂在体内的释放情况。
常用的溶出介质包括生理盐水、人工胃肠液、缓冲液等。
在进行溶出度测试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和制剂类型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
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
薄层层析片剂溶出度测定是药品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它
是测定药物质量活性成分溶于溶剂阶段的程度及释放容积率。
测定薄层层析片剂溶出度的具体流程为:
1、将薄层层析片剂放入容器中,加入溶剂(通常为0.1N硫酸溶液),搅拌充分溶解;
2、将溶液离心,分离溶解液和未完全溶解的小片;。
3、用蒸馏水冲洗得到的溶液,以提高洗涤效果;。
4、用0.1N硫酸注入容器,连续搅拌溶解,衡量实验餐中溶出量的容积;
5、将溶液中的药物按指定条件定量收集,进行药效检测或HPLC检测,以确定溶出度的大小。
上述步骤是薄层层析片剂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流程,薄层层析片剂溶出
度的测定过程及结果直接关系到药物质量活性成分释放能力,因此拥有重
要的实际意义。
片剂溶出度分析
片剂溶出度得影响因素分析溶出度:就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得速度与程度。
就是片剂质量控制得一个重要指标。
固体口服制剂得生物利用度与药物得溶出度密切相关。
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在给药后必须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方能奏效,从而药物从制剂内释放出并溶解于体液就是被吸收得前提,这一过程在生物药剂学中称作溶出,而溶出得速度与程度称溶出度,从药品检验得角度上讲,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得溶剂中溶出得速度与程度。
《中国药典》关于溶出度测定品种在逐年增多,从85 年版开始,为7个品种,90 年版为44 个(4个胶囊),95年版127个,至2000年版药典采用溶出度进行制剂质量控制得品种为183个,2015年则更多,上升幅度之快,也进一步说明了对片剂进行溶出度测定对稳定制剂内在质量,提高生物利用度得积极意义。
一般可以通过对辅料得选择,生产工艺得控制,测定条件等方面来分析讨论影响片剂溶出度得因素,提出合适得条件,切实提高片剂得溶出度,从而控制片剂得质量,以利提高片剂得生物利用度、下文主要就是针对一些网上查找及目前本公司现有得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生产时影响片剂溶出度得因素进行得可行性分析。
1 处方——辅料得选择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含量测定,对药物得溶出与吸收无不良影响。
实际上,辅料得理化性质就是影响片剂质量得重要因素,对片剂得性质甚至药效可产生很大得影响,故应重视辅料得选择。
1、1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处方组成及处方量1 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原料成分x g2微晶纤维素—--填充剂(稀释剂) x g3磷酸氢钙—--填充剂(稀释剂) x g4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x g5 微粉硅胶(二氧化硅)-—-润滑剂(助流剂、抗粘剂)x g6 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润湿剂(粘合剂) 适量共制成1000片1.1。
1微晶纤维素—--填充剂(稀释剂)微晶纤维素:具有高度可变性,对主药有较大得容纳性,同时有强烈得吸水膨胀作用,能使水分快速进入片剂内部、使片剂内部与外部都迅速崩解,就是较为优良得稀释剂、干燥黏合剂与崩解剂。
片剂溶出度分析
片剂溶出度分析1. 引言片剂溶出度是指片剂中活性成分在体外环境中的溶出速度和程度。
它是评价片剂质量和体外释药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药物的疗效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将介绍片剂溶出度的分析方法和相关因素。
2. 片剂溶出度分析方法2.1. 体外溶出试验体外溶出试验是评价片剂溶出度的常用方法。
在这个试验中,将一定量的片剂样品置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模拟体液(如胃液、肠液等),通过搅拌或使用溶出仪器使药物逐渐溶解,最终测定溶解出的活性成分浓度。
2.2. 使用离子强度变化法离子强度变化法用于溶解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可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片剂的溶出情况。
通过测定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的溶解度,可以得到药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溶解度曲线。
2.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测定药物溶出度和释放速率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过分离和检测溶出液中的活性成分来确定片剂的溶出度。
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可靠的特点。
3.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3.1. 药物的物理性质药物的溶解度与其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例如,药物的晶型、颗粒度和形态等因素会对片剂的溶出度产生显著影响。
3.2. 片剂配方与工艺条件片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也会对其溶出度产生重要影响。
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剂、表面活性剂、填充剂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3.3. 体外环境条件体外环境条件如体液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会对片剂溶出度产生影响。
例如,药物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溶解度。
4. 片剂溶出度分析的意义片剂溶出度的分析对于药物的疗效评价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4.1. 疗效评价药物的溶出度与其在体内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特性密切相关。
只有在溶解出足够量的活性成分时,药物才能发挥治疗功效。
因此,通过片剂溶出度的分析,可以评估药物的体外释药性能,为其在体内的疗效提供依据。
4.2. 质量控制片剂溶出度作为药物质量的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评估片剂的制备工艺和配方的合理性。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
1. 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的物化性质是影响片剂溶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在体外
释放的速度与其溶解度密切相关,溶解度越高,溶出度越大。
在片剂制备过程中,应选择
溶解度较高的药物,并适当调整药物的颗粒度和晶型,以提高片剂的溶出度。
2. 添加剂的选择和含量:片剂中常添加一些辅助剂,如填充剂、粘合剂、分散剂等,以改善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增加制片性、调节溶出速度等。
添加剂的类型、含量和配比
会对片剂的溶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添加一定量的溶解助剂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速度,改
善片剂的溶出度,而过量的添加则可能逆反效果。
3. 片剂的制备工艺和工艺参数:制备工艺和工艺参数对片剂的溶出度也有影响。
片
剂的压制压力、压制时间、干燥温度等工艺参数会影响片剂的致密度、孔隙度和湿度等物
理性质,进而影响药物的溶解速度和溶出度。
适当的工艺参数能提高片剂的溶出度,提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 片剂的释放介质和溶出条件:片剂的溶出度还与释放介质和溶出条件有关。
在体
外溶出试验中,选择的释放介质、体积、转速等因素均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动力学和溶出速度。
不同的介质有不同的溶解度,会对药物分子的扩散速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测定片剂
的溶出度时,要控制好释放介质和试验条件,以准确评价片剂的溶出性能。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药物的溶解度、添加剂的选择和含量、制备工艺和工
艺参数,以及释放介质和溶出条件等。
片剂的溶出度是片剂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合
理优化这些因素,可提高片剂的溶出性能,确保药物的有效释放和吸收。
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片剂溶出度的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是药物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确的测定片剂溶出度可以有效地评价片剂的质量,并为制药企业提供合理的生产指导。
本文将介绍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片剂溶出度的测定,通常采用溶出试验法。
在此方法中,药品片剂投放到特定的试验容器种,其中含有固定体积的溶媒(一般为水或模拟人体溶液)。
接着,搅拌试件,保持试液温度和搅拌速度恒定,收集一定时间内溶解出的药物量,并采用定量分析(比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药品浓度。
最后,根据收集数据计算药品在给定时间内的平均溶出百分比。
二、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1. 药品物化性质:药品化学成分、晶型、粒径和比表面积等因素均会对片剂溶出度产生明显影响。
例如,粒径较小的药剂形态溶解速度更快,药品晶型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片剂的溶出速度发生改变。
2. 制剂工艺:片剂制备过程中的生产环节和工艺参数对片剂溶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压缩力、压制速度、片剂产量和填充剂质量等。
3. 溶液条件:溶媒状况、温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同样影响片剂的溶出度。
较低的温度常常会导致解离较为缓慢,因此温度的选取也应考虑与所需测定数据之间的平衡。
三、片剂溶出度分析当前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都对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和限值做了更严格的规定。
因此,对片剂溶出度的控制正逐渐成为制药企业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为确定片剂溶出度是否符合制造标准,需要比较所得数据与制造标准中规定的标准溶出曲线。
一般来说,如果在所选的等间隔时间节点,测得数据点的与规定参考曲线在一定公差范围内符合度,那么该测试很可能是成功的。
当然,片剂溶出度测试数据还需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应用统计学方法,通过计算偏差、方差和标准差等指标,得出片剂批次之间数据的可比性(biocomparability)。
如果数据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那么该针批次就可以视为同一类药品。
综上所述,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及其分析流程是复杂的。
制药企业在实施片剂质量控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参数,并结合相关质量管理指南,完善标准分析流程,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是片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固体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溶出度密切相关。
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在给药后必须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方能奏效,从而药物从制剂内释放出并溶解于体液是被吸收的前提,这一过程在生物药剂学中称作溶出,而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溶出度,从药品检验的角度上讲,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中国药典》关于溶出度测定品种在逐年增多,从85 年版开始,为7个品种,90 年版为44 个(4个胶囊),95年版127个,至2000年版药典采用溶出度进行制剂质量控制的品种为183个,2015年则更多,上升幅度之快,也进一步说明了对片剂进行溶出度测定对稳定制剂内在质量,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积极意义。
一般可以通过对辅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控制,测定条件等方面来分析讨论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提出合适的条件,切实提高片剂的溶出度,从而控制片剂的质量,以利提高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下文主要是针对一些网上查找及目前本公司现有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生产时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进行的可行性分析。
1 处方——辅料的选择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
实际上,辅料的理化性质是影响片剂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可产生很大的影响,故应重视辅料的选择。
1.1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处方组成及处方量1 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原料成分x g2 微晶纤维素---填充剂(稀释剂)x g3 磷酸氢钙---填充剂(稀释剂)x g4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x g5 微粉硅胶(二氧化硅)---润滑剂(助流剂、抗粘剂)x g6 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润湿剂(粘合剂)适量共制成1000片1.1.1微晶纤维素---填充剂(稀释剂)微晶纤维素:具有高度可变性,对主药有较大的容纳性,同时有强烈的吸水膨胀作用,能使水分快速进入片剂内部、使片剂内部和外部都迅速崩解,是较为优良的稀释剂、干燥黏合剂和崩解剂。
国外产品的商品名为Avicel,并根据粒径的不同有若干规格。
国产微晶纤维素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种类也有待于丰富。
另外,片剂中含20%微晶纤维素时崩解较好。
成品硬度好,崩解性好。
1.1.2磷酸氢钙---填充剂(稀释剂)磷酸氢钙属无机盐类,其性质稳定,无嗅无味,微溶于水,与多种药物均可配伍,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崩解良好,对药物无吸附作用。
1.1.3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roscarmellose sodium,CCNa是交联化的纤维素羧甲基醚,大约有70%的羧基为钠盐型),由于交联键的存在,故不溶于水,但能吸收数倍于本身重量的水而膨胀,所以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崩解剂的用量,理论上用量越多,膨胀性越好,但崩解时间不是最短,因为当崩解剂含量超过8%时,片剂内部毛细管变粗,水分的快速渗透反而隔离了周围细孔结构区,使其中的空气不能及时逸出,阻止水分进入细孔区。
1.1.4微粉硅胶(二氧化硅)---润滑剂(助流剂、抗粘剂),早期作为吸附剂,吸水、吸油性能好。
是带负电微粉硅胶(Aerosil) :即无定形SiO2荷的触变胶,很轻,每1g其表面积为300~350m2 ,体积大。
对带正电荷的药物,在药物表面形成负电膜,流动性佳,是亲水性很强的难溶性物质,通过毛细管作用来辅助崩解。
微粉硅胶是优良的片剂助流剂,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
其性状为轻质白色无水粉末,无臭无味,比表面积大,常用量为0.1%~0.3% 。
1.1.5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润湿剂(粘合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在疏水性药物粒子的表面用亲水性辅料包上一层亲水性的“膜”,可降低药物的接触角,使药物易于润湿,故能有效地改变片剂的二次崩解,从而显著提高溶出度。
目前处方以申报与批准资料应一致,故无法对辅料品种及处方量进行调整与更换,况且上述辅料选型应该是可行的,但是对个别辅料的品种如微晶纤维素可进行进一步研究。
2 工艺的影响(为主要涉及工序,干燥、整粒、总混等暂未例入分析)2.1 粉碎、过筛原辅料进行微粉化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粒度,混合后主药含量更为均匀,制得的片剂更为细腻均匀。
片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也大为加快,同等重量的药物,粒度越小,表面积越大,溶解越快,细粉比粗粉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能提高20% 。
如有可能可进行更小目数的粉碎及过筛。
2.2 制粒、整粒药物的颗粒度对于药物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颗粒度对药物的溶出性能起决定作用。
颗粒的粒度、均匀度、流动性影响了片剂的硬度、重量差异和含量均匀度。
颗粒的粒度愈小,压出片的硬度愈大,而均匀度、流动性好的颗粒,才能保证重量差异小,药物含量分布均匀,颗粒的第二次崩解好,从而改善药物的溶出性能。
湿法混合制粒则可将混合、制软材、分粒与滚圆制粒一次完成,制得的颗粒大小均匀、外观园整,流动性好,干燥后可得近似球形的细小颗粒,这种颗粒制得的片剂往往片面光洁细腻,药物溶出比较均匀,而采用摇摆式制粒机的工艺由于滚轴往复搓、拌软材,挤压出颗粒,尤其是两侧的长条,制成的颗粒硬度较大,崩解度、释放度、二次崩解均成问题。
颗粒的大小,硬度与粘合剂加入量,制软材时间长短有关,如有可能可进行减少粘合剂加入量或缩短时间。
另外有文献研究指出粘合剂温度对溶出度用明显影响,如果增加粘合剂温度至50℃可增加溶出度5%~10%,这是因为温度越低,粘合剂粘度愈大,与原辅料结合时不是均匀润湿物料,而是出现局部过湿现象,制得的颗粒不均匀,硬度增大,使溶出度减少。
观察制粒情况,制粒难易程度不同批次均不一样,两侧的长条状颗粒基本没有,但最后结束会出现大颗粒,如有可能最后部分物料可考虑适当增加筛网孔径,手工制粒。
有研究表明一般随着颗粒粒径加大,成品溶出度有所降低。
2.3压片制得的颗粒压片时应着重于压力、片重、硬度等的调节,压力的大小可改变骨架片的密度,使片剂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道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释放。
一般情况下,压力越大,片剂比表面积、孔隙率及孔径减小,水分子进入片剂内部的速度变慢,崩解时间延长。
但比表面积并不总是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一些药物片剂存在一个表面积最大时的压力(临界压力),在此压力之前加压,主要趋势是颗粒或结晶的破碎,所以压力越大,片剂比表面积越大,吸水速率快,一次崩解快,因而在压片时应着重于压力调整在适宜的度上,以寻求最快的崩解。
适当控制压片机压制时主压力,在保证片剂硬度前提下可作为考虑措施。
压力加大,产品溶出度有所降低。
3.实验条件的选择(以下参考网络文章)选择合适的溶出条件,可以客观地反映制剂的溶出情况,从而恰当地评价制剂质量。
由于测试样品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有所不同,应对规定的溶出介质进行筛选。
药物在溶出介质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同时对样品的测试无干扰现象,取样后,可补加等量同温溶出介质。
在对两制剂或两种以上制剂与对照药品的溶出度评价中,取样的时间选择很重要,在溶出度测定中随着溶出时间的增长,溶出差异逐渐减小,如取样的时间间隔较长,有时会出现难以区分溶出差异的情况,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取样间隔,才能较全面的比较溶出情况。
不同转速情况下,溶出结果会有所不同,应选择合适的转速,在该转速条件下,溶出度结果无影响。
3.1仪器因素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仪的转篮(或溶出杯)中,在(37.0±0.5) ℃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和溶出介质中依法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取样并测定其溶出量。
溶出度检查作为评价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环境中的崩解和溶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溶出仪的调试在溶出度测定前,必须检查溶出仪的稳定性、转速和温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①仪器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仪器装置所处的环境)。
②转轴应在中心孔并保持垂直状态,旋转应平稳无颤动,仪器应处于良好的稳定转动状态。
③检查仪器的实际转速与其仪器的电子显示数据是否一致,分别设置转速50、100和150r /min进行测定,用经校验的秒表计时,记下2 min转动的次数,每1 min转动次数误差均不得超过±4%。
④调试桨或篮的高度,在溶出杯未放入溶出介质时,按药典各法的要求,调节桨或篮的下端距溶出杯内底部的距离,应符合规定。
⑤设置好温度,用经校验的温度计测定溶出杯内溶出介质的温度,应能恒定在(37.0±0.5) ℃,6个溶出杯内的温度差异应小于±0.5 ℃。
⑥转篮的处理,应用转篮法试验时,应注意转篮的洁净程度,一般在阳光下观察转篮的空隙是否有堵塞。
如有堵塞,可采用超声处理或在稀硝酸中煮沸、再经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清理,否则将影响溶出度数据的准确性,尤其在低转速时,影响更为明显。
同时,还应注意试验时应取用干燥的转篮。
⑦水浴高度,溶出仪外围水浴高度应超过溶出杯里溶出介质液面高度,否则将影响溶出杯中溶出液的温度,导致结果偏低;尤其是进行缓、控释制剂试验时,由于试验时间较长,更需注意。
3.1.2溶出仪的校正溶出仪不仅各项机械性能指标(转速、轴距、高度等)应符合溶出度检测的规定,同时,还应定期使用校正片对其性能进行校正。
特别是当试验中出现异常情况或检验结果有争议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用溶出度校正片对仪器进行校正。
溶出度校正片是由美国药典委员会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因为溶出仪仅机械指标符合要求还不够,还应采用一定的标准制剂进行校正,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后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
如不符合要求,应适当调整仪器的机械部件,直至校正片的测定符合规定。
我国目前使用的是非崩解型溶出度校正片为水杨酸片。
使用溶出度校正片不仅能确定溶出仪的性能状态,还能考查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因此校正片对溶出实验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对确定溶出度结果偏差的来源有很大作用。
溶出仪在校正后,溶出杯需编号配对,溶出杯不配套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
3.2 溶出介质的配制与脱气3.2.1溶出介质的脱气溶出度试验规定,溶出介质在试验前应进行脱气处理,因为介质中的气泡在实验过程中会影响样品的崩解、扩散和溶出。
溶出介质脱气处理对转篮法的影响较明显,因为溶液中的气泡会堵塞转篮空隙,影响样品溶出,而对桨法影响不大。
脱气方法一般采用煮沸法、抽滤法或超声法,煮沸法需煮沸15 min再放冷,如煮沸时间不足即放冷则除气效果不好。
较好的脱气方法是缓慢搅拌下加热至约41 ℃,在真空条件下再不断搅拌5 min,或减压抽滤,现在已有加热,抽真空,水循环搅拌一体化的仪器,脱气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