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指南解读】2021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指南解读】2021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推荐。

除SGLT2i外,⼼衰药物治疗领域还出现了其他新药。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维⽴西呱可减少近期住院HFrEF患者的⼼⾎管死亡和⼼衰住院[9],可考虑⽤于GDMT⽤药后症状控制不佳的HFrEF患者(Ⅱb,B)。

omecamtiv mecarbil作为⼀种肌球蛋⽩激动剂,已被证实可有效减少⼼衰再住院[10],有望成为⼼衰治疗的⼀部分。

三、HFrEF的器械治疗在植⼊式⼼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推荐⽅⾯与2016年指南差别不⼤,但是对于缺⾎性⼼肌病(ICM)和⾮缺⾎性⼼肌病(NICM)进⾏了区分。

虽然DANISH研究结果显⽰ICD似乎并未减少NICM患者的全因死亡[11],但新近的⼀项荟萃分析显⽰NICM患者仍可从ICD中获益[12]。

既往关于ICD治疗⼼衰的RCT⽐较陈旧且药物治疗情况差别较⼤,因此NICM患者能否从ICD中获益仍需进⼀步探索。

基于⽬前证据,新指南对于NICM导致的⼼衰且LVEF≤35%、经3个⽉药物优化治疗后仍有症状[纽约⼼脏协会(NYHA)⼼功能Ⅱ~Ⅲ级]、预期⽣存期>1年的患者植⼊ICD 的推荐级别从2016年的Ⅰ类降为Ⅱa类。

但是,NICM异质性较⼤,对于不同类型的NICM还应具体分析、综合评估是否植⼊ICD。

对于ICM患者,植⼊ICD仍为Ⅰ类推荐。

病因不同推荐不同,体现了新指南对⼼衰患者的管理更加精准、科学。

荟萃分析显⽰左束⽀传导阻滞(LBBB)伴QRS间期为130~149 ms时,患者的临床获益具有性别差异,⼥性植⼊有除颤功能的⼼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D)较植⼊ICD获益更⼤,⽽男性CRT-D和ICD获益相同[13]。

因此,新指南在⼼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推荐⽅⾯,对于窦性⼼律、⼼电图呈LBBB且QRS间期为130~149 ms、经3个⽉药物优化治疗仍有症状(NYHA ⼼功能Ⅱ~Ⅲ级)的患者,CRT的推荐级别从2016年的Ⅰ类降为Ⅱa类,对于QRS≥150 ms者仍为Ⅰ类推荐。

心力衰竭2009ESC和AHA_ACC慢性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

心力衰竭2009ESC和AHA_ACC慢性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
整理ppt
• 实验室检测
✓ 常规检查:电解质、肾脏功能 ✓ 不推荐:连续多次胸片 ✓ 不推荐:多次心功能检查如用超声手段 ✓ 不推荐:血流动力学的检查(介入或非介入手段)
整理ppt
• 预后的评估
✓ 预后的不确切性 ✓ 大多数病人,症状和心功能状态对预后判断有价值 ✓ 无症状病人,EF对预后判断最有价值 ✓ BNP(pro-NT-BNP)、肾功能有一定价值 ✓ 而HOLTER等的价值不大 ✓ 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浓度价值不大
整理ppt
B期心力衰竭的治疗
• A期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措施(I类适应证) • 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尽早冠脉再通、ACE抑制剂、β-阻滞剂 ✓ 陈旧性心肌梗死: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脂血症、ACE抑制剂、β-阻滞剂 ✓ 慢性左心功能不全但无症状: ACE抑制剂、β-阻滞剂、控制快速心律
CRT、ICD等的早期应用可预防心衰进展和降低死亡率
整理ppt
2009年美国AHA/ACC、2009欧洲ESC心衰指南,根据心 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对心衰的高危人群;直至难治性心衰, 分成 A、B、C、D四个阶段,更加强调了从“防”到“治”的 全面概念;以及不同阶段的治疗对策。 必须指出:这四个阶段,完全不同于NYHA I、II、III、IV级 的心功能分级,是二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 电解质紊乱应积极治疗,利尿并不停止。 ✓ 低血压和氮质血症:有症状,停药;无症状,减少剂量,可继续治疗以
达到目标。 ✓ 利尿抵抗
• 有无其他药物影响:非甾体抗炎药 • 换为静脉制剂 • 加其它利尿药 • 增加肾脏灌注
整理ppt
• 副作用
✓电解质紊乱(低钾)
• 两种利尿剂联用易出现 • 同时应用ACE抑制剂或醛固酮抑制剂可避免出现这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要点,并对结尾内容进行完整的概述。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心脏不能有效泵血,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和组织灌注不足。

根据发病时间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024ESC指南首次将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识别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诊断方面,指南提出了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流程,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此外,心力衰竭的影像学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心脏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可以帮助评估心功能和确定病因。

诊断心力衰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根据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和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等不同类型来进行分类。

对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指南提出了全面的治疗策略。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首要目标是纠正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如治疗心肌梗死、控制心律失常等。

同时,应给予卧床休息、使用利尿剂、纠正液体临床状态等对症处理措施。

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是关键,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

此外,心脏再同步治疗、器械辅助等也可以考虑。

最后,在结尾内容方面,需要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概括。

可以回顾诊断和治疗指南的重要内容和亮点,并强调其重要性和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

此外,可以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以便更好地促进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同时,结尾部分也可以强调患者的重要性和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提醒患者进行规范治疗,遵循医嘱。

综上所述,2024ESC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心力衰竭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文末部分,可以通过概述指南的要点和总结内容来强调其实用性和指导价值,同时也可以提出改进方向和强调患者的角色,以达到完整的结尾要求。

2021esc心衰诊断标准

2021esc心衰诊断标准

2021esc心衰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1年ESC心衰诊断标准是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的一项关于心衰症状、体征和检测指标的最新诊断准则。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死亡风险。

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心衰至关重要。

根据2021年ESC心衰诊断标准,心衰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检测结果。

心血管病史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患者的症状通常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表现,体征包括心音增强、心肌杂音、颈静脉回流异常等。

心衰的诊断还需要进行相关检测,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液检查等。

在2021年ESC心衰诊断标准中,心衰的分级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划分。

根据分级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患者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控制饮食、适当锻炼等,以减轻症状和改善心衰的预后。

除了诊断和治疗,2021年ESC心衰诊断标准还强调了心衰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心衰的患者,定期的随访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

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及时进行筛查和预防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2021年ESC心衰诊断标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套科学、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助于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未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对于心衰的诊断和治疗会有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本文共XXX 字】第二篇示例:ESC心衰诊断标准是指欧洲心脏学会(ESC)制定的一系列用于诊断心力衰竭(心衰)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和诊断心衰患者,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ESC心衰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确保尽可能地精准诊断心衰病人。

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解读: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运动(全文)

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解读: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运动(全文)

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解读: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运动(全文)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发展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

尽管心衰的药物治疗等发展迅速,但多数患者仍受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困扰,生活质量较差。

心衰患者若能及早进行运动康复,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1]。

2018年,Taylor等[2]纳入了18项临床试验共3912例心衰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运动有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和住院率的趋势,但作用并不显著。

而在社会趋于习惯静止性生活方式、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情况下,规律运动较以往更加迫切。

医生可能面对各种有关运动或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的咨询,就具体患者而言,我们需要平衡运动的风险与获益。

在此背景下,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首次制定了有关心血管疾病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的指南[3],本文主要解读心衰患者部分,以指导他们开展适宜运动。

适宜人群只有经过最佳治疗的临床上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才能进行运动。

在进行运动前,应:(1)排除运动禁忌证,包括静息或运动时低血压或高血压、心衰恶化、心肌缺血或严重肺动脉疾病等;(2)进行全面的基线评估,包括共病情况、心衰严重程度(B型利钠肽水平和心脏超声),并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评价心肺功能状态,包括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基于运动中峰值氧耗量(peak oxygen consumption,VO2peak)和最大心率,以及主观疲劳感觉(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制定心衰患者的运动处方;(3)优化心衰患者的治疗,包括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应用等。

运动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症状,运动时的客观表现,如最大运动能力、心率反应、心律失常等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

理想的运动方案应通过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方案进行监测,并且逐步配合以家庭为基础的未进行监测的运动。

欧洲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

欧洲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

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运动指导
药物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心衰的预防、治疗 和管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 力。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耐量,制 定适合的运动计划,提高患者的运动 能力。
05
欧洲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推荐意 见
诊断方面的推荐意见
推荐使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诊断 标准。
欧洲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
汇报人: 日期:
• 慢性心衰概述 • 慢性心衰的诊断 • 慢性心衰的治疗 • 慢性心衰的预防和预后 • 欧洲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的
推荐意见
01
慢性心衰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通常由心脏的结构性或功能性疾病 引起,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从而引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过 度饱食。
情绪管理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运动锻炼
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心 肺功能。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调整治疗方案和 评估病情。
04
慢性心衰的预防和预后
心衰的预防
优化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良好的 作息习惯,以降低慢性心衰的风险。
CT和MRI
显示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 病变,评估心肌肥厚、心 腔扩大、心室壁运动异常 等。
生化指标检测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脑钠肽等,以及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以评估心衰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
尿液检查

ESC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全文)

ESC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全文)

ESC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全文)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ESC)将于8月27日以全虚拟形式召开,大会期间将公布4项指南(每天公布1项),包括: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起搏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临床实践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12场新科学会议上将报告40项研究,19场热线会议将公布21项研究报告。

还有许多其他新的研究结果问世,涉及到心律失常治疗的探索(环路记录器指导的射频消融);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疫苗接种;口服抗凝剂,特别是是经导管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19的住院患者应用秋水仙碱或预防血栓疾病的抗凝治疗。

近两年,未能亲自出席ESC大会的人比较热衷于在线登录参会,而且参会人员年轻化,例如,2020年ESC全虚拟会议注册人员的平均年龄比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的现场会议要年轻得多。

对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医护人员,由于不能得到来自部门或执业机构的经费支持、或其他来源的经济支持,导致无法参会,但他们可以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随时参会。

虚拟数字会议的优点在于会议内容可以在方便时重放,任何人都可以在随后的任意时间使用自己的电子设备学习会议内容、接受培训。

本届大会第一部更新的指南是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该指南根据过去几年密集的心力衰竭临床试验结果,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并强化了推荐的证据等级水平。

这部指南涵盖了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和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和设备治疗,强调了射血分数减低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的概念。

由于HFrEF最近受到多个循证医学证据的影响,指南提出了长期使用常规药物和新型药物的新建议,特别推荐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有大量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将这类药物整合到心力衰竭整体治疗路径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1年6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ESC-HFA)新版心力衰竭指南介绍,为HFrEF丰富的药物治疗时代提出了新问题,即应用哪些药物?以什么顺序开始药物治疗?答案是:尽快启动4种药物治疗,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和SGLT2抑制剂。

《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指南》更新解读

《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指南》更新解读

《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指南》更新解读张鑫;王利宏【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24(43)1【摘要】《2023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指南》(下称《2023ESC指南》)更新纳入了自2021版指南之后的众多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多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

本次更新内容主要包括慢性心衰、急性心衰及心衰合并症三大方面。

慢性心衰方面,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出现为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治疗带来了重要选择,成为目前唯一被推荐用于治疗全射血分数心衰的药物。

急性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前6周内采取强化策略,早期启动循证药物并快速滴定治疗,以减少心衰再入院和死亡率。

对于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推荐使用SGLT2抑制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非奈利酮以降低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静脉补铁治疗用于铁缺乏合并心衰患者以改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

《2023 ESC指南》更新对于心衰防治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总页数】6页(P9-14)【作者】张鑫;王利宏【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2013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更新要点解读2.《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非外科植入装置治疗部分关于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指南解读3.标准·方案·指南——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更新4.《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解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总结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是一种针对心力衰竭患者 的心脏治疗方法,通过在左右心室植入双 心室起搏器,以改善心脏的同步收缩和泵 血功能。
详细描述
心脏再同步治疗通过优化起搏器参数,确 保左右心室同步收缩,从而改善心脏的泵 血功能。研究表明,CRT能够显著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降低住院率和 死亡率。
预防措施
优化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 度劳累,戒烟限酒。
预防感染
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肺 部疾病。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 疾病,预防病情恶化。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心脏问题。
治疗建议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利尿剂、ACE抑制剂、ARB类药物、β受体 拮抗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
01
02
03
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 征及辅助检查(如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等),可对 CHF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CHF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 心脏泵血功能降低的疾病 进行鉴别,如急性心肌梗 死、主动脉瓣狭窄等。
评估严重程度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 助检查结果,对CHF的严 重程度进行评估,以便制 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 治疗指南
2023-11-02
目录
•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 •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 •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与监测 •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01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导致身 体组织灌注不足,引发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ESC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ESC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ESC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ESC 20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前言第一章慢性心衰的诊断第一节绪论方法学第二节流行病学第三节描述心衰的术语(一)急性与慢性心衰(二)收缩性与舒张性心衰(三)心衰的其它描述性术语(四)慢性心衰的定义第四节欧洲心衰的病因识别潜在的可逆转诱因的重要性第五节与诊断相关的心衰症状的病理生理表现第六节临床实践中诊断心衰的可能方法(一)症状和体征在心衰诊断中的作用(二)症状和心衰的严重程度(三)心电图(四)胸部X线检查(五)血液学和生化检查(六)利钠肽(七)超声心动图(八)其它可考虑的非侵入性检查(九)肺功能检查(十)运动试验(十一)侵入性检查(十二)除利钠肽外评价神经内分泌的检查(十三)动态心电图(Holter)和长时间ECG记录(LTER)(十四)临床实践中心衰诊断的必备条件(十五)预后第二章心衰的治疗第一节绪论第二节心衰的治疗目的第三节心衰的预防第四节慢性心衰的处理第五节非药物治疗(一)一般建议和措施(二)休息、锻炼和锻炼训练第六节药物治疗1(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二)利尿剂(三)保钾利尿剂(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七)强心甙(八)血管扩张剂(九)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十)抗栓治疗(十一)抗心律失常治疗(十二)氧疗第三章外科手术和相关器械治疗第一节血运重建术、二尖瓣手术和心室重建(一)血运重建术(二)二尖瓣手术(三)左心室重建第二节起搏器治疗第三节心脏替代治疗:心脏移植、心室辅助装置和人工心脏第四节超滤治疗第四章药物治疗的选择和时机第一节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衰的治疗第二节老年患者心衰的治疗第三节心律失常的治疗第五章有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合并心绞痛或高血压的治疗第六章护理与随访前言指南和专家共识文件的目的是把关于某一特定问题的相关证据综合起来,帮助医生评价某一特定诊断或治疗措施的益处和风险,帮助其制定临床方案。

《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新机制、新研究、新推荐

《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新机制、新研究、新推荐

《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新机制、新研究、新推荐何源.徐东杰专家简介:徐东杰,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的疾病机制和药理机制研究,致力于心肌病的精准诊断探索和心力衰竭创新药物的发掘转化,目前实施和开展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与的多项国内国际心力衰竭药物临床研究。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第9~11届委员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力衰竭中心副秘书长;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学会委员;江苏省心血管质控中心秘书。

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十二五课题2项,其它部省级研究项目十余项。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战场,根据2019年最新的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全国调查结果,35 岁以上居民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估计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约890 万,与2000 年调查结果比较,患病人数增加了近500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

近年来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新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提供了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新证据。

因此,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指南做出了一系列更新。

本文回顾2021年ESC心力衰竭指南中药物治疗部分更新内容,阐述其中新增的重要药物的治疗机制,回顾重要更新依据的临床研究,梳理2021年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重要进展。

1 2021 ESC心力衰竭指南中慢性心力衰竭分类更新慢性心力衰竭的经典分类主要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 VEF),既往我国及国外指南中,将L VEF≤40%称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ra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L VEF 40%~50%称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era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L VEF≥50%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ra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_戴闺柱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_戴闺柱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前言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

据国外统计,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5%~2.0%,65岁以上可达6%~10%,且在过去的40年中,心衰导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

我国对35~74岁城乡居民共15518人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心衰患病率为0.9%,按计算约有400万心衰患者,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女性高于男性(P<0.05),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男性高于女性。

这种差异可能和我国多见于女性的风湿性瓣膜病心衰发病率较高有关。

随着年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明显高于南方。

这种城乡比例和地区分布,与我国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地区分布相一致,而这两种疾病正是心衰的主要病因。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在1980、1990、2000年3个全年段,对心衰住院病例共10714例所作的回顾性调查,病因中冠心病由1980年的36.8%上升至2000年的45.6%,居各种病因之首;高血压病由8.0%上升至12.9%;而风湿性心瓣膜病则由34.4%下降至18.6%。

此外,各年段心衰死亡率均高于同期心血管病住院的死亡率,3个年段分别为15.4%、8.2 %、12.3% 比5.6%、6.2%、2.6 %,提示心衰的预后严重。

心衰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猝死(13%)。

心衰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

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

心力衰竭慢病标准

心力衰竭慢病标准

心力衰竭慢病标准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
国心脏协会(AHA)的共同定义,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如下:
1.典型的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乏力、浮肿等
症状。

2.心力衰竭的体征:心力衰竭常表现为心脏杂音、肺部啰音、
肺部水肿、体循环淤血、外周水肿等症状。

3.心功能分级:根据心衰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心力衰竭分为不
同的分级,常用的是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标准。

根据NYHA的标准,心力衰竭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 第一级(NYHA I级):患者在正常的日常活动中不会感到
疲劳和呼吸困难。

- 第二级(NYHA II级):患者在容许范围的活动中会感到疲
劳和呼吸困难,但在休息后可以缓解症状。

- 第三级(NYHA III级):患者在轻度的日常活动中就会感到疲劳和呼吸困难,休息后症状得以缓解。

- 第四级(NYHA IV级):患者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严重的症状,活动时病情加重。

以上就是心力衰竭慢病的一些常用标准和分级,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如果怀疑自己或有心脏疾病的亲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重点更新)》要点解读

《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重点更新)》要点解读

《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重点更新)》要点解读李锦;蔡琳【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24(45)1【摘要】随着近年来一系列心力衰竭(心衰)诊治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ESC心力衰竭协会于2023年公布了针对《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2021年版指南)的更新[1]。

该更新指南针对慢性心衰的分类依然沿用2021年版指南分类: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

本次指南更新主要集中于HFmrEF和HFpEF患者的药物治疗和管理、急性心衰治疗策略和心衰并发症的治疗。

现对其重要推荐更新进行解读。

【总页数】5页(P74-78)【作者】李锦;蔡琳【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相关文献】1.《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新机制、新研究、新推荐2.不容忽视的心肌炎——来自《2021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启示3.《2023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4.2023 ESC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力衰竭指南

心力衰竭指南

(2)对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也就是心功能II~III级的心力衰竭患者,CRT-P/D获益也得到确认。2009和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分别公布了MADIT-CRT和RAFT两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CRT不仅改善心功能II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生活质量,而且降低一级复合终点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MADIT-CRT为心力衰竭事件)风险(MADIT-CRT研究RRR为34%,RAFT为25%)。基于上述研究,2012年新版指南建议是:下列患者应予CRT,优选CRT-D,包括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心功能II级、窦性节律、QRS≥130ms、LBBB图形、LVEF≤0.30、预期生存>1年(I类推荐,证据水平A级);窦性心律、QRS≥150ms(不论QRS形态)、LVEF≤0.30、预期生存>1年(IIa类推荐,证据水平A级)。
(4)对于和具有传统起搏适应证的心力衰竭患者,目前CRT临床证据也不充分。除RAFT研究外,所有其他随机对照研究都排除了具有传统起搏适应证的患者。而且RAFT研究中也仅有135例起搏QRS≥200 ms的患者,这一亚组人数太少,无分析意义。传统右心室起搏,改变了心脏激动顺序,类似LBBB,动物实验或观察性研究显示,右心室起搏可能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恶化。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对于有传统起搏适应证或需要更换起搏器的心力衰竭患者而言,CRT可以作为传统右心室起搏的替代方法。新指南具体治疗建议:心功能III级或IV级,LVEF≤0.35,无论QRS时限,应当考虑植入CRT,以减少心力衰竭恶化(IIa/C,2010版指南为I/B);心功能II级,LVEF≤0.35,无论QRS时限,可以考虑植入CRT,以减少心力衰竭恶化(IIb/C)。
2012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欧美心衰指南对NT-proBNP在心衰临床管理中的建议-Revised(吴书林改)[1]

欧美心衰指南对NT-proBNP在心衰临床管理中的建议-Revised(吴书林改)[1]
• ACC/AHA指南1995年尚未把脑钠肽列入指南 • ACC/AHA指南2001年修改版提及可以把脑钠肽作为心衰的 辅助诊断 • ESC指南2001年版即已建议将脑钠肽(尤其是NT-proBNP )作为心衰诊断鉴别诊断的工具,尤其是排除心衰非常好的 一个无创伤性检查 • 2003年NICE指南关于慢性心衰的初级和二级管理的指南中 明确建议只要条件许可即应把脑钠肽标准化诊断流程中的一 部分 • ACC/AHA指南2005年修改版和ESC指南2005年修订版均 进一步肯定了脑钠肽(包括NT-proBNP)在心衰诊断尤其 是排除诊断中的作用,而且进一步肯定了脑钠肽在急诊室鉴 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方面的作用
尽管已经给予了最大化的药物治疗静 息时仍然有明显的症状(例如那些反 复住院或除非有特别干预否则就不能 安全出院的患者)
治疗
目标
─采取A、B期所有措施 ─饮食中限盐
治疗
目标
─A、B、C期适当的措施 ─决策关于:适当程度的照料
─常规使用的药物
─利尿剂用于液体潴留 ─ACEI ─β受体阻滞剂
特定患者的药物
说明心衰或左室功能 不全可能性很低
选择治疗


• 脑钠肽(BNP和NT-proBNP)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
• 在急诊心衰的诊断中脑钠肽(BNP和NT-proBNP)有助于鉴 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心衰
• 脑钠肽(BNP和NT-proBNP)慢性心衰的诊断和临床评估
• 脑钠肽(BNP和NT-proBNP)预测心衰的严重度和预后 • 作为心衰检测评估手段可减少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 因此,ACC/AHA 和ESC指南建议把脑钠肽(BNP和NTproBNP)纳入心衰的诊断流程
NT-proBNP 用于心衰的早期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崔凯军编译)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工作组:W.J.Remme 与K.Swedberg(联合主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心衰在总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4%-2%,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多,由于目前年龄老化,心衰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与其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同,经过年龄调整后心衰死亡率正在增高。

欧洲心血管协会成员国总人口已超过9亿,心衰人数至少超过1千万。

如果其基本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心衰预后极差。

心衰4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心衰者1年死亡率可高达50%。

最近的研究显示,单独使用临床手段作出心衰诊断的准确性通常是不够的,特别在妇女、老年人和肥胖者更是如此,为了研究其流行病学,了解其预后,以及确定治疗心衰的最佳方案。

首先应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肯定的诊断。

本指南的目的是为诊断和评价心衰,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提供临床可行的标准。

对医疗和社区工作人员强调了作出心衰诊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为心脏专科医师进一步了解心衰诊断的深层内容提供指导性建议。

描述心衰的术语1.急性与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是心衰的最常见形式,常急性加重。

急性心衰的名词常常用来专门描述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同时它也适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描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低血压、少尿和外周循环不良,常需要与肺水肿进行鉴别。

因此建议用更精确的术语: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而不用急性心衰来描述上述综合征。

2.收缩性/舒张性心衰缺血性心脏病是工业化国家心衰的最常见原因,尽管舒张功能受损十分常见,但并非每人都存在舒张功能不全,大多数心衰患者都与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相关。

当存在心衰的症状及体征而静息时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时可诊断为舒张性心衰。

在年轻人,舒张功能不全为主的心衰相对少见,但在成年人中其比重增大。

高血压、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是导致舒张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心衰伴舒张功能不全的病人同时也存在着收缩功能受损。

2.心衰中的其它描述性术语右心衰和左心衰:分别是指全身或肺静脉充血导致的综合症状群。

此术语并不必然意味着心室严重受损。

高或低排心衰、前向和后向心衰、充血心性心衰、显性心衰、经治心衰等描述性术语偶尔使用,这些术语的临床实用性需进一步明确。

-.慢性心衰的定义现存有很多慢性心衰的定义,它们仅描述了此综合征的几个而非全部特征,因此无一个可以令人满意。

现在提出一个简单而客观的诊断标准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还没有一个关于心肌或心室功能异常、血流、血压、心脏、三维或容积变化的准确值来可靠地识别心衰病人。

因此,目前心衰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从病史、体格检查和适当的检查作出的临床判断。

本指南认为:诊断心衰的必需条件是病人应该具有下列特征:心衰的症状,包括典型的静息或劳力性的呼吸困难或疲倦,踝部水肿以及静息时主要心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

(见表1)表1心衰的定义:所有病人应满足标准1和2尽管这些病人在接受利尿剂、洋地黄、ACEI类药物后肯定出现了症状和/或体征的改善,但上述治疗出现的反应本身并不足以作出诊断。

应该认识到治疗可减轻病人的症状,从而混淆心衰、暂时性心衰的诊断。

图1显示了心功能异常、心衰、治疗后的无症状心功能不全之间的区别:图1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有症状性心衰,暂时性心衰间的关系运动诱发的通常因心肌缺血所致心室功能不全,可以导致心室充盈压的升高,心输出量的下降,产生心衰的症状如气短。

但由于上述情况引起的心衰与因继发于慢性心室功能不全的心衰在治疗上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若将上述病人归于慢性心衰并无临床价值。

二、心衰的病因心衰绝不是最后的诊断,对所有病人都应考虑到对治疗有重大影响的其它疾病或恶化因素,诊断对治疗影响的程度以及得到的资料多少决定了对心衰原因进一步研究的程度。

因此应尽可能详尽研究病因,找出可纠正的原因。

慢性心衰可以由心肌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瓣膜异常或心包疾病引起。

贫血、肾脏或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心脏抑制药物可以加重,较罕见的情况下直接造成心衰。

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与慢性心衰间存在着相似的病因谱,但肺水肿罕见由心包疾病所致。

心脏病学教课书更全面的列举了心衰的原因。

在欧洲,继发于冠状动脉疾病的心肌功能异常通常源于心肌梗死,它是75岁以下心衰病人最常见的原因,常出现收缩功能的明显异常。

在缺乏深入调查的老年病人中,心衰及其病因学的准确诊断,常受其它诊断的干扰而难以作出。

高血压、心肌肥厚、细胞的丧失和纤维化是老年病人心衰的重要原因,而且更趋于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

心衰的病因学同样与家族起源,社会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

识别潜在的可逆性恶化因素的重要性: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可以导致慢性心衰、肺水肿和休克,甚至可发生于心肌无明显的持久性功能异常者。

心肌缺血、肺栓塞、感染、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肾功能异常或肾动脉狭窄以及水钠滞留或饮酒,可造成原有心功能异常者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或使其恶化。

为了更好地治疗心衰,所以识别任何可逆性因素非常重要。

机能整体性对心衰病人的重要性:多种疾病而不是单一疾病集于一身是老年人群的普遍现象而非个别现象。

因此恰当的诊断方法应包括心脏以外的问题。

例如对前列腺肥大的病人使用强力的利尿剂会造成急性尿潴留。

外周血管以及包括肺、肾等器官疾病都会对诊断及治疗选择有重要的影响,老年病人在接受心衰药物治疗时,易出现副作用,当治疗方式不恰当时更是如此。

三、与诊断相关的心衰症状的病理生理学心衰症状的产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毫无疑问肺水肿部分源于肺毛细血管压的升高,对慢性心衰病人动动时研究证实,肺毛细血管压和运动能力之间并非单一的关系,这个结果提示:要么肺毛细血管压的升高并非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唯一因素,要么是目前测量肺毛细血管压的技术可能存在缺陷。

肺弥散障碍,外周骨骼肌或呼吸肌的异常,心血管系统的去适应共同形成了气短的感觉。

疲倦的原因则更不清楚,由于其定量困难而难以研究。

外周水肿与右心压力相关性较差,毛细血管对体液及小蛋白的通透性增高及体力活动下降可能是其重要因素。

尽管心功能的损害是心衰发展的关键,但是外周血流的改变特别是肾及骨骼肌血流的变化可能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同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也是心衰的特征,特别是使用利尿剂治疗时。

压力受体反射异常是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间重要的环节。

四、临床实践中诊断心衰的可能方法1.心衰诊断中的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踝部水肿和疲倦是心力衰竭的特征性症状。

但是鉴别上述症状,特别是在老年人、胖肥者和妇女中尤为困难。

不同观察者对心功能不全患者有无症状的判断的一致性较低,至少在心肌梗塞后数天内如此。

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调查表用作心衰的诊断。

在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可以使用的许多积分系统正在接受验证,目前还不能建议将其用于临床实践。

外周水肿、静脉压升高和肝大是体静脉系统淤血的特征性体征,外周水肿和肝大并不特异,而颈静脉压力测定通常较为困难。

在治疗效果良好的心衰病人即使是严重心衰,外周水肿常不存在。

尽管绝大多数心脏病学家都认为心衰时颈静脉压升高,但非专业人员间的观察结果的重复性极低。

而且很多病人即使是证实有心衰,甚至是严重心衰也确实不存在颈静脉压的升高。

心动过速并不是特异性指标,即使在严重心衰患者也可以不存在。

因此专业人员应仔细地检查心衰的其它体征。

心脏叩诊是检查心脏大小的非常简便的方法。

心尖搏动常难以触到,而且也不是一个评价心脏扩大的精确方法。

通常认为严重心衰病人常出现第三心音,但它不是心衰的特异性指标。

尽管心脏专业人员在研究情况下判断第三心音的存在与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非专业人员的一致性低于50%,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可能更低。

肺部捻发音对心衰不特异,而且就此体征来讲观察者内部的差异很大。

当出现多种心衰体征时,如心尖搏动移位、指陷性水肿、静脉压升高以及肯定的第三心音,同时存在适当的症状时,可有一定把握作出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

通过这种方式所得到的临床诊断相对特异,但敏感性较低,有可能漏诊一些可能从心衰治疗中获益的病人。

仅根据临床特征作出的心衰诊断有如下的缺陷,即检查中存在着主观的成份,无法作直接持久的记录,难以使未与病人见面的其他人员确信诊断。

总之,症状及体征相当重要,它可提醒观察者注意心衰存在的可能。

对临床怀疑的心衰者应考虑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严重性的关系。

一旦确立心衰的诊断,症状可用于判定心衰的严重程度,监测治疗的效果。

目前广泛使用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来评价心功能。

见表2。

根据步行的距离,蹬楼的级梯对心功能作出评价。

同时也可以用测定生活质量的问卷的得分评价。

心功能状况NYHA I级病人必须有心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心衰症状的病史或正在接受心衰的治疗等满足心衰的基本定义。

表2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症状的严重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的效果、病人的期望以及医生对症状的解释。

轻度症状并不与心功能轻度异常相当。

症状与心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以及症状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较差。

2.心衰诊断中的无创性手段(l)心电图心衰病人中心电图正常者罕见,如果心电图正常,需要对心衰的诊断作仔细的再评价。

心电图是明确心脏节律的最根本手段。

心衰病人的异常心电图常不能提示其特异的基本病因。

Q波的存在提示心肌梗死,但若缺乏明确的病史则需要其它手段如超声心动图加以证实。

(2)胸部X线检查X线片上心脏大小与左室功能相关性较差。

急性心衰时常不出现心脏扩大,但有证据提示慢性心衰而心脏大小正常时,需仔细检查心衰的诊断正确与否。

心脏扩大支持心衰的诊断,特别是存在上叶静脉扩张时,但后者与肺毛细血管嵌压相关性较差。

仔细检查肺野,可以找出间质或肺水肿或胸膜渗出的证据,但观察者在对X线上肺淤血的证据的解释的一致性较低,而且单用胸部X线片难以可靠的区分心源性或肾源性肺淤血。

胸片上的肺淤血与血流动力学状态间的相关性取决于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时间和严重程度。

心脏轮廓的形状可以提示出瓣膜、心肌或心包钙化的等特殊诊断,心脏超声可以可靠地鉴别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和心包积液。

到目前为止用临床资料,即使结合心电图和胸片,。

也难以精确评价心肌梗死后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

X线片有助于排除可导致上述症状的肺部疾病。

(3)血液学及生化检查贫血可加重已存在的心衰,血细胞比容升高提示呼吸困难可能由肺部疾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或肺动脉畸形所致,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对于因容量负荷增加而产生与心衰相同症状的肾衰的鉴别诊断以及之后的心衰治疗至关重要。

未经治疗的心衰很少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常见于使用利尿剂的病人。

心衰患者出现低钠血症和肾功能不全提示预后不佳。

当肝脏淤血时会出现肝脏酶的升高。

尿液分析对检查蛋白尿及尿糖非常有用,有助于提示临床工作人员注意潜在的肾脏问题或糖尿病,这些情况可以导致或使心衰复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