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方法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合集下载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毛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Email:***********************摘要:低渗油藏孔隙细小,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流体在其中流动存在启动压力。

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本文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做综合性的论述。

关键词:非达西流启动压力介质变形渗流规律前言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研究中一直以达西定律为主要基础。

达西定律的假设条件为:流体为牛顿流体,液流为层流状态,流体与孔隙介质不起反应。

低渗透油层的许多特点和现象与达西定律所假设的条件相差很大,受固体表面影响边界层在孔隙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因此,达西定律不适用于描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国外就有非达西渗流的提法。

我国西安石油学院阎庆来等人最先用地层水和原油通过天然岩心进行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渗透率较低时,无论是水,还是原油都有较为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显示,即产生非达西渗流现象。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渗流环境复杂,因而其油、水渗流特点、规律要比中高渗透储层复杂得多。

油田开发实践表明:与中高渗油田相比,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1)绝大部分低渗油藏天然能量不足,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2)注水压力高,而采油(气)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3)见水后含水上升快,采液指数和采油(气)指数急剧下降;(4)油田最终采收率低等特征。

其原因在于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正文1.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规律研究现状目前求取两相渗流相对渗透率的方法,主要有稳定法和不稳定法两种,对于稳定法,因为测试时间长、受限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精密度还未被大部分学者所采纳。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王林明(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新滩试采矿,山东东营257000)摘要:根据低渗透油田和中高渗透油田的不同,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启动压力和渗流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建立低渗透油田两相启动压力曲线的方法,并对两相启动压力,水驱油特征的影响,油水两相渗流规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进行了非稳态流动实验,计算了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了其特征,讨论了非达西渗流对相对渗透率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油水、油气各相的启动压力梯度与驱替相的饱和度间均呈指数变化规律,气驱、水驱后期指数变化规律遭到破坏;在低渗油层中,油井见水后,产油量会迅速下降,水驱低渗油藏采收率较低;考虑非达西流后,计算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减小,等渗点右移;在相同的含水饱和度下,非达西流使产水率增大,并得到了非达西渗流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非稳态试验,对低渗油田的开发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启动压力;压力梯度;渗透率;驱替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83(2009)03-0049-03一、引言同中高渗透率油层相比,低渗透油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特别密切;低渗透油层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急剧影响;低渗透油田一般裂缝都较发育,注入水沿裂缝窜进十分严重。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低渗透率油藏,本文将从启动压力与渗流规律着手,对影响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低渗透砂岩油藏启动压力研究1.低渗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1)测定方法及原理室内实验测定低渗透砂岩单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大都是测定不同驱替压差流体通过低渗透砂岩岩心的渗流速度,求得流量与压力梯度的关系,描述流体在岩心中的渗流过程再用数学的方法获得压力梯度,又称作“压差-流量法”。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不断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将成为低渗透油藏产量稳定的关键。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采用注水开采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归纳了一系列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对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低渗油藏;水驱开发;采收率中国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在开发理论和开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的不断深入、开发对象和储层改造的日益复杂,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

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提高水驱采收率是改善低渗油田开发效果,有效动用低渗储量,对油田持续稳产、效益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井网优化及加密调整技术2000年以后投入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结合整体开发压裂,优化并采用了非常规的菱形和矩形井网。

这种井网的优点是井排距灵活可变,适应不同开发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的低渗透油藏。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方向性水淹速度,提高侧向井见效程度及平均水驱均匀化程度。

缺点便是与基质物性匹配难度大,调整余地小,对于天然裂缝多向发育的油藏风险较大。

动态缝的延伸、沟通是低渗透油藏方向性见效、水窜的主要原因,天然裂缝方向和人工裂缝方向及相互影响决定了水窜、水淹方向。

裂缝侧向基质的有效驱替范围,主要取决于基质物性,是确定合理排距或注采井距的主要依据。

类块状油藏井网对河道砂体的控制和多层油藏井网对非主力层的控制是提高水驱动用的关键。

单砂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是提高水驱波及的主要因素。

注采井网与砂体分布形态的合理配置,尽量避免沿河道方向注采,造成基质水驱沿主河道高渗条带突破。

井网与缝网的合理匹配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不同类型油藏、不同井型、不同改造方式,优化并确定合理注采井网系统。

2 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层间及层内非均质造成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差异较大,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可以提高采油速度、水驱波及体积和采收率。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论文]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论文]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摘要】石油开采时石油行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面临石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我国,低渗透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其开采技术也相差甚大。

本文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论述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和分析了井网优化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周期注水井网调整1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及开采规律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如下:(1)油藏类型较单一。

我国低渗透油田主要是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一般为弹性驱动油藏,弹性能量的大小依各油藏的地质特征和饱和程度的高低有所不同。

(2)储层物性差。

低渗透油田储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根据低渗透油田的实际,形成低渗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储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一般说来,储层渗透率低,其孔隙度也低,所以这类油田也叫低孔低渗油田。

(3)孔喉细小、溶蚀孔发育。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原生粒间孔(<25%)和次生粒间溶蚀孔(40%~70%)都有发育,但溶蚀孔要较发育,另外还有微孔隙(<35%)、晶间孔和裂隙孔。

由于低渗透储层一般孔喉半径很小,在一定驱动力作用下,相对大的孔道进油了,而毛管压力阻力大的小孔道,油进不去,所以造成了低渗透储层含油饱和度比较低。

(4)构造运动拉张、挤压形成油田的裂缝。

我国西部沉积盆地多为挤压型盆地,裂缝多伴随逆冲断层发育,裂缝发育很明显,发育规模大,延伸长度和密度大。

裂缝的空隙度很低,但渗透率比基质岩高得多,对流体流动影响很大,对石油储量影响较小。

2 低渗透油田开采特征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天然能量弱.在开采过程中表现出与一般中高渗透油田不同的开采特征。

(1)自然产能低,只有通过优化压裂改造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技术经济评价。

(2)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压力和油井产量下降快,一次采收率低;(3)低含水期含水上升慢。

SiO_(2)纳米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性能和注入参数优化

SiO_(2)纳米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性能和注入参数优化

第38卷第1期2021年3月25日油田化学Oilfield ChemistryVol.38No.125Mar,2021目前,常规的中高渗透油田已进入开发末期,低渗油藏成为油田开发关注的重点[1—4]。

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但低渗透油藏孔隙喉道狭窄、渗流能力差[5—6],在中高渗油藏驱油效果显著的复合驱体系因难以注入地层而无法用于低渗透油藏。

我国低渗透油藏以注水开发为主,存在注入压力高、驱油效果差等问题[6—9],因此需要探索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纳米流体被应用于油田开发。

实验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化原油、改善润湿性、产生楔形渗透等作用,在低渗透油藏中使用纳米流体可以提高采收率[10—18]。

在众多纳米颗粒中,SiO2纳米颗粒具有易于改性、方便获取、纯度较高、价格低廉的优势,具备大规模生产应用的潜力。

SiO2纳米颗粒用于提高采收率的报道较多,SiO2纳米流体被证实可以提高采收率[15—20]。

尽管如此,在诸多报道中仅指出SiO2纳米流体可以用于提高采收率,未见对SiO2纳米流体注入参数的研究。

而实际上SiO2纳米流体的注入速率、注入量以及SiO2纳米颗粒浓度等注入参数对提高采收率均有较大影响,有必要对注入参数进行研究。

基于此,本文采用实验室自制的具有一定疏水性能的SiO2纳米颗粒,评价了SiO2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和改善界面张力的效果,从含水率变化、压力变化、提高采收率三个方面对SiO2纳米流体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了注入量、注入速率、纳米颗粒浓度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优化了注入参数。

1实验部分1.1材料与仪器氨水、正硅酸乙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模拟地层水,实文章编号:1000-4092(2021)01-137-06SiO2纳米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性能和注入参数优化*尚丹森1,2,侯吉瑞1,2,程婷婷1,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三次采油重点实验室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室,北京102249)摘要:为研究纳米流体在低渗油藏中的驱油性能,采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具有一定疏水性的SiO2纳米颗粒,研究了SiO2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并通过低渗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SiO2纳米流体的驱油性能,优化了该纳米流体的注入参数。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一、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气储层,通常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储层。

这类油藏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油气困陷在储层中难以开采,因此开采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投资成本高。

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工矿物产能大、天然产能小、体积总量大、成本单位量高等特点,使其开发和评价面临一系列挑战。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1. 地质储量评价地质储量评价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首要评价指标。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储量评价和动态储量评价两个方面。

静态储量评价包括地质储量的勘探评价和具体储量的计算,主要考察地层的构造、地层的厚度、地层的有效渗透率等因素。

动态储量评价则通过油藏的产量、生产曲线、生产动态等参数进行评价。

2. 采收率评价采收率是指油气储层中可采出的油气资源的比例,也是衡量油气资源开发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评价中,采收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措施、改造技术、提高采收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3. 生产效率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与油气的产出效率密切相关,因此生产效率评价也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产效率评价主要考察生产动态、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效率等方面。

4. 经济效益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收益比、油气资源开发的投资与收益等方面。

1. 评估开发潜力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和储量情况,通过地质、地面、地下和采收率等多方面考察,评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2. 优化井网布置低渗透油藏需要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来提高采收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为井网优化提供指导。

3. 优化开发方案通过对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而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率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油藏,其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产量低、开采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的这些问题,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油田公司采用了一系列挖潜增产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一、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原理是在油层水平方向钻探,增大油井与油层的接触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水平井技术可分为精细定向井和侧钻井两种,前者是在一般方向钻探的油井上进行调整,将井眼转向水平方向,以增大油与岩石的接触面积;后者是在井眼线以外打侧孔,进而延伸井眼,增大开采面积。

二、增油剂技术增油剂技术是一种通过加入化学剂来改变原油物理、化学性质,促进原油流动并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常用的增油剂包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油溶剂等,它们能够改变油藏孔隙的表面张力,减小孔隙压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增油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和优化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人工压裂技术人工压裂技术是将深层岩石通过压裂将其切断,并在岩石空隙中注入高压水,使油藏中的原油通过空隙流动,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在低渗透油藏中,人工压裂技术可帮助原油穿过厚压力层和多层岩石,流到井口,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在国内外均得到广泛应用,常见的人工压裂方式包括穿过压力层压裂、均质压裂、局限性压裂等。

四、地下水驱技术地下水驱技术是通过向油藏注入地下水或添加水驱剂,使原油温度、粘度降低,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高粘度、低渗透或深埋油藏中,能够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地下水驱技术可分为天然水驱和人工水驱两种,前者指原油层天然地含有足够的水,可利用其水驱作用提高采收率,后者是通过注入非天然地下水或添加水驱剂来实现采收率的提高。

总之,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面临的问题,依托高新技术、创新开发方式和完善管理体系等,油田公司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证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努力。

砂砾岩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因素与预测

砂砾岩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因素与预测

湿 性特征 、低渗 特征 等 ;③ 开发 因素 的作 用 尚难 以很 好地反 映 出来 ,主要 因为 开发 时间短 ,缺少 足够 的 分 析样本 ;④测 井 、试 井 、室 内岩 心分析 等获 取资料 的手段在 砂砾 岩油 藏 中应 用受 限 ,可靠 性和 成功率
降低 ,无 法很好 地支 持常规 的分析 方法 。
研 砂 砾 岩 油 藏 开 发 实 例 及 相 关 资料 ,选 取 典 型 的 胜 利 油 田砂 砾 岩 油 藏 , 详 细 研 究 了砂 砾 岩 油 藏 的渗 流 机 理 与开 发 特 征 , 确 定 了影 响砂 砾 岩 油 藏 采 收 率 大 小 的 主 控 因素 ,建 立 了适 于 砂 砾 岩 油 藏 采 收 率 标 定 的 计 算 方 法 。对 类 似 砂 砾 岩 油 藏 采 收 率 的标 定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砂 砾 岩 油 藏 采 收 率 的 影 响 因素 与 预 测
姚 约东 (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 北京 ’2 9 02 ) 4 雍 洁 ( 中石油辽河油田 分公司 市场管理部, 辽亍盘锦141) 00 2 朱 黎 明 ,姬 泽 敏 ,邱 晓娇 ( 中国石油大学 ( )石油工程学院, 北京 北京124) 29 0
[ 要 ] 国 内上 报和 动用 探 明储 量 中, 砂砾 岩 油藏 比例 明显 有 所 上 升 ,准 确 地 标 定 可 采 储 量 ,为 有 效 开 发 摘
和 及 时评 价 提 供 依 据 , 而 目前还 没有 考 虑 砂 砾 岩 油藏 的 特 殊 储 层 与 渗 流 特 征 的 采 收 率预 测 方 法。 通 过 调
[ 关键 词 ] 砂 砾 岩 油 藏 ;采 收 率 ; 影 响 因 素 ;预 测 [ 图分 类 号 ] T 3 7 中 E 2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9 5 (00 4— 18— 6 0 0 7 2 2 1 )0 0 0 0

提高薄互层低渗透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技术

提高薄互层低渗透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技术
Wa gWeh a n n un
( xl ai n rd co e ac stt,I O E , ei 00 3 Epo t nadP outnR s rhI tueSN P C B in 10 8 ) r o i e ni jg
Ab t a t T k n n i tr e d d t i a d tn e e v i w t o p r a i t n C u - l c n t e f u t s r c : a i g a n eb d e h n s n s e r s r o r i lw e me b l y i h n 41 b o k i h o rh o h i
王文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 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 院, 北京 10 8 ) 00 3 摘要 : 以胜利 油田纯 4 块 沙河街 组沙 四段薄互层低渗透 油藏 为例 , 1 从低渗透 油 田渗流 机理 出发 , 析 了低 渗透 油 田由于 分 存在 井距偏大 、 井网与裂缝 匹配 不佳 、 能适 时转注、 藏保 护 意识 薄弱等 问题对 开发效 果的影 响。应用渗 流机理 、 应 没 油 地 力场研 究成果 , 出 了低渗透砂岩 油藏合 理井距确定、 网形 式优 化、 时增 压注水 、 强油藏保 护 等配套开 发技术 。实 提 井 适 加
施后 日 产油量 、 油速度 、 注水量 明显提高 , 采 日 含水率、 注入 压力 下 降, 预测采 收率 可提 高 52 %。 因此 , 项 配套技术 对 .3 该
改善该 类低 渗透油藏开发效果 、 高采收率具有广 泛的使用意义 。 提 关键词 : 最小启 动压力梯度 ; 非线性流动 区; 技术极限井距 ; 经济合理井距 ; 渗透砂 岩油藏 低 中图分类号 :E 1 . T 3 37 文献标 识码 : A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采油影响因素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采油影响因素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采油影响因素研究发布时间:2021-08-12T16:10:37.73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4月10期上作者:李丞[导读] 随着化石能源开发政策的不断调整,低渗透、致密、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逐渐提上日程。

李丞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聚中十六队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随着化石能源开发政策的不断调整,低渗透、致密、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逐渐提上日程。

低渗透油藏因渗透率低,原油流动性差,开发成本高,效果差等诸多不利因素,成为制约该类油田开发的主要原因。

目前低渗透油藏主要通过压裂提高储层渗透率改善原油流动通道进行开发。

储层裂缝与基岩之间的流体交换成为压裂后原油进入裂缝的主要方式。

渗吸是湿相依靠毛管力自发进入毛细管将非湿相替换出来的过程,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发现象。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采油;影响因素引言随着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对石油的开采程度持续深入,因此,对石油开采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

当前,中低渗油层在我国油气储备中所占比例持续攀升,低渗透油层存在油藏类型单一、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严重、储层敏感性强等特点,采取适宜的采油技术,合理地开发中低渗油层逐渐成为油层开发研究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油田现场开发实践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发挥毛细管力的渗吸作用可有效开发此类油藏,对于水湿裂缝性油藏而言,压裂液渗吸剂可以充分发挥其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及毛管自吸作用,协同作用置换原油到高渗透裂缝之中,进而在水驱过程中携带出原油。

然而,现有压裂用渗吸剂耐温抗盐性能较差,易水解失效,地层吸附损耗大。

因此,耐温抗盐性能更好、耐水解性更强、耐地层吸附性能更优且渗吸效率更高的压裂液渗吸剂对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有着重大意义。

1降低界面张力性能油水界面张力是筛选超低渗油藏渗吸剂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低界面张力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原油毛细管阻力,促进基质残余油启动,使更多的剩余油转换为可动油,而且随着界面张力的降低使得黏附功也随之减小,提高了原油的剥离效率,从而提高原油的渗吸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特征及模拟

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特征及模拟

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特征及模拟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其开发和利用受到广泛关注。

低渗透油藏,作为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等特点,但其复杂的储层结构和低渗透性使得其开发难度较大。

因此,深入研究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的特征,探索有效的模拟方法,对于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的特征,包括孔隙结构、渗透率、饱和度等关键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的模拟方法,包括数值模拟、物理实验等手段,为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的性质,揭示其内在规律,为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工程师的关注,共同推动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进步。

二、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特征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特征研究对于油藏的有效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油藏通常指的是渗透率低于一定阈值(如1毫达西或50毫达西)的油藏。

这类油藏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油气运移和采收过程变得复杂和困难。

孔隙结构复杂: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结构通常呈现出多样性、非均质性和连通性差的特点。

孔隙大小分布广泛,从小于1微米的微孔到大于100微米的宏孔都可能存在。

孔隙形态各异,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

这些复杂的孔隙结构导致了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变得极为复杂。

渗透率低:渗透率是描述多孔介质传导流体能力的重要参数。

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通常较低,这限制了油气的运移速度和采收率。

渗透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孔隙小、喉道狭窄、孔隙连通性差等。

比表面积大:低渗透油藏的多孔介质通常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即单位体积内的表面积较大。

这使得多孔介质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增加了流体在孔隙中的吸附和扩散作用。

润湿性:多孔介质的润湿性对油气的运移和采收具有重要影响。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参考内容
低渗透油藏是一种常见的石油资源,其具有储层渗透率低、自然产能低、开采 难度大的特点。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得到了广泛。 本次演示将介绍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展望。
一、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进展
1、技术原理和基本概念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CO2注入油藏,通过物理溶解和化学反 应,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此外,CO2还可 以扩大油藏的泄油面积,提高油藏的驱替效率。
(1)加强基础研究。深入研究CO2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规律,为优化注入方 案提供理论支持。
(2)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研发更加高效、智能的注入设备,提高CO2的利用率 和油藏的采收率。
(3)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提高CO2的封存率和利用效率,降低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的环境影响。
(4)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 推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个低渗透油藏得到应用。在国内,大庆 油田、胜利油田等均开展了CO2驱提高采收率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 时,在加拿大、美国、挪威等国家,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成为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展望
1、技术难点和挑战
尽管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技术 难点和挑战,如CO2的来源和运输、注入设备的能效、注入对储层的伤害等。 此外,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注入方案的优化和调整也面临着困难。
2、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应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是指通过在中低渗透储集
层中采用压驱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

其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压缩气驱:在储集层中注入压缩气,可以提高储层压力,改善储层渗透性,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2. 水驱:在储集层中注入水,可以增加储层渗透性,改善油水分布,从而提高采收率。

3. 二氧化碳驱:在储集层中注入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储层渗透性,改善油水分布,同时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可以增加原油的可采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4. 热采: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或热水,可以减少原油粘度,改善储层渗透性,促进原油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综上所述,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是多方面的,通过选择合适的驱油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

- 1 -。

增产增注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改造技术

增产增注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改造技术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导致流体流动性差,开采难度较大。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厚度较薄,且存在较多的天然裂缝和节理。
由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透率较低,导致单井产能较低,采收率不高。
产能低下
注水开发难度大
储层改造困难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压力高,注水井吸水能力差,难以实现有效注水开发。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常规的储层改造技术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03
02
01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面临的挑战
通过储层改造技术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储层改造
研究适合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技术,提高注水效率和采收率。
注水开发
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01
增产增注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案例分析
表示整条搜索 的 5, I am an integer power.解释一下 len(x) 花费搜索 的 1004 down "chaining" game-upgraded st year's game-upgraded version.解释一下 game-upgraded st year's game-downloaded version.解释一下,如果一个
增产增注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案例分析
花费搜索 的 1
THANKS 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详细描述
压裂技术
总结词
通过酸液对地层进行溶蚀,清除地层中的堵塞物,提高地层渗透性,增加原油产量。
详细描述
酸化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增产增注技术。通过向地层中注入酸液,可以溶解地层中的堵塞物和岩石颗粒,从而清除地层中的障碍,提高地层的渗透性。酸化技术可以分为常规酸化和深度酸化,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低渗透砂岩油藏。

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分析与调整对策

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分析与调整对策

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分析与调整对策作者:谢雪莹刘伟万洪波耿鹏鹏李国强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0期摘要:近年来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增储的基础资源,然而低渗透油藏的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因素、渗流规律的研究是目前低渗油藏的开发的关键。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渗流环境复杂,因而其油、水渗流特点、规律要比中高渗透储层复杂得多。

油田开发实践表明:与中高渗油田相比,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

其原因在于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非线性渗流;低渗透油藏;耦合作用;稳产增产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渗流环境复杂,因而其油、水渗流特点、规律要比中高渗透储层复杂得多。

油田开发实践表明:与中高渗油田相比,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奠定基础。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异性,使得低渗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专家和研究人员对低渗的渗流机理和开发做了大量的实验和实际研究。

油藏岩石和流体的物性参数是油藏开发研究的基础,对于特低渗油藏具有物性复杂、渗流规律异常的特点,且低渗油气藏的开发没有同一固定的标准,使得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且大量低渗油藏开发的疑难问题尚未解决。

本文通过文献的调研,总结国内外近年来开发实验室对低渗和特低渗岩心样品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归纳了实验测试结果,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1低渗油气藏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因素①低渗透的非达西渗流现象,不仅是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而且也与岩石各相间的表面性质、有效压应力、储层比表面积作用、流体本身的流变性质及岩石流体的耦合作用有关。

②低渗油藏弹性能量小、油层孔喉细小、产油能力低、油井见注水效果缓慢、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等特点,对此特征我国各个油田研究出了相应的合理开采方案(控时注水、精布井网、注气开采、合理压裂)使得低渗油藏的开发得到进一步发展。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主要矛盾机理及合理井距分析_王端平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主要矛盾机理及合理井距分析_王端平

$p LL
=
max
K- 0. 865 359. 6
=
2. 78 @ 10- 3K- 0. 865
( 2)
88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田开发与油藏工程
Vol. 30 No. 1
由图 2 可见, 某种流体在一定物性储集层中渗流 时, 随着压力梯 度的增 大, 会出 现 3 种不 同的渗 流状 态: 当驱替压力梯度小于最小启动驱替压力梯度时, 流 体不流动; 当驱替压力梯度大于临界驱替压力梯度时, 流体处于易流状态; 当驱替压力梯度介于二者之间时, 流体处于低速高阻不易流状态。
中图分类号: TE348
文献标 识码: A
自 1856 年开始, 达西定律成为研究地下流体运动 规律的理论基础,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 才在低速渗流 研究中提出起始压力梯度的概念[ 1]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 我国在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很多研究成果[ 2] , 人们已普遍认同了低速非达西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等概念, 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油藏的技术 政策界限研究中。
( 6)
将技术极限井距与经济合理井距结合, 可以更加 合理地确定注采井距。若前者大于后者, 可以按照经 济合理井距布井; 若后者大于前者, 仍按经济合理井距 布井会形成油、水井之间的不易流动带。在这种情况 下, 应根据压裂工艺水平设计并实施整体压裂, 以弥补 经济合理井距和技术极限井距的差值。
3 实例分析
图 1 渗透率与净上覆压力关系 曲线
渗透率 大幅度降低必 然导致采 油指数大 幅度降
低, 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当储集层存在微裂 缝时, 地层压力水平的降低对油井产能的影响会更大。 这是低渗透油藏( 特别是高压异常油藏) 开发初期油井 产量高但递减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低渗致密油藏开发提高采收率渗流理论及方法

低渗致密油藏开发提高采收率渗流理论及方法

一、低渗致密油藏概述在我国低渗透油藏是指基质渗透率小于0.1mD的油藏。

而致密油藏一般是指在各种类型致密储集层中形成的石油,与石油岩层系的关系主要有吸附、共生或者游离等。

除此之外,致密油藏处于地层中,流动性较差,不能依据常规技术进行勘察和开发。

所以低渗致密油藏的基本概念为处于碳酸盐岩、致密砂岩或是致密灰岩中,且基质渗透率低于0.1mD的油藏。

低渗致密油藏的致密油一般集中在致密储集空间中,该空间多由各种微孔隙构成,同时这些微孔隙的微观形态和连通性影响着致密油的分布及储存状态。

与常规油藏相比低渗致密油藏的孔隙度小于0.1,同时单井产能低,不具备自然工业产能,所以开采方式主要是水平钻井、多段水力压裂等技术。

二、渗流理论与常规油田相比,低渗致密油藏的储层物性以及流体性质差异极大,所以决定着二者间的渗流机理与渗流规律大不相同,这种不同一般体现在低速非线性渗流中。

从渗流机理层面来说,低渗致密油藏的储层渗透率低于常规油藏,这是由其内部结构和环境决定的。

低渗致密油藏内部环境复杂且孔喉狭窄,使得石油经过的通道口径十分细微,所以在流动时液固界面互作用力以及渗流阻力较大。

从渗流规律层面上出发,低渗透多孔介质物性的参数由上覆有效应力控制,从因此低渗致密油藏的渗流规律会出现低速非线性渗流现象,与达西定律不相符。

根据上述分析,低渗致密油藏狭窄的孔喉直径使得该类油藏脆性矿物体积分数高于4/5,因此在开采时储集层很容易被压裂,同时与天然裂缝沟通形成网缝,所以自然产能较低。

在对低渗致密油藏的开采方式进行研究时,经验和理论来源多为低渗--超低渗透油藏,这是因为二者之间在开发时都会损失大量的地层能量。

经过借鉴同时结合大量的实际开采经验,目前我国开采低渗致密油藏时为扩大渗流面积,基本上使用的开发模式为水平多段压裂、体积压裂以及水汽注入补充地层能量等,可以大规模且高效地动用地质储量。

根据理论计算表明,水平井体积压裂前期产量可以大于10倍的直井单井产量,因此是最有效的开采手段。

低渗透油藏渗吸机理及研究状况综述

低渗透油藏渗吸机理及研究状况综述

Summaryaboutmechanism andapplicationofimbibition inlowpermeabilityreservoirs
ZHOUYibo1,2,LIUWeidong2,3,ZHENGXiaobo4,SUNLinghui2,3, CONGSunan3,LIJierui1,2,CHENSizhi1,2,DUChunze1,2
第 47卷第 4期 2018年 4月
应 用 化 工 AppliedChemicalIndustry
Vol油藏渗吸机理及研究状况综述
周义博1,2,刘卫东2,3,郑晓波4,孙灵辉2,3, 丛苏男3,李杰瑞1,2,陈思智1,2,杜春泽1,2
(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7;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院区,河北 廊坊 065007;4.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油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孔介质自发地吸入某种润湿相流体的过程称
为渗吸[24]。关于渗吸驱油机理与渗吸规 律,国 内 外学者做 了 深 入 的 研 究[58],渗 吸 作 用 被 国 内 外 许 多学者看成是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一种方 式[912]。油藏在注 水 开 发 过 程 中,注 入 水 渗 吸 到 基 质中将原油置换出来,能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注 水开发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渗吸的作用机理及渗流 规律进行研究[11,1314]。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渗吸驱油
摘 要:概述了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中的渗吸驱油机理和规律,并综述了渗吸作用对采收率的贡献方面的研究与应 用进展,展望了渗吸液性能研究、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地层条件的真实反映和渗吸作用与采收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吸;毛细管力;润湿性;原油采收率;研究前景 中图分类号:TQ013;TQ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206(2018)04-0825-05

深层高压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深层高压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深层高压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摘要】针对中原油田文88块深层高压低渗油藏储层发育不稳定,采收率低的开发难点,文章以单砂体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通过沉积相约束下的合理层段组合、注采井距、注采井网的合理配置研究、相控剩余油挖潜研究,并选择适应高压低渗透油藏的配套工艺技术等开发实践,开展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探索高压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压低渗提高采收率相控剩余油1 地质开发背景中原油田文88块位于文留构造东翼文东斜坡带,沙三中3-6动用石油地质储量216×104t,标定可采储量42.6×104t,标定采收率19.7%。

储层平均埋深3450m,储层物性差,平均孔隙度15.5%,平均渗透率30.3×10-3μm2。

储层发育不稳定,在目前200-250m 的井距条件下砂层层数连通率为32%。

层间渗透率级差大,渗透率变异系数0.71~0.82,渗透率级差为35.2~62.2。

原始地层压力高为46~60 mpa,是典型的深层高压低渗油藏。

原油性质好,地面原油密度0.62g/cm3,地下原油粘度0.65mpa·s。

地层水矿化度高,33×104mg/l,水型为cacl2型。

2 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问题2.1 井距大,井网不完善文88块沙三中3-6砂组,含油面积3.69km2,地质储量216×104t,目前局部已缩小井距,建立注采井网,但在侧翼及部分区域还井距过大。

目前井网控制含油面积占46%,控制储量占49.5%。

2.2 层间动用差异大,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文88块沙三中3-6砂组,按一套层系开发,层间矛盾较突出,层间级差绝大部分大于10,层间变异系数0.77,由于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动用状况差。

3 提高采收率主要做法3.1 以单砂体沉积微相为基础的相控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3.1.1?相控建模研究在构造模型精确建立后,在单井沉积微相划分的基础上,以小层不同微相平面、垂向概率分布趋势为约束,模拟出文88块沙三中3-6各小层沉积微相,而后采用在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序贯高斯模拟算法得到各个储层物性参数模型。

低渗油藏渗吸的原理和应用

低渗油藏渗吸的原理和应用

低渗油藏渗吸的原理和应用1. 前言低渗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为10md以下。

低渗油藏的开发和采油具有特殊的挑战,其中渗吸现象是低渗油藏开发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低渗油藏渗吸的原理和应用。

2. 渗吸的原理低渗油藏中的渗吸现象是由背景水与原油之间的双重作用引起的。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理:2.1 毛细管力原理低渗油藏中的渗透率低,毛细管力起主导作用。

当渗透率较低时,毛细管力成了影响流体运动的主要力量。

毛细管力的作用使得原油被吸附到岩石表面,从而形成渗吸现象。

2.2 残余力原理低渗油藏中的原油在排水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力,这种残余力作用在背景水与原油之间,使原油更加难以从孔隙中排出。

残余力的大小与原油粘度、渗透率相关,对渗吸现象起到重要影响。

3. 渗吸的应用渗吸在低渗油藏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渗吸的主要应用方式:3.1 提高采收率利用渗吸效应可以提高低渗油藏的采收率。

通过增加注水压力和改变注水浓度,可以增加背景水的渗透性,从而推动原油方向移动。

同时,渗吸现象也会减缓背景水的排出速度,有助于提高采收率。

3.2 降低渗透率渗吸可以通过增加原油在孔隙中的粘滞力和毛细管力,从而减小流体的渗透率。

降低渗透率对于降低动用能力和改善采油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3 提高渗透测井解释精度渗吸现象对于渗透测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渗透测井解释中,需要考虑到背景水与原油之间的渗吸效应,以提高渗透测井解释的精度。

3.4 优化水驱开发方案在低渗油藏的水驱开发中,渗吸效应需要被充分考虑。

通过合理调整注水压力和注水浓度,可以减小渗吸效应,优化水驱开发方案,提高开采效果。

4. 结论低渗油藏渗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由毛细管力和残余力的作用引起。

渗吸对低渗油藏的开发和采油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提高采收率、降低渗透率、提高渗透测井解释精度和优化水驱开发方案等方式进行应用。

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渗吸现象,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方法推荐单位(专家):教育部项目简介:我国低渗油藏储量巨大,开发难度大,采收率很低,提高采收率的资源潜力巨大。

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基础尚很薄弱,亟待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针对这一迫切需求,在“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个国家重大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历经10余年,取得了低渗油藏渗流和驱油理论的重要突破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创新成果。

发现了水、油、聚合物溶液等液体的低速微尺度流动效应,揭示了液体在低渗油藏中的微尺度渗流机理,据此建立了低渗油藏的水测视渗透率模型;发现了不同于传统“滑脱理论”的气体高压微尺度流动效应,据此建立了低(特低)渗岩心气测渗透率模型;基于理论创新,发明了低渗岩心物性测试方法和仪器。

建立了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模型和渗透率压敏模型,研发了“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超前注水优化设计方法,自主研发了润湿反转降压增注和强酸性压裂液高效压裂技术,解决了制约低渗油藏开采的能量不足、注水困难等瓶颈问题。

揭示了低渗油藏不同于高渗油藏的渗吸排油、乳化微调、改善润湿性等化学驱机理,据此研发了强乳化、适度低张力的低渗油藏化学驱剂;发现CO2具有的强化渗吸和乳化特性、高压气体异于经典理论的强注入能力和剩余油启动能力是其在低渗油藏中的重要驱油机理,;提出了低(特低)渗油藏间歇注采、脉动注气等非常规气驱方法。

揭示了低渗油藏中水/气窜机理及相关规律;发现低渗油藏剩余油具有异常高的临界驱动压力;原创性地研发了原位聚合插层型复合凝胶和凝胶微囊深部调剖剂;形成了低渗油藏深部复合调剖技术,并取得了规模应用的显著效果。

创新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教材3部,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30篇(其中SCI收录34篇,EI收录85篇,论著被SCI他引98次、被EI他引136次、被CNKI他引2286次);创新成果与技术已在吉林、长庆、江汉、大庆等油田应用,受效油井2000余口,累计增油77.6万吨,成果应用获直接经济效益20亿元经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微尺度渗流与驱油机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针对低渗油藏微尺度渗流机理和驱油‐调驱技术的研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为该技术提供了优良的实验条件,为该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资金支持。

主要贡献为:①实验研究了油、气、水低渗油藏孔隙中的微尺度流动效应,揭示了低渗油藏中水的低速非线性渗流和高压气体的非Klinkenberg渗流机理。

②建立了低渗岩心水测视渗透率、气测渗透率模型和表征低渗储层驱油特性的孔渗系数模型。

③低渗透油藏驱油剂的关键性能指标和与驱油‐调驱技术配套的驱油乳化剂优化研究。

④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窜流低渗油藏原位聚合插层型复合凝胶和低注入粘度的地下聚合凝胶深部调剖体系。

⑤建立了低渗油藏有效驱替系统的井网优化方法;提出了低渗油藏非常规非均衡注水提高单产能的方法。

⑥地层适应性研究并制订了选井条件,在全国4个主要低渗透油田开展现场试验。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主要在室内实验和矿场应用方面做出了贡献。

实验结果为分析该技术的机理提供了基础和依据,设计的矿场施工方案、监测和跟踪保证了现场试验的顺利实施,具体贡献为:①实验研究了调剖剂调剖性能的影响因素;②根据吉林油田低渗透油藏条件优化了调剖剂配方;③矿场施工方案设计和动态监测和效果分析。

(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主要在调剖‐驱油技术在长庆油田适应性的室内研究和矿场应用方面做出了贡献:①实验研究了油藏物性对驱油剂驱油性能的影响;②根据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条件优化了调剖剂配方;③编制深调现场试验施工方案和效果评价分析。

(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

主要在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室内研究和调剖‐驱技术矿场应用方面做出了贡献:①实验研究了低渗油藏储层物性的表征参数和方法;②研究了调剖‐驱油技术在江汉低渗透油藏的适应性;③调剖‐驱油试验施工方案设计和动态监测。

推广应用情况:低渗油藏改善水驱理论与方法、驱油方法及水/气窜机理与治理方法等创新成果已在我国主要的低渗透油田推广应用。

其中包括在长庆油田、吉林油田、大庆油田和江汉油田等(附件3)。

自2005年至2013年共增油77.6万吨,按原油价格3360元/吨计算,累计增加产值255792万元,新增利润204847.8万元。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1)“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1月);(2)“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10月)。

(3)“特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与开发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10月)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1)“油膜驱替特性模拟装置及系统” 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2)“原位聚合插层型复合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3)“一种多季铵盐型粘土层间修饰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4)“低速非线性渗流参数的测量系统和方法” 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 (5)“一种酸性粘弹性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 (6)“一种酸性粘弹性流体压裂地层的方法” 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7)“一种检测泡沫稳定性的多孔介质模拟装置以及检测装置”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8)“高温高压耐腐蚀储层模拟装置” 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9)“模拟地层多应力场耦合作用的岩心夹持器” 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 (10)“压差式防冻定压放气阀”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11)“一种改进型游动凡尔罩”专利证书及权利要求书(12)“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13)“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软件”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岳湘安排名 1 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负责人,提出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工作的实施。

提出了低渗透率油藏液体流动的微尺度效应的概念,揭示了低渗油藏中液/气渗流和驱油机理,建立了低渗油藏液体和气体的视渗透率模型,深化了低渗油藏改善润湿性降低注水压力的机理;研发了适合强窜流低渗油藏条件的原位聚合插层型复合凝胶及助剂。

发表代表性论文38篇(附件4-3);获发明专利2项(附件1),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附件1);出版了1部教材(附件4-1),对创新点1、2、3和4均有突出贡献。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2014年“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3年“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0年“特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与开发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6。

2011年“特低渗储层表征方法及开采技术适应性评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2011年“强化采油复杂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及工业化应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姓名程林松排名 2 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储层非线性渗流理论、实验技术和有效驱替系统评价方法方面取得了突破。

研制了"模拟地层多应力场耦合作用的岩心夹持器"和“低速非线性渗流参数的测量系统和方法”, 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1项新用新型专利。

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的物理模拟实验新技术,创建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定量表征方法,建立了低渗油藏非线性多场耦合渗流模型,编制了模拟软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出版教材2部,发表代表性论文25篇,对创新点1和2有突出贡献。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1)2010年“特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与开发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2)2009年“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气井产能影响的基础理论研究”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4)(3)2005年“复杂结构井开发新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姓名张士诚排名 3 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在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理论与优化设计方法、低渗透油藏缝网压裂室内实验方法和缝网压裂优化设计理论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作为第一发明人。

获得“一种酸性粘弹性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和“一种酸性粘弹性流体压裂地层的方法”2项发明专利,研发了强酸性压裂液高效压裂技术,解决了制约低渗油藏开采的能量不足、注水困难等瓶颈问题。

对创新点2有突出贡献。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姓名马新仿排名 4 技术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在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理论与优化设计方法、低渗透油藏缝网压裂室内实验方法和缝网压裂优化设计理论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代表性论文8篇。

建立了考虑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与裂缝导流能力失效性的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该模型中流体的流动由压裂前的径向渗流变为压裂后的双线性渗流,真正体现了水力压裂的增产机理。

在缝网压裂方面,研发了储层缝网形成能力评价的无声破碎剂压裂实验方法,形成了低渗油藏压裂网络裂缝扩展形态预测和优化设计方法。

对创新点2和4有重要贡献。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姓名张立娟排名 5 技术职称讲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在驱油剂的渗流与驱油机理、调剖剂的调驱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代表性论文16篇(附件4-3)。

实现了油藏条件下驱油剂驱油性能和调剖剂调剖能力的模拟、判别与预测;提出了聚合物溶液在孔隙变截面处的附加流动阻力是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异常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揭示了粘弹性驱油剂对孔喉、盲端和油膜等3类残余油的驱油机理,建立了粘弹性驱油剂启动水驱后孔喉残余油的判别方法。

研发了“油膜驱替特性模拟装置及系统”,获得发明专利。

对创新点1、3和4有重要贡献。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2014年“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2013年“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姓名薛永超排名 6 技术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实验技术和方法、非线性渗流计算方面开展工作,发表代表性论文6 篇(附件4-3)。

通过改良岩石方法,定量研究了低渗油藏中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耦合作用对不同井网渗流场及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裂缝各向异性难采储层中井网的渗流场特征及产能变化规律,建立了考虑裂缝耦合作用的渗流数学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