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摘要] 由于课本知识点安排太过零散,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化,难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重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回恢对信息技术课兴趣的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高效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式重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富有创造性和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我们老师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学校的信息课慢慢地失去了以前的吸引力。究其原因是课本知识安排太过零散,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化,难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重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回恢对信息技术课兴趣的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小学生心理特点谈谈在优化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优化教材

信息课本特点虽然是内容浅显,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时代感强,但每一个课时一个知识点,知识点显得过于零碎,而且目前,大部分学校每班每一周才设一节课。所以学生即使对知识点掌握了,都不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何在,从中找不到乐趣。许多时候,学生学了后面知识,就把前面的知识给丢了,教学起来老觉得“青黄不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课前对教材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1、理顺教材知识

研读整本教材,列出教材中各个知识点,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把典型的课例记录下来,把不是十分重要的或者重复的知识点忽略掉。比如认识flash中工具箱,这知识点连贯性不强,并且工具箱中的工具多,学生一时半会记不下来,但学习后面的例子的时候,会逐渐涉及到这些工具的,所以这个工具箱的知识点就省掉了。

2、自创教学例子

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自己创设例子,做到每一课时有一例,由浅入深,前后例子连贯性强,并且越到后面的课时,例子里面的知识点越多,所以不用很多课时,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点全部掌握,到了后面那几个课时的例子,综合性特别强,几乎应用到前面所有的知识点。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比如:第三册(下)这本书,全部内容都是关于flash制作学习的。由于flash 制作本身就非常有趣,对学生吸引力强,我就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例子,让这些例子显得更赏心悦目一些,学生一看就喜欢了。在后面的一个例子里,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故事短片,在这个短片中,几乎包含了前面所有的知识重难点,如变形效果,动作效果,层的操作,遮蔽效果,按钮等。学生虽然用了一节课才完成这个学习内容,但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不断地攻破了重重的难题,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激情,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

3、补充课外知识

在个别例子里,我穿插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点。虽然课本中没有规定学习,但老师一讲学生就会,这样学生就在无形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他们以后在综合训练中更加得心应手。比如flash中层的复制、粘贴、移动、颠倒,这些知识虽然课本没有出现,但学生对这些比较好理解,老师一点他们就会,他们掌握了这些层的操作之后,对动画制作快捷又方便。

二、课中优化教法

在以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人引进了新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主动、高效地学习。“教学的

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更容易被“唤醒”。但怎样才能使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真正有效地进行呢?

1、创设“任务”情境,唤醒创作意识。

任务的导入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任务导入就能吸引学生,对整节课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学习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比如讲授Flash动画制作时,我首先演示的是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动画,通过形象生动的范例作品的展示,不仅能很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2、设计“任务”层次,不断深化学习。

教师进行例子教学时,可以在一节课里设计好几个任务,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原则。比如学习WORD自选图形时,我给出的例子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一张未来身份的名片,但分为三个任务:①有单位、职务、姓名、单位标志图片②名片要有边框或阴影效果③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填充效果设置等。学生马上被这些“任务”所吸引住,他们设计的名片什么形状都有,想法很有创意,制作非常美观,知识应用恰到好处。

3、提高“任务”难度,激发创造性学习。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太过顺利,往往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提高任务要求、增加难度,反而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去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具体教学中设计任务时,要坚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原则。比如教学完插入艺术字后,我又布置学生练习“选择教室需要布置的一个栏目,设计标题,插入艺术字”,学生为了将身边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他们很主动地学习艺术字的插入、编辑的方法和技巧,很有兴趣地讨论艺术字的大小、颜色、样式和艺术效果,齐心协力地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又如,如教学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因当时学校正处于“绿色学校”复评时期,于是布置学生用两周时间完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以“环保”为大主题的电子演示文稿,学生为了完成这一课题,查阅资料,确立小主题,编写小文章,绘画小插图(个别同学甚至制作小动画),设计排版,制作幻灯片,在完成过程中,他们或同学间相互讨论学习,或请教不同学科老师,或到图书馆,或上互联网……对于这样的小课题和长作业,学生在参与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整合应用、能力锻炼发展等方面,都不是课本上任何的上机练习题所能比拟,最后评析作品时,学生的成功喜悦尽写在脸上。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果发挥好这一教学优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切实落到实处。

三、课后优化评价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爱因斯坦说过:“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地给予反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要让学生充分争论、讨论,对于典型、优秀的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当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回答,并展开探究;对学生操作过程及学生作品可以请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赏析。

比如教学Flash动画制作“高处落下的小球――设置动作效果”一课后,一学生提出:“小球从高处落下后能否再作其它方向的反弹运动?”我马上将这一问题作为拓展思考题,让全班学生讨论思考,协作探究,共同评价。经过引导、讨论、尝试、展开,结果有的学生制作出篮球运动时投篮中框反弹的动画,有的学生制作出一小老鼠从高处掉下地面,翻滚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