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的
乐趣。
2.运用生活实例,了解空气的组成。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先请大家做一个深呼吸,今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入的气体——空气。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学生讨论、实验)提出空气存在的生活实例或做简单的实验证明,教师做出评价。
(设问)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都含有哪些成分呢?你如何证明这些成分的存在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讲解)以上我们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那么,空气中还有其它的气体吗?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来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学生讨论,提出设计思路,写出方案,发表见解,教师作出相应的评价)
通过组织对学生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选用的物质应具备的条件:能够燃烧,生成物不是气体的可燃物——红磷。
(教师演示教材23页的实验2—3),实验前提示学生:应仔细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描述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红磷(P) + 氧气(O
2)→五氧化三磷(P
2
O
5
)
分析空气的组成,得出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学习反思】
在这一节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并对此有何不同看法?
【作业布置】
教材33页第1题——第4题
授课时间:第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红磷(P) + 氧气(O
2)→五氧化三磷(P
2
O
5
)
空气的组成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三、保护空气
课题2 氧气
授课时间: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氧气的物理
第二课时: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氧气物理性质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那么什么是物理性质呢?
教师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仔细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并填写下表:
(提问)氧气是否溶于水?能否观察出来呢?如果不能观察出来,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探究“氧气是否溶于水”?
(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求每组拿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其中应包括:提出问题、做出
假设、设计方案、实施计划、作出分析、得出结论等要素)
(教师给每组的设计方案作出评价)
如:1、将水加入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加盖荡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
2、将一条小鱼放入密闭的装满水的瓶中。
…………
第二课时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2—2】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实验现象:木条能够复燃
结论: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演示实验2—3】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
(学生观察后,填写下列表格)
(讨论)上述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实验现象,实验的注意事项)
【讨论】
1.分析实验2—1、2—3、2—4,填写下表:
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习反思】
在这一节里你学到了什么?知道了氧气有哪些的性质?
【作业布置】
教材36页第1题——第6题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能够支持燃烧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燃烧、缓慢氧化的区别与联系:两者都属于氧化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都放热。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探究学习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橡胶管、集气瓶、水槽烧杯、药匙、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火柴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空气中含有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但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只有21%,在有些情况下,人们需要比较纯净的氧气,这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在实验室里怎样制得较纯净的氧气。
(教师演示实验2—5)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填写下列表格:
经过精密的称量会发现,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
(教师演示实验2—7)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时制氧气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并填写P 38表格。 【课堂练习】
1.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比较
授课时间: 第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