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常规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
2.卧硬板床,防止患者出现曲髋畸形等并发症。
3.预防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等并发症。
(二)牵引的护理
1.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存在,避免身体向床头和床尾滑动,及时调整身体在床上的位置,头部和足部都不能抵住床栏杆,否则会失去反牵引力。
2.维持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加减,以免影响牵引效果,同时应保持牵引砝码悬空。
3.骨牵引着需保持针眼处清洁无污染,每日点酒精两次,连续点一周。
(三)病情观察
1.下肢牵引时,需注意观察躯干、骨盆和患肢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患肢轻度外展位。
2.颅骨牵引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
3.骨牵引患者需注意牵引针眼处有无渗血、疼痛,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与处理。
4.皮牵引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患侧肢体末梢血循环情况,如足趾颜色、温度和肿胀程度,有无皮肤过敏现象等。
四)功能锻炼
1.下肢牵引时应将牵引的患肢足底托起,预防足下垂,同时教会病人学会做主动屈踝关节运动。
2.知道病人作患肢的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和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完整版)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牵引是骨科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适当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骨牵引是治疗下肢骨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临床常用方法包括股骨踝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
由于牵引时间一般较长,患者须长期卧床休息,生活上不能自理,容易发生多种生理或心理不适,也容易产生许多并发症,因此,做好骨牵引患者的护理对骨折的愈合有重要的意义。
1 骨牵引术前的心理护理对牵引患者了解治疗目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患者受伤后多表现为情绪低沉,对骨牵引成功与否存有质疑的心理,还有些患者因为担心疼痛或是牵引后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愿配和医护人员。
为解除患者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认真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及牵引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白牵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信心和决心,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进行。
另外,牵引病人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协助患者做好各种生活护理,使其增强信心,消除顾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 护理注意事项护理注意事项是护士在牵引术前应高度重视的,做好以下几点与配合医生下一步的牵引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直接的联系。
(1)牵引前先用肥皂水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减少皮肤感染机会。
(2)了解骨牵引禁忌证,如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性创伤、污染严重,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等均不适宜做骨牵引。
(3)向患者详细说明牵引后配合事项,包括维持牵引体位,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牵引肢体出现局部疼痛、麻木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4)注意牵引肢体保暖,特别在本地区冬季更应注意这一点。
3 护理措施在本科数十例骨牵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护理措施及临床观察值得同行相互探讨和重视,细致的观察和处理对促进此类患者的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1)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
骨牵引的注意事项

骨牵引的注意事项
使用骨牵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良好的卫生:骨牵引器件直接接触皮肤,因此需要保持清洁,定期清洗皮肤和床单等器具。
2. 保持正常血液循环:骨牵引可能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使用之前需要检查患者的脉搏和皮肤状态,确保局部血液循环正常。
3. 避免过度牵引:过度牵引可能对患者造成不适或损伤,因此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牵引力度,并定期检查牵引器件是否正常工作。
4. 定期检查:应定期检查器件的安全性和功能,确保固定牵引的稳定性,并根据需要调整器件的平衡和角度。
5. 注意疼痛和不适: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指导采取适当的措施。
6. 遵循医生的建议:骨牵引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
遵循医生的建议是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骨牵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牵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或骨折后复位的方法,需要特别的护理细节。
以下是骨牵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 血液循环问题:骨牵引可能导致患肢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肢体水肿、疼痛等问题。
应保持骨牵引部位干燥清洁,避免受潮及感染。
定期检查患肢的血液循环状态,如皮肤是否发红、温度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随时检查固定情况:护理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患肢的固定情况,确保牵引器的稳定性。
如果牵引器松动,应及时调整。
3. 皮肤压力均衡问题:骨牵引常伴随着体位不动,长时间的加压会导致皮肤剥落、破溃,进而引起感染。
应在固定的部位使用皮肤保护垫,每隔2-3个小时改变患肢的位置。
4. 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骨牵引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及活动,避免肌肉萎缩。
康复运动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5. 注意营养和水分摄入:骨牵引期间,患者需要摄取适量的营养和水分,以便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
综上所述,骨牵引的护理需要严谨细致,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促进患肢的康复。
骨牵引的观察要点

骨牵引的观察要点
观察骨牵引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皮肤观察:观察骨牵引部位的皮肤是否有红肿、起泡、溃烂、出血等异常情况,以及有无瘙痒、疼痛等不适感受。
2. 感觉观察:询问患者是否有麻木、刺痛、酸胀等感觉异常,观察有无手指或脚趾发绀、麻木等症状。
3. 血液循环观察: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手指或脚趾是否出现发绀、冰冷、肿胀等现象。
4. 功能观察:观察患者牵引后是否存在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肢体僵硬等现象。
5. 改善情况观察:观察牵引治疗后是否有明显的改善,如疼痛减轻、肿胀缓解、活动度增加等。
需要注意的是,观察的时间应该充分,有条件的话可以每天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同时要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向医生汇报观察结果。
骨科牵引护理

骨科牵引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和色泽、疼痛的性质、肿胀的程度及感觉活动情况。
2、评估牵引是否有效。
3、观察有无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足下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牵引针眼感染等。
【护理措施】1、对牵引患者认真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
2、保持有效牵引(1)卧硬板床,有反牵引作用,如下肢牵引应抬高床尾,头颅牵引要抬高床头,上肢牵引,肩要离床等。
(2)摆正骨盆,将肢体置功能位,如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保持髂前上棘、髌骨中点和第1、2趾间在一条线上,牵引线应与身体的纵轴线一致。
(3)牵引锤应保持悬空,不可坠在地上或触及床栏,牵引绳要光滑保持顺畅,扩张板不可抵触滑轮,否则失去牵引作用。
(4)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增减或移去,做日常护理(如铺床单、使用便盆等)时不必去掉重量或放松牵引绳,皮牵引重量约3—5公斤,一般不超过5公斤。
骨牵引重量遵医嘱根据牵引的目的和部位不同而定。
3、冬季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患肢,防止受凉。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的配合治疗。
5、预防并发症(1)随时注意牵引带有无松散或脱落,有否压迫神经、卡压皮肤,并及时调整。
(2)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起坐等,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3)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在骨突出部位放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以防止发生褥疮。
(4)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定时按摩腹部,以防止发生便秘。
(5)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牵引弓偏移时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每日用酒精滴针眼2次/日,以防止发生针眼感染。
(6)颅骨牵引要拧紧牵引弓的螺母,防止脱落。
6、协助患者生活护理,做好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病情许可,可教会患者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
【健康教育】1、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
2、指导患者早期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开始练习关节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增大活动强度,以防止肌肉萎缩,但以活动后病人不感到疼痛、疲劳为度。
医院骨外科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骨外科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一、凡做牵引的病人,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的情况,术后三天内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活动功能,如有循环和运动障碍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二、保证牵引作用的完全发挥,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特别防止过度牵引以避免骨不连,指导病人保持正确卧位,根据治疗需要抬高床头或床尾约25~30cm。
三、对皮牵引的病人,应经常注意有否胶布脱落及绷带松散,及时处理,有胶布过敏者应更换牵引方法。
四、防止克氏针针眼感染,每天用75%酒精点滴针眼1~
2 次,并盖无菌纱布,嘱病人不能用手触摸针眼处。
五、预防压疮:床褥要平整、柔软,骨突起处垫以橡皮圈或海绵垫。
与牵引架有接触处垫棉垫,以减少摩擦;指导病人每日2次用温水擦洗全身,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起处,1~2次/日,勤翻身。
六、预防泌尿和呼吸道并发症: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全身营养,鼓励病人定时抬起上身或坐起,每日多次做深呼吸运动,鼓励咳痰,增加肺活量。
七、指导功能锻炼:从牵引24小时后,开始做肌肉舒缩活动,再做关节活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避免垂足、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八、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骨折、关节脱位、骨盆骨折等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的骨牵引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1. 定期检查: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期间,护士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索、固定器具等,确保其牵引力度适当、固定牢靠,避免误牵引或者脱落。
2. 保持清洁:保持骨牵引部位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护士应定期清洗患者的骨牵引部位,注意保持患者的皮肤整洁干燥。
3. 观察感觉和血液循环:骨牵引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和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感觉、皮肤颜色和温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4. 定期翻身:长时间的骨牵引容易导致患者体位不变,增加压疮的风险,护士应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身体的活动和血液循环。
5. 注意疼痛管理:骨牵引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或者调整牵引力度。
6. 保持心理安慰:骨牵引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较长时间的困扰,容易引起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7. 饮食调理:骨牵引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营养,护士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8. 防止并发症:骨牵引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压疮、血栓形成等,护士需要提醒患者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换位、按摩、穿戴弹力袜等。
9. 康复指导:骨牵引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运动和活动,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的活动。
10. 注意安全保护:骨牵引治疗期间,护士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如跌倒、滑倒等。
总结起来,骨牵引的护理要点是定期检查、保持清洁、观察感觉和血液循环、定期翻身、疼痛管理、心理安慰、饮食调理、防止并发症、康复指导和注意安全保护。
骨牵引注意事项

骨牵引注意事项
1. 在进行骨牵引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骨折或骨关节损伤评估,确保对骨骼进行适当的牵引。
2. 在进行骨牵引之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麻醉和镇痛,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要确保使用的牵引设备符合合适的标准,并且是安全和有效的。
4. 在进行骨牵引时,应当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步骤,以确保正确的牵引力和牵引方向。
5. 在牵引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 牵引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或过长时间的牵拉,以免对患者的骨骼和软组织造成损伤。
7. 在进行牵引时,要确保患者的身体姿势正确,并且头部和颈部要保持稳定。
8. 完成牵引后,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以促进骨骼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9. 骨牵引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患者的移动,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或骨骼错位。
10. 医生和护士在进行骨牵引时要注意个人的安全和卫生,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骨牵引护理要点

骨牵引护理要点
骨牵引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牵引力和反牵引力的持续存在,防止随意增减影响牵引的效果。
2. 保持针眼处的干净清洁,每天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3. 注意保暖,长时间卧床时保持整洁,同时防止表现出皮肤压疮。
4. 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5. 改善生活方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忌烟忌酒,避免熬夜。
6. 加强身体护理,严格做好个人的卫生清洁工作以及皮肤清洁工作,密切观察四肢末梢的血运情况,避免发生褥疮和便秘。
7. 饮食调理,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一些具有补钙效果的食物来促进病情的改善,如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等。
8. 调整好心态,避免心情过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到医院做好复查。
骨牵引是一种治疗方式,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具体护理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骨牵引的健康教育

骨牵引的健康教育
1、每日检查牵引绳索有无障碍,注意牵引方向是否适宜。
防止过度
牵引,铺床时注意不可把其它物品压在绳上,以免影响牵引力。
2、为避免穿针处感染,局部用酒精消毒,每日两次。
3、经常观察末梢血运是否良好,知觉及运动有无障碍,(有无神经损
伤),足跟部应经常按摩,以防皮肤受损。
4、保持反牵引力量: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
尾,保持正确的体位,伤员如果需要移动体位,应先拉住牵引绳和暂时取下重锤,方可移动。
5、为了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自牵引起,鼓励病人日间每2—3
小时作5分钟肌肉收缩及肢端小节活动。
牵引床上方应没有秋千或拉手,以便病人起卧活动。
6、为了预防褥疮,骨突出部位给予棉垫减压,并随体位的变动及时
更换棉垫位置。
7、鼓励病人咳痰和多饮水,以预防肺部及泌尿系的并发症。
还要注
意饮食营养,防止便秘。
骨科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

预防并发症
预防褥疮
01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
疮发生。
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02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和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
节僵硬。
预防肺部感染
03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动作,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
部感染。
03
CHAPTER
牵引后护理
观察病情恢复情况
准备用物和环境
牵引装置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牵引装置,如牵引床、牵引架等。
清洁和消毒
确保牵引装置和周围环境干净整洁, 防止感染。
安全防护
设置安全护栏,确保病人在牵引过 程中的安全。
心理护理
沟通交流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 了解其心注意事项,提高其 对治疗的信心。
THANKS
谢谢
鼓励与支持
在牵引过程中给予病人鼓 励与支持,帮助其克服困 难,保持良好的心态。
02
CHAPTER
牵引期间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牵引装置是否稳定
监测患肢血液循环
确保牵引装置放置妥当,无移位或滑 脱现象,定期检查牵引绳索的松紧度, 确保牵引力有效。
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肿胀情况, 如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处理。
洗漱、进食等,以促进其自理能力的恢复。
预防再次受伤
1 2
保持安全环境
确保病人在康复期间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因 地面湿滑、障碍物等导致摔倒或碰撞。
正确使用辅助器具
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以 增加平衡和稳定性,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
3
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
在康复期间,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 重病情或导致再次受伤。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

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骨折、脱位等骨骼损伤的护理。
正确的骨牵引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康复。
下面将介绍骨牵引的护理要点十条。
一、骨牵引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骨牵引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等。
同时,还需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如牵引架、重物、牵引带等。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以保证骨牵引的顺利进行。
二、确定适当的牵引力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确定适当的牵引力度。
牵引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患者的骨骼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牵引力度。
三、定期检查牵引状态在进行骨牵引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牵引的状态,包括牵引带的松紧程度、牵引点的固定情况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牵引带松脱、滑脱等问题,以保证牵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注意牵引部位的护理牵引部位需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牵引带,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对于牵引点的固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避免牵引带对皮肤造成损伤。
五、注意患者的活动和卧位在进行骨牵引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活动和卧位。
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卧位要求患者保持平躺,避免牵引部位受到外力的干扰。
六、定期进行牵引带的松紧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牵引带的松紧程度会发生变化,需要定期进行调整。
过紧的牵引带会造成患者的不适,过松则会影响牵引的效果。
因此,要定期检查牵引带的松紧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七、注意患者的精神护理骨牵引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不适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安抚,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八、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进行骨牵引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对于骨折、脱位等骨骼损伤的患者,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
九、合理饮食和营养支持骨牵引期间,患者需要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支持,以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康复。
骨牵引护理要点和护理的观察

骨牵引护理要点和护理的观察1. 骨牵引的基本概念骨牵引,听起来是不是像个高大上的医学名词?其实它就是用来帮助骨折恢复的一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受伤的骨头拉直,让它们慢慢合到一起。
想象一下,像是给你的小玩具车修车,把轮子装回去。
这个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绝对不能急躁。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个大工程,但只要护理得当,恢复可是一点也不慢哦!1.1 骨牵引的目的那为什么要用骨牵引呢?首先,它能缓解疼痛,大家都知道,疼痛可是个“捣蛋鬼”,总是让人心情不好。
其次,骨牵引能够矫正骨骼位置,避免骨头错位,确保它们能乖乖地在原位复合。
想象一下,像是你在拼图时把一块拼图卡错了,必须要把它拿出来再放回去,才能拼成美丽的画面。
所以,骨牵引就像是给骨头拼图,让它们最终回归正轨。
1.2 骨牵引的类型其实,骨牵引也有好几种,不同的情况需要用不同的“武器”。
比如说,外部牵引和内部牵引,前者就像是在你身上加了个“装置”,而后者则是通过手术在骨头里安个小装备。
每种牵引都有它的独特魅力和适用场景,就像是你在不同的天气下选择不同的衣服,得根据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
2. 护理要点哎呀,护理可是个大事,不能马虎啊!在骨牵引过程中,护理人员就像是那个耐心的拼图高手,得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
2.1 观察皮肤状态首先,我们得观察皮肤状态,哎呀,谁都不想看到红肿、发黑的情况出现。
要时常看看牵引部位有没有异常,保持干燥和清洁,防止感染,简直就是在给患者的肌肤“护航”。
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像个机灵的小松鼠,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2.2 检查牵引装置接着,就是得好好检查牵引装置,确保它们稳稳当当,不要松动。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拼图板子不稳,拼起来那可就乱套了。
要定期调整牵引力量,确保它们合适,过强会让骨头受不了,过弱又没效果,真是个两难的问题。
3. 患者的心理支持除了生理上的护理,心理上的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哦!患者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感到焦虑、无助,像是被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等疾病的治疗。
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恢复健康。
以下是骨牵引病人护理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1. 确保正确的牵引力:牵引力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准确的牵引力调整,并定期检查和记录牵引力的情况。
2. 定期检查病人的牵引装置:牵引装置应保持干燥、整洁和正常工作状态。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牵引装置的固定情况、皮肤状况以及病人的舒适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保持牵引部位的血液循环:长时间的牵引可能导致牵引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水肿、疼痛等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给病人进行皮肤护理,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皮肤损伤。
4. 病人的体位转换:长时间固定在床上容易引发压疮和肌肉萎缩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病人进行体位转换,保持肢体的活动和关节的灵活性。
5. 心理护理:长期卧床和固定可能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度过困难时期。
6. 疼痛管理:牵引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疼痛情况,并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确保病人的舒适度。
7. 饮食调理:骨牵引病人需要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监测病人的饮食情况。
8. 康复训练:骨牵引后,病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协助病人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帮助病人尽早恢复正常活动能力。
9. 定期复查和记录: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的效果,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总结起来,骨牵引病人的护理需要注意牵引力的调整、牵引装置的检查、促进血液循环、体位转换、心理护理、疼痛管理、饮食调理、康复训练以及定期复查和记录等方面。
骨牵引护理知识点总结

骨牵引护理知识点总结一、骨牵引的护理原则1.保持牵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需要保持牵引装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意外移位或脱落,影响治疗效果。
2.正确调整牵引力的大小。
根据骨折的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牵引力的大小,一般来说,骨折部位的牵引力应该小于骨折部位的重量,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保持骨折部位的正常血液循环。
定期观察骨折部位的血管和神经的状态,及时发现血管和神经的压迫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以避免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密切观察患者的牵引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情况,预防皮肤破损和感染的发生,防止压疮的产生。
二、骨牵引的护理操作要点1.正确的用药护理。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常常需要结合使用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2.有效的疼痛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疼痛,如冷敷、按摩、按摩等方法。
3.合理的营养护理。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骨折的愈合,护理工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4.良好的心理护理。
在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常常面临着疼痛、焦虑等情绪问题,护理工作者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引导患者面对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三、骨牵引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皮肤破损和感染的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的牵引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情况,保持牵引部位的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的发生,定期更换牵引带和垫料。
2.尿潴留和便秘的预防。
骨折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养,容易发生尿潴留和便秘,护理工作者需要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排尿和排便姿势,及时排尿和排便,预防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
3.肢体功能障碍的预防。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养,容易发生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工作者需要协助患者进行 passsive 活动,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4.情绪问题的处理。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常常面临着疼痛、焦虑等情绪问题,护理工作者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引导患者面对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牵引是骨科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适当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骨牵引是治疗下肢骨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临床常用方法包括股骨踝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
由于牵引时间一般较长,患者须长期卧床休息,生活上不能自理,容易发生多种生理或心理不适,也容易产生许多并发症,因此,做好骨牵引患者的护理对骨折的愈合有重要的意义。
1 骨牵引术前的心理护理
对牵引患者了解治疗目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患者受伤后多表现为情绪低沉,对骨牵引成功与否存有质疑的心理,还有些患者因为担心疼痛或是牵引后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愿配和医护人员。
为解除患者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认真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及牵引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白牵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信心和决心,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进行。
另外,牵引病人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协助患者做好各种生活护理,使其增强信心,消除顾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是护士在牵引术前应高度重视的,做好以下几点与配合医
生下一步的牵引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直接的联系。
(1)牵引前先用肥皂水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减少皮肤感染机会。
(2)了解骨牵引禁忌证,如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性创伤、污染严重,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等均不适宜做骨牵引。
(3)向患者详细说明牵引后配合事项,包括维持牵引体位,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牵引肢体出现局部疼痛、麻木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4)注意牵引肢体保暖,特别在本地区冬季更应注意这一点。
3 护理措施
在本科数十例骨牵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护理措施及临床观察值得同行相互探讨和重视,细致的观察和处理对促进此类患者的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1)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
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患者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2)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不可过度摆动,避
免碰撞;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3)牵引时患肢放置的位置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
但单个肢体的位置应与躯干、骨盆联系起来。
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患者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对位。
(4)病人受伤后过度用力会导致伤口疼痛,所以有痰时不敢用力咳嗽,为了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应指导、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并定时叩击背部,协助其咳嗽,有痰尽量咳出,若咳痰无效时可用祛痰剂,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5)骨牵引患者由于长期处于仰卧位,尾骶、足跟等部位受压过久极易产生褥疮,因此应加强基础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并随时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
在易产生褥疮部位放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受压部位变红,则不宜进行。
(6)骨牵引患者因长时间卧床,排便习惯、环境改变,易导致排便困难、便秘等情况。
此时应为患者重新建立排便习惯如发放一次性便器,在患者排便时用屏障遮挡,如果因排便弄脏床单应及时更换并安慰其不要有思想负担。
患者出现便秘时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粗纤维素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指导患者每日按摩腹部,促进排便。
如已有便秘,可口服20%甘露醇液,每日3次,每次30ml,也可用甘油栓塞肛,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应并起局部润滑作用。
(7)防止钢针眼感染,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
针眼处不需覆盖任何敷料,每日用酒精滴在骨牵引处2次即可。
针眼处如有分泌物或痂皮,应用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
注意牵引针有无左右偏移,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
若是牵引针反复发生偏移,可用宽胶布粘贴患肢于牵引架上,防止移动。
(8)在牵引期间应鼓励患者做功能锻炼,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辅以肌肉按摩及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