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2.2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课题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型新课课时 2学习目标1、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说出鲁尔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学会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学习重点1.以鲁尔区为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条件及其衰退的原因。
(综合思维)2.通过鲁尔区再度振兴的实例,掌握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综合思维)3.通过矿产资源与城市发展相互关系的探究,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学习难点1.以鲁尔区为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条件及其衰退的原因。
(综合思维)2.通过鲁尔区再度振兴的实例,掌握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综合思维)学情分析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学会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核心知识通过矿产资源与城市发展相互关系的探究,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含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等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二次备课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鲁尔区的昔日辉煌1.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2)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利珀河、鲁尔河横穿东西,铁路、公路密布。
(3)资源优势:煤炭资源极为丰富。
2.鲁尔区的发展概况(1)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
(2)工业地位: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的一度衰退1.传统产业的衰落原因结果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煤炭地位下降新技术的应用,使炼钢耗煤量减少煤炭开采深度加大,开采成本增加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工业衰落2.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单一的工业结构及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新兴产业发展,替代产业难以形成。
(完整版)高二地理优秀教案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1课时
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1课时煤炭与鲁尔区地繁荣和衰落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鲁尔区兴起地主要区位条件,理解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发展地重要作用.2。
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区衰落地原因。
一、煤炭与鲁尔区地繁荣1.鲁尔区地位置:德国①______。
2.矿产资源:丰富地②______资源.3.工业部门:以③______、钢铁、④______、机械制造等为核心.4.工业城市:⑤______、⑥____________、杜伊斯堡等.二、煤炭与鲁尔区地衰落1.20世纪50年代后,⑦____________地竞争→煤业危机→⑧______危机.2.⑨________________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障碍。
3.煤炭储量下降→⑩________________下降→煤矿和⑪______企业大量关闭。
4.⑫______地发展→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地劳动力减少.5.钢铁生产向⑬____________________转移→钢铁产量下降→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衰落.探究点一煤炭与鲁尔区地繁荣【探究材料】德国鲁尔区图1.从资源条件看,该工业区发展地优越区位条件主要是:(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b5E2RGbCAP2.选择合适地工业部门地代号填入图中空格内,完成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主导地工业地域部门联系框图.A.煤炭工业B.钢铁工业C.化学工业D.机械工业3.从工业发展类型角度看,鲁尔区是以________型工业和________型工业为主发展起来地。
【规律总结】鲁尔区工业发展地区位优势因素特点对工业发展地影响优越地位置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地处欧洲地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地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欧、南欧地捷径交通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资源煤炭储量大,品种多,煤质好,但埋藏较深丰富地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地基础,充沛地水源与煤炭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地发展铁矿本区贫乏,但离法国洛林铁矿较近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地水源广阔地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地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地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地销售和工业地发展【考例探究1】读“德国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数字所表示地地理事物地名称:①________(工业区);②________(河流);③______(城市);④________(海).p1EanqFDPw(2)①工业区地________资源丰富,发展地钢铁工业属于“移________就________型”所需地铁矿砂来源,一是通过陆上交通就近从法国________铁矿区进口,二是通过水上交通从________、________等邻近国家获得地.DXDiTa9E3d(3)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地优越区位条件有哪些?探究点二煤炭与鲁尔区地衰落【探究材料】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地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地德国最大工业区。
高中地理《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在目标展示中并未一一列出。
【重点、难点】1.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重要作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阅读教材57--61 页内容,将关键词句勾画出来,并完成基础清单2、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肥城矿产资源、工业分布、污染等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预习活动,组织好学生搜集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多媒体展示肥城老照片、新照片,从对比中看肥城的发展,进而引出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并选德国鲁尔区作为典型代表,展开课堂。
二、新课讲授:1.明确学习目标2.预习检查:自主讨论2 分钟规范答案。
师在适当时间多媒体展示答案。
三、知识点讲解【合作探究1】:鲁尔区的繁荣复习: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回忆,师总结。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其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假如你是一名鲁尔区的招商人员,结合学案材料,你如何向客商介绍鲁尔区的优势,说服他在此投资建厂,并且给他建议开设什么工厂最好。
学生:角色扮演,想同桌介绍鲁尔区的区域优势,说服同桌在鲁尔区投资建厂。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师:选出学生代表想全班同学介绍,同时适当进行引导,总结归纳。
鲁教版高中地理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三第三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连续进展的关系。
鲁尔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区,而且在不同的进展时期显现的问题也比较典型;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徐州老工业基地等均属资源型工业区,在进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显现了一系列问题。
本节内容在设计上从可连续进展的差不多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动身,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必修三第二章是区域的可连续进展,本节内容以世界闻名的鲁尔工业区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连续进展的关系。
第一,教材介绍了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其次分析了鲁尔区的衰落及其缘故,这两部分是教学的难点,要求学生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去明白得鲁尔区如何由曾经的“辉煌”步入“衰退”;最后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在谋求区域可连续进展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这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解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连续进展的关系,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区,在经济进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必修三第一单元《区域进展时期与人类活动》的学习,对研究区域可连续进展的一样方法已有所把握。
本节课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典型案例,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可连续进展的方向和战略途径。
教学中教师出现鲜亮、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读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明白得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缘故。
2.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连续进展的探究,归纳出研究区域可连续进展的差不多方法,并尝试分析徐州老工业基地的能源开发与该区域可连续进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和文字资料,分析鲁尔区的资源优势,概括鲁尔区的进展条件,列举鲁尔区进展中的问题。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高中地理湘教课标版必修三教案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鲁尔区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
2.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具体的实例,而本节课刚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机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煤炭资源在不同时期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全部过程【导入新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工业发展的初期,被誉为工业的“粮食”的是什么?(矿产资源)可见矿产资源对早期工业生产的影响很大。
世界上很多国家早期的工业区就是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象这样的工业区大家能说出哪些呢?(中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英国中部)【讲授新课】【讲解】从图例上看,这些工业区形成于什么时候?(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时期)我们把该时期形成的工业区称为传统工业,又常称为“夕阳工业”,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工业区长期发展单一的重工业而最终走向了衰落,但其中有些工业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再次实现了腾飞,作为传统工业区代表的德国鲁尔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示例,这也是正走向衰落的辽中南值得借鉴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鲁尔区的新发展,并反思辽中南今后的发展方向。
【板书】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德国及鲁尔区的位置【提问】据图说出德国和鲁尔区的位置?德国交通位置——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欧、南欧的捷径。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1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31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之小船创作[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2)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
2.发展概况(1)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
(2)工业地位: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传统产业的衰落①时间:20世纪60年代。
②原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需求量减少煤炭开采人工成本过高,失去竞争力煤炭产业衰落影响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工业技术发展,需要的人员减少钢铁生产转移,钢铁产量下降(2)环境恶化 ①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表现:煤碴、矿碴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大气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热污染等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①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②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③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①整治河流。
②控制大气污染。
③加强环境管理。
④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全区大规模植树造林。
考点一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例1】(2016·全国卷Ⅲ,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高中地理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运用,从知识的深浅度来说,属于中高等程度。
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事例。
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德国鲁尔区经济的繁荣到衰落再到新的崛起的过程探究,正确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等均属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选取其中的案例,让学生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分析思路,进行知识迁移来提升学习能力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知识构建】本节知识点因果联系紧密,如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建议用因果关系记忆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1.学生能分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探讨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根据问题原因,推断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2.通过讨论比较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发展的异同,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3.通过以鲁尔区为例的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关系思想。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前面学过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确定如下重点:①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②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和地图册提供的相关资料,从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分析鲁尔区工业区位特征,并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归纳总结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2.教学难点“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强,且远离实际生活,所以确定为本节重点。
高中第二节以鲁尔区为例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高中第二节以鲁尔区为例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教学难点】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示)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着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课件展示:图片——美国五大湖地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大同)资源型地区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今天我们就要以鲁尔区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
(板书)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大家看图,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欧洲地图、德国地图、鲁尔区地图)(板书)1、地理位置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板书)2、交通条件鲁尔区的交通条件如何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板书)3、资源优势鲁尔区的资源优势表现在哪里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以上。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同步备课教学案
课时 1煤炭与鲁尔区的繁华与衰败[ 学习目标 ] 1. 认识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形成的工业部门和工业城市以及煤炭资源对鲁尔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 理解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鲁尔区可连续发展的关系,掌握鲁尔区衰败的原由。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华1.鲁尔区的地点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
2.鲁尔区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与水资源。
(2)便利的水陆交通。
3.主要工业部门: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业。
4.工业构造:以重工业为主的世界有名的传统工业区。
5.主要工业城市: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
1.读教材 P58图 2-24 “鲁尔区煤炭散布与铁矿石的根源”,剖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答案该图展现了鲁尔区盛行的交通和资源要素。
鲁尔区处在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地点优胜,有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和内河航运,莱茵河及四条人工运河,不单连成一体,并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大海;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一是经过陆上交通就近从法国洛林铁矿入口;二是入口瑞典、俄罗斯等国的铁矿砂到荷兰的鹿特丹港,再经莱茵河运到鲁尔区。
2.鲁尔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答案主要工业部门有采煤、钢铁、化学、机械等。
这些工业部门均是在当地优胜的区位条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为煤炭资源丰富,发展了采煤工业和电力工业;因为周边有丰富的铁矿,发展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因为水资源丰富,发展了化学工业。
知识点拨鲁尔区优胜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详细表现影响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铁矿石早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有益于节俭运费,降低生产离铁矿区较近矿区,后期来自瑞典、俄罗斯,成本。
钢铁工业成为鲁尔区鲁尔区离其都较近的主导家产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水资源与煤炭资源联合,促充足的水源沛,供给了丰富的水源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内河交叉成网,且与大海相通,便利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便利的水陆交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浓密的铁路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供给网,高速公路七通八达了条件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促使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工广阔的市场尔区工业生产供给了广阔的市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场改革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
高中地理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2、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3、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4、便捷的水陆交通(其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及人工河都可通航)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二)衰退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的制约因素)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1)鲁尔区工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用地紧张(3)环境污染严重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这是结合整治的核心)(1)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2)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公路、铁路、水运等)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三、思维发散: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主要措施如下: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一课时)_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分析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运用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出现衰退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等案例的分析,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1. 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2.德国鲁尔区经济衰退原因的分析。
【教学难点】德国鲁尔区经济衰退原因的分析。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工具】教材、多媒体【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储备:在必修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具体的实例,而本节课刚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机会。
2、兴趣和动机: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是目前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建设措施,所以是我国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因此通过关于东北和鲁尔区矿产资源分布图的对比,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欲望。
3、可能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效果分析【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所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2)从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10分)(1)2分自然环境: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社会环境:世界对钢铁需求量大(每条1分)(2)5分趋势: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1分)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1分)原因: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政策的支持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材分析本节的教材结构是: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初级阶段二、鲁尔区发展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本节的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运用,从知识的深浅度来说,属于中高等程度。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教案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材结构】: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再生阶段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源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源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课,拉近所研究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兴趣。
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说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
(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
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另一方面寻找差距)。
可利用投影机展示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
至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顾世界工业发展史(能源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原因。
第一课时只分析鲁尔区的发展背景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分析区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工业的发展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分析我国的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课件:我国几个资源型地区的图片展示)师: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高三地理教案设计《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高三地理教案设计《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
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分析区域资源开发背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鲁尔区区位优势,了解区域资源开发背景;通过分析鲁尔区现状,找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给出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鲁尔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难点:分析鲁尔区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鲁尔区
通过播放有关鲁尔区视频短片,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
(1)鲁尔区发展过程的区位条件如何
(2)鲁尔区是怎样解决发展问题,走向重生
(二)新课讲授
1.分别给出鲁尔区位置图、交通图、矿产分布(煤、铁、水资源丰富),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位置图——得出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图——得出水陆交通便利;
矿产分布图——得出矿产资源丰富。
2.出示工业分布图,分析图表,总结发展特点——结构单一。
4.根据问题,找出相应措施。
播放鲁尔区治理措施视频,检验是否一致。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多元化。
(2)治污,加强环境治理。
四、板书设计。
高中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第三单元地域资源、环境与可连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地域可连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授课设计主备人陆庆红课题:资源开发与地域可连续发展课型:新授课课程标准:以某地域为例,解析该地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地域可连续发展的关系。
授课目的:知识目标1.认识传统工业区的散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认识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改路子。
能力目标1.读图解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想能力、综合解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就地取材。
2.联系本质,认识当地传统工业发展情况,为适应现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应有哪些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1.经过认识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见解对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见解解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碰到的机会和挑战。
授课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改措施。
授课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见解的转变。
授课方法1.采用图形和表达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见解来重新研究。
2.联系详细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认识,为今后的详细推行确定必然的基础。
学法指导 :学习本课可以经过解析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连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概括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经过对这个事例的解析,解析我国老工业基地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及整改措施。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认识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情况。
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解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情况。
详细问题详细解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的第一课时——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必修二已经学过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所以本节课可以说是对学生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同时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事例。
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德国鲁尔区经济的繁荣到衰落的过程探究,正确分析区域重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原因,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等均属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选取其中的案例,让学生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分析思路,进行知识迁移来提升学习能力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它既是对本书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也为后面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上:学生在必修二已经学过了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方法,并且在必修三刚刚学过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所以总体而言对于学习本节课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但是仍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心理和能力上: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渐渐趋于成熟,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增强,且已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本节课设计合作探究活动等活动,均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区域认知根据地图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通过视频等了解鲁尔区的兴衰历程地理实践力运用图片、视频加深对鲁尔区的感性认识,通过对鲁尔区发展中问题的学习能够迁移应用提出家乡和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或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综合思维通过地理图表、视频等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鲁尔区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地协调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观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五、教法与学法:依据本课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情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学生角色扮演等设置问题情景和案例,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索等新鲜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师生互动共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采用了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德国鲁尔区的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展示鲁尔区的煤矿、钢铁厂等传统产业,以及转型后的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让学生对鲁尔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对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以鲁尔区的案例为主线,系统地讲解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定义、特点、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策略。具体内容包括:
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一、案例背景
“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是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德国鲁尔区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其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经验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案例背景将从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出发,结合教学实际,以人性化的语言阐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5.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情境创设:以德国鲁尔区的实际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提出与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在面对资源枯竭等地理问题时,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主备人陆庆红课题: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课型:新授课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法指导:学习本课可以通过分析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归纳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剖析,分析我国老工业基地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及整治措施。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
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新课教学]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板书)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
下面我们以德国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参看相关地图分布内容,了解鲁尔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以及当时如何形成世界上有名的工业地域。
(同学们看课文时,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或投影仪,把鲁尔区的位置与资源分布图制作出来,课本图,供同学们参考。
然后,老师再作具体分析。
)鲁尔区煤田和钢铁工业分布图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煤藏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电力、石油提炼、电子、军火等工业亦占重要地位,是以采煤、钢铁、机器制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原联邦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刚才的图形,重点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
1 .便捷的水陆交通(板书)鲁尔区位于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淡水河流之间,加上附近的支流及人工运河,河网密布,淡水资源充足,满足了其生产、生活的需求。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联系了东欧与西欧、北欧与南欧地区,地理位置既优越也重要。
陆上交通广布,铁路网稠密,从法国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
这里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也由本区通过。
此外,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联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达海洋,有着方便、廉价的水运条件,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其中,内河航运尤为重要,因为鲁尔区所需的铁矿石主要经荷兰的鹿特丹港通过内河航运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输出也主要由这条运输线承担。
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2.丰富的煤炭资源(板书)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等工业的发展。
鲁尔煤田储量大、煤质好,煤种齐全,含硫低、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
3.广阔的市场(板书)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千米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加工、消费。
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中型机械制造基地。
总之,德国鲁尔区有着诸多有利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在二战后,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至70年代,德国(主要指当时的西德)的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课堂活动]:表格中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填写,老师加以概括与归纳(如下表)区位条件具体体现发挥的作用丰富的煤炭资源硬煤储量丰富,其中有利于工业开采的约342亿吨,按目前开采量计算,大约还可以开采450年煤炭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区内传统的五大部门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离铁矿区较近离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区较近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的主导部门充沛的水源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埃姆舍河等多条河流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便利的水陆交通①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
②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区内所需铁矿主要通过内河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运出也依赖于此。
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刺激生产的规模和技术革新承转:我们了解了鲁尔区的区位特点,那么,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可知,在鲁尔区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等相关工业部门较有利,事实也正如此。
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革新等原因,使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深受影响,工业经济明显衰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鲁尔区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从环境恶化、传统产业的衰落等几方面来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几个主要原因。
同学们在看完课文后,老师及时归纳、总结,并以此为例,说说我国的传统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的教训及应借鉴的经验。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其经济地位逐步下降,尤其是煤炭和钢铁工业,这也标志着鲁尔工业区的鼎盛时期已过,经济发展需作重新调整。
那么,鲁尔区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环境恶化:1.鲁尔区矿山遍野,煤渣、矿渣、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
2.工厂烟囱林立,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
3.热力发电又产生大量的热污染。
4.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为害。
莱茵河污染严重,河水的含氧量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致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传统产业的衰落:1.生产结构单一(板书)由上可知,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借助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从附近运入铁矿,依据其主要的区位条件,鲁尔区的工业自然就是以煤炭、钢铁为主,最终形成了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如课本图,即鲁尔区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板书)煤炭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从其他国家进口原煤甚至比当地还便宜。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鲁尔区的煤炭开采量逐年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冶炼钢铁所消耗的煤炭量逐渐降低,(如课本表,这样,煤炭的能源地位开始下降,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随后则影响了钢铁工业,及相关的汽车、造船等产业,最终使全区的生产产生连锁反应,生产衰落。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年份1800年1900年1985年煤 4 2铁矿石 2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单位:(t)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板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既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在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时期,当时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基本呈现“饱和状态”,如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矿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工业的冲击,使传统工业区开始衰落,甚至使一些工业部门面临倒闭、破产的危险。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面对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我们也应以发展的、变化的特点来看待。
对于鲁尔区的发展,我们可以进行一次讨论,假如你是决策者,为了鲁尔区的继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如何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下面请同学分组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