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肌电信号采集电路

合集下载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韩晓新【摘要】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is a bioelectricity phenomenon with muscle activities, the key of design of SEMG detection circuit is howto extract the weak signal from the strong noise background and amplify it at high multipl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ircuit model of SEMG was analyzed, a detection circuit including DC signal isolation and preamplifier circuit, 50Hz notch filter, high-pass filter and low -pass filter was presented. CMMR>115dB; input impedance >100MΩ; gain is 86dB; 50Hz power interference is attenuated by 30dB u-sing special active filter chip (UAF42). It was applied in the control system of prosthesis hand, the detected signal was recognized by neural network, 6 action patterns can be classified, the success rate is above 95%.%表面肌电信号是一种伴随肌肉活动的生物电现象,其采集电路设计的关键在于从强大噪声背景中提取微弱信号并进行高增益放大;通过分析表面肌电信号的特点和电路模型,设计了包含隔直和初级放大器、50Hz陷波器、高通和低通滤波电路三大部分的采集电路;该电路共模抑制比不小于115dB;输入阻抗大于100MΩ;增益为86dB;采用专用芯片UAF42的陷波器工频滤波衰减约30dB;将其应用于假肢手的控制系统中,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动作模式识别,共识别了6个手部动作模式,识别成功率在95%以上.【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年(卷),期】2011(019)007【总页数】3页(P1778-1780)【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工频干扰;检测电路【作者】韩晓新【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4+.20 引言表面肌电 (surface e 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可看作是肌肉电活动在皮肤表面处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是肌肉收缩时在皮肤表面呈现出来的一种随机电信号,国内外的大量实验数据和文献表明健康人人体皮肤表面的肌电信号振幅约为10~5000μV,频率为10~500Hz,截肢病人最大肌电信号峰峰值则最大为几百微伏[1]。

关于拾取表面肌电信号的电路设计和探究

关于拾取表面肌电信号的电路设计和探究

大1 , 0倍 目的在于阻碍一些低 频信号 , 同时将有用 信号进行二 次放大 , 得到便 于观察的信号。电路见图 4 。
A 一6(2 / 。+RI R 1R 2
值得注意的是 ,为了能很 好的降低共模 抑制 比并 且不给放 大倍数带 来误差 ,要求 R 、5、 6 R 4R R 、 7为高精度电阻 。R 、 5 4R 、 R 、 7阻值不宜过大 , 6R 过大的电阻会使工作 电流过小 , 使共模抑 制 能力 下降 ; 也不 宜过小 , 电阻太小 , 使第二级差 放电路输入 阻 抗变小 , 的设计值也应考虑到 S MG信号的特点 , R1 E 不能取值太 大, 否则会使第二级输人电流偏小 , 易受干扰 ; 同时也不宜过小。 初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可以设计在 20— 0 0 5 0倍之问可调 。 不 足 的部分将在滤 波部分用 多级放大 来弥补 ,这样设计 的主要 目 的是考 虑到过高的放大倍数会使运放 出现饱和失真 , 带来误差。
科 之 学 友
Fnfiemes rd e a r i cc t eo nA u S
29o () 0年30国 o 月8
关 于拾 取 表 面 肌 电信 号 的 电路 设计 和探 究
任新 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江苏 南京 2 10 ) 1 10
摘 要 :表面肌 电信 号(E ) S MG 是人体 自主运动时神经肌 肉活动发放 的生物电信号 , 能反 映神 经、 肉的功能状 态。 由于 S MG信 号的特 点, 易受 5 肌 E 极 0Hz 工频信号 、 高频信号等 噪 声干扰 ,因此需要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拾取表 面肌 电信号的 电路主要 由采 集、 大、 放 滤波三大模块组成 , 具有很 高的共模 抑制比 , 能有效地滤去 5 工频信号和 并 0 Hz 高频 噪 声 , 并在 实物 电路 模 拟 中取 得 了较 为理 想 的 实验 效 果 。 关键词 :表面肌 电信号 ; 去噪 处理 ; 工频干扰 ; 电信号测试 肌 中图分类号 : 4 . 4 R7 1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O 0 8 3 ( O)8 0 1 - 3 0 A 1o — 162 9O — 1 1 0 o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高速采样与数据传输设计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高速采样与数据传输设计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高速采样与数据传输设计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sEMG)是一种测量肌肉活动的非侵入性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医学和人机交互等领域。

为了有效地采集和传输sEMG信号,设计一个高速采样与数据传输的电路至关重要。

一、介绍sEMG信号是由肌肉神经活动引起的电位变化所产生的,其频率范围通常在10Hz至1000Hz之间。

为了准确地采集sEMG信号,采样频率必须足够高。

本文将介绍一个高速采样与数据传输的电路设计,以满足sEMG信号的要求。

二、高速采样电路设计1. 运放选择为了增强sEMG信号的弱电压变化,需要使用低噪声、高放大倍数的运放。

常用的运放芯片有AD620、INA114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运放,并根据其数据手册进行电路连接和部署。

2. 滤波电路sEMG信号中包含很多主频和高频干扰,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滤波电路来去除杂散干扰。

常用的滤波电路包括带通滤波器和陷波器。

带通滤波器可用于滤除主频干扰,陷波器可用于去除高频干扰。

3. 采样电路为了实现高速采样,可以使用模数转换器(ADC)将采样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选择适合的ADC芯片,并根据其数据手册进行电路设计。

为了避免采样过程中的失真,还可以添加采样保持电路。

三、数据传输设计1. 数据处理芯片选择为了将采样到的sEMG信号传输到外部设备进行处理,需要选择适合的数据处理芯片。

常用的数据处理芯片有USB转串口芯片、蓝牙芯片等。

选择合适的芯片,并根据其数据手册进行电路连接和部署。

2. 通信协议根据实际需求和外部设备的接口要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

常用的通信协议有UART、SPI、I2C等。

根据所选择的通信协议,设计相应的电路连接和数据传输流程。

3. 数据传输电路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可靠,可以添加数据缓冲电路和防干扰电路。

数据缓冲电路可用于缓存采样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或重叠。

基于STM32处理器的表面肌电无线采集装置设计

基于STM32处理器的表面肌电无线采集装置设计

电路中仅做带通滤波还不够,还需针对50 Hz的工频陷波,可选方法很多。有源T型陷波器虽然理论与设计成熟,但对元件的对称性要求极其严格,元件精度直接影响中心频率与Q值,调试非常困难;用UAF42通用滤波器构成的陷波器,可以使50 Hz工频衰减40 dB[3],但是对于多通道的数据采集系统来说,每个通道都加一片UAF42及外围电路,硬件显得过于庞杂。结合STM32F103的数据处理速度快的特点,直接用数字滤波,可以简化系统设计、降低成本。使用FIR滤波器可以设计到高阶,而且线性相位性能好,详细过程在后面介绍。2.2 SEMG数据采集与发送
基于STM32处理器的表面肌电无线采集装置设计
摘 要: 为了可靠获取人体运动意图,对假肢、外骨骼机器人进行有效控制,评价助力效果,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处理器的无线肌电采集装置。介绍了装置的前端调理硬件电路、无线传输和上位机数据处理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工频滤波算法及表面肌电信号的简单特征提取方法。这种表面肌电采集装置具有通道数目多、实时性强、数据传输距离远、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如果将采集装置构成表面肌电采集阵列,可用于复杂手势的识别。关键词: 表面肌电采集; 梳状滤波; 功率谱; 无线传输
nRF24L01作为采集仪的收发模块,是一种工作于2.4 GHz的无线工业级的通信芯片, 它的最高传输速率为2 Mb/s,具有内置硬件CRC检错和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抗干扰能力强。基于WIFI的无线文件传输系统,对于嵌入式系统,配置杂,功耗较高。使用工业级无线模块nRF24L01做无线收发任务,配置简单,功耗低。2 系统硬软件设计2.1 SEMG的前端调理 SEMG非常微弱,幅度一般为0.1~5 mV,常常淹没在大量噪声中,极易受到干扰。要先进行首级放大后才能进行滤波,放大电路选用高共模抑制比、低输入偏置电流的仪表运放INA111。对于毫伏级小信号的放大,运算放大器选择特性优良的OPA4277,其参数为:偏置电压10 μV,偏置电流1 nA,温漂±0.1 μV/℃,电源抑制比130 dB,静态电流0.79 mA,单双电源供电,轨对轨输出。前3个参数可防止SEMG淹没在器件本身的噪声中,高电源抑制比可避免由电源波动引起的噪声干扰,低静态电流可减少锂电池供电时的功耗。考虑到SEMG频带为10~500 Hz,故设计-3 dB截止频率范围为10~500 Hz的带通滤波器,滤除SEMG夹杂的低频和高频的干扰信号,运算结果作为参考电极——浮地(Float GND),可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电路图。

单片机肌电信号开题报告

单片机肌电信号开题报告

学号: ********常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014届)题目基于单片机的肌电信号监测系统设计学生孙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 101 校内指导教师吕继东专业技术职务讲师二○一四年三月系统成本,以便使应用得到较高的性价比。

本课题对肌电信号的采集、特征提取可以用来控制假肢,手势识别和分析肌肉疲劳程度等。

设计框图:单元电路设计:1.电极: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和信号处理手段的进步,研究如何用表面EMG 信号代替针电极EMG 进行全面临床无损诊断,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医学界研究的恶热点之一。

表面电极测量一般会带来比较明显的工频干扰,一般用工频陷波器来滤除。

本设计电极采用Ag /AgCl 表面电极,它的极化电压很小,能很快稳定下来,有利于肌电信号的检测。

2.高频滤波电路:3.前级保护电路:保护电路要求在输入出现高压时不会损毁电路,二极管选用低漏电的微型二极管1N4148,其最大允许通过的瞬时电流为100mA 。

它在干扰电极的冲击下,一旦电压过大就会阻隔,使得仪器本身不会被破坏。

4.前级放大电路(右腿驱动):本部分电路包括并联输入差分放大,高通滤波,仪用仪器(三运放)以及右腿驱动电路组成。

电路开始选择双运放放大,增益为3,图中R3=R4=20K 。

这样既可以提高差模电压,也不会加大极化电压的影响。

fCR π21=然后是高通滤波,选择截止频率为10赫兹。

根据取 R5=R6=10K,C2=1. 59μF 在R5与R6之间加跟随器构成共模驱动,消除共模信号的影响。

右腿驱动电路,电路参数如图所示,该电路可以有效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

电容的作用是使是驱动电路工作稳定。

由于肌电信号的幅值在0.02~5mV之间,因此放大器的总增益为1200~3000。

仪用放大器的增益选为200.根据A=1+50K/Rg,得Rg=250Ω.我选用了低噪声的集成仪用放大器MAX4194作为放大器的核心元件来抑制放大器本身的噪声。

淮阴工学院前臂表面肌电信号调理采集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淮阴工学院前臂表面肌电信号调理采集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前臂表面肌电信号调理采集电路班级电子1122学号1121205322学生姓名吴彬专业电子信息系别电子信息工程指导教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小组淮阴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年5月班级:电子1122 姓名:吴学号:22 课题:前臂表面肌电信号调理采集电路1、设计目的(a)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的已经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b)学习较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模拟、数字电路等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

(c)进行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如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常见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熟练运用的能力,掌握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仿真软件、实验设备进行调试和数据处理等。

(d)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设计要求1、表面肌电信号是一种微伏级的微弱信号。

频率范围为5-500Hz。

采集过程包括:拾取、放大、调理、模数转换等环节。

2、陷波针对50Hz。

3、滤波采用高通与低通相结合。

4、ADC须满足精度与速度要求。

3、总体设计3.1总体框图前臂肌电信号调理采集电路总框图如图1所示,即经过50Hz陷波、5Hz高通滤波、500Hz低通滤波以及绝对值放大电路后送给单片机的A/D,单片机根据采样数据进行多运动模式识别。

电极:银初步放大陷波,滤波,模数转换氯化银放大数字输出图1 表面肌电信号调理采集电路总框图1班级:电子1122 姓名:吴学号:22 课题:前臂表面肌电信号调理采集电路3.2 表面肌电信号的初级放大表面肌电(SurfaceEMG,sEMG)是当肌肉兴奋收缩时,所有激活的肌纤维动作电位在皮肤表面电极处综合叠加的结果。

骨骼肌在发挥功能时,肌纤维就收缩,肌肉的收缩在肌纤维内部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同时也有动作电位的变化。

如果用一种实时的肌电电极将这种动作电位变化显示出来,就形成一种波形图,称为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

基于单片机电压采集电路设计完整版

基于单片机电压采集电路设计完整版

基于单片机电压采集电路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1引言数据采集是分析模拟信号量数据的有效方法。

而实时显示数据是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现实需求。

在测试空空导弹导引头的过程中,导引头的响应信号包括内部二次信号和模拟量电压信号。

检测过程中要求检测系统实时显示导引头的工作状态,显示二次电源和模拟量响应电压信号,判断导引头性能,同时保证在非常情况下人为对导引头做出应急处理,保护导引头。

对于模拟量电压信号,通常采用模数转换、事后数据标定的方法实现。

根据现实需求,研制相应检测系统可作为导引头日常维护和修理的重要工具。

这里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实时数据采集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2系统构成该系统中待采集显示电压信号共路,动态电压范围为-~+27V。

由于这些电压信号变化频率较低,或者认为频率无变化,且检测系统只关心其电压值,所以在低采样率下就可满足系统要求。

根据需求,系统设计的采样率即显示刷新速率在1.56k/s以上。

采用单片机80C196KB和可编程逻辑器件78SLC为核心控制器,以80C196KB内部集成A/D转换器作为模数转换器实现16路电压信号的实时数据采集、显示、控制。

该系统总体设计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主要由信号预处理、信号选通、单片机采集、双机以及数据处理显示等构成。

其中,信号选通模块由CPLD和多路模拟选择器组成。

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3.1信号预处理电路由于待采集电压信号输入动态范围较宽,且极性各异,对于单片机A/D转换器来说,需要调理到能够采集的电压范围闱0~5V,所以要统一调理采集信号,如图2所示。

图2中运放和1556均采用双电压供电,以提高动态信号输入范围;均采用精度为0.1%的精密型金属膜电阻,以提高电压转换精度。

在二级电压凋理过程中,MC1556同相输人端采用电路以减少长时间通电情况下温度升高对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

南于电压跟随器具有输入阻抗大和输出驱动能力强的特点,故在预处理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采用电压跟随电路。

基于STM32的表面肌电采集系统的实现

基于STM32的表面肌电采集系统的实现

第39卷 第7期 2017-07 【119】收稿日期:2017-03-06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智能化下肢综合评估训练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项目(14441905100);上海市科委俯卧式多态脊柱 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15441906200)作者简介:朱安阳(1989 -),男,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精密医疗器械设计与检测。

基于STM32的表面肌电采集系统的实现Implementation of surface EMG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STM32朱安阳,徐秀林ZHU An-yang, XU Xiu-lin(上海理工大学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摘 要:针对康复训练治疗效果的评估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表面肌电采集系统。

系统采取由主机控制和显示的主从型结构,硬件以STM32为核心,配合表面肌电信号采集模块以实现对原始的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再利用均方根值提取模块提取其肌电均方根值并通过USB接口传送至上位机,最终由上位机软件分析处理传送上来的肌电数据并显示。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所采集的肌电信号的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评估康复训练治疗效果的需要。

关键词:STM32;数据采集;肌电均方根值;积分肌电值中图分类号:TH7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34(2017)07-0119-050 引言表面肌电信号是一种伴随着肌肉活动在皮肤表面传递的生物电[1]。

表面肌电信号是来源于人体自身的电信号,因此它具有直接自然的特点,其中蕴含了多种肌肉运动信息,被广泛的运用于肌肉运动、肌肉损伤诊断、康复医学以及运动体育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电子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神经肌肉生理学研究,人们可以对肌电信号和神经肌肉功能进行更加精准的研究[2]。

南京大学的周兵等人研制的便携式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仪以ARM7微处理器AT91SARM7SE512为核心,采用μC/OS Ⅱ操作系统,通过触摸屏控制肌电信号的采集,操作简便且性能稳定,但选用的芯片成本较高,而且由于缺少上位机的配合,不便于肌电数据的管理[3];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尤波等人搭建的肌电信号采集平台采用了北京阿尔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PCI8622数据采集卡,其采样通道多达32路,转换精度达16bit ,可同时采集多路肌电信号且精度较高,但也使得数据采集变得复杂,不利于临床 使用。

肌电信号的识别 单片机部分

肌电信号的识别    单片机部分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肌电信号分析及动作识别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10级仪表三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副教授讲师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第一章摘要 (2)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第三章各模块原理分析 (4)3.1动态数码管显示模块 (5)3.2 点阵显示模块 (6)3.3 步进电机显示模块 (8)3.4蜂鸣器模块 (9)3.5串口通信 (10)第四章伟福实验箱的实现 (13)4.1伟福实验箱的介绍 (13)4.2 模块硬件连线 (13)第五章系统整体调试结果及说明 (14)第六章课设心得及总结 (15)参考文献 (16)附录第一章摘要一块单片机芯片就是一台计算机,由于单片机以其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控制功能强、低电压、低功耗等特点使它应用于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实时程控、人类生活中。

除此之外还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领域、商业营销领域、汽车及通信系统、计算机外部设备等各领域中,并且单片机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掌握单片机的使用方法和利用单片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肌电信号是产生肌肉力的电信号根源,它是肌肉中很多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反映了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在基础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康复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属于随机信号的一种,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和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对于诊断疾病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

关键字:单片机肌电信号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在上微机利用matble分析肌电信号并处理,基于肌电信号分析结果,通过串口发送命令给单片机系统,根据肌电信号动作状态控制相应的数码管显示。

并增加了扩展模块,通过动作模式驱动电机转动或其他控制输出模块。

通过分析上位机matlab中对信号处理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信号特征值,其中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意义积分肌电值来进行处理,并给出对于屈伸动作的阈值。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表面肌电信号检测技术在康复和运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能够准确、高效地采集和处理表面肌电信号,需要设计一套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电路。

本文将介绍这一电路的设计原理、关键组成部分以及实现过程。

1. 背景介绍表面肌电信号是人体肌肉运动产生的电活动信号,可以用来评估肌肉的活动状态和疾病情况。

传统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电路存在信号干扰和低采样率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设计一套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电路,以提高信号采样的质量和效率。

2. 设计原理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电路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放大和信号处理三个环节。

信号采集:采用表面电极,将电极与肌肉表面紧密贴合,实时采集肌肉活动产生的微弱电信号。

信号放大:使用高增益的信号放大器将采集到的微弱电信号放大成适合模数转换器(ADC)输入的电压范围。

信号处理: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数字滤波、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处理,以得到有用的信息。

3. 关键组成部分(1)表面电极:通过选用导电材料和适当设计形状,保证电极与肌肉表面接触良好,能够准确采集肌肉信号。

(2)信号放大器:采用低噪声、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通过对信号进行放大来提高信号质量,并将信号调整至ADC的输入范围。

(3)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根据设定的采样率进行采样,以便后续数字信号处理。

(4)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滤波、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处理,以获得有关肌肉活动的信息。

4. 实现过程(1)电路设计:根据上述原理和组成部分,设计相应的电路图,确定各个元器件的连接和参数。

(2)电路制作:按照电路图进行元器件的选取和布局,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电路板。

(3)电路调试:将制作好的电路连接到电源和计算机等设备上,测试电路的工作状态,并进行调试和优化,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基于单片机的人体生理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人体生理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人体生理信号采集电路设计【摘要】本设计了一款人体生理信号采集电路,包括体温采集,心率采集,呼吸间隔采集等,并能够显示其测量结果。

测量采用全自动的方式,通过对各项参数设定门限,可以在测量后对超出门限的参数自动给出相关说明。

体温模块采用了DS18B20温度传感器,心率模块采用了驻极体话筒来进行心音测量并计数,呼吸模块采用压电陶瓷片产生的电信号来实现呼吸的测量。

显示模块采用了12864LCD液晶显示。

【关键词】单片机;人体生理信号;信号采集1.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简便的方式了解身体基本状况。

因此人体生理监护仪开始出现并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已经由过去的单一测试仪发展为现在的多参数监护仪。

在实际生活中,生理参数监测仪多是基于PC机平台的多参数测量、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不便于移动。

现在多数生理参数监测仪无法准确的实时测量人体运动时的生理参数,导致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运动强度过大,对身体造成较大伤害。

而教练员因无法准确掌握运动员运动时生理参数变化,而不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方案,所以运动员训练方式都是大众化训练。

开发一种体积小、价格低,基于单片机系统的便携式生理参数监测仪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硬件电路设计本设计硬件电路由STC89C51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压电陶瓷片620、驻极体话筒、LCD显示器、AD620运放、高低通滤波电路等部分组成,系统组成模块如图1所示。

2.1 压电陶瓷片2.1.1压电陶瓷片工作原理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

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

相反,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或称为电致伸缩现象。

单片机肌电信号采集电路

单片机肌电信号采集电路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模块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dynamic Electromyogram,dEMG),是通过表面电极从肌肉表面引导和记录肌肉活动时神经肌肉系统生物电变化的一维时间序列电信号。

这些年来,表面肌电信号在很多领域的应用都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在康复医学、骨科学、神经学、生物医学、运动医学和工程学等领域。

和传统的采用针式获取肌电图的方法比较,表面肌电信号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操作更加便捷、不会产生创伤、可采集的空间相对要大,可以进行很长时间的动态采集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

由于这些优点,表面肌电信号采集更容易被脑瘫患儿及家长接受。

本节主要介绍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2) 在采集表面肌电信号时,电极片会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在这个接触界面上会产生一个接触电阻。

由于皮肤表面容易分泌汗液等化学物质,容易发生溶液的电解,影响接触电阻的阻值以及产生对皮肤有害的物质。

因此,在采集表面肌电信号的时候,应尽量使电极与皮肤接触保持稳定,并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 不是采用悬浮电极的情况下,电极与皮肤表面发生的微小位移会引起噪音,干扰肌电信号。

经过综合考虑,本系统采用一次性心电电极引导表面肌电信号,该电极使用Ag/AgCl做为感应元件,水凝胶做为粘性元件。

这些元件都具有很好的皮肤适应性。

水凝胶用来加强产品与皮肤的粘贴效果从而杜绝因为人的活动造成接触不良。

(1) 电极主要技术指标:(2) 交流阻抗:≤3KΩ;(3) 直流失调电压:≤100mV;(4) 内容噪声:≥150uVp-p;(5) 模拟除颤恢复性能:每次放电后第五秒,电极对上的电压值≤100mV;(6) 偏置电流耐受度:电极对经400nA的直流电流持续作用4小时,在整个作用期间内,电极对两端的电压变化≤100mV。

肌电信号在人体组织内的传递(容积导),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很快急减。

因此,电极片应该贴放在肌电信号发放最强的部位,以减少邻近肌肉的肌电信号干扰。

表面肌电信号前端处理电路与采集系统设计

表面肌电信号前端处理电路与采集系统设计

放大。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电极和皮肤表面接触处会
产生较大的直流电压,如果采用高增益的单级放大电路,就可能
万方数据
・38・
《测控技术)200s年第27卷第3期
引起放大器的饱和而丢失真正有用的信息。因此应采用多级逐 步放大。对于级联系统的噪声系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采用传统差动输入,以抑制共模噪声。为了提高输入阻抗及考 虑高通电阻匹配问题,在每个信号的输入端用AD548缓冲输入 电压并实现第一级放大。AD548为低失调电压、低漂移的JFET 型运算放大器,它具有高的输入阻抗,这样有益于减少生物电信 号源内阻(人体组织阻抗和电极与组织界面阻抗)对差分放大 器的影响。电路中单个增益电阻器R1连接在两个输入放大器 的求和点之间,每个放大器求和点的电压等于施加在各自正输 入端的电压,整个差分输入电压都呈现在m两端。因为输入 电压经过放大后(在u1和U2的输入端)的差分电压呈现在
磁。尉。昭这3个电阻上,所以差分的增益可以通过尺1来进行
调整。在第一级缓冲电路中,共模信号在冠l的两端使得通过
引线移动和信号内在的不稳定性,使得0~20 Hz的频率范围内
的肌电信号含有很多的噪声,故在电路中采用高通滤波的方式 对0—20}Iz的信号加以抑制。 本设计的单路肌电信号前端处理电路如图2所示。输入端
…。+竿+等+糕+..・
其中,』、r为系统的总噪声指标,Ⅳ1,他,Ⅳ3等分别为各级的 噪声指标,蜀,邑,玛为各级增益指标。由上式可以看出系统的 噪声系数主要取决于第1级,为了控制系统总噪声应对各级的 增益和噪声进行综合考虑和分配。另一方面,为了减小空间电 磁场形成的噪声混入肌电信号,尤其是其中电网辐射造成的工 频干扰,模拟放大电路应该有比较高的共模抑制比。由于电极
并行数据输出,MAXll5允许每路通道的最大采样率为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模块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dynamic Electromyogram,dEMG),是通过表面电极从肌肉表面引导和记录肌肉活动时神经肌肉系统生物电变化的一维时间序列电信号。

这些年来,表面肌电信号在很多领域的应用都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在康复医学、骨科学、神经学、生物医学、运动医学和工程学等领域。

和传统的采用针式获取肌电图的方法比较,表面肌电信号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操作更加便捷、不会产生创伤、可采集的空间相对要大,可以进行很长时间的动态采集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

由于这些优点,表面肌电信号采集更容易被脑瘫患儿及家长接受。

本节主要介绍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2) 在采集表面肌电信号时,电极片会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在这个接触界面上会产生一个接触电阻。

由于皮肤表面容易分泌汗液等化学物质,容易发生溶液的电解,影响接触电阻的阻值以及产生对皮肤有害的物质。

因此,在采集表面肌电信号的时候,应尽量使电极与皮肤接触保持稳定,并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 不是采用悬浮电极的情况下,电极与皮肤表面发生的微小位移会引起噪音,干扰肌电信号。

经过综合考虑,本系统采用一次性心电电极引导表面肌电信号,该电极使用Ag/AgCl做为感应元件,水凝胶做为粘性元件。

这些元件都具有很好的皮肤适应性。

水凝胶用来加强产品与皮肤的粘贴
效果从而杜绝因为人的活动造成接触不良。

(1) 电极主要技术指标:
(2) 交流阻抗:≤3KΩ;
(3) 直流失调电压:≤100mV;
(4) 内容噪声:≥150uVp-p;
(5) 模拟除颤恢复性能:每次放电后第五秒,电极对上的电压值≤100mV;
(6) 偏置电流耐受度:电极对经400nA的直流电流持续作用4小时,在整个作用期间内,电极对两端的电压变化≤100mV。

肌电信号在人体组织内的传递(容积导),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很快急减。

因此,电极片应该贴放在肌电信号发放最强的部位,以减少邻近肌肉的肌电信号干扰。

同时,良好的接地不仅可以降低前面所述的第一种干扰,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回路阻抗,提高抗干扰能力。

图3-2是表面电极的贴片方式,采用差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共模干扰。

图3-2 表面电极贴片方案示例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通过电极拾取到的表面肌电信号含有各种各样的噪声,单片机是无法直接进行A/D转换的,必须要经过一步一步地调理,才能去除噪声,提取有用信号。

信号首先经过前置放大电路,进行初步处理。

为了更有效地去除共模信号地干扰,本系统采用差分放大电路,选用专门的仪器仪表放大器,同时为了防止干扰从导线引入,应使用屏蔽导线与电极相连。

为了获取极佳的性能与功耗比,我们选用ADI公司生产的新型仪用放大器AD620。

该芯片是一款虽然成本低但精度却很高的仪表放大器,实际使用时只需要一个外部电阻便可以设置放大器的增益,增益范围为1至10,000。

此外,AD620采用的是8引脚的SOIC和DIP封装,尺寸小于分立电路设计,并且功耗非常低(最大工作电流仅为1.3mA),因而非常适合远程应用、电池供电与便携式等设备中。

AD620的非线性度最大仅为40ppm,失调电压最大仅为50µV,失调漂移最大仅为0.6µV/℃,非常适合精密数据采集系统。

此外,AD620的低噪声、低输入偏置电流和低功耗特性使之十分适合ECG与
EMG等医疗场合的应用。

由于其输入采用Superβeta,因此可实现低输入偏置电流最大仅1.0nA。

AD620在1KHz时具有9nV√HZ的低输入电压噪声,在0.1Hz至10Hz带宽上的噪声为0.28µV峰峰值,输入电流噪声为0.1pA√HZ,因而作为前置放大器使用效果非常好[22]。

前置放大电路具体设计如图3-3所示。

电容CI1,它时失效是起保主要滤
阻接决定
没有完全用尽AD620的放大能力,如果放大倍数过大,由于肌肤出汗、手臂运动等原因在两个差分测试点之间产生低频的,大小在数十毫伏与肌电信号不相关的信号将造成AD620的饱和,后续电路失效。

滤波器设计
前置放大电路采集到的肌电信号属于原始信号,里面含有各种噪声,即使采取了一系列抗干扰措施,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干扰进入差分信号通路,因此,设计性能良好的滤波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滤波器无法有效的识别有用信号和噪声一直是传统生物电信号拾取电路信噪比无法大幅提高的瓶颈,在本系统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效果,我们采用了低通滤波器、工频陷波器与高通滤波器,这些滤
波器经过适当的顺序调整,能够满足表面肌电信号采集要求。

(1) 高通滤波器设计
由于人体出汗,恒定的电磁场干扰等条件下产生的直流信号叠加在表面肌电信号中,经过后续主放大器电路的高倍放大,很容易造成放大器饱和,无法检测出有效信号。

滤除直流信号以及低频噪声等都采用高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是容许高频信号通过、但减弱(或减少)频率低于截止频率信号通过的滤波器。

对于不同滤波器而言,每个频率的信号的减弱程度不同。

一个滤波器滤除一个复杂信号中不想要的低频成份同时让高频信号通过是很有用的。

当然,“低”和“高”频率的含义是相对于滤波器设计者所选择的截止频率而言的。

滤波器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最通用的就是巴特沃斯
根据渡带
但内部均衡00
(3-2)
式中,零频增益为:
4
3
1p R K R =+
(3-3)
自然角频率为:
0ω=
(3-4)
阻尼系数为:
(1Kp
α+−(3-5) 根据图3-4中各元器件的参数,以及截止频率计算公式:
f=(3-6) 可计算出本高通滤波器的截至频率为
00.72
f Hz
=
由(3-3)计算出零频增益为

有低于截实现
该选用特沃斯在10
图3-5低通滤波器电路图
(3) 工频陷波器设计
本系统虽然采用电池供电,且前置放大路对共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有部分工频干扰是以差模信号方式进入电路的,且频率处于肌电信号的频带之内,加上电极和输入回路不稳定等因素,前级电路输出的肌电信号仍存在较强的工频干扰,所以必须专门滤除。

陷波器的实现电路有多种,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组合的带阻陷波器、有源电感陷波器、双T型陷波器等,其中双T型陷波器以压制深度大、带宽窄的独特优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
成2或了双T
才能
器实验
了有
电平抬高电路设计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表面肌电信号是以差分电极引导出来的,因此,采集到的信号既有正电压又有负电压。

为了单片机A/D转换的方便,需要把信号调节到适当的范围,本系统是0~3V,因此把表面肌电信号电压抬高1.5V即可。

采用运算放大电路可实现该功能。

具体电路设计如图3-7所示。

图3-8 系统隔离示意图
本系统采用的隔离放大器为ISO124,隔离放大器ISO124是一种电容耦合式的调制高频信号的模
拟隔离放大器,由于采用了电容隔离的方法,而隔离电容又非常小(仅1pF),使其省电性能非常卓越,ISO124使用简单,不需要其他外部的元件即可工作。

实践证明,采用上述隔离方案,效果非常明显,使信噪比得到了较高提升。

屏蔽也是在高环路阻抗的条件下防止电磁干扰的有效方法。

放大之前的信号传输线应采用柔软可靠的多芯屏蔽线,屏蔽线外部有导体包裹,包裹的导体叫屏蔽层,一般为导电布,编织铜网或铜泊(铝),屏蔽层需要接地,外来的干扰信号可被该层导入大地,避免干扰信号进入内层导体干扰,同时降低传输信号的损耗。

除了采用屏蔽线传输信号外,通过对PCB的覆铜也能有效降低干扰。

覆铜是指将PCB上没有布线的空间作为基准面,连接到某一个“地”信号,然后用铜填充这些空闲区域,也称之为灌铜。

覆铜不仅能减小地线阻抗、提高抗干扰能力,还能防止导线中电流太大,产生过多热量,提高电源效率。

但是应当注意,不同的地应该分别独立覆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