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收付实现制的涵义

合集下载

现代企业制度会计原则(3篇)

现代企业制度会计原则(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化。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对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原则作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原则,分析其内涵、作用及实施。

二、现代企业制度会计原则的内涵1. 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人为虚报、隐瞒或篡改。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是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

2.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意志的影响。

客观性原则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增强会计信息的公信力。

3. 完整性原则完整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完整性原则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及时、迅速地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及时性原则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作出决策。

5. 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比较和分析。

可比性原则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6. 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关注重要经济事项,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重要性原则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7. 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有助于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 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合理确定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

成本效益原则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三、现代企业制度会计原则的作用1.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规范,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作者:李玉妮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4期李玉妮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尽可能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决策风险。

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局限性。

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和相关单位提供决策参考。

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主要适用于当期期末存货成本低于当前市价,造成企业面临潜在的存货损失。

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

否则,会出现虚计资产的现象。

其具体做法是:当存货可变现净值下跌至其成本以下时,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成本的差额计入“存货跌价准备”。

通过“存货跌价准备”来调整存货期末真实成本。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许多固定资产在有形损耗(如自然磨损等)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无形损耗(如技术陈旧等),企业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果市价大幅下跌,这样就必会导致固定资产减值,如果不对已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加以确认,那么必将导致虚夸资产价值,将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因此,通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调整固定资产期末价值,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3.坏账准备赊销形成企业的应收账款。

部分应收账款可能无法收回。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备抵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

备抵法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

通过备抵法提取坏账准备金,以抵消坏账可能对企业产生的破坏作用。

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是在坏账尚未发生时,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或经验合理确定此项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可能性,预先提取。

计提坏账准备后的应收账款净额要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企业应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者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不可能恢复,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会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判断选择题)

会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判断选择题)

会计学考前重点复习题目(判断选择)一、判断题1. 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货币资金。

(×)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2。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

(√)流动资产的项目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3.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债务。

(×)一年以上4。

投入资本就是实收资本. (√)5.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6。

会计前提是从理论上探讨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

(√)7。

一致性原则不允许企业随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 (√)8。

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必须将各项收入及其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入账,但入账时间可以在不同的会计期间。

(×)9。

会计科目与账户在会计学中是一个概念的两种提法,它们是没有区别的. (×)10。

会计分录也称记账公式,会计分录要将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记账金额用一定的形式列示出来。

(√)11.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

(√)12。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13. 复合分录是为了简化核算手续而将几笔业务并在一起编制的会计分录,因此,难免要出现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14. 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主要区别是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

(√)15.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或完成后,从其他单位取得的书面证明。

(×)16。

只有通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

(√)17。

单式记账凭证是指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只能填制一笔简单会计分录.(×)18。

会计凭证是企业的经济档案,有规定的保存期,超过保存期的会计凭证,企业可自行销毁。

(×)19。

单式记账凭证,一般也称为“借项凭证”和“贷项凭证”。

(√)20。

备查簿是一种非正式的账簿,用于记载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未能登记的事项,以备查考.(√)21。

会计六大要素的含义,特征和主要内容

会计六大要素的含义,特征和主要内容

会计六大要素的含义,特征和主要内容1.会计的六要素将会计对象分为六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后半句为准则上新加的)特征: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由于该定义使得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考试也有很大影响。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

划分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标准是一年。

资产按照到期是否变为固定或可确定的货币分为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

按照是否可辩认分为可辩认资产与不可辩认资产(商誉)。

按照资产的存在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资产与或有资产。

理解:如收不回来的应收款项,已陈旧过时售不出的商品,已淘汰报废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某些予以递延的费用等,尽管他们还挂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但已不是企业的真正资产;企业也有许多资产如专有技术,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以及一些或有资产,由于现行会计模式与技术等原因而未能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本质特征是将来会引起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负债的分类按流动性分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划分标准为一年,一年以上为长期负债,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

在我国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和留存收益,而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则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收入来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特点: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利得——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②收入要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③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13条)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

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受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和资料可靠。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

为了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违背这一原则,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3)相关性原则。

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表现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把握可能的结果,从而改善当前的决策;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能为决策者证实过去的决策产生的结果,从而修正或坚持原来的决策。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坚持这一原则,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最新会计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收付实现制的涵义

最新会计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收付实现制的涵义

会计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收付实现制的涵义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涵义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优点1.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2.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3.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4.有利于企业近期少交所得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5.有利于对其他基本会计原则的适应性进行修正。

重要性原则的定义及特点重要性的基本特征是:①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遗漏或错报重要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②重要性概念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③重要性的判断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的企业或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能不完全相同;④重要性的判断不能忽视其本身的性质。

有些信息,虽然从量的标准尚未达到重要性,但其性质严重,在本质上已经符合了重要性要求,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将其披露。

重要性原则的性质重要性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或修正性惯例。

它被称为“承认质量的起端”或“确认的门槛”。

位于会计信息质量层次结构的最基层。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最主要的质量特征,它们对其他质量特征具有普遍的指导或约束作用。

因此要认识重要性原则的性质,就必须把握好其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1.重要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两者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重要性直接服务于相关性,为保证信息相关把好最初的质量关。

重要性与相关性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受会计目标的影响,都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下定义。

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相关性是一种质量上的要求,而重要性是一种数量上的要求;相关性原则的核心是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是否感兴趣(与决策是否相关),而重要性原则的核心是对信息使用者起不起作用(对决策是否重要)。

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摘要】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财务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的是在收入和费用发生时确认,而不是实际收付款时。

其特点包括反映经济实质、符合会计标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等。

谨慎性原则则是要求在财务报表中对收入和资产进行保守估计,以减少风险和避免错误判断。

这两个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非常重要,能够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完善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企业需求。

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两个原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会计、财务、负债、资产、利润、风险、会计实务、完善。

1. 引言1.1 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准则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会计实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收入和费用确认上,要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事件而非实际收付款项的时间来确定,即收入和费用要在经济利益发生时确认。

而谨慎性原则则是指在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存在的情况下,应保守估计和报告财务状况,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在会计实务中,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是保障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公允性的重要准则。

它们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处理各种经济交易和事件,确保财务报表准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在财务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严格遵守这两个原则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需要得到企业和财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

2. 正文2.1 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定义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一种会计核算原则,它规定只有在权利和责任发生时才能确认收入和费用。

这意味着收入应当在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被转让给客户时确认,而费用应当在相关的收入发生时确认。

这个原则是确保财务报表准确反映企业实际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会计工作管理原则

会计工作管理原则

会计工作管理原则会计工作管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真实性原则:会计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核算,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处理必须以经济业务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仅仅依据法律形式。

3.有用性原则: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对决策者有用,例如提供给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者等信息使用者。

4.一致性原则:同一经济业务采用同样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以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5.及时性原则:会计处理必须及时进行,不得拖延,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用性。

6.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必须清晰、明确,以便于阅读和理解。

7.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处理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权利和义务的发生为依据。

8.配比原则:收入与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以便正确计算企业的损益。

9.历史成本原则:资产应当按照其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而不是按现在的市场价值进行调整。

10.划分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原则:会计应当区分收益支出和资本支出,前者应在当期确认并计入损益表,后者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资产的成本。

11.谨慎性原则: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进行合理的估计和确认,以避免虚增利润或资产。

12.重要性原则: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和列报,以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3.一贯性原则:会计处理方法应当保持一致,避免随意变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14.可比性原则: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15.及时性原则: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和记录,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这些原则是会计工作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旨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可比性和一致性,以便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原则可能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调整和变化。

会计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收付实现制的涵义

会计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收付实现制的涵义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涵义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优点1.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2.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3.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4.有利于企业近期少交所得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5.有利于对其他基本会计原则的适应性进行修正。

重要性原则的定义及特点重要性的基本特征是:①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遗漏或错报重要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②重要性概念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③重要性的判断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的企业或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能不完全相同;④重要性的判断不能忽视其本身的性质。

有些信息,虽然从量的标准尚未达到重要性,但其性质严重,在本质上已经符合了重要性要求,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将其披露。

重要性原则的性质重要性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或修正性惯例。

它被称为“承认质量的起端”或“确认的门槛”。

位于会计信息质量层次结构的最基层。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最主要的质量特征,它们对其他质量特征具有普遍的指导或约束作用。

因此要认识重要性原则的性质,就必须把握好其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1.重要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两者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重要性直接服务于相关性,为保证信息相关把好最初的质量关。

重要性与相关性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受会计目标的影响,都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下定义。

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相关性是一种质量上的要求,而重要性是一种数量上的要求;相关性原则的核心是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是否感兴趣(与决策是否相关),而重要性原则的核心是对信息使用者起不起作用(对决策是否重要)。

会计五大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会计五大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会计五大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会计五大原则是指财务会计中的基本原则,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

这些原则被广泛应用于所有的会计实务中,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这些原则是会计领域的公认准则,包括实体概念、货币计量、会计周期、收入确认和成本匹配等核心原则。

第一大原则是实体概念,它要求将企业实体与其所有者分开看待,将企业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应该独立于其所有者个人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

实体概念可以帮助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地反映其经济实际情况。

第二大原则是货币计量,它要求所有财务交易必须以货币计量并记录在账簿中。

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报告必须以货币单位为基础来衡量和报告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

货币计量的原则可以确保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财务信息之间的可比性。

第三大原则是会计周期,它要求企业将其财务报告划分为若干会计周期,通常是一年一度的会计周期。

这样的划分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提供财务信息,并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更有意义的信息分析。

会计周期的原则可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连贯性。

第四大原则是收入确认,它要求企业将收入确认为实现或可实现的经济利益,并与其相应的费用进行匹配。

这意味着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必须考虑其收入来源的可靠性和确定性,并将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与该收入相匹配。

收入确认的原则可以确保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真实业务表现。

第五大原则是成本匹配,它要求企业将相关的成本与其相应的收入进行匹配。

这意味着企业在确认成本和费用时必须考虑其与相应收入的关联性,并将其进行合理分配。

成本匹配的原则可以确保财务报告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周期内的真实经济状况。

这些会计五大原则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它们在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为企业经营决策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依据。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每个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财务十二条原则

财务十二条原则

10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十二条基本原则十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 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 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实施谨慎性原则能对企业经营存在的 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将之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 到预警作用,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 债权人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2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 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十二条基本原则十二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 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得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年 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得经济收益 不仅与本年度有关,而且同时与几个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 是资本性支出。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的确认当 期的损益和资产的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 十二条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 清晰性原则 清晰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 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3
8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十二条基本原则八 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这一 原则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当确定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 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完整的反映特 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从而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 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即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

会计核算12项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12项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

3、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

从总的方面来说,两者都属于可比性的要求。

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的变更。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2、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及时利用。

会计学各章名词解释

会计学各章名词解释

第1章:1、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2、会计基本前提:是指为适应环境限制而制定的一些会计环境假设。

具体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

3、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资产计价和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方法或金额可选择,应当选择对本期资产及收益不利的方法或金额4、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原则:是指根据支出与对应的收益两者所处的会计期间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5、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商主体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是仅仅按照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7、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的指标的单位和口径前后各期一致、相互可比8、一致性原则:是指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9、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按照取得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计价,在物价发生变动时,除有特殊规定,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10、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计量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

11、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服务的特定的并且独立的经济实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围。

12、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会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它是会计核算的前提之一。

第二章1、账户: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录会计科目容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工具。

2、余额、期末余额:是指一个账户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借方金额的总和与贷方金额的总和的差额3、资产权益等式反映某一时点企业的全部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的来源。

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基础。

4、资产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第4章:1、现金:指存于企业,用于日常零星开支的现钞。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东奥注册会计师2022-10-10 09:59:12会计的一般原则是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清晰性、权责发生制、比例、历史成本、收入支出和资本支出的划分、谨慎性和重要性。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

企业会计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基础,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能仅以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关联原则:又称有用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即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一致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可比性原则:企业会计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及时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及时进行,不能提前或延后,以免会计信息过时。

清晰性原则:企业编制的会计和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使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应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一个会计期间,是根据收入是否属于该期间的结果和费用是否由该期间承担来确定的,而不是根据该期间是否收到或支付现金来确定的。

配比原则: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应与其成本费用相匹配,相关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

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原则:企业会计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谨慎性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增加资产或收入,也不减少负债或费用。

重要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区分交易或事项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税会实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税会实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税会实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指收入和费用应在发生时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比如,企业设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就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二)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指收入和对应的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并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

配比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即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

比如,会计制度要求收入和成本、费用应相互关联,收入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中要求相关成本能够可靠计量,都是配比性原则的体现。

(三)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

比如,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基于交易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都是历史成本原则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辩证否定,是为了达到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而采取的一种较易进行的处理方法。

根据资产要素的定义,资产必须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果不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将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资产的增值在账面上一般不予确认,但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则必须予以记载,这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指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与当期和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价值。

比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应合理区分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就是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体现。

收益性支出指与本期相关,计入当期损益,影响经营成果,列于利润表;资本性支出指与本期和以后各期相关,计入资产,影响财务状况,列于资产负债表。

列出初级会计学科中权责发生制的复习知识点

列出初级会计学科中权责发生制的复习知识点

同学你好,很高兴能够为你列出初级会计学科中权责发生制这一章节的复习知识点。

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学科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理解和掌握它对于你后续的会计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为你列举一些关键的复习知识点:一、权责发生制的定义和原则1.定义: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而非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为标准。

2.原则:根据权责发生制,凡是属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1.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与权责发生制不同,它关注的是现金的实际流动,而不是权利和责任的发生。

2.区别:权责发生制更强调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收付实现制则更侧重于现金的流动情况。

三、权责发生制的应用1.收入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的确认基于收入的实现,即商品或服务的交付或完成,而不是基于现金的收到。

2.费用的确认:费用的确认基于费用的实际发生或应当负担,而不是基于现金的支付。

例如,即使本月未支付房租,但根据权责发生制,本月应确认的房租费用仍需计入当期。

四、权责发生制的优缺点1.优点: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更合理的经济决策。

2.缺点:需要更多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可能存在人为操纵财务报表的风险。

以上就是初级会计学科中权责发生制这一章节的主要复习知识点。

在复习过程中,你可以结合具体的会计实务案例进行理解和分析,以加深对权责发生制的认识和应用。

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会计制度的比较和联系,以便更好地掌握会计学的整体框架。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13条)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

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受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和资料可靠。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

为了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违背这一原则,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3)相关性原则。

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表现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把握可能的结果,从而改善当前的决策;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能为决策者证实过去的决策产生的结果,从而修正或坚持原来的决策。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坚持这一原则,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完整版)会计简答题整理

(完整版)会计简答题整理

★四大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重要的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费用配比原则、实际成本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相关性(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如实反映可验证性中立性)可比性(横向可比、纵向可比)★试算平衡包括两个方面:本期所有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之和=本期所有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之和本期所有科目的借方余额之和=本期所有科目的贷方余额之和1、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有那些基本职能?核算,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

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笥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会计监督,是会讨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2、会计循环:会计循环总是和会计分期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会计期间对应着一次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可以分成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4个环节。

会计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

会计分录:是通过簿记系统对经过确认、计量的会计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加工。

会计报告:是归纳汇总的过程。

会计循环更具体的环节:分析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调整前试算、调整编制分录、调整后试算、编制会计报表、结账。

3、什么是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有什么优缺点?复试记账法,就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优: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式,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通用。

缺:1一笔经济业务的纪录全部被漏记或者重记。

会计核算有哪些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有哪些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有哪些基本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遵循⼀定的原则,使各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准确性和可⽐性。

就好⽐我们必须遵循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这样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才是有序进⾏的。

那么在会计核算中,有哪些基本原则呢?企业会计核算原则有哪些1.真实性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是对会计核算⼯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2.相关性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有关各⽅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主要⽬标就是向有关各⽅提供对决策有⽤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决策⽆关,不仅对决策者毫⽆价值,⽽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

所以会计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才⾏。

3.⼀致性⼀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法前后各期应当⼀致,不得随意变更。

这样才便于同⼀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较,从⽽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个直观的了解。

⼀致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重⼤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

4.可⽐性可⽐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法进⾏,会计指标应当⼝径⼀致,相互可⽐。

只有遵循可⽐性原则,⼀个企业才可以同本⾏业的不同企业进⾏⽐较,了解⾃⼰在本⾏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从⽽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另外指明⼀点,⼀致性和可⽐性实际上是同⼀问题的两个⽅⾯。

⼀致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企业纵向可⽐问题,⽽可⽐性原则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1.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2.有利于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
3.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
4.有利于企业近期少交所得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有利于对其他基本会计原则的适应性进行修正。

重要性原则的定义及特点
重要性的基本特征是:①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遗漏或错报重要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②重要性概念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③重要性的判断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的企业或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能不完全相同;④重要性的判断不能忽视其本身的性质。

有些信息,虽然从量的标准尚未达到重要性,但其性质严重,在本质上已经符合了重要性要求,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将其披露。

重要性原则的性质
重要性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或修正性惯例。

它被称为“承认质量的起端”或“确认的门槛”。

位于会计信息质量层次结构的最基层。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最主要的质量特征,它们对其他质量特征具有普遍的指导或约束作用。

因此要认识重要性原则的性质,就必须把握好其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1.重要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两者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重要性直接服务于相关性,为保证信息相关把好最初的质量关。

重要性与相关性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受会计目标的影响,都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下定义。

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相关性是一种质量上的要求,而重要性是一种数量上的要求;相关性原则的核心是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是否感兴趣(与决策是否相关),而重要性原则的核心是对信息使用者起不起作用(对决策是否重要)。

重要的信息肯定相关,但相关的信息却可能因为金额太小而不重要。

2.重要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重要性与可靠性也密切相关。

重要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中的充分披露原则有不少相同之处。

充分披露是指,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

换言之,若某项信息被忽略或遗漏将引起用户对财务报告的误解或误导其决策,则该项信息应予以披露。

而重要性是强调“不能遗漏和错报重要的信息”。

可见两者都包含了完整性的概念,只不过重要性除了要求完整以外,还要求信息相关。

由于信息过滥或信息匮乏都可能会给预测和决策带来害处,因此必须将重要性原则与充分披露原则结合起来,使财务报告揭示所有对用户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

可靠性除了包含充分披露这一概念外,还强调真实反映和可核性。

可靠的信息不一定都重要,但会计人员提供的重要信息却应尽可能保证其可靠。

配比性原则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

这一原则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

当确定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完整的反映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从而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因果配比,即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即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即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债权的发生来确认;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债务的发生进行确认。

而不是以现金的收入与支付来确认收入费用。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的是本期已经实现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因此,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它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

会计上对“当期收入”的确认
凡是属于当期(指本月、本年)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是否收到款项(钱),会计都应该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收入增加。

凡是不属于当期(指本月、本年)的收入,即使收到了款项(钱),会计也不能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收入增加。

会计上对“当期费用”的确认
凡是属于当期(指本月、本年)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支付了款项(钱),会计都应该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费用增加了。

凡是不属于当期(指本月、本年)的费用,即使款项(钱)已经支付了,会计是不能在账簿上记录当期的费用增加。

权责发生制的特点
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

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

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因此,权责发生制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

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换言之,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

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

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