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与火山岩的关系研究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以来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以来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
南征兵;李永铁;张艳玲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10(030)002
【摘要】西藏羌塘盆地为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火山喷发频繁,尤以中生代为甚.通过对中生代以来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认为:盆地的烃类物质可能来自壳幔深部和浅层两方面,即盆地油气的一部分为生物成因,另一部分则可能为非生物成因;盆地内的部分火山岩可作为有效储层和盖层,岩浆热事件既可以加快烃源岩的热成熟,但同时也可能破坏掉已生成的油气藏.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南征兵;李永铁;张艳玲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海相地层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方向 [J], 丁文龙;苏艾国;李伟
2.西藏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地质构造条件与油气保存关系探讨 [J], 王进军;李亚林;陶晓风;张瑞军
3.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事件与油气的关系 [J], 刘中戎;张佳伟
4.西藏羌塘盆地半岛湖中生代索瓦组的层状礁:群落结构和时代 [J], 孙伟;陈明;曾
胜强
5.从弧后盆地到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以西藏北部羌塘中生代盆地分析为例 [J], 朱同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山岩气藏复杂渗流机理研究》范文
《火山岩气藏复杂渗流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火山岩气藏作为全球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渗流机理一直是国内外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研究的热点。
火山岩气藏具有多尺度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以及复杂的流体流动特性,因此其渗流过程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火山岩气藏的复杂渗流机理,为提高油气采收率及优化开发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二、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火山岩气藏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其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期次火山活动、复杂的岩相组合以及多尺度孔隙结构。
这些特征使得火山岩气藏具有较高的非均质性,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过程极为复杂。
此外,火山岩气藏还受到地应力、温度和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其复杂的渗流特性。
三、复杂渗流机理分析1. 多尺度孔隙结构渗流火山岩气藏的孔隙结构具有多尺度特点,包括微米级、纳米级甚至更小的孔隙。
这些不同尺度的孔隙对流体的渗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大尺度孔隙为流体提供了主要的流通通道,而小尺度孔隙则对流体的储集和运移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多尺度孔隙结构的存在使得流体在火山岩气藏中的渗流过程极为复杂。
2. 非均质渗流火山岩气藏的非均质性表现为岩相、物性及流体性质的差异。
这种非均质性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路径和速度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渗流过程。
此外,非均质性还可能导致局部区域的高渗透带和低渗透带的形成,进一步加剧了渗流的复杂性。
3. 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火山岩气藏中的流体与岩石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流动过程中,会与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如吸附、解吸、溶解等。
这些作用不仅会影响流体的性质,还会改变岩石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从而影响渗流过程。
四、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为了深入探讨火山岩气藏的复杂渗流机理,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首先,通过地质勘探和岩心分析等手段获取储层的地质资料和岩石物性参数。
其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储层的渗流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火山岩气藏复杂渗流机理研究》
《火山岩气藏复杂渗流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火山岩气藏作为全球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之一,其复杂的渗流机理一直是国内外油气工程和地质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由于火山岩独特的岩性特点,包括孔隙度大、裂缝复杂、渗透性高和岩体构造多样性等,导致其渗流过程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对火山岩气藏复杂渗流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油气开采效率、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火山岩气藏的岩性特点火山岩气藏的岩性特点主要包括孔隙度大、裂缝复杂、渗透性高和岩体构造多样性等。
其中,孔隙和裂缝是气体储存和流动的主要通道,而岩体的构造多样性则决定了渗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火山岩的孔隙和裂缝系统往往发育不均,这导致了气藏的储集能力和流动性能的复杂性。
三、复杂渗流机理研究针对火山岩气藏的复杂渗流机理,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微观上,要研究气体在孔隙和裂缝中的流动规律,包括气体的滑脱效应、毛管压力变化等。
宏观上,要研究岩体构造对渗流过程的影响,如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对气藏渗透性的影响等。
(一)微观渗流机理在微观尺度上,气体在火山岩孔隙和裂缝中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体的滑脱效应是影响微观渗流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孔隙和裂缝中,由于尺度效应的存在,气体分子的滑脱速度较快,从而影响了气体的流动性能。
此外,毛管压力的变化也是影响微观渗流的重要因素。
毛管压力是描述气体在孔隙中流动的阻力大小的重要参数,其变化与孔隙的大小、形状以及润湿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宏观渗流机理在宏观尺度上,火山岩气藏的渗流过程受到岩体构造的显著影响。
其中,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对气藏渗透性的影响尤为重要。
当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应力场变化,进而导致渗透性的改变。
此外,岩体的断裂、褶皱等构造形态也会对渗流过程产生影响。
这些构造形态不仅改变了气藏的储集空间分布,还影响了气体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针对火山岩气藏复杂渗流机理的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方法与勘探技术综述
! 地球物理方法
! " ! 利用地震信息识别火山岩储集层 与沉积岩相比, 火山岩类通常以地震波速较高、 密 度大、 磁化率高、 电阻率大和地震波吸收能量大为特 征, 这就为综合应用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供了物
[ ] ! " 理依据。因此, 可通过地震岩性地层模拟 、 地震相 [ , ] ! # ! $ 解释、 合成记录反射特征、 瞬时信息特征 、 储层反
演、 三维可视化、 属性聚类分析! 、 层位综合标定、 协调 振幅、 瞬时振幅" 等地震技术来识别 “高波阻抗” 的火 山岩相与 “低波阻抗” 的陆源沉积相。成功的地震相带 解释依赖于高质量和精细处理的地震资料, 许多盆地 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完全可以用于火山岩油气藏解释。 ! " # 非地震综合勘探技术 随着各种非地震勘探仪器精度、 资料处理及解释 水平的提高, 以及卫星定位技术及先进运载设备的应 用, 非地震勘探领域已扩展到所有复杂地表及地质条 件地区, 其作用已远远超出早期油气普查的范围, 非地 震勘探方法在识别和解释火成岩油气藏方面正在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火山岩普遍表现为具有较高密 度、 较高磁性和电性、 但埋深较大、 异常较弱的特征, 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 4 5 1 % ) ’ ,6 , 2 ) ( / " % ( 0 " , ) ’ " ’ . ’ : ’ ( ) ; < " 2 )= , > " ( 2 ) #$ # * # *3 #, 7 *8 9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0 " , )A " 2 " % ( 1 ; B , 2 ) ) 5 ) " ’ % , .E " . 4+ ’ 0 % , ) 4, F % ( & ,& , ’ ( 7 7 */ C 9D 7 #$ : , 6 7 * % $ + D 7 E ? F ? 7 G ? ; E I G C ? J 6 K K 6 F L : G ; 7 J E 6 I MC ; N ? 6 7 F E ? ; I ? JO 6 G C G C ? 6 > E " N ? > ? 7 G " K ? Q : " E ; G 6 " 7 ; 7 JJ ? N ? : " > ? 7 G K " E G C ? I G E L F G L E ; : ; 7 J H H P P P , I 6 : 6 F 6 F : ; I G 6 FC J E " F ; E R " 7 E ? I ? E N " 6 E I ; 7 JO 6 G C G C ? F " 7 G 6 7 L " L I J 6 I F " N ? E " K G C ? N " : F ; 7 6 F C J E " F ; E R " 7 E ? I ? E N ? IO 6 J ? : J 6 I G E 6 R L G ? J 6 7 G C ?S ? I " T " 6 F H H H H ; 7 JB ? 7 " T " 6 F R ; I 6 7 I 6 7B C 6 7 ; # / C ? N " : F ; 7 6 F 9 E ? : ; G ? J E " F M E ? I ? E N " 6 E I ; I ; 7 ? OK 6 ? : J " K C J E " F ; E R " 7 ? Q : " E ; G 6 " 7 ; 7 JJ ? N ? : " > ? 7 G C ; I E ? ; G : ; G U H P P 8 H G E ; F G ? J G C ? ; G G ? 7 G 6 " 7; 7 J E ? ; E J" K G C ?8 ? " : " 6 I G I 6 7 G C ?P ? G E " : ? L >? 7 G ? E E 6 I ? IO " E : J O 6 J ? # / C ? I L > > ; G 6 " 7; 7 J I G L J 7 G C ? E ? I ? ; E F C> ? G C U 8 8 P H" , " J I I L F F ? I I K L : ? Q ? E 6 ? 7 F ? I ; 7 J I " > ? ? Q : " E ; G 6 " 7; 7 JJ ? N ? : " > ? 7 G G ? F C 7 " : " 6 ? I K " E G C ?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I ; R E " ; J; 7 J; G C " > ? ; E ?R ? 7 ? K 6 G G " P P P 8 , G C ?C J E " F ; E R " 7? Q : " E ; G 6 " 7? K K ? F G I # A ? 7 ? E ; : : G C ? E ? I ? ; E F C; 7 J? Q : " E ; G 6 " 7> ? G C " J I K " E G C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I> ; 6 7 : 6 7 F : L J ?8 ? " C I 6 F ; : H P H P H P H , , , > ? G C " J I " K I ? 6 I > 6 F 6 7 K " E > ; G 6 " 7E ? F " 7 6 G 6 " 7 > ; 7 ? G " G ? : : L E 6 F I L E N ? C 6 C 9 E ? F 6 I 6 " 78 E ; N 6 G 9 > ; 7 ? G 6 F> ? G C " J G 6 > ?J " > ; 6 7? : ? F G E 6 F 9 > ; 7 ? G 6 F 8 8 H 8 P H 8 8 , , , , J ? G C I " L 7 J 6 7 K E ? L ? 7 F " > ; 6 7 F " 7 G 6 7 L " L I ? : ? F G E 6 F 9 > ; 7 ? G 6 F E " K 6 : ? ? " C I 6 F ; : : " 6 7 ; IO ? : : ; I G C ? N " : F ; 7 6 F F C E " 7 " : " ? G E " : " ? G U P 8 V HJ 8 P 8 P H 8 8 8 8 H P 8 H P , , E " E ; C ; 7 JP ? G E " F C ? > 6 I G E " : F ; 7 6 F 9 E ? I ? E N " 6 E F C ; E ; F G ? E 6 I G 6 F I ; 7 JJ 6 ; ? 7 ? I 6 IP " " : 9 K " E > 6 7 ; 7 JP " " : 9 G ? ; 7 ; : I 6 I # 8 P H HN 8 8 H P H : ; ; ; ; 8 ) ’ % . * N " : F ; 7 6 F E ? I ? E N " 6 E E ? I ? ; E F C> ? G C " J I ? Q : " E ; G 6 " 7 G ? F C 7 " : " E ? I ? E N " 6 E F " 7 J 6 G 6 " 7 I E ? I ? E N " 6 E> ? F C ; 7 6 I > P 8 H &9
油页岩研究报告
油页岩研究报告
油页岩是一种含有可提取烃类的沉积岩石,其主要成分是有机质和粘土矿物。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页岩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资源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油页岩的形成、分布、开采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油页岩的形成主要是在古生代时期,由于海洋生物的死亡和沉积物的堆积,形成了大量的有机质。
随着地质作用的影响,这些有机质逐渐转化为烃类物质,最终形成了油页岩。
油页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其中美国的油页岩资源最为丰富。
油页岩的开采技术主要包括地面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
地面开采主要是通过露天采矿的方式,将油页岩露出地面后进行开采。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成本低、效率高,但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地下开采则是通过钻井的方式,将油页岩从地下开采出来。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较高,效率也较低。
油页岩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和化学品,会对地下水资源和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同时,开采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开采油页岩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油页岩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但同时也
需要注意其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油页岩研究报告
油页岩研究报告
油页岩研究报告
油页岩是一种含油量较高的页岩,其开采对于能源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从油页岩的形成、分布、开采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油页岩的形成
油页岩是在地质历史长期作用下形成的。
在地质时期,有机物质在沉积物中逐渐聚集,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了油页岩。
油页岩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有机物质的来源、沉积物的聚集、适宜的温度和压力。
二、油页岩的分布
油页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
其中,北美地区的油页岩储量最为丰富,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
欧洲地区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乌克兰和波兰等国家。
亚洲地区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
三、油页岩的开采
油页岩的开采主要采用水平井和压裂技术。
水平井是指在地下开挖一
条水平的井道,以便更好地开采油页岩。
压裂技术是指在井道中注入
高压液体,使岩石裂开,从而释放出油页岩中的油气。
四、油页岩的环境影响
油页岩的开采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的废水和废气,对水源和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其次,开采过程中需要
大量的水和能源,对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开采过程中还会产生噪音和震动,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
综上所述,油页岩的开采对于能源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
要注意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开采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北部主要盆地油页岩特征及形成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东北地区北部主要盆地油页岩特征及形成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东北地区北部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其主要油气资源类型为碳酸盐岩型和油页岩型。
其中,油页岩类型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其开发利用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油页岩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研究油页岩特征与形成环境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条件,为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对东北地区北部主要盆地油页岩特征及形成环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地区北部主要盆地油页岩特征及形成环境,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油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分析油页岩的岩性、成分、结构、孔隙度、渗透率等岩石学特征,探讨其油气来源、储集条件和物性特征。
2. 油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油页岩的生储烃能力、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和来源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生烃和成藏机制。
3. 储层特征研究:分析油页岩储层的数量、分布、厚度、岩性、物性等特征,探讨油页岩的成藏条件和储层评价。
4. 形成环境研究:通过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油页岩的形成条件、油气分布规律、勘探前景等问题。
三、研究方法1. 地质资料收集:收集东北地区北部主要盆地的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支持。
2. 实验分析:分析油页岩的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热解、化石分析、剖面观察等实验手段,确定油页岩的岩性、成分、成熟度和有机质类型等特征。
3. 地震资料处理:采用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获取油页岩储层的数量、分布、厚度等信息,并评价油页岩的储层品质。
4. 地质条件评价:通过对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价油页岩的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东北地区北部主要盆地油页岩特征及形成环境的研究,预期能够获得以下结果:1. 确定油页岩的岩石学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储层特征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火山岩成因与分类探讨
火山岩成因与分类探讨火山岩,也称为玄武岩,主要由岩浆直接凝固而成。
它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当地下的岩浆上升到地表时,由于地壳的压力减小,岩浆开始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口。
在喷发过程中,岩浆会迅速冷却并凝结,在空中形成火山碎屑,这些碎屑随后落回地面。
这就是火山碎屑岩的形成过程。
另一种形成火山岩的方式是岩浆流出到地表后,以流状或脉状分布。
当岩浆流出后,由于地表温度的影响,开始快速冷却和凝固。
这种形成过程被称为凝固作用,产生的火山岩称为火山流岩。
根据其成分和形成方式,火山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酸性火山岩:富含二氧化硅,包括流纹岩、安山岩和英安岩等。
2. 基性火山岩:含有较少的二氧化硅,主要有玄武岩和辉绿岩。
3. 中性火山岩:介于酸性与基性之间的火山岩,如安山质玄武岩和普列托质玄武岩。
4. 火山碎屑岩:由大量的碎屑颗粒堆积而成,如火山灰、火山砂和火山泥等。
5. 凝灰岩:由火山灰在空中形成颗粒状凝结而成,是构成火山口附近的一种特殊火山岩。
此外,根据颜色和孔洞特征,火山石可分为五个种类。
它的颜色多样,有灰黑色和深红色两种。
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多孔性,大小各异的蜂窝孔状结构赋予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种自然形成的孔洞结构使得火山石成为优良的天然隔音、降噪、保温材料。
与花岗岩等石材相比,火山岩石材的硬度更高,机械强度可达到5.08Mpa,而且具有较低的放射性,因此更为安全。
目前,火山岩主要作为建筑材料使用,主要分为板材和毛石两大类。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室内外装修、园林景观建设、雕刻艺术创作等领域。
在建筑领域中,火山岩石材的高强度和耐久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建筑材料,可用于建造房屋、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火山岩石材的多孔性和独特的色彩使其成为营造自然氛围的理想材料,可用于铺设步道、制作雕塑、装饰花坛等。
在雕刻艺术创作中,火山岩石材的硬度和可塑性使其成为雕刻师们的首选材料,可用于制作各种造型独特的艺术品。
火山岩相类型、特征和岩相——地震相响应关系——以准噶尔盆地克百地区佳木河组为例
21 00年 8月 第2 9卷 第 4期
大庆 石 油地质 与开 发
P to e m oo y a d Oi i l v l p n n Da i g e r lu Ge l g n l e d De eo me ti q n f
Au .,2 0 g 01 Vo. 9 No 4 12 .
—
A CAS F E ROM I J AM UHE ORM ATI F ON N I KEB AIAREA UNGGAR OF J BAS N I
ER u n ,W A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 ri , LI Ch o Ch a g Yi — n a U a , LI Ho g t o U n -a , CHENG Ni
DOI 1 . 9 9 J I S 1 0 — 7 4 2 1 . 4 0 1 : 0 3 6 / . S N. 0 0 3 5 . 0 0 0 . 0
火 山岩 相 类 型 、特 征 和 岩 相 一 地 震 相 响 应 关 系
— —
以准 噶尔盆 地 克 百地 区佳 木河 组 为 例
耳 闯 王英 民 刘 超。 刘 海 涛 程 妮
( .中国石油勘 探开发研究 院 ,北京 1 10 8 0 0 3;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 与信息学院 ,北京 12 4 0 2 9;3 .中国石油 780 150) 长庆油田分公 司第一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 6 0 ;4 10 0 .延长油田股份公 司靖边采 油厂 ,陕西 榆林
火山岩的成因和演化机制研究
火山岩的成因和演化机制研究火山岩是一种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表面快速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
这种岩石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不仅是地壳构造和地质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火山岩的成因和演化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火山岩的基本成因。
火山岩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其中包括二氧化硅。
当地球上的岩石深层部分受到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作用,岩石融化成岩浆。
当岩浆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时,岩浆变得比较稀薄,可以从地壳裂缝中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当喷发的岩浆接触到地表的空气和水时,由于温度差异导致快速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
火山岩的成因并不是简单的单一过程,它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球内部的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对火山喷发和火山岩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构造活跃的地区,地壳板块会发生剧烈的变形和运动,产生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使岩浆从较深的地下喷发到地表,形成大规模的火山岩。
其次,岩浆的成分对火山岩的性质和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岩浆成分会有所不同,导致火山岩的成分和组成也不同。
一些含有高硅酸盐和铝酸盐的岩浆形成的火山岩,具有较高的粘度,喷发时产生的喷发物质多为浆状,例如玄武岩和安山岩。
而一些含有较低硅酸盐含量的岩浆形成的火山岩,具有较低的粘度,喷发时形成的喷发物质多为流动状,例如玄岩和蛇纹岩等。
最后,火山活动的频率和规模也会影响火山岩的形成和演化。
一些地区的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规模较大,喷发的火山岩覆盖范围也较广。
这样的地区往往形成了大片的火山岩高原,例如西伯利亚的特洛伊特高原和美国俄勒冈州的哥伦比亚高原。
而一些地区的火山活动较为稳定,火山喷发的规模较小,形成的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山区。
总结起来,火山岩的成因和演化机制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火山岩的形成过程、岩浆的成分和地壳构造等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和演化过程。
这不仅对预测和防范火山喷发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火山岩油藏开发解剖研究
节理缝:是指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在近火山口附近形成的近水平或近垂直裂缝,其延伸距离取决于火山 爆发指数和喷发规模,一般大于2 m(见图2e);
构造缝:是由构造运动导致的应力变化形成的裂缝,以网状缝为主(见图2f),集中发育于断裂带附近。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4)从油藏工程的角度:发展流线追踪技术;准确捕获剩余油的位置。 应用流线追踪技术,结合裂缝分布情况,建立适合该块的地质模型,在此 基础上,使用水平井进行开发,以及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优选,找出最合理的 开采方式,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提纲
1 火山岩简介 2 国内外开发现状 3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4 案例分析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4)水平井的应用 由于裂缝发育,具有一定的展布方向,垂直于裂缝方向打水平井能够有效增
大泄油面积,改善驱替效果。 (5)采用不规则井网
火成岩油藏通常非均质性比较严重,与常规沉积相储层相比含油分布规律性 较差,平面展布上比较复杂,针对含油位置采用不规则井网效果更好。 (6)热采、蒸汽吞吐
国内外开发现状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于1957年首次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现, 该区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已历经50余年。目前在渤海湾、松辽、准噶尔、 二连、三塘湖等11个含油气盆地发现了火山岩油气藏。
提纲
1 火山岩简介 2 国内外开发现状 3 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 4 案例分析
火山岩开发方式及技术研究
火山岩简介
火成岩油气藏控制因素
(1)油源条件与油气保存 由于火成岩自身不具有生油能力,因此火成岩要形成油气藏,其附近必 须紧邻烃源岩,火成岩能够就近捕获油气,从而保证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 础。
《2024年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范文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火山岩油藏作为一种重要油气资源,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高渗透率的特点。
在油田开发中,水平井技术已经成为火山岩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而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理解并运用火山岩油藏的渗流理论。
本文将对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渗流理论进行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其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二、火山岩油藏特征火山岩油藏的独特地质特性是其复杂性和开发难度的关键所在。
首先,火山岩具有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的特点,导致油藏内流体的运动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和动态变化性。
其次,火山岩中多含裂隙和气孔,使得其内部流体的流动规律与常规油藏有所不同。
这些特性使得火山岩油藏的开采过程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三、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水平井技术是火山岩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其成功与否与渗流理论的应用密不可分。
火山岩油藏的水平井开采过程中,涉及到的渗流理论包括水平井筒的流态、岩石物理参数的描述以及地下流体动态模型等。
在流体通过井筒时,我们需要关注层流、湍流和混流等多种流态对生产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岩石物理参数和流体性质,建立合理的渗流模型。
四、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影响因素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地应力对渗流具有显著影响,地应力的变化会导致岩石的变形和破裂,从而改变油藏的渗透性。
其次,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等也会对渗流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地下流体动态模型和水平井筒的流态也是影响开采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还需要考虑诸如设备技术、工作制度以及经济效益等实际问题。
五、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优化策略针对火山岩油藏的特点和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精确的地质调查和储层评价来更准确地描述火山岩的物理参数和流体性质。
其次,优化水平井的布局和轨迹,以提高井筒的穿透能力和覆盖范围。
此外,根据地应力和岩石物理参数的变化,调整地下流体动态模型,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火山岩及其研究法
火山岩及其研究法火山岩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一种岩石。
它的成分主要包括硅酸盐矿物、铁镁矿物和玻璃质物质。
火山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大洲的火山活动带。
火山岩的主要分类包括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其中,玄武岩是最常见的一类火山岩,其成分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组成。
安山岩的成分较为复杂,除了斜长石和辉石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角闪石和磁铁矿等矿物。
流纹岩则具有明显的流纹结构,由斜长石、辉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
火山岩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岩浆喷发和岩浆凝固。
当地下岩浆在地壳中积蓄到一定量,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岩浆会通过火山喷发口喷发出来,形成喷发物。
岩浆喷发后,喷发物在空中会快速冷却并凝固,形成火山碎屑岩。
而当岩浆从地底下涌出并在地表冷却凝固时,形成的岩石称为火山岩。
火山岩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实验和野外观察。
在室内实验中,可以通过对火山岩样本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测试,来了解岩石的组成和特征。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岩石薄片制备、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等。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岩石的矿物组成、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进一步了解火山岩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
野外观察是火山岩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对火山岩的地质分布、岩石结构和岩石组分的观察,可以推断出岩浆的喷发方式、岩浆来源和岩石的形成环境。
野外观察还可以通过采集岩石样本,并进行地层对比和地质年代测定,来研究火山活动的历史和演化过程。
火山岩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的地质活动规律。
通过对火山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和火山活动的特点,为预测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此外,火山岩还可以作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参考,例如岩浆活动会带来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铁和金等。
火山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研究火山岩的成因和特征对于了解地球的地质活动和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火山岩成因与资源勘探评价技术研究
火山岩成因与资源勘探评价技术研究
火山岩是一种具有特殊地质成因的岩石,在地质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火山岩形成于火山喷发、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过程中,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浆和气体的喷发而形成的。
火山岩具有多种不同的成分和特性,因此在资源勘探和评价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火山岩成因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火山岩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同时,火山岩成因的研究还可以为资源勘探和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火山岩成因的研究中,需要对火山喷发、岩浆运动、地震活动等多种地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火山岩形成的机制和规律。
资源勘探评价技术是现代地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火山岩资源勘探评价方面,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遥感技术等都是常用的资源勘探评价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对火山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勘探和评价,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在火山岩资源勘探评价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需要充分考虑火山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避免在勘探和评价中出现误判和误判。
其次,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
综合分析,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最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资源勘探和评价,以确保科学性和可行性。
总之,火山岩成因与资源勘探评价技术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现代地质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深入研究火山岩成因和采用科学有效的资源勘探评价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并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火山岩的矿物学与岩石化学特征研究
火山岩的矿物学与岩石化学特征研究火山岩是指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岩石,它具有独特的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特征。
本文将对火山岩的矿物学成分和岩石化学特点进行详细研究。
一、火山岩的矿物学成分火山岩的主要矿物学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包括斜长石、石英、辉石和角闪石等。
其中,斜长石是最常见的矿物,可以分为富钠斜长石和富钾斜长石。
富钠斜长石富含钠元素,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而富钾斜长石富含钾元素,呈粉红色或灰色。
此外,火山岩中常见的矿物还包括黑云母、绿泥石和矽灰石等。
火山岩的矿物学成分与其成因密切相关。
例如,火山喷发时,岩浆中的矿物在高温和高压下形成,随着火山喷发的冷却,矿物开始结晶并沉淀下来。
因此,火山岩中的矿物组成会受到喷发来源和成熟度的影响。
二、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点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元素组成和岩石结构上。
1. 元素组成:火山岩中富含硅、铝、钠、钾等元素,同时含有较低的钙、镁、铁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含量对火山岩的性质和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含钾量高的火山岩在化学性质上更容易发生变化,而含铁量高的火山岩在外观上可能呈现红色或棕色。
2. 岩石结构:火山岩的岩石结构主要分为玻璃质、细颗粒状和斑晶状。
玻璃质火山岩是由于岩浆迅速冷却而形成的,无晶体结构,质地坚硬且光泽,常见于火山喷发的初期。
细颗粒状火山岩是由岩浆慢慢冷却而形成的,具有细小颗粒的晶体结构,质地相对柔软。
斑晶状火山岩则是由于岩浆中的晶体尺寸差异而形成的,呈现出晶体颗粒与基质之间的明显界线。
三、火山岩的研究意义火山岩的矿物学与岩石化学特征研究对于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火山岩的矿物学成分和岩石化学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火山岩形成的机制和过程,揭示火山活动背后的地质规律,为预测和防范火山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火山岩中富含的矿物元素对矿产资源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例如,含钾量高的火山岩可能富集钾矿石,而含铁量高的火山岩可能富含铁矿石。
火山岩与油气藏的关系(转载)
火山岩与油气藏的关系(转载)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本刊记者:李寻、闻迟、商昭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刘院士您好!我们知道您是火山专家,同时也在研究火山岩油气藏,所以拜访您,想请您谈一谈火山岩与油气藏的关系,我们先从最基本的问题请教起。
首先,火山是怎么形成的,它在地下的整体构型是什么样子的?刘嘉麒院士(以下简称刘):火山是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广泛的地质现象,在全球到处可以看到火山,不过,它们的时代不同,有的是刚喷发形成的,有的是几万年、几十万年、几亿年前形成的老火山,也就是说从地球形成开始到现在几乎都有火山活动,都有火山形成,但早期的火山已经不保存原来的地貌形态,一般不叫它火山,而叫火山岩;现在还保留火山地貌形态的就叫火山。
火山的形成,首先得有岩浆,岩浆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喷出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地质体就叫火山,所以火山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要有岩浆和能使岩浆喷出的通道及动力。
记:岩浆是怎么来的?刘:岩浆的形成,通常是地球深部(比如地幔或下地壳)的局部熔融。
地球从表面看是个固体,但在深部有局部熔融,局部熔融就形成岩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地质过程,有的是在板块的俯冲带,也有的呈所谓的地幔柱,地质条件不一样,成因也不一样。
记:岩浆有的很深,像地幔柱,有的书上说有500千米深。
刘:岩浆的形成可能达不到那么深,但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还是有的,岩浆源在百十公里深的地方是可能的。
记:岩浆形成之前是什么状态?刘:岩浆形成之前的状态取决于地球结构,地球分地核、地幔和地壳。
至于说地核是什么状态,固体状态还是熔融状态,科学界还在探讨,但总的来讲,到了地球表层,地壳这一部分基本上是固态。
我们说的火山喷发的岩浆,基本上是在下地壳到上地幔这个位置形成的,这个深度一般是从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
记:岩浆比较多的聚集的那个地方是不是叫岩浆房?刘:对,是叫岩浆房,也有称岩浆囊的。
记:那就是现在还存在,根据深部地震探测到的。
沉积岩颜色与沉积相关系研究 1侯学文 2范永宏
沉积岩颜色与沉积相关系研究 1侯学文 2范永宏发表时间:2018-06-04T16:52:08.4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 1侯学文 2范永宏[导读] 摘要: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物质我们称之为沉积岩。
核工业二八0研究所四川广汉 618300 摘要: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物质我们称之为沉积岩。
研究沉积岩,对发展地质科学的理论寻找丰富的沉积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年代久远,沉积岩的种类繁多,本文主要就沉积岩颜色与沉积相关系为课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沉积岩;沉积岩颜色;沉积相; 1沉积岩概述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
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
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
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
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
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通过近年的工作,绝大部分学者认为,贵州黔东南及邻近地区是中国南方新元古界下江系、南华系发育最完整、出露最好的地区,是系的层型剖面最有潜力的地区。
此外,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地层连续、化石丰富,研究程度高,都是全球范围内界线层型剖面的有力竞争地区。
目前,以贵州地名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如梵净山群、娄山关组、关岭组、茅口组等达数十个之多。
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
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
2沉积岩的分类(1)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
按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
盆地油气储层研究中的火山岩岩相划分探讨
盆地油气储层研究中的火山岩岩相划分探讨张玉明;陆建林;李瑞磊;张玺【摘要】火山岩储层岩相划分对确定有利储层分布、进行储层预测至关重要.针对火山岩油气藏勘探需要,结合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油气地质特征,对火山岩爆发相和溢流相的亚相及微相进行划分,将亚相划分为近火山口、火山斜坡和远火山口亚相,将微相划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微相.新的火山岩储层岩相划分方案,反映了火山岩储层的分布发育特点,具有明显的预测功能,有利于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0(032)006【总页数】5页(P532-535,540)【关键词】火山岩相;储层;亚相;微相;长岭断陷;松辽盆地【作者】张玉明;陆建林;李瑞磊;张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长春,13006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长春,13006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1 火山岩相研究概述火山岩相是在一定地质构造条件下,由火山作用形成的一种或多种岩石所组成的地质体,对于揭示火山岩时空展布规律和不同岩性组合之间的成因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对作为油气储层的火山岩而言,不同岩相带的孔隙和裂隙及其组合不同,物性差异大。
岩相的划分是火山岩储层评价的基础,对火山岩储层预测至关重要。
许多学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认识的限制,对火山岩相有不同的划分,形成了多种划分方案[1-4],但这些划分都不是为油气地质勘探服务的。
陈建文等[5-8]从不同角度对松辽盆地营城组及火石岭组火山岩相进行了研究。
多数的火山岩相分类是以某地区的剖析研究为基础。
火山岩相分类也因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而异。
随着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和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对火山岩相的划分也越来越复杂,但目前还没有能够像沉积相划分一样有统一的划分方案。
油页岩与火山岩的关系研究
第一章基础地质概况一、构造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南接秦岭-祁连造山带,西接六盘山构造带,研究区位于秦岭-祁连纬向造山带与贺兰山-六盘山径向构造带交汇十字的东北角,横跨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渭北隆起、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推覆带四个构造单元(图1-1)。
图1-1 研究区区域构造简图秦岭-祁连造山带属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组成,包括秦岭群、陇山岩群深变质地层和中元古代宽坪岩群、斜峪关岩群、草滩沟群及葫芦河岩群等,被不同性质、不同成因类型的岩浆侵入体侵入。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西北和华北两大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单元过渡区,地处中国东西部两种不同大地构造动力学机制和不同地壳构造演化背景结合部位,其地质构造演化既继承了华北地块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稳定构造演化特征,又叠加了西部中生代盆山活动构造演化的地域特色。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至白垩系,在盆地范围内二叠纪地层与下伏早古生代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三叠统延长组与中侏罗统延安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大部分地区缺失早侏罗统富县组。
三叠纪地层与侏罗纪地层一起褶曲变形,形成轴向北西宽缓向斜构造,并与上覆白垩纪地层以角度不整合接触,白垩纪地层仅见挠曲及小规模脆性断裂;说明海西-印支构造旋回在华北陆块以地壳隆升为主;而燕山构造运动是鄂尔多斯盆地具褶皱或造山性质的一次构造变形事件。
鄂尔多斯西缘逆冲构造带以八渡-虢镇断裂和黄堆断裂分别与六盘山构造带和渭河盆地相隔,广泛分布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陆表海碳酸盐岩、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碎屑岩沉积,在盆地南缘渭北隆起构造带发育东西向展布的褶皱及脆性断裂,奥陶系平凉组粉砂质页岩中可见破劈理,代表加里东运动构造形迹。
汾渭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活性断裂和隐伏断裂发育,滑坡及断层地貌特征明显,反映了喜山运动的构造变动形迹。
二、地层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分布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是第四系,白垩系下统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华池组、宜君-洛河组,侏罗系中统直罗组、下统延安组,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中统纸坊组,下统和尚沟组和刘家沟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中统石盒子组、山西组,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和蓟县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基础地质概况一、构造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南接秦岭-祁连造山带,西接六盘山构造带,研究区位于秦岭-祁连纬向造山带与贺兰山-六盘山径向构造带交汇十字的东北角,横跨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渭北隆起、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推覆带四个构造单元(图1-1)。
图1-1 研究区区域构造简图秦岭-祁连造山带属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组成,包括秦岭群、陇山岩群深变质地层和中元古代宽坪岩群、斜峪关岩群、草滩沟群及葫芦河岩群等,被不同性质、不同成因类型的岩浆侵入体侵入。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西北和华北两大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单元过渡区,地处中国东西部两种不同大地构造动力学机制和不同地壳构造演化背景结合部位,其地质构造演化既继承了华北地块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稳定构造演化特征,又叠加了西部中生代盆山活动构造演化的地域特色。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至白垩系,在盆地范围内二叠纪地层与下伏早古生代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三叠统延长组与中侏罗统延安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大部分地区缺失早侏罗统富县组。
三叠纪地层与侏罗纪地层一起褶曲变形,形成轴向北西宽缓向斜构造,并与上覆白垩纪地层以角度不整合接触,白垩纪地层仅见挠曲及小规模脆性断裂;说明海西-印支构造旋回在华北陆块以地壳隆升为主;而燕山构造运动是鄂尔多斯盆地具褶皱或造山性质的一次构造变形事件。
鄂尔多斯西缘逆冲构造带以八渡-虢镇断裂和黄堆断裂分别与六盘山构造带和渭河盆地相隔,广泛分布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陆表海碳酸盐岩、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碎屑岩沉积,在盆地南缘渭北隆起构造带发育东西向展布的褶皱及脆性断裂,奥陶系平凉组粉砂质页岩中可见破劈理,代表加里东运动构造形迹。
汾渭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活性断裂和隐伏断裂发育,滑坡及断层地貌特征明显,反映了喜山运动的构造变动形迹。
二、地层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分布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是第四系,白垩系下统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华池组、宜君-洛河组,侏罗系中统直罗组、下统延安组,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中统纸坊组,下统和尚沟组和刘家沟组,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中统石盒子组、山西组,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和蓟县系。
其中石炭系和奥陶系地层在西部和东南部分布特征差异明显。
研究区地层特征见表1-1.表1-1 研究区地层特征简表1. 第四系第四系主要由灰黄色黄土与砂砾石组成,呈松散状,基本未成岩,直接不整合覆盖在白垩系泾川组之上。
2. 白垩系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出露的白垩系地层主要有下白垩统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华池组、洛河-宜君组,厚度一般超过1300m。
泾川组以紫红、灰绿、灰黄、粉红色等杂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细砂岩为主,夹有灰、蓝灰色泥质灰岩薄层,以蓝灰色泥岩和泥灰岩的出现与下伏罗汉洞组为界,泾川组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罗汉洞组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粗-中粒砂岩夹薄层棕红色泥岩,以灰绿色粗-中粒砂岩与下伏环河组棕红色细砂岩明显区分,罗汉洞组与下伏环河-华池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环河组-华池组上部岩性为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与薄层-中厚层棕红色细砂岩互层,中部为浅棕红色、棕红色细砂岩、泥质砂岩夹薄层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底部为深灰色、灰色泥岩夹灰白色、浅灰色细砂岩和泥质砂岩。
环河组-华池组与下伏洛河组-宜君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洛河-宜君组岩性为巨厚层棕红色不等粒砂岩夹薄层棕红色泥岩,直接不整合覆盖在中侏罗统直罗组之上,其以巨厚层棕红色细砂岩与下伏直罗组顶部的灰绿色泥岩分界特征明显。
3. 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缺失上侏罗统安定组及下侏罗统富县组,大部分地区只有中侏罗统直罗组和下侏罗统延安组,且直罗组和延安组发育不全。
直罗组岩性大致可以分为3段,上部岩性为灰绿色含砾粗砂岩、灰绿色细砂岩夹泥质砂岩和棕褐色砂质泥岩及泥岩。
中部厚层状浅灰白色砾岩、含砾粗砂岩夹少量绿色中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下部为大套灰白色砾岩、含砾砂岩。
直罗组与下伏延安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二者标准层是不整合面之上的直罗组下部巨厚含砾粗砂岩。
延安组岩性为灰白色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细砂岩夹灰黑色和黑色泥岩和多层煤层。
延安组与下伏三叠系延长组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二者之间缺失下侏罗统富县组。
4. 三叠系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三叠系自上而下包括延长组、纸坊组、和尚沟组与刘家沟组。
延长组与上覆侏罗系延安组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二者的差别是延长组泥岩多呈黑色或灰黑色,延安组砂岩多为白色或灰白色,夹少量棕色。
延长组与下伏中三叠统纸坊组呈整合接触。
两个组之间的区别是纸坊组以棕红、棕褐色为主色调,常以棕红色或棕褐色泥岩出现作为纸坊组的顶,而以灰绿色、灰白色砂岩的消失作为延长组的底。
延长组在盆地内部一般自上而下划分为10个段,即长1-长10油层组,而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大部分地区延长组长1-长7油层组被剥蚀掉,一般仅残留长8-长10油层组。
纸坊组岩性主要为棕红色泥岩和砂岩互层,以“红层”出现作为纸坊组与上覆延长组的分界,纸坊组地层划分特征就是进入本组后,泥岩和砂岩均变为深红色,砂岩以中细砂岩为主。
和尚沟组是一套由棕红色细砂岩、粉砂岩和深灰色、棕红色泥岩组成的岩性组合,是一套以细粒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以棕红色泥岩的出现作为它与纸坊组的分界,以厚层棕红色泥岩的大量出现和灰绿色细砂岩的开始出现作为和尚沟组与刘家沟组的分界。
和尚沟组与上覆纸坊组和下伏刘家沟组均为整合接触,刘家沟组主要为深棕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绿灰色细砂岩、泥质砂岩,不发育中砂岩和粗砂岩,是一套棕红色为主色调的细粒碎屑岩沉积组合。
图1-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层系统5.二叠系二叠系地层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出露不全,自上而下包括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中二叠统石盒子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
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是紫红色、棕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长石砂岩组成的一套干旱内陆河湖相沉积,红色泥岩中夹钙质结核。
石盒子组岩性上两分性明显,上石盒子亚组为灰白、灰绿、棕褐、棕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下石盒子亚组为灰白、黄绿砂岩、泥岩组合,二者差别明显。
下二叠统山西组以灰黑色、深灰色泥岩为主,间夹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粉砂岩和粗砂岩的旋回性层系。
山西组在研究区平凉地区野外露头出露,厚度较小(图1-3),而在南部陇县-岐山一带缺失,在盆地内部普遍缺失山1段煤层,仅存山2段粗碎屑岩和暗色泥岩沉积。
6. 石炭系石炭系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为羊虎沟组,属于祁连海沉积体系,以灰黑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灰色至灰白色薄层细粒-中粒砂岩、深灰色的灰岩和薄煤层,呈现西厚东薄特征。
石炭系在鄂尔多斯盆地铜川以东以北地区为太原组,属于华北海沉积体系,而在研究区整个石炭系地层缺失。
图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古生界地层发育与对比7.奥陶系奥陶系为一套潮坪、泻湖、陆棚或台地边缘礁滩等沉积,长期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鄂尔多斯盆地(特别是西南缘分布的奥陶系野外露头)地层学、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和生烃性等特征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奥陶系地层比较复杂,因为该区为古生代三大海域即华北海、祁连海和秦岭海的汇聚地区,海进和海退导致沉积相变复杂,地层对比和岩相古地理恢复难度较大,前人对此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岩相古地理工作成果以冯增昭等(1999,2001)系列成果为代表,生物礁研究以叶剑等(1999,2000)为代表,盆地西缘与南缘地层对比以杨华等成果最为详细(图1-4所示),这些研究为奥陶系油气勘探评价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从图1-4可以看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地区(以桌子山剖面为代表)奥陶系为祁连海沉积,自上而下包括中奥陶统蛇山组、公乌素组、拉什仲组、乌拉力克组,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和三道坎组,可以与西部地区奥陶系对比。
平凉-陇县一带为秦岭海沉积,自下而上主要有下奥陶统麻川组、水泉岭组、三道沟组,中奥陶统平凉组,上奥陶统缺失,可以与西秦岭地区奥陶系对比。
而岐山以东地区为华北海沉积,自下而上主要有下奥陶统冶里组、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中奥陶统平凉组,上奥陶统虽然发育,但是沉积特征比较复杂,目前存在一定争论。
本研究为了保持与油气勘探传统一致,在报告中有关奥陶系地层划分和名称均使用惯用的华北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方案及对应的地层名称。
8. 寒武系寒武系主要为深灰色云岩、含泥云岩、含灰云岩夹灰黑色泥岩、云质泥岩,自下而上包括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三山组。
寒武系中统毛庄组地层为一套灰褐色含灰砂岩、含灰泥岩、泥岩与浅灰色、深灰色含砂屑灰岩、含云灰岩组成。
徐庄组岩性为浅灰色、灰色、深灰色生物骨屑灰岩、含泥灰岩、含云灰岩及藻砂屑灰岩,夹灰黑色泥岩及含鲕粒灰岩。
生物碎屑主要为棘屑类和三叶虫类。
张夏组岩性为深灰色粗晶云质灰岩。
生物碎屑主要为瓣鳃类、介形虫和三叶虫碎片。
与下伏徐庄组呈整合接触。
三山组岩性为深灰色云岩、含泥云岩、含灰云夹灰黑色泥岩、云质泥岩。
9.蓟县系蓟县系在研究区多处野外露头见到,同时在几个探井中也钻遇到蓟县系,蓟县系岩性主要为浅灰白色、褐灰色条带状含硅质藻云岩与含泥藻云岩不等厚互层。
三、沉积与构造发展简史从中元古代到早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属于稳定的华北地台向秦岭-祁连海槽过渡的西南边缘,沉积了巨厚的陆缘海相沉积。
早古生代晋宁运动形成的古中国地台解体,秦-祁-贺三叉裂谷重新复活,该区演变为大陆边缘-斜坡环境,沉积了厚达数千米的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建造,为第二套沉积盖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沉积最厚的地区。
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贺兰坳拉槽和鄂尔多斯地块整体抬升遭受剥蚀,缺失上奥陶统-下石炭统,遭受了长达1.5亿年的剥蚀改造,在奥陶系顶部发育了区域性具有油气勘探意义的风化壳。
加里东构造运动在盆地西南缘表现为显著的造山特征,从早奥陶世末开始,秦岭-祁连古大洋壳向北俯冲,导致大华北陆表海盆地沉积的终结,华北区域大面积隆升;此后北秦岭发生造山运动,拼贴、增生于华北陆块南缘,形成华北陆块南缘和北秦岭造山隆起,期间经历了长达1.2亿年的风化剥蚀,缺失志留系-下石炭统,直到晚石炭世才接受沉积。
图1-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构造演化模式图加里东造山运动导致盆地西南缘发生褶皱变形,形成由沉积盖层组成的加里东构造带,以陇县西北的背锅山地区和麟游-永寿-嵯峨山地区为代表。
陇县背锅山地区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出露较全,其基本构造面貌形成于加里东期,并受到后期以断块作用为主要特征的构造叠加改造。
褶皱主要呈北西-北西西向,较宽缓,轴面向南西-南南西陡倾,是一以宽弯褶皱作用为特征的浅层次构造。
麟游-永寿-嵯峨山地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地层经历了地壳浅层次强烈构造变形和轻微变质作用,二叠系以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其上。
晚石炭世晚期开始,鄂尔多斯盆地开始整体沉降,海水自东北向西南方向侵入,发育海陆交互相的晚石炭世本溪组和早二叠世太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