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发展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 状、优点与缺点
日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优点与缺点一、农业1.历史发展日本的农业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绳文时代(公元前14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当时的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和大豆。
到了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水稻种植技术从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水稻逐渐成为日本农业的主导作物。
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日本农业取得了显著发展。
土地改革和新农业技术的引入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增加,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封建社会的顶峰。
明治维新(1868年)后,日本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改革,农业生产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现状今天,日本农业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农民平均年龄较高。
水稻仍然是主要作物,其他重要作物包括小麦、蔬菜和水果。
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和自然灾害频发(如台风和地震),日本农业面临诸多挑战。
3.优点与缺点优点:-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
-政府提供广泛的补贴和支持。
-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缺点:-农民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
-耕地面积狭小,农业用地竞争激烈。
-自给率低,依赖进口。
二、工业1.历史发展日本的工业化始于明治维新后,当时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建立了许多工厂和基础设施。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战后,日本进行了经济复苏,特别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被称为“经济奇迹”的时期,汽车、电子等制造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工业强国。
2.现状如今,日本的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涵盖汽车制造、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学品等多个领域。
丰田、本田、索尼、松下等品牌在全球享有盛誉。
3.优点与缺点优点:-高度发达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强大的全球品牌和市场份额。
-高质量和精细制造。
缺点:-劳动力成本高。
-国内市场饱和,增长潜力有限。
-资源匮乏,依赖进口原材料。
三、服务业1.历史发展服务业在日本经济中的比重自战后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零售、教育、旅游等服务行业迅速扩展。
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十条经验
“只做一种”日本的农业生产形式都是一个个小型的农场,和目前的中国家庭农场类似。
但是日本人天生具有匠人精神,分工十分细,他们的农业生产也十分专业化,很少见到“大而全”的日本农场,日本的一个地区只有一个特色产业,日本的单个农户只会种植一种农产品。
只做一种,使得日本的农户能够专业化操作,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譬如日本的草莓,各地的品种不同,有些果农很多年只种一个品种的草莓,从而将草莓种出了高端专业的水准。
日本为专业农户配套了很多农业服务,农户种植和养殖需要的其他产品和服务都可以从市场上获得,而且日本农协给予农户十分大的帮助,使得农户能够安心地从事专业种植和养殖。
“给子孙留后路”日本农户是考虑未来的,他们都用有机肥料,而且使用先进的有机农药和灌溉体系,其目的是为了让土壤条件能够得到保持,从而能够持续种植,年年获得丰收。
曾有报道,日本人租种中国的耕地搞种植,先抛荒几年,为的就是让土壤恢复肥力,从而开始有机种植。
“种地却不卖农作物”中国的农民种啥卖啥,一旦遭遇歉收或者滞销,农产品卖不出去,就会亏本。
而日本农户种地,未必销售的就是农产品。
日本农户有时候种植仅仅只是为了发展乡村旅游。
譬如日本的稻田画,其种植出来就是为了吸引游客来观光的,他们发展旅游业的收入比种植收入高得多。
而且他们还开发稻秆、麦秆、稻穗艺术品,销售给观光的游客,从而获得额外的收入。
“农业物联网”物联网是人人相连、物物相连、人物相连的技术。
日本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农业互联网的建设,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大大地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农业机器人”日本的人口老龄化严重,日本的农业人口越来越少,为了发展农业,日本很多农业生产不再需要人力,完全由农业机器人取代。
日本的机器人拖拉机全球闻名,而且日本也是世界上无人机喷洒农药的典型国家。
农业机器人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成本不高,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
“注重农产品的包装”日本人比较注意细节,这种注意细节的特点用在了农产品包装上,日本的农产品包装不仅仅外观美观,而且具有实用性,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在2004年12月,我随省___,前往日本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和研究。
我们对日本现代农业特别是设施园艺农业的发展印象深刻,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业经济概况日本是一个由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总面积为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26亿,其中农业人口为1279万,城市人口占77.4%。
作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9人,属于人口密集的国家。
此外,日本的资源匮乏,耕地短缺,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和泛碱土。
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
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年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日本的农业区分为北海道、关东、九州等9个区域。
2003年,日本人均GDP为3.75万美元,农业增加值为1125亿美元,占2.5%,农户平均年总收入为1000万日元,非农业收入占70%左右。
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35:60.二、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举全国之力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已成为日本目前最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
日本正在全国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以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其中,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尽管日本农业增加值只占GDP的2.5%,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所占比重很大。
以大分县为例,2004年农业投入在财政投入中列第四位,达到60亿元(749亿日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2.3%。
财政补贴每个农户10.7万元(130万日元),占农户平均年收入的13.4%。
二是制定农产品价格安定法。
国家、县、___三方建立了价格安定基金,明确了价格安定的补助品种。
当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农户损失全部由基金补足。
此外,当自然灾害造成减产时,农户也可获得基金的救济。
___注重扶持专业农户,将农业经营者认定为专业生产农户,为他们提供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的大量补贴,并提供技术和流通服务,确保他们的年收入处于社会中等偏上水平。
日本种业发展历程
日本种业发展历程日本的种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种植业技术传入日本,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起来。
日本的种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在古代,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倭国时代(公元300-600年)和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
在倭国时代,农业发展得非常迅速,种植业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奈良时代,种植业更加规模化,同时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也有了重大进展。
人们开始使用灌溉系统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开始种植新的农作物,如大豆和苹果。
到了平安时代(794-1185年),种植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农民开始使用犁来耕地,同时种植各种农作物,如稻米、小麦、大豆、甘薯等等。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种植业技术和知识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进入到江户时代(1603-1868年),种植业进一步发展。
这个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例如农具和肥料的使用,有机肥料的推广等。
此外,种植业开始与农业科学结合,农民对肥料和作物营养的需求也愈发重视。
江户时代的种植业发展为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日本的种植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随着现代农业的崛起,农业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种植业开始应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新的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和大豆的引进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战后重建的开始,日本的种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农民开始采用化肥、农药和灌溉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政府还推动了种植业的现代化,通过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和方法,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及提供资金和支持来鼓励农业发展。
到了1980年代,日本的种植业迎来了新的挑战。
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种植业逐渐衰落。
然而,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农业领域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民开始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如精确农业技术、无土栽培和基因工程等,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日本各产业占比变化趋势
日本各产业占比变化趋势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产业结构也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日本各产业占比变化趋势进行探讨,主要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
一、农业产业占比变化趋势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土地资源有限,农业产业一直是其发展相对滞后的领域。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农业产业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农业业务特别是无农药栽培和高增值农产品的种植逐渐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1. 传统农业的下降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传统农业在日本的占比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农民人数减少,农田规模变小,种植业的收入逐渐减少。
这部分原因归咎于日本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的缓慢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此外,农业生产成本高,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也是农业产业占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无农药栽培和高增值农产品的兴起虽然传统农业的占比下降,但是日本农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无农药栽培和高增值农产品逐渐兴起,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日本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农业,鼓励农民采取无农药栽培技术,以增加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高增值农产品如优质水果、海鲜等也逐渐成为日本农业的新宠,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制造业占比变化趋势日本的制造业一直被视为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日本的制造业占比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1. 传统制造业的挑战与下滑日本的传统制造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为日本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制造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第一,成本压力持续增加,比如人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使得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受到影响。
第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竞争,使得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下降。
第三,技术创新和自动化的加速,使得传统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下降。
2. 高技术制造业的兴起尽管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一些压力,但日本的高技术制造业逐渐崛起,成为其制造业占比变化的重要趋势。
日本农业发展模式
日本农业发展模式
日本农业发展可以概括为“农业优先、综合体模式”,其内涵是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而非重点发展工业,同时将工作、生活、投资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使农业获得优先发展
的优先权。
日本的农业进一步发展伴随着采取两个重要政策:“资源整合计划”和“新型自主自
愿政策”。
资源整合计划主要侧重于改善农业生产设施,以提高生产力;新型自主自愿政
策则旨在实现农业发展的本土化,使农民及其家庭得到实惠。
另外,日本政府针对新一代的农民,提出的一个重大政策是规模改革,即“大型农场”和“大型农村”模式。
该模式重点包括技术改革、人口改变、资源整合、设施改善和运营
的规范。
大型农场重点考虑土地利用问题,大型村落则以农业生产者聚居和社区维护为主
要重点。
日本政府还重视发展一种基于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成为一种先进的、可持续
的产业。
在此过程中,推出的措施包括实施资金支持、改进技术服务、加强创新设施,以
及列入国家层面上的规章制度,使农业更可持续地发展。
综上所述,日本农业发展模式涵盖了政府采取的多种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农业
产出以及改善农民的发展状况,进而使农业发展更加可持续。
日本地理位置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日本地理位置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四大岛屿(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和其他众多的小岛组成。
它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其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探讨日本地理位置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 气候与农业日本地处于亚洲大陆和西太平洋洋流之间的交界地带,拥有温带湿润气候。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日本盛产不同种类的农作物。
例如,在暖冬和凉夏的北部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大麦以及蔬菜等冬季作物;而在温暖潮湿的南部地区,则有利于种植稻米、柑橘等热带水果。
这样的气候条件为日本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地形与农业日本地势多山,约70%的土地是山地。
这种地形为农业提供了独特的环境。
由于土地有限,农民不得不利用山坡地进行农作物种植。
他们采用了梯田的种植方式,通过将山坡划分成一级一级的梯田,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耕地资源,并防止水土流失。
这种独特的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保护了环境,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交通与农业由于日本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交通对于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铁路、公路和海运等。
这使得农产品可以迅速而便捷地运往各个城市和乡村地区,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交通的发展也帮助农民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甚至国际市场。
因此,交通的便利性为日本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4. 自然灾害与农业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和台风频发的地区之一。
这些自然灾害常常给农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地震和台风可能导致农田受损、农作物减产以及农民的财产损失。
为了应对这些自然灾害,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修建抗震的农业设施、加强农业保险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农民抵御灾害风险,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日本地理位置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
气候、地形、交通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农业的发展。
农民和政府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日本农业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日本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人均耕地不足0.05hm2,境内多山地和坡地,农业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漫长过程。
“二战”前,农业土地占有制度和农村产业结构都有细微改变,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较低。
“二战”后,日本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农业经济发生了相应变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迅猛增长,经济实力为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本高度重视生化技术,广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人才教育,为本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日本农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与本国国情特点相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突出表现为经营规模小,专业农户少,农业集约化水平高,单位耕地面积固定资本额大,农业基础设施好,农业生产向工业化发展等。
农户平均拥有农业固定资本额快速增长,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地改良,很多农村实现了田园化,土地生产率高,农产品质量好。
农户与产前、产后部门紧密联系,可以在生产方面得到有关机构的支持,日本从中央到町村建立了各种为农户生产生活服务的农业协同组合,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
2.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的做法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包括贸易保护政策、价格支持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等。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农业进口数量逐渐增多,政府采取保护农产品生产政策,将重要农产品指定为国家贸易项目,不实行自贸,限定农产品贸易项目,严格限制进口数量。
由于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率高,日本农业投入大,只能通过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农业。
日本现行农品价格政策主要有管理价格制度、稳定价格制度、稳定价格基金制度等。
农产品价格制度弊端较多,但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政府重视农业投资,各级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速很快,用于农业直接投资的,主要是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发放补助金,对不同种类主体费用负担比例作出明确规定。
对农林水产金融,日本以农协等系统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机构共同承担,国家地方公共团体融通资金,对民间金融机构借款实行系列政策性金融。
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述
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述绳文时代是日本史前时期的一段时期,大约持续了公元前10世纪至3世纪。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农业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直到江户时代,日本的传统农业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绳文时代,日本的农业主要以稻作为主要农作物,农民们开始了对稻作的栽种和管理。
他们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发展了灌溉系统和稻田,以确保作物的顺利生长。
在绳文时代,日本的农民们还开始了对稻作的研究和改良,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稻作种植和管理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农业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农业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在古代日本,农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和人民生计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农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农业文化和技术传统,这些传统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隋唐时期,日本开始引进了中国的农业技术和文化,这对于日本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日本的农业文化逐渐融合了中国的农业技术和传统,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农业体系。
在此期间,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良,农民们开始利用畜力以及铁制农具,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江户时代,日本政府也开始了一系列对农业的改革和支持政策。
政府逐步建立了农田改良制度和水利管理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政府还积极推行农业税收、土地调查等政策,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支持,为日本的农业文化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绳文至江户时代是日本传统农业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农业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绳文至江户时代的发展,日本的农业文化得到了持续的传承和发展,为日本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农业文化也为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日本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农业为何如此先进
日本农业为何如此先进作为一个多山、岛屿分布的国家,日本的农业生产一直是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
但是,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效、落后状态。
在196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开始了农业现代化的计划,不断提升农业技术研发投入,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水稻育种及其它众多的技术创新,致力于加强农业竞争力,使日本农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下面就来详细地分析一下日本农业为何如此先进。
1.政府强力推动现代化计划日本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启动了农业现代化计划,旨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民劳动条件、增加产量等。
政府鼓励农业机械化和化学肥料等先进技术的使用,并提供资金支持,确保发展资金充足,促进现代化进程。
在政策的支持下,农民们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和创新,推动了日本农业的快速发展。
2.高度的科技投入日本的科技研发一直领先于世界。
在农业方面,日本政府不断推动农业科技的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咨询,农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非常大。
在传统农业中增加了先进的技术,例如农机具、自动化生产等,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变得更高效、更便捷、更健康。
3.有效的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由于日本土地资源有限,耕地相对较少,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政府出台了大量的耕地保护法规,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保护耕地并改善不富裕地区的土地质量。
农民们也积极参与土地改良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工作,实现了土地的最大化利用和优化。
4.稳定的市场需求稳定的市场需求是促进日本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日本人口较稳定,消费习惯具有稳定性,在政府和大众的关注下,消费需求也自然稳定。
与此同时,日本市场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非常高,日本农业高品质、安全、环保而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从而稳定市场发展、提升市场需求。
这也激励了农民们积极应对市场需求,调整种植业务,推出新的产品和农业技术,增加市场供应量。
5.注重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提升日本农产品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日本农业发展概况与农业的法律保护体系
!""! 年第 # 期
环 球 经 济
日本农业发展概况与农业的 法律保护体系
!中国驻日本使馆经参处
一、 日本农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日本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农业在日 本国民经济总体份额中所占的直接比重并不 高,但农业在日本经济社会生活中仍有重要地 位。 据日本农水省的资料, 至 !""" 年, 全国现有 农户总数 #-! 万户 (其中, 专业农户 -./! 万户, 分别占 0/.1 和 23/!1 ) , 农 兼业农户 .-/. 万户, 业就业人口 #.2 万人 (其中, 40 岁以上人口 !"4 万人, 占 0#1) , 占全国就业人口的 41 。 -22. 年 农业、 水产业的增加值约 5/5 万亿日元, 占全国 国内生产 总 值 的 -/01 。 食 品 加 工 制 造 与 流 通 业, 是日本农业的关联产业, 也是提高农业高附 加值的关键环节。 -22. 年, 日本全国食品关联 产业增加值达 3. 万亿日元,占 ’67 的比重达 (其中, 食品制造业、 饮食业、 食品流通业分 2/31 别占 !/51 、 。当年食品制造业产 !/!1 和 3/-1 ) 值占全国制造业产值的 -"/31 ;食品流通业的 产值占全国零售业的约 #"1 ;饮食服务业的市 上述三种关联 场规模 (总产值) 近 #" 万亿日元。 产 业 的 从 业 人 员 分 别 达 到 -!0 万 人 、 2# 万 人 、 主营农业的农户年平均总收 3-- 万人。 -222 年, 入 5.. 万日元 (其中, 农业所得 0"4 万日元, 农 业外所得 -.3 万日元, 养老金、 赠款等 -.3 万日 元) ; 销售农户年平均总收入达 .34 万日元 (其 中, 农业所得 --3 万日元, 农业外所得 0-# 万日 元, 养老金、 赠款等 !-2 万日元) 。 -22. 年日本 主食用大米自给率达 01 , 谷物自给率 021 (若 包括饲料在内的谷物自给率为 !51 ) , 小麦自给
日本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
4 民宿 农 庄 .
一 个农 家 ,也 是 农 村就读小学和 中学 ,也有 的在
个很好 的休 闲度假 场所 ,加 之 假期把 孩子送到农村 亲属家去 寄
这 是 日本 专 为 农 场 景 观 优 雅 宁 静 ,更 具 吸 引 都 宿 ,并参 与农 场作业 、农村社 区
6 5岁 以上 的退休 银发 族开辟 的。 市 人 的 魅 力 ,因 此 许 多 农 场 都 成 活 动 等 ,这 就 是 所 谓 农 村 留 学 。
出租 收 取 租 金 ,平 时 尚可 帮 助 忙 森林 区 、水 果 区 、花 卉 区 及 活 动 并推 动教 育农 园 、自然教 室 、森林 于 工 作 的市 民 照顾 农 田 ,收 入 要 区 等 ,其 中 以 果 树 为 主 体 者 又 可 旅游等农业体验形态的制度化 。
远 多 于 自己种 田 ,因 而 这 是 一 项 称 之 为 果 树 公 园 , 以花 卉 为 主 体
更值 得一提 的是最 具特色 的
使 委 受 双 方 皆 受 益 的 事 。 1 市 者 称 之 为 花 卉 公 园 , 而 在 水 果 或 农 村 留学 。 在 日本 , 为 培 养 青 少 3本 民农 园 的 类 型 较 多 ,依 据 农 园 承 花卉 中也 有 以梨 或 兰 花 为 主体 者 , 年坚忍 、朴 实 、健康 、有正义感 租 使 用 对 象 的 不 同 ,又 可 分 为 家 分 别称 之 为 梨 公 园和 兰 花公 园等 。 的 人格 ,有 许 多 市 民 把 子 女 送 到 庭 农 园 、学 童 农 园 、高 龄 农 园 、 残 疾 人 农 园 ( 盲 人农 园) 等 。 如 2银 发 族农 园 .
休养 村 ,使退休银 发族不 仅可观 活体验 的场 所 。在 日本 ,农户 耕作 的 收入 ;在休 息 日或 假 日,家 长 光 、采果 、体 验农 作 ,了解 农 民 面积 比较小 ,但 是 比较 突 出秀丽 的 到 农 村 探 视 孩 子 ,也 增 加 了农 户
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述
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述江户时代是日本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从1603年到1868年,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农业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对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江户时代的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江户时代的农业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这个时期,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如土地改革、种子培育、水利工程等,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江户时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组织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们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使用更加高效的工具和设备,使得农业产量大幅提高。
其次,江户时代的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农业生产体系。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种植序列和养殖序列,给予农民更多的稳定性和预期收益。
此外,在江户时代,许多地区的农民开始形成“村落共同体”,共同维护和经营着一定的土地资源,这些“村落共同体”对保护土地资源、维持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江户时代的农业文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艺术。
在这个时期,祭祀、庆典、舞蹈、音乐等方面的农业文化活动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
例如,江户时代的“田宮盆踊り”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农业节庆活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年前,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长久的民间艺术活动之一。
最后,江户时代的农业文化催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
在这个时期,民间艺术家们发掘并利用农业生产中的自然元素和传统工具,如竹筒、稻草、木柄等,创造出许多独特的手工艺品。
例如,和纸、农具、柳条制品等。
综上所述,江户时代是日本农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农业生产、农业组织和农业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这些发展奠定了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基础,对之后的日本农业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农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农协的作用
日本农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农协的作用日本是一个以工业化发展为主的发达国家,但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国家。
农业的发展对于日本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本农业发展的成功离不开农协的重要作用。
农协是指农业协同组织,也就是日本的“农业集团”,是日本农民的主要组织形式。
1930年代初期,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村劳动力过剩,土地利用不充分等一系列农业问题,农民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成立了农村家庭经济振兴法,这是日本现代化农业的起点。
同时也是农协成立的契机。
农协主要分为全国性、地方性和特定类型的组织。
全国性的有日本农民联合会、日本农民团体联合会等,地方性的有乡村合作社、农业协展会等,特定类型的有农业協同企業、支援政策机构等。
农协在日本农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推广农业技术。
农协为解决农业技术难题,开展各种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使得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农业机械化推广方面,农协在为农机制造商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很多农机租借服务。
二、改善生产环境。
在建立各种合作社和农场的基础上,农协建立了一系列的农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了新型的生产、经营、财务和服务机制,并积极开展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了农民的供销能力和竞争力。
三、促进产品营销。
农协积极开展产销一体化的全链条服务,通过合理的定价等办法,有效促进了农产品的营销。
通过另一种渠道,即农协所属的农村超市,使民生和农民之间的直接联系得以实现。
四、加强政策协调。
农协还与政府之间开展平稳的交往,帮助政府发展农业实现产业化,去地中化,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和日本政府一起根据国情的不同而采取措施,实行区域不同化的农业政策。
最后,日本农业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农协的贡献,农民组成农协,即基层群众增强了共同的积极性,形成了互相支持的智力和合作伙伴。
这些伙伴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来制定出单一的之策,并开展系列工作,整个过程具备了可持续和高效性,这彻底开创了日本现代农业社会的建立。
日本农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农协的作用
日本农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农协的作用随着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农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日本是个典型的岛国,在地理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获得适量粮食的渠道非常有限。
正是因为如此,日本的农业长期以来便被看作是日本经济及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解决许多难题,这些难题包括向市场供应高品质的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增加农业的利润空间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农业合作社联合会(农协)应运而生。
日本农协的发展史,不仅是日本官僚政治历史的缩影,更是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农协的起源农协是日本政府在农业领域重要措施的产物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87年。
19世纪末,日本农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低产、高昂的生产成本以及出产的农产品质量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创建农协来改变农民之间的贸易方式。
农协的作用农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广技术和知识作为一个集体性的组织,农协能够比较容易地向会员提供新的农业技术和知识。
通过提供这些技术和知识,农协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而且还能够确保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2.促进协作为了协作,农协会根据农民的具体需求制定合适的政策,并且能够引领农民步入正确的道路。
通过采取协作方式,农协会使农民们在各种方面协同合作。
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还为整个农业行业带来了很多好处。
3.向会员提供优惠贷款作为集体组织,农协能够获得从金融机构和政府各种来源的便利的贷款。
这些资金以非营利性方式提供给会员,可用于土地改良、购买新的农机具和其他设备等方面支出,从而帮助农民更好地生产。
4.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种类农协组织可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形形色色。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并杜绝可改性食品,并同步监管等方法,控制了产品的供给和品质,从而帮助农民提高了收入。
农协的现代化运营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农业竞争的激烈和全球化的影响给日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日本地理位置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日本地理位置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日本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该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位于东亚的岛国,日本地缘上的优势和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农业的面貌和发展方向。
1. 地理位置决定了自然条件日本位于亚洲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拥有丰富的地震和火山资源。
这种地理条件不仅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还导致了该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由于土地面积有限,日本的农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山区及平原地带,不太适宜农业的高山和丘陵地区则用于林业和畜牧业。
2.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本地形多样,山地和丘陵地带占据了大部分土地。
这种地形结构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首先,山地和丘陵地带有限的可耕地面积限制了粮食作物的种植规模,使日本对于粮食的依赖程度较高。
其次,陡峭的山坡和山涧对于机械化耕作具有一定的限制,农民只能采用人力和畜力耕作方式。
再次,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土壤肥力相对较低,需要农民采取合理的土地管理和施肥措施,以保持稳定的农作物产量。
3. 地理位置影响气候与种植农作物由于日本地处亚洲大陆东部的海洋性气候区域,受东亚季风和暖流的影响,该国气候多样。
北部地区气候寒冷,适合小麦等耐寒作物的种植;中部地区四季分明,适合水稻和蔬菜等作物的种植;南部地区温暖湿润,适合柑橘等亚热带作物的种植。
这种多样的气候,为日本农业提供了种植多样性的机会,使该国能够同时种植不同季节的农作物,以满足本国及国际市场的需求。
4. 地理优势对农产品出口的促进日本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其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作为一个东亚岛国,日本可以通过海洋运输将农产品迅速运往周边国家。
此外,地理位置的接近性使得日本能够与周边国家进行农业合作和贸易。
例如,日本与中国、韩国等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进出口活动频繁,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总结起来,日本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日本农业高度发展并实现了种植多样性,这主要得益于其气候多样、合理规划的农业区域以及地理优势对农产品出口的促进。
日韩农业考察报告
日韩农业考察报告《日韩农业考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以期了解两国农业发展的成就、挑战和经验,并对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价值进行评估。
二、日本农业发展情况1. 农业发展历程日本农业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近代以前,日本农业主要以稻米种植为主,是一个封闭的农村经济体系。
20世纪初,日本的农业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革,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效率和产量。
2. 农业生产情况日本农业生产以稻米、蔬菜和水果为主要农产品。
稻米种植是日本农业的核心产业,日本的稻米产量和质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日本还以其特色的蔬菜和水果种植,如西瓜、苹果、樱桃等,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3. 农业科技创新日本农业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例如,水稻机插机、温室种植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三、韩国农业发展情况1.农业发展历程韩国农业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历史。
20世纪初,韩国农业仍然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导,生产方式落后。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韩国的农业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革,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2. 农业生产情况韩国农业以稻米、蔬菜和水果种植为主要农产品。
韩国的稻米产业在东北亚地区具有竞争力,其污染物状况和质量把关措施值得关注。
韩国还以高品质的蔬菜和水果种植而闻名,如辣椒、葡萄等。
3. 农业科技创新韩国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韩国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温室种植、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等方面,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四、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价值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2.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应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述
绳文至江户时代日本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简述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时期,它在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江户时代的日本是一个农业社会,大部分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
在这个时期,传统农业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发展。
1. 农具的革新江户时代,农具得到了革新,新的农具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
例如,犁、铲、锄等农具的改进,使得耕地的准备更为方便、迅速,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2. 种植方式的改进在江户时代,种植方式也得到了改进。
特别是在肥料的利用方面,农民开始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比如使用肥料城墙,或者堆放废物来制作肥料等等。
这些新的肥料使用方法使得作物得到了更充足的营养,产量也随之提高。
3. 水利设施的建设江户时代,日本的水利设施也得到了改进。
农民开始建造各种水口、灌溉设施以及各种排水设备,使得农田的灌溉更为便捷、有效,也使得废水的排放更为卫生、安全。
4. 社会传统文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江户时代的日本,传统的文化和信仰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些神话、传说、民俗等文化元素被融入到农业生产中,比如一些地方会在特定时间进行祭祀,以祈求丰收等等。
这些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维持社会中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关注。
5. 社会制度的变化在江户时代,日本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一些新的社会制度开始出现,比如农地的所有权被转移到了个人手中,这使得农民们更有动力去生产,也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此外,政府也开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对土地制度的改革、对贸易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的施行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江户时代,日本的传统农业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通过各种科技和制度方面的改进,农民们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同时也受到社会传统文化和信仰的支持和关注。
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得江户时代的日本农业生产得到了提高,奠定了日本现代农业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农业发展日本从1955年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不但重化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农村和农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在世界率先实行了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居世界第一。
农村居民的收入超过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消灭了三大差别。
日本长期推行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的措施,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一、发展农村的经验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耕地只有8272万亩,农业上有许多与我国相似之处,如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户普遍采取兼业经营等。
1947年,日本农村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54.2%,属于典型的传统产业结构国家,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在同步推进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有特点。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日本采取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并重发展的方针。
从1955年的高度经济成长期开始,重化工业飞速发展,使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政府也有能力来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
目前,日本偏僻山区的农村也实行了现代化,基本没有城乡差别。
从1975年开始,农民居民收入已经超过城市居民收入14.5%左右,农村家庭超出城市家庭收入37%左右。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较快日本1955年颁布《町村合并促进法》以后,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从19 50年的10441个减少到1975年的3257个,城市从214个增加到641个。
上世纪六十年代推进工业化以来,城市的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的37.5%,逐步下降到1980年的18.3%,1990年为1 4.0%,2003年为9 2%。
(三)注重小城镇的综合功能日本的小城镇,是指5万一l0万人的小镇(日本称为町)。
在日本,政府、当地企业和居民都十分重视发挥其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等一系列综合功能,并采取传统风俗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推进城乡交流、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共同发展。
(四)重视对农村投入政府极其重视农村城市化发展,主要应用了制定规划、法律法规和资金扶持三大手段。
在制定规划方面,除了中央政府制定的总规划以外,各都、道、府、县、町政府都制定了本地区的统一规划。
从20世纪70年初代开始~90年代末,政府的农业预算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
1998年,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及改善农村环境的资金为10840亿日元(约90亿美元),2005年则为21750亿日元(约18 1亿美元),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发展农业的经验13本是亚洲法制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农业领域的法律法规十分齐全,“以法兴农、以法保农”的效果极其明显。
1997年7月,日本国会通过了《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称新基本法),同时废除了1961年的《农村基本法》(称旧基本法)。
在旧基本法实行的36年里,不仅使日本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转移了数以千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土地的非农供给、扩大工业品的需求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支持了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
新基本法是指导2l 世纪日本农业发展的基本法律,该法律是在深入分析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和国际贸易发展前景和趋势基础上制定的,对解决日本农业问题,促进日本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发展农业的政策1、确保食品稳定供给,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新基本法把稳定粮食供给作为发展农业最重要的原则,放在首位加以强调。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政策制定者对全球粮食中长期供求关系持谨慎态度,对粮食中长期供不应求可能引发的经济危机和社会不稳定做了充分准备。
要减小危机发生率,就必须增强本国粮食供给能力。
因此,新基本法的主要任务是在农村人口大量减少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食品稳定供给。
2、充分发挥农业所具有的多方面功能,把农业置于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认识和提出农业所具有的多方面功能,是新基本法的一大特点。
农业和农村除了保证生产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以外,具有多方面功能,表现为: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成为旅游资源及继承传统文化等作用。
2005年,日本农业多方面功能价值为7万亿日元,超过当年农业生产GDP的总额。
3、强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多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新基本法针对日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农业经营类型;大力保护利用耕地,推进集约化经营;保护农村环境,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农业人才和新型农业劳动者,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鼓励妇女和老年人参加农业生产;积极发挥中央和地方研究机构、大学、民间三支农业研究队伍的作用,加强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重新评价和改革农协,实施体制改革、经营方式改革和财务改革,完成农协内部各部门的独立核算;要求农产品价格正确反映供求状况和品质标准,并稳定农产品价格;实施减少农业灾害损失的政策;合理组织生产、流通,降低农用生产资料成本等。
4、振兴农村,促进不同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为实施城乡协调发展的农业振兴计划,日本政府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交通、通信、卫生、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福利水平,对山区农民实行直接补助,2005年补助总额达750亿日元。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一是覆盖面更宽,不仅是农业和农村,还包括了食品、环境等。
二是强调需求导向作用,强调以消费者为导向发展农业和食品。
三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对我国的启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急待解决。
日本多年来在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值得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时借鉴。
(一)在城市化方面1、是否有一个长远和合理的总体规划,是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
日本制定小城镇规划的程序是:先成立町规划策划干事会,制定町的规划框架,在征求町有关部门和全体居民的意见基础上,确定初步方案并由町长、各方面负责人及各界人士组成审议会通过后,报县政府规划部门批准,最后由町组织实施。
整个规划的制定过程严密,既集中了各方面特别是民众的智慧,又体现了政府的权威性。
与日本相比,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还十分薄弱,一是规划编制的民主参与不够,二是缺乏总体性、长期性和合理性,三是缺乏自身特色,没有突出的产业优势。
如何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是我国当前推进城市化的重要课题。
2、要有强大的国家资金支持。
与日本相比,我国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中央虽然提出推进城市化,发展小城镇的战略,但小城镇建设的具体政策不明确,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不畅。
根据日本的经验,除国家法律规定的资金来源外,中央及地方政府可设立“小城镇发展基金”,使政府、企业及个人的资金合为一体,还可考虑发行地方债券,为小城镇建设多方面筹资。
3、实现城市化、工业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互促进和转化。
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五十年里,完成了向城市的转移,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农村城市化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反过来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
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城镇自身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却十分有限,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必须充分挖掘二、三产业内部就业潜力,大力发展城市工业和新型农村工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分层次转移,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带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将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只有这种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才能加速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二)在农业方面1、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要兼顾保障供给、农民收入和环境保护三大目标。
从日本经验来看,新基本法的推进不但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而且也发挥了农业的多功能性作用。
我国政府一直都在积极解决“三农”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农业政策,上世纪80年代强调增加有效供给,而现在更注重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所采取的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环境、发挥农业生态功能和建设新农村等一系列方针,都反映出国家的政策指向。
只有坚持这个指向,我国农业才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农村的条件才能够得到改善,农民的收入才能够得到提高。
2、坚持市场导向,适时调整农业保护政策。
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政策,正在从价格支持向生产能力支持转变,既促进了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又没有放弃政府应有的职能。
而我国目前对农业保护政策,价格支持占了很大比重,存在着调整保护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急待提高和完善。
3、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制度的创新。
在日本农村(包括韩国农村),农户的经营组织就是农协。
农协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发挥了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农协是日本农业经营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骨干力量,在现代日本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值得我国农村学习。
在我国,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已经确立,要最大限度发挥农户经营潜力,就需要建立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抵制各种坑农、害农和乱收费等行为发生。
4、把重视粮食的安全放在首位。
日本的新基本法一直把稳定粮食供给放在发展农业的首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转移,农民已经成为了庞大的“新产业工人”群体,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经济人口流动现象。
由于我国农村青壮年基本都进入城市,农村剩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等,对我国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负面影响。
我国是人口大国,必须把重视粮食的安全放在首位,积极增强我国粮食的供给能力,特别是在农村人口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使农业持续发展下去,保证我国食品自给和社会稳定。
(作者单位: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