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第六章归纳推理.pptx

合集下载

6第六章__法律推理 法律逻辑学 教学课件

6第六章__法律推理 法律逻辑学 教学课件
以审判三段论为例一概述二定罪三段论两种类型三量刑三段论两个步骤四刑事判决书的逻辑结构以审判三段论为例一审判三段论成文法制度中审判工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推理形式是三段论
第六章 法律推理
—以审判三段论为例
一、概述 二、定罪三段论(两种类型) 三、量刑三段论(两个步骤) 四、刑事判决书的逻辑结构
第六章 法律推理
是过失犯罪。 三段论: (M是P,某人行为是M ,所以某人行为是P ) ➢ 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
犯罪。 ➢ 本案嫌疑人的犯罪是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 ➢ 所以,本案嫌疑人的犯罪是过失犯罪。
M1和M2是P(某罪) 某人行为不是M1 所以,某人行为不是P (某罪)
二、定罪三段论
1.定罪三段论的特征
定罪:根据具体的案件事实确定某一行为是否是 犯罪行为、什么犯罪行为。定罪即给行为赋予特 定罪名。
例如: 乘人不备公开夺取……的行为是抢夺罪, 某甲的行为是乘人不备公开夺取…的行为, 所以,某甲的行为是抢夺罪。
特征:
乘人不备公开夺取……的行为是抢夺罪, 某甲的行为是乘人不备公开夺取…的行为,
推理的逻辑形式如下:
➢ 第一步:M 罪应处P(P1,P2,P3,…) , 某甲的行为是 M 罪, 所以某甲应处P(P1,P2, P3,…)
➢ 第二步:M 罪情节ⅹⅹ的应处刑罚Pi 某甲的行为是 M 罪情节ⅹⅹ的, 所以,某甲应处刑罚Pi
3.量刑三段论的要求
➢ 大前提:刑法条文; 小前提:定罪三段论结论 ➢ 保持中项同一: 罪名同一和情节同一。 在第一步推理中,要保持罪名同一
审判三段论
定罪三段论:两种类型
➢ (1)大前提是复合定义 M1或M2是P(某罪) 某甲的行为是M1 所以,某甲行为是P (某罪)

法律逻辑学PPT课件

法律逻辑学PPT课件
若甲命题与乙命题为反对关系,乙命题与丙命题为差 等关系,当丙为真时,甲命题的真假情况怎样?
•23
当SIP真时,S与P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 ①真包含于 ②真包含 ③交叉 ④
全异 性质命题中,如果SAP真,那么SEP
( ),SIP( ),SOP( )。 在性质命题对当关系推理中,根据反对
关系,由SEP真可推出( );根据矛 盾关系,由SAP真可推出( )。
逻辑方法
司法工作离不开逻辑 法律逻辑——适用法律的逻辑
返回目录
•5
第二章 概 念
定义 1、概念是通过反映客观对象的特有属性来
指称对象的思维形式 2、语言中的词或词组就被称为概念的表达

•6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概念往往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 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必须有内涵和外延。虚 词就不能表达概念。如:“的”、“啊”、 “因为……所以”等。 2、概念和词有时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ˉPOS √5、违反逻辑的理论都是非科学的理论
PA ˉS
•32
关系命题 1、定义 关系命题就是断定客观对象之间具有或者不具 有某种关系的命题。它断定的是作为词项的概 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事实下 的关系。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 “张三和李四是三好学生”
2、组成 关系命题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关系主项、关系 项和关系量项。 在关系命题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关系主项。
•18
逻辑特征
周延性:是否断定其全部外延
命题类型 A E I O
主项S 周延 周延 不周延 不周延
谓项P 不周延
周延 不周延
周延
•19
2.性质命题的真假判定
性质命题判定的主项和谓项的外延关系与两个概念

法律逻辑应用教程第六章 归纳推理

法律逻辑应用教程第六章   归纳推理
根据作案特点,警方认为此人应该是在白银长期居住,有较严重 的性变态心理,或者生理缺陷,特别是具有性功能间歇性障碍症,对 女性怀有仇恨心态。
逻辑分析
在这些案件中,作案人性格内向、 抑郁、 冷漠、不善交际、 孤僻不合群、 做事极有耐心,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双重性人格,做 事隐蔽性极强。
警方根据相似的作案特征认为是同一人所为,将这些案件并案 侦查, 定性为 “性变态杀人案件”。
1、什么是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 物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 具有某种属性,推出一个关 于某类事物的一般性知识的 结论。
从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上 看,完全归纳推理是必然性 推理,其结论没有超出前提 的范围。
例如: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 星是、海王星、冥王星是 球形天体, 沿椭圆轨道绕 太阳运行,它们是太阳系 的全部大行星;
出息的。”是通过概括 出来的一般性结论,是 能够容纳反例的。“学 习好未必有出息。” 这 个判断也对,不过它并 不能反驳 “学习好是有
“学习好未必有出息。” 并举例来加以说明,最 出息的” 这个一般判断,
终使父母不能不承认: “看来你说的也对。”
它反驳的是 “学习好一
• 究竟谁对谁错? 还是都有道理呢?
(3) A、G、F a

……

所以,情况A是现象a的原因 (或结果)
求同法的特点是“异中求同”, 即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中寻求唯 一相同的情况。由于事物的相 关因素往往是复杂的,很可能 表面相同的而实非相同,或表 面相异而实非相异。而且,求 同法没有考察所有场合,也没 有考察各个场合中所有的情况,
所以,求同法得出的结论是或 然的。
第一,两个场合是否还有其它 差异情况。求异法要求,在被 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和被研究 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只有一个

法律逻辑学本科版ppt课件

法律逻辑学本科版ppt课件

p
q
上面两个命题也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2020年2月10日星期一
16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所有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人,有的人是公民,所以,有的人是遵纪守法的人。 (2)所有科学都是有价值的,有的理论是科学,所以,有的理论是有价值的。
这两个推理的内容不同,但有相同的逻辑形式: 所有M是P,有S是M,所以,有S是P。
2020年2月10日星期一
15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下面的三个命题,内容各不相同: (1)所有大学生都是学生。 (2)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 (3)所有商品都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S
P
但这三个命题有共同的逻辑形式:所有S都是P
(1)如果物体发热,那么物体就会膨胀。 (2)如果明天天气好,那么我就去郊游。
➢现代演绎逻辑以命题逻辑、谓词逻辑为基础内容,包 括集合论、证明论、递归论、模型论,也包括多值逻 辑、模态逻辑等非标准逻辑,还包括问题逻辑、规范 逻辑等应用逻辑。
➢现代归纳逻辑以两个演算和概率论为工具,进行形式 化的处理,对归纳结论的概然性作出精确计算,求得 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的概率。
2020年2月10日星期一
所以:不同的思维内容可以有相同的思维形式。逻辑学重点研究的是思
维的逻辑形式,任何逻辑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
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随思维内容变化而变化的部分。体现了逻辑形
式的本质特征,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
逻辑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逻辑常项
命题:(1)所有的 S 都是 P (2)如果 p ,那么 q
以下以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推理及其有效性问题为例予以说明:
2020年2月10日星期一

法律逻辑课件4(李)

法律逻辑课件4(李)

运用定罪三段论应特别注意以
下几点:
2、作为小前提的法律事实必 须真实可靠。 1、作为大前 提的罪名定 义与特征必 须是法律条 文所具体规 定的。 3、作为罪名概念特征内涵的 中项必须保持同一。
(2)量刑三段论 量刑三段论,就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犯罪主体,以 刑法分则中相关刑罚条款为大前提,以某种性质 的犯罪为小前提,根据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作 出对某一具体犯罪主体应处以某种刑罚的结论的 推理过程,量刑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刑法规定的具 体条款,小前提则是被告所犯罪行的罪名性质, 结论则是应当判处的刑罚。 例如: 致人重伤罪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甲的行为构成致人重伤罪, 所以,甲应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例如:“肯尼迪棕榈滩强暴案”
大前提——洛卡尔“相互转移定律”:如果两个 物体接触过,必定会留下微量物质转换的痕迹。 派西翠亚被威廉扑倒在水泥地,压倒在草地上, 她的衣裙和内裤应该留有现场摩擦的痕迹; 小前提——案情事实:派西翠亚的衣裤没有留下 现场摩擦痕迹,没有发现任何破损的纤维(没有 发生“物质转换”) 结论——他们没有在草地上待过,也没有在水泥 地上挣扎过。
4、下反对关系 ﹁Pp→P﹁p ﹁P﹁p→Pp
第二节 法律规范适用推理
法律规范适用推理,是指在法律适用过程 中运用明确具体的法律规范,结合具体案 件的事实(法律事实)导出具体的判决或 裁定的推理。法律规范适用推理涉及的逻 辑形式较为广泛,但常用的主要是裁决三 段论和法律类推。
裁决三段论
2、种类 直言裁决三段论有刑事审判三段论、民事 裁定三段论和行政事务裁决三段论等类型, 也有案件定性三段论与案件处理三段论之 分,在基本形式上都相同。以刑事审判三 段论为例进行分析。
(1)定罪三段论 定罪三段论是以明确的法律规范条文规定的罪状 或有关罪名的定义为大前提,以证据确凿的犯罪 事实为小前提,根据小前提的犯罪事实和大前提 中有关罪名概念与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演, 作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该罪结论的推理过程。 例如: 凡是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志的,都 是犯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志罪;现 查明,甲销售伪造注册商标标志;所以,甲犯销 售伪造注册商标标志罪。

逻辑学第6章 归纳要科学.ppt

逻辑学第6章  归纳要科学.ppt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
(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1、概念和公式
又称简单枚举法,它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 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未遇到相反事例,从而概括出该类事物 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
11/24/2020
12
其基本特征在于:枚举部分对象而未遇反例,从而 得出对全部对象的认识。
第六章 归纳要科学
教学要点与重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归纳推理的实质

求因果五法
11/24/2020
1
为什么要研究归纳推理
※ 日常思维中的推理并不总是必然性的演绎推理, 有很大一部分推理并不具有必然性,但仍是合乎情理 的,这类推理应当得到逻辑的刻画。
※ 普遍性知识的命题通常被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从 而构造严格的演绎证明体系,比如科学证明;但这样的大 前提却常常是通过归纳法得到,比如某些科学发现。
秃鹫会飞; 喜鹊会飞; 海鸥会飞; …………
麻雀会飞; 乌鸦会飞; 大雁会飞; 天鹅会飞;
所有鸟都是会飞的。
7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比较认知
类型: 特征: 评价: 刻画: 方法:
归纳推理 或然性
演绎推理 必然性
确证度
定性刻画 定量刻画
简单枚举法
概率归纳 统计归纳
有效性
直观刻画 形式刻画
基本推理 日常认知
2、结论断定的范围不同。 归纳推理:结论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判定的范围; 演绎推理:结论断定的范围在前提所判定的范围内。
3、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 归纳推理:结论是或然的,即使前提真实,形式有效也 是如此;
演绎推理:结论是必然的,前提真实、形式有效结论必真 4、前提的数量不同。 归纳推理的前提可以是无限的。而演绎推理是有限制的。

法律逻辑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法律逻辑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第三章 概念与法律概念
四、法律概念的分类 (一)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 (二)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 (三)一般法律概念和部门法律概念
第三章 概念与法律概念
第二节 法律概念的特征 一、法律概念的规范性 从发生学的角度,法律概念大体通过继承、移植、
革新和创造等四种方式而成形。一旦概念被立法 者所采用,对于法律适用者而言,他的最主要任 务就是确保立法者赋予概念的意义通过司法实践 得到实现。 二、法律概念的开放性 按照通常的理解,概念的意义是封闭的。这就意味 着,法律概念在被解释的过程中,不仅要向事实 和解释者开放,还要向解释的价值倾向开放。
法律逻辑学
目录
第一章 法治与法律逻辑 第二章 法律思维、语言与逻辑 第三章 概念与法律概念 第四章 判断与法律判断 第五章 推理与法律推理 第六章 论证与法律论证 第七章 大前提的建构(一):法律发现 第八章 大前提的建构(二):法律解释 第九章 小前提的建构:法律事实的认定 第十章 法律论证评价与谬误 第十一章 道义逻辑
和人工语言。 (2)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语言分为口头语言
和书面语言。 (3)根据解释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语言分为对象语言
和元语言。
第二章 法律思维、语言与逻辑
二、法律语言的性质和特点 (一)法律语言的性质 首先,法律语言是以一种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人工
语言。 其次,法律语言是一种以自然语言为元语言的对象
主要从事法院审判案件的推理方式的批判性研究。
第二章 法律思维、语言与逻辑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思维?法律思维有哪些特征? 2.简述法律思维的类型。 3.法律思维与法律语言是什么关系? 4.法律思维与逻辑是什么关系? 二、案例说明与分析 法律思维中的逻辑规则运用。

《法律逻辑学》全套课件 PPT

《法律逻辑学》全套课件 PPT

首页
上页
下页
结束
“q”所表示的各不相同的具体思维内容间共同的联 系方式。 [例5] 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 所有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 所以,所有抢劫行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 [例6] 所有学生都要努力学习, 所有惠州学院的学生都是学生, 所以,所有惠州学院的学生都要努力学习。 以上两例是推理,它们的具体内容不同,但也 有共同的形式结构,它们都由三个命题组成,其中 包含 三个不同的词项。它们所具有的形式结构可以 表示为:
13
首页
上页
下页
结束
第三节
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
一、法律逻辑学的特点
首先,法律逻辑学是一门逻辑学科,因为它 所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仍然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及其 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 其次,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逻辑 学应用学科。一方面,它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 基本原理应用于法律和司法活动中,从而探讨涉 法思维活动的一般逻辑形式和规律;另一方面它 要结合法律与司法的特殊性,研究涉法思维活动 的特殊的思维形式及其合理性规则。如,法律规 范逻辑等。总之,法律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涉法思
15
首页
上页
下页
结束
时,要求严格遵守正确的思维逻辑的规律——对于 每一个法律工作者是基本的不可缺少的要求。”
第二章 词项逻辑
主要明确: 1、词项的概念、种类以及词项间的外延关系; 2、限制和概括以及定义、划分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
词项概述
一、词项 (概念)及其特征
1、 什么是词项(概念) 词项是指思维对象的语词,相当于传统逻辑中 讲的概念,称其概念,是强调它的认识论意义;称
12
首页
上页
下页
结束
在其他的科学里被当作是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 逻辑学所研究的思维形式结构是通过对各种 不同民族的语言进行分析而抽象出来的,它们是全 人类所共有的。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阶级的任 何一个个人,要进行思维活动,要表述论证思想、 交流信息,都要运用共同的思维结构形式,都要遵 守共同的思维规律,否则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想 交流无法实现。这就是说,逻辑学这一工具是具有 全人类性的,它不以任何民族、阶级、阶层、政党、 集团的意志所转移。它所提供的知识是全人类进行 思维的一种共同的、必要的工具,它的规范作用对 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法律逻辑学PPT课件

法律逻辑学PPT课件
• 二、逻辑学的发展: • 逻辑学的第一次里程碑式大发展:近代西方归纳
逻辑的产生(弗兰西斯·培根) • 逻辑学的第二次里程碑式大发展:现代数理逻辑
的产生(莱布尼茨—怀特海、罗素) • 逻辑学的第三次里程碑式大发展:辩证逻辑的产
生(黑格尔、马克思)
10
第二节 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
一、法律逻辑学的特点 法律逻辑学还是一门正在研究和探索的新学科,还没有形成
• 思维必须借助语言形式,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伴随整个体思维过程, 并总结、记录、巩固思维成果。(概念与语词、判断与语句、推理与句组句 群相应)
• 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 p ∧ q(“法律是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制度”、“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
“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既是危难,又是机遇”这三个判断共同的结构形式。)
• 合成式p ,q ┣ p ∧ q
25
二、选言命题 选言命题就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
命题。 如1:企业在交易会上或者或者了解了产品信息,或
者获得了技术情情报。 如2:某甲伤人要么是故意的,要么是过失的。 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26
1、相容选言命题 ①什么是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是用“或者”联结若干子命题、陈述若干事 物情况至少有一种为真的命题。如上例1企业在交易会上 或者或者了解了产品信息,或者获得了技术情情报。 ②相容选言命题的语言联结词及其公式表示: 或者 或许……或许 可能……可能 最具典型的:或者 相容选言命题 又称析取命题。
公式: p 或者q; p ∨ q (析取式)析取支、析取词
27
相容选言命题真值表
28
真值表显示
相容选言命题的判定方法:只要有一个支命 题为真,则相容选言命题为真,如果全部 支命题为假,则相容选言命题为假。

法律逻辑学课件.pptx

法律逻辑学课件.pptx
计划学时: 54学时 学习技巧:课堂理解 多做作业 留心应用
授课教师:新闻传播系余多星,逻辑学专 业,哲学博士,研究方向:语言逻辑、逻 辑哲学等。
一、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逻辑简史与逻辑类型 逻辑的语源学
逻各斯、Logic、名学、辩学等。
逻辑是探求区分好论证与 坏论证的方法和规则的科学。 逻辑使人严谨。
具有演绎必然性的归纳推理的 基础,关于逻辑概率的理论就 是归纳逻辑。它可给出假说的 相对于给定证据的确认度
严格的因果 陈述只是概 率陈述的极 限情况,科 学中尤其是 量子力学中 的因果概念, 并不一定要 求概率接近
于 1。一切科学陈述均是概 率陈述,科学的逻辑是取值 为区间0~1上的全部实数的 概率逻辑
“逻辑”的多义性
(1) 指客观规律。如: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发展的逻 辑”。“要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2) 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如: “把侵略说成友谊,这是地地道道的强盗逻辑”。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 辑?” (3) 指思维的规律、规则。如: “说话和写文章要符 合逻辑”; 又如: “这个人说话挺有逻辑的” ,指 的是符合逻辑规律。 (4) 指逻辑学这门学科。如: “学点文法和逻 辑。”“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为了搞好管理工 作,实现科学决策,学点逻辑是 十分必要的”。
证明了狭谓词演算的 有效公式皆可证;如 果一个初等数论的形 式系统一致,则它是 不完全的;这种系统 的一致性在本系统中 不能证明,更不能用 有穷方法证明。他的 这些工作正面或反面 地,或是部分地解答 了20世纪以来数学基 础问题争论的最根本 或最重要的问题
把概率作为 一个逻辑概 念来处理, 区别于以相 对频率为根 据的统计概 率。逻辑概 率是一切不

法律逻辑学第六章归纳推理

法律逻辑学第六章归纳推理

因果联系:如果一个现象出现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出现,那么
这两个现象之间就有因果联系,引起另一现象出现的现象叫原因,被引
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与结果存在一定时间顺序,原因先于结果,先因后果,研究某
一现象的原因,必然先于它的现象中去寻找,但有先后相继的现象,不一
定存在因果联系。如:昼与夜时间先后相继,没有因果联系。如只根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m(A、B、C、D复合而成)引起n(a、b、c、d)
所以S——P
作用:从部分到全体,特殊到一般,使我们根据已有知
识而扩展到新事物及至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
• (一)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在未遇到相反情况下,根据某种情况的多项 重复从而推出一般性结论。
• 1、广泛枚举:增加被考察对象的数量和扩大被考察对象的范围.比运 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考察几个不同地区城市改革的经济效益,就比只 在一个地区考察所得到的结论更可靠。
❖ 例: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把空气中的碳酸气(H2CO3),氧气,水蒸气分别吸引掉,剩下氮每 公升重1.2572克,但从分解氨(NH3)所得到的氮每公升1.2500克。可见空气中的氮比从化 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氮每公升多0.0012克。原因所在?英国物理学家拉姆设计一个实验确证, 是由于存在着氩气的缘故。
❖ (二)公式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7.612:52:2312:52Jul- 216-Jul- 21

法律逻辑学第六章

法律逻辑学第六章
• 任何命题都有真假。对于非模态命题来说,如果 命题所陈述的内容符合客观实际情况,那么,这 个命题就是真的。例:有些证人不诚实。反之, 如果不符合,则为假。例:所有的花都是红色 的——假命题。可见,确定非模态命题的真假是 以现实世界作为参照物的。
• 模态命题的真假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它不仅陈述 事物情况,同时还要刻画事物情况的必然性或可 能性。在研究模态命题的真假之前,首先,我们 来看一个模态命题的真假是否依赖于该模态命题 中所包括的非模态命题真假。回答是否定的。
• “可能世界”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莱布尼茨提出的。所谓 “可能世界”,从直观上理解,是指能够为人们合乎逻 辑 地设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场合。注意,这里
强调“合乎逻辑”,也就是说,只有不违反逻辑即不包 含逻辑矛盾的情况和场合,才能够被称为“可能世界”。
• 例如,《西游记》中描述的“仙界”就是一个可能世界。 现实世界只是许许多多的可能世界中的一个。换句话说, 可能世界包括现实世界。
票获得了一等奖为真,“张三买彩票必然获得一等奖”
也未必是真的。
• 这表明,当p为真时,□p并不一定为真,而是可真可假。 可见,必然p的真值并不简单地依赖于p的真值,而取 决于p是否具有必然性。同样,可能p的真值也不简单 地依赖于p的真值,而取决于p真是否具有可能性。
• 由上可见,要确定模态命题的真假,关键取决于其中的 模态词。而模态词的解释,不能仅仅以现实世界为参照, 必须引入“可能世界”这个概念。

一旦有了许多的可能世界,在谈论一个模态命题的
真假时,就必须明确,所谈论的模态命题的真值是在哪
一个可能世界中的真值。
• 这样,根据命题 p在每一个可能世界中的真假, 就能够确定模态命题必然p和可能p的真假。

法律逻辑学第六章 归纳推理

法律逻辑学第六章 归纳推理

(一)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在未遇到相反情况下 根据某种情况的多项 在未遇到相反情况下,根据某种情况的多项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在未遇到相反情况下 重复从而推出一般性结论. 重复从而推出一般性结论. 1,广泛枚举 增加被考察对象的数量和扩大被考察对象的范围 比运 增加被考察对象的数量和扩大被考察对象的范围.比运 ,广泛枚举:增加被考察对象的数量和扩大被考察对象的范围 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考察几个不同地区城市改革的经济效益,就比只 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考察几个不同地区城市改革的经济效益 就比只 在一个地区考察所得到的结论更可靠. 在一个地区考察所得到的结论更可靠. 2,注意反例 注意寻找与其相矛盾的例子 如不注意以上两点 就会 注意寻找与其相矛盾的例子.如不注意以上两点 ,注意反例:注意寻找与其相矛盾的例子 如不注意以上两点,就会 以偏概全" 或轻率概括" 的逻辑错误. "以偏概全"(或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例:狗够能预感地震 ,在云南山田 四人打扑克;B,捷克斯洛伐 狗够能预感地震.A,在云南山田,四人打扑克 四人打扑克; , 克一家女职员. 克一家女职员. 3,牛顿思考把怀表当做鸡蛋放进锅里,法昆虫学家法布尔看蚂蚁搬 3,牛顿思考把怀表当做鸡蛋放进锅里, 苍蝇用放大镜观察三,四个小时 欧拉希(医学家, 四个小时,欧拉希 苍蝇用放大镜观察三 四个小时 欧拉希(医学家,法)发明 ,不忘 给家人祈祷,就提前写信,到时日收信.爱迪生新婚之夜, 给家人祈祷,就提前写信,到时日收信.爱迪生新婚之夜,忘陪新娘 吃饭.王羲之把墨汁当蒜吃.可见" 吃饭.王羲之把墨汁当蒜吃.可见"怪"从"迷"起,凡在事业着迷 的人作出奇怪举动,不多为怪. 的人作出奇怪举动,不多为怪. 某些同志曾犯过一些错误 可见他的思想言行一无是处 轻率概括 某些同志曾犯过一些错误,可见他的思想言行一无是处 轻率概括) 可见他的思想言行一无是处.(轻率概括 (二)科学归纳推理 由被考察过某些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有因果联系,从而对该类的 由被考察过某些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有因果联系 从而对该类的 全部对象作出一般性结论.. 全部对象作出一般性结论 .

chap6--归纳逻辑(上)4

chap6--归纳逻辑(上)4

例② 凡能通过电流的物体都是导电体, 金是能通过电流的物体, 所以,金是导电体。
由此可见,归纳推理的前提也要依赖演绎推理。
再从归纳推理的结论来看,显然,只根据金、 银、铜这样三种具体的金属,就归纳出“一切金 属都是导电体”这个结论,是不充分的。如果要 提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必须借助演绎推理进行 补充和论证。如例中借助演绎推理,推论出“钨 也是导电体”,对归纳推理做了补充和论证。这 样的补充越多,就越能提高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 性,因而也就对归纳推理的结论起了论证作用。 由此可见,归纳推理从前提到结论都离不开演绎。 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演绎,也就没有归纳。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都 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全部对象都具有该 属性的推理。由于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蕴涵结论, 因此有逻辑学家认为它属于演绎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都 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全部对象都具有该 属性的推理。根据不完全归纳推理中是否揭示了 被考察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完全归 纳推理可以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 理两种。
第三,其结论是或然性的。因为结论所断定的 范围超出了前提的断定范围,尽管已考察的部分 对象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反 的情况不存在,也就是说无法保证将来不会出现 相反情况。所以,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并不 是绝对可靠的,它只是可能真。
在应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为了提高其结 论的可靠性程度,应尽可能避免“以偏概全”的 逻辑错误,一是要增加被考察对象的数量。一般 而言,被考察对象的数量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 越高。二是要调整考察对象的视角,尽量在不同 的时间、地点、场合和条件下去考察同类思维对 象,这对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 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不同情况下考察同类 思维对象,可以全面把握思维对象的性质,避免 轻率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两现象在时间上先后相继,就认为它们有一定的因果联系,这就犯了”
以先后为因果”的逻辑错误。
如:1821年拿破伦带兵进攻俄国之前敌军出现过彗星,彗星的出现 是世界发生战争的原因。
英逻辑学家穆勒(1806-1873)在他的《逻辑体系》一书中总结前人 成果,提出寻找事物现象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求同,求异,求同求异 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 注意:①正面场合和反面场合除一个情况不同外,其他情况应该尽量相 同.例:甲,乙两厂,完成生产任务的好坏不相同,规模,大小,技术设备,产 品种类也不同。
提与结论的逻辑联系.这是由归纳推理的特点决定的。

归纳推理结论常常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这一特点决定它的前
提与结论之间的是一种或然性联系.归纳推理并不保证真的前提一定
能得到真的结论,只肯定从真前提得到真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
归纳推理的正确性表现为或然性。一个正确的归纳推理指它能使我们
在较高程度上从真实的结论推出可靠的结论.《数学归纳法》华罗庚, 摸红玻璃球玻璃球木球。
一、求同法(契和法)
▪ 如果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A是共同的,那么
A和a之间有因果联系 。公式: 场合
先行(后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
▪ 例:毛泽东《学习与时局》谈我党历史上遭受的四次损失和失败,发生 的时间,历史背景,损失大小不同,有一共同点,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 为了不得,得出:骄傲是我党历史上四次损失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所有S——P
例:证明正弦定理(一个三角行中,各边与其对角正弦的比都相等,都等 于其外接圆的直径)
应用条件:
1、前提中必考察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不能遗漏。
2、所考察该类对象数目应有一定限度。
美数学家阿佩尔和哈肯证明四色定理穷尽一切可能的图形组合(两 千多种),用高速计算机运算一千余小时。
第二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 演绎派: 夸大归纳推理或推论,企图否定归纳推理作用。
❖ 归纳派: 无视归纳推理或推论,企图夸大归纳推理的作用。
三、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在前提中只考察要素事物的部分对象, 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
公式: S1——P
S2——P
S3——P
Sn——P
(S1……Sn没有穷尽s类的全部对象)
• 2、注意反例:注意寻找与其相矛盾的例子.如不注意以上两点,就会 “以偏概全”(或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 例:狗够能预感地震.A、在云南山田,四人打扑克;B、捷克斯洛伐 克一家女职员。
• 3、牛顿思考把怀表当做鸡蛋放进锅里,法昆虫学家法布尔看蚂蚁搬 苍蝇用放大镜观察三,四个小时,欧拉希(医学家、法)发明 ,不忘 给家人祈祷,就提前写信,到时日收信。爱迪生新婚之夜,忘陪新娘 吃饭。王羲之把墨汁当蒜吃。可见“怪”从“迷”起,凡在事业着迷 的人作出奇怪举动,不多为怪。
所以S——P
作用:从部分到全体,特殊到一般,使我们根据已有知
识而扩展到新事物及至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
• (一)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在未遇到相反情况下,根据某种情况的多项 重复从而推出一般性结论。
• 1、广泛枚举:增加被考察对象的数量和扩大被考察对象的范围.比运 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考察几个不同地区城市改革的经济效益,就比只 在一个地区考察所得到的结论更可靠。
元素(如HCl盐酸中就不是)可见,归纳推理的结论不必然地从前提推出.
归纳推理已有知识的概括、推广、扩展,在寻求新结果,获得新知识方 面,演绎推理比归纳推理更重要,可分为两种不同情况.
(一)前提只考察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并根据这些对象是否具有
某种属性推出某事物是否具有属性。例:考察了一部分鸟有翅膀,推出
第六章 归纳推理
本章要点 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 纳推理-简单枚举推理-科学归纳推理-穆 勒五法
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一、什么叫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指由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非必然推理.
例: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根据硝酸、硼酸等酸中含有氧元素,于是得出
结论:”氧是酸的本质,一切酸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所有的鸟都有翅膀,叫不完全归纳推理。
(二) 前提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对象,并根据它们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推出该类事物是否都具有某种属性,“考察了每个车间,发现它们都完成
了生产任务,然后推出该厂,所有的车间都完成了生产任务.”这一结论,
叫完全归纳推理。
二、归纳推理的正确性问题

所谓归纳推理正确性问题,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研究归纳推理前
因果联系:如果一个现象出现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出现,那么
这两个现象之间就有因果联系,引起另一现象出现的现象叫原因,被引
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与结果存在一定时间顺序,原因先于结果,先因后果,研究某
一现象的原因,必然先于它的现象中去寻找,但有先后相继的现象,不一
定存在因果联系。如:昼与夜时间先后相继,没有因果联系。如只根
• 某些同志曾犯过一些错误,可见他的思想言行一某些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有因果联系,从而对该类的
全部对象作出一般性结论.。
四、完全归纳推理
对前提对象加以考察,从而推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
S1——P
S2——P
……
Sn ——P
(S1…… Sn穷尽的类全部对象)
二、求异法(差异法)
• 如果被研究的现象a在一种场合出现而在另一种场合不出现,并且这两 种场合仅有一种差异,在前一种场合有A,后一种场合无A,其他情况完 全想同,那么A和a之间有因果联系。

公式: 场合
先行(后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 BC
a

所以A是a 的原因(结果)
• 特点:1.同中求异,去同求异2.主要与科学实验相联系。
▪ 特点:1、异中求同,除异求同。2、以观察为基础
▪ 注意:
▪ (1)考察的组合尽可能多些,并且各个场合具体情况的差异尽可能大 些.
▪ 例:长寿村生存环境气候温暖,水质好形成长寿村的原因。但巴基斯 坦罕萨的地方,冬季气温在-20C水质不好,也是世界著名长寿村.
▪ (2)不要遗漏真正的原因:
▪ 观察少年犯,年龄都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