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原理

合集下载

润滑的原理

润滑的原理

1.动压润滑
通过轴承副轴颈的旋转将润滑油带入磨擦表面,由于润滑油的黏性和油在轴承副中的楔形间隙形成的流体动力作用而产生油压,即形成承载油膜,称为流体动压润滑。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的假设条件是润滑剂等黏性,即润滑油的黏度在一定的温度下,不随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次是假定了生相对磨擦运动的表面是刚性的,即在受载及油膜压力作用下,不考虑其弹性变形。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对一般非重载(接触压力在15MPa)的滑动轴承,这种假设条件接近实际情况。但是,在滚动轴承和齿轮表面接触压力增大至400~1500MPa时,上述假定条件就与实际情况不同。这时磨擦表面的变形可达油膜厚度的数倍,而且润滑的金属磨擦表面的弹性变形和润滑油黏度随压力改变这两个因素,来研究和计算油膜形成的规律及厚度、油膜截面形状和油膜内的压力分布更为切合实际这种润滑就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2.静压润滑
通过一套高压的液压供油系统,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以过节流阻尼器,强行供到运动副磨擦表面的间隙中(如在静压滑动轴承的间隙中、平面静压滑动导轨的间隙中、静压丝杆的间隙中等)。磨擦表面在尚未开始运动之前,就被高压油分隔开,强制形成油膜,从而保证了运动副能在承受一定工作载荷条件下,完全处于液体润滑状态,这种润滑称为液体静压润滑。
润滑的原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磨擦副在全膜润滑状态下运行,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但是,如何创造条件,采取措施来形成和满足全膜润滑状态则是比较复杂的工作。人们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对润滑原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有的比较成熟,有的还正在研究。现就常见到的动压润滑、静压润滑、动静压润滑、边界润滑、极压润滑、固体润滑、自润滑等的润滑原理,作一简单介绍。
3.动、静压润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中出现了新型的动、静压润滑的轴承。液体动、静压联合轴承充分发挥了液体动压轴承和液体静压轴承二者的优点

设备润滑知识点总结

设备润滑知识点总结

设备润滑知识点总结1. 润滑的基本原理润滑是通过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减少摩擦,并使得摩擦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加顺畅和平稳。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减少摩擦,并使得摩擦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加顺畅和平稳。

润滑膜一般由润滑油或润滑脂形成,润滑油和润滑脂的作用是填充和防止表面间的凹陷和间隙,使摩擦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连续的润滑膜,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润滑的作用润滑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减少摩擦和磨损、冷却和密封。

润滑可以减少摩擦,降低摩擦系数,减少能量损失;减少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冷却,通过润滑油或润滑脂带走摩擦带来的热量,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温度;密封,填充和防止表面间的凹陷和间隙,防止外部杂质和水分侵入,提高设备的密封性。

3. 润滑的基本方式润滑的基本方式是干摩擦、油润滑和脂润滑。

干摩擦是摩擦表面直接接触,没有任何润滑剂的情况,容易造成严重的摩擦和磨损;油润滑是指在摩擦表面之间注入润滑油,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润滑膜,减少摩擦和磨损;脂润滑是指在摩擦表面之间涂抹润滑脂,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润滑膜,减少摩擦和磨损。

4. 润滑脂的种类润滑脂的种类有很多,按照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矿物油基润滑脂、合成润滑脂和脂肪基润滑脂。

矿物油基润滑脂主要由矿物油和稠化剂组成,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极压性能,适用于普通摩擦工况;合成润滑脂主要由合成油和稠化剂组成,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适用于高温、低温和特殊环境下的摩擦工况;脂肪基润滑脂主要由植物油和动植物脂肪酸组成,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适用于食品、医药和环保等行业。

5. 润滑脂的选择在选择润滑脂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工作条件、摩擦工况和负载情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矿物油基润滑脂适用于一般工况下的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部位;合成润滑脂适用于高温、低温和特殊环境下的摩擦工况,如电机轴承、风扇轴承、冷却风机轴承;脂肪基润滑脂适用于食品、医药和环保等行业,对环保要求高。

润滑方法基础-润滑原理

润滑方法基础-润滑原理

润滑方法基础润滑原理第一节概述定义:在相对运动摩擦副之间加入某种具有一定承载能力和低剪切抗力的物质,用来控制或降低摩擦,磨损,以达到降低能耗,延长摩擦副使用寿命的目的,这种方法就称为润滑,这类物质就称为润滑剂.设备合理地润滑是减少摩擦阻力、降低磨损的根本措施,决定机械设备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机械设备不同—工作条件不同—重要程度不同—采用的润滑方法应不同.要求:根据设备实际情况,以相应的润滑原理为依据,采用较为合理的润滑方法和润滑设备进行合理润滑,以达到最佳的润滑效果和投资效益。

掌握各种润滑机理,是进行合理润滑的前提.润滑的作用:1、降低摩擦阻力摩擦副表面之间加入润滑剂,形成润滑剂表面膜,将摩擦副两表面物质的直接作用完全或部分地转变为各表面与润滑剂膜以及润滑剂膜的内部作用;实质:将摩擦副的外摩擦部分地或全部地转变成润滑剂的内摩擦;2、减少磨损润滑剂表面膜的隔离作用,使得摩擦副两表面的直接接触、相互作用的面积、深度、程度都大大降低.3、降低温度和冷却作用1)减摩作用,提高了机械效率,减少摩擦热的产生;2)循环润滑,将—部分摩擦热带走;有效地降低了摩擦副温升,起到了对摩擦副工作表面降温冷却的作用.4、防止腐蚀和保护金属表面润滑剂吸附在金属摩擦剧表面,将金属表面与环境的有害介质分隔开。

5、清洁冲洗作用利用液体润滑剂的流动性,可以把摩擦面间的磨损微粒或有外来硬质颗粒带走,以减少磨料磨损.润滑剂循环过滤,可以提高冲洗效果。

6、密封作用润滑剂在气缸和活塞之间不但起到减摩的作用,而且由于油膜的存在还能增强密封效果。

润滑脂对于形成密封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水湿、灰尘、杂质对摩擦副或机械设备内部的侵入.7、阻尼缓冲减振作用润滑剂充满在摩擦副间隙之间形成润滑剂膜,可以起到缓冲和减振的作用,减少作噪音、冲击负荷.第二节润滑的分类一、根据所采用润滑剂的物质形态可以分为:1、气体润滑润滑材料空气、蒸汽、氮气等,采用高压的方法在摩擦副表面之间形成气体压力润滑膜,达成润滑的目的.如气压导轨、惯性陀螺仪、高速磨头的轴承等。

润滑系的工作原理

润滑系的工作原理

润滑系的工作原理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润滑剂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膜,使摩擦表面之间的接触减小,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和摩擦磨损。

润滑剂可以是油、脂、液体或固体,其选择要根据工作条件和需要进行考虑。

润滑系统通常由润滑剂、润滑油泵、润滑油管路、油箱、滤清器、油冷却器等组成。

润滑剂被泵送到摩擦表面,当润滑剂进入接触面之间的微小间隙时,它们会承受足够的压力,形成一个薄膜,将摩擦表面分隔开来。

润滑膜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以及适当的温度。

当润滑剂被泵送回油箱时,通过滤清器去除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确保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

润滑系统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分隔原理:润滑剂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润滑膜,分隔摩擦表面,减少直接接触和摩擦力;
2. 负载分配原理:润滑剂的高压力推动下,润滑膜承受负载,均匀分配在接触表面上,减小局部应力和磨损;
3. 冷却原理:润滑剂可以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器散热,降低摩擦温度,防止零件过热和膨胀;
4. 清洁原理:润滑剂通过油路中的滤清器去除固体颗粒和污染物,保持润滑系统的清洁,减少磨损和故障的发生。

综上所述,润滑系统通过润滑剂形成润滑膜,以分隔、负载分配、冷却和清洁的原理来保持摩擦表面的良好润滑和工作。

这种工作原理可以降低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润滑的的基本原理

润滑的的基本原理

润滑的的基本原理一、润滑的作用(1)减磨作用:在相互运动表面保持一层油膜以减小摩擦,这是润滑的主要作用。

(2)冷却作用:带走两运动表面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以及外界传来的热量, 保证工作表面的适当温度。

(3)清洁作用:冲洗运动表面的污物和金属磨粒以保持工作表面清洁。

(4)密封作用:产生的油膜同时可起到密封作用。

如活塞与缸套间的油膜除起到润滑作用外,还有助于密圭寸燃烧室空间。

(5)防腐作用:形成的油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使空气不能与金属表面接触,防止金属锈蚀。

(6)减轻噪音作用:形成的油膜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两表面直接接触,减轻振动与噪音。

(7)传递动力作用:如推力轴承中推力环与推力块之间的动力油压。

二、润滑分类1•边界润滑两运动表面被一种具有分层结构和润滑性能的薄膜所分开,这层薄膜厚度通常在0.1 口以下,称边界膜。

在边界润滑中其界面的润滑性能主要取决于薄膜的性质,其摩擦系数只取决于摩擦表面的性质和边界膜的结构形式,而与滑油的粘度无关。

2•液体润滑两运动表面被一层一定厚度(通常为1.5卩叶2卩m以上)的滑油液膜完全隔开,由液膜的压力平衡外载荷。

此时两运动表面不直接接触,摩擦只发生在液膜界内的滑油膜内,使表面间的干摩擦变成液体摩擦。

其润滑性能完全取决于液膜流体的粘度,而与两表面的材料无关,摩擦阻力低、磨损少,可显著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这是一种理想的润滑状态。

1)液体动压润滑动压润滑由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和相对运动,借助液体的动力学作用,形成楔形液膜产生油楔压力以平衡外载荷。

如图5-1所示,在正常运转中,只要供油连续,轴颈就会完全被由润滑油动力作用而产生的油楔抬起,同时在轴承与轴颈之间形成一定偏心度,轴颈所受负荷由油楔中产生的油压所平衡。

此油楔的形成与其产生的压力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图5-1 楔形油膜的形成(1)摩擦表面的运动状态:转速越高,越容易形成油楔。

(2)滑油粘度:粘度过大,则难以涂布。

(3)轴承负荷:负荷越高,越难以形成油楔。

自动润滑原理

自动润滑原理

自动润滑原理
自动润滑原理是指通过某种机制,使润滑剂自动地从润滑系统中释放出来,达到对摩擦表面的润滑和减少磨损的效果。

其基本原理主要有三种:
1. 膜层形成原理: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膜层,通过膜层的存在来减少摩擦和磨损。

这种原理适用于高温高负荷的工况下,主要通过润滑剂中的极压添加剂来实现。

当压力作用下,极压添加剂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膜层,起到减少直接接触和摩擦的作用。

2. 基础油分子扩散原理:基础油分子在润滑系统中具有自由扩散的能力,当温度升高时,基础油的粘度会减小,分子间距会增大,因此基础油分子可以自由扩散到润滑表面形成润滑膜层,起到减少磨损的作用。

3. 润滑剂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原理:在润滑系统中,润滑剂会被使用时逐渐消耗,但有时使用过程中只是表面被使用,内部依然是充足的。

因此可以采用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方式,将已经使用过的润滑剂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然后重新注入润滑系统中使用,以实现自动补充和更新润滑剂的目的。

这些原理的应用可以使得润滑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减少磨损和能量损失,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不同的工况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自动润滑原理来实现润滑效果的优化。

空压机的润滑原理及常见润滑方式

空压机的润滑原理及常见润滑方式

空压机的润滑原理及常见润滑方式空压机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为了保证空压机的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润滑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空压机的润滑原理以及常见的润滑方式。

一、润滑原理润滑原理是指利用润滑剂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膜,减少机械摩擦,降低能量损耗,保护机械零部件的工作表面,减少磨损和损坏。

对于空压机来说,润滑原理是确保空气压缩过程中的摩擦和热量产生的同时,有效降低摩擦磨损和机械部件的温度。

在润滑原理中,润滑剂起着重要的作用。

润滑剂可分为润滑油和润滑脂两种类型。

润滑油往往用于空压机的大型设备,而润滑脂则用于小型的空压机设备。

润滑剂的选择和使用方式直接影响到空压机的润滑效果和使用寿命。

二、常见的润滑方式1. 压力喷射润滑法压力喷射润滑法是在空压机的主轴承或滚动轴承上通过润滑油的喷射形成润滑膜,减少摩擦和磨损。

该润滑方式适用于高速运转的空压机设备,如离心式空压机。

通过喷油嘴将润滑油直接喷射到摩擦表面上,形成薄膜,可以有效降低摩擦系数,确保机械零部件的正常工作。

2. 沉浸润滑法沉浸润滑法是指将滑动轴承全部或部分浸入润滑油池中,使轴承与润滑油接触,减少磨损和热量。

这种润滑方式适用于低速旋转的轴承和滑动轴承,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润滑油,以维持润滑效果。

空压机中的某些小型设备通常采用这种润滑方式。

3. 飞溅润滑法飞溅润滑法是指将润滑油借助装有齿轮的转轴进行润滑。

当转轴转动时,润滑油被齿轮卷起并飞溅到机械零部件表面,形成润滑膜。

这种润滑方式适用于空气压缩机的传动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传动部件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4. 进口专用外润滑对于一些高速、高负荷运行的大型空压机,为了保证润滑效果和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引入专用润滑系统。

这种润滑系统通过外部专用的润滑装置,将润滑油输送到机械零部件,形成有效的润滑膜。

结论空压机的润滑原理及常见润滑方式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适当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润滑方式,加强润滑维护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摩擦磨损,降低能量损耗,保护机械设备,延长使用寿命。

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给机械设备提供合适的润滑剂,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减少摩擦力和磨损,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具体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润滑剂供给:润滑系统通过泵或其他方式将润滑剂从润滑油箱中供给到润滑点,形成润滑膜。

通常润滑剂会经过滤器过滤,确保润滑剂的清洁度。

2. 润滑膜形成:润滑剂在润滑点形成一层润滑膜,填充耦合间隙和表面凹陷,以减少金属间的直接接触。

这层润滑膜能够减少摩擦和磨损,并且具有较高的抗压性。

3. 摩擦力减小:润滑剂的润滑膜能够在机械设备工作时减小接触表面的摩擦力。

当设备运转时,润滑剂在润滑膜的作用下形成润滑沟槽,减少金属表面接触,有效减小摩擦力。

4. 磨损减少:润滑系统的润滑膜能够保护机械设备的表面,防止金属间的磨损。

润滑剂中的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防锈剂和减摩添加剂,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5. 热量分散:润滑剂在润滑过程中还承担着散热的作用,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保持设备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防止过热损坏。

总之,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确选择润滑剂、合理供给润滑剂,形成润滑膜,减少摩擦和磨损,保护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流体动力润滑的形成原理

流体动力润滑的形成原理

流体动力润滑的形成原理
流体动力润滑是一种润滑方式,它利用流体的动力来减少两个相对运动的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

流体动力润滑的形成原理基于流体力学和润滑理论,具体如下:
1. 相对运动的固体表面之间存在着摩擦力,当两个表面接触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摩擦力,使得它们不能完全分离。

2. 当两个表面之间形成流体膜时,流体膜可以减少两个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流体膜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表面的光滑度、流体的粘度、流体的速度等。

3. 流体动力润滑的形成原理是利用流体的动力来减少两个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当两个表面接触时,流体会受到表面的挤压而流动,形成一个流体膜。

流体膜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表面的光滑度、流体的粘度、流体的速度等。

4. 流体动力润滑的形成原理还涉及到流体动力学的知识。

当两个表面之间形成流体膜时,流体的流线分布发生了变化,导致流体的压力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分析流体的压力分布,可以得到流体膜的形成原理。

总之,流体动力润滑的形成原理是利用流体的动力来减少两个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其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表面的光滑度、流体的粘度、流体的速度等。

同时,还需要涉及到流体动力学的知识,以分析流体的压力分布。

设备润滑原理与方式

设备润滑原理与方式

设备润滑润滑是所有运动机械设备采用的减少接触面间磨擦、磨损和发热,降低噪音、冲击、振动和动力消耗,延长使用寿命的必须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对水泥厂设备而言,或多或少处于多粉尘、高温度、低转速、重负荷和重载启动工况,合理润滑显得更为重要。

一.润滑原理和润滑方式1.润滑原理润滑剂包括润滑油、润滑脂和固体润滑剂三大类,两个摩擦副间条件不一样、选用的润滑介质不一样,其润滑机理也就不一样,通常可分以下几种:1)液体润滑:一个摩擦面相对另一静止的摩擦面以一定的方向和速度运动的同时也将润滑油带入,在两个摩擦副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油膜,摩擦副间始终不接触、基本无磨损,且摩擦系数低,因此从润滑本身来说,这种方式是最理想的,但要获得这种润滑方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载荷不过大:载荷必须小于油膜的承载力;b.足够高的速度:速度高、带油量大、形成油膜的能力强;c.适合的油楔结构和高的光洁度:表面要有利于形成油膜;d.合适的润滑油粘度。

(润滑剂一般都用润滑油)2)边界润滑:液体润滑条件苛刻,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不了,而是处于一种液体到摩擦面直接接触的临界状态,这时润滑剂在摩擦表面间有一层极薄的油膜(较液体润滑薄得多),在相对运动过程中,易被表面间凸出部分破坏,造成金属间直接接触,即处于边界润滑状态,它虽没有液体润滑理想,但也能有效地减轻磨损、降低摩擦系数。

根据润滑剂特性的不同,形成边界膜的机理分以下二种:a.吸附膜:由润滑剂中的某些极性分子(如脂肪酸、硬脂酸类)吸附在表面形成,影响因素有温度、速度和载荷(温度超出范围吸附膜失效,摩擦系数增加;速度增加摩擦系数下降直到一定值;载荷不过大过小,摩擦系数基本不变,过大吸附膜脱吸)。

不适合在高温、高速、重载的工况下使用。

b.反应膜:由某些活性元素(如硫、磷)与摩擦面起化学反应形成。

与吸附膜相反,反应膜在一般载荷下效果并不好,只有在极压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极压状态下,常因过载、冲击、高温等情况,使极压膜破裂,这时油中极压添加剂再与破膜后漏出的新金属起反应,生成新极压膜,如此反复。

润滑的原理

润滑的原理

润滑的原理
润滑是机械运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减少摩擦、降低磨损,保护机
械设备,延长使用寿命。

润滑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减少摩擦、防止磨损和冷却减热。

首先,润滑的原理之一是减少摩擦。

在机械运转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通
过润滑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力,降低能量损耗。

润滑油能够填充金属表面微小的凹陷,形成一层保护膜,使金属表面间接接触,从而减少摩擦力的产生。

这种保护膜还可以吸收和分散摩擦产生的热量,防止金属表面因摩擦而过热,起到保护作用。

其次,润滑的原理还包括防止磨损。

机械运转中,金属零件之间的直接接触会
导致磨损,而润滑油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少金属表面的磨损。

润滑油形成的保护膜可以在金属表面之间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金属颗粒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磨损。

此外,润滑油中的添加剂还能够减少氧化腐蚀和化学腐蚀,进一步减少金属表面的磨损。

最后,润滑的原理还包括冷却减热。

在机械运转中,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如
果不能及时散发,会导致机械设备过热,甚至损坏。

而润滑油的存在能够吸收和分散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到冷却减热的作用。

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形成的保护膜能够有效将热量带走,保持机械设备的正常温度,防止过热。

综上所述,润滑的原理主要包括减少摩擦、防止磨损和冷却减热。

通过润滑,
可以有效减少机械设备的摩擦、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护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因此,在机械设计和运转中,润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重视。

简述润滑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简述润滑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简述润滑系统的原理与组成润滑系统是机械设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其功能是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为运动部件提供润滑油,减少摩擦和磨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润滑系统由润滑油、润滑油箱、润滑泵、润滑滤清器、润滑管道、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控制阀等组成。

润滑系统的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1. 减少摩擦:润滑系统通过在机械设备运动部件之间加入润滑油,形成润滑膜,减少运动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力和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2. 冷却作用: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摩擦和热能的产生,会导致运动部件温度升高。

润滑系统通过油冷却器将热能带走,使机械设备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以防止过热导致机械设备故障。

3. 清洗作用: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经过一定周期的使用后会逐渐变脏,其中会含有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屑、油泥等杂质。

润滑系统通过润滑油滤清器,不断过滤润滑油中的杂质,保持润滑油的清洁度,减少机械设备受损的机会。

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如下:1. 润滑油箱:润滑油箱用于存放润滑油,并保持油面稳定。

润滑油箱还具有沉淀和分离润滑油中的杂质的功能。

2. 润滑泵:润滑泵是润滑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润滑油从润滑油箱中抽取,并通过压力输送到机械设备中的运动部件。

润滑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力差将润滑油抽出并输送。

3. 润滑滤清器:润滑滤清器用于过滤润滑油中的杂质,以保持润滑油的清洁度。

润滑滤清器通常采用网式过滤或滤芯式过滤。

网式过滤器通过网孔的大小来过滤杂质,而滤芯式过滤器则利用滤芯来捕捉杂质。

4. 润滑管道:润滑管道是将润滑油从润滑泵输送到机械设备中的运动部件的管道系统。

润滑管道需要保持畅通,以确保润滑油能够顺利地达到运动部件。

5. 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冷却器用于降低润滑油的温度,防止润滑油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润滑效果,保持润滑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润滑油冷却器可以采用空气冷却或水冷却的方式。

6. 润滑油控制阀:润滑油控制阀用于控制润滑油的流量和压力。

润滑原理

润滑原理

物理吸附对温度很敏感,当温度上升时, 分子活性增加,从而使吸附牢固程度下降。 所以,物理吸附只能用在工作温度较低、 相对滑动速度不高的摩擦副中。但其吸附 与脱附是完全可逆的。
2.化学吸附膜
极性分子首先物理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然后通过 极性分子的有价电子与基体表面的电子发生交换 而产生的化学结合力,使金属皂的极性分子定向 排列,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这个过程成为化学吸 附。
二、润滑原理
常见的液体润滑、边界润滑、固体润滑等 的润滑原理
(一)液体润滑原理
根据液体润滑膜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液 体动压润滑和液体静压润滑两类。
1.液体动压润滑
通过摩擦副的相对运动将润滑油带人摩擦 表面,由于润滑油的黏性和油在摩擦副楔 形间隙中形成的流体动力作用而产生油压, 即形成承载油膜,称为液体动压润滑。
起反应生成一层化学反应膜,则将两摩擦 表面分隔开,并起到降低摩擦系数、减缓 磨损,达到润滑的作用。
化学反应膜比吸附膜耐高温、高压、高速 的性能强得多,更具有低剪切强度。因此, 在极压状态下,具有低的摩擦系数(通常在 O.1~0.5),能有效地防止金属表面直 接接触,形成稳定的边界润滑状态。在有
矿物油和由矿物油稠化而得的润滑脂是目前 使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两类润滑材料,主要 是因为来源稳定且价格相对低廉。
一、润滑油
矿物润滑油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润滑材料,占润 滑剂总量的90%以上。它是利用从原油提炼中蒸 馏出来的高沸点物质再经过精制而成的石油产品。 矿物油往往作为基础油,通过加入添加剂而成为 常用的润滑剂,按所有润滑剂的质量平均计算, 基础油占润滑剂配方的95%以上。
中国为了加强合理润滑技术,做到节约, 已经在1992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 13608— 92《合理润滑技术通则》。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润滑系统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同时降低温度和磨损。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润滑油的供给:润滑系统通过油泵将润滑油从油箱中抽取出来,并将其送到所需的部位。

油泵可以通过机械驱动或者动力源(如电动机)驱动。

2. 油路设计:润滑系统中的油路设计是为了将润滑油送到需要润滑的摩擦表面上。

油路通常由油管、滤清器和阀门等组成,以确保润滑油顺利地流动以及保持清洁。

3. 润滑油的润滑作用:润滑油通过润滑薄膜的形成,将机械零件之间的直接接触转变为润滑薄膜之间的滑动摩擦。

这减少了机械零件之间的磨损和热量的产生。

4. 热量的传递和降温:在运转过程中,润滑油可以吸收和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从而避免零件的过热。

润滑油通常通过散热器或冷却系统来降低温度,并循环利用。

5. 油品的维护和更换: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和可靠。

同时,还需要进行过滤和清洗油品,以去除颗粒物和杂质,保持油路畅通。

综上所述,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润滑油的供给、油路设计、润滑作用、热量传递和油品的维护等步骤来实现对机械零
件的润滑和保护。

这样可以减少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微量润滑微量的润滑原理

微量润滑微量的润滑原理

微量润滑微量的润滑原理
微量润滑是指在机械加工加工过程中,使用微小的润滑剂量对切削部位进行润滑。

微量润滑的润滑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减少摩擦力:微量润滑剂可以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形成润滑膜,减少刀具和工件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加工温度和切削力。

2. 防止粘连:当刀具和工件表面开始接触时,微量润滑剂可以在接触点形成润滑膜,防止切削部位出现粘连现象,从而提高加工质量。

3. 冷却作用:微量润滑剂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加工温度,防止工件和刀具因过热而损坏,并更好地控制加工效果。

4. 减少工具磨损:微量润滑剂可以减少刀具磨损,延长刀具寿命,降低加工成本。

总之,微量润滑剂可以提高机械加工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工具寿命,从而减少加工成本和环境污染。

机械制造中的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机械制造中的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机械制造中的润滑系统工作原理润滑系统在机械制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的任务是减少机械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中的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润滑方式、润滑剂的选择和润滑系统的组成。

一、润滑方式润滑方式是润滑系统工作的基础。

常见的润滑方式有润滑油膜润滑和润滑脂润滑两种。

1. 润滑油膜润滑润滑油膜润滑是通过在机械零件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减少零件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小摩擦和磨损。

润滑油膜润滑通常适用于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如汽车发动机、飞机发动机等。

润滑油膜润滑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润滑剂在零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油膜,使零件之间不直接接触,从而减少磨损。

2. 润滑脂润滑润滑脂润滑是通过将润滑剂加入到润滑脂中,在机械零件的摩擦表面形成一层脂膜,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润滑脂润滑适用于低速高负荷的机械设备,如风力发电机、水泵等。

润滑脂润滑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摩擦和剪切力使润滑脂中的润滑剂流动,形成一层均匀的脂膜,减少零件之间的直接接触。

二、润滑剂的选择润滑剂的选择与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密切相关。

润滑剂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机械零件的磨损。

常见的润滑剂包括润滑油和润滑脂。

1. 润滑油润滑油有多种类型,如矿物油、合成油和生物油等。

润滑油的选择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条件和要求来确定。

对于高温、高速运行的机械设备,应选择具有较高粘度指数和抗氧化性能的合成油。

对于低温环境下的机械设备,应选择具有较低凝固点和流动性好的润滑油。

2. 润滑脂润滑脂是由润滑基础油和增稠剂组成的。

润滑脂的选择应考虑机械设备的工作温度和负荷条件。

对于高温高负荷的机械设备,应选择具有较高滴点和耐高温性能的润滑脂。

对于低温环境下的机械设备,应选择具有较低凝固点和良好低温流动性的润滑脂。

三、润滑系统的组成润滑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润滑油箱、润滑油泵、滤油器、冷却器、管路和润滑油滤清器等。

1. 润滑油箱润滑油箱是润滑油的储存和供给装置。

润滑原理及常见故障

润滑原理及常见故障

润滑原理及常见故障一.润滑原理压力机的润滑十分重要,只有润滑系统工作正常,压力机才能正常运行。

压力机润滑系统由油箱,油泵、过滤器、压力继电器、分油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一组高低油位检测开关,及两套油泵、滤油器均安装在油箱上面。

操作及作状态显示则集中安装在右前立柱按钮站上。

按下“油泵开动”按钮,“油泵运行”指示灯亮,油泵运行一分钟后,“润滑正常”指示灯亮,表明润滑系统工作正常,如果“过滤器堵塞”指示灯亮时,表明润滑油中杂质堵塞了滤油器,应予以清理;在油箱加热过程中,请注意操纵站上的“高油位”指示灯,如果亮,表明油箱已满,应停止加油。

油泵运行的条件是:在按下润滑电机启动按钮后,在保证高低压继电器和低油位不动作的前提下,润滑电机启动运行,带动油泵把油打入输油管路.输油管路通过分油器,把油分流到各个需要润滑的地方。

油泵运行的连锁条件如下:在油泵运行后,对于机床主要部位的润滑情况通过接近开关进行检测。

其中,对主分油器,连杆次分油器进行润滑次数检测,并且每个部位润滑次数均达到要求后,视为润滑正常。

润滑次数的检测原理:润滑次数通过接近开关进行检测。

接近开关接到信号一次,计数器增一。

检测的数据存储在DB4数据块中。

在通过传输命令,把存储在DB4中的数据传送到DB1中,并与在DB1中存储的设定润滑次数进行比较,如果IN1输入大于IN2的输入,则在显示屏上显示润滑正常。

平衡器和气垫均采用间歇定时润滑。

另外,还设有“平衡器手动润滑”按钮和“气垫手动润滑”按钮,可随时对平衡器及气垫进行手动润滑。

有下面的程序可以看出,气垫的润滑时间为5S,润滑间隔时间为1M25S。

平衡器的润滑时间为8S,润滑间隔时间为5M52S。

二.润滑故障润滑故障一般分为两个方面查找原因,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

对于机械故障:润滑次数达不到的判断故障步骤:1.看主分油器润滑次数是否达到设定值,若没有查看油泵出口压力,调节油泵出口的流量控制阀,看压力有无明显变化(正常应在3~~6Mpa);2.齿轮油是否太稀或太稠;3.油箱过滤器、泵出口过滤器是否太脏或堵塞; 4.查看泵出口油管是否有较大的漏油,包括地坑,横梁和横梁内部管路;5.检查齿轮泵是损坏;润滑高油压的判断故障步骤:1.各次级分油器出油口检查是否堵塞;2.检查各级分油器是否机械卡死;3.油泵出口过滤器是否堵塞;4.流量控制阀出口压力调整的过高;5.高低压继电器调整的太小。

润滑油的4大作用原理

润滑油的4大作用原理

润滑油的4大作用原理润滑油是一种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润滑剂,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润滑油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润滑、密封、冷却和清洁四个方面。

1. 润滑作用原理:润滑油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从而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润滑油在机械部件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使机械部件之间的接触变为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少了摩擦系数。

润滑油还能填充微小的表面不平整,减少机械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了摩擦和磨损。

2. 密封作用原理: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还起到了密封的作用。

润滑油能够填充机械部件之间的间隙,形成一层密封膜,防止液体和气体的泄漏。

润滑油还能够防止外界灰尘和杂质进入机械设备内部,保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冷却作用原理: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还起到了冷却的作用。

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机械部件温度过高,从而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润滑油能够吸收机械设备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循环流动将热量带走,保持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

4. 清洁作用原理: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还起到了清洁的作用。

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金属屑、沉积物和污垢等杂质,如果不能及时清除,会导致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增加,从而加速机械设备的磨损。

润滑油中添加了清洁剂和分散剂,能够吸附和分散机械设备中的杂质,保持机械设备的清洁。

总之,润滑油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润滑、密封、冷却和清洁四个方面。

润滑油通过形成润滑膜减少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填充间隙起到密封作用,吸收和带走热量起到冷却作用,添加清洁剂和分散剂起到清洁作用。

这些作用原理使得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润滑系统是指一种通过润滑油润滑机械设备,保证设备顺畅运转,并防止摩擦损伤的系统。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润滑
油进入系统,分配油润滑设备,回收油润滑部件,将残余油润滑油进
行处理。

具体来说,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润滑油的进入系统:润滑油通过进油口进入系统,进入油箱加
热器,加热至设定温度,在油泵的作用下被送入油滤器,油滤器过滤
掉杂质和异物,确保润滑油的质量,然后将润滑油输送到润滑油管。

2. 分配油润滑设备:润滑油从润滑油管流入润滑油管路系统,分
配到需要润滑的设备上,例如轴承、齿轮等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润滑的过程中,润滑油形成一层润滑膜,使设备摩擦减少,从
而降低损耗。

3. 回收油润滑部件:润滑油在润滑部件上起到润滑降温作用后,
会流回润滑油沟道,产生循环,不断地为设备提供润滑。

但是,在润
滑过程中,润滑油会受到杂质、灰尘、铁屑等污染,导致其污浊,影
响润滑效果。

因此需要回收这些含污秽的润滑油,防止对设备的污染
和损伤。

4. 处理残余油润滑油:润滑油在润滑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洩漏或
者流失,这些残余的润滑油需要进行处理。

一部分会重新输回润滑系
统进行循环使用,另一部分则需要进行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和对设
备产生损伤。

总之,润滑系统是通过输送润滑油和对润滑油进行处理,保证设
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循环和清洁,能够有效地减少机械的损耗和故障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系统第一节润滑的基本原理一、润滑的作用当一个固体表面在另一个固体表面上滑动或滚动时,其运动必然受到两表面间摩擦力的阻碍,同时产生热量。

在无任何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干摩擦)必然引起表面严重破坏和擦伤。

在柴油机中,减少两相对运动表面之间干摩擦的主要方法是在两表面之间用一层完整油膜隔开,使两表面间的干摩擦变成液体分子间的液体摩擦。

通常使用润滑油作为运动表面的润滑剂。

在柴油机中润滑油有以下作用:(1)润滑作用。

在相互运动表面保持一层油膜以减小摩擦,减小摩擦功耗,提高机械效率;减小机件磨耗量,延长使用寿命,这是润滑油的主要作用。

(2)冷却作用。

带走两运动表面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保证工作表面的适宜温度。

(3)清洁作用。

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损下来的金属细末及其它微粒,防止出现磨粒磨损。

(4)密封作用。

产生的油膜同时可起到密封作用,如活塞与缸套间的油膜除起到润滑作用外,还有助于密封燃烧室空间。

(5)防腐作用。

润滑油膜隔绝了空气及酸性物质与零件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免了它遭受氧化,腐蚀的程度。

(6)消振隔声作用。

形成的油膜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两表面直接接触,减轻振动与噪音。

二、润滑的分类在柴油机润滑中,按表面的润滑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润滑形式。

(一)边界润滑一个加工良好的机器零件,沾上滑油后再用布把油揩去,即使擦得非常干净,零件上仍然遗留有一层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极薄的油膜,它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而不破坏。

组成边界油膜的是一些具有极性的分子,它们与金属结合很牢固,不像润滑油中的其他分子能随意移动。

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靠边界油膜进行的润滑叫做边界润滑。

(二)液体润滑两运动表面上被一层一定厚度(通常为1.5μm~2μm以上)的油膜完全隔开,由液膜的压力平衡外载荷,此时两运动表面不直接接触,摩擦只发生在液膜内部,使干摩擦变成液体摩擦。

其润滑性能完全取决于液膜流体的粘度而与两表面的材料无关,它的摩擦阻力低、磨损少,可显著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这是一种理想的润滑状态。

通常,液体润滑可分为液体动压润滑与液体静压润滑两类。

现介绍如下。

1.液体动压润滑动压润滑由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和相对运动,借助液体的动力学作用来实现,如图5-1所示,当轴禁止时,在自重的作用下,轴颈与轴承直接触(见图5-1a))。

若轴颈以一定转速回转,借助轴颈与滑油间粘附力的作用,(见图5-1b)),润滑油从上部较宽进油空间携带到窄狭空间,会产生挤压,而使图5-1 楔形油膜的形成楔形油膜压力骤增。

当转速达到某一定值时,楔形空间的油压就会使轴颈稍微抬起,使轴颈与轴承之间形成一层完整的润滑油膜,实现液体润滑(见图5-1c))。

此油楔的形成与其产生的压力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摩擦表面的运动状态。

转速越高,愈容易形成油膜,油膜压力也高,而在柴油机刚起动或低速运转时,难以形成完整的油膜。

(2)滑油粘度。

粘度应适当:粘度过小滑油不易被轴颈携带,且易从轴承的轴向两端流出,粘度过大,则难以涂布。

(3)轴承负荷。

负荷不能过高,若轴承负荷过高,楔形油膜压力难以抬起轴颈,冲击性负荷过大,也可能将已建立好的楔形油膜破坏。

(4)轴承间隙。

间隙应合适:若轴颈与轴承的间隙太小,滑油不易楔入接触面之间;若间隙过大,则滑油容易从轴承两端漏泄,所以轴承间隙必须适当。

(5)表面加工粗糙度。

工作表面加工精度高,很薄的油膜就能完全隔开两个摩擦面,容易形成楔形油膜。

2.液体静压润滑在某些机械的轴承中,由于转速太低,负荷太高,或者运动不连续,因此很难“自然”地形成完整的楔形油膜。

这时可采用液体静压润滑方式,即从外部向摩擦表面供给有一定压力的滑油,借助滑油的静压力产生油膜以平衡外载荷。

让一个或几个进油孔通至压力区中一定形状的油槽中,用滑油的静压力形成油膜把轴颈浮起来。

十字头轴承常采用静压润滑,由一个专设的高压滑油泵产生高压油。

(三)混合润滑摩擦表面上同时存在着液体润滑和边界润滑(称半液体润滑)或存在着干摩擦和边界润(称半干摩擦)都叫混合润滑。

在柴油机中多指前者,如气缸润滑即属此类。

三、润滑的方法根据摩擦表面所处的位置和工作情况,供给摩擦表面润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人工润滑这种方法是用人工将滑油定期加到某些摩擦表面,如摇臂轴承、气阀导管、传动杆接头等。

这种方法简单,但耗油量大,费工,不能保证良好润滑。

(二)飞溅润滑这种方法是利用曲轴,连杆大端等零件在高速旋转时的飞溅作用,把连杆大端两侧溢出、刮油环刮落和冷却活塞后掉下来的滑油溅到某些摩擦部位。

一般用于油道输送难以达到或承受负荷不大的摩擦部位,如气缸套、凸轮、齿轮等,中高速筒形活塞式柴油机的气缸套润滑一般都采用溅式润滑。

飞溅润滑不需要油泵,但对机件的润滑不能控制,润滑效果较差,耗油量大,滑油容易氧化与变质。

(三)压力润滑这种方法是利用润滑油泵把滑油强压循环输送到柴油机所需的润滑部位。

适用于负荷较大的摩擦部位,如各个轴承和轴套等处。

压力润滑的优点是:能保证滑油连续循环供应,使摩擦件的工作安全可靠,并有强烈的清洗作用,可通过润滑系统的压力表和温度计掌握控制润滑情况,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可使用粘度较低的滑油,使用期长,耗量少。

因此压力润滑在各类柴油机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四)高压注油润滑通过专门的注油器建立2MPa左右的高压,定时、定量地将滑油经缸套上的注油孔供给气缸套与活塞之间进行润滑。

这种润滑方法主要用于大型低速十字头式柴油机中缸套和活塞的润滑。

第二节润滑油的性质及选用一、润滑油的性能指标为了能够正确地选用润滑油,必须对其性能有所了解,滑油的有些性质与燃油相同,下面仅介绍与润滑性能密切相关的几个指标。

有些指标的含义已在燃油指标中作了介绍,在此不予重复。

(一)粘度和粘度指数粘度是滑油最重要的指标。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两个摩擦表面油膜的形成。

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种性能称滑油的粘温特性。

船舶通常要在不同的季节航行于不同的纬度航区,环境温度变化很大。

此外,柴油机在冷车起动和正常运转时,滑油的工作温度不同,其粘度大小也不相同。

这将对保证可靠润滑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仅以常温下的粘度来判断滑油的品质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若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程度小,它就能在比较大的温度范围内满足使用要求,则此种滑油的粘滑特性就好。

在国外,常用粘度指标(VI)来说明滑油的粘温特性。

粘度指数大,则表明温度变化时其粘度变化小。

一般,粘度指标在在80以上为高粘度指数,小于35为低粘度指数,介于35~80之间称中间粘度指数。

加入添加剂(增粘剂)的滑油其粘度指数可高达200以上。

我国曾用粘度比来评定粘温特性,它是该滑油在50℃和100℃时的运动粘度的比值。

粘度比小,表示它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的粘度变化小,质量好。

(二)酸值和水溶性酸或碱(总酸值和强酸值)滑油中的酸可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两种。

有机酸含量少时,对金属无多大腐蚀作用。

但含量较多时,它会对一些轴承材料(特别是铅)产生腐蚀作用。

无机酸指硫酸,它对金属有强烈腐蚀作用,滑油中一般不允许有硫酸存在。

使用中的滑油由于含硫燃油的燃烧产物漏入曲轴箱,而可能出现硫酸。

我国用“酸值”表示滑油中的有机酸含量,其计量单位为mgKOH /g,表示中和1 克滑油中的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另用“水溶性酸或碱”表示无机酸或强酸的有无,它能融入水中的无机酸或因污染而生成的碱,它只说明油品呈酸性或碱性,仅用于定性检查。

滑油中无机酸(即硫酸)的含量称为强酸值(用SAN表示)。

强酸可溶于水,因此又称水溶性酸,可用水洗法除去。

无机酸和有机酸的总和称为总酸值(用TAN表示)。

总酸值和强酸值的单位均为mgKOH/g。

(三)抗乳化度海水或淡水漏入滑油经搅拌后使滑油形成乳浊液并生成泡沫,这个过程叫乳化。

乳浊液影响润滑性能,加速滑油变质,并在两相界面上吸附机械杂质,污损摩擦表面,加剧部件磨损,影响滑油压力。

所以抗乳化性能是滑油的重要品质之一。

滑油的抗乳化度系指滑油在乳化后自动分层(油层和水层)所需的时间(以分计),即滑油的破乳化时间。

破乳时间短,抗乳化度就好,反之则差。

(四)热氧化安定性和抗氧化安定性滑油在循环系统中不断地与空气接触,并被空气中的氧逐渐氧化而变质。

滑油氧化后的生成物为有机酸,胶质和沥青状物质。

有机酸使滑油酸值增加,胶质和沥青状沉淀物使油色变深,粘度增加。

这些物质能附着在金属表面上(例如在活塞表面上形成漆膜)或填塞油路和滤器。

滑油的温度对氧化速度有很大的影响。

热氧化安定性和抗氧化安定性都用来衡量在使用条件下滑油抵抗空气氧化的能力。

只是试验方法和应用对象不同,前者,属于薄油层在高温条件下氧化试验,用氧化形成漆膜所需的时间,(以分计)来表示。

系指在规定的高温250℃条件下,空气自由流过薄油层试验油,测定试验油由氧化而生成50%的漆状物所需时间(分钟),用此时间来评定试验的热氧化安定性。

这种试验方法是模拟气缸壁上的油膜工作条件,应用于柴油机润滑油。

抗氧化安全性指在125℃条件下,向试验油中通入一定流速的空气或纯氧,经过一定时间后,测定油氧化后生成的沉淀物量和油的酸值。

如氧化后沉淀物少,酸值小,则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就好。

这种试验方法模拟液压系统中滑油的工作条件,故用于液压油和气轮机油等油品。

(五)腐蚀度腐蚀度是衡量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滑油在与氧气充分接触时,对金属(铅)的腐蚀程度。

柴油机中的铜、铅等合金轴承材料对腐蚀十分敏感,只要滑油中有少量酸就能严重腐蚀轴承。

我国标准规定腐蚀度试验时把试油加热到140℃,用特制的一定面积的金属片以每分钟15~16次的速度交替的浸在油中和露臀于空气中,经过50h后,测定金属片减少的重量(g/m2),金属片减少重量越大,滑油的腐蚀性越强,品质较差。

(六)总碱值总碱值(TBN)表示滑油碱性的高低。

它的单位和酸值相同,也用mgKOH/g表示,但意义相反。

总碱值表示1g滑油中所含碱性的物质相当于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滑油中的碱性,因加入碱性添加剂才具有,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添加剂的损耗,总碱值将逐渐降低。

(七)浮游性浮游性表示含添加剂滑油清洗零件表面胶质炭渣,使之分散为小颗粒而悬浮携带的能力。

通常是在专门试验机上在规定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的试验,然后根据活塞上的漆膜情况,按0至6七个级别进行评定。

0级为活塞非常清洁,没有漆膜形成;6级为严重脏污,活塞完全为漆膜覆盖。

(八)抗泡沫性抗泡沫性表示在规定试验仪器内以专用泡沫头并通入一定数量的空气,测量试油的起泡体积和消泡时间。

滑油在运转时受激烈搅动,使空气混入油中形成泡沫,泡沫过多除损失滑油外,还会使油泵和轴承引起空泡腐蚀,润滑效能降低,造成轴承烧毁。

二、滑油的添加剂添加剂是指能改善和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给予新的性质,以满足使用及贮存的要求而添加的少量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