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https://img.taocdn.com/s3/m/4f3d75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07.png)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下》第六课的主题是“建设美丽中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通过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真实,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实践中还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
此外,学生在面对环保问题时,往往感到无能为力,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环保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环保行动的实践与创新。
2.教学难点: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体模型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途径。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课时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课时共筑生命家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ce253fcc7931b765ce15e0.png)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重点:建设生态文明。
难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1.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2.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提示:如实展示)3.教师引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
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更多勇气、智慧、信念!(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知识点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2.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资源环境承载能力__为基础,以__自然规律__为准则,以__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_为目标。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知识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4.走__绿色__发展道路,建设__生态__文明,实现__可持续发展__,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生产力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__生产力__,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6.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哪些?(提示: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框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框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7ee57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9.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框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的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意识,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环保知识,但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环保问题存在疑惑,如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有哪些意义?如何做到环保?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给予解答,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2.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将环保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建设美丽中国》文明与家园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建设美丽中国》文明与家园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https://img.taocdn.com/s3/m/3a480f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8.png)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建设美丽中国》文明与家园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共筑生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2课时中,《建设美丽中国》文明与家园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文明与家园的关系,并呼吁每个人共同参与到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中来。
一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离不开一个美丽的家园。
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园不仅仅是我们的住所,更是生命的根本。
保持我们的家园的美丽与和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
建设美丽中国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环境。
我们的家园是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质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污染问题,森林被大规模砍伐,水源被污染,大气被排放物所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给我们的家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
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种植绿植、减少能源的使用等等,这些简单的举措都可以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参加植树活动、义务清理社区垃圾等等。
只有每个人都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来,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其次,政府在环保方面也要加大力度。
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建设更多的环保设施,提高环保意识教育的力度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做到的。
只有政府的支持与领导,才能推动环保事业的顺利进行。
另外,教育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
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开展环保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有环保意识的新一代人才。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仅是保护环境,还包括了文明与和谐的建设。
文明与和谐是一个社会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的形象窗口。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
例如,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乱扔垃圾,不横行霸道,不欺凌他人等等。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c75d42647d27284b7351bd.png)
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做法
塞罕坝的变迁
历史上的塞罕坝
一片绿洲
过度开垦放牧
20世纪50年代的 塞罕坝
荒原沙地
治理、保护
现在的塞罕坝
林海绿洲
塞罕坝的变迁告诉我们该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说说我们中学生该怎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废纸回收
多乘公交车
多种一棵树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就餐要光盘
少用塑料袋
及时关灯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 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 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型社会)
• 美丽中国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21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7f009e9e31433239689373.png)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
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
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3.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三)建设生态文明1.材料呈现: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https://img.taocdn.com/s3/m/b6ce35e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4.png)
__美__丽__中__国____的时代图景
• 4.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发展与 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①___生__产__力_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 展 ②__生__产__力____ , 决 不 能 以 ③__牺__牲__环__境____ 、 ④
• B.渔民生活失去保障,妨碍民生阻碍发展
•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禁渔为了永续发展
• D.加强监管绝不放松,依法打击定能重生
• 8.针对漫画中反映的问题,下面最合适的解决方法A是
(
)
• A.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 B.加大处罚力度,严惩乱扔垃圾的违法行为
• C.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
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④良好
• 14. 2021年1月1日,被誉为“史上最严”新“限塑令”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开始正式推行。全
国范围餐饮行业将禁止使用塑料袋、塑料餐盒、塑料吸管等
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这意味着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将
逐步远离人们的生活。实施新“限塑令”旨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央视针对垃圾分类的一则公益广告中,提出“混=浪
费+污染,分=节约+环保”。这则公益广告意在提C 醒我们
中学生
(
)
• ①从小事做起,提高环保能力 ②践行垃圾分类,建设 美丽中国 ③变垃圾为宝,发展循环经济 ④学会绿色生 活,减轻环境压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2d51ec964bcf84b8d57b50.png)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17·广西玉林)“河长制”是指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人担任“河长”,负
责辖区内河流的保护与管理。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到2018年6月底前,我国要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全面推行河长制。全
面推行河长制(
)B
①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 ②是完善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大举
11.(2017·四川南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治理污染,
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坚决打好蓝
D
天保卫战。这说明我们应该(
)
①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
展 ③把保护环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④坚持节约资源与保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知识点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1.“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这句话说明(
)
A.人与自然相互人教版
第三单元 文明与发展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知识点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存与发展
自然为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
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___伤__害_,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 然作出必要的___补__偿_和____修__复_。人与自然_____相__互__依__存__,__共__生__共__荣___。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37f12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1.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地球上的生命共同体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对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
此外,学生对教材中的案例和分析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进行深入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备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养成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习惯。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地球上的生命共同体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地球上的生命共同体做出贡献。
2.难点:培养学生具备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为地球上的生命共同体做出贡献。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案例分析、讨论题目等。
3.视频资料: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上的生命共同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bef66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7.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视频、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相关问题。
3.准备好实践活动的方案,以便学生进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部编人教版)-6.2 共筑生命家园带反思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部编人教版)-6.2 共筑生命家园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cbfa82e8e9951e79a892721.png)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你从诗中可以看到哪些景色?这些景色今天还能看到吗?(2)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怎么样?(3)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怎么样?教师讲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
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勇气、智慧和信念!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某个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
据了解,此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
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当中央环保督察组给出反馈意见后,便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2.小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材料呈现:材料一:1952年12月5日,一场浓密而有毒的大雾开始笼罩着伦敦,5天时间内至少4000人死亡,另有15万人入院治疗。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曾这样描绘伦敦的雾:“这一天,伦敦有雾。
这场雾浓重而阴沉。
有生命的伦敦,眼睛刺痛,肺部郁闷。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https://img.taocdn.com/s3/m/273f994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c.png)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一. 教材分析《建设美丽中国》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共筑生命家园。
教材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课时主要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美丽中国的概念和内涵还比较模糊。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环境问题,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认识美丽中国,树立环保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美丽中国的内涵,认识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学会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培养为社会、为民族负责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美丽中国的内涵,认识到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4.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案例:收集一些环保方面的案例。
4.视频:准备一些环保方面的视频资料。
5.实践活动:安排一次环保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引发学生对美丽中国的向往。
然后提问:什么是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6.2 共筑生命家园(金牌课件2)-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6.2 共筑生命家园(金牌课件2)-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cf1bb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6.png)
A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 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 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A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A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 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青少年 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公民) 。 篇: ③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环保行动。
(具体行动:P87低碳微行动)
课E堂a小rt结h
Hour 人与自
然和谐
共生
6.2
共
筑
生
命 坚持绿 家 色发展
园
道路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如E何ar走th绿色发展道路?P85-87D1-D4 Hour
D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D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 坚持绿色惠民
D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 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
D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 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环E节ar四th:共建美丽中国——聚焦临海绿洲“塞罕坝” Hour
结合视频,说一说在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的路上, 国家、企业、社会、公民个人如何作为?
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国家、社会、企业、公民(青少年)如何做?
国家篇 :
①完善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 行为。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绿色 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新人教版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8fb1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b.png)
- 文章推送:关注生态环境部门官方网站或环保专家博客,获取最新的环保动态和专业知识。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建设美丽中国知识的理解。
- 学生可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共筑生命家园的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 定期组织拓展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和启发。
- 结合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八、板书设计
1. 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和目标
- 展示国家战略及其重要性
- 展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2. 共筑生命家园的基本原则
- 生命至上原则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6. 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威胁
最新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名校课件
![最新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名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419eb619e8b8f67d1cb921.png)
①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船 只数量 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湖区渔民粗放经营理念, 培育观光农业、休闲渔业 ③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空 间,在湖泊上大量建设水上游乐园 ④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 入力度,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该怎么
做?对公民有哪些要求?
探究一:当今社会,人类为什么仍要追求人与自然的 和谐呢?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原因: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 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 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 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 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板书设计
原因
共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筑
做法
生
命 家
国家的做法
园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企业的做法
发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
展
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低碳、环保、 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道
路
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
生态保护红线。
共筑生命家园,除了国家,谁还应有责任?
企业:①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②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环保节能投入,节能减排。 公民:①公民要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 ②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选择节能、低碳、环保、 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如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燃放烟 花爆竹、绿色理性消费等。 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 为作斗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也知道 了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明确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措施,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
3 板书设计
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3
第 2 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1 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知识目标 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
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
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 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3、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03:124.27.202203:124.27.202203:1203:12:064.27.202203:124.27.2022 4、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4.27.20224.27.202203:1203:1203:12:0603:12:06 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Wednesday, April 27, 2022April 22Wednesday, April 27, 20224/27/2022 6、I have no trouble being taken seriously as a woman and a diplomat [in Ghana].。3 时 12 分 3 时 12 分 27-Apr-224.27.2022 7、、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great talent without great will - power..22.4.2722.4.2722.4.27。 2022 年 4 月 27 日星期三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8、Towering genius disdains a beaten path. It seeks regions hitherto unexplored.03:1203:12:064.27.2022Wednesday, April 27, 2022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阅读教材第 85 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3.阅读教材第 86-87 页“探究与分享”。 4.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5.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6.总结:(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 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 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建设生 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5)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7.作业布置:搜集总结培育民主素养的具体做法。
2.问题:全面建立湖长制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3.总结: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 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亲、爱Be 的hon读est者rat:her clever 22.4.274.27.202203:1203:12:06Apr-2203:12
2、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2022
年 4 月感27谢日你星期的三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材料呈现:经过十多年持续治理和国家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如今内蒙古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 到有效遏制,局部草原明显恢复。图片是羊群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的草原上觅食的情 景。
2.问题: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 3.教师讲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 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1
3.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 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三)建设生态文明
1.材料呈现: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 2018 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 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 制的意见》2018 年 1 月 4 日正式公布。
情感、态度与 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
价值观目标 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1.材料呈现:2018 年 1 月 16 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 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 97 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其中填海面积为 49.1 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 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 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2)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 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 82-83 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空气 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坚持绿色发展道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头绪繁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较为重要。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坚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了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结合新颖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 道路的措施,结合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