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要点6.激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激素

一、激素的概念

激素是机体内一部分细胞产生,通过扩散、血液运送至另一部分细胞,并起代谢调节控制作用的一类微量化学信息分子。广义的激素指多细胞生物体内,协调不同细胞活动的化学信使。它使高等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既分工又协作。调控分子的作用方式包括:

(1)内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循环,转运至靶细胞,产生激动效应。

(2)旁分泌:部分细胞分泌激素,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3)自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对自身或同类细胞发挥作用。

(4)外激素:从体内分泌,排出体外,通过空气、水等传插,引起同种生物产生生理效应。

二、激素分类(按化学本质分类)

1.含氮激素

含氮激素是一大类激素,包括蛋白质、肽、儿茶酚等水溶性大分子,不易通过细胞膜。通过与膜受体结合,诱导生成第二信使,将信号转导入细胞内。

胺类激素:儿茶酚;a.a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素;肽类激素:抗利尿素;蛋白质类激素:生长素、胰岛素、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都是含氮激素(蛋白类、多肽类),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髓质、胰岛、肠黏膜、胃黏膜、等分泌的激素也是含氮激素。

2.甾体激素(甾醇类激素)

肾上腺皮质、性腺、胎盘等分泌的激素都属此类。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等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然后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3.脂肪族激素(脂肪酸衍生物激素)

主要是前列腺素PG,目前已知有几十种此类激素。

三、激素作用的特点

1. 信号传递作用

2. 级联放大作用

极微量的激素,就可产生强烈的生理效应。在体内的水平一般在10-7~10-12mol/L。

3. 相对特异性

激素与受体结合是专一的,受体在靶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部,甾醇类激素可穿过细胞膜。

4. 作用的时效性

有些激素到达靶细胞后,几秒钟内起作用;另一些需几小时至几天才达到最大生理效应,在血液中寿命较短。

5.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几种激素之间有时相互协同,有时相互抑制。

四、激素的分泌与控制

(一)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多肽,共有十种)

丘脑下部的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肽类激素,它们经垂体门静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或抑制腺垂体某些激素的释放。下丘脑激素直接控制垂体激素的分泌,

通过垂体间接控制其它外周内分泌腺的分泌。下丘脑激素由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分泌,而这些细胞的分泌功能则由神经作用通过神经介质来调节。主要有: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TRF)

由焦谷—组—脯组成的三肽激素。促进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2.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因子(LRF)

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孕酮、雌二醇),对LRF的分泌有负反馈抑制作用。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

促进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4.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GRIF)

能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且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二)垂体分泌的激素(蛋白质)

1.垂体前叶激素

(1)生长激素(GH)

是蛋白质,动物的生长激素分子量20000~50000不等,人的GH分子量21500 ,191个a.a,刺激骨骼生长,促进粘多糖及胶原的合成,影响蛋白质、糖、脂代谢,最终影响体重的增长。

(2)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及分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促进其分泌。

(3)促黄体生成激素(LH)

促进卵泡发育成黄体,促进胆甾醇转变成孕酮并分泌孕酮,阻止排卵,抑制动情。

(4)促卵泡激素(FSH)

促使卵巢(精巢)发育,促进卵泡(或精子)的生成和释放。

(5)催乳激素(LTH)

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刺激并维持黄体分泌孕酮。LTH大大促进乳腺中RNA 及蛋白质的合成,还使乳腺中许多参与糖代谢、脂代谢的酶活力增大。

(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进体内储存的胆甾醇在肾上腺皮质中转化成肾上腺皮质酮,并刺激肾上腺分泌激素。

2.垂体后叶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贮存在神经垂体中)

(1)催产素

使多种平滑肌收缩(特别是子宫收缩)。孕酮可抑制催产素的作用。

(2)加压素(抗利尿素)

使小动脉收缩,增高血压,并可减少排尿,调节水代谢。

(三)腺体分泌的激素(外周内分泌腺)

1. 甲状腺、甲状旁腺

2. 肾上腺(髓质)

3. 胰岛

4. 肾上腺(皮质)糖皮质、盐皮质

五、激素分泌的调节控制

1.上级对下一级的调节

大脑皮层→丘脑下部(促激素释放因子)→垂体(促激素)→外周腺体(激素)→外围激素→最终靶细胞。

2.负反馈作用

是机体对激素的产生和分泌进行调节的基本方式之一。能维持激素浓度的相对稳定,保持对激素效应的控制。外围激素对下丘脑或垂体的调节称长负反馈,促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称短负调节。下丘脑本身产生的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称超短负反馈。

3.酶的分步剪切调节

有的激素经几个酶作用,在不同水平上被分步剪切,逐步被激活,激素的效应也就因酶的分步剪切而得到调节。

4.多元调节

激素通远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而受到调控。

六、激素作用机理

(一)受体

细胞中能识别配体(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并与其特异结合,引起各种生物效应的分子,均称为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表面的受体大多为糖蛋白。激素、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的浓度都很低,激素在10-9~10-15mol/L (10-7~10-12 mol/L)之间,而血液循环中具有相似结构的化合物(蛋白、氨基酸、固醇等)的浓度为10-3~10-5mol/L之间。正是依赖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受体,激素才能与特异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而受体则成为细胞接受及传递信息的装置,在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激素与受体结合的特点(细胞因子)

①高亲和力

激素(H)与受体(R)的解离常数Kd 为10-9~10-11 mol/L,Kd越小,表明亲和力越高,激素的浓度很低也能与受体结合,引起生物效应。

②高特异性

此特性由受体的结合域与配体的结构部位,以及受体与配体的构象决定。只有有相应受体的靶细胞,才对激素起反应。没有相应受体的细胞,同样也接触激素,但不会引起反应。细胞因子、神经递质与其受体产关系与此相似。

③激素与受体结合是非共价的、可逆的

当激素与受体分离后,激素的信使作用即中止。

④细胞的受体数目很大

一般有数百至数千个,甚至数万个。激素生物效应的强弱通常与同受体结合激素的量成正比,但是当激素浓度升高至一定浓度时,由于受体的数目有限,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曲线呈饱和状态。受体饱和以后,激素的生物效应就不再随激素浓度升高而增强。

(二)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激素与受体结合,是信息传递至细胞的第一步。随后,由受体构象的变化引起一系列信息传递过程,因此,所有受体包含二个功能部分。一个是与配体结合的结合域,结合域的构象或活性基团,决定其结合配体的特异性,另一个是功能部分,参与转导信息。

①受体-离子通道型

受体本身构成离子通道,当其结合域与配体(激素)结合后,受体变构,使通道开放或关闭,引起或切断离子流动,从而传递信号。如神经元的乙酰胆碱受体,由5个亚基在细胞膜内呈五边形排列,围成离子通道壁。当它与乙酰胆碱结合时,膜通道开放,膜外阳离子(Na+为主)内流,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