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集体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河中学单元(章节)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数学
科目七年级时间2019 年 3 月4 日(第 3 周)
标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心发言人
吕晓红
成员赵德芬、刘瑞芬
一、教材分析
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也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接下来,教科书研究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直线所截的情形,给出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为接下来研究平行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具备简单的作图能力。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学生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比较薄弱,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本章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形象的将平行线的判定推理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但可以提高整章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结合课标)
1. 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 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 理解平行线概念,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4.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应对措施和思路
教学
重点
1.概念的理解;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
理、推论的意义。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
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4.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
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
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1.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归纳
出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还要求“说理”和
“简单推理”,并了解证明,把推理和证
明作为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
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
和表达,注意突出重点内容,把握好对推
理与证明的教学要求。
3.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教学
难点
概念和定理的运用。按照教科书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循序
渐近的引入推理论证的内容。
五、课时安排5.1 相交线约3课时5.2 平行线及其判定约3课时5.3 平行线的性质约4课时5.4 平移约2课时小结与检测约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