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3
《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完整版)
![《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e903f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56.png)
《项脊轩志》原文译文(完整版)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
项脊轩志三
![项脊轩志三](https://img.taocdn.com/s3/m/35da94076edb6f1aff001ff8.png)
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的悲与喜
家族衰落
项 脊 轩
变
修葺读书
轩四遭火
家族希望
前 后 照 应
化
室坏不修 卧病复葺
精神崩塌 自身追求
怀 情感 念 项 脊 轩
而立成志
项脊轩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贯穿全文的的情感:悲喜交加
多可喜(承上) 修葺: 亦
明亮、幽雅、安静
1、家庭败落
多可悲 (启下) 2、悼念亡母 3、怀念祖母 补记 1、回忆亡妻 2、借树忆妻
15岁读书而立成志室坏不修卧病复葺家族衰落精神崩塌家族希望自身追求修葺
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 作者在这里学习生活了很长 时间。这里的角角落落,甚 至尺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作者 生活的印记。可以说,作者 把人生最美好,最浪漫的时 光都留在了这里。
学生齐读第一段和第 三段梳理项脊轩的变迁。
15岁读书 尘泥渗漉
3《项脊轩志》全文逐字详解翻译.
![3《项脊轩志》全文逐字详解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da7150710661ed9ad51f3be.png)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连词,表修饰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用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
偏指一方,“她” 位于动词前,助词,
泣,妪亦泣。 不译
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 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 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 想吃东西了么?’我从门板外回答 她。”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 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文章结构
项 脊志 轩
承上 多可喜
修葺前:狭小、老旧、破漏、阴暗 修葺后:不漏、明亮、幽雅、宁静
启下 多可悲
1、家庭分崩离析 ---诸父异爨 2、悼念亡母 ---- 善良慈爱
3、怀念祖母 ---- 殷殷期望
闭门苦读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悲喜)
1、回忆亡妻
补记
---恩爱情深
2、借树忆妻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
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
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
名作动,喂奶
她
介词,和,跟
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
状语后置句
这地方
所,而母立于兹。” 常常,往往
通“尔”,你 在
这里
状语后置句
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 居住。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 祖母的仆人,哺养了两代人,母 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 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过 一次,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 地方,你母亲(曾经)在这儿站 着。”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
代词,“那”
代词,“那”
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才
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格局
状语后置句
可是
项脊轩志注释逐字逐句
![项脊轩志注释逐字逐句](https://img.taocdn.com/s3/m/e4f5d2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7.png)
项脊轩志注释逐字逐句项脊轩志注释如下:1轩:小的房室。
2旧:旧日的,原来的。
3方丈:一丈见方。
4渗:透过。
5漉:漏下。
6雨泽:雨水。
7下:往下。
8案:几案,桌子。
9顾视:环看四周。
顾,环视。
10得日:照到阳光。
11昏:光线不明。
12修葺:葺(qì),修缮、修理,修补。
13辟:开。
14垣:(yuán),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
砌上围墙。
(于)庭子周围。
15当:挡住。
16洞然:明亮的样子。
17栏楯:楯(shǔn),栏杆。
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18增胜:增添了光彩。
胜,美景。
19偃仰:安居。
偃(yǎn),伏下。
仰,仰起。
20啸歌:长啸或吟唱。
文章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
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21兀坐:端坐。
22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3珊: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4迨:及,等到。
25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
26异爨:爨(cuàn),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7往往:指到处,处处。
28庖:(páo),厨房。
29已:已而,随后不久。
30凡:总共。
31再:两次。
32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
33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4竟日:一天到晚。
竟,从头到尾。
35阖:(hé),通“合”,合上。
36瞻:向前看。
37顾:向后看。
38扃牖:关着窗户。
扃(jiōng),(从内)关闭。
牖(yǒu),窗户。
39殆:恐怕。
40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嫁到我家来。
归,古代女子出嫁。
41几:小或矮的桌子。
42书:写字。
43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44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45手植:亲手种植。
手,亲手。
46亭亭:直立的样子。
47盖:古称伞。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d0630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5.png)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赏析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堦寂寂一作:阶寂寂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够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毁,乎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去归属于,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存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去,室糟不修成。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趣,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新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出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新高考《项脊轩志》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项脊轩志》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59515710661ed9ad51f3dc.png)
新高考《项脊轩志》原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一、《项脊轩志》(归有光)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中的“一、二、三、四”
![《项脊轩志》中的“一、二、三、四”](https://img.taocdn.com/s3/m/f8483ae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8.png)
《项脊轩志》中的“一、二、三、四”
任唤麟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年(卷),期】2001(0)3
【摘要】在教读《项脊轩志》时,为让同学们迅速理清文章思路,我在黑板上板书“一____、二(两)____、三____、四____”的字样,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最后讨论明确:“一”即一个小屋,即项脊轩,即本文托物言志的“物”,即本文的话题。
文章围绕项脊轩而选材、组材,通过叙述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及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家庭琐事来展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委惋凄恻。
【总页数】1页(P12-12)
【作者】任唤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情满枇杷树--细读《项脊轩志》中作者对三位至亲的不同情感 [J], 朱翠月
2.泣、长号、今已事事如盖矣——细读《项脊轩志》中作者对三位至亲的不同情感[J], 朱翠月
3.浅析《项脊轩志》中归家三代女性形象 [J], 万美莉;李文光
4.《项脊轩志》中"前辟四窗"的"前"字探究 [J], 杨琛荣
5.《项脊轩志》中“前辟四窗”的“前”字探究 [J], 杨琛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项脊轩志翻译及原文
![项脊轩志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93937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7.png)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朝代】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项脊轩志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项脊轩志备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868c88f31b765ce0408146a.png)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项脊轩志备课资料背诵《项脊轩志》,课堂指导十要点【内容提要】本文从十个方面谈了课堂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地指导学生快速背诵《项脊轩志》的方法,对背诵其它诗文也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课堂背诵指导要点我国明代著名文学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写家庭琐事的典范散文,它通过有关家庭琐事,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文章简洁生动,记事绘声绘色,项脊轩如在眼前,人物声容笑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可见,其文朴实感人,饶有情致和感染力,创造出了一种诗一般的意境,为我国的散文创作开拓了新的题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太亲切感人了,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我想两节课后,学生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是绝不会成什么问题的。
果然,两节课下来,绝大多数同学背了下来。
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把此文背下来呢?我是这样进行背诵指导的。
一、切合实际作引导,引起兴奋点。
我们常听到有的同学叹道:没有什么重大的题材怎么写得出有分量的好作文呢?我现在就告诉大家,我国明代有位著名文学家,他没有特意去找什么大题材,却把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的琐事写得绘声绘色,真切感人,他的那篇散文也就成了千古美文。
这位文学家名叫归有光,他的那篇美文就是《项脊轩志》。
二、跟读顺口溜,加强意象点。
一间旧书房,修葺前后不一样;(前后特点,请勾勒出来。
)一群小鸟儿,胆大包天不怕人;(为何如此胆大?)一轮明月亮,照出美景可真靓;(靓景是什么。
)三个死女人,留下话语活生生;(哪三个女人,她们各自说了什么话?)一棵枇杷树,看见树木思故人。
(为什么见树思人?)三、认真听录音,寻找意象点。
要求学生在听录音时,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
寻找顺口溜中的五个意象点,在自己头脑中烙入印象。
四、学生再读课文,加深印象点。
本文借景抒情,睹物抒情,叙事抒情,或喜或悲,格调一致,情感惯通,真切感人,若带着感情读课文,必将引起内心的共鸣,留下深刻难忘印象。
五、概述全文内容,身临情境点。
高三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9篇
![高三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cac30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e.png)
高三语文教案项脊轩志9篇项脊轩志 1教学目的: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三读法第一课时目标:解题,介绍作者,认读课文,讲解第一段。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本课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
二.介绍作者: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
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
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
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
《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本单元的《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
三.解题: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三
![《项脊轩志》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7afa8e4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0.png)
《项脊轩志》理解性默写
3、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
4、《项脊轩志》中写归有光祖母“,,
,?”的垂问,和“,,”的自语,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5、描写百年的老屋破旧的泥水下流的句子是:,,。
7、与“料是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相似的句子是:,
,。
10、通过描写老妪口中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对子女的嘘寒问暖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项脊轩志》默写答案
3、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4、《项脊轩志》中写归有光祖母“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的垂问,和“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自语,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5、描写百年老屋破旧的泥水下流的句子是: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7、与“料是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相似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8、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9、《项脊轩志》中点明家中老妪身份:妪,先大母婢也。
10、通过描写老妪口中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对子女的嘘寒问暖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bfc1b1bceb19e8b8f6baa4.png)
《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项脊轩志》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
《项脊轩志》-(完整版)
![《项脊轩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18dad30740be1e650e9aee.png)
靠着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
转述
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写字, 名作动
什么叫
45
我已经写了这篇志,过了五年, 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 中,向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 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 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 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 那么什么叫阁子呢?”
• 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 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 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 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 一人而已”。
5
项脊轩,书斋名,有双重意思: 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 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 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义。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 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 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14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影动,珊珊可爱。
在
然予居于此,多可
然而,表转折 状语后置句
错杂 值得
喜,亦多可悲。
15
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 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 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优 美舒缓,美丽可爱。
16
修葺之后又有什么特点?
17
前
项脊轩
修缮
喜
后
室仅方丈,
29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连词,表修饰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用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
偏指一方,“她” 位于动词前,助词,
泣,妪亦泣。 不译
30
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 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 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 吃东西了么?’我从门板外回答 她。”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 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
![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d3ce45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9.png)
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文章一:《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相关的分析《项脊轩志》是唐代诗人、散文家韩愈的一篇散文。
作品描写了韩愈在乡间所建的“项脊轩”,以及他在此处生活时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写作要点和用词特点。
写作重点:1.描绘自然环境:作品以叙述自己在乡间建造房屋的经历为线索,反映自然环境的优美和宁静。
在文章的开头,韩愈对小河、竹林和田野等自然景色进行了描述,并且生动地刻画了这些景色带给他的感受。
2.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文章的结尾,韩愈谈到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强调了礼仪、法制、贞操等几个方面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用词分析:1.简洁明了:韩愈的文风一向简练,这一篇文章同样如此。
他用不多的词语和句子,精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富有画面感:作品中的描写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而且有很多新奇的比喻和形容词,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文中所描写的景象。
3.展示了思想和情感的丰富性:虽然《项脊轩志》篇幅不长,但是韩愈在这篇文章中反映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深厚的思想和情感。
文章二:《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相关的文学价值《项脊轩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非常有代表性的散文。
它不但文笔流畅、篇章精炼,而且内容充实、毫不空洞。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文学价值。
1.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
《项脊轩志》的作者韩愈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而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也呈现出唐代乡村社会中的风貌和人文气息。
作品中如此真实、细腻地描绘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建筑风格、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不仅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同时也展示了唐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2.弘扬了儒家思想和人文情怀。
韩愈的文学创作始终凸显了儒家思想和人文情怀,而《项脊轩志》也不例外。
作品中,他强调了礼仪、法制、贞操等方面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并且呼吁人们要对道德和精神信仰进行深入探索和重视。
项脊轩志(归有光)原文
![项脊轩志(归有光)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2e38f9b14e852459fb572c.png)
项脊轩志(归有光)原文项脊轩志(归有光)原文及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 n)漉(l ),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 ),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 i)诸父异爨(cu 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y )庖(p 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 ),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 )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上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16课无此段文字)(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项脊轩志》原文及欣赏
![《项脊轩志》原文及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d16113e1aa00b52acfc7cad0.png)
《项脊轩志》原文及欣赏《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项脊轩志》原文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项脊轩志》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堦寂寂一作:阶寂寂)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无此段文字;沪教版无此段。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3eda0e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9.png)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项脊轩志》全文弥漫着浓浓的悲情,对美好读书时光的追忆。
以及对家庭衰败的哀痛,对已逝母亲祖母和情深意笃的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欢迎查阅!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_,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项脊轩志》全文逐字详解翻译
![《项脊轩志》全文逐字详解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c2367c1be1e650e52ea99a7.png)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助词,“的”
错杂
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
然而,表转折 在
喜,亦多可悲。
值得
状语后置句
选出与“不能得日”中“得”意义 相同的一项( D )
A、此言得之 B、未得与项羽相见
适宜,恰当 能够
Hale Waihona Puke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视之 必须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得到
选出“顾”的意义相同的两项(AD)
水也往下流。 •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借来各种书籍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
政治斗争的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 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归有光
题解:项脊轩志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 丈见方的斗室。
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 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 的项脊泾住过,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 书斋取名为“项脊轩”,有怀宗追远之意。
“唐宋派”散文
• 归有光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 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 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 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 唾”,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 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 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 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归有归光有光,8字岁熙时甫,年,仅号2震6岁川, 别的母号亲项就脊离生开,人明世代,昆姐姐山也人只。 他有9自岁幼,苦年读幼的,他9岁们能根本文不,懂但 仕死是途怎不么利回,事3,5岁只是才看中见举家人里, 后是人 为 娇都 母 女连迁哭 亲 弱续居, 在 子嘉8也 睡 的次定就 觉 无考安跟 呢 以进亭着 。 割士江哭 母 舍不上, 亲 的第却 带 牵,。还 着 挂在于以 对 , 那永远里的读离书开讲了学人二世十。余他自年幼。苦 他读,的9学岁生能很文,多但,仕称途他坎为坷, “35岁震才川中先举生人”,。以到后6连0续岁8才次 中进士进不士第,,授到县60令岁职才,中进一士生, 郁授县郁令不职得,志一。生郁郁不得志。
古诗项脊轩志翻译赏析
![古诗项脊轩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d16ffd783e0912a3162a94.png)
古诗项脊轩志翻译赏析《项脊轩志》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
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
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有纪念意义。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借记物、事来表达作者的感情。
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
他的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借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感情。
此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
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脉,将生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
善于拮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积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妻 归 宁 , 述 诸 小 妹 语 曰 : “ 闻
从 余 问 古 事 , 或 凭 几 学 书 。 吾
后 五 年 , 吾 妻 来 归 , 时 至 轩 中 ,
今 已 亭 亭 如 盖 矣 。
死 之 年 所 手 植 也 ,
庭 有 枇 杷 树 , 吾 妻
再
见
福建三明二中 余养健
返回
项 脊 轩 志
归 有 光
辟 窗 , 四
使 不 漏 。 前 上
余 稍 为 葺 , 修
始 洞 然 。
日 , 日 影 反 照 , 室
垣 墙 周 庭 , 以 当 南
亦 遂 增 胜 。
于 庭 , 旧 时 栏 ,
又 杂 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兰 桂 竹 木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 来啄食,人至不去。 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珊珊可爱。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 ,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 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 为墙,凡再变矣。 为墙,凡再变矣。
姊 家 有 阁 子 , 且 何 谓 阁 子 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