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妓与宋词
论柳永的歌姬词
从“偶失”“暂遗贤”可以看出,他对仕途还是充满自信的。所谓“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不过是以狂傲之言抒郁闷之怀,实是一时之气话。但不可否认由于仕途的挫折,促进了柳永与歌妓的往来,如词下所云“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虽然词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只是一句气话。但由于此句在落第举子中广为流传,从而成为世人评价他“为人疏俊少检”“薄于操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口实之一。
(2) 对爱情的执着甚至被弃后仍然苦苦等待的痴心,如: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
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少年游 一生赢得是凄凉》
“薄情漫有归消息,鸳鸯被、半香消。试问伊家,阿谁心绪,禁得恁无憀”《少年游 帘垂深院冷萧萧》
3、咏其心。对歌妓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刻画,这是柳永歌妓词的价值所在。
(1)对脱离娼妓生活和拥有正常的夫妇生活的期盼,例如: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
“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集贤宾 小楼深巷狂游便》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歌妓词。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抒写内容的歌词。[4]48 柳永的“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5]213,这些歌妓词大部分是他与歌妓们来往、恋爱的记录,词中既可见歌妓之名,如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之类;也可见歌妓之才貌,如“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等等,为柳永词歌舞乐结合的传播形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笔者认为,歌妓词是柳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歌妓的交往对其歌妓词的传播、内容与艺术均带来了较大影响。
唐宋诗词与歌妓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歌伎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
其后随着乐籍制度的建立和教坊的成立,歌伎群体逐渐庞大,歌伎制度也日渐稳定。
“歌伎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
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也十分普遍。
”(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伎制度》)。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伎制度最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
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版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这里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伎。
因而,我们在研究唐宋诗词时,绝不能忽略歌伎的重要作用。
唐宋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诗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
诗词的兴起与繁荣,都与歌伎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诗词与歌伎的关系,成为诗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纵观近些年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歌伎与诗词的创作,歌伎在诗词传播过程的中介作用,文人与歌伎的交往,歌伎诗词的创作内容与特点,歌伎对词风的影响等。
一、歌伎与诗词的创作唐宋两朝歌舞酒宴极其普遍,城市酒楼歌馆亦空前发达。
而唐是诗的王朝,宋是词的国度,能诗善词的文士就与能歌善舞的歌伎发生了密切联系,诗词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急管繁弦、玉盏频传的环境之中,但引起创作冲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求而作。
文人作诗词供歌伎演唱歌舞侑觞增添娱乐,歌伎慕名请文士写诗题词,以此抬高身价。
如《北里志》记唐乐伎颜令宾“见举人尽礼袛奉,多乞歌诗以为留赠,五彩笺常满箱箧”。
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李白、苏轼等大家都曾应求为歌伎填写新词,留下了许多佳话及优美的词曲。
至于宫廷盛宴,文士朝臣应制而作的诗词就太多了。
二是有感而作。
文人在宴会或秦楼楚馆中与歌伎接触,常触发其情而形于歌咏,这种情形较为复杂,也使这方面的诗词题材更为多样化。
浅谈柳永的歌妓词
浅谈柳永的歌妓词【摘要】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歌妓的词,着重论述了柳永与歌妓交往密切的原因以及柳永歌妓词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不是柳郎才高,而是柳郎心低,他肯低下身来俯就这些女子,他肯看她们心上的伤痕,对她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纯洁而不染烟尘的。
【关键字】柳永,歌妓词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流传甚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作词的文人,《全宋词》收录其词212首,而其中描写歌妓的则有一百余首。
所谓的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抒写内容的歌词。
柳永的“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这些歌妓词大部分是他与歌妓们来往、恋爱的记录,词中既可见歌妓之名,如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之类;也可见歌妓之才貌,如“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等等,为柳永词歌舞乐结合的传播形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歌妓是柳词创作的主要对象,与这群人的交往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词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歌妓结下了不解之缘,色艺俱佳的歌妓成为词人吟咏的对象,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唐五代词人晏殊、张先等人都曾创作过歌妓词,但柳永的妓情词与他们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晏殊等人的妓情词多从旁观者欣赏的角度,描绘歌妓的容貌、体态、技艺之美;或以代言体形式,以婉转而又富有女性情调的口吻来言情。
这种“男子而作闺音”的代言体形式的出现,显然是为了适应词作的“助妖娆之态”、“资羽盖之欢”、“娱宾遣兴”的实用功能的需要,因此“作品中的妓女形象,则大都充当了风雅的附庸,缺少鲜明的个性,却多了些那一时代特有的贞淑节烈”,对于身份低贱的歌妓的真实感情世界,词人是不屑于去深入了解的,更不用说在词作中加以反映了。
柳永则是在她们普遍的美色与技艺中发现一些富于特色的方面加以描绘,以由衷的赞美之情描写她们的美貌和伎艺,并以同情的笔触真实地反映她们的痛苦、不幸、向往和追求。
宋词的职业传播者——歌妓的产生原因及作用分析
好 , 名 妓 柳 如 是 “ 学 好 古 ” 宋 代 一 名 如 博 。 妓 以“ 操” 琴 为名 ( 琴操 ” 字 原 出 自蔡 邕 “ 二 所撰 的《 操 》 书 ) 可 见 琴 操 的 才 气 绝 琴 一 , 非 一 般 。 精 通 音 律 , 棋 书 画 样样 精 通 . 她 琴
群 体 的 价 值 观 念 和 审美 标准 的词 作 . 才
能 进 入 传 播 的 渠 道 。 选 择 谁 的 词 进 行 传
唱 , 择 什 么 样 的 词 歌 唱 。 么 样 的 词 最 选 什
终 能 与 听众 见 面 . 很 大 程 度 上 取决 于 歌 在 妓 的爱 好 、 情 、 活遭 遇 , 等 。所 以 此 心 生 等 时期 的词 大 多使 用 俚 俗 语 言 ,通 俗 易 懂 .
岁 就 开 始 学 习 歌舞 。 歌 妓 作 为 传 播 者 。 当 时具 有 很 高 的 在
素 养 , 们 大 多 有 较 高 的 文 学 、 乐 艺 术 她 音 修 养 , 的 甚 至 有 着 文 人 化 的特 质 。 她 们 有 在 “ ” “ ”“ ” “ ” 才 、色 、艺 、情 等方 面都 有很 高 的造 诣 。 “ ” 即 是 歌 妓 在诗 词 书 画 方 面 才 , 的 素 养 ;色 ” 即 指 容 貌 体 态 :艺 ” 指 在 “ , “ 是
音 乐 、 蹈 方 面 的 技 艺 : 情 ” 建 立 在 广 舞 “ 是
妓是 宋 词 传 播 过 程 中最 重 要 、 活 跃 的 一 最 个 因素 。
门人 ’ 的个 人 意 见 . 信 息 或 商 品 是 否 被 对 允许 进入渠道 或继续 在渠道里 流动作 出 决 定 。” 宋词 的传 播 过 程 中 , 要想 得 到 在 词 歌 妓 的 歌 唱 来 传 播 . 必 须 适 合 歌 妓 的需 就 要 。 歌 妓 作 为 “ 关 人 ” 只有 符 合 歌 妓 这 把 ,
浅析宋代歌妓对宋词的传播影响
浅析宋代歌妓对宋词的传播影响摘要:宋朝是词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歌妓人数众多,她们对宋词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而歌妓生活是宋词创作的题材之一,歌妓是宋词的传播者,有些歌妓还是宋词的创作者,他们互相依存的紧密关系,也使宋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扩展。
关键词:歌妓;宋词;传播;创作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16-01宋词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以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丰神,与唐诗元曲争奇斗妍。
词体作为一种音乐文学,通过演唱得以广泛传播,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宋人称之为“歌词”、“乐章”、“乐府”或“倚声”,可见词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
由于在宋朝,词首先是以音乐作品的面貌展现于世,因此词的口头传唱成为很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介,而在众多的口头传唱者中,歌妓又无疑是最为特别而又重要的存在。
一般而言,在歌曲流行的社会过程中,有五个基本环节——(词人的)歌词,(作曲家的)音乐,(歌手的)表演,(机构的)传播,(歌众的)传唱——它们合力作用环环相扣,才能造就一首歌曲的流行。
当词与演唱者的风格达到完美契合点时,往往能将歌手的知名度和词的流传度都推到顶峰,二者的互惠关系达到最大值。
在古代,尤其是宋代,词的发展已达到全盛阶段,唱词成为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活动,“听词”更是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生活方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在大多数宋人尤其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文人看来,听词既是娱乐的方式,更是一种对艺术的欣赏。
据高晦叟《席珍放谈》记载,晏殊曾经“坐堂上置酒,从容出姬侍奏管弦、按歌舞,以相娱乐”。
同时,作为源自民间的一种文艺,词的演唱不仅为上层社会人士所喜爱,更在广大市井百姓中又有了巨大市场。
随着演唱艺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宋朝出现了独重女声的现象。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今人独重女音,不复问能否。
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
女性歌者演唱清美柔婉的新词,曼声促节,很能使广大听众在精神上获得一定的满足,因其既能满足社会上层人士审美的文化需要,也能适合民间世俗享乐的需求,遂成为宋人文化生活中一个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宋词的口头传播方式初探——以歌妓唱词为中心(一)
宋词的口头传播方式初探——以歌妓唱词为中心(一)【内容提要】宋词主要的演唱者,是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歌妓。
演唱环境与地点,主要集中在公私宴集等娱乐环境和酒店茶楼歌馆妓院等娱乐场所。
宋人公私宴集,都有歌妓唱词侑觞。
酒楼茶馆和妓院,既有职业的歌妓长期驻店演唱,也有临时赶场的。
歌妓在宴集中唱谁写的词,唱什么内容的词,一般由宴集主人选定:或唱主人自作新词,或唱客人所作新词。
宋词的演唱方式有多种,其中唱小令慢曲的“小唱”最为普遍流行。
歌妓唱词,既促进了宋词的创作和发展,又制约着宋词的题材取向和风格基调的形成。
【关键词】口头传播歌妓唱词宋词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口头传唱和书面传播两大类型。
本文主要以歌妓唱词为中心,探讨宋词的口头传播方式及其对宋词发展的影响。
一演唱主体:宋代歌妓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宋词的口头传唱,既有“职业”或“专业”人员的演唱,也有业余爱好者随机自发的传唱。
职业或专业的演唱者,主要是女性歌手。
宋代以前,唱歌的原本不分男女,著名的男女歌唱家都不乏其人。
唐代既有著名的男性歌手如李龟年、米嘉荣等人,又有名震一时的念奴、张好好、盛小丛等女性歌手。
而宋人特别重视女声歌唱,南宋王灼曾明确地说:“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
”“今人独重女音,不复问能否。
”①宋词里描写唱词的,也基本上都是女性。
如:“玉人低唱管弦催”②;“多谢秦娥绝唱,声声为、飘入云中”③;“翠眉重为唱,渭城朝雨”④。
这些玉人、秦娥、翠眉,都是指女性歌手。
宋人独重女音,主要是因为唱词的环境是在以男性活动为主的酒楼妓馆和公私宴集等场合,听众大多数是男性。
而女性歌手除了优美的歌喉之外,更有姣好靓丽的面容来取悦于男性听众,既能娱人耳,又能悦人目。
因此宋代男人特别注重女声歌唱而轻视男声歌唱。
其次,女性歌喉最适宜于传达词的特殊韵味,女声唱词比男声更动听。
南宋王炎《双溪诗余自序》就说只有女性的歌喉才能传出词特有的低回要眇的韵味:“长短句宜歌不宜诵,非朱唇皓齿,无以发其要妙之声。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廖修成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一个高峰之一,产量巨大质量极佳。
那么,在那个时代是什么促进了宋词的发展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在这个时代的我们要探究这样的问题本是极难的,不过根据一些史料和留存的一些故事,诗词,笔记,加上人们的推测也不难窥探其中一二。
经专家们研究,在那个时代的传播领域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却是一群让人“不耻”的歌妓,她们有极高的文艺素养和文化修养,对宋词的传播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关键词:歌妓;宋词;传播宋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主要功能便是侑殇劝酒。
是中国文学史的高峰之一。
宋词的用途极为广泛,可以用来庆典、送行、结交、祝寿等,极深的融入了社会生活和朴质的情感,是宋代文化生活极不可缺少的部分。
宋代词文学的发展不外乎下面几个原因:一,宋代经济富足,市民大大增加,为其享乐提供了经济条件,宴饮增加,燕乐越加流行起来。
二,宋太祖为了巩固政权,以声色之娱减少大臣们的权利欲望,并鼓励他们:“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利,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三,歌妓对宋词的传唱扩大了其影响范围,加速了传播速度。
宋代歌妓根据其妓籍和服务对象不同,大体分为官妓,家妓,市井妓三大类。
[1]官妓包括朝廷教坊妓,军中歌妓和地方州郡歌妓,她们由各级专职官吏管理,其服务场合是王公贵族酒宴,官员迎送酒宴,各级政府酒宴。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蓄养家妓,用来歌舞娱乐,炫富摆阔,娱宾遣兴。
有许多繁华城镇中的歌楼妓馆、瓦市茶坊、青楼妓院,拥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市井妓(又称私妓)。
那么这些数量众多分布范围极广才艺双全的歌妓是如何影响宋词的发展呢?歌妓的职能本就是以歌舞演唱的形式劝茶延客,侑觞劝酒,歌舞娱宾,礼仪交际的应酬,正是歌妓这种演唱场合,演唱方式影响了词的传播。
说及歌妓对宋词的影响,若是依曹先生所的分三类歌妓分别阐述其影响,是不全面的也是不能将其概括的,若将她们合起来说也是不够准确的。
因此,我们既要说歌妓对词普遍影响的共通之处,有须得找出各自较为特殊或突出的特点来。
宋词与歌妓 结题展示
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认为是“秀才争闲气”,将朱熹调任,转 由岳飞后人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问其归宿。严蕊作《卜算子》 自辩。岳霖判令从良,后被赵宋宗室纳为妾。
结语
总而言之,歌妓在宋代,虽然地位低下,未有像士大夫文人那般受 人重视与尊重,但其精湛的歌舞声乐技术和较高的才情,为宋词注 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促进了宋词的繁荣,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 内容。我们了解宋词,了解的不仅仅是士大夫文人,更应该是不为 人重视的歌妓。
卜算子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南宋淳熙九年(1182),台州知府唐仲友为严蕊、王惠等4人落籍, 回黄岩与母居住。同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 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 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 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严蕊宁死不从, 并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 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
我们结合一个成语:
泛指歌舞 经济繁荣
女色 娱乐业发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养狗
骑马
宋人享乐意识高涨
城市文化生活重要组成者:歌妓
歌妓对宋词的影响
传播 发挥功能
提供素材
一、歌妓推动了词的传播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需有演绎者传播,且词低回婉转,适合女性演唱,因此歌妓便成为了 词的媒介。歌妓间的竞争,如今日流行歌手间的竞争,歌妓争相向词人求词,倘若所唱之 词受听众喜爱,不仅歌妓在行业间获得名声,词以及词人也因此著名。
二、歌妓发挥了词的实用功能
典例1:
论歌妓对宋词的影响
论歌妓对宋词的影响徐辉(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歌妓对诗、词、曲等中国传统文学都有相当大的影响,与宋词则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歌妓与文人的交流、共鸣促进了文人的创作;歌妓的传唱及其与文人的交往扩大了词的传播范围;歌妓塑造了香艳词风,使宋词中的意象多偏于温柔,慢词之兴起也要归功于歌妓对柳永词的传唱。
关键词:歌妓宋词影响歌妓在人类历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她们地位低贱,任人凌辱,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是最为人蔑视的群体。
但是,精于音乐歌舞的歌妓在文学史上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她们与文人的交往,大大影响了文学创作,以应歌为主的宋词,更是与歌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歌妓与文人的密切关系刺激了词的创作在宋代,歌妓这个群体与文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鉴于五代之乱,大收兵权,要其功臣“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加上宋代商业发达,城市规模扩大,坊、市不再分离,歌妓数量也随之大大增加。
而文人(包括官僚、太学生、普通士人)则是秦楼楚馆的常客,许多文人还有家妓。
歌妓们“歌以侑觞”,为文人唱词娱乐,此种例子在有关宋词的资料中极多,不再详述,兹举一例以说明之,《词苑丛谈》云:“黄山谷过滤州,有官妓盼盼,帅尝宠之。
…盼盼即筵前唱《忆春蛾》词侑酒。
词云:‘年少看花双鬓绿,走马章台絃管逐。
而今老友惜花深,终日看花花不足。
书中美女颜如玉,为我同歌金缕曲。
’”。
[1]歌妓与词的关系并不局限于歌唱一途:有些文人作词而为妓解围,如《东坡逸事》云:“子瞻倅杭日,府僚高会湖中,群妓毕集。
有秀兰者后至,府僚怒其来迟,云必有私事。
秀兰含泪力辩,子瞻亦为之解,终不释然。
适榴花盛开,秀兰以一枝籍手献座中,府僚愈怒。
秀兰进退无据,子瞻乃作一曲,名《贺新凉令》。
秀兰歌以侑觞,声容并妙,府僚大悦,剧饮而罢” [2]。
还有相当数量的文人在风月地、歌舞场中作词赠妓。
或者冶游北里.或者文酒之会,或者是某个娼妓乞词,或者与娼妓爱得如胶似漆,文人常赋词相赠。
浅论歌妓与北宋词创作及传播
浅论歌妓与北宋词创作及传播作者:曹凡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6期摘要:词体作为一种音乐文学诞生于花间樽前,它的发展和流传与歌妓的演唱息息相关。
歌妓与词人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他们在生活中的交往产生大量的应歌之词,这对宋词的创作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影响。
应歌时代的北宋词将歌妓作为传播的中介,歌妓在词的产生,传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歌妓;宋词;创作;北宋词人;影响作者简介:曹凡(1989.10-),男,江苏省南通市,本科,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7-0-01词是伴随隋唐燕乐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诗乐结合的新型诗体。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它的发展繁荣与词之歌者——歌妓有着密切的关系。
词人与歌妓,他们的不同地位,不同身份构成了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活动领域。
然而,在完善的歌妓制度下,歌妓与词人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
词人与歌妓形成了广泛而又密切的交往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甚至被当做一种风流雅事。
词人和歌妓交往方式多种多样。
总的来说,交往的内容主要是词人欣赏歌舞作词并由歌妓演唱。
从词人的角度看,他们与歌妓的交往是为了欣赏歌妓的歌舞表演,佐酒侑觞。
而在与词人的交往过程中,唱词自然是歌妓的本职。
因此,歌妓的歌唱活动就成了与词人交往的内容之一。
词人与歌妓的交往,首先满足了词人的声色之欲。
其次,这一交往还实现了更大的作用,即对宋词的创作和传播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词人与歌妓有着广泛而又密切的关系。
他们的交往活动,一方面正是词人为歌妓应歌作词的创作奠定了基本前提。
因为词人为歌妓作词,大都是建立在歌妓向词人乞词的情况下。
而歌妓乞词活又是必须在与词人的交往中才能进行。
因此,至少在这个层面上来看,词人与歌妓的交往活动是应歌之词的创作的重要依托。
而另一方面,词人为歌妓应歌作词,也是词人与歌妓交往的必然结果。
既然说应歌之词,有“应”必先有“求”,这“求”正是我之前所说的歌妓乞词。
【百度精品】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
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摘要: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的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崇高的地位,这是不容置喙的。
周邦彦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别愁离恨、人生哀怨题材。
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是他创作时的一个重点,以追忆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他的别离伤感、爱慕深情、追寻回忆、眷恋哀怨,开拓了北宋词坛的词风。
我们在结合前人的评价和后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周邦彦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作品研读以及文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体会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的美好与感动。
关键词:周邦彦;歌妓恋情词;思想价值引言: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的日常生活形象、心理以及词人同歌妓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抒写他们日常相处事件为内容的那一类词,从词诞生之初,歌妓就是各家吟唱的一大对象,故歌妓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分量而恋情词则多是抒发作者情感,情真意切,含蕴丰厚,给人以轻柔迷离之感。
但现在大家在研究周词时多研究其艺术成就,究其词的内容却很少有人关注。
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研究歌妓恋情词时应更多关注周邦彦生平和他的情感世界,发掘歌妓恋情词的艺术价值。
品读歌妓恋情词让我们重回北宋,走进周邦彦的词作世界,尽情领略其中的深沉的感情。
歌妓恋情词以及唐宋歌妓恋情词的发展(一)歌妓恋情词的定义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歌妓,据史书左传记载,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乐女,就单纯的为最高统治者跳舞的歌舞妓。
最初的歌妓简单只是为了娱乐消遣,但到了南北朝时期才逐渐与文学有了一定的联系,将歌舞内容写进文学创作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城市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人们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歌妓这歌新兴的行业也开始出现。
宋代歌妓较多,带动了歌妓事业的发展,且歌妓多与文人雅士交往密切,唱的也多是文人谱写的曲子,各种歌妓的形象便也成为了文人创作的对象,在当时共有三种歌妓类型宫妓、市妓和私妓,是按照身份等级来区分,宫妓多为在皇宫中为皇帝和大臣表演的在民间和教坊或官宦家有罪女子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女子。
浅谈歌妓对宋词发展的促进作用
浅谈歌妓对宋词发展的促进作用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那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又为后来的明清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
许多文人对宋词的发展饶有兴趣,并对其进行潜心研究。
本文从独特的角度来剖析宋词的发展过程,即歌妓对宋词发展的促进作用。
歌妓对诗、词、曲等中国传统文学都有巨大的影响,尤其和宋词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宋朝,歌妓被认为是风花雪月的低下之人,但她们对于宋词文化的发展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歌妓与文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促进了文人对词的创作,歌妓对词的传唱更是扩大了词的传播范围。
在宋代,词的发展是与歌妓密不可分的。
词人创作一首新词,抒发某种感情,并非是唯一的或最终的目的,他们最终的或当初的目的是要把这些词放到那些能歌善舞的歌妓那里,通过她们的“皓齿”及其所擅长的“管弦声”进一步实现词的价值;而歌妓的歌唱又增添了作为文学样式的词所不具备的审美效果,使词的艺术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歌妓在文人面前载歌载舞佐酒助兴是文人应歌填词即兴创作的首要前提和驱动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文人作词的积极性。
仅有美景、良朋,尚不足以让文人们尽兴,只有把他们的词作让这些佳人通过她们的歌喉以“新声之调”表现出来,才能让这些文人心满意足情欢尽兴。
晏殊在家宴上乘兴作词,他的家妓就会倚丝竹而歌之;柳永在市井妓或教坊妓“要索新词”下应声而作;张先在杭州时,也是多为官妓作词。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正是歌妓使词与乐、文人填词的欲望与歌妓的演唱激情、文人“政尔赋新词”与歌妓“要索新词”之间形成了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关系,极大丰富了文人的情感世界,激发了文人的艺术灵感,增加了文人作词兴趣,从而造就了一批擅长填词的词人。
在文人这里,歌妓们不再只是一群卖弄风花雪月的低下之人,而是能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的群体。
由于她们多才多艺、色艺兼优,而且她们的文化素养也往往高于一般的妾与婢,所以她们在与文人士大夫的交往中,更能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触发他们的内心情感。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
唐宋词是指唐代和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由古人赋予的“歌行”名号而得名。
它最初以长篇散文形式出现,在宋代逐渐发展成短篇散文,其特点是内容丰富、意象新奇、气势强大、结构严谨,流畅而又不失抒情,深受文人和读者的青睐。
唐宋歌妓制度是指唐朝和宋朝时,将歌妓制作为一种正式的艺术活动,在宫廷里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制度。
歌妓以演唱词曲为主,他们通过演唱来传播文化,抚慰人心,带给人们欢乐。
他们的演唱和舞蹈,尤其注重变化的动作,也有助于促进文艺的发展。
论歌妓传唱对宋词传播的影响及歌妓自身创作对宋词内涵的丰富
5传播,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思想、意见、观念等信息的广泛流传。
在我国悠久的传播历史中,传播形态发展的进程与人类群落结构变化的进程有关,同时又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互动和文化的变迁。
作为人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学活动与传播当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由于其本质的特殊性,文学活动与传播的关系较之于其他人类活动表现得更为紧密明显。
我国古典文学堪称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宝贵的精神文化结晶,更是世界艺术长廊中璀璨的瑰宝,其传播活动自然从属于人类传播活动。
文学作品想要实现其自身价值和取得社会影响只有通过广泛的传播,而且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播与其社会功用的实现和其传播方式的关系更是极为密切。
因此,在对我国古典文学进行研究的同时,对其传播问题的研究也就不可回避了。
王国维曾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词作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在诗歌的发展史上形成了一座堪与唐诗相比肩的高峰,二者双峰并峙,一水中分,共同构筑了中国文学史的辉煌。
宋代工商业迅猛发展,经济繁荣。
重要的商业与文化城市如温州、泉州、广州、福州、成都以及首都汴梁等地都聚集着成千上万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与此同时,市民的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盛景象:“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时节相次,各有观赏。
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宇之异味,悉在庖厨。
花光满路,和限春游萧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奢侈则长人精神。
”如!此繁盛的文化环境无疑为词的勃兴奠定了外部基础。
同时也为其广泛地接受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此外,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也为词的兴盛与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宋代统治者奉行“恩逮于百官者,惟恐不足”(赵翼:《二十四史札记宋制禄之厚》)的统治政策,赵匡胤更是规劝石守信等人“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
歌妓对宋词的影响
歌妓对宋词的影响摘要:歌妓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仅是一种有色事业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
在宋代,歌妓作业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宋词的传播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宋词歌妓传播媒介艺术魅力创作制约宋代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对歌妓业的提倡,歌妓业因此特别兴盛。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句子长短自如,既受文人的喜爱,也备受歌妓的青睐。
文人的词在歌妓的演唱过程中得到了传播、完善,词人也在歌妓的反复演唱词的过程中得到了灵感,从而导致宋词的繁荣。
一,歌妓是词传播的最好媒介。
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都市随之繁荣,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也拉动了娼妓业的兴盛。
而随着经济的繁荣,市民生活水平提高,文人们逐渐兴趣追求转移到了精神娱乐方面,这给文人提供了享受娱乐生活的条件,使他们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游去举行或者参加诗酒之会。
在这些诗酒之会上大都有歌妓唱词来侑觞劝酒、娱宾遣兴,这在宋代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
如晏几道《小山词自序》云:“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
”所谓“每得一词,即草授诸儿。
”就是说,晏几道等人的词,其创作与传播是共时共地进行的。
这就使词的传播可以由歌妓直接从词人的词笺,通过歌唱传播给在场的听众。
在这里歌妓就充任词的第一传播者和首要传播者,便成为一种实际运作的传播方式。
再如,张先在《碧牡丹》中曰:“步帐摇红绮。
晓月堕,沈烟砌。
缓拍香檀,唱彻伊家新制。
”词中所写即是歌妓在晏珠招待张先的宴会上,歌唱晏殊新词的情景。
不仅仅在这些文人的宴会上,在一般的勾栏瓦舍及酒楼茶馆,歌妓为了给市民听众提供娱乐和消遣,也会在此种场合唱词。
这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周密《武林旧事》等宋人的笔记中都有十分形象、生动的记载。
《东京梦华录》称当时的东京“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所谓“新声巧笑”和“按管调弦”,即是指歌妓唱词的情景。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
宋代的歌妓在文化传播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她
们是传播词曲的主要媒介。
歌妓通常在高档酒楼、茶馆等场所演唱
各种词曲,为观众提供了欣赏和学习词曲的机会。
这些词曲中包括
了许多经典作品,如《西洲曲》、《长恨歌》等,通过歌妓的演绎
传播到广大群众中间,成为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
其次,歌妓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才情和表演艺术推广词人和文学
作品。
许多文人常常请歌妓演唱自己的词作,在歌妓的演绎下,这
些词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欣赏。
歌妓们还可以通过表演一些受
众喜欢的作品来吸引听众,引导他们了解更多的词曲和文学作品。
最后,歌妓还为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宋代,歌妓不仅有本土音乐和文化的表演,还有一些来自外国的歌曲和舞
蹈表演。
这些表演为当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桥梁,推动了文化的交
流和融合。
柳永词
浅谈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读《宋词三百首笺注》有感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形象。
据载,柳永的“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
”在这些词作中,刻画了很多能歌善舞的歌妓形象,她们用歌唱出了对苦难生活的反抗,对自由的向往和真挚爱情的渴望。
一:柳永歌妓词的社会背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男子每每玩弄女性,歌妓作为社会地位最低的女子,根本是供男子娱乐消遣的工具。
到了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和最高统治者的不加干扰,歌妓行业逐渐兴盛起来。
出于男性观赏者的审美要求,以妇人姿态为歌舞本色的趣味观念在唐末就基本确定,到了宋代更是独重女音,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一中曾说:“今人独重女音,不复能问否。
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
”因此,到了宋代,独重女音进而发展到嘲笑和排斥男音,使曲子词成为“软性文艺”。
在这种背景之下,柳永创作的歌妓词无论从内容、意境到外在的文字、语言风格都必然会留下歌妓所代表的阴柔之美。
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看,歌妓与词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它在词人生活,词体创作,传播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乐性,抒情性是词体的特点,但“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
”所以,歌妓的加入,使词体的两种特点都得以充分发挥。
首先,歌妓以她的歌喉唱出的词句就体现了词体的音乐特性;其次,歌妓在唱的过程中所融入的个人情感又使词体的抒情功能得以发挥。
纵观柳永的歌妓词,我们不难发现其词的传播出现了这样一种范式:歌词→歌妓→听众。
“歌妓演唱”这种动态传播范式,让柳永的词走向大众,使柳永的词达到了与诗、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境界。
二:柳永词中歌妓的才艺歌舞妓(又称艺妓)是集美貌和高超的才艺于一身的特殊群体,柳永在其创作的歌妓词中就描写了许多色貌俱佳的美妓,如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等,她们多是“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的,这些歌妓的外在美有别于《花间集》中妓女身上的珠光宝气,脂粉香气之类的浓艳美,而是着重于歌妓本身的天然自然之美,也恰是这种特殊的美为柳永词歌舞乐结合的传播形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宋词传播中歌妓的地位
宋词传播中歌妓的地位歌妓介入宋词传播中,不仅成为宋词传播的主力,还影响到了宋词的发展方向,为宋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宋代的歌妓制度及歌妓的活动对文人士大夫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推动了宋代文化的兴盛与发展。
宋代不少文人的词作同时借助于歌妓传唱、印刷、手抄等多种传播渠道得以流传,但由于豪放词的不适宜歌妓演唱,被当时的很多人指为非正宗而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豪放词的发展。
标签:歌妓;宋词;传播;地位胡适先生说:”我疑心依曲拍作长短句的歌调这个风气,是起源于民间,起源于乐工歌妓。
”歌妓介入宋词传播中,不仅成为宋词传播的主力,还影响到了宋词的发展方向。
她们把词用歌曲、舞蹈的形式加工处理后传出,潜移默化,使得词逐步向着歌舞化的方向发展。
”诗降而词,词降而曲”①,文学样式越来越向歌舞贴近,所以”由唐诗一变而为宋词,宋词一变而为元曲,最大的功臣应该说不是文人而是妓女。
”②这句话说明了歌妓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宋代歌妓演唱宋词有三种基本情况:一是朝庭和官署大合乐中的演唱;二是官僚士大夫家庭宴乐中的演唱;三是酒肆歌楼简单条件下的演唱。
宋代歌坛的风尚与宋词的本色观决定了不论何种演唱形式,最直接最重要的歌者都是歌妓。
因此,歌妓成了宋词传播途径的主要选择。
宋代的歌妓制度及歌妓的活动对文人士大夫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推动了宋代文化的兴盛与发展,尤其在音乐、文学的发展上,歌妓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就宋词的发展来说,歌妓更是功不可没。
宋词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两大类。
而在北宋初期,宋词的传播尤以口头传播为主,而口头传播方式又以歌妓唱词为中心,这就奠定了歌妓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词作为配乐歌唱的”音乐文学”,自然离不开演唱者,在这一需求下,歌妓自然成了词的演唱主体,同时也就成了宋词的传播主体。
而宋词的发展也与歌妓息息相关,在词发展到南宋时,爱国词人雄壮豪放的词风已不适合歌妓演唱,离开了歌妓这一重要的传播者,词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后来被”曲”这一形式取代,不能不说与失之歌妓有关。
论歌妓与宋词的繁荣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M42XIANDAI YUWEN2009.01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和女性有着与生俱来的关系,《诗经》中已经有许多诗篇描写那些美丽而贤淑的女子;魏晋六朝,描写和表现女性形体之美、神态之美、才情之美的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到了宋代,作为一代文学代表的宋词与歌妓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密切。
叶嘉莹认为:词“本来是歌筵酒席之间,交给那些美丽的歌妓舞女去传唱的歌词,所写的是男女爱情及相思离别的内容。
”[1]士人之作词,或应歌者之请,或为赠妓而作,且多以歌者作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
词在歌妓的传唱过程中,把词与音乐完美结合,词也因此得到传播,词人在品赏歌妓传唱的过程中也激发了创作灵感。
从某些方面可以说,歌妓促进了宋词的繁荣。
一、歌妓是词乐结合的中介词是伴随隋唐燕乐的发展而兴起的,是一种诗乐结合的新型诗体。
“词在最初的阶段,本与音乐发生密切的联系。
他是一种合乐的给人歌唱的辞句。
后来经许多人的创作开拓,内容日广,体制日繁,虽也有许多完全离开音乐而成为一种只是文学的作品,而词的音乐性并没有损伤,大部分的词都是可歌的。
柳永、周邦彦、秦观的作品,固不必说,就是欧阳修、苏东坡的词,可歌的也还不少。
”[2]宋代的词集,或称“乐章”,或称“歌词”、“寓声乐府”、“近体乐府”、“歌曲”等等,可见它的音乐性质。
同时,从词的写作来看,最初唐人绝句入乐,乃是先有诗,然后配以乐;而词的特点,却是“由乐定词”,即按照歌谱的长短节奏来填上歌词。
具体而言,要依乐段分片,依词腔押韵,依曲拍为句,审音用字,选声择调,其目的则是为了能够适合歌妓的歌唱。
张炎记载其父张枢“每作一词,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协,随即改正”[3]。
可见,歌妓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她们在协调字声关系、词乐关系方面功不可灭,从而能促使歌词与音乐的完全相融。
这就促使词人在“倚声填词”时,不仅力求文辞优美,更要兼顾音律谐婉。
所以,词从其产生就和歌妓结下了不解之缘。
歌妓与宋词
而且共 同 作用 于 草术 推进 词 的 发展 深摊 她们 的不 幸 遭 遥和 悲 悔 命运 他 们 不 但 从感 情 上同 情
。
她们 永
、
而且 以 词 来 描 写 她们
、
写 出她 们 痛 苦 的 心 声 , 赞 美 她 们的聪 明才 智 和 美 好 心 灵
柳
欧阳修
晏几 道
、
姜夔
、
张 炎 等 词 人 还 抒发 了他 们 对 歌 妓 的怀 恋 之 情
, ,
。
然 而 更 值 得 我 们 注 意 的 是 歌 妓 们创 作 的 词 ` 在 《 全 宋 词 》 中 我 们可 以 发现 有不 少的 词 是 歌妓 创 作 的
。
宋 代 歌 妓 有 很 多是 才 艺 出 众 的
、
她 们 不但 能歌善 舞
。
,
而 且还 善 作 词
。
。
如 天台营
妓严 蕊
、
Hale Waihona Puke 杭 州 歌 妓乐 苑DOI : 10. 13698 /j . cnki . cn36 1037 /c . 1987. 02. 015
桩 南师 落举映 学报
哲 学社 会 科 妙 版 )
(
1 9 8
年第
期
`
歌 妓 与 宋 词
古 赞 伟
;
’
词从 产生 始 就和 歌唱 分 不开
。
,
通 过 演 唱 推 动 了词 的发 展
“
。
大 最 的 歌者 是 妓 女
: 夫家 有私 妓 声伎 之 乐 已 成为 上 层 社 会 日常 生 活 的 一 个 组 成 部 分 周 密 《 齐 东 野 语 》 载 “ 张 约 斋 能诗 一 时 名 士 大 夫 莫 不 交游 其 园 池 声 妓 服玩 之 丽 甲 天 下 尝 于 南 湖 园 作 驾 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