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2)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进展

城市地理学进展
城市地理学处于初创时期:方法论上受自然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处于初创时期:方法论上受自然地理学、社 会学、经济学的影响较大, 会学、经济学的影响较大,尚未进入人文地理学主流 。
第一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城市位置和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 泰勒(Taylor,TG ,1949), 《城市地理学》,是英语国家第一本 城市地理学的专著。 第二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城市内部结构的研究,一个是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另 一个是构造城市内部结构的模式; 城市形态的研究起源于德国;城市内部结构的理论研究最初是由美国 的社会学家进行的: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霍伊特的“扇形理 论”,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 第三个重点: 第三个重点:是对城市职能和腹地的分析。 奥隆索(1921):城市职能分类;哈里斯(1943) 对美国城市分类; 赖利(1931): “零售引力规律”; 康维斯(1949): “断裂点”理论;哲夫(1949):“顺序-规模规 律”; [德] 克利斯泰勒(1933)和[德]廖士(1940)建立中心地理论。
二、1980年代以来的进展 1980年代以来的进展
1.城市社会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被重视 .
近几十年中,城市地理,并且的确是整个人文地理都经历 了许多有趣而基本的变化(Gauthier and Taaffe,2002)。 主要的变化包括对GIS技术的注意、发展、应用 (Wheeler,1997) 城市文化地理学的兴起(Wheeler,1998a)。社会理论 和政治经济学概念化重要性的不断增长,拓宽了传统城市 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始涉及更宽泛的社会文化事务。 城市地理学也经历了经济和文化的融合。 与此同时,对先进统计和定量方法的应用开始减少 (Wheeler,1993),而对定性衡量测度的应用开始增多。 对地图的应用和对传统方法的依赖也已经消失(Wheeler, 1998b,2001)。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地图制作到现代的地球科学,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向您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地理学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文明都有自己的地理学传统。

例如,埃及人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巴比伦人记录了天文和地理观测数据,中国人创造了风水学等传统。

古代地理学主要关注地形、气候和资源等方面,为农业、贸易和军事活动提供了基础信息。

2. 古希腊地理学古希腊是地理学的重要发源地。

在古希腊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如赫罗多图斯、托勒密和埃拉托斯特尼。

赫罗多图斯的《地理》是古代地理学的里程碑之一,他绘制了世界地图,并描述了许多地理特征。

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则成为了中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基础。

3. 中世纪地理学在中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和探险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许多地理学家开始研究未知的地区。

马可·波罗的东方旅行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美洲发现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地理学成为探险家们的必备知识。

同时,地图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地图的精确度和详细程度得到了提高。

4. 近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密不可分。

18世纪的启蒙时代,地理学家开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地球表面的现象。

亚历山大·冯·洪堡被认为是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地理调查和测量工作。

此外,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如地貌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等也逐渐形成。

5. 现代地理学20世纪以来,地理学经历了快速发展。

地球科学的兴起促进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生物学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使得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便捷。

此外,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学逐渐演变成了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文将简要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学者如亚里士多德和埃拉托斯特尼斯开始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提出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同时,他们还绘制了一些地图,描述了地球上的各个地区。

中世纪地理学在中世纪时期,地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教士开始探索新大陆,并将他们的发现记录在书籍和地图上。

这些记录成为后来探索者的重要参考。

地理学的现代化地理学在18世纪和19世纪经历了现代化的过程。

这一时期,地理学家开始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技术。

同时,地理学也开始分化为不同的分支领域,如物理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物理地理学的发展物理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文等。

在19世纪,地理学家开始使用地质学和气象学的知识来解释地球表面的现象。

他们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地理勘测,绘制了许多详细的地图。

人文地理学的兴起与此同时,人文地理学也开始蓬勃发展。

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考察城市发展、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承等现象,揭示了人类对地球的重大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为地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

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数据,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工具。

它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和灾害应对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地理学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地理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地理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地理问题。

总结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经历了古代地理学、中世纪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的演变过程。

地理学发展简史范文

地理学发展简史范文

地理学发展简史范文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自古至今经历了漫长而不断发展的历史。

从最初的地图制作,到地貌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研究,再到现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研究,地理学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不断演变和壮大。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分为四个时期,为您呈现地理学发展的简史。

第一阶段:古代地理学(公元前3000年-公元1400年)古代地理学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制作地图和进行范围内的区域描述。

古埃及人制作了最早的地理图,主要是用来绘制尼罗河流域的。

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众多的哲学家和旅行家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荷马是古希腊最早的地理学家之一,他的著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描述了他对地中海地区各个地方的认识。

比如他描述了地中海的各个岛屿、海岸线和港口。

公元前3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成为了古代地理学的重要人物,他在著作《地球》中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形的概念,并研究了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他的地理学研究奠定了后世地理学的基础。

第二阶段:中世纪地理学(公元1400年-1800年)中世纪的地理学受到了出现在欧洲的古典学习的影响,而这主要是西方学者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著作的研究。

但由于宗教的影响,中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以基督教化的方式进行。

在这个时代,地理学家开始绘制新的世界地图,以探索未知地方的可能性。

而欧洲的地理学家们也开始进行海上探索,寻找新的航海线路和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航海探险,他的目标是寻找直接通向印度的新航路,但他最终到达的是新大陆,这次探险奠定了欧洲殖民者在新大陆的地位。

此外,人们还进行了对地图制作技术的创新,首次使用子午线和经纬度的概念,为地理学的测绘工作提供了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第三阶段:近代地理学(公元1800年-1950年)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得益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动。

随着科学方法的应用,地理学开始从传统的区域描述转向对地理现象的研究。

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可编辑)

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可编辑)

城市地理学(许学强)目录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一、1920年以前二、1920―1950年三、1950―1970年四、1970年以来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发展特点二、主要研究领域参考文献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一、城市和城镇二、定义城镇的标准第二节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一、城乡界线的划分二、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三、市带县参考文献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概念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参考文献?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一、城市化的类型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三、郊区的城市化参考文献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五、近现代社会时期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一、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二、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三、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参考文献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一、城市职能的概念二、一般描述方法三、统计描述方法四、统计分析方法五、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六、多变量分析法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一、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二、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参考文献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二、城市金字塔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三、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一、我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二、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第四节?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一、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二、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三、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参考文献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一、相互作用的分类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四、空间扩散第二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一、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二、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三、理论模型第三节? 廖士景观一、需求圆锥体二、市场网三、廖士景观四、与克里斯塔勒学说的比较第四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一、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二、斯梅尔斯的验证三、斯金纳的验证四、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第五节? 核心与边缘理论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二、生长极理论三、核心-边缘模式第六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空间分布类型二、城镇密度三、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四、城市经济区参考文献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一、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二、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第二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二、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三、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一、工作流程二、工作方法参考文献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一、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二、城市地下空间三、地基承载力四、城市地形五、城市气候六、城市植被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土地利用类型二、均质性和均质地域三、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四、霍伊特的扇形模式五、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六、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第三节? 中心商务区一、CBD的界定二、CBD的内部结构三、CBD的演变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一节? 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一、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二、加纳(B.J.Garner)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三、赫夫(D.L.Huff)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四、我国城市内部市场空间分析第二节? 城市社会空间一、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二、社会区分析三、因子生态分析第三节? 城市感应空间分析一、感应、环境和行为二、居民构想图(城市意象图)三、研究实例介绍四、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城市问题第一节? 城市环境问题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二、资源与城市环境三、人口与城市环境四、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五、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措施第二节? 城市交通问题一、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二、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三、国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四、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第三节? 城市住宅问题一、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二、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第四节? 城市社会问题一、就业问题二、贫困问题三、老年人问题四、社会责任感缺乏五、种族与社会争端六、内城问题参考文献内容提要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

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地理学的发展简史一、最初的地理想法说到地理学,其实你要知道,它的起源跟我们平时走出家门,看四周的风景,是一回事。

古人不懂地图,但他们心里对这个世界早有些初步的印象。

你看,远古人类生存的时候,根本没什么高大上的工具,想要了解周围的世界,靠的就是经验和想象力。

大家最开始研究地理,其实就只是想知道,天上为什么有太阳,地上为啥会下雨,世界到底是个啥模样。

古埃及、巴比伦的文明就开始在这些问题上摸索了。

虽然那时候的“地理学”没什么正式的理论框架,但是人类早早地就意识到,周围的地形、气候、动植物都跟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从这些最早的地理观念开始,人类逐渐开始划分区域,做一些基础的探索。

你可能会笑,这还算啥地理学呢?没错,那时候还啥都没搞清楚。

人类总是有种奇怪的冲动,什么都想知道一点。

就这么一点点小小的探索,慢慢地,地理学就开始了它的雏形,向着真正的科学迈出了第一步。

二、古代的地理探索到了古希腊,那地理学就真开始有点模样了。

咱们要说的第一个“大人物”,你肯定听过——希罗多德。

这个家伙算得上是“历史学的鼻祖”,同时也对地理学有了极大的推动。

要知道,古希腊人不光有哲学家,也有很多地理学家。

他们有了地图的概念,开始研究世界的形态,甚至尝试着去描述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希罗多德不单单关心地球的地貌,他还对人类活动的区域分布感兴趣。

这可算是当时的“跨界学科”了,打破了历史和地理的界限,提出了地理和文化密不可分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地理学的思维方式。

你可能知道他是个大哲学家,但也不能忽视他在地理学上的贡献。

他根据日常观察得出了“地球是圆的”这个观点,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一场地理学的革命。

后来,埃拉托斯特尼在此基础上,用数学的方法测量地球的周长,算出来的数值和现在的差距居然只有千分之一,真是牛得没话说!在这之后,古罗马时期,地理学又继续发展,虽说技术水平比不上现代,但对地球的认识却在一步步积累。

三、近现代地理学的飞跃说到近现代,那可就厉害了。

城市地理学讲义

城市地理学讲义

城00 周五5~8节(B二417)理论必修课,1~9周,周4×9《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其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四个方面,即: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问题研究。

但其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授课内容:第一讲城市地理学概述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第二讲城乡划分及城市地域 (2)(城市概念及标准—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第三讲城市的产生及发展 (3)(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四讲城市化原理………………………(4、5)(城市化定义—城市化机制—城市化的类型与测度—城市化的近域推进—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及模式)第五讲区域城镇(市)系统………………………(6、7)(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变化与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第六讲城市形态与内部空间结构 (8)(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及感应空间)第七讲城市问题 (9)(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城市社会问题)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源流和基本内容构架;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城市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2.运用城市地理学方法进行基本的“城市—区域”的联动研究,及“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心理行为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西⽅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西⽅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1920年以前
20世纪早期城市地理学作为—个专门的新领域出现了。

由于当时认识上的局限性,地理学思想以地理环境决定论占优势。

反映在城市地理学上,当时的基本思想就是⽤城市位置的⾃然条件的作⽤来解释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2.1920⼀1950年
这⼀时期,城市地理学的两⼤贡献⾜德国地理学家克⾥斯泰勒(WalterChristaller)中⼼地学说的诞⽣和美国芝加哥⼈类⽣态学派提出的城市⼟地利⽤模式。

前⼀成果的巨⼤影响虽然在战后才感觉到,但它的出现说明,城市地理已从单个城市的研究向城市体系的研究迈进;后⼀成果则标志着城市地理学的注意⼒从对城市简单⽽肤浅的总体认识转向城市景观的复杂性。

3.1950—1970年
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发⽣了地理学的所谓“计量⾰命”。

数量地理学家布赖恩·贝⾥(B·J·L·Berry)⽤数理统汁⽅法对中⼼地学说进⾏了许多实证性研究,他的《城市作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把城市⼈⼝分布与服务中⼼的等级联%考试⼤%系起来,是城市系究的⼀个重要转折点。

“计量⾰命”使城市地理研究从形态学的城市景观转到了空间分析上来。

20世纪50年代空间学派兴起以后,城市地理学的框架建⽴了起来,其研究对象可分为宏观城市空间和微观城市空间两⼤部分。

4.1970年以来
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且在城市地理学中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区位学派、⾏为学派和激进马克思主义等⼏个流派。

城市地理学发展

城市地理学发展

城市地理学发展摘要的发展阶段。

由于我们国家在1949年以前大部分时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城市地理研究。

中国近代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科学之一,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其间随着整个人文地理学的沉浮经历坎坷。

关键词城市地理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目录1.城市 (2)1.1 城市的含义 (2)1.2 城市的产生 (3)1.3 城市的起源 (3)2.城市地理学 (3)2.1地理学的性质 (3)2.2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3)引言城市地理的发展简史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城市地理学作为相对后起的分支,对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也是探索城市体系及其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1.1 城市的含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1.2 城市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战略要地和边疆城市,如天津起源于天津卫;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

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早期人类居无定所,随遇而栖,三五成群,渔猎而食。

但是,在对付个体庞大的凶猛的动物时,三五个人的力量显得单薄,只有联合其他群体,才能获得胜利。

随着群体的力量强大,收获也就丰富起来,抓获的猎物不便携带,找地方贮藏起来,久而久之便在那地方定居下来。

大凡人类选择定居的地方,都是些水草丰美,动物繁盛的处所。

浅谈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

浅谈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

浅谈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4102090103 郝瑞凯内容摘要城市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城市,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有助于我们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

要想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历史。

关键词:地理学阶段中外城市发展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西方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描述性的地名辞典阶段20世纪以前,城市地理主要是以区域地理描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的代表作斯特拉波所著的《地理学》一书,对城市就有了比较系统的描述,主要记叙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人口、商业和物产。

这种格式甚至一直延续到近代。

(二)自然位置论阶段西方在完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19世纪上半叶洪堡、李特尔得以科学地总结了古代地理学,开始了地理学探讨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转折,接着拉采尔、李希霍芬等在19世纪后半叶确立了近代地理学。

20世纪早期人文地理学异常繁荣,城市地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新领域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

当时城市地理学上的基本思想就是用城市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的作用来解释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尽管这样,从自然位置来解释城市的发展比堆砌资料的描述进了一步,它为城市地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奠定了基础。

有两部著作的出版可以反映这一阶段城市地理学的特点。

一是城市地理学的第一部通论性著作,如卡尔·哈塞特的《城市地理研究》,另一部是布兰查德对法国东南部一个城市的研究成果《格勒诺布尔:城市地理的研究》。

(三)区域分布论阶段进入30年代和40年代,地理学从环境决定论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认识到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人要受到环境的直接影响,但是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

地理研究领域的中心从极端的自然方面稳步地转移到人文方面。

越来越多的地理学家得到共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分布的科学。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2)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2)

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简析【摘要】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西方发展史由于战争等原因欧洲的城市地理学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之后则主要依靠飞速崛起的美国来进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直到二战结束部分西欧学者又继续开始了他们的研究。

由于我们国家在1949年以前大部分时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城市地理研究。

中国近代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科学之一,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其间随着整个人文地理学的沉浮经历坎坷。

【关键字】地理学分支中外城市阶段城市地理的发展简史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城市地理学作为相对后起的分支,对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中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总体把握(1)描述性的地名词典阶段(20 世纪以前)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的代表作斯特拉菩(Strabo,B.C.63-24)的十七卷《地理学》就对城市有较系统的描述。

同时代中国西汉史马迁的《史记。

货殖列传》也对全国 16 个州的 25 个重要城市做了描述。

记叙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人口、商业、物产等,15 世纪地理大发现后,不过是描述的城市更多,记叙的内容更广,对贸易和地理位置更重视。

这时,城市地理是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尚未独立出来。

属于古代地理学的阶段----描述。

(2)自然位置论阶段(20 世纪前 20 年)西方经过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在 19 世纪上半叶经德国的洪堡( A. Humboldt,1769-1859)和李戴尔(K.Ritter,1779-1859)科学地总结古代地理学后,开始进入探讨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转折。

19 世纪后半叶确立了近代地理学。

20 世纪早期人文地理异常繁荣,城市地理开始形成。

代表人物迪肯森的《城镇位置》主张“让我们永远放弃把城镇、物产和名胜作为互不联系的事实加以罗列的学问,而要对分布和自然位置的逻辑结果有一般的但是综合的了解”。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1952年—2010年中国城镇化阶段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从公元前2000多年起就有了最初的城市,无论是从城镇数量还是城镇发展水平,古代的中国一直都是稳居世界前列的。

长安、洛阳两都甚至一度成为了享誉全球的世界性大都市。

然而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科技落后,社会动荡不安,在加上外来侵略势力的殖民掠夺,使得我国的社会城镇化建设趋于停滞,整个国家的城镇近代化基本被扼杀在摇篮中。

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城镇化才真正步入正轨。

下表为我国从1952年—2010年的城镇人口规模数据。

该数据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我国在1952-2010年间的城镇化发展和变化阶段。

表1:这一时期内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大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即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城镇化剧烈波动阶段、城镇化停滞徘徊阶段、城镇化恢复发展阶段、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1.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1952年~1957年)新中国的建立后,由于“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1953年~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新建了一批工矿业城市并且扩建和改造了一批重点城市,城市数量从1949年的136座增加到1957年176座,年均增加5座。

城镇人口也增长较快,从5765万增加到9949万,城镇化水平由10.64%提高到15.39%,相当于年均提高0.5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在逐年上升。

这段时期城镇发展及城镇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适应。

2.城镇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年~1965年)由于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我国经济发展在此后开始盲目追求高速度。

受“大跃进”思想的影响,经济发展起伏波动大,城镇化发展也表现出大起大落。

其中,在1958年~1960 年三年“大跃进”时期,由于受急于求成和主观随意性强的极“左”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影响,我国工业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脱离了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高速推进,一大批工业项目盲目发展,致使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镇,3 年内城镇人口净增2352 万,年均约新增城市8座,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75%,年均提高1.45个百分点。

城市地理学-城市历史进程

城市地理学-城市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
重点两个问题: 一、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 二、在新机制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些
新现象和新趋势
二、在新机制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发 展的一些新现象和新趋势
1、城市化过程结束了大起大落,实现了持续 增长,进入中期加速阶段。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思考题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
1、城市起源地 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尼罗河
重点两个问题: 一、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 二、在新机制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些
新现象和新趋势
一、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
1、城市化的推动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2、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由内地向沿
海转移,最近又提出西部大开发 3、一系列制度向市场化体制的转变
1、城市化的推动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74.9 75.1 88.3
西欧
96
71.4
121
78.9
127
81.2
南欧
58
49.5
84
60.5
104
68.1
东欧
46
47.5
65
59.4
80
66.7
前苏联
105
48.8
167
63.1
222
70.7
日本
59
62.5
89
76.2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摘要:城市地理学是城市科学大家庭中毫不逊色的一员。

地理学家以其空间地域性、系统综合性的独特视角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观念来研究城市,而区别于其它城市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地理学获得长足进展,对城市研究作出了贡献,并在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吸收了必要的营养,又采用了数量方法、计算机、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手段,成为地理学中最活跃的人文地理分支之一。

关键词: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一:城市地理学的定义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空间组织的学科,主要研究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空间结构与布局、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城市间相互作用、城市形态、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和城市问题等。

[1]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着重从空间观点研究个别城市或者区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功能、层次结构和地域结构。

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关系密切,这些学科与城市地理学互为补充。

城市地理学的内容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镇的空间组织。

城市是一种包含复杂物质要素、社会关系和活动内容的客体,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研究始于19世纪,城市地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迅速,因此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发展很快三: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城市地理学的内容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镇的空间组织。

围绕这两种地域系统,具体研究下列内容:1.城市化研究。

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过程,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比较,城镇人口集聚的规律,大城市的优势,以及城市化的效果和问题等。

2.城市职能研究。

把城市产业分解为以满足市外需要为主和以满足市内需要为主两类,从而确立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的概念,研究城市的性质及其对所在区域的作用。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分布过程和机构设置、调整过程亦做了大量分析,创立了城市结构的同心心环模式。

③.在研究中,他们使用了生态学的方法,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
④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三模式。
西

二.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第2阶段:1920--1950年

市 地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形成理论时期.


析,他们特别强调“地方”(place)这一概念不仅是一个几何空间,而且还包括了 人地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中,段义孚等人的研究对剖析城市内居民与其邻里区域所产生的亲切感或疏
离感和冷漠感,作出了很大贡献,也扩大了城市地理学的领域。在实际应用方面,段义孚对内城重建和拆
迁过程中,如何破坏,或如何保存这一人地感情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空间学派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许多城市被毁,世界上许多城市因战争而衰微破败。
发 展
大战结束后,人口纷纷返城经济亟待恢复,尤其是欧洲、日本、东南亚一带。

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城市,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下扩展城市,急需了解城市的构成和布局,需要
史 对城市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从而大大刺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20-1950




年展
西
方 城
二.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第2阶段:1920--1950年
市 地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形成理论时期.


1.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城
的 发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以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开展1970年以后,随着兴旺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大局部人口都已聚居在城市,城市的土地、交通、住宅、环境、犯罪等各种问题都日益锋利,城市开展日益成为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城市的发生、开展和变化逐步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之一。

这一阶段,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而且在城市地理学里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著名的空间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美国的加里森(WilliamL.Garrison)和他领导的华盛顿小组,以区位论为主要理论根底,从距离入手,用统计方法寻找城市分布和内部构造的空间组织模式,并用这些模式模拟现状,预测未来,帮助区位决策,这就是著名的区位学派。

地理学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极为复杂的人文地理分支,开场大量采用了统计方法。

使地理学走上了理论化,计量化和抽象化的道路。

然而,重视科学和数学的世界倾向一度因无视了历史、语言和文学而产生了反作用。

地理学的计量化也一度走向极端,甚至有人声称一个新的地理学境界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字性、描述性的研究。

把地理研究的目的和手段相混淆,把运用数学符号还是文字符号来解释地理现象对立起来。

西方地理学界在 70 年代已经对此有所反思,随着城市间的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实证研究的积累,发现在实际观察到的状况和预期的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距,模式的运用并不都很有效。

各种区位理论的不现实的假设受到批评,对仅仅利用小样本建立的模式运用到大范围地区或者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它地区的做法也提出疑问,甚至用于分析的数据资料的本身也可能就有问题。

对数量革命进展的不满,对标准模型可承受性的疑虑,导致60年代后期行为方法的引入,并被称为行为革命而风行于70年代。

行为学派认为任何地理现象,除了纯粹自然地理现象外,都和人与人的群体的决定有关。

人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至少不是全理性的。

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由人的不同品质、动机、偏好、态度、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决策而形成。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第二章

12
• 3、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
• • 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士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城市地理 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而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 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是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城 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 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则从事 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 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等,工程性较强。 • 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相互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 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汲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 动规律。而城市规划学则需要以城市地理学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 理论,并具体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去。
•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 研究与评价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对城市形
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4
•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 • • •
• •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包括几个方面: ①城市化研究。 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 的效果与问题,城市化水平预测,以及各国和各地区城市化对比研究 等。 ②区域城市体系研究。 目前我国的城镇体系研究一般侧重从区域角度、整体观点分析一 国或一地区城市体系的结构(规模、类型)和空间组织,各城市间的相 互关系,城市在区域中的集聚与扩散,大都市带或城市连绵区的形成 和发展等。 ③城市分类研究。 包括规模分类、形态分类和职能分类,通过对一国或一地区城市 的考察,拟定分类的依据、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各种类型的城市。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点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点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点城市发展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其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城市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城市发展,可以了解城市的起源、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初中地理中关于城市发展的知识点。

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阶段1.城市的起源: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是为了军事、信仰、贸易等目的而建立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城市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2.城市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即初级聚落、城市形成和城市发展阶段。

(1)初级聚落:最初是一些临时的聚集点,人口较少,功能简单,如古代的部落聚落、商业交易点等。

(2)城市形成: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城市开始形成,并逐渐形成城市的基本特征,如城墙、城门、市场、宫殿等。

(3)城市发展:城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逐渐发展壮大,人口、面积和功能不断增加,成为一个繁荣发达的城市。

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因素。

1.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丰富度等因素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处沿海的城市更容易发展海洋经济,资源丰富的城市更容易建立重要的产业基地。

2.人口规模: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人口规模越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就越活跃,城市也更具有发展潜力。

3.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状况,经济发达的城市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发展更为迅速。

4.科技水平:科技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量,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5.文化传统:城市的文化传统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它决定了城市的风格和特色,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1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四个阶段及特点1.1920年以前: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求其强调地理位子决定城市的命运,研究城市内部时往往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屋顶的式样材料的种类。

21920--1950年:(1)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

(2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31950--1970年: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

研究对象分为(1)宏观城市空间(2)微观城市空间。

主要包括城市用地分以过程,各功能要素的区位分析和土地利用模式。

41970年以来: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

城市地理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呈现多元化态势。

2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提倡向西洋学习21949--1966年的萧条阶段:受苏联影响地理学发展不平衡人文地理落后,经济地理发展31967--197年的停滞阶段:文革十年41976--1990年的振兴阶段:十一届三中全全会5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推动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3都市区: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の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4大都是带:有许多都市区首位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

5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本单位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7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为地区城市中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简析【摘要】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西方发展史由于战争等原因欧洲的城市地理学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之后则主要依靠飞速崛起的美国来进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直到二战结束部分西欧学者又继续开始了他们的研究。

由于我们国家在1949年以前大部分时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城市地理研究。

中国近代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科学之一,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其间随着整个人文地理学的沉浮经历坎坷。

【关键字】地理学分支中外城市阶段城市地理的发展简史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城市地理学作为相对后起的分支,对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中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总体把握(1)描述性的地名词典阶段(20 世纪以前)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的代表作斯特拉菩(Strabo,B.C.63-24)的十七卷《地理学》就对城市有较系统的描述。

同时代中国西汉史马迁的《史记。

货殖列传》也对全国 16 个州的 25 个重要城市做了描述。

记叙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人口、商业、物产等,15 世纪地理大发现后,不过是描述的城市更多,记叙的内容更广,对贸易和地理位置更重视。

这时,城市地理是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尚未独立出来。

属于古代地理学的阶段----描述。

(2)自然位置论阶段(20 世纪前 20 年)西方经过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在 19 世纪上半叶经德国的洪堡( A. Humboldt,1769-1859)和李戴尔(K.Ritter,1779-1859)科学地总结古代地理学后,开始进入探讨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转折。

19 世纪后半叶确立了近代地理学。

20 世纪早期人文地理异常繁荣,城市地理开始形成。

代表人物迪肯森的《城镇位置》主张“让我们永远放弃把城镇、物产和名胜作为互不联系的事实加以罗列的学问,而要对分布和自然位置的逻辑结果有一般的但是综合的了解”。

地理学的主体理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拉采尔、辛普尔、亨丁顿,拉采尔对人文地理的贡献是把人的因素重新纳入地理学),城市地理的基本思想是用城市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的作用来解释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比描述进了一步。

What→Why 标志性著作:1907 年卡尔。

哈塞特的《城市地理学研究》;1911 年布兰查特的《格布尔:城市地理的研究》单个城市的研究为主;从描述进入解释,解释城市的决定作用是自然位置。

(3)区域分布论阶段(20 世纪 30、40 年代)这一时期西方地理学有两个趋势,一是人文化,地理环境决定论在西方也受到批评;二是区域学派的确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按地区联系的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及其在各地区差异的科学”。

反映在城市地理上:位置公式不能解释城市,更不能解释历史上繁荣过而已经不存在的城市。

铁路交通的发展和小汽车开始普及,城市地域迅速扩张,位置公式不能解释Conurbation。

代表人物奥隆索评论以前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把最大的兴趣集中于单个城市是令人吃惊的事情,地理学和事物的分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城市分布感兴趣显然是重要的,但对它的注意却不够。

” 标志性著作:1933 年克里斯泰勒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从单个城市研究向城市体系研究转移;美国芝加哥人类生态学派提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园模式。

(4)二战后的迅速发展阶段地理学进入现代发展阶段。

城市地理学后来居上。

因为(1)初步基础在战前已经奠定,一些基本概念已经确立。

有了理论。

(2)大规模的战后城市重建,地理学家大量参加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

有了实践。

(3)商业资本家理解了商店区位和市场调查的重要性。

有就业岗位。

(4)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问题日趋严重,有挑战。

在探讨区域差异下的人文地理现象的极端复杂性,用传统的定性叙述大量细节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导致地理学在方法论上寻找出路。

这一阶段城市地理学的几个学派:区位学派(Locational school):代表人物:W. Garrison, B. J. L. Berry, W. Bunge , M. F. Dacey, R.J.Chorley, P.Haggett 特点:(1)由求异改为求同,寻找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性(过分追求空间差异细节的悲剧结果);(2)由文字描述转为数据处理,计量革命(强调公正客观的逻辑方法,有依据,能验证);(3)建立模型,力求有预测能力。

Model: 小中见大;典型的理想化的东西;示范的与实际相象又并不是实际的东西。

分图表式的模型和数学式的模型,数学式的模型又分定数模型和随机模型。

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也有人称科学主义(自然科学化)。

40、50 年代兴起,60 年代高峰,走向极端,70 年代觉醒,反思。

名言:Rubbish in , Rubbish out 正确的态度:计量是手段不是目的;要别人理解,不是个人欣赏;能简单者不要复杂;定量不能代替定性;定性→定量→定性到 60 年代中后期,区位学派受到批评: 1. 发现归纳出来的许多模型与预期之间有许多差距,模式并不有效(少数还可以,如中地论位序-规模律,重力模型,一些土地利用模式); 2. 世界并不象区位学派所想都是有序可寻,不能把人文地理与自然科学划等号; 3. 在实证方法中,事实和价值被严格分离,算出来的就是对的。

4. 数量化无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5. 数学基础不太好的传统学者早就不满在心。

导致其他学派的兴起。

(我认为原因在于:任何模型都有假设;任何一个好的地区性模型加以推广,由于区域差异就出问题;小样本大推广。

寻找规律的理想还是可敬的,关键是对规律的理解,规律是有层次的。

)行为学派(Behavioral school):代表人物:G. White, J. Wolpert 观点:任何地理现象,除纯自然现象,都与人或人的群体的决定有关;最优区位固然好,但人的行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常由人的癖好、态度、心理等因素决定。

特点: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决策来解释人的空间活动及其所导致的分布结果。

(如:通过为什么人们选择易遭受洪水淹没的地区居住,来寻找治理洪水的办法。

到哪个商店购物?移居到那里?作心象图),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影响较大。

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

激进主义学派(结构学派)(Marxist school ) 代表人物:D. Harvey 观点:60、70 年代美国经济不稳定,社会不平等,环境遭破坏,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认为实证主义的空间科学方法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行为学派研究个人的行为也是不够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某种社会结构下的行为,不是真空中的行为;问题来自于制度,来自于社会结构。

解决的办法社会革命。

都从制度入手,最关心于研究城市居住模式,住房市场,第三世界的现代化,贫困问题,空间不平等的研究。

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人文(人本)主义学派(Humanistic school)代表人物:段义孚观点:批判区位学派的地理学忽略了人的因素和人的作用,计量运动对知识的定义和看法有太多的排他性、垄断性及霸权心态,有学术帝国主义的味道,单单注重规律的寻找忽视了对独特性事物的探讨,忽视了大千世界的绝大部分。

世间的事物并非早就客观地存在着,在等待学者去发掘其规律。

世界是多元的,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不同。

强调了地球表面的异质性及独特性,而不强调其通性。

人文(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要预测事件的后果和建立所谓的规律,而是要理解事物对人的意义。

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和理论。

主要是一种观念,主要在于批判科学主义学派。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t)西方较新的哲学观点,1984 年引起人文地理学的注意。

一些人对他敌意甚强,认为他是一种怀疑主义,批判了所有的大理论,得罪了各阵营的人,有人对他怀疑,因为他的视野比人文主义更多元。

建议阅读:马润潮(1999),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 《地理学报》,54(4),365-372 注意:西方的研究都要纳入某种理论框架。

数量地理学向传统的地理学(环境决定论、生态学派,区域学派)提出挑战,然后传遍了全世界,影响深刻。

然后弱点逐渐暴露,正统地位开始动摇,其他派别纷起,但仍没有取代区位学派,其他学派实际起了修正和补充的作用。

模式、法则、计量;人的个体行为;社会的制度和结构,都是重要的。

地理学原来的方法,以及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都值得结合起来运用。

从 94 届 AAG 年会看美国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动向。

可见:(1)地理学要为社会决策服务受到美国地理学界的极大关注(2)美国地理界当前对人文地理领域的关注远远超过自然地理。

对人文地理领域,包括城市、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人口等地理分支的研究是比较活跃的,讨论会和论文的数量远远超过自然地理领域的各个分支。

其中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专业组位居以系统研究命名的各专业组的前 3 位。

(3)从各区域研究专业组在年会上的活动看,美国地理界对原先和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研究不是放松了而是加强了,中国专业组也很活跃。

(4)对地理研究手段的研究非常重视。

2.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史在综合的分析了中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后,我们首先分析下西方发展史,由于战争等原因欧洲的城市地理学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之后则主要依靠飞速崛起的美国来进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直到二战结束部分西欧学者又继续开始了他们的研究。

(1)1920 年以前城市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

在此之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9 世纪前后,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大机器生产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城市开始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扩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出现了飞跃般的增长。

到20 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形成了许多世界瞩目的特大城市。

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繁华的港口城市,尽管这些城市中的多数,带有严重的殖民主义色彩。

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

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尤其强调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命运。

研究城市的内部时,往往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屋顶的式样、材料的种类等等。

2.1920—1950 年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

城市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城市被罩上了绚丽的光环。

世界开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