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人的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族的起源
关于商族的起源,自古至今主要有陕西说、东方说、河北说、冀鲁豫说、东北说、山西说等六大类观点。
(一)陕西说
陕西说认为商族的起源地在今陕西关中或陕南地区。《史记・六国年表》云:“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此记载“汤起于亳”虽未言具体居地,但其前后意思即说商汤在西北陕西地区兴盛发展起来。此外,有几处文献记载,如《尚书序》孔疏引郑玄语、《括地志》、《帝王世纪》等,都言商始祖契之居地在今陕西商洛地区。关于汤都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即“京兆杜陵亭也”,《史记・封禅书・索隐》徐广云在“京兆杜县”,此即有名的“杜亳说”,其地在今陕西长安县。
陕西说对后世影响较大,当代仍有一些学者坚持此说。顾颉刚的《殷人自西徂东说》(《
甲骨文与殷商史》第3辑)一文认为,商族起源于关中地区,随着其势力的扩展,逐渐自西向东发展。
荆三林也曾写《试论殷商源流》(《郑州大学学报》1986年2期)一文,认为商族发源于太华之阳的洛河和丹江流域,以后逐渐向豫中、豫东发展,至成汤时到达今山东曹县、江苏徐州一带。
(二)东方说
东方说认为商族的起源地当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一带。其首创者为王国维。他在《殷周制
度论》、《说亳》、《说商》等文(《观堂集林》卷10、卷12)中,认为:“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
之都邑,皆在东方,惟周独崛起西土。……以地理言之,则虞、夏、商皆居东土,周独起于西方。”
经考证,他认为“商”即今河南商丘,“亳”在山东曹县(此即“北亳说”
)。王氏东方说得到许多著名学者的支持。徐中舒早在三十年代就撰文《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史语所集刊》第2卷第1
期),认为商民族起于环渤海地区并由东而西渐之势。七十年代末,他又撰写《殷商史中的几个
问题》(《四川大学学报》1979年2期)一文,明确指出山东半岛齐鲁一带是商民族早期活动的
地方。龚维英的《商的由来浅说》(《中学历史教学》1985年2期)一文认为,商族属东夷鸟图腾族团,今之商丘即古之商地。
(三)河北说
河北说认为商族起源于河北中部地区。丁山认为契居蕃应在“誆水支流的博水流域”,砥石在今河北癏水流域,“商人发祥地决在今永定河与誆河之间”,并认为“商族起于易水,溯着商水
东南进,到了成汤时代,定居在汶水流域”(《商周史料考证》,中华书局,1988年)。李亚农认为
殷人的发祥地“是在易水流域和渤海湾”,“到相土时代就已发展到济水黄河之间了”(《
殷代社会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四)冀鲁豫说
此说认为商族的起源地包括豫东、鲁西、豫北和冀南地区。王玉哲在《商族的来源地望初探》(《历史研究》1984年1期)一文中,依据文献考证出商族起源于东方。同时,他认为山东龙山文化中,有一支进入河北中部,游牧于易水、漳水一带,到夏末定居于冀南、鲁西,最后西向灭夏建立商朝。郭沫若曾认为契居蕃在今山东滕州市,昭明居砥石则在今河北癏水,相土居商邱
即今河南商丘(《中国史稿》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6年)。杨宝成在他的《商文化渊源探索》
(《华夏文明》第1集)一文中,认为先商时期的商族活动区纵横千里:北起易水流域,南至淮北,东起泰山,西至太行山。其范围包括现今的河北省南部、河南省的北部和东部、山东省西部及安徽省北部,并认为豫东地区的二里头文化、豫北冀南地区的二里头时代文化皆为早商文化,王油坊类型和后岗类型龙山文化应是探索商文化渊源的主要对象。
(五)东北说
东北说认为商族起源于东北辽西地区和内蒙古中南部一带。早在三十年代,傅斯年就曾撰
写《夷夏东西说》(《庆祝蔡元培先生65岁论文集》)的论文,提出了商族发迹于东北、建业于渤
海与古兖州的观点。1978年,金景芳发表了《商文化起源于我国东北说》(《中华文史论丛》第7
辑)一文认为,契居北方,昭明所居砥石在辽水发源处,即今内蒙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的白岔
山。八十年代,干志耿等人发表《商先起源于幽燕说》(《历史研究》1985年5期)一文,认为“只有在红山文化中才能找到商先文化的基因、主干和渊源”。后又发表《商先起源于幽燕说的再考
察》(《民族研究》1987年1期)续文,认为王亥以前为商先阶段,辽西的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即其物质遗存;上甲微之后为先商阶段,南下活动于河济之间。蔺新建在《先
商文化探源》(《北方文物》1985年2期)一文中同意东北说,认为公元前18至17世纪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南渐就是商人的南下。
(六)山西说
山西说者认为商族起源于山西中、南部。邹衡在《试论夏文化》一文中,认为商文化来源于先商文化漳河型,而漳河型“来自黄河西边的冀州之域,是沿着太行山东麓逐步南下的”。李民
在《关于商族的起源》(《郑州大学学报》1984年1期)、《豫北是商族早期活动的历史舞台》(《
殷都学刊》1984年2期)等文中,认为商族的策源地是在今永济至华县之间,以后沿黄河北岸向东迁徙,昭明时已达到今沁水一带,相土时迁到豫北并在那里兴旺发达起来。笔者曾撰有《商族
的起源与商文化的形成》(《殷都学刊》1995年2期)小文,认为商族的始源地在关中东部与山
西相邻地区,客省庄二期文化的东部类型即为其文化遗存。昭明至相土前,商族在晋南、晋中地区流徙,其文化特性逐渐丧失,而被当地文化逐渐同化。相土时带着晋南、晋中地区的文化风格东迁,并最终定居豫北、冀南地区,在吸收了当地原龙
山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先商文化——
下七垣文化,并直接演变为二里冈期商文化。此外,陈昌远写有《商族起源地望发微》(《
历史研究》1987年1期)的论文,认为契居蕃在晋南,但昭明时商族迁到石家庄至邢台一带,汤时又迁
回到了晋南。他把八十年代发现的垣曲商城确指为汤居之亳(可称作“垣亳说”)。
商族起源诸说剖析
从上可知,有关商族起源问题的研究分歧较多,各家观点皆有其文献和考古材料依据。乍看起来,似乎各家观点都有一定道理,莫衷一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记载较少且含糊不清,不同文献记载互相癥牾。对有关文献材料的分析,有的学者不够慎重,要么把一些文献材料看作是绝对精确的记载,或者干脆就完全摒弃不用。二是有些学者在文献材料与考古遗存相结合方面不够慎重,出现瞎猜、“乱扣帽子”的现象,对考古资料提出一些错误的设想或推测。
要正确地研究商族的起源,必须正确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必须建立在确凿的商代文化遗存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和考古材料的综合研究,来追溯商族历史。商族始源年代应局限在距今4500~4000年之前,切忌把5000年以前的某某遗存说成商族之最早的遗存,避免造成起源的无限上溯。二是要用联系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起源。从《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等文献可以看出,商族的始祖曾经组成一个亲密的部落(或酋邦)联盟,三族共同活动在一个相近的范围之内。虽然不能完全肯定同源的理论,但至少可以说,商族的始祖是活动在一个相邻的较大范围之内。从各方面材料综合考察,这个大范围应在今晋、陕、豫三省相邻地区。因此,不能言夏族起源于豫西、晋南,而又谓商族源于与夏族相距甚远的东北地区;同样,言周族起源于晋、陕地区,而不能说夏、商二族起源于遥远的山东或江淮地区。这就是说,探索三族之某一族的起源,也要兼顾另外二族的起源,甚至也要兼顾与三族关系密切的尧、舜等部落、酋邦的居地。基于上述原则,我们对以上有关商族起源的诸观点逐一进行剖析,可以发现,没有一种观点是完美无缺的,各家都有缺陷或难解之处。
有关商族起源诸说。
陕西说多是汉晋学者的推测,考古材料得不到任何佐证。这种观点把商族建国前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关中或华山之南,显然忽视了商族善于迁徙的历史事实。再者,陕西说也未用联系的分析方法研究商族的起源,说商族源于陕西,而其它夏、周族源于何地,尧舜二部落(或酋邦)又活动于何地,都未做出合乎情理的回答。关于东方说,尽管赞同者较多,但各家并非完全一致,有曰商族源于豫东,有曰源于山东;其认定的先商文化遗存,或曰是河南龙山文化造律台类型,或曰是山东龙山文化或大汶口文化。东方说的不足之处,一是没有建立在确凿的商文化遗存基础上,河南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与二里冈期商文化没有什么密切关系。二是东方说言商族源于东方,但要么不言其它族的源地;要么谓夏族源于豫西、晋南,周族源于陕西,如此则夏、周族的居地与商族的居地相距甚远,三族无法组成一个部落(或酋邦)联盟。关于河北说,主要是依据一些文献和对甲骨材料的解释,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