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一.灌区概况及分布

(一)灌区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

本地区三面环河,西起清河,南频卫河,东至禹河;地势平坦,地形坡度

多在0.0015~0.004 之间。过去由于卫河南移,在本区的下中部横凿下一道陡坎;

同时,入禹河河口西北方形成一凹地和局部高地。

本地区土质肥沃,土壤质地属中粘壤土,微有结构,土壤含盐量为0.02% 宜于耕作。土中粘土含量为10%~15%,孔隙率为44.3%,干容重为1.40t/m , 透

水性中等。地下水埋深为5~15m,水质近于中性(PH=7.4 ),可溶性盐为0.05%。

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1.3 毫米,但时间分配不均,经常出现季节性干旱,

影响作物生长。年最大降雨量为877.7 毫米(1949 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63.3

毫米(1963 年),年内降雨变率很大,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

的70%。暴雨多发生在八、九月,由于本区土壤透水性较强,且地下水位较深,

因而形成的地面径流量不大,除凹地外,径流可及时排除。多年平均蒸发量970

毫米,月平均气温13~16℃,最高气温43℃,最低-10℃,每年12 月下旬开始结冻,元月底解冻。

全区耕地面积约为113000 亩(100 等高线以下),由于南北方向有李家沟纵

切而过,把耕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其面积分别为17000 亩和96000 亩。当地种

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其次是棉花、高粱和谷子等。

全区共分布有四个乡,即前进乡、胜利乡、合作乡和红旗乡。该区由于干旱

影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急需发展灌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二)地形和河道水量概况

1.地形

(1)灌区地形图一张(1/25000);土地利用率为0.9。

(2)李家沟集水面积不大,平时干涸,雨季洪水期流水

(3)100 米等高线以上植被覆盖很好,暴雨季节基本无径流汇入本区。二.灌区用水资料

根据邻近地区自然和农业条件相似的灌区作物大面积丰产灌溉经验,以及该区的灌溉试验站试验资料,结合本区具体条件和增产的要求,分析拟定出本区各种农作物中等干旱年(75%)的设计灌溉制度见表2.

表2 中等干旱年75%的作物设计灌溉制度

表2 中等干旱年75%的作物设计灌溉制度

。A.灌水率图

灌水率图的修正

修正原则:(1)修正后的灌水率图应与水源供水条件相适应;

(2)尽量保证作物需水临界期的灌水不变,若需要提前或推迟灌水日期,前后不得超过3天,且以前提为主;

(3)修正后的灌水率图应当比较均匀,使得渠道水位和流量不发生剧烈变化;

宜避免经常停水特别避免小于5天的短期停水,保证渠道安全运行。

在修正灌水率图时,要以不影响作物需水为原则,尽量不要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期的各次灌水时间,若必须调整移动,以往前移为主,前后移动不超过三天;调整其他各次灌水时,要使修正后的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此外,为了减少输水损失,并使渠道工作制度平稳,在调整时不应使灌水率数值相差悬殊。一般最小灌水率不应小于最大灌水率的40%。修修正灌水率图

考虑到主要作物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取该时段的灌水率为设计灌水率,即q=0.026[m3/(s*100hm2)]

三.其他资料

(1)有效利用系数

η田= 0.90 η农渠= 0.90 η渠系= 0.65

(2)流量在2.5~5m /秒范围内修隧洞(片石拱)时,单价为30 万元/km ;同条

件下修建陡坡的单价为11.5 万元/km 。

(3)支渠控制面积3~6 万亩,斗渠控制面积3000~8000 亩。

(4 )干支渠续灌;斗渠轮灌。

四.灌溉用水量

灌溉用水量计算表

五、灌区的水量平衡

1、灌区水源的种类、可靠性

2、灌区用水方案的拟定

表一设计年清河流量按旬统计表

六、灌排渠道布置

综合考虑灌区水源、灌溉要求、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条件、行政区划、交通用途,综合考虑布置灌区灌排渠道。在灌区水源上游取水,布置一条总干渠和三条支渠,支渠下设斗渠、农渠、排水沟等。

(1)、渠首工程位置选择的原则和方案

该灌区水源应取清河为水源,河水水量稳定,水质较好,含盐量符合灌水要求。取水口取在1#断面和2#断面之间的凹岸处,以防止淤积造成取水建筑物堵塞并且1#

至2#断面间河床土质密实,2.5 米以下为坚硬岩层。适合修筑取水建筑物.

(2)、排水容泄区的选择

一支渠和二支渠控制灌溉区域的的容泄区为李家沟,其中二支渠的六斗渠控制的灌溉区域容泄区为卫河。其中二、三支渠中斗渠的多余水量也可以通过山谷基线排除,最后注入卫河。三支渠控制的灌溉区域的容泄区也可以为卫河和禹河。在三支渠的四斗渠控制的灌溉区域应设抽水站,将多余水从此处排入禹河(该区地势低洼且有高崖,积水不易排出)。该灌区其他区域,排水天然地势优越,无需太多排水设施及沟道排水。根据已知资料得知,本地区土壤透水性强,且地下水位较深,因而形成的地面径流量不大,除凹地外,径流可及时排除,所以,农沟的布置暂不考虑。

(3)、灌溉渠道的规划布置原则

1、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2、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

3、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

利管理,并应为上下及渠道的布置创造良好的条件。

4、确保渠道工程安全可靠。

5、要考虑综合利用。

6、灌溉渠系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

7、灌溉渠系布置应和土地整理规划和农业区划密切结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

生活。

8、当渠线必须转弯时,土质干、支渠的弯道曲率半径应该大于干、支渠水面宽度的5倍。

9、对沿曲线方向宣泄的山洪、塬流应予以截导,防止进入灌溉渠道。

(4)、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布置形式

1.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

2.渠网配套,灌排自如,控制地下水位;既能适时适量灌溉,又可以及时排水,不使农田渍涝。

3.田面平整,田埂规整,适应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4.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促使农作物稳产高产。

5.合理利用各类土地,实现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田间工程的布置形式:在田间系统中,渠、沟、林、路的配合采用沟—路—渠的布置方式,以减少输水渠向排水沟的渗漏,道路旁为灌溉渠道和排水沟中间,在路的两侧植树,具体布置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