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作品中乐器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美育人——高中诗文中含蕴的曲中意境
宝清二高张红梅
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都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传统文人,作诗品乐的功力都不可或缺。音乐是诗人作诗的重要素材,而品读音乐不仅是诗人们的必修课,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美育教育的一份沉甸甸的素材。品得了悲欢离合,看得惯酸甜苦辣,才修行得了人生,才会让生命更通透,纯净。本文仅就中学阶段所能接触到的那些与乐器有关的古诗文,感受中国传统文人的诗乐风流,涵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涵育人的精神。
一、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
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诗经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白居易《听<幽兰>》中的“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均在清雅的琴声中,透露着古琴的厚重和底蕴,琴曲中充满着得一知己足矣的胸襟,流淌在乐曲清幽的旋律中,淡淡的温暖,真挚纯厚的友情。而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中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借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将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更是付诸于琴声传达。
二、瑟
瑟,汉族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瑟代表高雅的审美与不屈的节操,在诗文中大多传达凄凉、悲切、寒冷的意境。如:韦庄的《章台夜思》中“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邓肃的《菩萨蛮》中“隔窗瑟瑟闻飞雪,洞房半醉回春色”借助瑟,表达或赞美青春年华,或表现相思离别,或感慨时光荏苒,或描绘宴乐的丰富情感。我个人认为李商隐的《锦瑟》将瑟所能传达的万般情绪做了全面的汇总,成就了这首朦胧诗,更表现瑟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特点。
三琵琶
琵琶,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中音区柔和,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名曲就从那手指在琵琶一波一如一扫的悦动中,传情达意。
诗文中,更多人喜欢将其放置苍凉的边塞,黄沙漫漫的战场,表现行军时铿锵有力,士兵征伐的果敢,喊杀冲天的战争气氛。如:王昌龄《从军行之二》中诗云:“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抒情名句,王翰《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更是将卫星即已相思流露无遗。在这样磅礴的情怀中让人心潮澎湃,感受着自我的渺小和不断进取的决心,也许有些困扰许久的东西会豁然开朗。
四箫
箫,古代用于宫廷雅乐边棱音气鸣乐器。萧的音色,柔和典雅的音区,发音深沉,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震撼力,特别是弱奏时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给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感,这一点在《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艺术感染力中得到突出体现。
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柔中有刚,温婉中含有内在的力度,适合表现明朗空阔的意境,温柔,哀婉缠绵的内心情感,具有浓厚的文人情调和书香气息。辛弃疾《青玉案》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个是元夕的热闹繁华,一个是颓废喧哗之地对江南的怀思均赋予箫声传情。
箫的灵敏度远不如笛,适于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多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景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五笛
笛子是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早的、最原始的乐器。笛子的音色清脆嘹亮。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以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李白《从军行》中“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诗人蕴藏在作品中的是沉雄悲壮的豪情,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杜甫《吹笛》一诗“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让人听到吹笛声二引发感怀,秋的寂静,皓月当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万千愁思;陈与义的《临江仙》有句“杏花疏影里,吹笛
到天明”,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为怅悒。可见,笛子可以牧童晚归为伴,亦可以百转千回、顿挫曲折为友。
六箜篌
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被誉为“华夏正声”,其浪漫灵动而水润,你能感受到它的声音是温润的,如玉珠滚落,润心养心。它的开阔空灵,一篇《李凭箜篌引》就能将其魅力尽展。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开篇四句“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五、六两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写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将琴声的悲抑,琴声的欢快,灵动的摹写出来。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有深刻意境的诗文,是由情而发的艺术作品,他们不是有口无心的呢喃,也不是单调反复的拨弄,更不是随波逐流的应和。那应该是一种从心中永发的一种弹奏的欲望,一种想要抒发情感的张扬,借乐之美抒发心音,可以纵横千载。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我们应该懂得,语言,音乐,舞蹈都是为了我们感情的表达,曲意,就是抒发内心情感而存在的额外产物。也许在某种情境下有相似的感情,但每一件乐器,每一篇诗文所表达的意境又大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