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组 浅谈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小组协作学习 (2)

二、合作学习的相关实践调查 (2)

三、大学生合作能力差的深层社会与教育的原因 (2)

1、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的膨胀。 (2)

2、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历程引起的偏差。 (3)

3、大学生自身对合作和竞争关系的认识不到位。 (3)

4、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 (3)

四、现代大学生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3)

2.对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团体性认识不足 (4)

3.好学生“一言堂”现象普遍 (4)

4.忽视分组的原则 (5)

5.评价重整体轻个体或重个体轻整体 (5)

五、合作学习五个要素。 (6)

1、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一: 积极的相互依赖 (6)

2、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二: 个人责任的培养 (6)

3、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三: 合作技能 (7)

4、合作学习的要素之四: 编组 (7)

5、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五: 小组评价。 (7)

六、解决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策略 (8)

1.处理好形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8)

2.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8)

(1)合作学习的分组。 (8)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8)

(3)关注合作学习的评价。 (9)

3.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9)

(1)学会收集资料。 (9)

(2)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9)

(3)学会讨论问题。 (9)

(4)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9)

七、正确对待合作中的冲突问题。 (9)

1、冲突:作为一种事实的存在 (10)

2、冲突:作为一种价值的存在 (10)

A、和而不同,走出集体思维的误区 (11)

B、积极对话“, 我”与“他人”的共同突显 (12)

C、经历冲突,培养学生的协商意识 (12)

八、小组合作的有效组织形式 (13)

(1)小组讨论 (13)

(2)辩论 (13)

(3)角色表演 (13)

(4)戏剧表演 (13)

一、什么是小组协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及策略体系。它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学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

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二、合作学习的相关实践调查

在对湖南省5 所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共560 余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中,结果显示:93. 61 %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合作精神一般或者不好。在502 份有效问卷中,66. 74 %的同学认为自身合作欲望一般,对合作行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有机会就合作,没有机会就算了。93. 02 %的大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对于自身学习新知识有所帮助或者帮助很大,但是意识与诸多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有一定的差异性,58. 91 %的大学生在课间或休息时间, 从来或者很少与其他同学探讨、解决问题。57.71%的大学生由于害怕团队不接受自已或自己在团队中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而不愿与人合作。55 %的同学因为缺乏与他人合作所需的人际交往技能而不愿与人合作。在“愿意与他人合作、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选项中, 独生子女的比例分别为95.50 %、86.00 % , 而非独生子女的比例分别为96.36 %、91.06 % ,数据显示,独生子女在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方面弱于非独生子女。在“愿意与他人合作、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等选项中,城镇子女的比例分别为95.13 %、87.61 % ,而农村子女的比例分别为96.74 %、90.22 %,数据显示,城镇子女在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方面弱于农村子女。

三、大学生合作能力差的深层社会与教育的原因

1、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的膨胀。

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失去了与多个兄弟姐妹的纷争、合作和谦让,缺少了人与人之间同甘共苦、共荣共赢的磨合历练,导致了合作精神的缺乏。

2、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历程引起的偏差。

在高考“一考定终身”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基础教育强调和考核的是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应试能力,没有针对学生团体的成绩考核,老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学生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向中考和高考的目标冲刺,若干素质教育的目标大大弱化,团队精神的培养也相对的淡出。进入大学之后,大学教育者和学生相对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

教育者为了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不太注重合作,奉献等目标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注重掌握那些能在竞争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并且,求职过程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之后的事情。大众传播不断传递和渲染着在竞争中成为精英的成功者,在这样的信息中,大学生自然很难坦然的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

3、大学生自身对合作和竞争关系的认识不到位。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不同主体之间为实现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而展开的竞争和合作是两种基本的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竞争和合作成为现代人际中最常见的现象,大学生对待竞争和合作,往往过多的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合作的双赢。

4、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

我国处于新旧两种制度的更迭期,人们之间的各种厉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是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造成的不公平的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大学生将同伴单纯的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必然会阻碍与别人的正常交往。

四、现代大学生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