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思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思考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浪潮已经涌向高中阶段了,这个浪潮只能迎,不能拒。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既兴奋,又有点忐忑不安,因为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那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课改的方向,在此我谈谈几点看法:一、教师的学科知识有待拓宽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遂,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

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长处。

知识要点深遂,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如何践行这些学习理念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其次,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

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

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

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发展”的改革 目标 。这就 要求教师 改变 过于单一 的教学方 式, 积极探索 能够 充分体现 学生主体地位 , 高学生 自主创 提
新精神和 实践 能力 的教 学方式 , 使学 生由传统 的被动 学习
课 时, 计了有趣 的辩题 , 设 模拟表演 公民大会 的辩 论 , 形
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 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学会
在此过程中应加 强引导, 并培养学生倾 听他人意见 的意识 。
现在新课程 正在 实施 , 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 , 我们面临 的 问题还很 多, 由此衍生的教学观念和 教学理论及方法, 是 指导我们教育教学的法宝 。 只要我们不断学习 , 正转变我 真
们的教学观念和行 为, 深入理解新课程精神 的实质 , 研究学

壳坛 论
2 0 年第8 总第8 期 ) 08 期(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刘 玉才
兖州市第五 高级 中学, 山东 兖州 2 2 0 7 10
普通 高中课程改革实施 以来 , 广大历 史教师围绕新理念 、 新课标 、 新教材积极探索 教学改革 , 构建 了形式 多样 的课堂教
生, 或者一种新 的发 明创造, 往往都是从发现一个 问题开始
的。 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 只有顽强地坚持这种问题 意识的人 , 才能很好地开动 脑筋 , 出创见 。问题意识是创造 性思维 的力量源泉 , 提 是创
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

八、 培养学生 自主探 究和合作交流能 力
协 作, 展个性 。 发
但是 ,我们也清 醒地看到 ,不少教师 在设计教学活 动 时, 并没有考虑学 生的实际能力与教学的实际需要 . 而是盲 目追 求活动 的多样化 , 分注重活动 的新颖性 , 重形式 , 过 只 不 重效果 , 存在 明显的形式主 义倾 向。教师为 了让学 生积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步 全 面 提 高 全 体 国 民素 质 。 新课 改要求教 师做课程 的开发者 , “ 纲 多本” 时 代 , 在 一 的 如何 在 课 标 的指 导 下 ,根 据 学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和 教 材 具 体 内 容
处 理 教 材 , 课 改 中 教 学 创 新 的 起 始 点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们 是 我
帮助学 生更好地 把握历史 发展 的现象 , 所 学知识具 体化 、 使 直 观 化 。 过 “ 战 后 欧 共 体 和 日本 的 崛 起 , 们 有 何 启 示 ” 题 通 对 我 问
的 提 出 , 历 史 学 习 从 感 性 上 升 到 理 性 , 现 历 史 教 学 的 人 文 将 体
中发 展 。 ” 次 , 意 到 “ 述 ” “ 解 ” 两 个 不 同 能 力 层 次 其 注 简 和 了 这
- 来的教学实践 , 7 本人感受到了成功与喜悦, 同时也有了
不少 的问题与 困惑。


成 功 与 喜悦
1 以 课 程 标 准 为 依 托 , 变 课 程 理 念 , 确 教 学 内 容 目 标 . 转 明

精 神 状 态 , 引 导 和 促 进 学 生 将 传 统 的 历 史 学 习 方 式 转 变 为 科 学 的新 型 的 历 史 学 习 方 式 , 即 自主 学 习 、合 作 学 习 和 探 究 学
的 基 本 要 求 。 它 有 别 于 过 去 教 学 大 纲 时 代 片 面 注 重 和 追 求 学 科 体 系 的 完 整 性 和专 业 性 。 广 大 教 师 通 过 对 课 程 标 准 的 认 真
学 习 , 心 研 读 , 步 地 了解 了 新 课 程 的 性 质 、 本 理 念 、 计 耐 初 基 设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一、传统历史讲授教学在新课改形势下的地位1、从新课程标准看,并未完全否定传统的讲授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逐步推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

其中“逐步”可以理解为协调好课改与现实条件的关系,没有条件的地区仍可以适当采用传统的讲授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也并不是否定和排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应理解为对传统讲授法的“扬弃”与发展,而不是彻底的否定。

2、从现实教学条件来看,传统的讲授法仍有必要。

高中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高一、高二历史每周最多不会超过三节课,而且在很多学校仍被当成“副科”。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历史学习,要求学生用大量的时间收集和使用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是不现实的。

我们是普通高中,学生学生常常困惑于五大本历史教材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许多知识刚刚记住不久又忘了;有些知识即使记住但在考试中又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中对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程的描述难免高度浓缩,更注重对历史原因的分析,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对历史内容基本线索和阶段性特征的把握。

学生在使用教材时不可避免的常常感到枯燥、乏味,触目皆是一大堆需要记忆的知识。

熟记并理解这些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高考并非纯粹考死记硬背,主要是考查对知识的理解、阐释、运用等方面。

以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考查的是学生必备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如果将这些知识建立在一味死记硬背上,是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考命题要求的。

另外学校电脑有限,校内外的图书资源也缺乏,加上能力欠缺,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的确困难。

3、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看,传统的讲授法作用不小一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偏向知识的传授,新的教学法主张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统一体,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与知识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特点。

“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当前,“三新”(新基础、新技术、新标准)的背景下,全息化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全息化教学是指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全息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达到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的目的。

历史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三新”背景下进行全息化教学思考,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手段的全面应用在“三新”背景下进行全息化教学思考,首要之义在于要全面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现今的高中历史教学已经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黑板、讲台等工具,而是包含了多媒体教学、虚拟实境等先进技术。

可以利用虚拟实境技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历史事件,如置身于长城之上,观望当年战事;或者在三维模拟中探索古代文明的繁荣与兴衰。

这样一来,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亲身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

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历史教学思考,还需要注意到学生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老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在教室中接受知识,整个过程显得较为单一。

而当今的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他们对历史教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在全息化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量身定制历史教学内容。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历史学习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三、与时俱进的历史教学全息化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应对当下的挑战。

在“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历史教学思考中,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学习智慧,引导学生遵循历史经验,不断创新和进步。

也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搜集当今时事,将当下的新闻事件与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当今社会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新教材心得体会】关于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新教材心得体会】关于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新教材心得体会】关于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几点认识与思考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推行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研读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我对其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1. 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和全面: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上更加全面、系统化。

不仅覆盖了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还充分考虑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国际交往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世界历史的演变。

2. 强调历史思维和创新意识: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设计了许多启发性问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多角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强调历史的启示和价值观培养: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强调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和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历史案例的讲解和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4. 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也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综上所述,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推行是对传统历史教育的一次重要改革。

它提供了更系统、全面的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强调了历史的启示和价值观培养,并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这些都为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中生。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2008年秋季江西省实行新课程改革,作为一位年轻老师,这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现特以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为例,将自己的看法、体会书写成文,希望得到广大同行们的帮助和指正。

一、新老教材的比较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编写上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突破了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

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历史合编为系统,组织性跳跃性强。

我认为新教材在内容上有几大调整与创新:增强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相联系的内容。

更加注重面向世界,有利于形成大历史观。

贴近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历史的社会服务功能。

淡化历史的泛政治化服务功能。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内容精炼,思维层次更高,适合探究性教学,有利于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和泛政治化教育倾向,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从而更好的发挥历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下面我将以必修1第二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1.优势必修1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单元主要是介绍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制度。

西方人把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视为自己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渊源,它们都是在奴隶制度条件下产生的,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学习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后,就向学生介绍西方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属于新增加的内容,弥补了旧教材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

这相对来说是一种创新: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古代的重要政治制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师、学生自身的能力。

古希腊罗马文明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全新的内容,跟我们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教师要抛弃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经验,重新去理解当今史学界对古希腊文明史的评价及历史地位,这样既能促进教师摆脱旧模式的限制,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对学生而言,从世界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一些问题,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其思维能力。

深入探究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的思考

深入探究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的思考

深入探究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研组长工作总结的思考2023年了,历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

作为一名历史教研组长,我认为深入探究历史课程改革,实现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工作总结和思考。

一、推进历史课程改革历史的本质是人类活动的记录,它是对人类过去和现在的了解,也是对未来的思考。

历史课程是培养国民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我们积极响应历史课程改革的号召,制定了课程思政方案,打破传统的纵向分期体系,采取“纵向融合、横向延伸”的多维课程体系,促进思维方法和能力的转变。

二、探究历史意识与文化认同历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推动课程改革,更是为了加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的培养,让每个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

我们通过评定历史大事件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对比和讨论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需要不断突破传统的教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我们以“学习怎么学”为中心,引导学生在自主性和探究性中获得收获。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共同体研究、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每年举办文化节,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兼容性和文化素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历史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我们注重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质。

我们开展教育技能培训、学科研讨会等多种方式,让历史教师培养良好的教育理念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历史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我们尝试课程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的推进。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设计出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源,完善多元化课程设计等,积极探求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历史事件、互动课堂、多媒体展示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历史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篇)

历史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历史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下是我对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历史教育改革的主要成果1. 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历史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历史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一方面,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我国历史;另一方面,课程结构更加科学,将历史知识、历史方法、历史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 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历史教育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历史教育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态度和历史价值观。

4. 教育资源日益丰富随着历史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历史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历史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三、历史教育改革心得体会1. 增强历史教育意识历史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历史教育意识。

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将历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

2.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历史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我们要不断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历史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4. 加强家校合作历史教育改革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历史学习,形成教育合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教 的 考 学 思
◎江苏怀仁 中学 王 军
中国教育的 出路在 于改革 , 改革 的 目标在 结论 的过程并重 。新教 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 留 :
依赖 , 实事求是 , 勇于创新 。把对教材的深入研
究 与教学 实践 相联 系 ,在教 学活动 中学 会探 究、 验证 、 思考 , 成为实践 的研究者 、 索者 。 探 第 四, 改革 师生互 动方 式 , 即改 变 以往学 生被动接受学 习 、 死记硬背 机械训 练的现象 。 我们要 改革 历史 课 堂教学 ,营造一 个实 事求 是 、 尚真理 、 崇 追求真 理的氛围 , 对学生提 出的 不同意见 、 看法 、 观点不 随便斥责或施 加压力 ,
模式 。
习、 自己探索 、 自己创新 。教师是在一步一步地 把学生 由幕后 推到 了台前 , 充分展 示 出学 生作 为一个学习主体形象 的优势 。这正好符合素质 教育观—— “ 目中有 人 ”,而排除 了应试教 育
观的 “ 目中无人”论。
第二 , 教师在创造 性使用教材 中应充分 认
20年5 5 09 月2 日
《 新课程 》
革 在我省全面启 动 , 与之相 适应 的是 新编 的历 史 教材 也打破 以往人 教版一统 天下的局面 , 实 行“ 一纲 多本 ”, 在这 种形势下 , 教师 在教学 中 更应 时刻树立通过 自己的实践来 验证 、 完善教 材 的意识 , 克服 权威 定势 中对 教材 、 参 的 要 教
于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旧课程 下 了较大 的思 维空间。例如 , 版必修 1“ 人教 鸦

功能过于注重知识 传授 , 纯追求学 生认知 的 : 单 片战 争”这一 节 , 正文里新教 材有 意识地 淡化 却通 过课后本 课 发展 ,而新课程强调 的是培养学生基 本技 能 ,: 鸦片 战争 对中 国产生 的影响 ,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的思考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的思考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的思考摘要: 2019年国家教育部更改了高中历史教材,放弃了之前的专题史的编写方法,更改为现如今两大通史的编写方法,其中两大通史分别为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

新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更加细致化,需要学生所记忆的知识点变得更多,更加注重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更加清晰易懂,同样加入了有关边疆海洋意识,例如新疆、钓鱼岛等问题。

同样这些改变让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更重,历史上课时间本来就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变得更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理解记忆更加深刻容易清晰易懂成为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式的教育方法和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新教材的改编让历史课本更加系统化,知识点变得琐碎又密集,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也需要发生改变。

观察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之处,发现新教材的侧重点,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去适应新版本的教材,更容易理解新教材里琐碎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的思考探究。

一、打破传统观念,创新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历史新教材的改变,在对待课堂教学方面,有的高中历史教师还是使用旧的教学方法,不加改变,学生不易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除此之外,还有的高中历史教师非常迷茫,在教学行为上不知道怎么去讲课,讲多了怕被说成在讲废话,少讲或不讲,又怕学生听不懂。

按照书本授课,似乎不够灵活,不按课本授课,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讲知识容易导致学生不理解,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等等。

新教材不再使用专题的编写方法,改用通史的编写方法,将中国与国外的历史分开讲述,教师应该从不同的侧重点去构建课堂教学路径,内外延伸,开发教学。

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课堂学习氛围,在他们有理解不通的问题时,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在课堂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本书的知识点,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难题,并让他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推动历史课堂的全息化教学。

“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即在新时代背景下,把信息技术、教育
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引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而实现课堂的多元化、互动化和
新颖化,旨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课堂教学也逐渐向信息化教学转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PPT演示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思考等等,都可以有效
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历史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因此,我们需要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采用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历史课
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总之,“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在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理念
更新和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丰富的历史知
识中成长。

同时,教师教学方法的探究和改进,也是全息化历史课堂教学实现的关键。


有坚持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元、高质的历史课堂,使学生爱上
历史,成为历史文化素养丰富的人才。

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思考

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思考

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近十年,改变了历史教育的单一性,加深了历史教育的深度。

但是,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并未真正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困境历史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高中历史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对历史课程的设置从未间断,而且侧重各有不同。

自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广大的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更是改革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近十年的新课改改变了历史教育的单一性,加深了历史教育的深度,但是并未真正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教育目标设定和实施的困境历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开始实施历史教育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这是传统史学的共识。

当今社会我们提得最多的就是发展生产力,而历史学不能马上转化成生产力,所以整个社会都忽视历史教学的作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这样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历史学:是一门让人们明白何以为人的学科,应当是给人以思想、给人以眼见、给人以情感、给人以文化的学科。

再看具体的目标设定,新课改大纲把中学历史目标定为三重。

第一重是要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历史观;第二重是掌握历史考证的基本方法;第三重是情感体验的完成,即价值观的体验。

从新课改历史教学目标的阐述上来说,是比较完善和科学的。

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真正能完成这三重任务吗?答案是不能。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把课程标准或教学内容直接当成教学目标,目标叙写的内容比较空泛或片面,不能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或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准,忽略目标的全面性,或把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分离,在教学中不能把目标贯彻始终,等等。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现状思考和改革建议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现状思考和改革建议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现状思考和改革建议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就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高低对学校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最为关心的事情。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其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及其他相关概念只有对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我们才能够对研究对象和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够对其研究的精准度有所提高。

(一)课堂课堂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教学的活动场所。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形成了很多种形式和功能,它是学生和教师的综合体。

课堂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它是一种活动,它与课外活动相对应,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按照一定的特征编进一个班级,通过固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课程,由老师以上课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活动。

(三)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教和学进行评价。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教的活动,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的活动,另外还有教学环境。

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四)课堂教学评价包括的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目的;第二,教学内容;第三,教学方法;第四,教学基本功;第五,教学效果。

这五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二、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一)老师对新课程评价改革存在模糊的意识很多的老师都对课程改革存在模糊意识,认为对于高中阶段来说改革是没有必要的。

很多的教师对历史教学都还比较的迷茫,不知道怎样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新的课改很不适应。

(二)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手段还主要是考试很多老师都认为考试是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

考试在所有的评价标准中是非常有效和直接的,新的评价方式只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三)在评价中主体主要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同行,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非常的小。

对高中历史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只要记住课本上的知识点,便可以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这种为高考而教学的教学方式应该彻底摒弃,代之以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我们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材料、活用教材的能力。

现结合教学探索对高中历史教学浅谈如下几点。

一、转变备课观,预约课堂精彩备课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材。

对于整个教学来说备课是精彩教学的预设,里面包含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部分教师认为备课没用,片面地认为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完全就可以掌控课堂。

这样的备课观忽视了学生的具体学情,是典型的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尊重学生的具体学情,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实施有效备课。

每届的学生,每班的学生,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不利于学生素养与教学效果的提高。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进程的预演,是教师授课的具体体现,我们要高度重视,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要明确此节教学的重难点,明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如何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地来收集信息,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以真正打造一个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覆盖高中历史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对高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实践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每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浅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新课程思考在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教育以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任务的教育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传播速度已经远落后于知识的产生和更新速度,教育必须将更多的重心转向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握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教育改革席卷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不再只是传递历史知识,还转向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高中历史教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从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去深入实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切实附合新时期发展的需求。

1、初高中学科相互渗透衔接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单从课堂知识看,新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知识距离拉大,有所脱节。

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的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发展的过程,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新课程改革采用模块和专题的方式呈现,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

历史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纵向次序和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以免学生思维混乱、脉络不清。

2、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使高中历史课程必须进行改革,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又给整个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冲击和挑战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教育观念,必然会无力应对,必须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起服从于教育改革、服务于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许伟宏【内容摘要】: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广东等四省区试行。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贯彻新课标精神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

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有利于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回想课改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一开始的困惑到慢慢适应,从无从入手到尝试探索,我的最大体会就是要敢于尝试。

尝试新事物,并不意味着排斥旧事物,新旧教学模式、方法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是互相结合,综合应用。

下面就谈谈我尝试的几点思考:【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思考一、“兴趣是最大的老师”爱好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源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

爱好不是天生的,是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

新课程教材无论是排版、色彩、插图还是引言、标题、内容都十分新奇,都可以看出激发学生爱好的用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比如阅读“历史纵横”,补充一些相关史料,讨论解决“学思之窗”和“阅读与思考”里的问题,这些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爱好。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了教学中学生情绪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营造布满生气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呢?我总结有以下几点:(一)教师自身的情绪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历史课本身的“距离感”。

在课堂教学包括课后辅导中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活动。

认真备课,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发挥运用,同时辅之以必要的仪态、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强化教学的语言、情感信息,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摘要】随着新课改和新教材的改革深入,历史教学的变革使课堂正在焕发活力。

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创新平台,为教师创设了诸多的发展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研究新教材、探寻课堂教学新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历史这一门课程,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分科教学有所不同,教师要重组原来分科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教学素材、课件、案例。

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的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为此,教师应从多方面努力,更新观念。

随着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改革深入,历史教学的变革使课堂正在焕发活力。

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创新平台,为教师创设了诸多的发展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研究新教材、探寻课堂教学新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要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是关键。

那么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我做了以下思考:1.教师的素质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只有真正转变和更新观念,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因此必须努力的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推进教学改革中不断推进教师观点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其次多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一段的时间了,从最初的惶恐、无奈到渐渐的适应,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下面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1、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2、新课程将更加重视教育功能。

国家在学校教育设置历史课程的目的就是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开放的国际意识。

3、新课程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

为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新课程增加了社会习俗、文学艺术等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同时,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贴近学生,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4、课程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与传统相比,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精彩:观看影视资料、计算机课件运用、网络查询、实地考察、自由阅读与讨论交流等。

二、新课改背景下做好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1、加强史实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

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浪潮已经涌向高中阶段了,这个浪潮只能迎,不能拒。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既兴奋,又有点忐忑不安,因为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那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课改的方向,在此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学科知识有待拓宽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遂,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

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长处。

知识要点深遂,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如何践行这些学习理念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
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其次,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

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

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

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初高中衔接
初高中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两大方面上。

在课程内容上,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展现出的特点是分量重、内容深。

因此从课程内容上看,这轮历史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距离拉大,有所脱节。

在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
高中都是严格地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它的弊病在于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四、教师在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作为指挥棒
以往的历史教学是一套教材,而现在是一标多本,例如泉州所选择的是岳麓版教材,而福州所选的是人民版教材,那么高考怎么考?当然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国家所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忽视教学目标的惯性思维,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课标这个核心,并且注意拓宽知识面,关注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三位一体”表现在课程目标上,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

首先,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学习的“质”方面,省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指出“关注营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指的是课程内容质量高低关系乃至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学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面向生活,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会焕发它的生命力。

其次,过程与方法纳入课程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中师生都不能“套上枷锁去跳舞”。

这指的是要有平等和谐、互动开放、体验感悟的基本理念。

教师自己要避免“一个头脑两个系统”,两个系统一个对外,应付检查开优质课耍弄教学手段;一个对内,“拎着新鞋走老路”。

教师更不能抑制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教师要树立发展本位的教材教育观,要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
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它拓宽了课程教育目标的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更加强调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

课改专家刘军精辟的概括为“言之有理”,即“触景生情(知识与情感)、动之以情(运用的方法)、晓之以理(分析的方法)、有感而发(态度和价值观)”。

它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以及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发展做贡献等人生理想。

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了解并把握好上述课程目标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观念的更新和学科教育重心的转移;对于本地区课程改革的实验和推广而言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培训感悟,在实践中,我们只有学会创造性反思,提炼出实践当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不断地思考发现。

只有积极主动地寻求个人的专业发展,把教学的信念和技巧内化,教学才能更加有效。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自觉主动地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社会是在改革中进步的,教育亦然。

改革的道路上会不断遇到新问题,要解决新问题,不能一味指望别人替我们想办法,我们自己要有闯关的勇气,要付出辛勤劳动的汗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