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

作者档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 其为“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 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
作者档案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创作诗 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 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 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 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 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词语解释
(1)驿(yì )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 古代官道上设有驿站,供传递文书的人及官员、行 人往来歇息。 (2)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3)着(zhuó):遭受。 (4)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 去争芳斗艳。 (5)苦:苦苦,极力。
词语解释
(1)白水:明净的水。 (2)为别:作别。 (3)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 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4)浮云游子意:比喻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 忽不定。 (5)落日故人情: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这里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比喻与友人难分难舍。 (6)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 (7)萧萧:马嘶叫声。 (8)班马:离群的马。
词语解释
(1)卜算子,词牌名。 (2)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 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3)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3)漏断: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 断”。 (4)幽人:幽居之人。 (5)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6)省(xǐng):知晓。 (7)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9、诗的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清幽/幽〕美
的特点。
精品PPT
10、诗的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 11、“万籁此俱寂〞与“惟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
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 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 禅院更为空寂,使之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刹那 成为永恒。
全诗层次清楚,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 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 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精品PPT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精品PPT
【诗歌背景】
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 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曲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
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代读 者赞赏的名句。
精品PPT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
宣城,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 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 来情有独钟。
精品PPT
自然环境
精品PPT
送友人
译文
青山横北郭, 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 白水绕东城。 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此地一为别, 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 孤蓬万里征。 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整,别开生面。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 析 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
而传神。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诗词赏析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赏 析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比喻难舍之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从此离去。兹,此。
马嘶叫声。 离群的马。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缓缓流过。
译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要像孤独的蓬草那样随风飞旋到万里之外去 墨剑飘文雨 了。游子像天上的浮云行踪不定,落日缓缓而下,似乎有所留恋。挥手
李永强
板 书 设 计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送友人 (比喻)
孤蓬 夕阳
远行的友人 难舍之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名片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苏强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 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 称“苏辛” ;善书,“宋四家”之一。

班 马 鸣
自 兹 去
故 人 情
游 子 意
万 里 征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选择了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包括《登鹳雀楼》、《春晓》、《江雪》等,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对古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

2.能够理解所学的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能够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和引导欣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所学的古诗词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准备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的音频资料。

3.准备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所学的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词,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质课件)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优质课件)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思考探究
3、请说说“山光悦鸟性”一句中, “悦”字的运用有什么 妙处。
参考: “悦”有“使……高兴、喜悦”的意思,给我们描绘了一幅
鸟鸣山幽的美丽画面,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鸟的喜悦之情,实际 上是写这样的景色给人带来的喜悦。
思考探究
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 的妙处。
参考: “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
疏通诗意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深处。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舍。
译文: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
覆盖着的禅房。
简析:颔联用小径的曲折,禅房的幽深渲染了古寺所特有的
幽静氛围。
疏通诗意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使……欢悦。 空:使……空旷。 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题目解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 十四。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禅院:寺院。
疏通诗意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古寺:古老的寺庙。 初日:初升的太阳。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
耸的丛林。
简析: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写出古寺清新幽静的环境。
《题破山寺后禅 院》是一首题壁诗。 描绘出了清幽脱俗的 美好景致,抒发了作 者寄情山水的淡薄情 怀。
拓展延伸
寿阳曲·烟寺 【元】马致远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 老僧禅定?
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 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元曲作简要分析。
造出诗人内心的“静境”,表现出诗人淡泊的情怀。
诗歌鉴赏
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4首-知识点总结(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式微【劳役者的悲歌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背弃暴政的决心】《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创作背景】关于《邶风·式微》的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原文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⑶?微君之故⑷,胡为乎中露⑸!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⑹,胡为乎泥中![1]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

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⑵式:作语助词。

微:幽暗。

这里指天将黑。

⑶胡:为什么。

⑷微:非,要不是。

故:事,事情。

⑸乎:于,在。

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⑹躬:身体。

一说通“穷”,困穷。

[2-3] [4]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邶风·式微》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设问句起调,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二)之《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以动衬静的写法。

4、感受诗人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难点:体会诗歌以动衬静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名家视频朗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预习导学]1、上网或查资料了解常建常建(708年—765年),字少府,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一生仕途不得志,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背景资料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

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

3、自读课文。

[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大唐,一个诗歌的国度,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钓叟樵夫,无人不读诗。

一个个诗人因诗而名垂青史,让后人铭记。

常建就是这样一位,尽管后人无从考证他的生卒年月,但他的诗文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常建给我们营造的清新怡悦脱俗的意境,沐浴着朝阳,陶冶我们的性情吧!二、预习检查多媒体展示课件,小组派代表介绍作者、背景相关内容三、朗读诗歌1、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视频,学生听读2、学生试读,朗读提示:(1)读准字音(2)读出感情(3)注意停顿(4)朗读流利。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chán)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 第6章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学案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 第6章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题破山寺后禅院原卷版一.知识梳理【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曲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

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人心⑺。

万籁此都寂⑻,但余钟磬音⑼。

[1]【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诗词大意】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写作背景】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诗作赏析】首联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

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

颔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

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

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

部编本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四首)

部编本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四首)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 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送 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 染,表达出与友人依依惜 别的深情。
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 腑。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 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诗中青翠的山岭, 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状元成才路 ,洁白的浮云,相 互映衬,色彩璀璨状元成才路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 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 声色俱备。
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 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 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 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 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 之感。
送友人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 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 耸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状元葱成才路 茏,令人心旷神怡。 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
状元成才路
“照”字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 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李白( 701—762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望天门山》《静 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后人辑有《李 太白全集》。
送友人
古代在城外修筑
的一种外墙。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北麓兴福寺。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而这“劲节”得以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第3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第1课时
纯朴的乡村, 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幅和谐的画卷。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28岁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后赐进士出身。




“扫胡尘”“靖国难”是其平生志事所在。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跟辛弃疾的一样,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的诗作近万首,是我国历史上丰产的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轧碎。
驿站外的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孤自愁思,又遭到风雨摧残。梅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任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劝慰朋友。表达诗人的豪迈旷达(爽朗乐 观)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
旷达的胸怀。
送别诗歌知多少?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诗歌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第三句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 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 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 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 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女子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 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 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 “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 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解释
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若不是国君的缘故,怎么会 身披露水之苦!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躬:身体。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
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 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 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 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 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 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 极其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诗词都是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材料。

在教材中,这些诗词被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对古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其内涵。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缺乏耐心和细心去品味和理解古诗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诵读和理解这些古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些古诗词,理解其基本意思,分析其结构和修辞手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其内涵和美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美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需要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示范、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古诗词的内涵和美感。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和期待。

2.诵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后四首)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后四首)知识点

33.部编版语文八下古诗词诵读(2)知识点习题《题破山寺后禅院》【文学常识】1.作者:常建,唐代诗人。

2.体裁:题壁诗;律诗;写景抒情诗。

【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诗】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林木。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各种声音都已经沉寂,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的声音。

【字词积累】1.字音:曲qū径禅房chán 万籁lài 钟磬qìng2.重点词:悦:使……欢悦。

空:使……消失。

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指各种声响。

【诗歌理解】这首诗描写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了诗人淡泊宁静的隐逸情怀。

【成语积累】曲径通幽: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

形容景色雅致深幽。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填空练习】1.诗中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句子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诗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诗中最能营造静谧祥和氛围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真题练习】1.有人说,这首诗尾联“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矛盾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3. 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3(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3(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时练一、理解性默写1.写出松树高大耸立形象的句子。

2.赞美松树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的句子。

3.与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意相似的句子。

4.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下面是对本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松”“风”等均别有深意。

B.“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

C.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衬托松之“端正”,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笔,可谓言简义丰。

6.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7.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三、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9.诗人在本诗的首联、颔联中表达了对松柏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请用现代汉语说出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其二)[东汉末]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小松[唐]社荀鹤自小刺头①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野草。

11.这两首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松柏,但诗人寄寓的感情却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两首诗中诗人的感情。

参考答案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课外古诗词诵读2-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梳理

课外古诗词诵读2-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梳理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出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了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禅籁磬【理解记忆】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水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全词分为上下两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缺)月、 ( 疏) 桐、漏( 断) 、 ( 幽)人、 ( 孤) 鸿、 ( 寒)枝、沙洲 ( 冷)
一二句营造了寂寞清冷气氛,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思乡、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思乡、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游子思乡怀亲的愁苦 “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善书,“宋四
家”之一。
-----旷世奇才的孤独人生
1.寻孤独之因
1.寻孤独之因
乌台诗案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 政见不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以莫须 有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入狱一百多天,而且案件牵连甚广,苏 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中自度必死, 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这首《卜 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 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 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此词苏轼以“幽人 ”自称,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这种处境与 傲岸不羁、又孤寂无助的鸿雁何其相似!
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创作本词
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作者艰难政治处境和严酷的政治打击
2、词的下阙抒情 , 赞美梅花的品格精神 ,请结合具体句子进行 赏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梅花即词人, 群芳便是当权的投降派(主和派)
——赞美梅花 与世无争,不慕虚荣 的品质。 ——表现了词人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 的品格, 孤高傲世、坚贞自守、独立不倚的傲骨。
倍受摧残排挤虐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主旨句,以梅自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 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 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 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 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 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梅 驿外断桥 黄昏 风、雨
梅 驿外断桥 黄昏 风、雨
(野梅)孤独、寂寞 荒凉、破败 惆怅、萧瑟 凄凉、惨淡
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
2.这首词上阙写环境,下阙写品格。思考词人是怎样 写品格,从哪里体现?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孤傲高洁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矢志不渝
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 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 诗人内心宁静的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
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 以动衬静,映衬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 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静,以动衬静表现手法,创 造出幽深寂静、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意境,表现 了作者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
送友人
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 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 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 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麽,李白 的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 ——李 白的佳作《送友人》。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 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颔联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 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颈联
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 “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 比,来表明心意。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 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 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 心孤独寂寞的反映。
2.“独往来”“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 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
【乌台诗案】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
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 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 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 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 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去飘动象是游子不宁的心绪,落日迟迟如同 友人难舍的深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一挥手从这时离去,连马儿也在嘶嘶悲鸣。
点击图片播放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首联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 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 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 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 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 污、坚持操守的心境。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环 (凄凉的境遇、愁苦之情) 境 喻陆游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
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
无意苦争春, 当权的 陆游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 一任群芳妒。 投降派品 政客们的傲岸性格。
零落成泥辗作尘, 格 陆游即便粉身碎骨也还要坚持四国理
只有香如故。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 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 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 酒,隐居作诗。这首诗抒发了寄情 山水的隐逸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 韵 脚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 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 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尾联
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 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 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 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A.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B.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 如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 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 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 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 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 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 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C.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 的凄凉悲苦。
如苏轼《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D.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 在的人生境界。
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 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 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6.请联系你积累的诗词,说说“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 有哪些含义。
课外古诗词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 2.品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
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 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 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 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 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 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 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 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 高度的典型性。
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 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 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 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 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 八大家中的三苏。
点击图片播放
反复品读,体会词的意境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 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 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丛 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被花木浓荫覆盖着 的禅房更显得幽深。山光明净,使飞鸟更加欢悦,深潭倒 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只能听到 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的声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联
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 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卜算子·咏梅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 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 “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 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点击图片播放 卜算子·咏梅(朗读)
上阙
1.这首词上阙写环境,下阙写品格。思考词人是怎样 描写环境,有什么目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颔联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 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 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颈联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 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 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 “使……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