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主题演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工匠主题演讲
篇一:《大国工匠》演说词
《我是演说家·大国工匠》演讲词
在传统的手工行业里,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有着这个行业里最为高超的技艺,对于完美,他们有着异于常人的近乎严苛的标准。在他们的心中,一生的目标,就是要致力于打造那些最完美,再完美,更完美的作品。那些人,我们尊称他们为匠人;那些精神,我们称之为工匠精神。在北京,有这样一家钢笔修理店。店里只有一个人,是一个八十九岁的老人。这个店每天只能开两个小时,因为老人的身体实在是吃不消。老人就在店里面等着寥寥无几的客人,修理着我们现代人很多都不怎么常用的钢笔。这个店刨去开支,每个月的营收大概是两千块钱。曾经有人想花上百万的价格,把这个店给盘下来,然后改成一个咖啡厅。可是老
人说,只要我在一天,你就别想,没门儿!这就是典型的工匠精神:坚持原则不想妥协,坚持完美敢于死磕。我们为什么今天还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呢?几百年来的工业时代,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享受到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明和繁荣,同时我们也接受了关于一套简单明了的成功法则和判断利弊的标尺,很简单,叫做要有用。什么叫要有用?我们曾经认为,生产一些快消品是有用的,昨天设计今天下单,明天出成品,后天就能挣钱。而与此同时,我们觉得十年磨一剑是没那么有用的。在手机行业,一个新产品的推出,每晚一天,你就会被你的竞争者夺去上百万数额的市场份额。而与此同时,我们花八年的时间,去做一部电影,看上去是没那么有用的。八年的时间,谁知道八年以后的观众买不买这笔账呢?我们在追求有用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我们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快,快到我们容不得任何的等待,煎熬与酝酿。十年磨
一剑没有用?可是乔布斯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掀起了手机行业里翻天覆地的革命。八年的时间,拍一部电影没有用?《阿甘正传》《大圣归来》这样经典的影片,无论是外国中国,都是这样长时间地打磨和推敲中才得以问世的。那些我们曾经觉得没那么有用的,漫长的,笨拙的,其实有着不动声色的强大的力量。那些一针一线的细腻,那些一板一眼的推敲,那些一字一句的斟酌,越来越被我们所怀念和需要。那个固执的木匠砸坏了花瓶,客人拂袖而去,可是接下来半年的时间里,他无数日夜地打磨,反复地敲琢,终于出现了更完美的作品。年迈的老人固执地拒绝了精明的投资商,独自一个人白发苍苍守护者北京城现在最后一家钢笔修理铺。时至今日,这样的匠人也许离我们越来越远,可是他们身上的匠人精神,却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得到了延续。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做得这么出色。工匠精神是一种我们需要传承的东
西,是一种我们需要留下来的美好,留住这样的匠心与精神,而也只有留下这样的工匠精神,我们才能留给世界一副挺直的民族脊梁,才能留给世界一张由中国人打造的漂亮的名片。而这,就是那些怪人和偏执狂们所有的光荣与梦想。这是那些已经远去的匠人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而这也是一个大国最珍贵和最细腻的灵魂。愿这样的灵魂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可以永存!
大家好!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千年古城——苏州。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工匠精神。说起工匠,我觉得我还是挺有发言权的。因为苏州自古以来就盛产工匠。大家知道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是谁吗?一个苏州人,他叫做蒯祥。明朝四代皇帝都称他为“活鲁班”。蒯祥不仅像鲁班一样是一个杰出的木匠,同时他还是一个泥匠、石匠、竹匠和漆匠,简称五匠俱全。蒯祥的身后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叫做香山帮。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紫
禁城,就是蒯祥率领着香山帮共同打造的。所以苏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工匠文化和工匠传统非常浓厚的城市。我今天身上穿的这件旗袍,也出自一位苏州工匠之手。它的绣娘是来自苏州东渚的金惠娥老师。为了这篇演讲,我专程地去拜访了她老人家。见到她的那一天,她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愿意等吗?要等三十天!三十天?如果是一件当季流行款,基本就过时下架了,如果是网购的话,超过三天我就得打电话催单。三十天我们可以设计一整箱的集装箱的衣服,飘洋过海到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但是这件旗袍它不同,机器可以生产出所有的图案,但是机器不能自主地选择针线的大小和粗细,导致机器设计出来图案往往粗糙单一。而绣娘不一样,她会根据造型的需要,把一根原来比头发还要细的绣线再劈成十六份,三十二份,甚至六十四份。机器的针脚是冰冷的,为了追求效率,机器的纺织速度往往过快,这种暴力的纺织方式,往往使
刺绣图案的边缘,发生皱缩和变形。而我们的绣娘,却可以用她的指间和掌心的温度,一一将这种皱缩和变形复平。所以要完成一件刺绣作品,一个绣娘要使用到数十种不同的针线,靠近两百种不同颜色的绣线,她每天穿针要上百次,刺绣动作要达到数万次,仅仅我领口的这一个盘扣,就需要一个绣娘一整天的工时,而一件苏绣旗袍上两个巴掌大大小的牡丹刺绣,需要花费六十五个工时,这就意味着一个绣娘如果每天工作十小时,她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所以这三十天,是一件旗袍从设计、裁量到盘扣刺绣成衣的三十天,所以这三十天是一个绣娘不急不躁、不疾不徐,一针一线绣下的三十天。这就是我此刻站在这里,就能感受到的工匠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在工业化浪潮的洗礼下,好像渐渐地缺失了。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却变得越来越不愿意等。我们可以忍受糙,却不能忍受慢;我们可以忍受丑,却不能忍受慢;我们甚至可以忍受
劣质,却仍然不能忍受慢。在这种可以忍与不能忍之间,我们的大国工匠,风流云散,工匠精神变成了一种稀缺品,苏州的香山帮衰落了,曾经的大国工匠只能望着故宫的方向,远远地发出一声叹息。我们这个曾经如此崇尚工匠的民族,它的工匠精神去哪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工匠的认知,似乎是矮化的,认为他们呆板重复,认为他们只是在做一些拙劣的动作,甚至认为他们的执着没有价值,但是当我们把作品和工匠本人拿出来对比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工匠有的时候是在用他们的汗,他们的血,甚至是他们的生命,来铸造自己手中的一个个物件。藏族绘画大师罗布斯达,曾经在修复布达拉宫的壁画的时候,因为担心打开灯光会让壁画发生氧化的反应,加剧壁画的破坏程度,所以他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里,只点燃了一根蜡烛,一笔一划地画着,即使视力都几乎看不到了,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真正的工匠,穷其一生贡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