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格中的性别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ability)是指人能够顺利地完 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和功能特征。
男女间的能力差异
男性
百度文库数学:几何等
女性
语言:表达与阅读
感知觉:没有女性细腻 感知觉:细腻
记忆:善于意义记忆和 运动记忆
记忆:善于机械记忆 和情感记忆
四、男女之间的人格差异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指的 是社会对男性、女性特征所持有的固有信念。
(三) 双维双极模型
Spence提出了男性化、女性化特质并非是两维 的,而是多维的。
引入负性男性化特质和负性女性化特质进行性 别角色类型划分,更有利于详细区分男性化特 质和女性化特质对个体的影响。
(四) 内隐外显模型
传统单维双极模型、双性化双维模型和双维双 极模型等量表所测量到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 的结构都属于外显结构,而且测量时会受到社 会赞许性的影响和干扰。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
一、生物学取向的理论 二、心理学取向的理论 三、社会文化取向的理论
一、生物学取向的理论
人格的性别差异首先是由个体的生理特征不 同引起的。生物学取向理论认为,基因、激素等 是影响人格性别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
二、心理学取向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机制在男性和女性人格性别差 异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 人格中的性别因素
第一节 性别差异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 性别差异
一、社会文化因素 二、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 三、男女之间的能力差异 四、男女之间的人格差异
一、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由意识形态文化、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构成,它们不仅影 响儿童的心理发展,还对男女的人格差异 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性别角色(gender role)
性别角色是指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 的社会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社会 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是社会对男性 和女性行为的社会规范和期望。
二、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
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除了男女生殖系 统的差异之外,几乎包罗了各个系统组织 的功能水平的差异。
三、男女之间的能力差异
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社会信息的 加工不仅包括一个外显的过程,而且还有一个 内隐的无意识自动化的加工过程,在传统的外 显的社会认知之外,还有一个内隐的社会认知。
二、人格性别差异的倾向研究
一致性模型代表性的是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男 性具有较高的男性化特质,女性具有较高的女性 化特质。
常见的人格性别差异
(一) 攻击性 (二) 嫉妒 (三) 情绪性 (四) 助人行为 (五) 成就动机 (六) 支配控制 (七) 人格障碍中的性别差异
(一) 攻击性
攻击性(aggressivity)是指具有对他 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等心 理倾向和行为的表现。
(二) 嫉妒
嫉妒(jealousy)是指人们为竞争权益, 对相应的幸运对象或潜在的幸运对象所怀有的 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敌视的心理状态。
(五)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achivement motivation), 是指个体追求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并使之 达到预期目标的动机,即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并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六) 支配控制
支配控制(control)是指心理上占据 主导地位,并对支配受体施加影响的过程 和行为。
(七) 人格障碍中的性别差异
(二) 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在权力、 刺激、享乐主义、成就、自我定向的价值观高 于女性;而女性在仁慈、博爱、安全方面高于 男性;在传统和服从方面没有性别差异。
常见人格障碍
特征
边缘型
人际关系紧张,贬低别人、认同紊乱等
强迫型 回避型
追求完美,行为刻板,缺乏想象力等 焦虑、过分敏感、逃避、不信任等
分裂型
古怪想法、言语离奇、行为异常等
男性 -
多见 -
多见
女性 多见
多见
-
反社会型 说谎、自私自利、冷酷无情、易激惹等
多见
-
自恋型
自我夸大、对人冷漠、没有责任感等
多见
-
双性化模型认为双性化的人适应能力最强,心理 最健康,双性化性别角色的人,他们较高的男性 化特质为他们的事业成功奠定基础,他们的较高 的女性化特质为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男性化模型认为,真正起作用的是男性化特质。 不管一个人的生理性别如何,男性化才是理想的 性别角色,男性化特质才是决定社会适应和心理 健康的主要因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直接强化法、模仿和观察学习 三种方式是性别定型化的基础。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人的性别定型是认知发 展的结果。
三、社会文化取向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男人和女人的人格差别是社会的环境 造成的。她的这种观点是超时代的,在某种程度 上促进了男女平等、事业发展以及女权运动的兴 起。因此,从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塑造来考察人格 中的性别差异已经成为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一种研 究取向。
第三节 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
一、男性化、女性化特质 二、人格性别差异的倾向研究 三、跨文化研究中的性别差异 四、近年人格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
一、男性化、女性化特质
(一) 传统单维双极模型 (二) 双性化双维模型 (三) 双维双极模型 (四) 内隐外显模型
(一) 传统单维双极模型
(二) 双性化双维模型
四、近年人格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
(一) 性别态度的内隐研究 (二) 性别图式研究 (三) 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研究 (四) 性别认同的研究 (五) 性别量表
(一) 性别态度的内隐研究
1.性别态度的内隐研究 2.对数学、科学态度的内隐和外显测验研究 3.性别刻板印像对商业谈判的影响 4.内隐性别刻板印像对名人判断的影响
第一种研究倾向以性别作为变量来预测和理解人格差 异,该研究取向容易引起生物决定论的假设。
第二种研究倾向是从Bem提出的双性化概念,概念在 某种意义上否定了生物决定论,即性别角色并不完全是由 生理性别决定的。
第三种研究倾向是Bem在1981年提出的性别图式理论。 该理论性别图式否定了生物决定论,强调了个体信息加工 对人格性别差异的影响。
(三) 情绪性
情绪性(emotionality)是指个人在性 格上情绪易于激动的特征。
(四) 助人行为
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又称为利他 行为,助人行为也是研究性别差异文献中经常 讨论的问题。在陌生人需要帮助的压力情境中, 女性会觉得害怕和胆怯,帮助的可能性会小一 些。但在其他非压力情境中 ,会发现更多地 是以间接的方式助人 ,但在实验中,间接帮 助就不等于实施援助。正是由于这些研究才得 出了男性比女性更乐于助人的结论。
第四种研究倾向从社会文化角度来考察人格的性别差 异,是近年来影响比较大的研究取向。它的总体观念是, 不同性别之间的人格差异是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
三、跨文化研究中的性别差异
按种族对资料进行分析, 除了发现东方人比西方人 有高的神经质和低的外向性外, 研究还发现男性具有更 高的精神质分, 而女性神经质评分更高, 这种全球性的 性别差异可能意味着这些人格维度有生物性基础。另 外, 有关攻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所有社会文化中, 男 性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在人际行为方面最一致的跨 文化差异是男性更具有攻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