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点彩红细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其胞质中残存变性的嗜碱性RNA,碱性亚甲蓝染色后,呈大小、形状不一的蓝色颗粒,瑞氏染色后,颗粒呈蓝黑色。

2、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3、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或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

4、异型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梅毒、布鲁氏菌、弓形虫感染、药物反应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共分三型。I型(空泡型,浆细胞型),II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III(幼稚型)。

5、ABO血型抗体:分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天然抗体是在没有可觉察的抗原刺激下铲射过的抗体,以IgM为主,免疫性抗体是在无觉察的免疫刺激下产生的抗体,有IgM,IgG,IgA,主要是IgG。

6、尿渗量:是反映溶解在尿中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道尿中的所有溶质颗粒的的总数量。

7、血尿: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分为三种。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和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3、混合性血尿。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镜下血尿是指尿液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个/HP。

8、夏科—莱登结晶:为菱形无色透明结晶,其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光性强,是嗜酸粒细胞破裂后嗜酸性颗粒相互融合而成。多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可见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管腔内的粘液栓中(粘液栓主要是由粘液、坏死脱落的细胞和一些白细胞构成的)。

9、病理性尿蛋白: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10、肾小管蛋白尿:是指肾小管受到感染或中毒损伤后,肾小管近曲小管段对肾小球滤过液中的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11、肾性糖尿:肾性糖尿(renal glucosuria)是指在血糖浓度正常或低于正常肾糖阈的情况下,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减低所引起的糖尿的疾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肾性糖尿和继发性肾性糖尿。

12、真性糖尿: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当血糖浓度大于肾糖域9.8mmol/L后,葡萄糖会从血液中漏到尿中,形成真性糖尿。

13、蛋白值误差:

14、血液学(h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液中有形成分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血细胞生理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的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学;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的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的实验血液学等。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15、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16、溶血: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细胞肿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17、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某种抗体能与自己正常红细胞表面

的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引起红细胞过早破坏而导致的一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18、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获得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19、LDL受体途径:LDL受体不仅能识别APOB100还能识别APOE,所以除能与LDL 结合之外,还能和含有APOE的VLDL、β-VLDL、LDL残基等结合,将它们吞入细胞内,使细胞从所摄取的脂蛋白中获得脂质(主要为胆固醇),此代谢过程称为LDL受体途径。20、C-反应蛋白: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电泳分布β区带。

21、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22、同工酶亚型:有些同工酶在从组织进入体液后,进一步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类型,即同工酶亚型。

23、酶的活性单位:在实验规定的条件下(温度、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时),在一分钟内催化1μmol底物发生反应的所需的酶量作为1个酶活力国际单位(U)。

24、道南平衡学说:植物细胞与外界介质间有半透性质膜分隔,因细胞原生质内含有许多不能向膜外扩散的可离解的大分子,在此体系内可使外界溶液中的离子向细胞内积累,造成膜内外离子浓度不等,但阴阳离子浓度乘积相等的平衡现象

25、零级反应期:酶促反应以恒定的速率进行,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26、米氏常数Km: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不同的酶,Km值不同。

27、酶的热稳定试验:利用不同来源的酶对热的稳定性不同,比较血清加热前后酶的活性的变化来区别酶的器官来源。

28、电渗:在电场的影响下,带电荷的液体对携带相反电荷的固定介质进行相对运动的现象。

29、阴离子隙: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即正常人血清钠、钾离子志贺与碳酸氢根、氯离子之和的差值,用mmol/L表示。

30、微量元素:指其含量是以毫克或更少/每千克组织来计算的元素。

31“酶胆分离”现象:急性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早期,ALT明显增高,随病情恶化,大量肝细胞坏死,致血中ALT下降,甚至在正常范围内,与此同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呈现~。此为重症肝炎临终期的表现,预后极差。

32、二氧化碳总量:指血浆中各种形式的二氧化碳的总和,包括碳酸氢根(95%)、少量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及极少量的其他形式的存在二氧化碳。

33、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速度规律的科学。

34、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功能。

35、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物质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36、免疫活性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皆称为免疫细胞。依其作用不同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淋巴细胞;第二类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第三类是以其他方式参加免疫应答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其中免疫活性细胞只要指淋巴样细胞。

37、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一组球蛋白。

38、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大类具有生物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介导多种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