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2bd6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e.png)
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以影响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政策。
在经济管理中,货币政策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作用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货币政策能够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
首先,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总需求。
当经济总需求过热时,可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限制货币供应量,抑制消费和投资,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反之,当经济总需求不足时,可以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调整利率水平也是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行为,从而对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
最后,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外部平衡。
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对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总需求的变化,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节奏。
通过适时的货币调控,可以防止经济高速增长引发的通货膨胀,也可以避免经济下行过快而引发的经济衰退。
其次,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收紧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进而增加货币的稀缺性,以达到抑制物价上涨的目的。
相反,货币政策的宽松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外,货币政策调控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当货币政策收紧时,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上升,投资和消费活动可能受到抑制;而货币政策宽松时,融资成本下降,会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最后,货币政策的调节还可以影响汇率。
当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提高利率时,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提高本国汇率,进而提高本国货币的购买力。
税法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税法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8f5b5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2.png)
税法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税法和货币政策被广泛应用于宏观调控,以实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胀、促进就业等目标。
税法作为调节财政收支的工具,通过税收的征收与减免来调整经济活动,而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本文将深入探讨税法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一、税法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税法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税法通过税收的征收与减免来影响经济主体的消费、投资和储蓄行为,从而对经济产生调控效果。
举例来说,当经济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免某些税费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相反,当通胀压力加大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来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稳定物价。
其次,税法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征税方式来改变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征收更高的税负,可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创新型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可以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竞争力。
最后,税法还可以通过收取外国投资者的税费来影响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
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减免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国投资,促进经济国际化;反之,也可以通过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税务监管来防止资金外流和经济不稳定。
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的总称,对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经济活动的总量,并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当经济走向下行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放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促进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相反,当经济过热导致通胀压力上升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防止经济过热。
其次,调整利率是货币政策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影响到借贷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中的作用分析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中的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b413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f.png)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中的作用分析随着现代贸易的愈发繁荣,宏观经济调节已经成为了政策制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眼中的焦点。
在这个全球经济体系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宏观经济调节中的货币政策到底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将进行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内涵货币政策,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利用货币工具,通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调控经济的总需求、总供给和物价水平。
其借贷利率的调控是其调控货币供应,改变市场基础利率,也就是可以说,创造让更多消费者去借款的环境和增加企业向银行借贷的动机,使货币流通量增多、货币价值减少的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分类在实施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两大类。
1. 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萎靡、失业率高、物价下降等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实行的。
其主要的方式是:银行向企业贷款,企业以此来扩大生产和鼓励投资,而银行也以此来获得更多利润;政府还可以减缓征收税收,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带动提高就业率以及刺激消费等方式来进行调节。
2. 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反,紧缩性货币政策则是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等情况下实行的。
其目的是通过加息、调降银行准备金率等手段,抑制通货膨胀,控制总需求,避免经济过热。
三、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制度设计问题货币政策的制度设计是其正常运行的前提。
需要明确银行监管机构、决策权和执行机构的分工,制定完备的到执行的操作流程。
否则,即使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达到某些目的,也很难实现。
2. 预计难度问题货币政策的实施与贸易周期、通货膨胀率等相关信息有关。
国家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等工作,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货币政策。
但由于这些信息的复杂性和难以获取,政策制定者需要面临的预计难度也比较高。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571647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b.png)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工具。
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投资、消费、通胀等方面,从而对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1. 调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周期。
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货币供应来抑制过热的投资和消费,以防止通胀加剧。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应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因此,货币政策在平稳经济周期、防范经济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影响通胀水平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胀,以保持物价稳定。
相反,当经济衰退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活动,避免通缩的风险。
因此,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胀、维护物价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 促进投资和消费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节利率,央行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从而对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
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降低,鼓励投资和消费;而当利率较高时,借贷成本增加,抑制投资和消费。
因此,货币政策在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 影响汇率水平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影响汇率水平来对经济产生影响。
当央行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外资时,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进而影响出口和进口。
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在调节汇率、影响国际贸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影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风险。
当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波动时,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稳定市场情绪,防止金融风险扩散。
因此,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b04a95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f.png)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价格水平,来推动经济增长、稳定物价、调整收入分配、改善经济结构等。
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尤为重要,下面将从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收入分配和经济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价格水平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
货币供应量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流通媒介,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控制整体经济的总需求。
例如,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以适度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胀压力较大时,可以适度收紧货币供应,以控制物价上涨。
同时,调整货币价格水平,如利率和汇率等,也能够通过影响企业的成本、投资和出口等,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调控作用。
其次,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是国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货币政策的宽松与收紧直接影响资金成本和资金供给状况,进而影响投资、消费和出口等经济活动。
在经济增长放缓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宽松措施,增加流动性供应,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而在经济过热时,货币政策可以收紧,遏制投资过快和通胀压力。
第三,货币政策对物价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保持物价的稳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常来说,通货膨胀率的控制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之一。
通货膨胀率的过高会引发物价波动,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稳定性。
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途径,以控制物价的上涨,保持物价的稳定。
当通胀压力较大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收紧货币供应或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而在通胀较低或通缩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宽松措施刺激需求。
第四,货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收入分配。
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对于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率和汇率调控上。
根据不同的货币政策取向,利率水平的变化将会对不同层面的收入分配产生不同影响。
例如,货币政策宽松时,利率下降将降低贷款成本,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提高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收入分配;而在货币政策收紧时,利率上升将增加借款成本,加大对企业的融资压力,可能对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0d94c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8.png)
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政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
在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定义、宏观调控的作用、实施策略以及应对经济危机等方面对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市场,以达到维持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控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求关系,以达到调整经济运行的目的。
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通常会出现通胀、经济增长不平稳等问题,这时货币政策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央行可以影响货币市场,从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在实践中,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调节市场流动性。
当市场上货币供应量过于过于充裕时,容易引发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升高利率等手段抑制投资和消费的需求,从而实现市场流动性的平衡,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
2.调节市场利率。
央行可以通过设置基准利率和公布逆回购操作利率等等方式,调节市场上的利率水平。
通过调节利率,央行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还能够影响国际金融市场。
3.调节汇率。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销售外汇来影响汇率的波动。
当国家经济较为繁荣时,需要大量的进口商品,此时货币政策可以提高外汇储备,调高本国汇率,从而实现宏观经济调节的目的。
三、货币政策的实施策略货币政策实施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政策效果。
目前,货币政策的实施共有两种策略:1.数量型货币政策。
这种策略是指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运行,而具体策略包括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当经济增长较为缓慢时,央行会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42627d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b.png)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以及保障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货币政策。
简单来说,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因为过高的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扰乱经济秩序,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增长则是为了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实现充分就业能够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
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维持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稳定地位,避免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控制利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实施货币政策。
调整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当经济面临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向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反之,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时,中央银行则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收紧市场资金,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以稳定物价。
利率的控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降低利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同时也会刺激消费者增加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利率则会抑制投资和消费,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
公开市场操作则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如国债等。
当中央银行买入有价证券时,会向市场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当卖出有价证券时,会从市场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经济衰退时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
消费者也更愿意消费,因为借款成本降低,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活跃。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b8ba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9.png)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工具来影响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和就业状况等多个方面,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定义、工具和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它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调控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工具来实施:1. 利率调控: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等,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调节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2. 汇率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控制国家的汇率水平。
调整汇率对于货币政策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3. 货币供应量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
增加货币供应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应则可以控制通货膨胀,但也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三、货币政策的作用1. 价格稳定:货币政策对于维持价格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胀或通缩都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控制价格水平的走势,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
2. 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
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反之,则可以抑制过热经济,防止经济泡沫产生。
3. 就业状况:货币政策对于就业状况也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可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意愿,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
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活动,提升产业就业水平。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e33088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b.png)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和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
利率调控则是在货币政策框架下,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的基本概念、实施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它们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与作用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调控利率水平等手段来稳定价格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平衡经济的需求和供给,从而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缓解经济周期波动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 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物价水平,进而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和程度。
通货膨胀过快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而通货紧缩则可能引发经济萧条。
3. 促进就业创造:货币政策通过控制利率水平和资金成本,影响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行为,从而对就业和创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货币政策的实施方法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完成。
常见的货币政策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收紧型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时,央行采取收紧型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2. 转型型货币政策:当经济出现结构性问题或经济转型的阶段,央行采取转型型货币政策,既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又要维持物价稳定,通过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3. 宽松型货币政策: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产出缺口较大时,央行采取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
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分析
![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5f1fe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9.png)
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分析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参数来影响经济活动,以达成宏观经济稳定及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市场内所流通的货币总量,由央行决定。
当央行通过开展货币市场操作等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市场内流通货币总量增加,从而促进经济活动的繁荣。
反之,当央行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抑制货币供应量时,市场内流通货币总量减少,可能抑制物价上涨及资产泡沫等不良经济现象出现,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
其次,货币政策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利率是指货币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等金融产品的价格,是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货币市场中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储蓄等经济行为,调节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影响各类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比如,在经济复苏初期,央行通常会采取降低利率等措施来促进投资、扩大消费等方式,以刺激经济活动的回暖。
而在经济过热时,则会通过升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投资过度、消费过快,以防止经济过热,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价格关系。
央行可以通过调节汇率,影响出口、进口的成本和收入情况,从而影响外贸、外汇等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
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活动较为疲软时,央行可以通过贬值国内货币的方式来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推动GDP增长。
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环境紧张、汇率波动剧烈时,央行可能会通过升值本国货币等措施来稳定货币市场波动,从而达到维护经济发展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与策略选择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与策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4bb16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c.png)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与策略选择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从而实现稳定物价、促进产业发展和提高就业率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并分析策略选择。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影响物价水平。
通常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货币供给的减少则会导致货币升值,物价下降。
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
在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央行可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收紧货币供给和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而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货币政策对于调控经济波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会出现过热和低迷两个极端。
过热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投资热情,以防止经济过热;而经济低迷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参与稳定金融市场,避免出现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央行可以采取紧急的货币政策措施,如提供流动性支持,稳定金融市场情绪,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再次,货币政策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
低利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进行投资扩张;而高利率则会提高融资成本,抑制企业的扩张。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影响出口和进口。
当国内经济面临外部冲击时,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改善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在货币政策的策略选择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首先,货币政策的目标需要明确。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经济问题和挑战,货币政策的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明确目标,并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需求制定相应的措施。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探究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71d65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5.png)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探究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来调节经济的现象。
一直以来,货币政策都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的货币政策不仅可以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还能够保证物价水平、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义、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总量性质、方向以及结构性质的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政策,即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宽松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加强货币政策的监管力度,逐步缩小货币供给量,完善市场秩序、抑制通货膨胀、控制房地产泡沫等手段,来保持经济稳定。
宽松性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推动利率降低、放松信贷政策等手段,促进货币的增长,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等。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公开市场操作、贷款基准利率控制、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调节贷款额度等。
1、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一种货币工具的活动。
中央银行通过买卖不同期限的债务证券,提高或降低市场上的资金利率及市场上的流动性。
若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市场自由资金利率,他们就会出售金融资产,使资产价格下降,而及时买入以利率为货币标志的证券以维持利率的平衡;反而,如果需要刺激经济发展,中央银行就会购买可兑换债券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
2、贷款基准利率控制贷款基准利率是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的利率。
调节贷款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贷款基准利率来调控整个经济的流动性。
当中央银行将贷款基准利率调高时,银行的贷款成本提高,只有那些特别的经济项目才能够贷款;而当中央银行将贷款基准利率调低时,银行的贷款成本下降,就会增加银行的利润空间,也会推动其扩大贷款额度,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3、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为了保证银行的安全而留出的一定比例的资金。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1af25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6.png)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的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调节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市场利率、投资、消费和就业等经济变量,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实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例如,当经济增长过快、物价上涨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二、稳定物价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影响市场供求关系,从而稳定物价水平。
例如,当物价上涨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当物价下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稳定公众对未来物价走势的信心,从而稳定物价水平。
三、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过热。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政策、实施资本管制等措施来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总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促进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的工作。
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分析
![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a97e1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7.png)
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分析货币政策是指国家货币当局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等手段,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等总体经济目标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的调控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本文将就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通货膨胀控制货币政策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控制通货膨胀,这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职能之一。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当货币供给过多时,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进而影响经济稳定。
为此,国家货币当局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节货币供给,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升息等。
这样可以降低银行系统贷款规模,缩减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
二、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
当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时,货币政策可以加大货币供应量,通过增加市场需求来带动经济增长。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降息等手段推动企业投资扩张,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
三、促进就业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也是其重要的作用之一。
货币政策对企业的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的调控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投资,进而影响着就业情况。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息等手段,降低企业借款的成本,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促进企业的扩张和创新,提高就业水平。
四、促进外贸货币政策在促进外贸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够影响货币的汇率,汇率的变化对出口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当出口商品的汇率上涨时,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节利率等手段,使国内企业更愿意从国外购买原材料和设备,从而促进进口贸易发展。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90ee6e7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e.png)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同时,宏观调控也成为了政府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协调,才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行使货币主权的一项重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信贷政策、外汇政策等多种手段。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护货币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货币政策的执行者是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到物价水平的变化。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上的货币相对增多,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当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上的货币相对减少,容易导致通货紧缩。
2、利率: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当利率降低时,借款成本相应减少,投资和消费意愿会增强;反之,当利率上升时,借款成本相应增加,投资和消费意愿会减弱。
3、信贷:货币政策通过调节信贷总量来促进或抑制经济活动。
信贷政策直接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影响到经济的活力和发展。
二、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政策和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宏观调控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不同的宏观调控手段,具有不同的调节效应,可分别发挥各自的作用。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就业的增加。
通过控制经济总量、减轻社会负担等方式,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价格稳定:宏观调控还要保持价格的稳定。
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防止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3、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是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确保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基础上,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增加国民收入和财富总量,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cad5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8.png)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作用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调控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以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和汇率等方面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探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具体作用及其重要性。
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的数量和流动性,对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适度扩张或紧缩货币供应,中央银行可以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水平。
当经济低迷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造成通货膨胀压力时,央行可以收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提高利率,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二、通货膨胀控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至关重要。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激活经济,但过度通胀会破坏市场秩序,降低货币的购买力。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
当通胀压力上升时,央行可以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并减少货币供应,从而抑制通胀。
相反,当通胀降低或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减少利率并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活动并抑制通缩风险。
三、就业和失业货币政策对就业和失业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央行可以对就业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当经济低迷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并增加货币供应,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和招聘,促进就业增加。
相反,当经济过热或通胀风险加大时,央行可以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并减少货币供应,抑制过度就业增长。
因此,货币政策在维持就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汇率调控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同样重要。
通过调整货币的供应和利率,央行可以影响汇率的变动。
当国内货币供应增加时,央行可以采取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吸引外汇资金流入,提高本国货币的汇率。
相反,当国内货币供应减少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鼓励资金流出,推动本国货币贬值。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7375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b.png)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中两个重要的工具,它们通过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方面的调整,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
下面将详细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对经济进行调节。
在经济处于低迷时,财政政策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提高对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来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活动。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减税或发放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和企业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也可以用于抑制过热的经济。
当经济运行过热、通胀压力加大时,财政政策可以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收紧财政政策,控制总需求,避免经济过热。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或调整税收结构,来调节经济运行。
例如,可以通过提高高收入群体的税率,减少收入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与财政政策相对应的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体货币条件。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实施的,并且是间接的经济调控手段。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当经济处于低迷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宽松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率水平,来提高银行的资金供给能力,促进经济的流动性,激发投资和消费需求。
相反,当经济过热、通胀压力加大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紧缩政策,限制货币供应,提高利率,控制经济过热。
紧缩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升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
总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适时调整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可以对经济进行有效的调节,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分析
![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829f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0.png)
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作用分析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发展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通货膨胀水平、就业状况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货膨胀控制和经济波动调节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整体经济的流动性和成本。
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而言,货币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够对经济实现调控。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基准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能力,从而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消费和投资,减缓通货膨胀的速度,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货币政策还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进行调控。
大规模的货币供应会刺激通货膨胀,而货币供应不足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导致就业率下降。
央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的总体流动性,保持通货膨胀的稳定,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
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当货币供应过多时,会刺激通货膨胀的发展,因此央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相反,当通货膨胀率过低时,央行可以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促进通货膨胀的提高。
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控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展路径。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501482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e.png)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一种手段。
利率调控则是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主体的借贷行为,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的作用、工具和影响。
一、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来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阶段时,央行可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水平,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反之,当经济出现通缩风险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水平,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货币政策还可以对经济波动进行调节。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波动普遍存在,经济衰退时央行可以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在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过热,防止经济泡沫的产生,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最后,货币政策还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调控。
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到市场上的利率水平、汇率水平以及资本流动等,进而对金融市场形成影响。
央行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避免金融风险的扩大。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为了实施货币政策,央行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工具。
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首先,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遵守最低准备金要求而应随时存放在央行的一部分存款。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来控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例,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其次,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央行通过买卖国债等金融资产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如果央行希望降低货币供应量,它可以卖出国债,从而吸收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反,如果央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它可以购买国债,注入流动性。
再次,利率水平。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对经济进行调控。
如果央行希望刺激经济增长,它可以降低基准利率,促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鼓励借款投资;相反,如果央行认为经济过热,它可以提高基准利率,抑制过度借贷和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张杰
摘要: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
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作用更为
突出,几乎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代名词。
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政策也在经济宏观调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货币政策有自己的特点。
我国是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转轨时期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决定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和实现途径的复杂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这就要求坚持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合理控制信贷规模,调整信贷结构,解决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温总理的这番话,再一次明确中央赋予金融工作和货币政策的重要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也规定了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
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
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作用更为突出,几乎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代名词。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稳定物价,二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方面积极探索,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灵活采取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投资、消费等行为,既成功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又有效地防止了通货紧缩,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1993—1994年,各地涌现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和股票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急剧扩张,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对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灵活调节利率、协调运用本外币政策等措施,适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同时大力整顿金融秩序、规范市场行为。
包括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再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
中国从自身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要求出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地区金融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减少,同时国内供给能力提高,部分商品供大于求。
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国民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迹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扩大内需方针,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促进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经济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挑战也更加艰巨。
2007年,我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最近几年以来,在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和重重压力下,货币政策通过各种操作手段,成功地保证了货币供应和币值的基本稳定,促进了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特别是货币政策经过艰苦的努力,将各种外生和内生失衡因素造成的流动性泛滥的不良影响,控制在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经济发展和深入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较为有利的货币环境。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二十年的我国货币政策,已经赢得了国际同行和经济金融界的尊敬,受到国内外金融市场广泛和深切的关注。
当然,这首先要归功于我国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增强,而货币政策本身的稳健和成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货币政策的历史,也是不断学习汲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过程。
近二十年来,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平稳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的波动率显著下降,通货膨胀相对稳定,经济衰退较少发生,程度减轻。
国际经济学界有人仿照“大萧条”和“大通胀”的提法,以“大平稳”(Great Moderation)来概括这一时期经济形势的特点。
“大平稳”的时间起点,基本上始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从“菲利浦斯”向“菲尔普斯”的转变,即货币政策从主动以高通胀为代价来刺激经济增长,转为以中长期物价稳定来保证和促进经济协调、适度、可持续的增长。
所以,国际经济学界普遍同意,较为正确和成熟的宏观调控政策即货币政策,是“大平稳”的基本原因之一。
结论:应该看到,与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货币政策有
自己的特点。
我国是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转轨时期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决定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和实现途径的复杂性。
但毫无疑问,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随着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健全,货币政策将更加成熟,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将不断增强。
我国宏观调控取得的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密切配合的结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各宏观调控部门协调行动,我国经济就可以避免大的起落。
参考文献:
1. 热钱流入加速货币政策或以中性偏紧.第一资讯[引用日期2013-11-15] .
2. 货币政策更趋中性新增外汇占款保持高位.新浪网[引用日期2013-04-11] .
3. 全球货币政策新倾向.天和网.2013-02-3 [引用日期2013-02-3] .
4. G20会议敦促各国审慎调整货币政策.新财网.2013-7-25 [引用日期2013-07-25] .。